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

时间:2024-12-25 作者:碧墨

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考量和深入思考。接下来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激趣。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指导朗读:

4、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板书: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二

一、教材说明:

《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构思:

教案。

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

(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

(四)、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

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设计意图说明。

一、巩固旧知。

1、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长城气魄雄伟”。

1、出示课件。激情引导。

2、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

(1)、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

(3)、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

(4)、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听觉认识。

重点语句的感知。

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

“啊,确实了不起!”(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

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体会长城雄伟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赞叹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

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1)、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

(2)、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

(4)、参与评价。

(5)、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

(6)、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1、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

3、交流。

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谈谈——读读——再谈谈)。

(3)、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评价。

(5)、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这一小节。

5、学生深思,交流。

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

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

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

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

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真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故事激情,激发情感,为阅读奠基。

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学习文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1、此时,如果你站在长城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教师总结。

3、出示课件:歌曲《长城长》。

1、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学生怀着满怀的激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3、学生同唱《长城长》。长城——祖国:“爱我长城,兴我中华”。这个环节,使课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潮。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三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长城和运河》是一篇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诗歌。作者通过对长城和运河的具体描写,颂扬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热情地讴歌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一篇“形神兼备”的美文。

学习者分析。

1.对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大世界奇迹,学生虽然有所耳闻,但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并不多。

2.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对这两大奇迹的了解提升到对祖先的赞叹、对民族的爱,对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的展示和诗歌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长城的壮丽与运河的秀美之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以及搜集长城、运河和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如何贴近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长城与运河的“形”美?

2、解决措施: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土地上,从东到西绵延万里的长城和从北至南纵贯千里的运河要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记,惟有抓住三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影象资料的播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震撼,然后逐步走近这两大人间奇迹,感受长城与运河的“形”美和简洁凝练的诗歌的“形”美。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领会长城与运河的“神”美?

2、解决措施:通过课件内容的再现和感染,通过语言文字学习的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去追溯历史,了解历史,抚今追昔,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升腾起与诗歌作者相呼应的爱国热情。这一“神”美的育人价值在课堂上既是外显的,也是内隐的,它渗透在教师的课件设计中,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个个人人间奇迹。如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金碧辉煌的故宫等等。今天让我们走进壮丽雄伟的万里长城和气势磅礴的京杭大运河,近距离的感受长城与运河的雄奇。

3、交流资料,初步了解。

观看视频,交流体会。

5

结合多媒体和学生的预习已知引入学习内容,奠定情感和认知上的基础。

初读感知。

过渡: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相信大家对长城和运河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作者是怎样饱含深情、热情讴歌长城与运河的。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一定要给充分的时间)。

2、检查自读效果,随机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

按要求自读课文。

交流。

15。

结合预习交流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是省时高效的。

学习生字。

1、尝试自己分辨、记忆字形,互相交流启发。比一比,看谁的记忆方法好,记得准,记得快。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借助图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书空。

1、交流。

2、书空。

3、交流后描红。

15。

学习。

第一段。

a、体会俯瞰之感。

1.师导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奇异的景象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2.指导读出这种惊喜的。

心情。

b、欣赏壮观之景。

1.播放影象资料。

2.讲解2、3句:

通过课件来呈现地图,逐步呈现长城的起点、终点,以及途径省份。

3.指导读出“壮观之景“。

c、抒发自豪之情。

1.补充长城资料,

丰富学生的感知。

2.播放背景音乐,指导学生读出第4句的自豪之情。

1.体会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第1句。

1. 观看影象资料:

俯瞰长城时的壮丽之景。

2.形象地了解长城的起点、终点,以及途径省份,来交流、体会长城如“巨龙”般的气势。

3.有感情地朗读第2、3句。

1. 阅读资料,体会。

祖先的勤劳、智慧。

2.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段。

20。

借助课件,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深入感悟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学习。

第二段。

a.欣赏大运河。

播放课件来呈现京杭大运河常州段的一些照片。

b.描绘大运河。

1.     布置要求:先朗。

读再来看图说美景。

2.     引导学生选择。

合适的课外资料来介绍其他照片,组织提升学生的语言。

c.赞美大运河。

播放影象资料,指导朗读赞美之情。 。

观看照片。

1. 朗读第一节,运。

用学到的语言来说美景。

2.运用合适的课外资料来描绘照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段。 。

15。

借助课件,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深入感悟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背诵。

2.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背诵整篇诗歌。

2.升华感情,了解作业。

5

板书设计。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四、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习写导游词。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五

长城经过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新疆。

山海关在河北省与辽宁省交界处,属秦皇岛市管辖,所以应该属于河北省。

历代长城之最:最北的长城是东起内蒙古,穿俄国,西至蒙古国的金长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一带的楚方城;最东的是东起辽宁省与朝鲜接壤的丹东市的明长城和九连城的燕、秦、汉长城;最西的是东起内蒙古西至新疆库尔勒市的汉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门关,阳关,敦煌就在这段长城的中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user1/wxy%ce%e2%d0%a1%d1%e0/archives//。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万里长城》。我们知道,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气势雄伟、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将浏览网络课件,参观这一伟大的中华建筑。

二、制作参观券。

要想免费参观长城,你必须自己设计完成一张长城参观券,怎么样?能行吗?好,先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打开长城券,从长城文中直接复制,用摘录法概括三大段段落大意,分别列在小圆点后面。很简单,赶快行动吧。

三、浏览自学:

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我们很快走进了长城,这里有风光馆、历史馆、建筑馆,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参观,同时完成有关练习。

学生选择一个特点,认真朗读有关课文,查阅文字图片资料,互相交流讨论。

四、交流汇报。

现在我们交流刚才学习的收获,请同学们踊跃汇报。

1、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风光馆的同学,你们已经一睹为快了,现在就请你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长城,欣赏图片——参观关隘——观看录象——讲解课文。课文的第二段就形象地展示长城的磅礴气势和宏伟规模。让我们通过自己深情的朗读来抒发对长城由衷的赞美。(齐读课文第二段。)。

2、登上长城,我们在赞叹之余,不禁无限感慨,那筑造长城的条石、每块重达两、三千斤,要把它们运上山顶,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恐怕还是一个难题,何况在两千年以前,光靠劳力搬运,简直无法想象。从建筑馆出来的同学,你能解开长城的建筑之谜吗?。说一说: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正是我国古代()。

那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用“读了——我明白了——”的句式回答。

师:长城是用砖头、条石筑成的,更是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所以有人说,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师:长城这座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变迁,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聪明智慧、卓越的建筑才能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3、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长城的悠久历史。请历史馆参观的同学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出示表格填写各朝代长城的建筑情况和作用)。

师:是的,在远古时代,万里长城是以金戈铁马、逐鹿争雄的军事工程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请你思考,今天的长城,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对,各族同胞和国际友人又把他看作和平的象征、友谊的纽带和旅游的胜地。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长城随想。

最后,请你思考课后问题,“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可以阅读课文,可以参考《长城篇》,也可以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摘录重点词句,适当归纳整理制成幻灯片,并插入你喜欢的长城图片。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

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景,引出奇迹。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长城。在游之前,我们先来听听各国元首对长城的评价。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这样说:“没到过金字塔就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没到过中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浙东这样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在作者眼中,长城有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复习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作者对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三)品读句子,感受奇迹。

1、长城的长。

3、交流汇报。

(1)你从那句话中体会到的?(2)理解“蜿蜒盘旋的意思。”(3)ppt展示长城所经的省份地图。(4)指导朗读。

(5)这是作者怎样看的长城?(远看)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1)、导语:在哪战乱频繁的年代,长城是怎样起到防御外敌侵犯作用的呢?下面我们就去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去看看。

(3)、请同学们结合图画同桌之间相互谈一谈。(4)、谁来到前面结合画面说一说。

(5)你认为长城设计怎么样?

(6)这样高大坚固而又设计巧妙的长城在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远处,这一段作者的观察点在哪?(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景物就不相同,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长城的呢?(有整体到部分)。

3、作者的联想,建造长城的不容易。

(4)大家想想,这么重的条石,他们靠火车吗?靠汽车吗?靠起重机吗?(哪靠的是什么?)。

(7)、创设情境,体会艰辛。

(四)感情朗读,升华奇迹。

(1)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

迹了吗?

(2)、指导朗读。

是啊,长城的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因此说(课件出示)修筑长城所用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因此说(课件出示)。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因此说(课件出示)这样巨大的工程,却用最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因此说(课件出示)。

长城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毅力和智慧,这样的人民举世无双,因此说(看课件出示)。

(五)课外延伸,拓展奇迹:

(4)、播放歌曲,结束语。

板书设计17长城。

远看。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设计巧秒。

【伟大的奇迹】联想。

古代劳动人民。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远看气势雄伟条石。

长城近看高大坚固方砖伟大的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城台 。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近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文本、学生的朗读、相关资料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严谨细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教学过程渗透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特别是图文对照,直观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及高大壮观,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站,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大家跟我齐读课题17.长城。让我们一起来爬——长城,一起来赏——长城,一起来赞——长城。

第一步: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找出每个段落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来)。

请一位小老师给大家带领大家读读下面的词语。

崇山峻岭     瞭望口  垛子 屯兵 。

蜿蜒盘旋     城砖     相隔  凝结 。

堡垒  智慧  气魄雄伟。

看老师标红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隔”字里面的竖不出头,“凝”的偏旁是两点水。

给大家一组字来区分“魂、瑰、愧”

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概括段落内容)。

孩子们能够概括出“长、高大坚固、血汗和智慧、奇迹”,并请孩子用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等特点闻名于世,它的设计体现了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二步: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长城的“长”?并结合关键词进行分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

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体会比喻句以及“蜿蜒”的作用。(配合图片)。

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长,先同桌之间读,再在班级展示。

1指指“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说说这样的设计你感受到了什么?

孩子们能说出来,长城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同学们您能看出来一二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吗?由近及远。

真棒,第一自然写了远看长城很“长”,第二自然段写了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使文章更加清晰了,大家在写景物的文章中可以用到。

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2,从那些地方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想一想:

1.修筑长城的劳动人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你想对劳动人们说什么?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再来朗读这句话话。

是呀,伟大的长城啊,你的蜿蜒盘旋,你的高大坚固,你的巧妙设计,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奉献,下面请大家捧书端坐,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

1.奇迹是什么意思?

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2.思考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结合板书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因为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闻名于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因此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三步:当堂检测。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

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再抓“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形象的比喻,还是由图入手,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通过理解关键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具体形象、含义,达到辐射文段的效果。接着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感悟长城的“长”,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使长城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直观化、具体化。

2、图文结合,感悟“坚、巧”:

第二段教学着眼于感悟文本,解决疑问,图文有机结合,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构造特点。随机出示有关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图片、课件。在读、议长城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加深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看图想象,品味“智、奇”:

第三段教学先透过画面内容,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延伸画面,具体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是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再通过反复品味文中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感受、理解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以此激发学生情感。

4、以情,披情入文:

教学初始,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简单交流各自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地运用语言、文本感悟、学生朗读、相关资料渗透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可以回到课文最后这两句话,反复吟诵,力争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真正做到披情入文。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

抽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奇迹”是什么意思?(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和作者赞叹这华夏儿女的骄傲吧(齐读)读完这句话你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质疑: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问题提得好,同学们,学贵有疑,会提问才说明你会学习。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在那里寻求答案吧。

二、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出示学习指导: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并将你的理解体会记在旁边。

1、生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师暗示:不动笔墨不读书,好多同学能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

2、抽生交流。

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学得非常专注,那你们谁愿意将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呢?

(1)长第一自然段。

出示:长城远景图。

师:老师看到了很多同学都露出惊讶的表情,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惊叹读读这句话。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长城地理图。

长城东起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途径天津、北京、河北、山西、陕西、一直延伸到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像不像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受读出长城的气势之美。

出示第一自然段抽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熟读成诵,现在让我们看着图片,加上动作一起背一背第一自然段。

出示:长城远景图,生背诵。(远看长城,起)。

师:是啊,这气势雄伟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就像腾飞的巨龙,气势磅礴,给人以无穷的力量。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道:

出示: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齐读)。

抽生交流。

抽生交流。(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城墙:平、宽,垛子:高,城台:方形,可以屯兵。

出示:长城近景图。

师:这就是长城的近景图,谁能在图上找到相应的建筑?(课件展示不同部分)。

师:谁能把长城的垛子、瞭望口和射口用简笔画画出来吗?

生交流。

在那个战乱年代,劳动人民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凭自己的智慧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便于防守又利用进攻的建筑,难怪作者赞叹道: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可以说这长城是智慧的长城,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赞叹之情自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城不但高大坚固,设计巧妙,而且多少次有利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我们祖国的领土,捍卫了我们民族的尊严。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孩子们,作者观察长城是按照(手势指黑板)从远到近的顺序,以后我们在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向作者一样,按照一定顺序。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板书:联想)。

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抽生读。

师:这句中有四个动词,你能找到吗?前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了,第四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那么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你知道吗?(承上启下),是一个过渡句。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浮想联翩啊!

2、师: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作者想到了劳动人民的什么?(修筑长城的不易)请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

3、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生谈。

数不清:说明条石很多。两三千斤重:说明条石很重。一步一步:说明老百姓搬运条石很艰难。那时没有——没有——只有——,说明那些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么的不易啊!

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

小组讨论:你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感慨。

血汗: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不知流了多少血和汗。智慧:他们靠自己聪明的才智,设计了如此巧妙、便于防御、利于攻打的城墙。

随机板书:血汗、智慧。

才:在这里表示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长城之长,正好与开头的一万三千多里相照应。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样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让我们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意呐喊出来——再次读这句话:

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

前不见头。

后不见尾)。

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作者这样赞叹道:

师: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吧!。(在当前幻灯片上出示:为什么说)。

学生谈理解。

(提示学生围绕第一二自然的内容,总结:一是“长”而“高达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围绕第三自然的内容总结:二是当年修筑长城时,在及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份惊叹再读这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随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四、用伟人的名言总结。

(跟随老师叙说出示每一位伟人说的话)。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这样赞叹道——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样赞叹道——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这样赞叹道——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美国前总统里根这样赞叹道——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毛泽东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给国人以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同学们,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就是说,我国的长城自1987年起就成了世界遗产,此时,你的心情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自豪)那就让我们自豪地再次读题——长城!

五、拓展。

我国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还有很多,请看——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六、作业。

1、搜集有关长城的传说和故事。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配乐播放《世界遗产景观》课件。)孩子们,去过这些地方吗?(没有)哦,别遗憾,你们长大后一定能去的。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站——(生齐读:长城)我们一起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指名说,引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

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一)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板书:远看崇山峻岭卧长龙)。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近看长城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近看长城时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板书:近观。

高大坚固设计巧)。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

总结。

观察方法: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1、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2、出示重点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3、出示重点句子: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4、师生合作读。(板书:联想。

血汗智慧凝结成)。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过渡: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

1、出示名人赞美长城的句子。(板书:赞叹。

伟大奇迹自豪情)。

2、写下自己的心声。

五、结语:

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文物,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长城相关的更多资料,你们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看。

崇山峻岭卧长龙。

近观。

高大坚固设计巧。

联想。

血汗智慧凝结成赞叹。

伟大奇迹自豪情。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黄晓丽。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长城远景和近景的ppt。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观察长城。

远景。

近景。

血汗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赞美工程。

奇迹。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将猫的特点写具体,同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写法。

3.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将猫的特点写具体,同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写法。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法,比较法;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体会、讨论、交流。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复习(默写词语)。

1打开书,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板书)从哪几方面表现大猫性格古怪?出示填空辅助说: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有时——(温柔可亲),有时(一声不出),有时——(勇敢),有时(胆小),所以说猫的性格很——(古怪)2.上节课初步感受了猫的性格特点,而且学习了用典型事例表现特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将猫的特点写生动具体,表达自己喜爱之情的。

二、重点研读,感受“古怪”

(一)我们先来读读描写大猫的部分。

1.老师读猫的特点,你们读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内容,好吗?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生接)。

(1)指名读写贪玩的部分。出示句子。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猫很贪玩?(3)学生反馈,(如:一天一夜,感受到玩的时间长,所以说贪玩等)教师点红的只有“任凭„„也„„”(这一组词一齐变红)。

a.“任凭„„也„„”,可以换成什么词?(无论„„都„„,不管„„也„„)是呀,不管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b.教师引读:

任凭老舍先生怎么呼唤,——任凭老舍先生的夫人怎么呼唤,——任凭老舍先生的儿子怎么呼唤——这只猫实在太贪玩了,——读全句。

a指名读,发现这句话用词有什么特点吗?(不能发现直接点红吧呀呢,一齐点红)。

女生读带语气词的句子,男生读不带语气词的部分,琢磨一下这只猫性格有什么古怪?

师生对读,你再读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注意:1.问题问准确;2.过程要充分;3.要让学生在读中自觉悟出来)。

(预设要点:语言朴实,像平常说话;老舍先生很喜欢猫,爱琢磨这只猫,猫很古怪难以捉摸。关键:感受老舍先生语言平实质朴;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第三点说不出来就算了。)。

c老舍先生就是用这种像口语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设置情境进一步感受口语化的表达:

(1)我们继续读写猫尽职的语句。老师读特点,学生读具体写特点的句子(随机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蹲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请你们找一找哪些词语表现了猫的尽职?(给学生读书和思考时间)。

(2)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提示。(顺学而导,点红重点,学生找不到,直接点红)。

a“屏息凝视”是什么样子,你能表演一下吗?请一位表演像的同学到前面表演。同学们明白什么叫“屏息凝视”了吧?谁来解释一下?对,控制住呼吸叫——屏息;聚精会神叫——凝视。将每个词的意思连起来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注意教法的灵活,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导与总结)(3)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猫很尽职?(随机将关键词语分别点出颜色,并出示填空:

它屏息凝视,一蹲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专)心(耐)心(决、恒)心。

你能不能用三个“心”来尝试概括猫尽职的三种表现。(可以同位同学商量一下)。

(4)多尽职的猫儿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它很尽职吗?师:听出了它很有耐心,你还能读出它的决心吗?师:好像还不够专心,谁再来试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读出味儿来,耐心、决心学生应该较容易读出来,“屏息凝视”引导重点读,读出彩儿)。

4.第1自然段我们通过重点词语感受到了猫的特点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每一种性格都为我们展现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请同学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细细品读,看看哪些词语特别突出了猫的特点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可以圈出来。学生默读,画词语。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读句子,师: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说到“蹭”时:让我们走进这幅画面(根据时间决定要不要“蹭痒”的画面),细细品读。

(1)出示句子:

他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他抓痒„„。

饿了——,痒了——)。

(1)出示原句读,紧接着出示: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

(2)(发现与原文不同后)同学们都笑了,“梅花”指的是什么?“印几朵小梅花”和“踩几个脏脚印”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交流应充分,应找2-3位同学说说)(若说不出来,再引导: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老舍先生什么感情?怎么表达出来的?)(板书:优美修辞)。

老舍先生看到这小脚印,会怎么想?(给我一个奖章,给文章加了一幅插图,是一道美丽的装饰„„)。

(3)一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老舍先生浓浓的爱猫之情,指名读出喜爱的感情。6.回归第一部分整体,结合板书小结:老舍先生用质朴的语言、准确的词语、优美的修辞描绘了一幅幅可爱的图画,写出了猫丰富而难以捉摸的(古怪)性格特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引读课文)。

老师读猫的性格特点,同学们读具体表现猫可爱的内容。(其实第一课时应该理清这些关系)。

大猫的性格很古怪,小猫呢?(生:很可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猫。

(二)感受小猫的可爱出示一些可爱的小猫的图片。

1.读一读,小猫可爱在哪里,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可以在旁边写下批注。(坚强、淘气、顽皮、生气勃勃等;引导如:从哪儿看出坚强或怎么坚强?)2.这么可爱的小猫,我们配上音乐再美美的读一读。(找个合适再活泼点儿的音乐)。

三、口语交际。

小明想养猫,可是他的妈妈不同意,请你帮助小明说服他的妈妈,用上老舍先生的语言。

(老师当妈妈,一个学生当小明,全班同学都来帮他说服妈妈)。

四、作业:请你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通过典型事例,写一写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用词生动。

古怪语言平实。

修辞优美。

猫喜爱。

可爱。

长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雄伟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时候印象?作者怎样评价长城?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二、研读课文,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勾画体现长城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2、引导研读长城的“蜿蜒盘旋”

(1)出示课件,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仿写、朗读。

(3)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图,朗读。板书:蜿蜒盘旋。

(4)回应感情:作者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远看长城,让我们领略长城(齐读最后一句)。

3、引导研读长城的高大坚固。

(1)相机引导理解介绍了城墙的那部分?课件理解‘‘垛口”等。板书:高大坚固。

(2)拓展:利用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

(3)指导朗读。

(4)回应感情,学生谈体会。

过渡:是呀,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高大坚固的长城。谁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在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中。

4、引导学生研读“血汗和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你最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出示段落: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哪些词句你最受感动?(数不清——条石多;两三千斤——条石重;二个没有——运输困难;陡峭的山岭——工程艰巨)修建长城和艰辛、劳动人民非凡了创造。

b、20xx年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段落: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多少”:无数,无限感叹。

b、“才”:多么不容易。

c、“血汗和智慧”还体现在哪里?(长城长、工程浩大、工程艰巨、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d、指导朗读。读着这些沉甸甸的文字,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艰辛,非凡的创造力、由衷的赞叹)个别读,齐读。

辽阔天边的天空记录劳动人民的非凡的创造力,男同学读——。

嘹亮豪迈的号子饱含了对劳动人民由衷的赞叹。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让我们深情地读文章最后一句——。

5、播放长城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写话:

我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我想对长城说:。

我想对中国人、外国人说:。

三、

总结。

全文,拓展。

1、将最后一句改为感叹句,诵读。

2、引入外国朋友的题词,深化对长城的感情。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板书设计。

远看:蜿蜒盘旋。

长城近看:高大坚固。

联想:血汗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