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的价值不仅在于赏析和学习,更在于启发我们进行创作和表达。通过阅读以下的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总结写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一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促进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一、声像一体,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图、文、声、像、光等结合起来的特点,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去感受音乐的奥妙,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恢复其鲜活的面目,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枯燥的讲解音乐知识或学唱歌曲,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在学习时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视觉、听觉的共同感知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那些自己不能直接感受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扩充容量,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浓浓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直观,让他们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视听联觉”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如果只用传统的录音机、范唱等手段吸引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量也很有限。通过多媒体辅助,不仅可以补充知识容量,还可以准确地表现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情感,激活思维。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发展合理想象,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歌曲《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配以茉莉花及江南水乡的图片,展现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方,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如小家碧玉般温润之美,紧接着就采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为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将其升华,我设计了升华拓展这一环节,欣赏中国的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精彩的一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欣赏了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唱响了这首中国民歌的情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介绍了《茉莉花》的历史,欣赏了原版《茉莉花》,感受民歌的变化。最后,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朗诵、演奏、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活跃了思维,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交流式的学习,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还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器乐教学,学生很喜欢乐器的声音,更乐于用乐器参与表现,但如果只进行分散教学,学生则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的不同。课前,我先将各种乐器的声音录下来,并用幻灯片将其形态以图片的形式绘制出来,然后再将要掌握的节奏符号、节奏小节也用幻灯片绘制出来,课堂上让学生边听辨边观察,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及其效果。然后,鼓励学生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模仿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形象并进行创作。同时,我还把具体的作品乐器与名人名家和音乐故事结合起来,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在乐器打击、吹奏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考验。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华,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给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聂贞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音乐创作,(03)。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再如,教学《敲手鼓的小巴郎》时,由于此歌曲中的音乐记号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记号)#(升调记号)等,在歌单显示时,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不停闪现,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如《大鹿》中的后十六节奏,以及表现小兔求救心切的乐句。
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那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三
摘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新课改提出的新挑战。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其合作探究能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优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以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要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最显著特征,当前的地理学习必须改变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品德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能动的搜索,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或整合。其中gis具有数据来源多,更新速度快,信息深加工,产品多形式等应用特点,配以强大的'再现,集成和虚拟功能,除能提供精准的平面或立体视图,快速的地图量算功能外,还可制作各种专题地图,在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区域开发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要求。
一、优越性。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gis辅助教学具有强大的图形创建功能,从空间和属性两大方面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作出分析,可将结果以各种直观的形式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三维动态模拟功能,能使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交互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特点,配合gps和rs技术,在虚拟现实、模拟仿真和数据融合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求教师要不停地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gis基本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如人口迁移、城市化、荒漠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学生可以利用gis软件平台,对地理资料进行收集、提取、处理与分析,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探究式地理教学。
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书上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可利用gis来提供一些学习素材,让学生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
例如,在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时,可先把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做成电子地图,再把近些年我国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做成另外一个图层,通过叠置,让学生仔细观察,我国的土地资源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该怎么办?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组调查,各小组成员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小组报告或做成ppt演示。
地球村,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家庭,现代地理技术的应用正在多方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模式。现代地理教育愈来愈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gis技术作为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基于gis的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机整合将是未来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曲小燕。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初中,2012(01)。
[2]张硕,李飞,马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有机整合。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四
摘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新课改提出的新挑战。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其合作探究能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优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以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要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最显著特征,当前的地理学习必须改变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品德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能动的搜索,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或整合。其中gis具有数据来源多,更新速度快,信息深加工,产品多形式等应用特点,配以强大的`再现,集成和虚拟功能,除能提供精准的平面或立体视图,快速的地图量算功能外,还可制作各种专题地图,在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区域开发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要求。
一、优越性。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gis辅助教学具有强大的图形创建功能,从空间和属性两大方面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作出分析,可将结果以各种直观的形式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三维动态模拟功能,能使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交互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特点,配合gps和rs技术,在虚拟现实、模拟仿真和数据融合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求教师要不停地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gis基本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如人口迁移、城市化、荒漠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学生可以利用gis软件平台,对地理资料进行收集、提取、处理与分析,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探究式地理教学。
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书上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可利用gis来提供一些学习素材,让学生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
例如,在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时,可先把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做成电子地图,再把近些年我国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做成另外一个图层,通过叠置,让学生仔细观察,我国的土地资源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该怎么办?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组调查,各小组成员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小组报告或做成ppt演示。
地球村,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家庭,现代地理技术的应用正在多方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模式。现代地理教育愈来愈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gis技术作为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基于gis的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机整合将是未来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曲小燕。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初中,(01)。
[2]张硕,李飞,马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有机整合。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五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我也骑马巡逻去》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再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可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爱心。再如,教学《敲手鼓的小巴郎》时,由于此歌曲中的音乐记号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记号)#(升调记号)等,在歌单显示时,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不停闪现,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如《大鹿》中的后十六节奏,以及表现小兔求救心切的乐句,《放牛歌》的衬词、《雨花石》中的难点节奏,都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那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再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六
[内容]。
――初中作文教学“整体设计,循序训练”改革初探任李怿同志对此从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体教改实验,创出了“有序、高效”的新路子,作为一项作文教改成果,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是这一教改经验的浓缩,其中“三段五环节”为其精髓,读者从中自会受到诸多启迪。
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样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一直是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大课题。
近年来,我们在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原理的启发和指导下,以贯彻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大纲和试用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新教材为契机,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构建目标序列,优化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革试验,初步开辟了作文教学“有序、高效”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做法是“构建目标序列”和“优化教学过程”两个方面。
一、构建作文教学目标序列。
[1][2][3][4]。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七
背景音乐以其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意境,相比其他音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巧用背景音乐,一方面可以改变单调、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课间经过十分钟的休整,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时,有一个注意转移的过程。课前利用背景音乐来吸引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音乐中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可消除课前的疲劳,静心投入学习之中。科学家研究表明:小提琴、钢琴演奏曲对人有镇静安抚的作用,民族音乐里的古筝、琵琶演奏曲的镇静效果特别明显。古筝曲灵动悠远,扣人心弦,用这些古朴的华夏音乐陶冶情操,感染学生,既能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又使学生更加热爱炎黄文化。政治课经常被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这是一天当中学生精神最差的一节课,若教师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在课前播放一些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更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以便投入新知识的学习。在这一环节,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钢琴曲《仲夏夜之梦》、《天空之城》以及班德瑞的《春野》、《沿着晚上》、《幻想》、《雨后》等优美的曲目,我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就要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引“生”入胜。利用适合课本内容的'背景音乐导入新课,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尽快地融入特定的氛围中。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入时,我首先创设这么一个情景: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靠在窗边,遥望着远处的山,在静静地思索着“山那边是什么呢?”。教师随后播放一张张幻灯片:“繁华的都市”、“美丽的校园”、“明亮的课堂”、“丰富的校园生活”……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可是,在山的这一边呢?”。此时,教师一边播放背景音乐《殇》,一边展示一张张幻灯片:“新建教学楼无力添桌椅,学生跪地上课”、“一学生在砖块上写作业”、“破烂的茅屋”、“褴褛的衣裳”、“吃着只放了一点盐的白饭”、“走艰险的山路”……听着大提琴那舒缓、低沉、哀怨的旋律,看着这些幻灯片,学生不禁感同身受,深深感受到山这边和那边的差异。此时,教师顺势抛出本课的主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入了课本内容,(教学论文)避免了强硬的理论灌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政治课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运用音乐进行渲染,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在振奋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思考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要解决的重点知识是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为了突破这一重点知识,我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首古筝曲的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然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顺势展示出幻灯片:材料一: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材料二:中华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的一枝奇葩,无论是清脆的唢呐、悠扬的笛子,还是如泣如诉的古筝、琵琶和扬琴,均独具东方神韵,令人荡气回肠、如醉如痴。最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材料一中古筝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从过去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2)通过材料二中古筝内容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一边听着《高山流水》典雅柔美、悠扬动听的古筝曲,再回过来思考这两个问题,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很巧妙地突破了重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如是。课堂也需要高潮波澜,忌讳沉闷平淡。“课堂高潮”作为诸多教学环节中最精彩诱人、最动人心魄的教学环节,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更为苛刻、直接,它既生动活泼,又神思飞越,是情的激荡,是智的开掘,更是能的升腾。因此,教师应该像一个高明的剧作家,让自己的课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引导学生在课堂高潮中,领悟无涯学海的壮美。而将政治课堂推向高潮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巧用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的渲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形成课堂高潮。比如,在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文化组第一名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中,来自衢州二中的胡震芳老师就是巧用了背景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制造了政治课堂的高潮。她在探究“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时,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第一个是问题情境,第二个是视频情境,第三个是语言描述情境,而将整堂课推向最高潮的正是第三个情境。具体内容是:一段《神秘园之歌》的忧伤的音乐响起,随着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胡老师动情讲解: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的努力付之东流;我们的2万多件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躺在大英博物馆里;斯坦因(敦煌国宝的最大盗墓者)等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不断暗示,正是由于他们的长途跋涉,才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这段描述在舒缓、柔美、忧伤、缠绵、如泣如诉的《神秘园之歌》的渲染下,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忍不住落泪。因此,当音乐结束时,全场震撼,学生们默默无语,油然而开。重振中华文化的强烈使命感,无形当中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这说明结尾对上好一堂课具有重要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结尾。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因此,高中政治课善于运用背景音乐来帮助结尾,能增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也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在11月宁波二中举行的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来自台州一中的徐菊红老师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结尾:“思考在继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和广度,而在于厚度和深度;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付出了什么。每日在岁月里穿行,不正是为了用爱去沉淀人世间更多的美好吗?面对纷纭复杂的滚滚红尘,我们的灵魂经常流浪于欲海之中,那么,请放下浮躁与虚华,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可贵在于追求!”徐老师一边饱含深情地朗诵着这段文字,一边播放班得瑞的《初雪》作为背景音乐。在《初雪》这一柔美、清新、纯净、舒缓动人、空灵飘逸的音乐旋律的烘托下,立刻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让听者心中涌起美妙的感受,融人一个纯美洁净的飘渺世界之中,也进一步理解了教师所表达的深邃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化了主题。
由此可见,背景音乐在政治课中恰当好处地运用,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不仅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政治课堂的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一中)。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八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浅谈“导”在目标教学中的作用目标教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分类”理论。这一理论现已愈来愈引起我国广大中小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大家都在学习它,研究它,都在纷纷进行理论的研讨和实验的探索.近年来,我校对“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已达到高潮,每个学科搞实验,每个教师搞研究.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还开展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一、导趣――展标兴趣是一个情感性质的因素,它是能力发生的最早征兆,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如果不是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的激发,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导趣,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因此,我们在目标教学实验研究中,采用了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电教手段来展示教学目标,何谓“展标”?就是要把教学目标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来交给学生,这是课堂目标教学重要的一环.在展标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突出“三趣”:(一)谈话导趣,揭示目标启发谈话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很自然地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如我们教学《尊敬教师》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下面照录一段教者和学生有趣的对话:师:小朋友,你们都在什么地方上学呀?生:我们在恩施市实验小学上学。师:对,我们的学校呀,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千姿百假山,有造型优美的花坛.更有辛勤耕耘的园丁,天真活泼的同学。小朋友,你们说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可不可爱?生: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丽可爱。师: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就是《看图学词学习7一尊敬教师》,学习这一课要求我们掌握五个生字,四个新词,两个句子,会用“关心”说一句话.小朋友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从以上的对话片断可以看出,这种展标,不但有趣,而且非常自然,不落俗套,更符合低年级儿童学习语文和认识规律的特点,(二)灯片引趣,出示目标上课伊始,如果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我们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首先采用投影出示彩图让学生观察,并启发提问:“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公鸡的外形是怎样的?它在哪里,干什么?公鸡又分别找谁比美?它们的态度怎样?”然后,教师进行过渡。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九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步被人们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实际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追求。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一个时期,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多元的有机整体,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然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认真就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与体会。
1结合日常生活教学。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教训活动,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策略。过去,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下,教师通常只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传授,从而忽视了把教学活动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教学活动同学生学习生活出现了脱节现象,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其实践能力。因此,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尽量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实践和体验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与价值。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确定位置”有关内容时,笔者就认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造性教学与运用,并紧紧抓住教学内容及知识,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模拟家长会,然后让学生自己为家长寻找座位。再请学生把自己在寻找位置中所运用的方法说出来。最后,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仔细地把座位表画出来,标出自己所找到的座位及具体位置,并使用所学过数学符号表达出来。经过这样的模拟实践和动手操作,给小学生充分创造了自主探究、自己动手的机会,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此外,笔者还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要做到活学活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喜悦,进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
2明确教学目标任务。
明确教学目标任务,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我们知道,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教学目标,这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可见,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我们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笔者认为,在制定教学目标任务过程中,必须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关系,综合权衡,具体分析,尽量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小统计”有关思维训练内容时,笔者就采取了如下教学: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先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据,然后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数据,并简单地叙述自己所运用的收集方法,进而体验分类统计的目的与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数据及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而自己进行分析、研究与思考。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操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热爱数学和探究数学的激情。
3科学运用教学方式。
科学运用教学方式,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这样,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教学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如何。但是,由于环境条件、教学内容、学生个体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就不尽相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有关内容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把一些教学用具(、三角板、直尺、圆形教具、方形教具等)进行分类,并提问学生应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笔者利用制作的多媒体教案,向学生展现动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圆形等图案,使学生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及体验。如此,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实践与操作,在使他们感受到图形知识的产生及特征的同时,也不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并不断增强了他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4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通常而言,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进而可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即将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鼓励、肯定,都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比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不能以权威、长者等身份自居,而必须积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形态等,尽量表现出来与学生关系的平等、亲切、民主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优化过程必然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优化和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我们通盘考虑,综合分析,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方法,尽量使其基本要素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进而充分发挥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共同营造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3]王淑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几个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06)。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十
前几天,听了翟主任等几位专家的讲课,收获很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课堂”这个特定的场所,它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要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下面结合几位专家的意见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去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性。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会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地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在一节课内,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达到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讲深讲透新知识,提高讲解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经常使用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从而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是否有效,在课堂上应该追求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但更应该注意活动的有效性,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形式的有效性的标志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做到紧张有序、热烈有度,并且能够在积极有效的活动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我们平时在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追求一种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忽略实际效果,虽然学生有活动,但是缺少系统的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仅使活动流于形式,而且还耽误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局面。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前几天,听了翟主任等几位专家的讲课,收获很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课堂”这个特定的场所,它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要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下面结合几位专家的`意见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去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性。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会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地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在一节课内,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达到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讲深讲透新知识,提高讲解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经常使用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从而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是否有效,在课堂上应该追求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但更应该注意活动的有效性,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形式的有效性的标志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做到紧张有序、热烈有度,并且能够在积极有效的活动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我们平时在听课时会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追求一种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忽略实际效果,虽然学生有活动,但是缺少系统的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仅使活动流于形式,而且还耽误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局面。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十一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它学科可以代替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在此,我谈点实践与体会。
一、巧妙构思,科学制定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制定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目标是指使每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巧妙地构思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它要求摒弃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信息,突出目标信息,给学生大脑以强刺激,加强学生对目标信息的理解和识记程度。同时,巧妙的构思是可以使学生思维“入路”,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方向感强的可控过程,避免盲目性和多中心,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三方面的要求:
1.注意目标与大纲的统一性。
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凭空制定的,它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而制定。每学年度我根据大纲要求制定总目标,在心目中对各年级教材有个总体认识,然后把它分类整理。如在三年级(第五册)教材中,我首先依据大纲及学生年龄特点设立总目标,把它放入每课设有的“唱歌、音乐知识、视唱与听音、音乐欣赏、器乐”等栏目中验证,再对当中的“音乐知识”从谱表到音符的时值,这种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作了了解。验证总目标对该栏目要求的准确性。最后对其它栏目再逐个整理,这本教材的条理就清楚了。
2.注意大目标与小目标的相关性。
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整体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大目标,没有每部分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必须注意,小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陈安福《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41、142页维果茨基语)。
[1][2][3]。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十二
内容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高效地提高学生学会体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关键词:突破思维创设情景教学改革。
一、创设优化学习情景。
情景不仅是“一组刺激”,而是与教学目标相应,身体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结合的一种符合大多数学生心理的人为优化场景。这种教学场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活动的角色,激发参与练习的动机,新课程的教学给予教师很大的发挥“个性课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小到教师的个人语言,大到整个操场的布景,都可以找到“突围”的口子。比如,教师的语言可以做到“军令如山”般的铿锵有力以调动学生的“高度统一”;“细水长流”般的亲和力能缓和学生的“羞涩和害怕”;“此时无声胜有声”般的肯定眼神等等都是一些不容忽视的情景细节。在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如临其境,可以感觉到客观情景给角色的适应提供前奏,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的主动参与,引发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
“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夸美纽斯)这种论述反映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运动场地与器材渴求能吸引学生的眼睛,线条与器材的组合在活动中也能进入“角色”,比如绳和球结合成“舞龙”,人与杠结合成“花轿”,体操凳与弯曲的线条组合成“小桥”,袋子与人组合成“袋鼠”,各种图形与线条组合画成“迷宫”,接力棒加小红旗成“圣火”等等。只要教师能用心去思考与开发,一些器材不尽可以一物多用,而且可以成为教材走向活动剧情的“梯子”。学生已经具有强烈的个人倾向特征,为了在集体中有一定的地位,都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游戏、比赛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以实现自我价值。在课堂中不时的加一些合理的故事情节,有时会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一次创意体育课中,我运用红军长征中的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熟悉的课本情节,借以器材障碍和“枪炮声”的奋进音乐,将教材中的障碍跑和投掷轻物结合得天衣无缝。学生在课堂内对情景产生了极浓的兴趣,角色的转变自然而富于激情。整个过程,学生没有意识到“跑”和“投”动作的枯燥与乏味,有的是各种“过障碍”和“投轻物”动作的创造。因此,教学中,情景的创设首先着眼与学生身心素质、运动基础以及个性倾向的发展,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以及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风格,选择创设情景的途径,如生活展现情景、课本组合情景、音乐渲染情景、媒体表象情景、肢体语言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
二、构建“审美”――“立美”的教与学模式。
笔者在多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个“审美”课堂教学模式:趣味模式、形象模式、和谐模式。
趣味模式的特点:激发热情,愉快地学习。学生认可的教师,其中“教得很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不至于“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能达到“如沐春风”的境地。趣味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引趣――激情――愉悦――如沐春风。比如,从游戏的角度出发,游戏避免落俗套和大众化,我选择野外探险(自救、搭帐篷、攀岩)情景游戏,在游戏中要有情节“冲突”和“阻挠”设置,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等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形象模式的特点是:情景生动,形象地学。它的基本教育过程是:直观――配乐――情节――创设情景。从影响学生的感观入手,优美的场地线条,独特的器材(自制器材),煽情的音乐节奏,合理而又不失“突兀”的情节。活动规则引起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等都是形象模式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和谐模式的特点是:诱导协作,和谐地学习,在教学中有高潮起落,这是和谐;进而富于直觉,这是表象。和谐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诱导――共鸣――圆融――指点迷津。这个过程往往相似于尝试学习,比如篮球在进行间低手上篮的教学中,首先诱导学生进行“四对四斗牛”,对规则进行变式,投篮方式必须用三步低手上篮;对比赛成员进行差优组合,差者进球得高分,优者进球得低分,另加奖惩机制。学生为了本队的荣誉,引起了精神上的共鸣,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实现目标,基础好的学生必然主动帮助差的学生,差的学生为了不拖集体的后腿,必然认真练习,乐意请教,从而达到共赢目标。教师适时地进行迷津指点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加速巩固。
三、引导学生体悟学习。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或对学生施以机械的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和活动的知识容器。而课改新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例如在《开火车》游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新的课改思想只给学生条件:用单脚跳的形式自由组合到达终点。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由2~3人的组合过渡到多人组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景的体验,激发以前运动基础上的快乐体验,通过回忆、表象、联想等暗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往往一个细小的篮球运球过人动作、足球正脚背射门动作,如果达到了过人和射门的效果,就会带来快乐的运动体验,从而获得下次学习的动机和体验,同时发现,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有同伴或教师的欣赏,则对他的体验会更加深刻和持久。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地给予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必须加上教师.学生互相鼓励和欣赏。加深体悟的最好做法是:男女同学不要清一色的划分界限,可以分在一个小组内,有时会产生独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在课内,教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评议权”(包括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出建议、表扬与欣赏);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下的表演,在全班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倾向于个别体验、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比赛、表演展示等有机学习组合。教师对一些典型的创意,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赞扬。当然,体悟是主体的亲历,主体从体验中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不只是对运动体验的快感,还包括和同伴之间合作的心灵和谐体验,比赛扣人心弦的刺激与胜利的畅然等等,有的体验是可以直接言说的,有的则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体验学生不可能获得,这就需要个别对待,做到差异分层,使每一位学生在各个层次内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亲历,都能有所感悟。
四、合理选用教材内容,迎合学生运动兴趣。
组织好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要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组织;体育教材的组织直接影响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而一节好的体育课主要是看课堂教学设计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与达成目标效果。体育教材的组织还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组织上的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课才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
学校体育教材内容与学生运动学习兴趣相关密切。据调查,从学生运动学习兴趣内容看,前三项均为篮球、羽毛球、排球,这个结论反映了目前学生运动需要和兴趣取向。我们认为,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倾向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青少年对外界事物认知和倾向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青少年对外界事物认知和探索的“求变”特征,使他们在运动学习中,厌倦“封闭性”运动和个体活动形式,球类项目动作特点.表现形式恰好能满足他们的开放性思维的特点。
运动学习能使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和体育活动过程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的添加剂。在缺乏一定社会经验的青少年时期,成功体验最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获得成功体验的多元化途径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体、智、心的共同作用,平衡了学生间的某种差别,为大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创造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和动作学习难度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新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教材学习和运用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教材的拓展性就是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向更高要求、更难动作挑战的机会。
五、开发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素材资源。
“健康第一”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健身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人类的健康手段与方法是十分丰富的,而且还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除竞技体育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民间和民族体育的内容,如各种时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民族舞、街舞、软式排球、气排球、滑轮、攀岩以及有地方特色的高跷、竹笙舞、舞龙灯、飞盘以及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体育课教学的开发还应包括对常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和利用,降低动作的要求和难度,改变竞赛的规则,采用低于竞赛标准的器材,突出其健身娱乐的功能,仍不失为好的教学内容。
对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课也应有一定的地位。方法的教学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例如,太极拳教学,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基本上认识“什么是太极拳?”,在教学中都教会学生太极拳技术,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太极拳”,学生要利用学习到的“太极拳”方法去健身练习这是关键,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学习太极拳,并用“太极拳”进行健身,并师生间、学生间进行相互交流,这也是我们体育新课程体育教学中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会了“太极拳”,并用之锻炼,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健身习惯,这就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至于学生动作是否规范那就其次。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极大限度地开发和调动教师创造积极性,在全新的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发展学生各项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改革的新环境中要提高认识。跟上时代的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究创新,强化体育教学质量意识,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09月。
2.晖张.《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
3.谢卫洲.关于高中体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2期.《体育教学》。
5.吴萌.课程改革的难题及对策.《人民教育》.6期.
6.李松王蓉.浅谈“六教”与“六导”的教学策略.《中国学校体育》.第3期。
7.蔡培阳.解读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20.10期.《课程.教材.教法》。
8.《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7月.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题组。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十三
要使体育素质教育有效地实施,必须十分重视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因此,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上好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一节课,把功夫花在优化课堂教学上。
一、优化备课。
1.“五有”
(1)脑中有“纲”,既要熟悉所教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又要了解相邻年级大纲的要求,做到深浅适当且有全盘意识。
(2)胸中有“本”,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3)目中有“人”,课堂教学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能驾驭课堂,随机应变。
(4)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有预见性。
(5)手中有“法”,因课制宜,制定出最佳的教法和练习法。
2.“五备”
(1)备目标。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2)备场地、器械。良好的场地器械布置直接影响着学生锻炼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和运动能力。
(4)备教学方法。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
(5)备渗透。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可通过练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以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从而使教师对每一节课都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此外,集体备课对课的`结构、时间分配、运动量、密度,重点、难点的确定,场地、器械的协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优化上课。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双基”的主渠道,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四为”、“四求”的要求。
1.四为。
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
2.四求。
即:求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求新,使学生有一种新异感,大脑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求实,讲解语言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求活,教师要运用新颖、有趣、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常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求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三、优化说课。
1.“三重”
即:重说理,说课的性质、作用、特点,从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心理、教学实践来阐述“理”,阐述依据;重实效,说课旨在探索“轻负增效”的措施方法,是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重创新,说课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2.“三突”
即:突出重点,说清课中哪是重点教材,教材中什么部分是重点;突出难点,每个项目都有难点,突破了难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突出特色,教学改革要勇于标新立异,要从实际出发,闯出自己的路。
3.“三简”
即:大家都熟知的已形成常规的简述;教学过程要简,说课不是说教案,过程不要讲得过细;语言要简,教师要用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且要合乎逻辑。
4.“三讲”
即:讲普通话,用术语,不要生造字词;讲究说课艺术,说课在于说,切忌“读”、“念”或“背”,要有表情、有风度,体现教师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讲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说课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
四、优化评课。
1.克服两个“少数”,侧重全体性评价。
对于少数尖子,不能过多地围绕他们转,也不能人为地压抑他们的体育特长与个性发展;对于少数差生,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学习成绩的评定要侧重评价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的程度。
2.克服“片面性”,坚持全面性评价。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到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情感教育等,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非智力水平;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
3.克服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可采用多样性。
教师评价:一般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学生自我评价:这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认识自我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生相互评价:“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中,能促使他对同学的注意、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执行,合作学习模式备受推崇与关注,不少体育项目都是团体运动,需要以学生合作为前提才能顺利开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策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促使彼此之间更加熟悉,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完善他们的健康人格与思想品质,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策略,比较注重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将他们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给予小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和运动时间,让他们自发性的共同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其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使所有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和研究等方式,了解体育运动,掌握体育技能,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高他们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再次,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策略的运用,教师为小学生提供展现自我体育技能的平台,满足其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调动其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动力,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集体荣誉感,这也是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动力。
1.优化组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策略,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组建合适的合作学习小组,打破传统的'自由组合模式。小学体育教师需优化组合,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兴趣爱好和性别等多种特点,进行灵活分组。同时,根据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优化小组成员,让组内的学生能够尽量得以优势互补,组外的学生则进行公平竞技,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小学体育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分为男队和女队两大队,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身高、性格、篮球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合理划分小组。小组成员的篮球水平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让篮球技巧较好的学生帮助水平一般者,进行组内训练。教师也可以挑选几名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给组外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运动技巧,以此渲染课堂氛围,促使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再如,在投掷垒球的教学中,同样将学生按身高、性别、性格、投掷距离的差异性均匀分配到各小组(一般一组为5~6名),在最后组与组的展示竞赛环节,组织各组学生按投掷由远至近或由近到远的距离分5~6轮进行挑战赛,俗称为“强强对决”,让每个学生都有战胜对方的可能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
2.分工合作,明确体育活动中的职责。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策略的学习效果越来越明显,组内成员的分工十分重要,备受体育教师的重视。在小学生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有自己的职能责任与角色定位,主要包括小组长、观察员、记录员、联络员、评价员和汇报员等,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与分工,在共同参与体育训练时,不仅能够相互配合,也能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有利于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例如,在进行跳绳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跳绳技能、身体素质、性别差异等分为多个小组,然后让他们思考如何提升跳绳技能,由组长组织学习;观察员注重观察不同成员的跳绳动作;记录员记录成员的跳绳成绩;联络员负责所有小组成员之间的消息传递;评价员负责总结与评价;汇报员负责向组长和教师汇报学习成果。同时,这些角色也可以随着运动项目的不同而变化,譬如:在初次接触脚内侧运球学习时,教师在示范讲解踢固定球或上步踢固定球时脚站位、触球点、触球部位、脚外展等动作要领后,在小组自我练习环节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和学生循环练习,记录员可以兼做持固定球人员并记录踢球次数;观察员可以设置两位,一位观察踢球学生脚的站位及重心,另一位可以观察踢球脚的外展及其脚弓触球部位和触球的点;汇报员负责向老师和组长汇报学生完成情况。对于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辅导,让其技能也能得到较快发展。
3.抓住时机,拓展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在合作教学策略实施中,要善于抓住讨论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发散其思维,拓展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寻找解决困难的方式,以此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深入分析和研究体育运动项目,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抓住小组讨论的时机,以此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解决学习困难,提升体育运动水平。例如,在进行乒乓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握拍姿势、发球方式与接球能力之后,让他们分组探究如何实现削球。让小学生讨论到如何挥拍关键步骤时,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一时机,引导他们在削球时应从挥拍的方向,以及接触乒乓球的部位出发,最终探究出在削球时,需要球拍后仰,由体侧上方向前下方挥拍,挥拍呈圆弧路线,在球的下降期触其中下部,掌握乒乓球的削球技能。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策略,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还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需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合作策略,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十五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它学科可以代替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在此,我谈点实践与体会。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制定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目标是指使每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巧妙地构思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它要求摒弃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信息,突出目标信息,给中国学习联盟脑以强刺激,加强学生对目标信息的理解和识记程度。同时,巧妙的构思是可以使学生思维“入路”,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方向感强的可控过程,避免盲目性和多中心,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三方面的要求:
1.注意目标与大纲的统一性。
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凭空制定的,它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而制定。每学年度我根据大纲要求制定总目标,在心目中对各年级教材有个总体认识,然后把它分类整理。如在三年级(第五册)教材中,我首先依据大纲及学生年龄特点设立总目标,把它放入每课设有的“唱歌、音乐知识、视唱与听音、音乐欣赏、器乐”等栏目中验证,再对当中的“音乐知识”从谱表到音符的时值,这种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作了了解。验证总目标对该栏目要求的准确性。最后对其它栏目再逐个整理,这本教材的条理就清楚了。
2.注意大目标与小目标的相关性。
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整体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大目标,没有每部分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必须注意,小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陈安福《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41、142页维果茨基语)。
制定小目标教科书上没有,靠教师自己设计制定,设计必须有科学性、艺术性。因此,就要将其置于一单元、一学期乃至小学阶段的教材中,以大纲为纲,通过纵横比较,研究个性,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从而使目标的确定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如小学音乐第五册《卖报歌》这一课,在制定目标时,我从内容入手,作了这样的分析:学生早在二年级上学期便已学过一个降号调的音位,而且在二年级已唱过几首一个降号调的歌曲。本课只是将过去的知识整理一遍。只需让他们知道降号的形状和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即可,让学生明白“do”在谱表上是可以流动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分析,我把这些分析用表格进行了归类,确定了本课的目标。
附图{图}。
3.注意目标教学安排的科学性。
目标教学安排的合理与否,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效果有很大联系。我用两个班进行了实验。一个班按序而行,第一目标完成后,紧接第二、第三目标。另一班我用了分、拆的方法,完成第一个目标后,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练习已学部分。然后教师反馈检查,再进入第二目标学习。实验下来,我觉得第二种好,学生学得扎实。第一种方法一通到底,漏洞多,有些同学能领会要求;有的同学对要求理解模糊,所以说教学目标的合理安排有无科学性、艺术性,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
二、强化意识、合理实施目标。
制定好目标,为优化教学创造了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并使之渗透于整个教学之中。可见,实施目标又是优化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三点:
1.使目标信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似断实连。如《卖报歌》一课,由于学生对过去生活不够了解,我提出:天气这么冷,天又蒙蒙亮,小报童为何不呆在家中,而要去卖报呢?这一设想似乎岔开学生的思维流向,与目标信息无关,实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和听过去生活的小故事,将唱歌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信息的交流似暗似明。
2.“唱”、“听”、“看”、“认”、“写”、“动”围绕目标进行强化目标信息。教学中,运用幻灯、图片、音像等展示节奏练习、音乐知识等。并用游戏的手段使知识“对号入座”等。这样经过目标信息的反复训练,给大脑造成强刺激,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3.处理好目标信息与非目标信息之间的关系,不使实施目标成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信息的交流中,学生难免会提出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小报童生活这么苦,又为什么要用欢快、活泼的心情唱歌呢?……这类问题引起信息交流,有的虽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有训练价值;有的与所实施的目标有这样、那样的间接联系,那都让它们进入传递反馈系统,从而使整个教学呈单纯性与丰富性相统一的生动情境,优化了教学目标的实施。
在实施目标时,师生通过双向交流,多次反馈中,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系统:
附图{图}。
从这个系统显示的教学结构中,可以看出目标与各组因素的有序性和整个过程良好的整体功能,这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强调反馈、注重评价目标。
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
教学中的反馈线路有两条:一条是由学生学习效应的显示,直接向教师提出反馈信息,用以改进教法,可称学对教的反馈;另一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输出的信息作出评价,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用以改进学法,可称为教对学的反馈。(注:卢专文黄爱华《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究》南京出版社第2、3页“三论”原理论)在教学中,我对“反馈”有三条体会:1.反馈要在制定目标时,预先考虑安排好,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检验。2.及时反馈能针对问题教学,教学收效大。3.反馈是调整教学计划合理与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可见,反馈是目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优化目标,调节后续教学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学生输出的信息、学习效果、各阶段目标的达成度等的显现及作出的评价来实现的'。
对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则要求教师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后,要注意检查,就能反馈上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卖报歌》的歌谱学习结束后,我再让学生分组唱,个别唱,从中发现有的节奏不稳定;有的对一个降号调各音的音位把握不熟练;有的对跨度较大的音程唱不准等方面存在问题,我把这些典型问题归纳起来,分析漏洞所在。既利于对学生学习效应的评价,又利于下一目标的完善与实施。
同样,对学生成绩(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也是目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标的制定与成绩的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关系是有评价没目标,学生就不知教学要求的标准。有目标没有评价,师生就不知教学要求落实情况。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使学生对教学要求有个统一了解,有个衡量标准。如在第五册第五课的模唱练习中,学生只要掌握了教学重点――音准,尽管在别的方面有些问题,也要肯定其成绩,给予表扬。以促进学生本身学习动机的需要,推动学生学习。
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较法,谈话发现法,试卷分析法等等。比较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比较,观察好的因素。如:通过两位学生的歌声对比、师生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的效果有个明确的衡量标准。谈话发现法:是指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从中发现优劣。当然,评价的方法不止这些,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明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目标教学实施的检验。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制定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实施目标是优化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而评价目标是优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使他们相互联系,和谐统一,发挥整体功能,才能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汇总16篇)篇十六
研究对象: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情况。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教学主体分类,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两类为主,将其细化可分为五大基本类型:
1.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此互动为主。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是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的重要保证。
2.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个人辅导等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人对体育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互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3.学生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体育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掌握体育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拓展思路。
4.学生个人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此类互动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5.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互动。比如,组别之间的评价和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1.在互动情景下,以情感性互动为主。
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情景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也会不同,互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而言,课堂互动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混合并存的情景。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主要以实操练习为主,教师在辅助学生练习时,除了知识性的引导外,情感性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据证明,在体育教学任务完成中,鼓励的情感交流比知识性的传授更有效。
体育课堂中的互动有着鲜明的组织特征。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堂教学随机性强,学生在体育场所的位置随时变化,在教师的总体指导下,学生活动以自主练习为主。这就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契机,此互动随机性强,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角色的体验,以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与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少之甚少,但是相对于文化课程的互动,体育课程教学的互动就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了。(1)教师的非语言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2)学生的合作和组别竞赛有助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3)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组织互动。体育课程互动的多样性,使得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趣味体育”的特征。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来展现的。学生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都与学生体育项目技术的掌握有关,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刻理解,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技术。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发生就是其发展的催化剂。
5.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有助于及时反馈信息。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与文化课教学不同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易犯错问题,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但也有其弊端,体育教师的能力限制、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课堂效果。体育课竞争性强,会让部分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但是体育互动有助于解决体育课的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活力、有兴趣的体育课堂。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课堂互动的关键性举足轻重,但是在体育课堂互动中,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学生对互动情景的辨识比较模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主要以口令的形式为主,缺少趣味性,学生对体育内容的认知性互动相对偏弱。体育课堂教学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团体的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于未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而言,强化课堂互动意识、完善课堂互动形式,进而充分展现其在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天然优势,是应当继续坚持和深化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