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ZS文王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如果你正在写学习总结,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和写作技巧。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一

高三学子的物理学习一定要坚持做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学子物理学习方法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达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清楚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会应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应该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经过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具有深刻的、丰富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义的理解是分层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如:

力产生加速度,反之如果发现物体有加速度就判定一定是力产生的等等。

类似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归纳。

独立主动地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基础上重新整理笔记,加强印象和。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结构,从中掌握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重视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是典型的“分析综合”的训练。同学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观意识时,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来,便使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画面,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想像力,也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控制,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精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利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略的断定、推理和盘算。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二

到了高中,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物理书容易看得懂,物理课容易听得懂,就是常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初中物理也遇到过这些情况,只是这种情况不多,而且往往经过老师一提示或者一讲解,就都会了。实事求是地说,高中遇到的困难,根源大多在初中,就在初中的“一提示”、“一讲解”——“就会了”!如果当时不经过老师的提示和讲解,由你自己苦思冥想,或者与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商量商量,终于把问题解决了,每遇到这样的题都是这样解决了,进了高中,物理就不会感到那么难。就是在你一次一次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能力渐渐地培养出来了。这就叫做“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听讲,不是练!

现在已经到了高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下定决心——练!要有耐心,要舍得下功夫。不要性急。路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你已经比人家拉下了许多,只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把这个“练”,补上去。只有通过这样的补,你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能力提高了,即使将来有关的知识你不一定用得上了,但是,你通过训练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你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练首先要重视基础题的练习。教材里配的练习,大多数是很基础的。练,就要注意做之前,先把有关的知识搞清楚,而且要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做题的时候,不需要翻书,能在头脑中精确地、迅速地回忆,引用。如果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就不要做题。只有在不需翻书能精确地回忆、引用的基础上做基础练习,才起到基础训练的作用,才能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为以后复杂难题的求解打好基础。否则,象有的同学做到题,想不起来就去翻书,一边抄公式一边做,这种练习,只是做样子,花架子,永远也练不出真功夫。

遇到做不起来的难题,如果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暂时放一放,搁在那儿,做个记号,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研究。路是人走出来的,练习是人编出来的,所谓百思不得其解,意味着功力尚浅,先搁一搁,把时间用来研究另外那些力所能及的练习,练到一定的程度,前面做不起来的难题就会变得不那么难了,过一段时间回过来研究的时候,甚至会一下子就明朗了。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少同学的难题是在课外资料上遇到的,那些资料常常不顾同学们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实际进程,把高三的同学都感到比较困难的题目放到高一初学者的所谓同步练习、单元测验当中,这样的题目做不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同学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把它们暂时放一放,将来练到一定的程度再拿出来做,恰好用来检验自己的实力。

所谓难题,往往是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有些关系不是一下子看得清的。那就要分析。什么叫分析?首先是把问题的条件、待求的目标,一一辨认清楚。小学数学老师一开始教我们做应用题的时候往往教我们边读题,边划出已知条件、待求的目标。到了高中,做复杂的物理题,我们不妨还用这一套。别看它简单,这就是基础,基本功。有的同学读题目读了好几遍,题目到底讲的什么过程,有哪些条件,都说完整,丢三拉四甚至走样,怎么可能求解?因此,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常说的,要搞清题意,要搞清楚题目所说的物理情境、物理条件、物理过程。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三

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来说,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须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办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关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法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现象中发现他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是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他们不相同特征,而对他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做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归纳法。

归纳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做铺垫。

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的物理现象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必将掌握物理学习的本质规律。

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课后要梳理笔记,一方面是要消化好老师所讲的知识,还要做一些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本上。方便日后总结归纳升华。

虚心学习。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万不能自以为是,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知识结构。

既要重视知识结构,也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

数学。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起来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四

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抓住上课的时间,不要总是想着自己课下自学什么的,那学费不是白交了。上课时老师会透露出重点,最重要的是,你课上学的是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思想,不单单是知识。以后工作时知识可能会淡忘,但是遇到问题怎么想,那些物理学思想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恰恰是书本上自学不来的。不要说工作了,考试也是如此,掌握了思想,远远比刷题管用。

二、记笔记技巧。

课上要不要记笔记呢。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记。尤其是上课内容,千万不要记。这样盲目记笔记其实是不用动脑子的,而且也容易错失老师的一些很关键的话,很重要的思想,你不知道。那么记什么呢?记你的问题。上课时突然想到的问题,要及时记下来,课后一定要找老师解决,或者找同学,尽量不留疑问。

三、复习技巧。

看老师的课件。一般老师会把课件发到公共邮箱里,一定要把它们都下载下来,最好下到手机上,随时看。在地铁上,在排队时,反正我身边的大神都是如此。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因为没有记笔记,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

四、多看课本。

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讲的是大同小异的。但有时形式不同,或者顺序不同。看书的过程,是在梳理知识,也很重要。这时候可以系统地看,相比较课件,看书是把知识串了起来,在各个章节中找联系,找关系。譬如磁场和电场这两章,其实很多公式都是对应的,很多思想也有相似的地方。例如磁介质与电介质等等。

五、选择性刷题。

物理要不要刷题?我的建议是,做精题。题不要多,但要精。就是做完一道题,你要去思考,这道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没考的是什么,还能怎么问等等。会了这个知识点或者这些知识点,就会做这一类题。接着看下一个,不做无谓的事。

六、讨论中强化知识。

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讨论。对于物理而言,同学间的讨论很重要。你当然可以与老师用email联系,探讨问题,但那样不够即时,效果可能不太好。我特别推荐的是,一个寝室的同学最好一起讨论。实在不能解决了再去问老师。这是一个互相提升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五

高三物理复习,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概念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其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化复习计划。高三物理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

(4)5月份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模拟强化,把知识整体化、系统化,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注重复习方法。选定科学的物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理好几个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

(4)处理好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注重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

总之,要搞好高考物理总复习,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要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高考的胜利。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六

高三物理学习重视理解、重视深思广思,摒弃死记硬背和浅层思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霸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以前,或者刚进入高中学习就听一些高中学生或者其他一些人说:高中物理是最难学的的学科,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一进入高中就觉得物理难学,我可能学不好物理,从而对物理产生了畏难情绪(特别是女生居多)。由于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有时候物理上用到的数学知识会超前于数学),同时更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很多同学都感到学好物理特别难,进入高中以后,经常可以听到同学这样说:物理是学着容易,做着难,不少同学对物理科的反应是:上课听得懂,看书没问题,书上作业易解决,但就做不起其他资料上的习题,考试成绩更理想。因此,在高中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那么,高中物理是不是真的难学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学好它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但也有的同学认为:我初中物理学得不错,高中物理肯定能学好,这样想也是会出问题的,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早、最严重的学科,有许多同学在高中仍然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结果成绩却很不理想。其关键就在于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在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首先要明确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差异,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学习方法。初中物理定性结论多,定量计算少;纯理论多,联系实际少;机械记忆多,理解较少;死搬硬套多,灵活运用少;只要把公式背住,考试就能得高分。而高中物理则不然,它要求理解的成分更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较多,特别是高中物理中规律、定理公式等比较多,单纯地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清楚这些公式、结论的适用条件或范围,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用。在初中,要求学生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而在高中要求更多的则是抽象思维。有不少学生不理解这些,到了高中仍然靠单纯地死记硬背,当然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会观察。

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如何观察物理实验呢?

观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于眼睛直接观察,二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观察可分为三步进行:一看、二找、三定。

进教室里,若照着漂浮的灰尘,会发现光通过的路线是直的。二是看实验,看实验中呈现的现象。例如:把筷子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会看到筷子从水面以下变得向上弯折,说明光从水中进人空气时,改变了传播方向,这比前面的观察又进了一步。

三是看图形,通过图形发现规律。例如:通过看课本上《透镜》一节的插图,可以观察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构造特点和光学特点上的区别。

黑夜里手电筒射出的光等,通过的路线都是直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光在空气里是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找规律是观察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定,就是确定条件。由于任何物理规律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因此,总结规律时,一定要考虑它在什么条件下成立。例如: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条件是“同一种均匀介质”。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同学们经常观察的现象,应做到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思考。弄清仪器的构造有何特点,仪器、仪表的刻度有何特点,各种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大,实验由哪几部分组成,实验出现什么现象等等。

骤及观察内容,实验中认真操作、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必要的数据、实验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手、眼、脑并用。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七

高中物理知识由于比较抽象,所以很多学生掌握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物理的知识点数量比较少,所以,大家只要一个个的去攻克,学好高中物理还是很简单的。

对于物理来说,基础知识很重要,课本也需要重视,但是如果只用课本去复习物理知识,有一个缺点就是,速度慢且效率低。所以,大家可以采用知识结构图来配合书本学习物理,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

大家在学习完一章物理知识后,可以把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画在一张图上,这样方便高效复习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相对化学来说,其实不是很多。大家平时在练习的时候,也能感觉得到,就是平常练习的题目,考察的知识点都差不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高中生学不好物理呢?这是大家需要总结和反思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利用题海来提高物理成绩,认为只要多刷题就能提高物理成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误区。多做物理题确实对提高物理成绩有帮助,但是不能一味的只刷题。做过题要学会反思,要保证做过的题以后不再错。很多学生选择用错题本来记录错题,整理重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方法。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八

概念方面,最难理解的就是“场”的概念。

1.电场部分。

建议大家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解电场概念上面,电场可以理解为电荷对空间中其他物体作用的一种形式,就像地球的质量会导致周围的质量收到万有引力一样,电荷也会在周围的电荷产生引力或斥力,法拉第非常聪明的用“力线”的说法(也就是“电场线”的说法)帮我们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抽象概念。

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最好的渡江是反复看定义和最基本的推导公式,坚持一段时间每天看几遍,渐渐的就会理解这些场概念的奥妙之处。

2.磁场部分。

在学习完成电场部分的知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类比着学习磁场部分的知识,可以总结电场和磁场的联系和区别,比如,电场线必须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走到无限远的情况除外),而磁场线必定没有源头,没有结束点,所有场的“线”的共同点就是都不能相交。

做对!!!

概念搞定,做到了“学会”,不见得能“做对”。要想做对题目,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几个易错点:

力的方向:

无论是电场中的作用力还是磁场中的受力,都涉及到正负电荷,电流方向,电场方向,磁感应强度方向等等可能出现正负号错误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小心的检验的方向。

左手vs右手。

高二学习到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非常容易错,“古今中外”各种牛人皆折腰与此。

不累!!!

“做对”了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为高考理综三科一起考,为了得分,我们必须在能省时间地地方省时间,也就是说,必须做到“不累”!

而“不累”的决窍就在于一些技巧+模型归纳+题型总结。电磁学部分综合性最强,可以综合我们之前学过的所有的物理知识,因此对于之前学习的运动学,牛顿力学等等知识块的主要技巧,我们也是需要花一些时间的。

总而言之,高二这一年,是高中物理最“难”的一年,也是同学们最容易懈怠的一年。如果在这一年保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状态。高三复习就会事半功倍!加油吧。同学们,为了高三不再续报!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九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

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2、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3、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

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4、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一

摘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对语文成绩提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兴趣、信心、方法师生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和错误的认识。这些不良的心理和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和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必要措施。

高三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客观需要这一对矛盾,必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给高三语文教学带来压力。只有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迎接高三艰苦学习生活的挑战。为了了解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寻找在高三复习迎考这一特定条件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我们作了一个调查。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并配合个别交谈等辅助手段。问卷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方法,投入时间,课文与复习的关系,师生关系等若干问题,尽量涉及到学生关心的各个方面,以获取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供同行参考。在一部高三(9)(10)班问卷下发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现就收回的问卷,结合平时收集的材料,分析如下: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信心的调查。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的心理驱动力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就这个问题,我们作了如下调查,结果是:

1.你对语文学习是否有兴趣。

有兴趣一般没兴趣厌倦。

37.757.72.32.3。

2.你对语文感兴趣的原因是。

提高高考语文成绩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是自己的强项其他。

731287。

3.你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

基础差跟不上费时多收效少提高语文成绩靠运气学语文没用。

1451305。

由表中可以看出,高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语文感兴趣和兴趣一般的学生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点四。这表明进入高三,学生的兴趣心理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高高考语文成绩是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占百分之七十三,说明学生的兴趣中包含了更多的趋利因素。或者说,到了高三,由于升学问题迫在眉睫,趋利因素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高中学生较少涉及社会利益,对那些长远利益的感受一般不会非常强烈。而到了高三,由于升学压力的驱动,这个时候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一般比高一、高二强。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组织教学,以提高复习的功效。但另一方面,趋利心理是以取得某种具体利益为目标的,一旦不能达到,必然会造成十分沉重的负担。高三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上还比较脆弱,对提高语文成绩的艰辛认识不足,一旦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成绩不能提高,就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调查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原因中,费时多收效少占了主要的因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艰苦性、积累性、长期性,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精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基础、自信心的调查。

1.在高考学科中,语文是否是你的优势学科。

语文属于优势学科一般学科较差学科差学科。

18.256.413.611.8。

2.你对语文这一学科是否有信心。

有信心比较有无所谓担忧。

25207.547.5。

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反映出自信心的程度。认为语文是优势学科的,虽有百分之十八点二,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都认为自己对语文有信心,因为所谓“优势”只是相对而言的。选择“有信心”的学生,在平时的考试,成绩一般都在年级150名之内,这部分学生仅占百分之二十五。而对语文成绩表示担忧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在平时的考试中,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但极不稳定,上下浮动可能相差三四十分。这种情况,常常会成为影响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原因,这类学生,达到百分之四十七点五之多,值得我们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积极的评价,肯定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寻找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以稳定和提高学习成绩。这些学生中,有些学生高一高二对语文的自我感觉不错,书确实读得不少,写一些自由抒发感情的文章,也往往能写出精品,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属于学习的尖子。但进入高三,考试成绩却不如人意,往往考不出高分,因此很沮丧,对语文缺乏信心。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说明目前的这种考试方式还有不够科学,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选择题,就多少有猜谜的成分。另一方面说明,考试是一门科学,必然有它内在的规律,不管你读过多少书,写过多少优秀的文章,不掌握这个规律,也很难考出理想的分数。一些专门从事写作的老作家,面对着语文高考题,有时也会束手无策,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高三复习这一阶段,有必要让学生掌握高考命题的一般思路及解题的技巧。不作一些解题训练,是很难提高成绩的。此外,高三的语文成绩,和平时的积累也有很大的关系。到了高三,尤其要抓积累,该背诵的课文,该记住的词语,要下功夫去背诵,记忆。有些学生不愿意在记忆上下力气,没有一定的积累,必然要影响成绩,从而影响信心。

自信心的不足,跟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国内有研究者指出,语文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纯逻辑纯理性,它不仅需要有理性的分析,更需要有情感的体验与参与。它的“理”不是什么公理、定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事理、情理。自然科学中的公式定理可能是永恒不变的,但生活中的定理却不可能永恒不变。时代的变化,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甚至性别、性格、年龄、地位等差别,都会造成社会生活中的情理变化,而语文的内容却恰恰涉及到古今中外的社会人生。因此,学生觉得语文难学,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起伏不定,难以获得成就,宁可将时间花在数理化上,道理就在此。

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信心的自我调控水平低,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根据自信心的高低,能够预测到语文学习成绩的发展趋势。自信心低的学生,很少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因素,而总是归因于偶然或任务容易完成等外部因素。对学业失败则往往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缺乏能力。因此,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学生语文复习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教材、教师评价的调查。

1.你认为学好课文对提高高考成绩有无帮助。

有帮助帮助不大没有帮助。

67.423.39.3。

2.你认为背诵课文对提高高考成绩有无作用。

有作用作用不大没有作用。

76.711.711.6。

3.你能否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能大部分能小部分能不能。

4.3432.6360.862.17。

4.你能否适应高三老师的教学方法。

能基本能无所谓不能。

53.236.63.46.8。

从上表可以看出:1、认为学好课文对提高高考成绩有用的占67.4%,说明多数人对课文的学习还是重视的。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习课文对提高成绩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部分同学身上还没有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的质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这一部分同学虽然没占多数,但他们对课文学习的认识,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上采取应付的态度,从而影响到班级的整体学习气氛和效果。2、认为背诵课文可以提高成绩的,达到了三分之二强,但从背诵的结果看,真正能将要求背诵的课文全部背出的,仅有4.34%,一半以上的学生只能背出其中的小部分,说明在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活动中重讲解轻诵读,重练习轻积累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到高考复习的质量。老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虽然在时代性、艺术性方面并不是每篇都是精品,但在语言方面,可以说基本上称得上典范。由此看来,轻背诵,轻积累,已经成为制约语文高考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3、在课文背诵调查栏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背诵课文很重要,但要背熟比较困难。说明高三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层次已经从兴趣层次转为以趋利心理为主。从76.7%的学生认为背诵重要以及63.03%的学生仅能背诵小部分或一篇都不能背诵这两个数据来看,理论上的重视与实践中的忽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各门功课压力大,时间紧张外,还跟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意志和坚韧精神,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有关。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

4、高三的语文教学,大部分时间要用来总复习,教学方法跟高一、高二相比,必然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各种原因,到高三时,学校还可能对任教教师作一些调整。教师教学个性的差异必然会使习惯了前任教师教法的学生跟新任教师之间存在着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能否尽快适应高三教学与新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及学习环境中的其它因素较好地吻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三语文复习的质量。问卷调查表明,尽管有百分之五十三点二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百分之三十六点六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够适应高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但还有百分之三点六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百分之六点八的学生认为不能适应,也就是说,百分之四十六点八的学生对教师的教法还有不够满意的地方,在教法方面,教师还有一定的挖潜必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和他们的认知风格有一定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认知风格的教师会表现出自己所偏好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而教师又容易以自己的认知风格来要求或评价学生,跟自己认知风格一致的学生,容易受到老师的欣赏或赞扬,学习中倾向于给评价高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或提出一些小问题来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在课外,这些同学跟教师的交流和接触也比较多。而对学法跟自己认知风格不一致的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会直截了当告诉他们错在哪里或说出答案,课外的交流和接触也比较少。同样,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一种评价和理解,对教师产生不同的期望。若教师出现的行为与其所预料的行为大相径庭,则会影响到师生的合作。学生的认知风格如果跟教师的一致,则容易接受这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比如女生心理比较细腻,感情也比较丰富,认知风格和她们基本一致的女教师比较受她们的欢迎。

四、学习计划、习惯的调查。

1.制定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

有计划并能落实有计划多数能落实有计划不能落实没有计划。

25262425。

2.当天的语文复习计划你是否能够完成。

能完成多数能完成少数能完成不能完成。

13.951.216.918.0。

3.你认为你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否好。

好较好一般不好。

13.522.651.313.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大体上有一个复习计划,占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同学的语文复习处于无计划状态。而制定了计划的同学中,真正能完全落实计划和基本能落实计划的仅各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不能完成计划。因此,总体看来,有近一半的学生的语文复习处于无计划或有计划不能落实的状态。这种情况,必然会给语文复习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计划不能落实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别的学科功课多,挤占了时间,也不排除学生自制力不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一因素。有些同学语文成绩长期不能提高,学习自信心不足,与此不无关系。

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跟学习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在语文学习中,不少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上课不是努力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分析讲课材料,公布答案。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就不知如何着手去阅读一篇文章或解答问题。所谓认真听讲,也只是将老师的板书记下而已。作业拖拉,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考前不认真复习,而是希望教师缩小复习范围,透露信息。作业、作文靠抄袭,考试靠作弊,更是缺乏独立性品质的突出表现。表中的数据表明,高三学生中还有百分之一十三点六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习惯不好,一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习惯一般,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

五、学习方法的调查。

1.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听讲课看资料做练习看资料做练习听讲课听讲课看资料做练习思考。

13.349.220.517.0。

2.你的记忆方法主要是。

反复读自问自答尝试记忆。

61.22315.8。

3.除上课外,你每天用于语文复习的时间是。

1小时或1小时以上0.5至1小时0.5小时左右基本没有。

7.310.725.556.5。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积累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有意识的记忆,二是靠潜移默化的陶冶。后者主要靠平时广泛的阅读,前者主要靠有目标的诵读。而诵读离不开一定的记忆方法。记忆的基础当然是反复,但没有目标的反复实践证明效率是极低的。从上表可以看出,这种无目的诵读在学生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达百分之六十一多。采用自问自答方式记忆的,仅占百分之二十三,运用尝试记忆法的,则只有百分之一十五点八。记忆方法的不科学,决定了记忆效率的低下,而记忆效率的低下,又容易使人失去记忆的兴趣,对记忆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应该作为学法指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三的语文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是听老师讲,一个是写,就是大量做题,一个是想。“听”是听老师作解题的分析,明白解题的思路。“写”是通过大量做题,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及背景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解题能力。“想”是领会高考题目的一般思路和能力的要求,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什么,在解题思路和解题实践中间搭一条桥梁,寻找解题规律,尽量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三个环节中,“想”是核心的环节。如果不“想”,“听”和“做”都没有用处。大量地不经过消化地做题,占用了“想”的时间,不能提高复习效率。从表中可以看出,真正能够有意识地把思考与听讲、练习结合起来的学生并不多,仅有百分之一十七,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进入高三,由于既要上新课,又要展开全面复习,各门功课都很重要,于是时间便显得非常紧张。在各种因素都相等的情况下,时间投入的多少,便成了决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上表看,每天投入一小时者,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十点七在半个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百分之二十五点五在半小时左右,近百分之五十七的学生除了上课基本不花时间在语文上。高三学生一天的实际学习时间,除了上课,往往在六小时以上,每科平均时间应不少于1.2小时,用在语文上面的时间,并没有达到平均数。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产出,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尽管由于学科特点,语文学习重在平时即高一高二的基础,但跟其他学科一样,没有最后阶段的冲刺,不用相应的时间去梳理知识,去强化记忆一些必考的内容,去把握命题与答题的思路,要想提高高考语文成绩,是比较困难的。

六、几点思考。

(一)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了变化,总体上说趋利心理占了较大比重,学习动机得到了强化。这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完成复习计划。但趋利心理的弱点是相对来说不够稳定,在一定时间内成绩一旦不见提高,学生就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在复习中,要注意考虑复习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进行复习,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复习阶段,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材料,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语言进行思维训练的范本。按照叶圣陶“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理论,课文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内容,不仅要学,更要熟悉背诵。没有量的积累,便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语文学习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既无从开阔视野,通达事理、情理,也难以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从高考的角度说,课文的作用有三:一是帮助同学积累背景知识,例如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不读鲁迅的小说学生,就和读过鲁迅的小说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为写作服务,因为读写结合,把课本上的范文理解清楚,对写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三在课堂上利用课本也同样可以做信息阅读的训练,因为课本在文章的规范性上,和高考用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非常接近。高一、高二重领悟轻积累、重讲解轻背诵的语文教学,势将给高三的复习带来十分不利的因素,成为制约高考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如何正确认识课本规范性的特点在帮助学生积累背景知识、熟悉典范的现代文的写作方法以及提高信息阅读能力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三)到了高三,仍然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但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学习个性的同时,一方面尽量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的认知方式更为科学,更有利于学习,这是高三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高三学生终究只是十八岁左右的青年,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加上语文高考内容大于教材内容而多少给复习带来的具体困难,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何在语文复习中渗透心理品质的培养,解决这个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二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并分析了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经济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所以不高,既有学生的因素,更主要是教师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经济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情调查分析。

1.学情调查。

笔者于3~5月对某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10级三个班和11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使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75份问卷,调查问卷采取态度量表和开放题形式,在态度量表问卷填写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对有些问题没有填写答案,并不影响调查效果。

(1)会计专业学习情况调查。就问卷调查情况而言,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得很一般,比例占69.5%,认为自己学得好的学生占10.3%,学的比较好的学生占8.5%,此外,还有10.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的比较差。

(2)对经济法课程认知情况。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经济法课程比较重要,这个比例占87.95%,12%的学生认为经济法不重要,还有5%的学生认为经济法不属于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

(3)对经济法课程的喜欢程度。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只是一般喜欢,占66%,只有6%的学生喜欢,7%的学生比较喜欢,20.5%的学生不喜欢。

(4)对经济法课程学习的难度认知。55.4%的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存在一些难度,31.3%的学生认为有难度,认为没有难度的学生仅有13.3%。

(5)是否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完全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占28%,41.5%的学生能够在少数情况下预习,22%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预习,仅有8.5%的学生能够做到每次都预习。

(6)对课堂中所进行的案例练习采用的方式调查(参与程度)。8.5%的学生独立完成,23.2%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完成,53.7%的学生将讨论和独立完成结合在了一起,没有理会课堂案例练习的学生大约有14.6%。

(7)小组合作学习收获程度。认为没有收获的占27.7%,认为有些收获的占60.3%,认为收获很大的占12%。

(8)参与课堂讨论情况。57.8%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39.8%的学生会偶尔参与,2%的学生不愿意参与进去。

(9)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23.75%的学生因为不会而不愿意参与讨论,51.25%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50%的学生并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喜欢听别人讲的占48.75%,怕说错、怕同学笑话的占16.25%,不喜欢思考的占5%。

(10)课后复习巩固情况。经常复习的占2.4%,较少复习的占26.5%,偶尔复习的占42.2%,没有复习的占28.9%。经常花时间做课本上的习题和印发材料上的课堂训练题的占4.8%,较少花时间做习题的占22.9%,偶尔花时间做的占37.4%,没有做的占34.9%。

2.学情分析。

由于上述五个班已在三年级参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五个班平均通过率为45%,通过访谈部分学生得知,学生的课程学习存在分化现象。从上述问卷调查、部分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1)专业学习不好影响经济法课程的`学习。

(2)部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还未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3)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待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学习无动力,考试无压力。

(5)部分学生因为未做到课前预习和复习,上课听不懂,失去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兴趣。

二、对策。

从上述学情与教情两方面调查分析来看,经济法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厌学、教学效果差,既有学生的因素,更主要是教师的因素。任课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切实做到删繁就简,对于课堂内容要做到精讲。在安排教学内容难度时要恰当,确保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和将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将其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结合,重视能力本位,对于每一个课程的单元教学内容应该精心设计,选择的案例应该和现实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课堂中进行的案例分析训练就是现实中经济法工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3)对于每一次讲课所需要准备的知识和技能,都应预先告知学生,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准备,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无法参与课堂互动的现象,也能避免教师辛苦讲课,教学效果差的情况。

(4)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5)教师应将经济法学习的相关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若能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和方法,不但能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盲目、畏难的情绪,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信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6)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适当的布置训练作业,实现和课堂的互补。针对课堂上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分层次的案例训练题,并在晚自习下班辅导,尽可能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解答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成就感。

2.加强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应转变观念,不再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权威,应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和谐相处,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接纳教师。

(2)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讲课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听懂,而不只是关注自己的上课进度。对于没有听懂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反思,注意自己讲课的语速、表达的清晰度,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提问时,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允许学生表达不同观点,即使错了也无妨,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认真思考,乐于发言。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三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还有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要研究它们的规律,可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磁场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看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3、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响度的影响因素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或乒乓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4、累积法。

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5、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6、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比如:磁感线,它是不存在的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些曲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液柱,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光线,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

9、科学推理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10、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四

“后教”并不是指教师的系统的讲授,而是侧重于“点拨”,结合学生“先学”情况对学生的相关疑惑加以解答,对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后教”的认识上,容易出现误区:学生已经先期学习,因此,课本涉及到的例题,在讲解的时候,有的学生不愿意听,一知半解的学生也容易分心走神。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因为学生完成了“先学”步骤,在教学上就可以选取一个更高的平台进行讲述,把“后教”作为学生思维连线的一个关键触发点。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五

科学技术的飞跃,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过程,使学生在趣中学,动中学,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记得以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些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些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渐引入课堂,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2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小心谨慎,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较大的劲也压不坏。在演示的时,可以叫一位学生上讲台面向其他同学们来完成,让学生觉得实验的真实性。再解释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因。再比如说,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再发两支温度计给学生,将其中的一支涂上酒精,待一会后,对比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验证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另外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引入新课。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我提前来到教室,给一部分同学发了硬币,让他们把硬币从桌面吹起来。起初几个同学在吹,多数吹不起来。后来便有人吹得很高。旁边的学生都来劲了,争向夺硬币吹。一会的功夫教室里学生实验热火朝天。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热情很自然地延伸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上来。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这样就跟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例子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也不显得生搬硬套了。

4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5通过肯定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而加以表扬。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心态和语言,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特别在课堂评价方面,《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课程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本即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课堂评价运用的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6利用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组织课外阅读、开展科技制作比赛、进行小专题研究、调查访问等。如学了“光的折射”后,布置“海市蜃楼是怎么回事”的'题目;学完“物态变化”布置“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方法去查找。学完“光学”后,在课外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利用牙膏盒、透明纸、蜡烛、缝衣针等研究“小孔成像”,并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成像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然后由学生自制了“小孔照相机”。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后,布置学生访问农民,请教选种方式,向他们学习配制选种溶液的方法,并尽可能参与选种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扩宽学生知识面,更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持久,发展为更高层次的热爱。

7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能充分诱发学生的热情,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组织学生做一些有关物理知识的游戏。游戏以它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往往会受广大学生欢迎。“寓教于乐”所体现的就是轻松、活跃的游戏活动方式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积累的动态流程变成生动有趣的潜移默化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只要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物理太难学不好懂”的现象就不会存在,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被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第03期赵迎春。

[2]《激发兴趣引发动力》吉林人民出版社董进宇。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六

定期整理学习笔记,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

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七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主要变化有:

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解读:

前面三个能力,考生平时训练的比较多,而对于后面两大能力,我们需要加强训练。

a、“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b、“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解读:

修订中最大的变化是将选修3-5列为了必考内容。新课标改革之前,动量就是必考内容,新课标改革后作为选考至今。

高中物理主要学习的是力学,而力学的核心则是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和动量,包括电磁场,其本质也都是力学,这些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因此将3-5变为必考内容是在情理之中的。修订前的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在新课标卷中会分别以15分出现在理综考卷上,学生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作答。大部分学生为了保险起见,会选择3-4,忽略3-5的学习。甚至对于一些学校,压根不讲3-5的知识。

修订后,选修3-3和选修3-4极有可能维持现有的结构和分数。在物理总分不变的前提下,动量成为必考内容必将会改变之前的必考内容的分值比重,从而使得考点的稳定性降低,增加复习的难度。专家预测选修3-5模块的内容会以选择题、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以及一动量为考查点的力学计算大题中出现,分值在6-25分之间。但是鉴于这是在新课改后第一次加进的内容,预计在的高考题中考查基础性知识,难度不会一下上升很大。

二、备考建议:

1.抓基础,突出重点。

作为一门理科基础学科,无论物理内容如何变动,高考物理试题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考生对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因此高三考生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抓住基础,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知识,切忌急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要循序渐进的。

2、注重物理模型、情景的理解。

高考中有很多的试题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命制情景化试题来综合考查考生自主分析物理过程、获取有用信息、建立物理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新型的试题,其实质都是应用我们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来解决的,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就需要对零散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而物理模型和情景的设置是最好的复习教材。

熟知各类物理模型和情景对理解基础知识,培养考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很大帮助。

3、加强实验题的复习。

实验部分,考生要注重对基本实验原理和常用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一些在新情景的实验题中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4、重视高考真题的研究。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很好的例题,特别是一些经典的高考题,这些试题中都会出现常考知识点以及一些常见的物理模型和情景。

考生通过做高考试题,除了可以了解到考点知识,还可以掌握做题的技巧。

5、注重数学的学习。

物理是一门和数学分不开的学科,很多的物理问题都涉及到用数学方法解决。

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力学类试题中会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出题考查考生应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多对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的学习。

6、加强规范答题要求。

高考对答题规范要求较高。近几年,考生由于答题不规范而失分屡见不鲜,因此考生要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不要丢掉不该丢的分。

高考物理备考四大方法:

1.及时复习。如果课堂上老师留下了几分钟让学生自由支配,那就要把这几分钟用于消化复习当堂知识,“趁热打铁”。每天的自习除了完成当天作业和试卷外,应保证当天功课的及时复习,当天功课当天清,一周功课一周清。及时复习花费的时间少,但效果好。

2.分散复习。从心理学角度看,集中复习容易引起疲劳,而且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复习效果;分散复习由于时间短,不易引起疲劳和干扰,复习效率自然就高。在各科都进入复习的考前冲刺阶段,要根据分散复习的原则,把各科穿插起来复习。穿插的原则是:文理科交替,前后两科之间的干扰要尽可能的小,有可能互相干扰的科目,一定要叉开复习。

3.多次复习。有的学生老是说学了以后记不住,怪自己脑子笨,其实是反复的次数不够。阶段性的多次复习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

4.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复习。单一的复习方法,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如果采用交谈复习法、讨论复习法、自我检查复习法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就会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合理分配各科时间跟准老师节奏。

高考临近,学生们要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每天都要分配复习时间给各科。相对好一点的科目或“优势环节”,分配时间适当少一点,而弱势学科或“薄弱环节”分配时间适当多一点。林敏表示,在总复习中一定要保证学科复习的完整性,所谓完整性是说考生的每一天的复习、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这样,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学科知识网络清晰,复习效率就高,复习效果就好。

在冲刺阶段,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绝不放过每一道做错的题目,在考试之外,大多数时间要依据课标、考试说明回到课本上来,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否则,丢了基础,考试也达不到目的。此外,学生在复习时要坚持同步性原则,所谓同步性原则就是学生们的复习计划一定要和老师的复习安排同步进行,万万不可另起炉灶,学生们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在学校老师复习安排下的细化和调整。跟牢老师复习脚步之后,最关键的就是“链接宏观知识点”,学生们自己必须要主动积极的复习。

[复习指南]。

1.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

在目前阶段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对于二轮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对自己要求不严,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准确深入细致的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收效,因此,考生必须要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会做”、“做透”,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2.偏科生要注意强化训练。

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论坛)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针对这部分学生,考卷上半部分题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选择题部分往往取得高分,这表明,与考卷下半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偏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到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容易些,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得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

3.良好心理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不良心理是高考的大敌。比如骄傲自满心理、消极厌学心理、依赖老师的懒惰心理等。其中,最为致命的不良心理,就是有些学生整天想着万一高考考不上怎么办?这样的学生白白“预支”也许不存在的担忧。考好考不好是以后的事,现在担忧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就是浪费你现在宝贵的复习时间。所以学生们就应该把握住现阶段的时间进行查漏补缺,而不是担心未来的事情。冲刺阶段能不能挑战极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信心。克服不良心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树立必胜信心的过程。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八

一、从某种角度看,课本中的习题可以把正文不好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习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是课本正文的延续和补充,因此,要把它放在与正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许多物理试题包括中考试题就是对课后习题稍加改造而成的。对课本中的选学内容、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等,要认真对待千万马虎不得,因为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借用其物理背景或某一知识点命题的情况。

二、学习新课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思想的把握上,而不应急于做大量的习题,绝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学习物理的核心。习题要做,但每做完一道习题,都要要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及产生的原因、有关条件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做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不要一味追求做题数量,钻难题,陷入题海。

三、在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进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识别器材和仪器的能力,在实验误差太大的情况下,能自觉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以减小误差。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遇到问题,要善于用实验来探讨和验证。从某一层面上讲,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初二物理学习不要求一步到位,刚刚进入初二就“瞄准”中考,做大量类似于中考试题的题目,不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影响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五、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物理学习中,对物理理论-—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要整体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地收集信息和拓宽知识面,多动脑,多看科普书刊,多了解新的科技动态,如“神舟五号”、禽流感等。这也是教育发展和中考命题的方向。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十九

科学技术的飞跃,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过程,使学生在趣中学,动中学,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记得以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些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些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渐引入课堂,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2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小心谨慎,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较大的劲也压不坏。在演示的时,可以叫一位学生上讲台面向其他同学们来完成,让学生觉得实验的真实性。再解释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因。再比如说,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再发两支温度计给学生,将其中的一支涂上酒精,待一会后,对比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验证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另外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引入新课。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我提前来到教室,给一部分同学发了硬币,让他们把硬币从桌面吹起来。起初几个同学在吹,多数吹不起来。后来便有人吹得很高。旁边的学生都来劲了,争向夺硬币吹。一会的功夫教室里学生实验热火朝天。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热情很自然地延伸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上来。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这样就跟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例子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也不显得生搬硬套了。

4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5通过肯定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而加以表扬。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心态和语言,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特别在课堂评价方面,《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课程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本即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课堂评价运用的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6利用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组织课外阅读、开展科技制作比赛、进行小专题研究、调查访问等。如学了“光的折射”后,布置“海市蜃楼是怎么回事”的'题目;学完“物态变化”布置“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方法去查找。学完“光学”后,在课外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利用牙膏盒、透明纸、蜡烛、缝衣针等研究“小孔成像”,并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成像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然后由学生自制了“小孔照相机”。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后,布置学生访问农民,请教选种方式,向他们学习配制选种溶液的方法,并尽可能参与选种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扩宽学生知识面,更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持久,发展为更高层次的热爱。

7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能充分诱发学生的热情,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组织学生做一些有关物理知识的游戏。游戏以它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往往会受广大学生欢迎。“寓教于乐”所体现的就是轻松、活跃的游戏活动方式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积累的动态流程变成生动有趣的潜移默化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只要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物理太难学不好懂”的现象就不会存在,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被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数理化(教与学)》第03期赵迎春。

[2]《激发兴趣引发动力》吉林人民出版社董进宇。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二十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要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要保持激情,注意学习的延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作者:徐玉辉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二十一

我们所说的“先学”在实现方式上,既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也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将这两种方式加以结合,是实现“先学后教,教学和一”的有效途径。具体到物理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加以分组,让学生针对前置作业进行交流,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先学后教,教学和一”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先学后教,教学和一”也充分将学生当做学习主体地位,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提倡。

提升高三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优质22篇)篇二十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相关范文推荐

    销售员工作技巧分享(模板20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作文,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对总结写作的认知和理解。销售工作的基本法则

    教育工作者的名人传读书笔记(优秀15篇)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的罗曼罗兰。这本书一共记述了三位名人的故事。首先是地狱里的天使之音——贝多芬。他一生挫折不断,从小家境贫寒,十七岁时,挑起了整个家庭生活的

    教师编辑初中作文(优质15篇)

    初中作文不仅是语文考试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初中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思路。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自己

    小学生周记: 学生自我表达与思考的窗口范文(18篇)

    大家都知道,范文范本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多加学习和借鉴。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示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今天下午第三节

    教育工作者四年级班级工作总结(汇总15篇)

    班级工作总结是对班级在一段时间内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班级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并改进。在这个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想我们需

    教务员装配工作总结大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对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的一种重要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和改进工作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

    体育裁判学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9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可以与他人分享经验教训。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体育运动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一种健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执行效果(精选17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应考虑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下面是一些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例和经验分享,大家可以一起来学习和借鉴。

    幼儿园家长参与大班家长会发言稿(实用15篇)

    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改革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方向。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言稿应用范

    物业管理员的年度总结和计划大全(17篇)

    年度总结是指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写年度总结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