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

时间:2024-11-22 作者:影墨

教学反思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促进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写的教学反思,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一

巴尔喀什湖地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东部。在世界众多的湖泊中,它因湖水一半为咸一半是淡而独具特色。

巴尔喀什湖是一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形湖泊。湖泊中部有一半岛,半岛以北的湖峡(宽约3.5千米),把湖面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半部广而浅,宽27千米——74千米,水深不超过11米,有伊犁河、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阿亚克兹河等河注入,湖水淡而清。东半部窄且深,宽10千米——20千米,水深25米,盐度较高。两湖之间有一狭窄的水道相连。

为什么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呢?巴尔喀什湖地处中亚腹地,气候极度干燥,蒸发旺盛,本应形成内陆咸水湖泊。但是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该湖与众不同的特色。首先,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提供了该湖75%——80%的入水量,加之其它较大河流的注入,使得西半部湖水,平均含盐量仅为1.48%。而湖泊的东半部却没有大河注入,仅有数条小河注入,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补给的数量,平均含盐量高达10.4%。这是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其次,巴尔喀什湖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湖泊。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最窄处只有十几千米。这就影响了湖水水体的交换,东部的咸水和西部的淡水间无法很好的互相交流。这是巴尔喀什湖水东西两半部不同的又一个原因。

世界上的湖泊,各有风采。如神秘莫测的死海,湖泊之最的里海,富藏石油的马拉开波湖等等。巴尔喀什湖以咸淡各半的湖水向世人展示了其奇异的独有魅力。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二

教材上阅读资料的增多增广,一些抽象化的概念不再通过学生死记硬背来内化,而是通过大量阅读与相关的人文地理故事来诠释和解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大量查找与概念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加工认真筛选,对教材进行填充,产生有效链接,让学生在地理故事、地理轶事中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属性,加固概念记忆,拓展概念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的深得人心,为地理教学创造了大的学习环境,变地理教学为地理教育、地理学习、地理实践活动。例如,结合教材,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把地理课堂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对于“二分二至日”的理解,学生产生了迷惑,我就结合我们当地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进行解释说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假日回家去问问家长,做做社会调查,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成为照进学生现实生活的阳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学科教师,要着力打造自主、高效、开放、乐学、乐思的地理课堂。在调查研究践行新课改中,让地理教学也能改变学生的思想和习惯。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三

试卷结构分析:

1、题型设计。

本次考试以闭卷笔试。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共计6页25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其中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分值占40%;综合题5大题,分值占60%,题型全部为读图分析题。题型设计差不多跟中学结业会考一样。

2、知识结构。

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如:22大题的考查黄河;23大题考查长江;24大题考查中国地形,都集中在第二章节的内容。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学生最基本记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试卷难易度。

试题难易度偏低。可简单分为中低两种类型,比例为3:7。无偏题、怪题、超标准题,试题保证了一定的区分度。

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考查,谈化基础知道内质延伸。

从知识点的分布看,试题的涉足面较广,均衡第一章和第二章,且大部分题目都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能更多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和杜绝机械呆板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培养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今年的试题在此方面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但不太明显,只有选择题第1、2、3、4有涉及到本地的文化地名和实事事件“平和蜜柚、神舟七号、平和”,有点新颖,虽然容易但也算是给单调的试卷一点亮点。

2、缺乏结合生活实际,模糊学生创新能力考查。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份试题中,没有出现这样创新的题目,所以本次考试没有达到考查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处理和解决社会生活、生产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没有达到新课改革的能力要求,不利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卷面设计缺乏人性关怀,乏味且不新颖。

整张试卷呈现感觉缺乏新颖灵活,忘记考试也是一种师生的情感关怀,没有体现人文性,比如友情提示,还有优美清晰的图形卡通形象,当然也少了创设新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入手,解决试卷所创设的问题。

存在问题:

每一块试题中,一些平时上课认真的学生差不多都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如选择题20道,还有第24,25题能拿满分也有许多,比较可惜的是在一些小题没有仔细看题。

一、基础不扎实,掌握知道不牢固,主意集中体现在选择题方面如:1、5、6、10、16、17还有综合题21四张图,22黄河的发源地和流入海洋错误情况也较明显。

二、考试态度问题不严谨,许多同学没有认真对待考试,从其做题试卷表面就能体现出来,字迹了草随便,做题答非所问,乱七八糟。思想品行差。

四、应变能力差,思维扩展力不足。如选择题1-4题,关于平和的;21题湖北的地图轮廓不会跟其(3)联想起来,23题(3)“正在兴建的b是水电站”,这边没有画一个下横线学生就没有做,全年级没有一个学生这个有做。这说明学生的思想应变能力不足,没有用心去做题,看题审题。

1.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更新、调整、删减和补充,对教材知识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律学习,学会自觉学习,学会创意学习,要从课堂上课外生活上引导他们爱上地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丝关怀,少一分责难”“多一些探讨,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

3.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解图的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地理图形知识在地理新教材中所点的比例更加大,这就要求在进行地理图形知识教学当中要加大对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平日强化训练。

4.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应首先从双基入手,抓住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试题落点一般都能在教材上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致是考查的重点。教师应关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科普知识,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重在理解、重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严防死记硬背。

5.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因尽量创设情景,寓基础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因人施教,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素质教育教导教师对待学生学习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独体,对待优秀学生更要严格要求,不能宠爱,对待中等学生要持之以恒,鼓励表扬,巩固其基础知识前题下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而对差生更不能放弃,更要循循循善诱,提高学习兴趣。从而缩小学生之间三级分化,达到全面学习发展,建设好优秀向上的班级集体。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四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们的教材从原来的人教版到中图版再到现在的星球版。我作为一名从教近5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五

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许多地理教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局部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问。

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依据学生的意愿进展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教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预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教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响剧烈。我有意坐在学生中间,假如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准确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答复,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敬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机;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好玩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教师能正确引导!

在进展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觉察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缘由在于无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宜,准时看到实践过程中消失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良,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学问,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细心预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猜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由于“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供应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把握天气,气候等学问,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力量,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知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学问面有宽有窄,学习力量有高有低,认知力量有强有弱。教师必需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方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展仔细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看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力量要求。

以上教学反思好像都是胜利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由于没有准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由于没有满意他的根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展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六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更使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习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两次讲授《地理》第四册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二节《中国的铁路》谈谈自己的体会。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地理学习。

本学期伊始,在只接受了理论学习而无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尝试指导课堂实践的活动。原先我在讲第二节《中国的铁路》时,通常我是将课本的插图制作成彩色的投影片,将全国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分成几大组,然后我指着彩色投影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打乒乓”式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打(提)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又不停地打回来(回答)。当时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但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回头看看,总觉得这本是一节极好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这其中还有太多的遗憾。为次,我又仔细地研究了《地理课程标准》,并在参考了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又上了一次,课后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上次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我将课文中的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变为四个研究性课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四组,选定课题,选出主持人。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学具等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而且让学生特别去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

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去查阅,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使我更有了进行这次实验的信心。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虽然是第二次上这节课,但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于上次,每个探究小组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交通工具是火车,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路线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在我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落落大方的导游员出场了。她用优美的语言将本组同学的发言有序地组织起来,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丰富,有许多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导游员引领大家去观赏名胜,有时还用多媒体播放与之有关的风光图片,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了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创设课堂情景,在玩中学,掌握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也因势利导,发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原本上次授课时感觉较难处理的难点迎刃而解了。

第一组的精彩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更激起了其他小组的斗志,他们的表现更为出色。第二组的同学在第一组同学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有关铁路系统时间和车次的常识性的问题,而且有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及火车,象表演课本剧似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性,更贴近生活。比上次授课采用的让学生起来读一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组的导游员还带领同学们做了个“旅游竟猜”的游戏,以引导大家思考并区别铁路干线。第四组的导游员还利用“五一”长假我来为你服务等课堂灵活的方式来参与。最后我又出示了一幅全国铁路干线图,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到屏幕前去指铁路线的位置,有的根据我的提示选择合理的铁路线等。

检测阶段我布置的题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而且让学生自己起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等。由于前一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检测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由此看来他们自身的体验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最珍贵的。作为教师的我也从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与交流,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老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

在这次地理课堂中,学生始终处在学习兴趣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表演、或讨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从而赋予了课程全新的含义。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根据自己设计的评价表让学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我则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下了课还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这问那,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通过这两次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七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一些基本原理的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有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成为以后再教时的教训。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出发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发,若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而后悔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记再教设计。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八

上周日由于清明节放假调休,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县运会,我班的一节体育课学生要求我领着他们去上,我没有答应,我和同学们商量这节课在班中举行地理知识竞赛,聘请地理老师出题,学生非常高兴的答应了!我去和张文淑老师商量,张老师也非常的乐意!

竞赛采用抢答的形式:

第一题……。

学生刷的一下子都站了起来……。

我没有看清谁是第一个站起来到,和张老师商量了一下此题作废!

我搬了个板凳站在上面看哪个同学站起来的最快。

第二题……。

终于看清楚了,张老师点评,加一颗星。

第三题……。

学生又刷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我站在凳子上也没看清是谁第一个站起来的。

张老师说是刘立程,经学生一致同意,这颗星给了五组。

……。

……。

最后公布成绩,各个组的成绩相差无几!

总结:

1.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

2.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课堂上听讲格外认真,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九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所以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机械式记忆那么简单。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让学生体会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议老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读图或画图的活动。

2、认识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地理位置: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范围等。

(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形地势概况、气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资源等。

老师应以第一个区域为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

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在学生的导学学案中,建议老师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比如在学习南美洲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南美洲和非洲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会: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所以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机械式记忆那么简单。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让学生体会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议老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读图或画图的活动。

2.认识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地理位置: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范围等

(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形地势概况、气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资源等

老师应以第一个区域为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

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在学生的导学学案中,建议老师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比如在学习南美洲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南美洲和非洲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一

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关系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对中小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导向和影响。如何搞好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和八年级的考前复习,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

2、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3、注重地理“三基”教学,不拘泥于教科书。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把课程标准融入课堂的愿望和倾向,但具体怎样做能更好,心里没有底,毕竟这是个新事物,没有任何成形的经验可参考,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三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4、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学校、社区、家庭)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只是教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恰当选择和组合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像(音)带、图片等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当然,我们绝对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有机和谐地发展和进步。

2、教师要随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

传统教育造成了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我们说课堂确需要纪律,但同纪律相比,课堂气氛更加重要。新课程下的教学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与交往的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伙伴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中共享学习经验,达到“双赢”、双受益。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简称,利用歌诀记忆,学生学起来就很容易了。(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二

《长江的开发》教后反思:新课标提倡反思性教学理念。经常性的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本人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刻反思自己。

《长江的开发》这节课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运用视频,图片,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以“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1.用《长江之歌》这首学生都熟悉的歌曲引入课题,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长江的一些景观图片,既营造了一种欢快的学习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在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中国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量的措施。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3.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4.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反思《长江的开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在讨论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等。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三

一轮抽测已经结束。我校遵从教研室王老师的指导理念,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教学,现总结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反思本次考试的平时复习,平时教学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的:

就像拿一件东西一样前提是先把它拿准了,所以我认为首要的就是依据考纲,扣紧课本基础知识,为学生确定好复习范围。讲课时,也如王老师所言,不能讲过多,只讲规律讲方法,同时注意知识的前挂后联,注意知识的以点带面。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理解、去想象、去消化和吸收。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这边的孩子,都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对外面世界充满憧憬与向往,我以孩子的这种天性与心态为切入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复习世界地理时,我常提起那句歌词“全世界走一遍,用爱划一个大圈圈……”,并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解释到这种爱是爱大自然、爱生命与健康。我也常对不愿学习而潜力较大的学生提到:“心致远,梦无限”、“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对外面世界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地理环境都不了解,怎么可以呢?!……复习过程中还会间或给学生呈现诸如热带草原的图片,欧洲的风光视频等直观资料。

同时还注意培养亲和的师生关系,我课上经常会弯腰给学生拾掉在地上的书、笔……基本做到了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我班上的学生。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尽头确实稍微大了点。总之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开动脑筋,想办法刺激他来学习”。

我一般不留课外作业,因为我们学校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已不多,就是布置了,有的孩子就是做了,也不免有匆忙应付敷衍之嫌,还怕长期这样下去,学生会养成不认真对待地理练习题的坏习惯。所以一切环节都放在在课堂上进行,贴近“粗放型、综合性、时事性”的中考风格,选好训练题,并且在讲的时候,力争将题目讲透讲活,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

这样呢,学生知道了去记什么,又愿意去记。还讲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今后教学中,我力争扬长避短,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跟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四

本学期我校推行了“翻转课堂”,利用平板教学的新方式,在本周我也进行了这个月的平板打分课的展示。

经过了一个月的练习使用,几次的上课试验,我对于平板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一些,平板进行了学习任务的前置,让学生提前预习一部分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部分的了解,也有了一部分的疑问,在课堂中可以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对于课前预习检测题出现错误的部分,在上课讲解到时,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对于出现错误的部分,印象会更加深刻。

在本周我《降水的'特点》这一节打分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对于任务中的描述不太注意观看,本节课的课堂描述不同于以往,任务也有所改变,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还是俺要以往的固定模式预习,没有仔细看任务描述,在下次上课时,我需要认真强调一下。

第二,学生课上对于平板的利用也已经十分熟练,但依然不能避免有些同学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何在课上高效、有效的利用平板,仍然值得我下去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三,本节课在小组讨论中,极个别同学出现了偏离问题很远的情况。在下次设置问题合作时,应多注意观察引导。

总之,平板教学是我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在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平板的掌握还是不太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思考如何更加有效、高效的利用起来平板,让平板教学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五

地理时事材料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电视、读报纸与杂志、听广播等方面。从信息资料的类型上,可归纳成以下几类:

1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事实材料;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地理领域的新发现、新动向;

3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方面有关地理的新材料。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一些时事材料是时代的要求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地理教材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我们的课本内容却常常是数十年不变、相对稳定的,但课本中的许多地理适应信息却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地理课与其他各门课相比,有其独特性。由于不正常的升学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副课,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保证。如在讲授天气与气候一节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注意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课堂上结合天气预报的内容进行讲述、分析,让学生在生活、娱乐中去感知地理信息;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的现象,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这一事实,把西安晚报上“烤肉摊上的木炭从何而来?”这一追踪报道介入地理教学。如西安有30余个出售木炭的网点,一个点每月出售木炭10吨,木炭与木材的重量比是1/10,让同学们自己计算仅西安的烤肉摊每年烧掉的木材量。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

恰当的插入时事材料,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从培养人才来说,更应对课本知识做必要的时事材料的补充。

我国在哈尔滨建立的第一个垃圾供热站报道的插入,使学生在学习工业三废处理措施上,开阔了眼界,并使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更接近于现实生活。

而向学生补充介绍世界蓬勃发展的“硅谷”——如日本的九州岛、美国的旧金山、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法国的安蒂波利斯、加拿大的渥太华、我国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从众多的例子中体会到新兴电子工业的布局取决于知识、技术、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等。

及时补充时事材料,使德育教育更生动。

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分析的补充讲解,除了自然原因——厄尔尼诺现象;而人为原因:滥砍滥伐森林,造成长江流域85%的原始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的30万km2上升到56万km2);围湖造田、填湖造陆使湖泊面积数量锐减(如湖北的湖泊由50年代的1066个,减少到309个;湖泊面积也相应由8300km2减少到了2556km2),大大降低了分洪能力。这些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了掌握好水昌平衡原理和水循环规律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由衷地感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时事材料,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地理基础知识,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通过日常生活、娱乐过程中的事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六

这一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第一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地理学习的方法,重点掌握学会看地图。方向的讲授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这节课的新课中,我基本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以下地方做的不好:

1.板书问题。板书是微型的教案,这两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板书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在实践中经常忽略。板书不够整齐美观,显得有点乱。经师父提醒,以后板书时应该做到:主板书放一边,副板书放另一边。

3.在板书的时候,要注意标明。在总结时可采用幻灯片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新课板书有点乱,以后可借助幻灯片总结。

4.要尽快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

这节课由于备课较匆忙,在板书和讲课思路方面有点混乱。以后,上课一定要熟悉课件。这节课在11班基本可以讲完教学内容,在10、12班重点讲解了方向的判断,并让学生不断练习,因此关于野外判定方向则没有讲解。野外判定方向可以在以后的总结课中略提一下,或者让学生课后阅读。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七

课堂上谁自主?如何使自己的课堂高效?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者大多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然而,仅有教师的自主,是不是就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要形成自主高效课堂,造就一个自主自律的学习者,就必须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只有承认并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自主高效课堂。

学生到底愿不愿意投入学习活动?有没有信心去学习?这都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动机需求。作者认为,“教师要想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先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

课堂上,学生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无知”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迫于家长、老师以及考试的压力,会对自己的“无知”越来越难以启齿。由于缺乏安全感,他们要么逃避学习,要么寻找借口,要么通过“小动作”引起他人注意,以期获得另外一种满足。因此,教师需要创造能够保障学生情绪安全感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认识到: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知识漏洞或错误不是丢人现眼的事——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的课堂氛围就会形成,自主学习才能开展起来。为此,教师要示范“勇于冒险”的做法,撕下全知全能的面具,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到,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经过了认真思考,回答就是“安全的”,自己就能体面地坐下来。教师尤其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就肯定表扬;对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问题”的学生,就加以批评或嘲笑。

善于关心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上会更有成效。教师可以用友好的问候、微笑、写便条、聊聊天、拍拍肩膀、摸摸小脑瓜、直呼学生名字等方式,让他们天天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让他们明白老师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信念;不忽略、也不放弃任何学生,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直到学生成功。千万不要用冷酷无情或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失败!

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情趣、有意义、有收获的。教师在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于他们生命成长的价值。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及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些教师只关心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程度的检查。即便是检查,也常常侧重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无暇顾及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以致后者更加落后。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学生对课程的“完全理解”作为教学目标,必要时,完全可以缩减课程容量和减缓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学生用手指朝前或朝后表示是否理解)、不计分的小测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等多种方式,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检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习是过程,而不是比赛”,可是面对各种竞争和升学压力,不少教师把应付考试、提高学生成绩当作教学重点。研究表明,在注重学习过程、个体努力和理解程度而非一味地比较成绩高低的课堂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一般都很强,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鼓励并尊重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这样,学生会更加自愿地、以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活动,更愿意遵守自己和老师一起制定的课堂规范;更愿意跟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和交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设置符合自身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迈进。大量的“小成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和勇气,最终使他们有信心、有实力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

学生到底有没有约束自己课堂行为的能力?回答是肯定的。审视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通常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教师身兼警察、法官和陪审员三重角色,这样的角色会让学生感到沮丧,进而对学习索然无味。第二,教师虽然多次阻止学生的违规行为,但并没有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因而是治标不治本。第三,有些教师认为惩罚违规学生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然而结果往往相反:受到惩罚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还可能出现抵触、报复的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学生自我约束模式的建立是有前提的,即教师要尽力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反思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给予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愿意多花时间,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主和自律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和学生自身所应担负的责任,这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达成共识。如果将其仅仅理解为教师一方的责任,那么实践起来恐怕就举步维艰了。因此说,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八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四、引导学生“好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十九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教学评价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地理学科应注重问题式教学,将碎片化、零散化、无结构的知识整合成具有逻辑性、关联性的,结构化的线索并应用于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思维并联系相关地理知识,以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与程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贴近现实并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依托的情境应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落实。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地理知识与技能,并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依托该教学理念,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为例进行了问题式教学的探讨及反思,以期能促进问题式地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发展。

(一)问题的设计。

本节课例的核心问题是:“淘宝花乡——江苏沭阳的出路在哪里?”问题链包括“沭阳成为花乡的基础条件是什么?”“沭阳是如何形成以花木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的?”“沭阳花木业如今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最终要解决“江苏沭阳的出路在哪里?”的问题。该核心问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因地制宜为某地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性、动态性、发展性的地理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

(三)教学过程。

问题式教学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学方式,问题与情境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发现未知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从而顺利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进行了问题式教学的尝试,为地理课堂采用问题式教学提供参考思路与方向。同时,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首先,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应该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水平为基础,不能难度过大,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障碍,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会使得学生失去继续探究的动力。同时,问题的设计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本案例中,沭阳花木属于农业相关知识,学生平日也能接触花木盆栽,此类生活化素材能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另外,所选择的问题应该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待解决问题,如沭阳的花木产业面临市场失信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真实的问题能提升学生的共情力与参与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其次,核心问题及问题链之间应该是主次或者总分的关系,而问题链则要体现层层递进关系。只有主次分明的问题设计,才能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嵌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得核心问题贯穿整节课,从而形成一个连贯、有机、系统的课堂结构。若问题链连接过于松散,容易造成课堂过渡生硬不自然的现象,或者会导致核心问题只被用作课堂的导入素材,与后半节课堂联系不密切,从而不符合问题式教学以问题情境贯穿整节课的要求。再次,情境作为问题的载体,其设置应密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勿使得课堂陷入情境中,造成课堂结束后学生只记住教师教授的情境案例而并未达成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换言之,教师应该“为教学而用案例”而不是“为用案例而教学”,案例与教学目标这两者的关系需要得到正视,否则将无法落实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在本节“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应注意及时总结并强调落实对应的知识点,如解决“沭阳成为花乡的基础条件是什么?”问题后要及时强调该问题的解决主要应用了“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背后隐藏着的本质的知识与技能,切勿停留在材料表面。最后,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课程标准、不同的课程要求下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因课制宜”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式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在所有的课堂中都追求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此类课由于跨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理论性较强,便不适宜将所有的内容纳入一个案例中,教师应该理性对待问题式教学,切勿为了追求课堂的新颖性而走向极端。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二十

在一个月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在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尹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二十一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

明察问题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与目的,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是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例如,学生解答问题,必须弄清题意,明确问题问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过程,而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明确该问题要解决什么,需要哪些条件等。

明察问题这一环节,通常被学生所忽视,这往往是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智力活动,它包括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审题为例,首先要有正确的感知过程,即看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理解题意,进一步分析题目所给概念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记忆过程。首先就要阅读全题,弄清题意,了解问题问什么或要求什么。因此,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

所谓重视知识,就是为解决问题回忆有关知识,选择有用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明察问题之后,已了解了问题的性质,就必须应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回忆自己已有的有关知识,并尽快选择出最有用的知识,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重视知识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不仅需要记忆,而且还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出现某些弱点,而不易重现已学过的知识,甚至重现错误的或带干扰性的知识等。例如:地理知识中机械记忆的知识多,就增加了重现知识的困难,常表现在对某些问题的内容与要求十分明确,但无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复杂多样,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现错误或出现干扰性知识的现象。

为了解决问题时善于重现知识,就需要加强巩固知识的教学,对知识有良好的记忆,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重现知识。此外,在教学中经常介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知识。

知识的迁移是指在先前的学习情境下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掌握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等活动中去的过程。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用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经过期中考试我们各自有所思,有所获,我们师生达成共识,期末考试见。我们看中的不是分数:让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验!

地理教学与反思(精选22篇)篇二十二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上气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河流”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相关范文推荐

    旅行社出纳的工作职责(汇总16篇)

    出纳工作要求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能够高效处理各种财务事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出纳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供大家参考。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我需要对自己

    中班美术教案及反思(实用16篇)

    中班教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希望这些中班教案范文能够给你在教学设计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考。1、鼓励幼儿大胆

    万能初中作文范文分享(优质14篇)

    在初中阶段,我们开始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推荐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于喻意和道理的思考。又是这样一个夜晚,缺少月光与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总结(优秀15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分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心理咨询师的医院科秘书职责(精选14篇)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应用广泛的总结范文,包括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

    新兵军训心得与感受(热门14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总结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请大家看一看下面的军训心得,或许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帮

    教师的会议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优秀的教师心得体会,供您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写作

    物业租赁经理的工作职责(专业13篇)

    租赁具有灵活性高、资金占用低、风险分担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房地产、交通运输、办公设备等各个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租赁平台不断涌现,下面是一些知名租赁平台的介绍和

    冬季旅行指南(通用22篇)

    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此,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新安是一个美丽的山水旅游胜地,

    商场工会年度工作总结(专业18篇)

    工会工作总结可以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中心工会与各分工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整体工会工作水平。接下来是一些工会工作总结的实用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