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拿来主义教案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雁落霞2023年拿来主义教案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在这学期“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选择教授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在我近八年的教学历程中,这是第三次教授这篇文章,感受与前两次截然不同,仍有很多反思和收获,下面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确

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针对对鲁迅了解较少或较浅的高中生,我们不能把有关《拿来主义》的什么都灌给他们。所以,本课我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是为何而写的,从《拿来主义》中我们要学到什么——正确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为了巩固这一人文性的目标,我还用了两个材料来加深学生对现今外来事物的认识,最终达到“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古为今用”的目标。当然其中穿插了议论文或杂文常用的论证方法,重点又讲解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明确。就算一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但只要是学生真的懂得了该问题,那这堂课的收获也比教师定很多目标然后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好,因为学生起码学到了一个本领。

2、用问题带动学生动手动脑

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把类似“本文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只会让他们对鲁迅的文章更烦躁,更害怕。我们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达到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困难,但是只要学生的动手动脑积极性一出来,那师生都会受益匪浅。如学生预习时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提高了阅读效率,节省了课堂时间,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上围绕议论文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步骤讲解分析文章,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我在教授比喻方法的时候,让学生鉴赏比喻的妙处,告诉学生比喻该怎么用,并且当堂训练,效果还是很好的。

3、用课外延伸提起学生兴趣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学生讨论很热烈,下笔也很迅速。学生当中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如外国节日的泛滥、大街上充斥着太多外国尤其是美国的产品,如可口可乐、肯德鸡、卖当劳等,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加深了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并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当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并进行实践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正确认识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问题,端正对待事物的态度。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理解其论证结构的好处,总结归纳方法,并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

将学得的技法运用于实践,并指导以后的写作活动。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能迁移训练。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当你一切春风得意,你的感觉极好的时候,你觉得鲁迅的著作是读不进去的;但是一旦你对现状不满,包括社会现状,也包括你自己的现状,你想寻求新的出路的时候,这就是你接近鲁迅的最佳时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鲁迅的《拿来主义》,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收益。

二、探讨课文:

(一)、探讨其先破后立的结构——如何提出问题

1、本文题为拿来主义,探讨的是什么问题?观点在哪里出现?

预设: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主要观点在第7段提出,接着加以论证。

3、观点在行文中间才出现,之前都做了什么?

预设:在“拿来主义”之前,先谈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几种情况。

几种情况都是作者所反对的。

“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封闭落后。

“送去主义”——子孙们、残羹冷炙做奖赏,——亡国灭种。

“听凭送来”——被“送来”东西吓怕了——毒害侵略。

这说明这几种方式都不可取,所以我们就只有“拿来”。

4、如何实行“拿来”?

预设: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具体是怎么论证的呢?运用“大宅子”的比喻。

(2)、在论证怎样“拿来”的时候,是不是直接就指出来该怎样做的呢?

预设:也不是。也是先否定几种做法。

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那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他占有,挑选。

5、论证结构:

我们来看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方式,在本文中,局部和整体的论证结构是一样的,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观点,而是先提出了几种有危害的现象,先否定,再肯定,这种方式叫做“先破后立”,也叫“驳论”。

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一下本文的“破”和“立”的方法: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在网上看到了于漪老师关于《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于是照搬照抄地上了两个课时。

就这个教学设计来看,于漪老师的课显然是成功的。分小步骤提问,既有学生的讨论,也有老师独到的见解;既重基础知识,又重文本解读。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个教学设计无疑是典范。

但是,即使是名师的教学设计,那也只是适合她自己的风格,满足她自己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可以参考,却不能复制。

现在,网上的教案很多,良莠不齐,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就要以一个“拿来主义者”的身份,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吸收,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满足自己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从容说课

这是鲁迅先生1934年写的一篇著名杂文,主要针对当时对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文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宜简化头绪,突出中心,淡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着重于鲁迅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和文化交流的思想的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略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然后,向课外延伸,讨论一些有关与“拿来”有关的话题,以强化对该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内外分发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夏天,气温高,蚊子多,晚上很难入睡。有人打开窗子,好不好?那么将窗子关得严严的,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热而打开窗子,更有人怕蚊子关上窗子。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我想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推进新课

师“拿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它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

生“拿来”是一个动作行为。“拿来”加上“主义”,是因为它很重要。

师这里的“拿来”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拿来”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的独创,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种原则或主张呢?我们先简单地来看一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请同学们先浏览1~7段。

师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师“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

生封闭、落后。

生搞“送去主义”。

师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

生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

生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去。

生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师为什么要送?

生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

师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媚外、讨好。

生投降。

师文中有一个精彩的动词,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送去时的讨好面目,请大家找一下。

生捧!

师对。一个“捧”画尽了奴才相!

师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生反语。

师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

师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

生“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生叫花子,要饭的。

师你给叫花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

生同情他。

生打发他。

生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

生“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师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

生“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师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

生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师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生毒害中国人民。

生欺骗中国人民。

生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

师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毒害。

生欺骗。

生侵略。

生掠夺。

师我们来整理一下刚才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闭关主义,封闭落后。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师既然这些方法都行不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生拿来,自己来拿!

生因果论证。

师很准确。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论证拿来主义的?请同学们浏览8~10段。

师(引导)请看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指什么?

生泛指学术文艺。

师对!是文化遗产。

生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生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生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师这三种人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生逃避主义,懦弱无能,害怕继承。

生虚无主义,盲目排斥。

生投降主义,崇洋媚外。

师显然,这三种人的做法都是愚蠢的,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占有,挑选。

师好!请同学们朗读第9段,看看这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打比方?分别说一说。

(学生朗读)

生(齐答)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师对待“鱼翅”应有什么态度?

生“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师“鱼翅”可以“吃掉”,那它是有益的东西还是有害的东西?

生有益。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一看到是鲁迅的文章,就开始感觉压力大。最后,还是抛开所有的顾忌,认真研究文章和单元提示,最后设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总体把握文章。

2、理解文章的比喻。

3、学会用拿来主义。

这三点中,我个人把第三点作为了重点和难点。原因有二:第一,我们这个时代,信息的开放和流通是四通八达的,网络微博让我们空前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何去甄别、筛选、判断、吸取,这都需要一种眼光,需要一种智慧。第二,一篇文章他有永恒的魅力,往往是能够让读者脱离时代而体验到一种普遍的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永恒的主题。我想,这正是《拿来主义》的魅力。

在课堂中,前两个目标完成得较好,主要采取的是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也较强。最后一个目标的完成,我采取对话形式,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层层推进,来探究深刻含义,我以为学生面对这么生活化的问题,会有很多话说,可是事实总是让人诧然,学生的回答还是缺少一些思辨,看来需要更多启发和引导才能有深入的理解。

我想下次,是不是可以换一种灵活的启发和引导方式,不一定是用语言,打比方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