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一
设计意图:
幼儿的学习方法与生活不同于成人,提供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应有助于其生活与发展,并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来学习;对幼儿进行的综合教育,用整合的观念和方法组织课程活动。同时二期课改也提出数学生活化。因此,此次活动用逛超市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价值。
2、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3、通过讨论了解钱是大人辛苦挣来的,平时要节约用钱。。
活动准备:
不同标价的`商品若干、篮子、自制电脑、
幼儿人手10元(用雪花片替代),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宣布消息
顾佳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娃娃超市。里面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欢迎大家光临。
顾佳说:我的超市还缺三个营业员,谁愿意?
幼儿自由聘请营业员。
二、高高兴兴逛超市
1、观察幼儿购买的情况,鼓励幼儿购买不同的商品。
2、适时引导幼儿看清标价后再拿。
3、观察幼儿付钱的情况,适时引导。
三、交流分享
1、你买了什么商品?(根据幼儿购买的植物介绍植物的根、茎、叶)
植物都有根、茎、叶,谁能找到这些植物的根?茎?叶?
幼儿指认青菜、芹菜、郝菜、萝卜、土豆等的根、茎、叶
2、你买了几件商品,他们分别是多少钱?
引导幼儿猜一猜算一算用掉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你们真有爱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处处想到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关心他们。
4、引导: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四、与客人交流
沈一阳:娃娃超市的东西可多了!请客人老师也来逛逛我们的娃娃超市,好吗?(幼儿邀请客人老师)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二
设计意图:
我班本月的主题是“我要上小学了”,在数学活动中,小朋友们对钱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买卖物品非常感兴趣,在科学活动中,对小学学习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小学的生活十分向往,于是我两个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进行统计列出算式。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15元、16元、17元不等)
3、每人一个框、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邓老师就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小朋友填写文具购物统计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个框,数数你一共有多少钱?然后用框里的钱去买文具。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目的钱购买文具,并进行记录,用算式列出所购买文具的情况。
4、请个别幼儿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朋友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培养幼儿收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习惯。
2、活动结束: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让我们到教室外面找找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三
1、学习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根据图意将算术填写完整。
3、尝试按组分别数苹果,将数字填写在正确的位置,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4、愿意结合颜色边操作边讲述:×个红苹果加上×个绿苹果,一共有×个苹果。
1、贴绒图片、磁性数字卡。
2、水彩笔人手一支。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菠萝宝宝昨天回家啦,今天它跟我们一样又来上学啦,我们先跟它打个招呼吧!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10。师: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8(用这样打招呼形式分别认识其他几个数)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阵阵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秋风吹》。
二、展示图画,引导幼儿分析理解实物、图示以及各种符号的意义,认识"+""—"和"="。
2、分析理解图中右边苹果、格子和符号的意义。
教师:小朋友,在每组苹果右边的图示是什么意思?这些苹果和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意思?处。(引导幼儿说出右边的苹果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格子里写数字,表示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两种苹果一共有几个。)这是什么符号?(教师的手分别指示加号和等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说出加号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合起来的意思,等号表示合起来红苹果和绿苹果一共有几个。)
3、迁移经验,进一步理解图中左边的苹果与右边格子,符号的关系,学习完成练习的方法。
教师:请小朋友再数一数,每组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正确填写在格子里。看谁看得准,数得快。
三、尝试根据图意点苹果,填写数字,并进行加法计算。
1、教师:请小朋友看书仔细数数,填数字。(观察幼儿完成练习情况,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帮助,同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2、自由交流结果,互相检查结果。
四、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1、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练习结果说一说,板书在黑板。
2、提出不意见,正确学习加法计算。
3、对照答案,进行自检。
小朋友,你们写的和黑板上的一样吗?请你对一对,边对边说你的练习,(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上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四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五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
(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
(2)活动ppt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
(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
(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
(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
(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
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六
1、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左边和右边。
2、能遵守活动规则,听到信号后及时做出反应。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幼儿数学用书第七页,笔人手一支
一、谜语激趣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以自己身体为中心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3)游戏: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
(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
(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1、教师用左手拿一本书,请幼儿说说书在老师的哪只手。
2、讨论:书是在老师的左手,为什么许多小朋友会认为书是在老师的右手呢?(让幼儿知道:当自己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的左边和别人的左边不在一个方向)3。请个别幼儿拿书,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五、幼儿操作
1、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画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2、将用左手拿书的小朋友圈出来。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认识左右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七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中班三宫格数独教案反思篇八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收获: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也不错;模拟体验的环节;孩子们玩得项目和小学里真正的十分钟还是有区别的;原始教案的这个环节是让孩子记录;我觉得简单得记录不能让孩子很好的体验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有的孩子想得很好;但是做又是一回事;所以我把这个环节稍稍改动下;让孩子边记录边体验;孩子们还是有收获的;在ppt中我结合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实际问题;结合幼儿身边的事情会让让孩子更有理解和领悟。我也结合了以前的表现收获了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