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4-09-28 作者:MJ笔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本课学习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不足之处:

1.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

2.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

3.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四

【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较关注新授课和练习课的教学改革,而对复习课教学的研究远远不及前两者。复习课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本上的复习题作一些简单的划分就粗略地备好课;或找一些比较新颖典型的练习题作为补充。尤其是概念课的复习课更是一头雾水,一节课下来,常常是一堆概念的堆砌,然后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复习课仿佛成了习题处理课,学生兴趣索然、思维压抑。这样的复习课只是一种操练式的知识本位的教学,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理念。

复习课不能不上,那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节好的复习课?以学生发展为本、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等新课程的新理念又如何在概念复习课中得以体现?为此,我们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教材解读】

数的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数概念的第二阶段,主要包括: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它是建立在一年级上学期所学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拓展,也进一步感知、理解了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

【学情解读】

在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孩子们又经历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过程之后,已经有了基本的数感,对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已经具备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们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对所学知识缺乏整体感知,整个知识是散状的,尚未形成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知识点的梳理,逐步引导学生将散状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串、知识网。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并且会读、会写。

2.复习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能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构建材料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师板书课题)

2.写数:请在练习本上写一个你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可以是100。

3.交流: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写的是什么数?并用一句话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数?(生各抒己见,师及时评价并板书)

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

1.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数,你想到什么?(先给学生几分钟的回忆时间,然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

2.知识整理:

(1)分类:那我们先给这些数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后,自己在练习本上分类。

全班交流:第一种:按照数位分为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三类

第二种:按照单数和双数分为两类

第三种:按照个位是否是0分为整十数和不是整十数的两类

第四种:按照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否相同分为两类。

……

(2)读数写数:明确:读数写数都从高位开始

(3)数的组成:生自己说每个数的组成。

(4)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给上述各数排顺序,比大小。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

给自己课前所写的数出出题,可以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什么数?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同桌听,让同桌猜一猜。之后,再全班交流,点名提问题,余下同学猜数。

【设计意图:课前写的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让每个孩子写的数都能有用武之地。】

2.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30()(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总结:同样的一道题,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结果也不一样。

3.猜一猜

看商品猜价格。(略)先让学生猜,教师说多得多(少一些)逐渐接近准确数。或在学生猜的基础上,教师再给出条件(如价格在86和89之间,是个双数)。

4.写一写

看谁写得多:写出十位上的数比个位多1的两位数。(学生尝试,再展示交流)那怎样想可以把所有的答案一个不漏地写出来?建议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给自己打一个分数,你会用哪个数?说明理由。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五

4月1号,我上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下面,我结合这节课,谈谈一些感受。

这节课,在引入环节,我采用数数的形式导入,先数一数20以内的数,再出现100以内的数,也让学生数一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接着,在课的新知教学环节,用教材提供的百羊图导入,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只羊,老师圈出10只羊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摆一摆21,在这里强化10根一捆,接着在21的基础上数出100根,适时追问,“29贴1是多少,是由几个十组成的”,“35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39贴1是多少”,“49后面的数是多少”,“79后面的数是多少”,“99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了进一步感受100,让学生将2个10根一捆的小棒困在一起,动手操作体会100里面有几个20。再动手操作体会不用数一数的'办法,体会100里面有几个50。最后,在练习巩固环节,多种形式巩固十在计数中的作用。出示练习1,我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下子看出是多少,再让学生以圈一圈的形式找出十,练习2,则是直接在苹果箱子上标出数字10。在练习3,当学生答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的时候,追问,“还差多少块就够100块了?”,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教学新知环节,如何让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十在计数的作用;数数环节需不需要和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出100;从100里面拿出大约50,让问题更加问得更加明确。

总之,一节好的课,在于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改进。相信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会越来越好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