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1-11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规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一

一九三六年的《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早期的一部美学著作,是以心理以及生理学为背景来阐释美感经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美学上的贡献之大,是很值得我们推敲与学习的。文章从审美欣赏与人生的关系,是否带有名理思考,且从美感经验的特征着手,我们想阐释它对艺术创作与欣赏的一些赋予远见性的指导。

关键词。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的美学家。被誉为“中国美学史上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式的人物,融会中西的美学开拓者。生于安徽桐城县阳和乡吴庄。名光潜,字孟实。他是我国把西方美学系统地引进到中国来的人,其间,先生用中国的视角来将西方的学说融会贯通。《文艺心理学》洋洋洒洒前后20余万言,涉及到许多美学的重要命题,核心上说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所谓美感经验就是在欣赏或创造艺术的时候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即克罗齐美学中的形象直觉,这一观点也是早期的先生美学的切入点与立足点。之后,由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引入,朱光潜对他早前的形式美学的思想做出过批判,在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后,先生打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间的桥梁。关于朱光潜的美学,如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给《谈美》的序中所说的:“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一、艺术审美欣赏与人生的关系。

这也是和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相通之处的,部分之和并不等于整体,因为整体也有它自己特有的属性。而一味的直觉思维观就是割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周围看成是单一的平面,即便存在整体,这个整体也只是平面上与把杂多硬生生地放入整一中的整体罢了,这种观点是根本无法体会到整体里蕴含的那层有机联系的深层属性的。我们要知道,美学是人的美学,人是审美里重要的主体。所以,如果在论说美的命题的时候,把人的因素给丢弃了或没有放到主导的因素上去,这些学说都是偏颇的。这也是我们研究朱光潜美学一个基本的逻辑起点。由此我们才能将后来的书朱先生的卷慢慢展开,细细品读。

二、文艺心理学里的美感经验的特征。

我们说朱光潜是把西方美学带入中国的先锋人物。他的书籍是集合各家之言之所长,出去糟粕,淘洗出精华,并把它们融汇在一个体系里面的之后再为我所用,这是朱先生在美学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地方。《文艺心理学》中,他成功引用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加以批判继承,继而升华对美的看法,尤其是表现在对美感经验的看法。就此,朱先生对于欣赏中的心理事实作出了五个方面的精当的概括:第一,美感经验是一种凝神的境界。在这一时刻,我们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局面。那个所欣赏的艺术对象就立马成为了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这种无所为而为之的境界就是所谓形象的直觉,纯粹不受打扰的直觉活动。第二,如之前说到的,这种美感经验与名理的思考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这种距离是若即若离的才好。第三,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上升到我们同一的境界,产生了移情。物与我的之间形成了往复回流的,相互浇注的回荡。第四,美感经验不光与心理有关,其实与生理的关系也很大。在移情作用之中,不光我们的心跟随物在摇摆,我们的筋肉与呼吸等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这种变化看不出来,是隐在内的模仿运动,即“内模仿”。第五,美感经验中的形象往往是不固定的,是随每个人的个性而异的,直觉就是每个人凭着自己的情趣性格在事物中突然显现出的形象,所谓的创造。

三、总结。

其实,先生把西方几百年的美学思想进行分类与解析,也对西方的文本做中国式的解读。先生曾说,他是无意于建立一个以思辨哲学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只是想用通俗的方式介绍西方的理论,能对中国美学界有一些启蒙与借鉴就好。这也是日后我们要带着这一问题去阅读的原因,找到文化与文化的切合点,无疑会加强我们对文本与语境的阅读和审视的能力。(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2]《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二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不仅要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掌握和疏导,还要对自身心理状态进行“自检”,避免因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学生心理状态受到影响。所以,教育心理学应当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而教育心理学也在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和突破,它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状况。

早在20世纪初,西方心理学家就开始专注于研究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桑代克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对教育学与心理学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研究。桑代克所著的《教育心理学》就是第一本讲解教育学心理学之间关系的著作,我国也对该书进行了翻译,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桑代克在他的书中分别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对心理学教育的观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后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内容与之大致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教育心理学的开山之作。现如今,教育心理学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它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心理学在教育界的作用,研究课题方面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它已经将研究方向深入到教育心理学对社会教育的影响,将原本理论化的观点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这种实践行为也促进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广,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在20世纪前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心理学体系脱离而出,但缺乏心理学理论的支持,教育心理学开始变得空洞起来。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并没有持续很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自觉扩展教育心理学内容,并尽可能地脱离课堂式、说教式的教育,使教育心理学走进社会,从而实现了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这两大心理学的最广泛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时期,该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不断涉及新的领域,提高教育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它不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两者结合后的一种服务于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性学科。

我们可以从各种学科研究课题的变化上看出其研究重点的改变,这种改变有时候是方向性的改变。其中作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维特罗克提出了他自己在教育心理学上的理解,他将教育心理学从单一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实践教学,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推广初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传播者,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试验对象,这种复杂的关系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身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后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开始向教育工作者的自身能力与教育对象的学习方法方面进行转变。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很多学生理论丰富,但实践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心理医学领域独立工作。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将真实的心理疾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这种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在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同时,还培养了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独立性。因此,传统心理学的纯理论研究方式向实践教学研究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种转变必将是成功的。

教育心理学自20世纪初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从理论教学到互动式实践教学,还是从单纯的心理学到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统一,都对社会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受这种启发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界,以美国教育界为例,加德纳就曾对美国教育进行过批评,他认为教育要结合文化,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直接影响到智力的发展,早期美国对外界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和政策,导致美国民众无法了解中国,更不用说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种在心理学界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直接影响到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之后美国逐渐放开了对中国文化进入美国的限制,将中国文化作为美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也通过对这种文化的包容和学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也是心理学家运用心理学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对政府决策进行影响和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应当全面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在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上提出新的见解,通过实践性教学对其进行检验,为未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寻求正确的方向,使其更好地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这也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所应承担的伟大责任和义务。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三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介入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十分必要。

1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

心理咨询遵循尊重性、平等性、保密性和交互性的原则,通过技巧性的对话方式使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形成一种协调、融洽和和谐的心理气氛或条件,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这种关系达到相当密切的程度"成功的心理咨询,会使咨询者与来访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感情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统一、心理上的共鸣"[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咨询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能动性,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大学生身心协调"情绪稳定,就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起理解"信任"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

2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心理咨询通过测试"自由联想"疏泄等手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冲突与危机以及人格特点和行为障碍,从而有效地疏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矛盾与压力。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技巧性的方式与学生会谈并且注重倾听,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是将外界教育信息通过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五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心理咨询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使大学生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塑造良好人格,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相契合。近些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危机和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不良问题或产生心理偏差乃至出现心理失常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必须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宗旨,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化和人性化,从而更加贴近受教育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重视与理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得到了优化,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最终使大学生塑造成良好人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1将心理咨询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意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从而推进高校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同时高校还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系列选修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每个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高校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小组讨论"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等方式来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构建完善的高校校园心理咨询平台。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咨询平台。一是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的组织机构,配备心理咨询的专兼职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二是高校要设立心理资料阅览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咨询室以及团队训练室等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三是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设置专职心理健康辅导专家,每个院系要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员,每个班级要设置心理健康委员。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四是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如在学校的校园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专题介绍。还可以通过校园bbs网上对话鼓励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身心协调发展。还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开拓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五是高校要聘请心理咨询专家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与问题。六是高校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测,从而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心理障碍事件的发生率。

3加强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一是要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关于心理咨询理论和操作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增进对心理咨询载体的理性认识,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很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问题,并运用科学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和有效方法分析和处理这些实际问题。各高校的辅导员要与心理咨询中心经常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有异常行为反应的学生,要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并且与心理咨询中心沟通解决方案,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康复工作。在加强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上,建议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出一套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确定组织培训工作的单位部门,成立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基地,并且制定好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实行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对教师统一要求和管理,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的水平。

1.课堂纪律问题。

问题学生因自尊和心理的需要,常表现为喜欢上课聊天、起哄、玩手机等。学生上课聊天是较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人手一部手机和方便的上网功能使上课使用手机成为常事,还有一些学生上课抓住老师和同学的口误故意起哄。

2.地理作业问题。

本人在上海的教学经历发现,由于上海高考实行“3+1”的政策,选修地理的学生很少,即使是选修地理的学生,也不重视地理课程,学生不完成作业,并找出各种理由搪塞。作业及基于作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常常是令老师头疼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教师多方面的考量,没有认真科学地分析原因,将导致教育工作难以有效进行。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为这种分析较为深刻,有利于探讨“问题学生”的内心,使问题得到本源性解决。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问题学生出现的深层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有效对策。

1.缺乏地理学习的正确价值观。

地理在整个学科领域事实上的地位较低,加上地理无用的偏见对学生观念产生影响,高考功利思想导致学生不重视地理,不想把学习时间“浪费”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尤其是“问题学生”。这也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少地理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取向。上海高中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的问题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学习动机较低。并且上海名牌大学云集,众所周知的入学门槛较低,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于其他省份小。另外选修地理学科对高考和就业影响力较小,这些都导致问题学生缺少地理学习动机。

3.缺乏地理学习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显示问题学生大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历过多次的负面经验以及缺乏爱。不理想的成绩和经常受到批评让他对地理学习没有信心。

1.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价值观,让学生正确对待地理学习。

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常被忽视。高中地理的第一节课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价值观作一次正确引导,让学生领略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重要性。笔者在第一节地理课列举了很多地理与我们国家重大事件相联系的实例:如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升空、石油煤田的勘探、海洋空间的利用、天气情况的预报、青藏铁路的修筑、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展现地理学科与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联系,来说明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兼具的学科,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另外还展示了自己大学期时野外实习的照片,希望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吸引力。学生很羡慕大学时的野外实习,有人当场表示大学也想学地理。通过这样一堂带有“推销”意味的地理课,学生的地理学习价值观形成了,为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地理。

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正相关。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参与认知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的唤起、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5]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有效的学习动机是良好的学习效果的保证。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提高问题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欲望。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来说,教师可以强调掌握地理知识后对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可以重建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把地理学习当做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还可以通过增加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期望和赞许,努力促进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被激发了,地理学习就会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

3.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的思维支架。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学的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他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比如中国为什么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很多学生在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作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弄清楚地震发生的原因——即地下岩层的突然断裂引起的地面在短时间内的快速震动;再弄清楚地震多发的地方(两大地震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即处于板块的交界处;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中国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4.强化学生地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树立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化(如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奖励等),先行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待,这种期待并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知道的结果期待(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还包括效能期待,即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学习任务,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高度自觉地实施那一学习活动。比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时,学生普遍反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理论模型不好记。其实学生并非真的记不住,只是“懒得记”。这时教师可以说明其实这张图并不难,也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整张图大致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部分可以按照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分布横贯整个大陆的有热带雨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大陆东部全是季风气候,按照由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部以欧洲为例,由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稀疏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记住了气候的名称后再根据它们各自的分布位置对照行星风系来了解它受何种气压带和风带控制,进而理解它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这样以后,虽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还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因为掌握了规律,学生就觉得不难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突破学习中的难关。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客观分析成因,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会使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实践证明了我的基于教育心理理论的地理教学行为达到了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的目的。

当代高中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中生心理的几种矛盾状况。高中生是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主要主体,他们内心的心理特点和变化直接影响着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所表现出的特点。高中生的内心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随着高中生身体的迅速发育和思维发展,他们的心理独立性意识大大增强,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能完全独立,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会激发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尊重高中生的独立性意识,另一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第二,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高中生越发成熟后,有自己的秘密,不愿意把自己内心世界轻易向别人敞开,表现出一种封闭性。但当他们遇到烦恼、不开心的事情时,又期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找到可以倾诉的知心朋友。这种矛盾的心理,使高中生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感到压抑和烦躁。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很多年,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把心里的事情与班主任分享,总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后,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之后,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困惑。这种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去体谅学生,尊重学生,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三,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较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学生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良好时期。高中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情都渴望了解和学习,然而由于他们识别能力比较低,不能分辨不良信息,往往受这些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带到班级群体中,使整个班级弥漫着“灰色”的迷雾,呈现出不积极、不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第四,情绪化与理智的矛盾。高中学生容易情绪化,在生活中容易感情用事,难以及时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过在事后,经过劝导之后,又能理智分析问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有一次,班上的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其中一个同学动手打了另一个同学,笔者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跟他们谈话,经过交流之后,打人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还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他主动给另一同学道歉。第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往往脱离现实去塑造理想中的自我。然而往往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就形成了一组矛盾。这类矛盾处理不好,高中生的自信心将受到打击,从而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陷入悲观和消极的心理环境。此时,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内心心理的五个方面的矛盾,促使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点,如,不和谐、不团结、不积极、课堂秩序混乱、师生之间沟通阻碍重重等等。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一旦表现出一些负面特点,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适宜的方法和对策去解决相关问题,当然,班主任教师也要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注意创设积极、健康并且和谐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笔者曾在2012年3月到5月期间,对浙江省临安市五所中学的30位高中班主任,以及80位高中学生进行过《关于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看法》的问卷调查,调查的部分内容以及结果,见表1和表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大约63%的高中班主任对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有所认识和了解;同时高达83%的高中班主任非常重视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也有70%的班主任会竭尽全力去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而绝大部分高中学生(85%)喜欢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约81%的高中学生愿意去大家一同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班主任教师和同学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热情和赞同,笔者备感欣慰,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班主任教师又该如何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2.1提高高中班主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高中班主任教师作为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主体,班主任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创设的效果,因此,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首要前提就是班主任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加强自身心理教育。可以从参加教育心理培训、不断积累高中学生心理教育知识、进行班主任工作反思、形成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创设组以及多与相关专家交流等方面入手,去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班主任教师付出许多努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坚持、不断探索。

2.2加强师生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

在对部分高中班主任教师进行调查的时候,也发现仍然又部分教师对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并不理解,并且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持无所谓态度;有些高中学生也不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师生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是推进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常设进程的一个必要而必须的环节。加强师生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首先应该加强师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经常对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反思,从自我教育做起为良好班级氛围而努力;其次还应该加强师生的合作教育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的监督、评价和帮助,来完善自我教育;最后班主任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具备创造教育意识,创造性地实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与发展。

2.3构建学生心理档案袋,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每个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家长或社会,或者是它们中的组合,无论是哪种压力,高中生心理景况的形成是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关注也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而学生的心理压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心理氛围。因此,为每个高中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袋有其必要性。可以在每个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生活之处,对他们做个心理测试,针对测试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关注;在每学年或学期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记录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并在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持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的发展。

2.4促进师生交往,实现沟通无障碍。

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杰斯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才能真正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也是创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有效策略。首先,班主任教师应该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能让学生相信,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教师。其次,班级中同学之间也要懂得谦让,每个同学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另外,对于班级中自然形成的小群体,教师要给予尊重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避免小群体之间完全隔绝,产生矛盾。

2.5尊重学生,理性教育。

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认识方面表现为自我自觉、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在意志方面表现为自我理想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控制;在情感方面则表现为自尊、自信、自爱等自我体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使其享受到被尊重的权利,从而能够去尊重别人、尊重班级和社会规范。当然,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与学生一起建立班级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班级秩序,对违反班级规定的要给予一定惩罚;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同管理班级事务,让学生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并能积极总结与反思。总之,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但是也要与理性教育结合。

目前,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尤其是针对中学生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建设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我们在认识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探索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发掘,不断认识,总结出各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创设良好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四

在外界没有光线的黑暗环境中,人们无法通过眼睛去感受绚丽世界的五彩斑斓,因此,色彩可以被认为是眼睛对接收到外界光所做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将在大脑中产生某些感觉,并最终影响到观测人的心理活动,色彩的心理物理性就是对心理活动与外界物理色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色彩心理物理性可以直接理解为是色彩的物理性质,只有掌握它的规律才能更加透彻地研究色彩心理。通常而言,色彩视觉有三种特性,人们可以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色彩进行分析。首先,任何色彩都具有色调,作为色彩的主要特征,它是指在视觉上产生的色彩差别,例如光谱上不同波长、不同频率的光,在外在表现时就可以表现成红、黄、蓝等多种多样的色调(或色相),色相的种类很多,对色彩较为敏感的专业的人士可辨认上百种,通过相近、相邻色调的使用可以表现事物的柔和、统一和协调,通过对不同色调的对比(例如补色的对比)可以表达强烈的视觉冲击或晕眩,刺激人们心理反应;其次,色彩的明度(或被称为光度),指的是人眼对物体表面色彩的明暗程度的感觉,通过研究表明,色彩强弱主要有光波的振幅控制,通常能量越大的光波,其振幅也就越大,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白色明度最高,黑色则明度最低,明度对观测者的心理有较大影响,明亮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大,使人易兴奋;暗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性小,使人安静,有寂寞感;最后,纯度(或色彩饱和度)代表了颜色的纯净程度,从研究角度而言,纯度决定于色彩波长的单一程度,即波长越单纯,色光越鲜亮,纯度越高,从感性的角度而言,饱和度高的色彩容易调动人的情绪,饱和度低的色彩则对人情绪的影响或波动较小。除了上述色彩视觉三特性外,色彩还通过混色、色彩面积、暖冷色等多种空间和外在表现形式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人们通过外界物质的色彩去感知、联想,人们在研究色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色彩理论,例如有杨格-赫尔姆霍兹的三色说、黑林的四色说等,如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光在视网膜感受器阶段是一种三色机制,而如果这种已经被编码的视觉信息在向大脑皮层视觉区的传导时,其通路又会变成亮度信号、红-绿信号及黄-蓝信号的四色机制,这种将三色说和四色说相统一的看法也就是颜色的阶段说。

1、色彩的联想。

色彩虽然通过观察者的视觉而被接收,但是观察者对视觉的接收可以引起全方位的感知过程,这就包括思维、记忆和推测,在这个过程中,色彩的基本特性、冷暖以及色彩空间表现形式等都会通过对人心理的影响达到色彩的艺术设计效果。正如前面所述,色彩联想也是全方位的,包括色彩的冷暖联想,色彩的强弱联想,色彩的轻重联想,色彩的华丽与朴素联想,色彩的轻快和忧郁联想,色彩的兴奋与沉静联系等等。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色彩联想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对产品设计和标志设计都有参考价值。较为普遍的色彩联想通常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一致印象,例如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温暖、热烈或一些刺激的事物,蓝色则会让人联想到水、沉默或者一些冷静的场合,这是人们接收大自然潜移默化的心理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人们运用艺术的想象,才能表现和创造出不曾存在的事物,联想的结果不是各自概念的综合,而是一连串新观念和新情绪的变化,因此,设计师要充分利用色彩联想的力量,引导观赏者的联想,使之产生共鸣,达到审美与促销的目的。

2、色彩的象征。

色彩的象征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人们经过长期的文化、教育、风俗等多方面影响所形成的对色彩的观点或特定含义,因此,与色彩的联想相比,色彩的象征更具有相对的共通性、稳定性与延续性。由此可见,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符号,具有标志和传播的多种功用。由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气息,因此色彩的象征也是不断变化的,例如,绿色在我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杂色,绿衣常用来比喻成地位低贱,古人一旦犯罪,就被罚裹绿色头巾,然而,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文化氛围的不断深化,绿色更多被用来作为森林的颜色,象征着自然、平衡、正常、绿化、环保与生长,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绿色都与植物有关,而又成为春季万物复苏、青春、清新、繁育和希望的象征,因此,中国邮政也将绿色作为识别色。由于紫色在早期的获取成本非常高,必须通过动物的分泌物来进行加工和印染,因此,紫色具有一定神秘感,同时也象征着高贵和庄重,在古罗马时期,高级教士、行政长官和军事领袖常穿着紫衣,希腊时代,只有国王可着紫色服装。如今,仍有许多女性更加青睐于紫色,这是色彩的心理感性因素所造成的,女性对紫色的心理作用,导致紫色成为一种女性的代表色,在男士的日常生活用品中难以出现。

3、色彩情感的艺术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需要充分考虑色彩的心理情感因素,从年龄角度而言,幼年儿童更加倾向于纯色和暖色调,随着年龄的增长,混色和冷色调应该更多的使用在表现成人的艺术作品中;从性格角度而言,感情丰富、直率外向的人大都喜欢纯度较高的暖色,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人的性格分为暖色型与冷色型;从教育程度的角度考虑,教育程度高的人喜欢淡雅的色彩以冲淡接收到的过多信息,偏爱雅致。除此之外,性别、地区等因素也是色彩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范畴,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能够更加准确和突出的表现艺术张力。

如今,色彩的研究更多的偏重于其艺术性,这涉及包括生理、设计、美学、艺术等在内的多个学科,本文从色彩心理学和艺术表现的角度对色彩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较为全面地看待和认识色彩心理学,总结色彩心理的规律,对色彩心理学理论与艺术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五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各大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录取比例年年攀升,给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也向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自1994年周月朗提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以来,这一课题得到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多在浅层,研究方向杂乱。20xx年,孙影娟通过实证分析,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大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自身或他人课堂利用率和在校获得利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但这些问题行为的程度以轻度为主。大学生课堂睡觉的情况位居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首位,且在性别和年级上都具有显着性差异;随着手机的推广普及和手机软件的更新应用,当代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已日趋明显,在大学课堂上出现的“低头族”现象有日益扩大的趋势;由于大学生对课堂的敬畏感缺失,导致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无故旷课、上课迟到和早退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呈现出时代的特点,如“低头族”已经取代“睡觉族”,排在大学生课堂问题最新行为首位。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情绪多变、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策略缺乏等学习心理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在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中,对课程价值取向问题位居第二。大学生对课堂学习价值认知的形成,是通过人脑中信息加工系统接受外界输入的有关大学课堂学习价值的感知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检索、提取,以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大学课堂学习价值的感知觉信息的编码存在偏差,如认为课堂学习无用、过分强调学习自由及个性张扬、缺乏课堂敬畏感等,以课堂问题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学习价值的认知偏差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负首要责任。

在大学生对公共课产生问题行为的归因中,情绪问题位居第六;而不喜欢所学专业、科目或任课老师等学习情感问题亦占较大比重。在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情绪情感反映起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大脑机制影响人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说明了大学生消极的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己在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教师对这些行为的忽视或无作为,无疑加速了它的发生和发展。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是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最根本原因。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目标间歇性”现象。在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中,学习动力问题位居第三。在大学生对公共课产生问题行为的归因中,“缺乏学习动力”排在第二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缺失和学习动机的偏差密切相关。

学习意志具有引发学习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学习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大学生学习意志力弱化的表现,且多出现在意志活动的执行阶段。丁雪红在大学生对公共课课堂问题行为认识的调查中发现,说悄悄话、思想开小差、发呆等意志缺乏行为占较大比重。

2.1.1重视学习注意力的作用。

基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分析表明,注意是参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基础性部分,其有限性制约了认知的深度和水平。教师应采用元注意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水平,整合认知各要素,在价值认知形成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强化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他们“开小差”等注意动摇现象的发生。

2.1.2做好师生认知风格的良好匹配。

不同家庭状况、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认知风格总体发展受专业、年级的影响。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要因材施教,做好教师和学生认知风格的良好匹配,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避免由认知风格差异而造成“师生沟通不良”,忽视课堂学习价值,进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1.3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集中注意策略、获取与编码策略、储存和组织策略、再认和回忆四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认知策略向学习者传授知识信息,并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以及对课堂学习价值的认知。大学生认知策略的提高可对认知策略四部分内容各个击破,对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进行指导,避免因缺乏认知策略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1.4提高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效率。研究表明,直接指导策略确实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尤其是在提高元认知体验方面效果明显。丰富元认知知识,增加元认知体验,指导和改善元认知监控,提高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对避免因元认知发展的限制而产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

2.2.1管理与控制课堂情绪性行为。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情绪调节与学习投入呈显着正相关。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或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不合理信念、锻炼理性思考、发展情绪智力及学会情绪的表达。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加强情绪管理训练,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水平,对克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

2.2.2正确处理课堂情感性行为。

情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情感总体水平一般,亟须大力培养。教师应帮助大学生从认知、感觉、兴趣、人际、自我调节等方面着手,发挥学习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动力、强化之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给予正确评价及培养,避免学习情感成为制约他们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瓶颈因,以致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3.1提高学习需要水平。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中一个便是内在需要,即内部动机。学习需要,即学习内驱力或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中的基本因素,是主导因素,还是学习者开展学习的动力来源,学习者只有对自己有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帮助大学生让课堂学习需要从低层次水平向高层次水平发展;学生亦要根据不同学习需要的性质,把握学习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提高在课堂学习效率,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3.2正确看待学习诱因。

动机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能满足需要的外界事物,即外部诱因。学习诱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沈国强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看法是:“一方面,不能因为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中含有个人利益需求的成分,就认为其学习动机不纯;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使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逐步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占更大的优势,使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高度统一和增长”。高校应以此为参考,避免消极诱因,发展和丰富积极诱因,发挥外部诱因的积极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

2.4.1重视意志行动的过程。

意志行动包括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行动和手段作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关于意志行动两个阶段重难点的把握,对大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准备阶段的重难点在于目标的合理设定,设定目标是意志行动的前提,目标过高或过低,过大或过小,都直接影响意志行动的后续进程;目标执行阶段的重难点在于执行的持久性及变通性。大学生在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常犯的“毛病”就是在作出决定之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者不知变通和调整,一味按照原计划中错误的决定执行。意志行动的过程,也是意志的培养过程。大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克服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

2.4.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意志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学业成败和心理健康。意志品质的坚韧性、自制力与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学习态度,学习努力程度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注重意志品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中之重,以避免造成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不良行为习惯。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进入“成人”状态及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从认知、情绪情感、动机和意志四个方面来解读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恰当教育与适当引导,对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培养国家知识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课堂学习价值认知、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课堂学习动机、课堂学习意志力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是基础,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是保障,课堂学习动机是动力,课堂学习意志力是重要保证。缺少任何—方,都不利于大学生课堂良好行为的培养和问题行为的克服、改善和矫正。当然,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得到更好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亦需要来自教师和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及改善学风等。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六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对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科生导师制由winchester主教首创,起源于牛津大学[2]。随着时代的发展,导师辅导逐渐取代私人辅导,成为剑桥和牛津各学院中的一种制度化的本科教学模式[3]。牛津大学的新生在入学报道的第一天,学院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取得进步[4]。导师制是高等院校实行的一种个别化的、全方位指导的教学模式,对本科生的思想品德及学习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在20世纪末开始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

北京大学于2002年在国内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且取得较大的成果,随后,我国其他高校也开始接受这种个别化的教育指导模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导师制的优势渐渐被埋没,制度本身也显示出许多瑕疵[5]。

第一,导师“供不应求”。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但师资力量没有随之增长,导致每位导师所要指导的学生过多,无法兼顾所有学生。

第二,部分导师身兼数职,无法抽出时间对本科生有针对性地指导。

第三,导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术能力,忽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不能顺利实现就业,或进入就业单位却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等问题[6]。可见,现有的导师制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业、就业方面的需求。

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导师制度打破僵局,真正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并帮助学生在学术和就业上实现双赢。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七

学生更乐于学习新知识,更容易将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因此,知识如果能够联系生活,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我们常说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则会改善。而学习动机的培养恰好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服务生活的素养。

化学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最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思考,而且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例如在讲铁及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先由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铁会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导入,再展示“速力菲”的药品说明书,让学生得出药品的主要成分及有效成分,再根据药品说明中的“本品与维生素c共用效果会更好”引发疑问,进而与学生共同探究二价铁的化学性质。从二价铁的价态出发,对二价铁的还原性、氧化性,以及如何检验药品是否变质等进行探索,由点到面,铺开知识的网络,学生能够将所学过的fe、fe2+和fe3+相互转化的方程式回忆起来,教师替代学生总结铁与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并指出其中的本质,即低价态的fe到高价态的fe3+需要强的氧化剂来氧化,弱的氧化剂能将fe氧化为fe2+,相应的,高价态的fe3+要变成低价态的fe,就需要强的还原剂来还原,弱的还原剂会将fe3+还原为fe2+,最后再回归生活,用二价铁的还原性(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二价铁被氧化)来解释药品说明,升华情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归纳知识网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在回忆之前学过的铁与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方程式时已经造成了思维的负荷,若让学生继续完成化合物转化之间的本质关系,造成学生的认知负荷加重,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知识脉络的梳理,学生会有“白鹭立雪,智者见白”的感觉,因此,教师替代性策略是在学生自身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困难的时候进行的。教师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漂的使用说明书,巧妙地将课程转变为对漂性质的探索,由点切入面,回到氯气的基本性质上,其知识的呈现逻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导入――由点出发,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思考并提出学过体现物质性质的方程式――教师归纳知识网状结构――解释物质作用于生活的原理。

再比如,许多教师讲授硫及硫的化合物时,一般是从硫的价态出发,通过低价态具有还原性、高价态具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的普遍原理,讲授硫与硫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知识的转化运用到酸雨的产生之中,此时的知识呈现逻辑是: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知识运用。这种教学方案相对保守,当然也能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有的教师则先将酸雨的危害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继续和学生探讨酸雨的形成过程,从而将硫与硫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转化为对酸雨形成过程的探究,总结出各价态之间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的,即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而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揭示了物质之间转化的本质关系,最后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知识的呈现逻辑是:知识的运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以上探讨的仅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化学教学设计,很多教师都有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导课已经被广泛的运用,而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还在继续探索。教师若能够将生活的点滴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起到知识间的桥梁作用,并为知识的提出奠定应用基础,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

[1]张庆林,赵玉芳主编。心理发展与教育。重庆:重庆出版社,20xx.

[2]石敬珠。“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xx(9).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八

色彩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类就意识到色彩具有的特殊魅力,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色彩对生活进行装饰。七色光谱(1666年牛顿发现七色光谱)的发现,使人类对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尼古拉斯?金?达莎比亚正是提出色彩心理学的观点。本文以“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应用”为核心,主要的内容有: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运用的核心、每种色彩代表的意义、色彩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色彩心理艺术設计应用。

目前,人们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感官有着不同作用,色彩影响这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等诸多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同的国家对颜色的'解读也各不相同,例如,红色在我国代表的喜庆、欢快,在节日和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多采用红色进行装点,在西方红色代表着血腥和杀戮,所以西方人在结婚的时候,几乎不会使用红色。艺术設计抓住了色彩的特点,巧妙运用了色彩对人类心理影响的作用。现在,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被广泛运用。

艺术設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绘画、平面設计、建筑、雕塑、室内装修等方面都是艺术設计的范畴,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运用,不是平白无故的添加。艺术設计中色彩的添加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创造性思维。任何艺术設计都不离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它是艺术設计的关键,色彩在艺术設计中的使用同样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支持,它可以保证艺术設计的原创性。第二,保持一致性。色彩在艺术設计中的使用,必须要与設计的作品保持一致性。保持色彩与使用场所的氛围相匹配。例如,在幼儿园的設计中,要多一下粉色、紫色、这样可以把幼儿园烘托出童话般的氛围,如果使用黑色或者白色来装饰幼儿园的话,就会缺乏生气。很多医院在室内設计的时候,都会采用白色来装点,这样会使医院从整体上看起来显得格外的整洁肃静,如果用其他颜色,就会显得比较突兀。所以在艺术設计中色彩的使用,必须与使用的场所保持一致。

1.色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产生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观察,很大程度上来自心理因素的,通过颜色的观察,人们在心理会形成一种:心理颜色观察感。在人们心理联想的作用下,色彩还可以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出相应的错觉,虽然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也色彩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是色彩会使人产生的联想是共同的。并且,在不同的年纪对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年轻人看到白色,心理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纯洁。而老人看到白色,就会联想的死亡,内心就会感觉到消沉。粉色对儿童来说以为的童趣、天真。而年轻人看到粉色就会感觉到温暖、浪漫。粉色对于老人来说就是喜庆。

2.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

红色。红色代表了奔放与热情,红色是一个充满能量的色彩。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运动服装,多为红色,红色给人一种阳光、自信的感觉。此外红色还象征着性感,在娱乐圈的活动中,红色是明星们常用的颜色。橙色。橙色代表了包容、健康、亲切。橙色给人一种坦率、开朗的感觉。橙色属于暖色调,可以使人感到心理的温暖。黄色。黄色代表了聪明天真的特性。儿童玩具多采用黄色。此外,黄色可以刺激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颜色相比黄色可以更加被人们注意。黄色在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例如,交警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外面通常会穿一件黄色的简易马甲,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也采用黄色,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方便引起路人的注意。绿色。绿色代表了清新、活力。绿色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绿色也是自由和平的象征,例如,绿色橄榄代表了和平友好。蓝色。蓝色属于冷色调,具有灵性和知性的特点。据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人讨厌蓝色、蓝色象征着独立、希望、诚实、但是蓝色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带来忧郁感。黑色。黑色是低调、权威、高压的象征。在艺术設计中运用到黑色,能够烘托出严肃、庄重的氛围,如在办公室的設计上,很多設计师都会采用黑色对办公室进行装饰,这样会显得办公室显得典雅、整洁、庄重。此外,各国政要也大多以黑色西装出现的公共场合,这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权威、庄重的形象。紫色。紫色代表了浪漫、高贵、优雅,同时还带有一丝神秘感。在服装設计上,运用到紫色最多。例如,晚礼服的設计大多采用紫色,nba湖人队的客场球衣也为紫色,可以彰显球队高贵的气质。但是和蓝色一样,紫色也能让人产生忧郁感。

艺术設计中颜色的应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色彩不仅可以给予我们感官上的冲击,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变化。在电影海报設计方面,对色彩使用要求的比较严格,色彩的使用取决于电影题材,喜剧电影多采用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调,这样可以使观众感受到祥和欢快的气氛,历史剧多采用褐色、黑色为主色调,这也可以彰显时代感。人文题材的电影多采用白色、黑色,这样为了突出人文主义的简约。电脑网页的設计,对颜色的使用把控的也比较严格,新闻版块色彩运用比较简明,娱乐版块多采用明亮的色调。此外,在对节日的装点,人们大多采用红色、粉色等暖色调,来烘托节日氛围。由于色彩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它在生活中被应用到各个方面。

[1]况敏。从色彩心理学角度解读商品色彩营销[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张文静。性格心理在艺术設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3]吴伟晶。色彩心理学在景观設计空间中的运用[j].居业,2015。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九

摘要中职校学生中存在许多外显和内隐的心理行为理由,在职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十分迫切,作用十分重大。如何开展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师至关重要,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

1中职校开展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调查表明,中职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理由,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理由。这些心理行为理由不但严重地影响着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职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担任育人任务的教师和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作用的举措。

2中职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1培训教师职工至关重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策略的教师职工队伍至关重要。

理想的培训应分三个层次:一是首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普遍轮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培训中关键的理由是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策略。

2.2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实践证明,学校应致力于深化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以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也只有此,才能突破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开心理课的局限,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深入、有效地开展起来,也才能有可能实现“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梦想。

2.2.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作用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关键是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建立。

2.2.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

2.2.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抓好日常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教职工观念的转变,教职工要从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其次需要激发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职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教职工创造的潜能,促使教职工敢于大胆创新,改革旧有的教育工作模式;此外需要使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的主体作用,通过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而根本转变教职工日常教育活动的不良模式,带来教育效果的巨大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2.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让全体教职工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教职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理由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2.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高校教育心理学的一门课程,近年来这一学科逐渐得到行业的认可,并且用于工作中的心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校管理,企业员工情绪疏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媒体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在所难免,思想政治心理学的应用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工作中,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将影响工作者的水平。不健康的心理会为其带来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疾病。实践证明,在紧张、无序的工作中,工作者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我国媒体工作者处于多行业的压力之下,除了关注社会以外,媒体也受到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媒体思想的核心存在揣测、猜疑和评头论足行为。教育心理学对于媒体工作的思想、心理以及行为发展的变化规律则是行业研究的主要问题,需要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的评价媒体并应用媒体,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

2媒体工作者所在的心理问题。

在很多观念中,新闻意味着道德,尤其是评论性新闻。因此,人们往往对媒体工作者寄予众望。而事实上,媒体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们所报道的无非是真实事件,是对这个社会的客观评价加上部分主观的自我评价。而社会的关注方向存在问题使得媒体工作者面临着职业困惑。随着现代新闻领域的竞争增加,报道创新、经济创收等多重指标的考核以及需要承担作为公众人物的压力,媒体工作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首先:媒体创新年代,工作者会有被掏空的感觉,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与观念和潮流转变相比显得相形见绌。而其知识更新还取决于其观念、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使得媒体工作者随时面临社会的淘汰。媒体工作者辛苦工作但薪资待遇往往不高,这打消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热情,使人际关系恶化,甚至一些人会由此而产生独来独往甚至轻生的行为。其次:多方面原因造成媒体工作者心理困境。媒体工作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其压力大,容易产生紧张等心理。而主观上,则表现为现代媒体工作者的自我平衡能力,要学会控制自身的情感。总之,媒体从业人员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导媒体工作者尝试心理学教育,以促进其乐观从业。

3积极引导媒体工作者健康乐观从业。

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不但要具有超强的专业水平,极高的媒体思维,还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面貌和心理健康是评价其专业性的基本特征。我们从具体的指导上对其进行分析如下:

3.1实施心理帮助计划,有目的性的降低从业人员压力。

媒体作为公众平台,应坚持管理者与员工并存的原则,在这一基础下给予员工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信任,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状态。针对我国目前媒体行业管理现状,管理者应从自身出发,对媒体工作者进行心理启发,尤其是针对典型心理问题。组织媒体人员参加公益健康活动,缓解其工作压力。另外,还可以在传媒内部建立心理辅导小组或者企业培训制度,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负责,时刻关注其在公众面前的表现,但将重点从关注事件的报道结果转向关注报道者本身上来,使媒体工作者能够切实感觉到被重视。

3.2激发媒体工作者自我实现动力。

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媒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之一,媒体工作者要善于讲真话,敢讲真话,但在这个过程中,制度问题是影响媒体工作者自我表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制度改革也是必行的一步。著名媒体人白岩松说:“即便是中国人有那个闲心躺在苹果树下,并有幸被苹果砸到的话,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把它吃了”这里体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白岩松是一个敢于说实话的媒体人,但是不是每个媒体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值得思考。问题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了我们多年,使得思维禁锢明显,社会对于媒体人寄予太大的希望,而忽略了媒体人自身的能力,素质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媒体职业前景的发展,给与员工必要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积极作用,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全面的自我提高。媒体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激发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对我国的媒体人实施教育培训,重视其思维的转变、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问题的改善。

4结语。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媒体工作中的思想指导中具有积极意义。媒体工作者面临来自社会、政府、单位等多方面压力常出现精神崩溃等心理问题,而开展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后,能够端正其态度,使其明确媒体从业的基本原则,并且能够乐观的面对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淙一。试析教育心理学在媒体工作者乐观工作中的应用[j]。家教世界,20xx(22)。

[2]丁宁。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引导媒体工作者积极乐观从业[j]。新闻传播,20xx(06)。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一

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的支持。在过去,相比于城镇先进的经济建设体制,农村的人才配置结构不够合理,同时也缺乏优质的技术型人才。人才队伍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薪资分配。农村企业应该更看重绩效,脱离平均主义思想的禁锢,才能真正利于农村企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3.2技术水平的影响。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核心价值力的.体现。因此发展技术水平、提高技术含量,对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极大益处。然而。想要真正提高技术水平也需要农村企业从多个方面着手:(1)提高人员的技术创新意识。首先要提高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具有对技术创新的自信与意识,及时引进与学习最新科技技术。(2)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农村技术创新体制的不健全也导致了农村技术创新缺乏积极主动性,相关部门的管理组织不到位,使得技术创新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因此,各农村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水平对于影响农村经济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3观念和重视度的影响。

农村企业的发展越好,越能引起国家和各地方部门的重视及支持,越多的优惠政策同样也会使农村企业发展更顺利。因此,农村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加深国家及全社会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综上所述,农村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肩负着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农村企业,有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农村企业的建设也从人才、技术、观念多个方面影响着农村经济,更好的建设农村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姜军.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学,(8).

[2]高艳书.探究农村企业对农村企业发展的贡献及影响[j].商,2015(11):255.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二

摘要: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挥都是通过学科的运作来实现的。后发优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一种新理论,现在已经被应用于多个方面并且其理论指导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将这一理论引入到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中,希望能对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后发优势;重点大学;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1后发优势理论。

1.1后发优势理论的起源。

后发优势理论是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动态比较费用学说。其最初的阐述认为:后起国家或地区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同时,在同样的资金资源、技术成本条件下,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只要在国家的保护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从而在其传统的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分工领域内,追赶或超越先进的国家或地区。这一理论表明,所谓后发优势,指的是一种经济发展态势。

1.2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m·列维将后发优势论的研究领域从“工业化”扩展到“现代化”,并提出后发优势有五点:一是后发国对现代化的认识要比先发国在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认识丰富得多,对于后来者来说,缩短了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二是后发者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国成熟的计划、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三是国家和地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跳越“先发者”必须走过的现代化历程,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四是由于先发式国家的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这可使后发国对自己现代化前景有一定的预测;五是先发国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发国提供帮助。

在研究对象方面陆德明将“后发国”扩展为“后发展经济体”包括后发国家、后发地区、后发部门、后发企业等“后发性”则是指经济体之间的一种落后状态“后发优势”就是后发展经济体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或迟缓形成的有利条件或存在的各种机遇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后发优势只可能在后起国家或地区才具备;二是后起国家或地区起步越晚追赶的速度也就越快;三是后起国家或地区必须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或采取适当的发展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的后发优势否则理论上的可能性未必能够形成现实的必然性。

1.3现阶段的后发优势理论。

虽然后发优势理论最初是一个经济理论,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范围,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形成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对后发优势强调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强调资本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有的侧重技术的模仿创新,有的看好制度的借鉴移植,等等。

后发优势是一个综合型很强的概念,因此在后发体中正确运动后发优势理论的前提是正确的理解、把握后发优势。总的来说,后发优势大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后发优势。资源后发优势包括劳动后发优势,资本后发优势和自然资源后发优势。

(2)技术后发优势。

(3)制度后发优势。

可以说,后发优势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的优势,其实现机制的关键就在与能否有效利用技术后发优势和制度后发优势,快速的学习先进体的技术和制度,并将其本土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本土化的技术和制度,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会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三

摘要:所有的文化现象实质上都从属于符号系统,景观也正是如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号学理论,能使设计理论更加严谨,设计思路更加富于条理,设计过程更加科学。其中,语构学是景观语言中最基础的部分,其通过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构成景观语言的基石。词法规则与句法规则则构成景观语言的语法结构,并以此指导建立景观语言系统,辅助景观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语言;符号学;景观设计;景观语言。

1.语言、符号学与景观语言。

1.1语言与景观语言的关系。

不同研究人员研究方法与角度的差别,造就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定义。《辞海》注释“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景观语言具有语言的各种特征,包含了构成语言必备的要素——语言符号、词法规则、句法规则,同时具备形式与功能的双重特性。

符号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符号学形成于20世纪初,对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符号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景观语言受符号学影响颇深,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号学理论,能使设计理论更加严谨,设计思路更加富于条理,设计过程更加科学。融入符号学的景观语言,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设计内涵,同时,使得景观的使用者拥有更好的景观识读体验。

1.3景观语言符号的社会意义。

所有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属于符号系统,景观也不例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安维斯特斯本是最早研究景观语言的学者之一,他在《景观的语言》一书中提到,“景观的语言”是所有生物的母语,人类早在学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故事以前,就在尝试着阅读自己所居住地方的景观。早在其他信号和符号产生以前,景观就成了人类最早的教科书——风云的变化暗示了天气;涟漪和潮汐标示了水下的岩石和生物;山洞提供了栖身之地;河流衍生了人类聚居地。其他的语言——文字语言、图式语言、数学语言,都可以说是由景观的语言衍生出来的。在特色各异的文化传统影响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景观语言有所区分,象征着设计师对于场地与文化的不同解读。同为气势磅礴重视权力象征的皇家园林,西方勒诺特尔式的水渠、绿毯、林荫大道与刺绣花坛的语言符号与中国古典园林中气势恢宏的建筑群组所代表的语言符号具有极大的差异,对同一主题提取的语言符号也有所不同。

2.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的语构规则。

景观作为万物之一,其自身具有特定的形式结构,并通过结构形成组团。因此,探究景观语言符号之间的构成关系及组织形式极为重要。在景观语言符号系统理论中,语构学是最基础的部分,其是事物内部关系的基石。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理论研究景观的形式要素及其组织规则,主要通过借鉴西方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具备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即句子的最终表现形式,深层结构即句子具备的深层内涵。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深层结构可以通过转换形成不同的表层结构。对于景观语言而言,语构中的表层结构对应于景观的形式,即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风格与流派等;而深层结构对应于景观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与设计师所寄寓于景观中的情思。

2.1景观语言符号的表层结构。

景观语言符号的表层结构即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其语言类型丰富多彩,包括形式语言、色彩语言、光照语言、肌理语言等。形式语言包括传统形式语言与非传统形式语言,传统形式语言是指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具有共通性、规律性、并广为流传的抽象语言,具备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特征,秩序是其主要特点。非传统的形式语言与传统形式语言相悖,不遵循传统形式法则,具备混乱、无序、怪诞等特性,变化是其主要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勒诺特尔式的传统法国园林是传统形式语言的典型,其以秩序为主要特征,塑造传统形式美。而传统中国私家园林则是表现非传统形式美的典型,其常违背传统形式美法则,打破中轴线的拘束,注重步移景异的变化,但却毋庸置疑地拥有另一个层面的“形式美”。不同的色彩语言蕴含着不同的语意,如红色代表精力、热情、热爱;白色代表尊敬、纯净、和平、谦卑;黑色代表力量、优雅、神秘等。巴黎雪铁龙公园中的白色园与黑色园是色彩语言表现的优良范例。白色园紧挨墓园,除了集中运用浅色材料体现白色的主题外并未做过多的粉饰,处理手法简洁明快。朴素的色彩处理与简练的空间构成充分表现了白色语言的内涵。黑色园位于居住区中心,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的立体公园由于沉于地下,空间狭窄、光线灰暗,再加上茂密的植物营造的树影婆娑的光影效果,极好地诠释了黑色园的主题。

2.2景观语言符号的深层结构。

在景观语言符号的表层结构即形式美感之外,除了对景观外在美的鉴赏,人们通常更加希望能够体悟到景观的形式表层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深层结构通常通过深入挖掘潜藏意义抽象而来,其不仅是一种规定的秩序,更与文脉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景观设计往往通过深邃的内在意义即深层结构给人以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景观深层结构的探索,使景观体验者感受到心灵的感动并激发无穷尽的意象联想。例如,林璎设计的越战碑景观与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设计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同为尊重场地与历史文脉的手法细腻的纪念性景观,其运用的技巧与生发的情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战纪念碑的外形非常简洁而有力度,长500英尺呈倒v字形的碑体深入地平线以下,形态寓意战争是地球永不愈合的伤口。越战纪念广场由有序序列空间组合而成,在序列环境中,设定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交通流线确定了参观者感受到纪念主题的完整性,序列空间流线自然顺畅且井然有序,使参观者的情绪随着序列空间的变化逐步转变。黑色的花岗岩体现出沉思与宁静的主题。在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的设计中,设计师牢牢把握住王妃深受人们爱戴的诸多品质与个性,如包容性与博爱,将设计定位于“外达内通”的概念,并最终以一系列串联的变化多样的水空间完成了景观设计。轻盈地穿插在现状地形中的纪念喷泉恰似一串象征着王妃柔美气质的项链,被温柔地佩在原有的`景观之上。环形喷泉的水和与其包含内在塑造的地形,也可被看做是一个人工岛,提醒着人们戴妃的安息之地。两个设计均语汇简洁,但通过不同的景观语言阐释了不同的内涵。虽都为纪念景观,前者引发人们对逝去生命深深的哀思,后者则是在凸显逝者美好品质的同时鼓舞参观者怀揣美好信念,表达对王妃真挚的祝福与追忆。

3.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的语法规则。

语法是限定符号序列的语言规则。任何语言符号都基于语法系统而建立,其是语言符号的结构规则和运用规律。语法规则指导建立语言系统,辅助语言符号的学习和运用、交流和理解。

3.1景观语言符号的词法规则。

正如语言具有语素,景观语言中的“词”即景观中的各种基础要素,如植物、水体、铺装、山体等。俞孔坚教授认为:“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的人的书。”景观语言包含实词与虚词,“实词”即具有实用意义的景观元素,“虚词”则是单纯具有装饰意义的景观元素。词义表达通过景观语言表现意义,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词义表达只用于表达艺术氛围或文化氛围;另一种情况为词义表达上升到更高层次,除了注重主题性的表达之外,还与艺术表现中的象征性或隐喻性相联。在书写景观语言塑造景观环境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词法规则。部分设计师在创造景观时用词生硬或者词不达意,破坏了景观语言的连贯性,多半是因为违反了词法规则而造成的。

3.2景观语言符号的句法规则。

对语法的研究分析一般以句子为基本单元。景观语言中亦有相似之处,简单句的表达是景观设计语言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景观作品的语段、章节乃至整个文本均可由简单句进行重组变化,添加连接词而构成。因此不难理解,景观语言符号的句法规则就是指确立景观语言构成关系时,景观简单句所应遵循的相关原则与规定。景观语言中的句法规则虽然仅局限于景观简单句的组合范围,但都应具备协调统一的特性。从表层意义上说,“统一变化”原则即景观语言应具备对称、均衡、比例、节奏、虚实、大小、对比、韵律、渐变、连续、组合等关系,符合一定的组合规律。“变化统一”是景观创造所表现的和谐,是对差异对立进行协调之后得到的。统一与变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尽管景观设计师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与表现手法,然而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都应当共同遵守统一的句法规则,从而确保语句的情感色彩与文体形式相统一,与文体的性质相和谐。

4.结语。

随着景观行业的全面崛起,景观的语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符号学的属性赋予景观,从语构规则和语法规则两方面来阐述景观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区别与联系,是理清思路、把握景观语言的必经之路。对设计师而言,学习阅读和使用景观语言,学会倾听和回应景观对话是创设优秀景观的基石;对于参观者而言,从人文的角度读懂景观语言并品鉴景观,能够更好地体悟景观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光.建筑空间的符号学意义.艺术与设计(理论)[j].2010。

[2]guageoflandscape[m].yaleuniversitypress.2000.

[3]ticstructure[m].mouton.1957。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四

此书说得好,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位学科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是“教育家”与“教书匠”只有一“墙”之隔,这堵“墙”就是教育教学研究及其论著的撰写。“科教兴国,科研兴教”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育科研的地位。

此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课题研究概述:课题研究的选择、课题研究的设计、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研究的评价;第二章科学教育论文写作概述:写作前的材料准备、论文的结构与形式、论文的内容与语言、论文写作与修改;第三章教学论文的写作: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解题、考卷评析论文的写作、教材研究论文的写作;第四章教学科研报告与经验总结的写作:教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教学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学经验总结的写作;第五章案例研究论文的写作:教学叙事的写作、案例评析的写作;第六章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审:论文答辩的准备、论文答辩的过程、论文答辩的策略、论文的成绩评定。

读完此书,我认识到了教科研的重要性,更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的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要选择选好题,准备好充足的材料,课题研究要设计全面、合理,课题研究要实施的具体到位,符合实际需要,理论为实践服务。

教师撰写教研论文首先要树立教科研意识。只满足于教书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写作水平是教研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学习理论,了解信息,梳理思想,研究探索,从而形成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做有心人,多留意,在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可在课后进行反思交流、在会议中交流学习、对习题的解法创新和在生活中提炼可研究的数学问题。从身边的教学与反思内容出发,多学习,勤研究,不迷信,不惧怕,写出自己的所做,写出自己的感想,写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文章就在笔下。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寻求中学英语教研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用以指导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教研既是教师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形成自我发展特色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实验研究,最佳途径是“学习+教学实践+教研”。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研及其成果的呈现方式、载体越来越多元化;教研论文作为教研成果最重要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广为认同.

撰写教研论文的意义,则体现在它是记录和总结教育科研成果的需要,是传播和认识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工作者自我发展的需要。另外,从客观效果来看,教研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的专业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也常常作为教育人事考核的重要依据。当然,归根结底,撰写教研论文的意义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书对我的个人课题来说,指导性很强。首先要写出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我分了三部分: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课题核心概念,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就是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我分了三部分:1、初中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的调查及原因。2、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因素、要素的调研。3、针对各种因素、条件,来探索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课题研究方法则包括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等。再接着,是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包括课题研究读书目录、课题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最后,是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理论指导实践,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会更好的完成个人课题研究。读完此书我受益颇多。

1.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2.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3.论文写作流程。

4.论文写作要求。

5.论文写作的步骤。

6.毕业论文写作的心得体会。

7.论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

8.关于论文写作的培训心得体会。

9.科技论文写作分类。

10.科技论文写作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五

摘要: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平民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热心施教,积极求知,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一个有比较严格组织纪律的团体,墨子培养的学生有德行、有辩才、有技艺,他们能文善武,技艺精湛。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在机械制造、哲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不斐的成就。今天看来,墨家的育人理念与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技术型人才的目标颇有相似之处,对班主任工作来说,墨家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适应时代的育人要求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尤其值得借鉴。

关键词:墨家思想;教育理念;高职。

班主任工作墨子是先秦时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强力”“节用”。墨家学派在先秦时代影响力非常大,曾一度超过儒家,孟子曾经这样评论:“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墨子著书立说,设坛讲学,“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弟子:有精通攻守战术的大弟子禽滑釐;有因卫君无道背禄向义深为墨子欣赏的高石子;有德才兼备被墨子称为“骐骥之才”的耕柱子;有起初横行乡里为人不齿,后学墨子之术成为天下名士显人的高何、县子硕等等。据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意思是说,墨子有名望的学生就有180人,这些学生都对墨子非常服从,他们都是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至死也不会回头的人物。墨家作为手工业阶层的代表,尤重艰苦实践,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就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用今天的话说,墨子几乎是中国百家中唯一与逻辑学、自然科学,以及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市民社会接近的一家流派。无论从哪方面说,墨子都是中国古代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高校班主任工作艺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

墨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看多了以强执弱、以富劫贫、以贵傲贱的不公平现象,他以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提出了“兼爱”的思想。墨子批判了当时不兼爱的社会现象:“今国之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呼吁人们要“兼爱”,兼爱,就是平等与博爱,“爱人之家若己之家,爱人之国若己之国”,如果“天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墨子号召他的学生为天下兴利除害,“利天下,利万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维护公理与道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墨子为救民于水火,侠肝义胆,为了制止诸侯间的非正义战争,一方面,他“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席不暇暖,墨突不黔(席子来不及坐暖,烟囱也来不及烧黑),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另一方面,带着弟子制造兵器,为弱国助力。《墨子公输》就记载了墨子为制止强大的楚国侵略弱小的宋国,穿着草鞋不辞辛苦连走十天十夜来到楚国都城郢,以雄辩口才和强大的后方防御力量软硬兼施说服楚王放弃非正义战争,为宋国百姓解除了灭顶之灾。这种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引路人,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人方面负有很大的重任。古人云:“邦无道,富且贵,耻。”国家危难之际,有知识分子或投笔从戎或毁家纾难;建国伊始,为了建设新中国,一些专家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蹲守山沟沟里作科研。也许有人说,悲天悯人是从上而下俯视众生的态度,我们绝大部分人没有这个资格;有人会说,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家都过着小康富裕的日子,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悲天悯人的了。其实非并如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和平年代自有和平年代的悲悯内涵,它表现为当国家需要我们时,是否愿意全心奉献;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是否伸手相助;当灾区需要援助时,是否慷慨解囊;当山区需要人才时,是否愿意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作为大学生,是做一个关心时事与民生的忧天下者,还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甚至浑浑噩噩混日子的蠹虫?作为高校班主任自身,也应该以悲悯情怀体察他人感受,常抱怜悯之心,常怀宽容之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学生保持宽容慈爱,以教育之心去育人。班主任要为所有学生的未来着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健康,而不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怀一颗悲悯之心,用爱与付出推动教育改革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碾出开阔崭新的教育新生活。

二、顺应时代的育人标准。

墨子招收门徒,并努力把他的弟子培养成有时代担当的英雄侠士。《墨子尚贤上》对人才标准的描述是:“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技艺”是墨子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德行”,是指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德”为衡量人的标准,要求统治者“以德配天”,要求读书人通过“修身”完成“君子人格”塑造。先秦诸子百家都非常重视“德”。在《墨子》一书中,“德”的重要性也被多次提及。墨子还非常强调“行”的重要性,墨子认为“行”就是不断做事,要求弟子“力行”,尽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并且要有很强的行动力,只要这件事情是对的,就要立刻、马上去做。“行”以“德”为标准的,符合“德”才能做,不符合德的坚决不能做。墨子对弟子要求很严格,他有一个弟子胜绰,随项子牛三次攻打鲁国,这种不义的行为违背了墨家精神,墨子就派另一弟子前去交涉,请项子牛辞退胜绰。墨子自律极严,率先垂范,有一次他的弟子公尚过为他在越王那里谋了个官职,越王许以五百里地迎他做官,墨子却没有答应,他的理由是不能以行道的理由向越王索取土地,况且他认为自己的节用思想也不会被越王所采纳,不能为了高官厚禄而出卖义。墨子这种注重德行,强调身教的思想在他的《墨子修身》篇里有论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君子只有率先垂范,才能教育别人,要老老实实践行仁义,别人才会信服你。“厚乎言谈”是人才的第二个要求。逻辑清晰,厚重有度的言谈,是内在才情和外在魅力的重要表征。一个长于言辞论辩的人必定知识广博,头脑灵活,其素质和能力都超越他人。墨子生活的战国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拥有好的口才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还可以起到安邦定国的作用。先秦对口才的重视,以至于形成众多辩者云集的名家流派,墨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墨子擅长言谈,《墨子》一书每一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子墨子曰”时而旁征博引、时而对比分析,时而反诘疑问,时而自问自答,说理清晰透彻,议论浅显易懂,墨子丰富而系统的逻辑思想,对后来的说理散文产生深远影响。“博乎道术”是墨子人才观的第三个标准。“道”,是指人或事物所遵循的轨道;“术”可以理解为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对农夫来说就是“耕稼树艺”,对农妇来说就是“纺绩织布”,对达官贵人来说就是“听狱治政”。社会有不同的分工,每个人都要干好自己分内之事,为国家效力。墨子反对死记硬背以“六艺”为主的文史知识,主张学以致用,注重以实践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墨子和他的弟子在从事手工业制造的同时,在数学、几何、物理、光学、声学、机械制造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与贡献,这些贡献即使在当时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比较先进的。比如数学方面有倍数、级数的概念。在几何方面对圆、长方形、直角方面的定义都非常准确。在物理方面涉及杠杆原理。在光学方面最值得一提,有小孔成像的实验研究。在机械制造方面更是精巧细致,在军事、农业与手工业等方面都非常实用。“德行”、“言谈”、“道术”,构成墨家经世致用的人才规格。首先,“德行”是立人之本,“言谈”是沟通之媒,“道术”养身之技。对比墨子的育人标准,高职院校育人又何尝不如此?“立德”“明德”“修身”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大学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一个品行不端的毕业生,无论他技能学得怎么好,首先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更不用说服务社会了。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培养成做事的工具,那样只能成为“半个人”,大学生应该具备对外界事物和事件的认知与表达能力,要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表达情感,要具备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现象的审美能力就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绕不开的话题,高职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第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落在培养特色上,这个特色就是高职学生的“职业性”,是区别于本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的谋生手段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班主任要督促并鼓励学生学好一技之长,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墨子主张“非命”、“强力”,即反对天命观,主张积极发挥人类自身的能力改造自然,发展生产。他说,“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也”,是害民乱国的东西。认为人的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而是人积极可为的,人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因此,墨子极力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家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必须有所作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有点公共意识,遇事只是抱怨自己命不好,而不去反思检讨自己,把一切都归为宿命,把人放到了一个完全被动态度,是不好的。墨子反对怨天尤人,主张“强力”,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份内之事。他说,人与动物不同,动物民羽毛为衣裘,以蹄爪为裤屦,以水草为饮食,雄的不用耕田种地,雌的不用纺线织布,只靠自身和自然界的条件就可以生存,人类则不同,社会的治安,人民的饥饱,全在人力,人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社会有不同的分工,农夫要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农妇要夙兴夜寐,强乎纺织,多治麻丝葛绪;百工要积极修舟车为器皿;商人要“之四方”,不怕“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这是他们的“分事”,每一个公民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生产财富,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富裕,生活才能幸福。墨子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墨子的非命强力思想,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九五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吃过苦受过累,遇上点难事就产生畏难情绪,事情做不成功则怨天尤人,在学校里没有学到多少本事,毕业后面临着失业的危机。《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处于失业状态,其中不少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度也不到一半。从“天之骄子”到“蚁族”的变化,使得这些人产生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的悲观思想。高校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领袖”,要给学生多一些关怀和教育,让学生明白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幸与不幸,与其一味怨天尤人,争“最不幸”的头衔,倒不如积极努力,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时的失意,并不意味着一生的失意,年轻时受些挫折,反而对未来的人生有更多的帮助。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诫学生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不向命运屈服,勇于自立自强,以自己微小的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每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墨子“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文化内涵及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月.

[2]崔永斌.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平原大学学报,.12.

[3]李媛.墨子人才培养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02.

[4]黄建聪.墨子尚贤思想述评.社科纵横,.09.

[5]黄建聪.墨子“节用”“尚力”思想述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

[6]张幼林.论墨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0.12.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六

摘要:我国物流产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物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将不断提高。本文结合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特点,分析了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对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物流;培养模式;工学结合。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已成为整合经济资源、实现规模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物流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就业视角下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的物流人才,构建新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与物流人才需求。

1.就业现状。

截止到底,全国注册有案、年营业额在100万人民币以上的物流企业有800000多家,物流从业人员超过3600万人;物流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10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物流业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光明的。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来说,大多数没有到对口的物流行业就业,而是从事了营销、文秘等工作,大量的物流人才不能在物流行业中就业,尤其在内陆城市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2.人才需求。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初步调查统计预测,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和物流师资全面紧缺。到20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30万人。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物流企业包括由铁路、公路、航空、河海运输、港口、仓储、邮政等,还包括新兴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此外,国内许多企业如商业连锁企业和加工组装型的制造企业等都先后设置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类似物流企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物流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企业物流人才。企业物流人才需求既有物流管理人才,也有物流工程人才,更需要一些物流作业和管理人才。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也最迫切,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企业、制造企业、连锁经营企业、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等。

(2)规划咨询物流人才。主要是对城市物流系统、企业物流系统、行业物流系统进行改造,规划设计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这方面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难度也最大。

二、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缺乏研究分析和论证。开设的课程只是从物流理论上进行设置,缺乏实用性。同时,部分院校的物流专业特色培养导致了学生缺乏基本的物流理论体系,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设置内容重复,教材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重复,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和讲授,过多的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此外,由于物流专业的建设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导致教材建设远远落后于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出版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时代性、新颖性,难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

3.实践教学落实难。物流行业是一个重实践的行业,很多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是大多数校企合作的合作层次都很浅,一般是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生只能在企业部分简单岗位可能进行顶岗实习,并不能因此建立对企业需求能力的认知。

4.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目前的物流教学从制定物流招生计划、物流教学计划、物流实训计划等等都是由学校教师们研究决定,缺乏和物流行业企业人员的沟通,教师了解的信息与社会需求信息由一定的偏差。

三、建立“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前两个阶段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期,最后一个阶段是到物流企业顶岗实践的'工作学期,是一种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与在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新生到校后,第一学期先进行认知实习,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入学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并让学生在不同的技术岗位上进行岗位认知,了解各岗位能力需求;第二、三、四、五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同时预留出2~3周的时间到物流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校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二)合理设置课程。

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应新增《物流保险》、《物流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等基础专业课程;对于《物流成本管理》这门要加强该课程的教学研究,适当的增加课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物流活动更注重这类技术的应用,因此建议开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作为选修,并增加《物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课时;物流业务管理和综合评价都离不开数据分析,鉴于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建议选修《运筹学》补充。要重视数量化分析方法在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作用;此外,随着国际间物流业务的广泛性,物流专业英语也非常重要。此外,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加强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如:《社交礼仪》、《物流专业英语》等课程的学习,这类课程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真实的企业实例,进行授课。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基于地区经济技术的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1.岗位体验法:物流专业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观、考察,了解今后所从事的物流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物流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相结合,做到理实一体。

3.软件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物流设施设备,企业物流运作流程等课程配以仿真软件教学,采用虚拟现实手段,让学生既看得到,也能做得到,在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一是顶岗实习,在教学任务较轻的学期或寒暑假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平台,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加物流一线运营管理工作和所需要的实践活动。二是鼓励专业课教师考取劳动部组织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物流师考评员资格培训并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通过参加这些培训和考证,可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技能。组织教师参加各行业举办的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技能大赛,以“走出去”的方式,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寻找不足和差距,取长补短。

同时,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提高学生实训效果、有利于实践课程的实施。在各个高职院校之间建立师资合作机制,建设优秀教师资源库,院校之间可相互聘请,互相交流和进步,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一线从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入物流教师的队伍形成师资资源校内外良性互动,确保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是受过正规、完备、系统硕士研究生,其中大部分都是非物流专业背景。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工程等,都具备了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对今后在物流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发展奠定厚实的知识准备,通过有计划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技术开发研究为物流企业开展各类员工培训等途径,增加企业对学院的了解,使校企合作真正双赢的合作。同时,以物流行业协会为依托,了解最新的行业政策,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与地方商会、行业协会等合作,形成“成片开发”实训基地群的良好局面。

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流程,如运输、仓储配送、商贸流通等。在院校所在地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众多物流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校企联合办学。使企业将学校作为其员工培训和研发的依托,有利于企业改进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并且由此解决多个专业的实习难题,有效维持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真正实现共赢。

(六)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

推行“理论+实例+案例分析”物流教材编写方法,实现教材系列配套,避免教材内容重复,同时不断更新内容,吸收新的发展成果,保证教材的时代感。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要求,组建企业、院校的编写团队,运用合力弥补各自的不足,尽力做到教材与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同步,最大限度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同时,考虑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和沟通,尽可能的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把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物流专业的教材中。

四、结语。

我国高职物流教育任重而道远,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和实施校企合作物流人才培养制度,培养和造就一批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合格的物流人才,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

实用对逻辑学的认识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七

农村经济作为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农村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带动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最基本的收益,在促进农业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的日渐发展与繁荣,农村企业的发展逐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企业的内外环境都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改变,具体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不少农村企业逐渐向着产业和小城镇集中的区域聚集,实现了空间结构的重组。第二,在改革产权制度的影响下,95%农村企业逐渐实现了从个体经营到混合所有制的转变。第三,农村企业的地位与城市企业同等,不再单独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享受同样的待遇。第四,农副产品的加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第五,农村新兴的服务业蒸蒸日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2农村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农村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企业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农村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农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地区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确保每个农民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收益。

2.1农村经济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农村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自身的运行中,或多或少的会利用一些比较发达的与农业有关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东北某个农村企业比较多的区域,由于当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得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非常良好。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如完全依赖人力和牲畜的操作方式,使得在播种、收割等众多环节中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如此一来,农村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2.2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农村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适当的引进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有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农村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农村企业在保证农村整体经济产业不断升值的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农村经济的内部生产结构,从而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效提升其现代化的水平。

2.3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增长。

传统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能力往往比较低下,无法对突发状况和具体的自然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相应的就使得农业生产中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状况时常发生。然而,农村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并且在面临突发状况和自然灾害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或者方法予以很好的解决,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平稳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普通化学课程心得(模板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自己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和总结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优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可以与他人分享经验教训。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对特定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今年参加了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

    实用建军周年的心得体会(案例19篇)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有一些迷茫和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相信能给你

    热门扶贫政策解读心得体会(案例24篇)

    总结是一个思考自己成长的机会,我希望通过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来反思和改进。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积极推

    最热创业培训实践心得体会(汇总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获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创业艰难百战多”,我知道创业很难,

    实用人文修养教育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具有重要的思考和指导作用。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一些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孩子

    优秀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心得大全(12篇)

    演讲稿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有一定的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效果,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是一些备受好评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最热学生论美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总结和收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关于成长和进步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最新公司协商申请书(模板16篇)

    公司的员工是其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公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启示。尊敬的领导,您好!

    精选升旗仪式活动内容及心得体会(案例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与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