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一种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文的要求。接下来是一些范文的分享,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作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借鉴。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一
在初中学段开设的各门科目中,和传统的“主科”语数外相比,历史学科向来不受重视。那么,对于这样一门传统学科,针对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要使学生有效学习,以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优越成绩,归根结底的着眼点和主阵地——就是课堂,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历史课堂高效,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向日葵,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旧观念,把原来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把课堂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促进学生和书本更好地对话,把过去那种填喂知识的方法改为让学生自己吃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二、营造教学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师生形成良性互动,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地教学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专题时,可让学生看图片,了解吸食鸦片对人肉体和心灵的摧残,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及补充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当时鸦片走私对清政府经济、军事、贸易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危害,然后提问:假如你是林则徐,你该怎么办?要不要禁烟?如何禁烟?在这样的情境作用下,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这样,知识和教学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情景中轻松完成。学生也感受到历史课原来也是如此引人入胜的,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完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三、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学习要有效,方法很重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通常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时,我和学生共同梳理出八个历史阶段:
(1)、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侵略、抗争、探索)
(2)、1919.5.4——1927. 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北伐)
(3)、1927.8.1——1937 国共十年对峙(五次大“围剿”、红军长征、农村包围城市)
(4)、1937.7.7——1945.8 八年抗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
(5)、1945.8——1949.4.23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6)、1949.10.1——1956年底 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
(7)、1957——1976.10 探索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8)、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城市、沿海 这样归纳梳理了线索以后,再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清楚明了多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2、从微观上探寻记忆捷径,巩固知识要点:
(1)、口诀记忆法: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共的重要会议时,我和学生共同编了如下口诀来帮助记忆:党的创立是一大,抗战胜利是七大,首次提出十二大,基本路线十三大,市场经济十四大,指导思想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简单明了,学生记得又牢固。
(2)、五“w”叙述法:五“w”即why(原因)、who(何人)、where(何地)、 when(何时) 、what about(怎么办)、 how(怎么样)。这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条理性。例如对“西安事变”的叙述: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在中共的多方努力下,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这样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就不容易遗漏,也便于记忆。 总之,对于时间久远、知识点繁多的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二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与高效。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高效的氛围。
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
1.转变角色,找准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2.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课下也要多和学生接触和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爱屋及乌,历史老师的课不再刻板,而是有滋有味,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达成。
3.倾听与鼓励是教师的好帮手。
教师还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建议,也要尽可能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关注学生,亲切的语气教导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融洽、和谐、高效的氛围。
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图像资料、互动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在讲述《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中的拿破仑帝国时,学生对希特勒是战争天才还是杀人恶魔争论不休,我随机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课堂即兴辩论:“我看希特勒”,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参与,一个个都成了小辩手,成为课堂的主人。此次辩论学生不仅得出了自己心中的满意答案,知道了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巧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时,讲诉黑人奴隶的悲惨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原始资本积累的真实面目;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孔乙己”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索历史的兴趣。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时空穿梭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观烈士陵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历史辩论会,秦始皇的是是非非,辨清他的功与过;开创历史小典故、历史乐园等板报专栏。力求把教材内容寓于各种活动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培养。这样,历史课就会有声有色,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
四、课堂总结条理化。
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当然,这里的归纳可以是传统的教师总结,如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表格、思维导图、纲目式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作“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功夫下在课前,组织落实放在课中。备课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仔细推敲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情”,和学生“打成一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环节的组织上要做到高效严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目标的检测上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紧跟时代步伐真正高效起来。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三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必须定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层面上,“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以读促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策略。
一.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观察方法。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叶圣陶先生指出:“要阐述事物,必须首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记忆、思维、想象、表述等一系列写作活动的基础。由此看,教会学生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对于同一事物,观察的视角不同,认识和审美感受就不同,美的发现自然也不同。苏东坡有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对同一事物细致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观察,是对事物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宋代画家郭熙有名句:“春山始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例如,同样是写山路的崎岖,一位同学写道:“这山路,正正宗宗一个‘之’字,如同书法家遒劲有力的挥毫,刻在山的身上。”另一位同学写道:“这山路,犹如一条巨蛇缠绕着山体,吸尽了山的血,吃尽了山的肉,山因此显得枯骨嶙峋。”显然,第一位同学是站在正面观察的,第二位同学是站在侧面观察的,观察点不同,得到的形象就不一样。
二.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文章语言有平实和华丽之分。现在的学生,喜欢用华丽的词藻,一显示自己超人的文采,其实,平实最见写作的功夫,鼓励学生用平实的语言是改变目前文风不正的好办法。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一位同学这样写母亲灯下缝衣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灰暗的灯下给我缝补衣裳。穿针——引线,穿针——引线。母亲的眼睛贴着衣服,她惟恐针线不够细密。突然,母亲的头一点,眉一皱,嘴一咧,手一颤。原来,细针刺破了母亲的手指。母亲放下针线,捏住被刺破的手指,一会儿又放开手看看,血止住了,母亲又穿针——引线,穿针——引线。”这种平实的语言就能触摸到那令人眩目的亮点。再如学习北宋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诗句,学生就会感悟着诗句妙就妙在“化静为动”,“闹”字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是好像有声音的波动,本来有些抽象的春意瞬时栩栩如生,情趣盎然了。一位学生这样写景:“没有风,杏枝默默地托着它的爱物——红花,默默地给它的爱物输送营养,默默地与它的爱物交流着感情,好禅意呀!突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树枝上,树枝和它的爱物荡起来,争着与小鸟张扬生命的魅力。”这里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静如禅境,动如生命的张扬,动静结合,极富诗情画意。
三.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可谓“无山不含玉,无水不藏珠”,其中的人、事、景、物可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选入教材的课文,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文章的特点和生成性资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例如,品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学生就可以知道文章写杨梅的时候是按照色、形、味进行描写的,这种结构很有特色,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学习课文后,有学生《家乡的山桃》时就应用这种结构:
山桃有拳头那么大,它的形状像什么,我说不上来,但我知道人们常常把人的心画成山桃。 山桃刚出生的时候是浅绿色。渐渐地,小小的山桃就知道了害羞,生出一层毛茸茸遮掩,又偷偷地在毛茸茸下把浅绿变成深绿,并把整个身子藏在绿叶中,不让你发现它成长的秘密。成熟的季节到来了,它便脱去厚茸衣,给你透亮的光泽,以黄里透红的容颜惹逗你。
也甜一甜。
怎样写家乡的山桃呢?这位学生来了个开门见山,在第一自然段中就点明了:写形、色、味。怎样写山桃的形、色、味呢?学生完全仿照了作家的方法:分段写,写形状的大小和样子,写颜色的`变化过程,写自己尝到的味道。阅读短文,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小作者虽然在写法上仿照了课文,但其语言极富个性,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情趣。阅读短文,我们被作者笔下的山桃垂涎三尺,同时也让作者引入童年生活的情景。
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能能成为摆设;读书再多倘若不写将成为空谈;这句话告诉我们读和写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怎样将读来的东西写出来那就更需要阅读这关键的一步。在英语写作中阅读自然是写作的前提,要写出精彩的并且独特的文章就必须有大量的阅读, 通过读单词、读句子、读课文、再到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熟练技巧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以读促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基本素养的形成。
《以读促写的高效性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四
摘要:由于历史不作为中考科目出现,初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并不重视,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学陷入了一种被动境地。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拿高分,它可以让人以史为鉴,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看待问题。从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入手,探讨了趣味教学的相关策略。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五
由于初中美术课没有升学考试任务,一方面,学生会忽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美术教师却可以在严格实施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大胆的干一番,更有利于搞一些前瞻性的教学实践。通过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美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美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了使学生重视并且真正爱上美术课,美术课一定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吸引学生的眼球。
美术课难上,具体体现是硬件和学具的匮乏,因此美术课的教学策略、方法就尤为重要。另外,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旨在探索检验新的课程标准,改革和改变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观点、教法,探索和创建适应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校近两年也在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活动。以上种种都促使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愿意去探索美术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美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的艺术教育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作为美术课,在提高学生修养,培养学生感受、想象、创造、审美等能力上凸显了引导作用。所以,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美术课堂中教师的引导
各种美术表现。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地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学生充分展示创造才能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美术、感受美术、陶冶情趣,发挥其艺术潜能。
( 二)、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探究发现是在教师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发现未知的知识,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美术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在“自然状态”下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获得精神愉悦与审美体验,其本质在于“以美引真”、“以美导善”、“以美化情”。在这里我们让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就形成了视觉与听觉共通的音画效果,创设了更具体、更可感知的美的意境,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捕捉能力。美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塑造人的工程,他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二、美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游戏是增强美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内驱力
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游戏中,能主动地进行猜测、交流,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许多同学对美术课不太感兴趣,就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课堂上重现电视节目“非常6+1”:把美术课上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让学生抢答的问题,通过游戏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生来说没有用的美术课在这样的游戏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是增强美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我们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调整,让六位同学为一组围在一起上课,在这六个人中,有组长,有副组长,有专管记录的同学,发言是轮流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疑解疑的过程中真正体现集体的力量,让大家明白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美术课,很多时候是需要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所以这样的座位排列让我们在美术课堂上更能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趣。
《美术课堂中的高效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六
(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组时候需要注意小组规模,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规模太大则人数太多,不利于全面发挥学生作用。老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组合。6人左右的人数是最为合适的,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上中下互补,性格上讲究动静相宜。这样才能够为小组展开竞争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条件。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需要教师紧密地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集合学习情况进行分配,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各施其职是小组有序进行的基础,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小组成员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分工的不同,要做到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同时能够承担个人责任,这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去以后,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成效。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同学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同时轮流担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每位同学都有提高的机会。
(3)指导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开展小组学习,需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学习的功效,落实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合作技能进行指导。例如,怎样去向合作伙伴提问,怎样辅导同伴,怎样分配学习任务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4)精心设置学习内容。精心的设置学习内容是进行小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没有必要的讨论内容,则很难达到小组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选择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合作情境之中去,才能够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例如,对知识进行整理构建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成员通过互评、互检以查漏补缺,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5)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进行学习的引导,引导学生成为交换思想的参与者。老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小组的设置、任务选择、教学全过程。教师不仅仅是学习活动设计上的掌管者,还是教学活动控制方向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需要做好对教学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小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历史与社会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人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质量,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鉴于小组学习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老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合适的小组学习计划,才能够促进历史与社会教学功效的发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小组合作学习才会高质高效,历史与社会教学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七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能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一、 我校高效课堂推进中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使用问题
在很多县区和学校都在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模式和有力抓手。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导学案在设计时过于模式化,存在着不能与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有机结合的情况,有“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二是导学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操作性不强,强化学生“学”的同时,弱化了教师的“导”,教师的手脚被束缚,不敢讲或者不去讲,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有的导学案甚至变成了“习题集”,过分关注了学生学的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
2、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
高效课堂建设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成功的模式,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应该在学习借鉴时 重视取舍,选择符合校情、教情、学情,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先校内尝试再全校推广,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 这些问题暴露出的是我们对高效课堂本质的把握不准。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设计教学,引导学习,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有模仿更要有创造”。课堂中具体运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领悟高效课堂的实质,逐步淡化外在形式,化有形于无形,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 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规范管理
“规范办学方可减负增效”,规范管理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的确,我们的教育有着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师资配备不合理的问题,农村小学英语、科学、美术等薄弱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甚至空缺;教学时间无限延伸的问题,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时间分配比例严重失调。一方面,学校有意将一些模糊概念课程(如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课程等)的时间调给考试学科,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大量课外作业留给学生,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还有早自习、中自习和晚自习等等。学生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作息怎么能实现高效呢?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首先,要保证我们的教学行为合乎规范。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本地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教育的健康发展,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严格整顿教学环境、规范教学行为,从严管校,从严治教。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2、完善评价
改革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动力。评价制度不改革,它将严重制约“高效课堂”的实现。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就是考试成绩。社会看学校主要是看每年上重点线的学生有多少。学校看教师主要看他的学生考试成绩。教师看学生主要看他在班上的成绩排位先后。而学生的其它方面的考察几乎只是停留在期末的全班大同小异的评语上。这种唯考试成绩,“一卷定终身”的评价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现在的高效课堂只能是一时的热闹而已。评价是导向、是动力。只有我们的评价着眼点放在人的身上,在关注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实现高效,才会真正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3、抓实校本研修
各学校要切实抓好校本研修,使校本研修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首先,摸清教师需求,结合教师实际,分析个人的特长和不足,依据不足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到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提高研修针对性。其次,引导教师阅读人文性的书籍,并涉猎不同领域,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第三,抓实学科专任教师业务培训,多渠道搭建培养平台,尤其要重视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提高,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八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用心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用心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堂,务必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仅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潜力、素质的培养。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别人强,鼓励他用其他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带给尝试的机会,为学生带给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我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恶欢乐。
在音乐课上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欢乐,找寻欢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总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刚好吻合。“欢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能够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奥尔夫教学法是“欢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潜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忙。我们还能够通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重塑。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九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习;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十
xx年11月1日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工作室组织参加“深圳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几天的培训中,能面对面坐在教育专家、教育大家的面前,聆听他们精彩的讲座、感受他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教育思想,每天虽然紧张劳累,但有很多收获和感悟。专家那些精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或许会渐渐淡去,但点燃的思考却留下深深的印记,或许会成为我职业成长过程中一笔财富。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谈不上总结,现从个人的悟性和视角,将这次学习培训的一些收获或者说感悟和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做如下分享。
一、培训学习的价值——点燃思考,引发顿悟。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大多是被动的,以我自己为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应付空洞的培训,为写教育教学论文搜集论点、论据。在工作室培训期间的耳濡目染,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不知不觉中对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有了重新的认识。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能让我们从本质上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有助于教师认清、解释、解决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行为。教育培训,能认我们接触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案例。“比低头做事更重要的是抬头看路”,“眼界决定境界”。
这次的深圳学习,专家们对于教学改革的解读,尤其是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理论视角,从本质上让我对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理念下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定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设计等方面有种“原来如此”的感悟或者说顿悟。
总之,教育职业成长过程中,观念和态度的改变比技能的习得更有价值,学习培训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成为点燃思考,引发顿悟的火花。
二、收获点滴——共鸣,回味。
回顾学习笔记,每位专家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念,印象深刻共鸣之处,点点滴滴,清晰闪亮。这些教育思想或者说理念足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上长时间指引并启迪我们不断思考、咀嚼、尝试……、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三维目标有效达成,教师教得精、活、实,学生学得乐、活;什么叫好课?——学生喜欢你的课;好课学生的外显特征——真正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活化”
2、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抽丝剥茧,从平常的教研问题引发深度思考,一位集理论深度与教育实践一体的朴实无华的教研专家:“从关注教学方式到关注,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单纯看教师做了些什么;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师生关系”
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教授,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全新教育理论的高度,诠释课堂观,教材观,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分析了高效课堂策略:“美国大学生的调研表明:影响学生时间最长的依次是原理,思维,人际关系,审美——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吗?”
4、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一位个性张扬的课程改革实践者“只有从学生的学开始,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后教——在课堂上先学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教师教:共性,规律性,典型性,容易忽视的问题;怎样使后教有效?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导教,导思维,导结论;训练必须围绕目标,题目最好于教材”
5、山东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杜郎口中学的魂:杜郎口中学自发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杜郎口中学六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精髓——“相信学生,让学生展示。”
6、东庐中学讲学稿的由来;“不是所有知识都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只有那些隐含了丰富思想的知识,才需要组织学生探索。探索的价值主要不是获得知识,而是感受基本思想,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三、学习金字塔——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高效。
对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学习金字塔”,让我震动很大,并查阅整理了一些资料,确实可以看作是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最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基础,至少它能解释很多关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疑问。
学习金字塔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它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也有观点认为,实际上,目前网上流传的学习金字塔并没有真正被核实出自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某项研究,因为没有人能证明看到过这份研究报告,网上也无法搜到相关研究论文,因此学习金字塔的研究很有可能是误传。此外,金字塔上的数字也并非原本就有,很有可能是后人主观臆想加上去的。这个假说之所以如此令人信服并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常识。许多人及教育机构不断推广和尝试,然而却始终没有完整而严谨的实证研究推出,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学习金字塔对选择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作用。
2、尝试:没有尝试去做,有些东西停留在理性认识上,结果还是空的。听过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关于规范教学设计的内容,参考着尝试着认认真真做了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了。
4、积累:积累问题,积累案例,积累经验。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十一
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认为课前准备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平时我总是挑选出学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多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课前准备时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二)学法指导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2.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
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四)课后练习科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新修订大纲的精神,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了解编者意图,紧密结合“课后练习”的题备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课文。
2、科学利用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题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后探究练习题,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阅读、仿写、摘抄、背诵等,既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又与教学方法暗合,可以说课后探究练习题是一节课的主线,理所当然该在收课时好好检测。如《七律?长征》第一题:“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副说说感受”。可以采用练习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诗意是否理解,从说感受中知晓学生对每幅画面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题:“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有背诵检测,有书写练习,有字音字形的强调,一举多得。
(五)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编著《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十二
20xx年11月7日,我有幸与我镇的几位小学语文老师一起来到高里小学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个人体会及心得。
这次上公开课的四位老师都是在教学上非常杰出的年轻教师。四位老师的课,给人于朴实无华的感觉,很实在。表现出了非常扎实的功底,指导到位,很有艺术性。她们能立足于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高效的学习。能以学生为本,老师起指导作用。老师们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教学语言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经意间就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另外老师们的教学语言都很美,给人很亲切,很美的感觉。并且,教学时常用到激励学生的语言,如孩子你真棒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祥莲老师教授的《称赞》一课,开课伊始,陈老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利用了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将课文内容以配乐讲故事的形式引导给了学生,身体语言的运用帮助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从故事中孩子们很快了解到;小刺猬和小獾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什么事。对于新字的学习,陈老师用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效果,自读,指读,男女生比赛读,抢读,后用摘苹果的游戏形象读,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陈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给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在美的感觉下学习读书,能不快乐吗?快乐的学习又怎能不高效呢?我们要给学生愉悦地学习氛围,和谐地学习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与生为本,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生动,更快乐,更高效。我们的学生才会快乐高效地学习。
这次听了几位老师的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我们农村小学很实用。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在不断的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人格魅力,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十三
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1、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的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是要目视黑板;老师提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洪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屑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仅仅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时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吧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我们学校数学组的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前往高平参加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交流会,深感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感悟。
1.对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要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留下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有效地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专家叶旭山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包括:问题情境的设计;建构活动的设计;数学化认识的设计;基础性训练的设计;拓展延伸的设计五个方面。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对情境的选择以及情境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引起更多学生的深入思考。三位专家的示范课对问题情境的设计由浅入深,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3.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敢于发言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但自己要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而且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因为听与说是紧密相关的,学会集中精力、静静地听别人讲话,与人,是尊重别人、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与己,是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提高的需要。有的学生上课不爱发言,会也不举手。只有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创造自主高效的学习氛围。
3.树立信心,多给予鼓励,让学生有成功感。因为我们的学情,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的给与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专家符永平在示范课中多次夸奖学生,说:“你们真厉害,编书的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越来越自信。
4.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
5.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且建立适合的评价机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可将所有学习数学的活动都看成是能开展学法指导的资源。而适合的评价机制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要有评价。
教学成功的真正秘诀是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而采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是保证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关注学生的发展,更注重自身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十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高效教学规划策略(实用15篇)篇十五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