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语文的教案设计篇一
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课前准备:
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扣问课题
生:季羡林
2、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
3、揭题导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
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
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
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
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
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
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
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
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
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
(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
(2)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
(3)生读句子
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
(1)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
(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
(3)齐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
1、德国人到底让别人看到了怎样的花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到3段,找出相关语句。
(1)交流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
(3)生自由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
(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学生交流:
预设:花非常的多
那可能会有哪些花?
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什么是姹紫嫣红?
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
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
(6)朗读训练,引读
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
——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
——姹紫嫣红。
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
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交流想象的画面
(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
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
(11)背诵句子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
2、交流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
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
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
学生交流(敬佩、赞美)
齐读
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
(1)什么是莞尔一笑。
(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
(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
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9、引导感受行为美
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
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引读:
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扫地,借阅书本
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
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
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
六、回顾“美丽不变”,升华课堂
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
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
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
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
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
八、板书
美丽没变?(!)
花团锦簇
花美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风土人情美
我为人人
行为美临街而种
初中语文的教案设计篇二
1.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 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 出示课件:机器人
3.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 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 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 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 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 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 教师小结。
3. 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初中语文的教案设计篇三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个星球,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今天,我们就走近它,去感受它的神秘。(板书:月球之谜) 一起读课题。
生:(读)月球之谜。
师:月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还没有解开的谜呢?我们还要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边巡视边让学生把所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当别的同学在黑板上写词语时,有的同学把这个词也在自己的书上画了下来,还有的同学直接把它写在了练习本上,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再教大家一招: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后,可以先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解决。(生板书词语:皎洁 遐想 奥秘 奇异 费解 )
生:奥。
师:对!来,先看老师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先随师书空,再在练习本上写)
生:很明亮。
生:很纯洁。
师:因为月光的明亮而感到它很纯洁。
生:很洁白。
生:月亮上游嫦娥和玉兔吗?
师:浪漫的想象。
生:月亮上会有什么东西呢?
师:具有探索性的想象。
生:我还想到了月饼。(众笑)
(生背诵其他诗句)
生:蟾宫
生:广寒宫
生:玉轮
生:玉盘、玉钩。
师:嗬,知道得真不少。了不起,同学们,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看到月亮都会产生这么多悠远的思索和美好的想象,这就叫——遐想。
师:“皎洁”和“遐想”这两个词理解了吗?好,我们再把这两个词放回到课文中,看看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大家带入那美好的遐想之中。
生:(读)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声情并茂,还带了点儿动作,不错!再给你们提点儿建议,把“遐想”读得再慢一点儿,长一点儿,才能把人带入那种境界中,再试试。
生:遐想(读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生:很神秘。
生:很深奥。
生:“奥秘”是深奥的秘密,不是一般的秘密。
(屏幕出示: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你知道“奥秘”不是一般的秘密?
生:我从“巨大”这个词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奥秘是很深奥的,人们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
生:我还从“古往今来”知道,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们从古到今一直都没有停过。
师:同学们,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带着你自己的感觉,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屏幕依次出示“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师:月球表面与我们熟悉的地球有什么不同?
生: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蓝色的,而在月球上看天空却是黑沉沉的。
生:地球上游高楼大厦,月球上却什么都没有。
(生读)
师:想读好这段话,必须学会制造神秘气氛,(众笑)听老师读。(范读,全班鼓掌。)就这样,你再试试。(生再读)
评析:词语教学仍然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这节课的词语教学很有特点:1、只学习学生不理解的词语;2、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悟词语的意蕴;3、理解词语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4、重点词语的理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理解了这些重点词语,也就探究了“月球之谜”。
二、探究阅读,激发创新与发现
师:月球就是这样一个“奇异”的世界,而这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当我们真正去研究它时才发现,它居然还有许许多多非常奇妙的地方。课文的第3—— 6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他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也有任务,我们都来做小科学家。科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读)
(师板书:杀菌?)
(师板书:植物生长?)
(师板书:年龄?)
师:尊敬的小科学家们,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了困惑,从你们的眼中看出了茫然。这些问题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不知道)你们能回答吗? (生:不能)是啊,这些问题如此让人难以理解,这就叫“费解”。
师:月球还没有解开的、令人费解的谜仅仅是书上所写的这些吗?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最后一段话“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看出来的,说明月球还有很多谜人类没有解开,还要继续探索。
生:我从那个省略号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谜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探究学习,需要精心选择探究的“点”。“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发现、提出问题。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师:孩子们,你们太聪明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份“小礼物”。(分发月球资料卡片)这个礼物很贵重的,这可是我从上万字的月球资料中筛选出来的。礼物不能白拿啊,下面请你们从这些月球的未解之谜中选择一个,用上这样的句式,以小记者的身份来采访月球。
(屏幕出示: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 ?难道 ?)
(生根据手中的资料,填写采访词)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有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嫦娥姐姐把你惹哭了?
(全场鼓掌)
(课件展示人类近代史上的探月之旅)
师:(屏幕出示: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的身影。(生齐读)这是刘老师,也是所有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评析:最后一个环节是教者精心设计的一个语文活动,它连接阅读和表达,连接观实和想象。这是老师精心整合课程资源后的创造,富于情趣,富于思维的张力。
总评:
《月球之谜》是一篇适合探究阅读的课文。课文都介绍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已解之谜,又罗列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学生一读课文,马上就会被这些谜所吸引,从而激起探究的热情和期望。
刘学金老师的《月球之谜》的教学则是一个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教者以“解谜”为中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语言,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这堂课中,探究目标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经历的,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自我独特的体悟、感受和体会。尽管过程具有挑战性,但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
疑问,是探究阅读的起点。在经历释疑、解疑的探究活动后,疑问又成为这堂课的终点,但不是学习的终点,相反,它又成为新一轮探究学习的起点,这也是这堂课的匠心独运之处。
初中语文的教案设计篇四
课时目标:1.认识本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懂得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快乐别人也快乐自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兴趣谈话,揭题识字
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瞧,信封上还有字呢,谁能大声地读给大家听。现在你知道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吗?(板书:寄给青蛙的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寄给青蛙的信》,齐读课题。
课题里有一个本节课生字“寄”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学会了“寄”。
这是谁寄给青蛙的信?信里又写了些什么?下面请大家读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然后再认真地拼读生字词。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误读音。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指名检查读,评读。
7、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老师指导,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习新部首“爪”字头。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笔顺容易错的字、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非、采、爱”,注意“非、采”的笔顺,“爱”在书写时上中下三部分应对齐。
(3)学生进行描红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给生字组词,用个别词语说句子。
四、布置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字写一行,组两个词语。
2、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从而懂得要爱惜粮食,爱护衣服。
2、学会本课8个生字:饭、吃、真、香、粮、农、民、布;懂得“米饭、农民、漂亮、工人”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食字旁,米字旁。
3、学会朗读儿歌,背诵课文。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两节课文各些了什么。讲读第一节,学会“饭、吃、农、民、粮”六个生字,认识食字旁,米字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倒入新课。
今天学习19课,白米饭和花衣裳(板书课题)
“白米饭”,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饭。
教学生字“饭”:认识食字旁。第二笔是横钩,第三笔是竖提。书写时左窄有宽。共7笔。
“花衣裳”,“裳”字读轻声。衣裳就是衣服。
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呢?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范读课文。
1、听清生字的字音。
2、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白米饭?哪一部分写花衣裳?(读后讨论)
三、学习第一节。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并想想字形和字义。)
2、指名朗读。(正音,包括“了”、“一”两个读轻声的字音。)
3、齐读一、二两句话。
这两句话哪几个词语说明大米饭很好吃?(板书:大米饭。学生回答后在板书:白香)
白米饭是香的,还有那些东西也是香的?(花是香的,烧好的鱼也是香的......。)
教学“农”字:这个字念什么?(注意声母是“n”,不是“l”。谁会写这个字?(学生说,教师些,字形可与“衣”字比较。)
“农”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农业、农村)
教“粮”字:“粮”字是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子?(左右结构,左边是个米字。)米字做偏旁,叫“米”字旁,但“米”字做偏旁,“米”字的一捺要改成一点。现在我们一起把“粮”字写一下。(学生说,教师些。)
那些东西是“粮食”?(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都是粮食。)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口头选词天空。
那哪
1、我看见()里有很多船。
2、天上的云,不知道多到()里去了?
3、()不是水,是石油。
4、你的家在()儿?
5、齐读“没有农民来重量是,哪来米饭白又香?”
(板书:没有农民哪有)
“哪有”是什么意思?(哪里有,哪会有。)
6、练习感情朗读三、四两句,要求用反问的语气来读。
7、想在看一下丁丁吃饭的时候,在想些什么?(看课文插图,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8、齐读第一节。
提问:我们吃的粮食哪里来的?粮食来的容易吗?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9、小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认读)
2、指导写字。重点直到“农、民、粮”。
五、作业。
1、抄写本课学的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活。
2、初步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学会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21小燕在家里出示四幅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节说话课,我们要看图说说小燕在家里干那些事。
说的时候要用上这样的句式:(出示卡片)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看图说话。
1、安图的顺序,练习分别用一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
(1)指名按照以上的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放学后,小燕在家里扫地。)
(2)集体评议。(平要求中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四要素是否说全、顺序有否点到。)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第二幅图意:吃过饭,小燕在家里擦桌子。第三幅图意:扫完地,小燕在家旁边倒垃圾。第四幅图意:奶奶做针线活时,小燕帮奶奶穿针。)
2、变换词序,练习说说每一幅的图意。
移动卡片成: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指名按照以上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2)集体评议。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3、练习用一句话说说小燕在家里会干那些事。
移动卡片成:谁在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1)各自准备,同桌互说。
(2)集体交流,共同评议。
三、听录音练说。
录音内容:
最宝贵的东西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四个人去找仙人,清仙人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
仙人问他们要什么,老大说:“我要高楼大厦。”老二说:“我要绫罗绸缎”老三说:“我要山珍海味”老四说:“我要劳动的本领。”仙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到了最后,老大的高楼倒了,老二的零落绸缎破了,老三的山珍海味吃光了,只有老四学会的劳动的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
1、第一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果实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里有哪些人?(听后讨论)
2、第二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1、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各向神仙提出了什么要求,后来怎么样?2、故事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听后讨论)
四、按以上问题发言
五、总结。(略)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阿海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做事认真的态度。
4、引导学生向阿海学习。
教学重难点:15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表演小红帽大灰狼衣服左右布景
认真结束装扮摇摆照顾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谁演大树?
(1)反馈。(2)齐读第一段。
2、阿海为什么演大树?
(1)默读第二段。(2)反馈。
(3)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阿海怎样演大树?
(1)自由读第三段。(2)反馈。
(3)指导朗读。
(4)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4、阿海演大树演得怎么样?
(1)自由说。
(2)讨论:为什么大家说他演得好?
四、总结。
1、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半包围结构:左右布还
(2)左右结构:认很作
(3)上下结构:直真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8、演一棵大树
穿站举摇摆
认真真好
初中语文的教案设计篇五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果园机器人》展现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文章内容简单,富有趣味。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使学生获得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果园机器人》课堂教学实录
(一)激情导入
生:请来了果园机器人帮忙。 板书课题
生: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师:对,既然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一定能够自学好这篇课文。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生:这篇课文讲了秋天水果丰收,果农请机器人帮忙摘果子,可是机器人也遇到了麻烦,机器人工作时没电就不能继续工作,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能够自己充电的机器人。
(三)根据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连接语中的阅读提示,然后想想:课文写的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
生:课文中的机器人聪明能干,能帮助果农摘果子。
生:课文中的机器人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的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谁还为他们做补充?
生:果园机器人真有趣,它们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师小结:
看来,这果园机器人不仅是果农的好帮手,同时还真有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描写果园机器人最有趣的句子,在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
(划句子后批注,然后在班上交流汇报)
生:我认为文章中第二段写得最有趣, “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 我觉得果园机器人多么聪明能干呀,在丰收的秋天,给果农减轻了不少负担呢!
师:你说得真好,看来,这果园机器人为果农确实办了一件好事。
生:我认为描写机器人最有趣的句子是“有了这种‘吃’水果的机器人,果农们就轻松多了,只要坐在办公室指挥它们就行了,要是有机器人报告: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主人就会立刻告诉它,从树上摘些果子‘吃’吧”。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意思。你看,有了这种会自我充电的果园机器人,果农再也不为摘不完果子发愁了。瞧,果农多悠闲,只需在办公室里指挥机器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