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扶贫驻村日记(精选8篇)

时间:2024-09-12 作者:XY字客

决议是对困难、难题或挑战进行认真分析后做出的决定。制定决议时要充分考虑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下面是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决议宣言,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和借鉴。

扶贫驻村日记篇一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20xx年3月2日 星期日 天气晴

“袁老师你来我们村了,太好了,我们的发展有希望了!”一下车,村支书刘佐军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3个字“太好了”,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今天,搭乘乡包村领导朱少海的车,我再次驻村后第一次踏入了双贡村。因为去年在猴场乡补那村驻村,参与猴场乡做发展规划,对于猴场乡的每个村都比较熟悉,依旧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土路,路旁依旧是陡坡地,听乡领导介绍,这条路已经在开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40多分钟的路程后,我们到达了双贡村活动室,乡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听说我今天来报道,都已经在村活动室等着了,这是欢迎我的到来吧。想着去年驻猴场乡补那村的时候,为补那的猕猴桃产业做了点事情,建成全省首个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喀斯特山区自动喷灌系统,还给全乡老百姓做过农业方面的培训,今天到双贡村,感到了村干部的期盼和老百姓盼富的热情,让我对驻村工作倍感重任在肩。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二

20xx年3月6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组织全村召开第一次产业经济发展讨论会,这是来这里的第五天,经过3天不分昼夜的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基本摸清了村里资源优势、产业情况及贫困状况,对村里以后的发展也有了初步想法。参加会议的有贫困百姓代表、致富能手、村民小组组长、村委委员和乡里的领导,小小的会议室第一次显得这么拥挤,气氛第一次这么热烈,在听大家的意见后,充分考虑村现地理区位情况、依托现有村里种养业平衡,传统农业占全村比重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3155”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提出了将村建设成为猴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创造以生态循环为基础的高质的农产品,在农产品品质和价格上寻求出路。

找准目标后,如何带动村民们发展,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期盼着我。无不是深深的期待、重重的责任。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在驻村这一年的时间里,忘记身体、忘记疲劳,带领村民早日致富。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三

20xx年4月1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四

20xx年4月22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下午,我请村支两委的同志们在村里吃了顿便饭。吃完晚饭,大家又都回到活动室,召开村核心土地功能分布会议,对于村委来说,这确实是个不曾接触的事情,我将核心区的土地功能图和发展想法对村委会做了汇报,大家听后,有点雾头雾脑。村主任李兴隆第一个发言:“我们也想发展微小企业,苦于找不到地点,现在核心区有地了,大家就可以去规划区发展呀,不是很好吗?”。支书刘佐军仍然苦苦思考着,过了一会才蹦出话来:“不知道七组的乡亲能不能通过产业发展来我们核心区找到活干,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从岩头上搬下来了,还可以争取政府农村保障性住房补贴,这样他们就不会贫困了”。渐渐的,大家开始了土地功能讨论,“要修路,占到我家的地,我无偿拿出来。”致富能手吴知达首先表态了。辅路修好了,小学生上学安全多了,而且我们村还是5个村烟草收集地,不修路和广场的话,到了收烟时间天天都交通堵起了。修,路一定要修。最后,通过讨论,生活污水处理的土地规划了,中型沼气池的地点落实了。

“每个人不敢想象,可现在充满了想象”,我仅仅是用了美丽乡村的图纸化表现,他们就懂得了发展。不敢想到敢想,不可为到可为,作为驻村干部,我给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作为驻村干部,我更要将为实现这份梦想而努力。

截至目前:双贡村规划种植的50亩红米基地已在进行育秧,还从省农委相关培训经费拿出5万元用于传统红米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另外,结合“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积极向省农委争取“清洁工程”、“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资金。联系水城县烟草公司拟在村活动室旁修建烤烟接待中心,方便收购烟叶。同时,围绕村级发展,谋划村级经济积累方式,筹划建立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以项目入股、服务咨询、技术指导和销售提成等方式壮大村级经济积累。

扶贫驻村日记篇二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入户走访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结亲帮扶的老党员。从与苟仁福老人家交谈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儿媳外出务工,老伴年近七旬,由于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长期患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现负债4元。

一个小时后,我走进了苟仁辉家,苟仁辉身强力壮,妻子患间隙神经分离症,家里家外由苟仁辉一人担当。去年,苟仁辉种8亩烤烟,因种植技术较差,没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种植烤烟40亩。

下午三点左右,我又来到苟仁家,苟仁,三十来岁,身患颈、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杂工,供他吃药,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过。

三户的共同点:病人长期在就近医院诊治,日长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劳力偿失,家境贫困,三户的共同心声:希望老人、妻子与丈夫能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幸福家。

在与他们交谈中,建议他们一是要有信心,将病人送市级以上医院确诊根治;二是用好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科学种植;三是搞好家禽养殖.

扶贫驻村日记篇三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一】

20xx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中雨

找“穷根” 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二】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 -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即的人,立即调动自己的关系,和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三】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扶贫驻村日记篇四

“今年驻村工作队计划为村里打两口水井,预算得100多万元,我们下午去找河南孟电集团方面谈一谈,看他们能资助多少钱。如果还有缺口,我们再去相关部门试试能不能争取到一些资金。”拍石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郭垒一边说,一边翻看着自己每天记下的民情日记。

4月19日上午9时,当记者见到郭垒时,他正在和拍石头村的两名村干部开“碰头会”,很多扶贫思路也都是在这样的“碰头会”上逐渐清晰起来的。作为驻村干部,郭垒来到拍石头村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驻村工作队由他和另外两名队员组成,工作内容只有一个——扶贫。

据郭垒介绍,用水困难是制约拍石头村发展的瓶颈,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解决用水问题。由于水位连年下降,水井年久失修,拍石头村的农田灌溉基本靠附近水库放水,生活用水则靠水窖储存雨水。驻村工作队今年计划协调水利部门打两口深水井解决生活和农业用水问题,并修建配套管网,送水入户。“这一项整体下来预计需要100多万元。拍石头村地处山区,地下配套管网的修建难度很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郭垒说。

在郭垒的民情日记上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日志,也记下了村里33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他根据精准扶贫原则,将这些贫困户分成产业扶持、劳动就业、医疗救助、助学帮扶、低保兜底、集中供养、搬迁扶贫7个帮扶类别。拍石头村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负责的扶贫点,除了派出驻村工作队外,还安排有机关工作人员对村里33个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们就是开展扶贫工作的排头兵,负责搜集信息传给后方,以便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郭垒说话句句离不开扶贫。

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之前郭垒是坐在办公室里和材料打交道,成为驻村干部要求必须食宿都在村里,深入基层群众中去,这种转变,他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当第一次走访拍石头村贫困户时,他被深深地触动了。那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丈夫瘫痪在床,妻子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还正在上学,十几平米的老屋破旧不堪,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一幕令郭垒感到特别心酸,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阴霾。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拍石头村亮起了路灯,修建了垃圾池和文化墙,山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些曾经记录在郭垒民情日记上的内容都变成了过去式。现如今,用水困难、就业问题等贫困因素又被他记在了今年的民情日记上。

在记者对郭垒的采访过程中,他一会接电话为群众解答扶贫政策,一会又给队友介绍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采访被一次次地打断。他说,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就是这么忙,不过扶贫干部越忙越能说明群众脱贫的急迫性。由于白天工作太多了,入户走访只能放到晚上了,因此驻村工作队每人都买了一个手电筒。

接受完记者的采访,郭垒又要出门去河南孟电集团协商修建水井资金和安排村民劳动就业事宜了。像这样外出寻求经济或政策上的帮助,被他形象地称为“化缘”。每天,郭垒不是在记录民情日记,就是奔波在“化缘”的路上。

更多相关的文章:

1.最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2.精准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3.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5.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6.双联扶贫民情日记

扶贫驻村日记篇五

今天一早,就陪同李主任去看路。李主任提出规划两条路,都亲自走了一遍,我认为小学后面的那条路没必要建设,一是因为施工难度大,二是受益群众少(只有3户人),三是群众没有积极性甚至反对。从进村公路接新村公所的那条道倒是十分有必要修建,因为这条路已经挖开了一段毛路,剩下的部分施工难度也不大,占地也不多,修好后易地安置就可随公路而建了。

下午,我和村干部去做农户土地流转思想工作。我们准备先找社长和思想觉悟比较高的群众先开会统一思想,再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社长和群众代表的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于是我们商议马上召开群众大会。因现在是农忙时节,群众大多没在家,我们决定分两组晚上八点准时召开群众大会,商议土地流转事宜。

我在寨堡社那组,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到了社长家,已经有村民在那里了,但等到八点,到的群众也不多,我心想,这个群众大会怕是开不下去了。村干部告诉我,别着急,再等十分钟,农户下地,他们要收拾一下。群众陆陆续续来了,社长家本来宽敞的客厅也显得拥挤了。

主持人宣布会议始后,本来喧闹的人群众马上安静下来了,特别是在我讲话的时候,我发现群众听得特别认真,我本来没打算多讲的,但看见群众求知若渴的眼神,都忍不住多讲了几句。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召开群众大会,我一直担心开不下,没想到会议异常成功,大家都赞同流转土地,只是有个别农户提出地里的经济果木能不能保留,已种植的能不能有所补助?我觉得这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求。群众会胜利结束,虽然在返回村公所时遭遇瓢泼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心里是高兴的。老百姓大多还是讲道理的,只要你跟他把道讲深讲透。(元坪工作队郭云花)

好班子好思路是关键

5月10日上午9时,冒着炎炎烈日,我与大关县供电公司驻青林村工作队员王明伟、悦乐镇挂钩青林村干部石修春一行三人乘车从青林村委会出发,前往青林村冒水孔村民小组开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冒水孔距离村委会13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6公里,有61户355人,其中选民261人。该小组属青林村的高山,气候温凉,平常多雨多雾,难得今天太阳高挂。中午11点,选举正式开始。看到一个个的选民到来,我们清点选票,发放选票,收回选票,密封选票,严格按照选举程序进行。选民们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对于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高山村民小组,来之前我心里很有些担忧,怕不能选出群众满意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但通过今天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改变了我的认识,也增强了对下步帮扶的信心,感觉收获很大,也有一定体会。

一是选好村“两委”班子是关键。在农村,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一支战斗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谈脱贫是空话,谈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好的思路是否脱贫的关键。我们工作队要帮助村干部理清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转思想、上项目、兴产业,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三是要及时举办技能培训。农民思想解放程度和观念更新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产业的发展。但是群众思想观念和技术都很落后,也还没有真正的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四是扶贫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亲身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这是我们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与全国一道同步奔赴小康要做的具体事情,也是驻村干部的任务与使命。(青林工作队李宏刚)

充分尊重民意

5月18日,村里安排我、镇干部姚元梅、村官林选钟下乡入户,开展走访调查。他们比较熟悉各家各户的情况所以我们很快完成了入户调查工作。当准备返回村委会时,村副支书陈元毅负责、挂片的田坝社3点钟要进行“回头看”民主评议贫困户,提出让我留下一起完成田坝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

田坝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民主评议工作由村干部陈元毅、镇干部蒋必春负责。3点钟刚过,人已到齐,首先由村副支书陈元毅介绍会议召开的动因、主题、贫困户标准及范围,并引荐、邀请我发言、讲话。作为从省上下来的同志,亲自参加村社会议,群众相当期待。当我站起自我介绍、讲话时,大家都聚神凝听。我也放慢语速、吐清字眼,尽量避免因普通话造成部分老年人听不懂的问题。我介绍自己会全力以赴做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想方设法解决村里的发展困难。但是,前提是认定真正困难的家庭,扶真贫,真扶贫。所以,这次一定要评议出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希望每位乡亲要客观、公正、出于公心、发自良心地提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贫困家庭。我讲完后,陈副支书接过话题,进一步强调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客观评议,并请蒋必春宣读贫困户候选名单,请大家评议。

第一个参加评议的是一位老党员。他不评议自己,而是评他的一个神经有问题、受过车撞、腿有残疾、媳妇跑掉、留下2个孙子的大儿子。在贫困程度上,他认为其子的家庭在整个石灰村也是数一数二的。还有有一户人本身有病,难以治愈,家庭困难,还没有纳入建档立卡户。因申请低保名额,与村干部有过争执。另外也还有一户新申请。我提醒主持人不妨都纳入,由群众来决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有公断。

我和镇干部蒋老师及时编写贫困家庭候选代号,将制作好的选票发给现场群众,同时提醒群众因为名额问题,在12户中只能选中9户,可以少选,但多选属于废票。有几个家庭户主选择弃权,有几户代表表示不会识字、不会写字,有几户认为选谁都可以,自己无意见。结果,最后清点票数,可能不想得罪人,仍然有多张全选票,从而成了废票。

作为反映民意的投票环节,其中的公开唱票、公开计票就成为了关键的核心节点。现场公开唱票、现场计票、现场公布结果,随即展开。将废票剔出,最后原9户候选对象中当选8家,新纳入候选对象的3家有1家当选,随之,张榜公示。

投票前,原先的9户候选贫困对象就坚定地表示,如果此次投票就是落选,也保证承认结果。结果揭晓后,原先喊叫得很凶、争着加入候选贫困户对象的2家没有了意见和声音。评议后,参会家庭认为,此种办法好,是真正的民主,能够真实地发映民意,符合实际。既选出了真正的贫困家庭,又化解了冲突和不满,还不会制造矛盾,避免了得罪乡里乡亲。

如果需要总结此次民主评议活动的话,可以得出,一要勇敢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自荐、他荐、荐人、上级推荐,拿出候选对象。只要统一了标准、范围和条件,明确了界线,就会推出合适的候选对象。因为,群众心中有杆称。二要会议领导人员当机立断,及时纠偏,保证主题,同时,主持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到客观公正、公道正派,就会有威信,就能服从。三要全程公开透明,现场公开唱票、计票、公布结果,真正赢得在场群众的认可和信服。共产党人不怕民主,并且从一开始就高举民主的旗帜。只要我们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树立群众工作路线,在法治的原则和框架下,民主就能充分反映民意,就能符合实际情况,就会是好东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切为了百姓,我们就能好事办好!

扶贫驻村日记篇六

20xx年驻村扶贫民情日记【篇一】

“今年驻村工作队计划为村里打两口水井,预算得100多万元,我们下午去找河南孟电集团方面谈一谈,看他们能资助多少钱。如果还有缺口,我们再去相关部门试试能不能争取到一些资金。”拍石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郭垒一边说,一边翻看着自己每天记下的民情日记。

4月19日上午9时,当记者见到郭垒时,他正在和拍石头村的两名村干部开“碰头会”,很多扶贫思路也都是在这样的“碰头会”上逐渐清晰起来的。作为驻村干部,郭垒来到拍石头村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驻村工作队由他和另外两名队员组成,工作内容只有一个——扶贫。

据郭垒介绍,用水困难是制约拍石头村发展的瓶颈,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解决用水问题。由于水位连年下降,水井年久失修,拍石头村的农田灌溉基本靠附近水库放水,生活用水则靠水窖储存雨水。驻村工作队今年计划协调水利部门打两口深水井解决生活和农业用水问题,并修建配套管网,送水入户。“这一项整体下来预计需要100多万元。拍石头村地处山区,地下配套管网的修建难度很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郭垒说。

在郭垒的民情日记上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日志,也记下了村里33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他根据精准扶贫原则,将这些贫困户分成产业扶持、劳动就业、医疗救助、助学帮扶、低保兜底、集中供养、搬迁扶贫7个帮扶类别。拍石头村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负责的扶贫点,除了派出驻村工作队外,还安排有机关工作人员对村里33个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们就是开展扶贫工作的排头兵,负责搜集信息传给后方,以便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郭垒说话句句离不开扶贫。

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之前郭垒是坐在办公室里和材料打交道,成为驻村干部要求必须食宿都在村里,深入基层群众中去,这种转变,他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当第一次走访拍石头村贫困户时,他被深深地触动了。那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丈夫瘫痪在床,妻子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还正在上学,十几平米的老屋破旧不堪,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一幕令郭垒感到特别心酸,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阴霾。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拍石头村亮起了路灯,修建了垃圾池和文化墙,山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些曾经记录在郭垒民情日记上的内容都变成了过去式。现如今,用水困难、就业问题等贫困因素又被他记在了今年的民情日记上。

在记者对郭垒的采访过程中,他一会接电话为群众解答扶贫政策,一会又给队友介绍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采访被一次次地打断。他说,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就是这么忙,不过扶贫干部越忙越能说明群众脱贫的急迫性。由于白天工作太多了,入户走访只能放到晚上了,因此驻村工作队每人都买了一个手电筒。

接受完记者的采访,郭垒又要出门去河南孟电集团协商修建水井资金和安排村民劳动就业事宜了。像这样外出寻求经济或政策上的帮助,被他形象地称为“化缘”。每天,郭垒不是在记录民情日记,就是奔波在“化缘”的路上。

20xx年驻村扶贫民情日记【篇二】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入户走访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结亲帮扶的老党员。从与苟仁福老人家交谈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儿媳外出务工,老伴年近七旬,由于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长期患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现负债420xx元。

一个小时后,我走进了苟仁辉家,苟仁辉身强力壮,妻子患间隙神经分离症,家里家外由苟仁辉一人担当。去年,苟仁辉种8亩烤烟,因种植技术较差,没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种植烤烟40亩。

下午三点左右,我又来到苟仁 家,苟仁 ,三十来岁,身患颈、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杂工,供他吃药,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过。

三户的共同点:病人长期在就近医院诊治,日长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劳力偿失,家境贫困,三户的共同心声:希望老人、妻子与丈夫能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幸福家。

在与他们交谈中,建议他们一是要有信心,将病人送市级以上医院确诊根治;二是用好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科学种植;三是搞好家禽养殖.

20xx年驻村扶贫民情日记【篇三】

昨天,省局薛建英局长带领省、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帮扶工作,邀请省、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深入隆兴镇莲池村、三龙村、浣溪村,上坝乡八一村,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听取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配套、烟区公路、烟草新农村建设和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此次帮扶,共落实或意向落实项目4大类10余个,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

驻村感言: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项目,通过多方争取协调项目支持道真发展。我坚信,道真创建全面小康大有希望。

扶贫驻村日记篇七

经过多次深入调研,报社今年的又一个帮扶项目定下来了,将在邑慈碑村委会迤席村一组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通过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项目、公厕建设、垃圾房建设、村庄绿化美化……迤席村将会变成美丽的彝家山寨。

今年的政策真好,建档立卡户拆危房建新房可以补助5万块钱。不过这里的危房改造活计可不好干,村里外出务工存下钱的村民,建房意愿普遍不高,而长期留在村里的贫困户因为积蓄不多拿不出钱来建房,一听到剩余的建房资金要自己筹集,有的村民就打退堂鼓了。

第一次动员,一户报名的都没有,我们有些沮丧。

“多去几次,一定能突破的。”“建房机会难得,5万块钱对于贫困家庭不是小数目。”“我们语言交流上有障碍,跟村委会的干部一起下去,更好交流。”回到住处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出主意。

一次、两次、三次……一次又一次地宣传动员,一户、两户、三户……报名的户数多了起来。今天,终于体会到付出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

今天,袁国华家的危房改造主体工程就要竣工了,看着这个实际使用面积比我的住房还要舒适宽敞很多的房子,我特意向当家的女主人打听了一下,到底花了多少钱?国珍姐告诉我,除了自己亲弟弟的工钱没开以外,大概花了6万元。自己女儿赞助了点,向亲友借了点,只要危房改造政策补贴到位,应该不会差蛮多钱!从言语表情感觉得到,国珍姐眼看到要住上心仪已久的新房,心里美气得很!

她给我说的应该是实话,我也一直想在老家给年迈的父母把房子翻修一下,好让父母安度晚年,只是心里没底。记得去年刚来走访时,国珍姐曾含着眼泪说,自己也想住新房子,这个房子不但年久失修,危在旦夕,而且阴暗潮湿,夏秋季蛇虫出没,每年都要打死10多条蛇,每天都胆战心惊怕蛇咬伤。只是自己体弱多病,仅靠老公打工赚点钱还不够自己看病住院花费;再说*俩都50多岁了,年龄再大打工也没人要了,儿子袁波坐在轮椅上已经20多年,说不定还会走在自己两口子前面,女儿远嫁到山东,家庭也不富裕,一年顶多回来一次,别说没钱盖房,即使盖起来也没多大用,还不如租个廉租房混日子算啦!说实话,这个想法虽然很现实,很无奈,但也明显有些悲观丧气,心灰意冷。

好在去年国珍姐的心脏病在亲友资助下,手术十分成功,而且民政部门和医保部门报销了大部分费用,看病留下的窟窿不是很大。今年初,我们积极动员他们家进行危房改造或异地扶贫搬迁,由于搬迁政策不十分明朗,面临无处可搬的困境,最后帮他们争取危房改造计划。当时帮他们算计过,现在钢材、水泥、沙石、砖瓦等建材十分便宜,建房主要是人工工资太高,他可以请自己做泥瓦匠的亲弟弟来帮助设计施工,说服老公袁国华就当小工,相当于给自己打工,赚自己的钱,这样限度控制了建房的人工成本。再说,危房改造补贴是对危房改建的奖励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建房资金,不改建就没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

终于,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游说下,他们家终于列入到了危房改造的计划。如今看着即将入住的新房,袁国华高兴地说:“打了一辈子工,给别人盖房子,别人享受了,自己老婆孩子还在住危房,今年在家虽然没出去打工赚钱,但是自己一家认终于可以住上新房了。”

今天是老黄冲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老黄冲村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河道整治工程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终于开工建设了。

上午9点,河道两边,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在一阵鞭炮声过后,挖掘机、载重车开始轰鸣起来,村里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挂满喜悦的笑容,因为这条溪流是他们的母亲河,滋养了他们的祖祖辈辈,他们都曾经在这里下河洗澡、捉鱼虾、打水仗,留下太多美好的记忆,但同样是这条河也给他们留下很多伤心和惊魂,记忆中这条河也夺取过2位村民的性命,也曾经危机四伏,泛滥成灾,损毁农田、道路,给鱼宴公路及沿线3000名村民出行、上学造成极大不便。整治河道,消除水患是这些村民多年来的梦想,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村内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姚沅焕带领村民发扬农业学大寨精神,自力更生,累石筑堤,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缺乏水泥沙石,泥巴垒起来的河堤怎能抵挡住洪水冲刷?以至于目前河坝基础被洪水掏空,挡墙上千疮百孔,河道里垃圾遍布,杂草丛生,每逢汛期,都会堵塞河道,损毁良田。今天,眼看着河道整治开工,他们甭提心里有多高兴!

河道整治工程是我们驻村以来开展的第一个影响较大的帮扶项目,得到了局党组的肯定,也得到了全体村民代表大会的一致通过。虽然没有邀请有关领导,没有举办像样的开工仪式,但是看着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十分欣慰。

扶贫驻村日记篇八

常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谢淼

20xx年5月,我有幸被常德市青工委选中赴石门县维新镇调研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毛哥原名毛晓明,时任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个头不高,微胖,爱运动,篮球、羽毛球都还不错。这次,就是跟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扶贫”。

早上6点半,就被毛哥一个电话敲醒:“兄弟,起来哒没得,8点我到民政局来接你,你快滴滴搞啊!”洗漱完毕,我还在慢吞吞地准备去吃早餐,发现毛哥就已经在楼下等我了。我们先到石门,与县政府督查室的同志接头,然后一起驱车前往维新镇,路上3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扯到了这次活动的情况。毛哥说,是他一个同学正在长沙组织的一个扶贫活动,他就把线牵过来了,用他的话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可遭孽的人还不少,尤其是小孩,有能力帮下忙、出点力,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在县城接了人,马不停蹄地赶到维新镇,跟着当地民政所熊所长一道下村了。出发前,熊所长拿着24人的名册说,要不看几个重点户就好,这么多跑起来太累了,而且昨天下过雨,路不好走。可毛哥不同意,坚持要把所有的贫困户都看完。

第一户小孩叫覃道芳,丧父,母亲精神有问题,成绩比较好,没有经济来源。我们下车后步行了大约300米左右,已经是一脚泥了。来到了贫困户家里,土墙、土瓦、土炕……房子里面黑黝黝的,什么都看不清楚。熊所长叫了两声,土黄色的门慢慢打开了,里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探出一个脑袋。周围邻居说,她就是覃道芳的妈妈,患有精神病,平时不言不语,发起病来就胡乱打人。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再想想我的孩子,我立马不敢想了。

这时从旁边屋走出来一个小女孩,衣服的颜色早已褪去,满身的补丁就像打了马赛克一样,用她那清澈有神的、带着些许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们。熊所长介绍来意之后,毛哥嘱咐我把家里仔细拍摄下来,便把小女孩叫到身边,询问了许多有关她家庭、学习的情况。临行前还不忘交待小女孩:“好好读书是你的任务,怎么读叔叔来跟你想办法。”

前往第二户的途中,熊所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的。老人又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仅仅靠低保生活,还有的就是家庭患有疾病,拖垮整个家的。每年镇里面都拿了一些钱出来补贴这些贫困户,但只是授之以鱼,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次能够带来支持贫困学生的计划,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

第二户小孩叫赖慧群,从下车步行到她家有3里多山路,在半山坡上的一间小屋,一样的土墙和土瓦,不同的是墙和窗户上到处是洞和用麻袋封住后又被弄破的痕迹。还没到门口,屋子里一股馊味就扑鼻而来,待我想仔细看清楚是从哪个门飘出来的味道时,毛哥已经敲门进去了。

我从厨房门进去,看见土炕上面有一个大锅,里面正煮着类似腌菜一样的东西,黑乎乎的根本分不清是什么,除此之外,整个厨房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再看看毛哥,正在细致地查看、询问具体情况,走的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塞了500元钱在小孩手中。就这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绕了多少山,从下午1点一直跑到6点多,12户贫困户终于跑完了。和熊所长约好明天上午把剩下的12户人家走访完后,毛哥拒绝了他们安排的餐宿,开车拉着我们找地方吃饭去了。

两天下来,我的腿已经全是泥了,脚磨出了两个老大的血泡。再看看毛哥满身泥泞,车被刮花了,底盘也磕几下,我说道:“毛哥,你这哈只怕是出血本类?”“能把这个事落实到位,解决这些小孩读书的问题,这点事就不是事。”随后他掏出他的笔记本说:“你看我,把情况都记录下来了,这次要是一对一的助、终身制的助,能够读到大专的就帮到大专,能够读到大学的就到大学,能够读研读博的,都要支持到底。只有这些孩子有出息,才能够解决他们家庭的贫困。”看着毛哥的车,再看看他疲惫但是满足的样子,顿时心生敬意。

现在毛哥还真前往扶贫点村工作了,虽然不能经常见到他,但是时不时能从微信中看见他带领扶贫小组开展扶贫工作,又或是通过发猪仔的形式带领大家养猪致富,看着他在照片中一副辛苦而幸福的表情,我还真为能有那样一次和他共同扶贫的经历而自豪。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