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

时间:2024-10-01 作者:BW笔侠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心准备的三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烧杯、滴管、托盘、打火机、镊子、显微镜或放大镜;活动记录表。

演示材料:实物投影仪、活动方案表、土布、伞、丝巾、风筝、毛巾、拖把图。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同为常见材料的次级研究主题。与前一课一样,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导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古人穿什么,然后交流现代人穿什么,结合文字介绍,讲述纺织材料的发展史。由于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纺织材料来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各种纺织材料和关于纺织材料的信息,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纺织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大家共同观察、交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主要还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了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纸。但许多地方用纸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由它们织成的。它就是:纺织材料。(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纺织材料。

(1)、讲述: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又给纺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

(3)、讲述:这些布料都是由常见的纺织材料织成的。不同的材料织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龙伞、丝绸衬衫和领带等。

(5)、学生分组进行,通过纺织材料的标志来识别不同的纺织材料。

(6)、教师总结:棉、尼龙、羊毛、涤纶、聚脂……,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2、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

a、讲述:尼龙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两种纺织材料的不同。

b、比较结实程度实验。

(1)实验过程: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用放大镜观察;再拉一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c、比较气味实验。

(1)、将棉布和尼龙分别烧一烧,然后用手扇着闻一闻。

(2)、提问:两者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3)、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总结。

d、比较吸水性实验。

(1)裁剪同样大小、质量近似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它们同时沉入水中;

(3)一段时间后(3分钟),比较一下看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尼龙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吗?

e、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三)、拓展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本组的讨论方案。

4、教师总结:同学的设计都很不错,希望你们的设计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发挥作用。

5、课后搜集有关新型纺织材料的知识。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二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流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流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生观察流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流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流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三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1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几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节课虽然在这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

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教师准备:ppt、土壤等。

学生准备: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等。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买了花苗,这里还有个花盆,我还差些什么吗?

图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

生:土壤。

2、师:土壤是什么样的呢?里面有什么?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

二、观察土壤

1、师:老师这儿有张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东西写在上面吗?

生:每人写一份,写在横线上(不交流)。

2、师:土壤里真的有这些吗?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挖点土来观察。

3、师:老师今天带了些刚挖的土壤,这里面真的有你们写的这些物质吗?

ppt出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生:边观察边记录、保持桌面整洁。

4、师:那如果观察的时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

5、学生汇报。

三、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

1、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气吗?

(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吗?)

师:可以摸一摸。

2、师:你能看到吗?你有办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

生:学生在水和空气的验证实验设计单上写下自己的方法。

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

3、汇报预设。

师:用纸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

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

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

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气泡,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4、学生活动。

学生用纸巾包裹土壤,然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将土壤放入水中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5、搅拌放入土壤的水。

师:看来土壤里确实有空气,那过去了一段时间,那些小气泡现在还有吗?它们在哪儿呢?

生:观察自己的杯子,发现还有些小气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

师:要是我们搅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气泡会去哪儿?

生:猜测,浮上来……

生:轻轻搅拌、防止水洒出来、要仔细观察……

ppt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1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贴在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四、总结

师: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通过哪些办法发现土壤里有这些成分的呢?(固定句式:今天,我们用……发现土壤里有……)

生:纸巾、放大镜、放进水里(搅拌)。

4、土壤的成分

我们用:

放大镜

纸巾

放进水里(搅拌)

发现土壤里有:

枯树枝

空气

草根

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

大颗粒土壤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四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五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学活动建议:从小到大,孩子们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能够说出许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这些的粗浅认识,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水单元的基础。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数据加以说明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做一个装置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想多种方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励学生尝试。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七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八

1、学生知道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2、学生能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学生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课后反思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九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流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流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避免学生在寻访流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活动建议: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属类――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 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学生实验,师巡视。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拓展

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

观察实验并思考:

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三

科学概念:

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比较和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对毫升产生的意义有所认识,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师准备材料:

多媒体课件;3个大小不同装有水的塑料瓶、量筒、各种容量的容器等。

给每组的材料:

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一次性纸杯。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了三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和老师讲台上的都一样,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板书课题)

二、比较水的多少,体验探究过程。

1、同意x号瓶中水多的人明显占优势,那我们就认定x号瓶中的水最多,这样可以吗?那要怎样才能比较出水的多少呢?大家快想想办法吧。(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师根据汇报板书。可能的方法有:比高低、注射器、互换瓶、比杯数、比重量、漏斗滴、用尺子、刻度杯等(板书)

4、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可真不少,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呢?我们在研究科学问题时,要选择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

5、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思考所需的实验材料,明确分工后由实验员到教师处领取材料。

6、学生小组实验,汇报结果。

(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板书)

三、比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发明过程。

同学们找到了装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两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们能说出来吗?

1、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水多多少呢?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这时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要引导。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教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我们如何测出更精确的数据呢?可提示学生想到刻度线。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学生实践:自制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认识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认识量筒及单位毫升。

1、师介绍量筒:为了比较精确地知道水的多少,我们就需要使用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量筒。

(出示量筒)每个小组的实验桌里面都放着一个量筒,请材料员拿出来,大家仔细观察它,你发现了什么?(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还有一个嘴)

2、介绍毫升:谁知道ml又叫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

3、提示测量要求:数一数大刻度之间有几个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体课件出示正确读数方法)

(二)、使用量筒。

1、请学生到讲台前用量筒测量讲台上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板书)

2、孩子们真聪明,知道应该怎么使用量筒了,其他同学想亲自量一量吗?我们来量一量一次性纸杯能装多少毫升水。

3、测量后汇报结果。

五、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1、同学们,我们能说出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吗?(课件出示酱油、矿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装多少毫升)

2、课后调查:不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几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3、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不关水龙头1天,1个月会浪费多少水?。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四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流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生观察流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流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流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六

(2)学生分组实验。

(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

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一样,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

3、小结:我们用()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泥、铝片、土豆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到水面上来。。

b、探究小船能装载的重量与什么有关。

1、讲述:我们让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造船的过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就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船,刚才每个同学都做了一回小小的造船工程师。

2、提问:船有什么作用?

3、开展用小船装载螺帽的比赛。

(1)明确实验要求。

a、在自己制作的小船中任选一艘小船参赛。

b、可以对船再进行改进。

(2)、学生比赛,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装螺帽。

(3)、汇报比赛结果。

4、讨论: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5、小结: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小船的材料、形状等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课后延伸:

1、提出课后活动目标: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艘船。

2、活动注意点:(1)安全(2)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2、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3、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上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数据,使其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渴望,然后教师可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结合学生自己家乡的水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净化水、淡化水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人类为获取可用淡水进行的技术方面的努力。最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更多的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用水现象,使学生自觉节水、护水。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

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

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讲解教材p34页的比较)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4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3)学生分组活动。

(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

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五、布置作业

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八

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1、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石头的特点。

2、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

第一课时玩泥巴

同学们,玩过泥巴吗?

喜欢玩泥巴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泥巴!不过今天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可是有所不同,我们不但要玩,同时还要观察我们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下面就让我们去一些泥巴,开始动手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玩过泥巴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些泥巴(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吗?

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归类,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和粘土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关于土壤我们还能怎样玩?又有哪些新发现?把你的发现和想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课下的时候,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再去玩一玩泥巴!

第二课时奇石展览会

一、沙和石头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之内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并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大家有这么多问题呀!现在让我们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吧!

在研究之前先让我们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学生分组制定计划进行研究,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通过我们的研究,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让我们把它们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不要忘了课下继续研究哦!

二、奇石展览会

课下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大家带来了吗?

下面让我们用我们收集的奇石开一个奇石展览会吧!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与活动,自己反思一下,你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沙与石头的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课下的时候不要忘了继续研究哦!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这两课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学着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探究性实验,搞清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会喷射的水。

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二、会“托举”的水。

实验: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流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流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流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属于他们是什么做的单元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很难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它们的特点。在课上,可以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认识和研究材料的性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其它几课的兴趣,近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目标中的“关注与科学有关得不偿失社会问题”的相关条目。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寻找人造材料与其原料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明白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

(二)探究新知:

1、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

(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8)学生进行分类。

2、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

(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

(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 (3)汇报研究结果。

(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

(5)学生讨论、汇报。 (6)教师总结。

(7)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

(8)分组研究、讨论。

3、认识一些新型材料。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也可以介绍有关“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识。

(3)学生谈谈了解了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体会。

(三)拓展应用:

1、观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二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

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

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

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

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最新大象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夏季防溺水安全小学(模板18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妙。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不同写作者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近盛夏,不少人选择了游泳

    最新医院财务人员述职报告(汇总15篇)

    述职报告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自省的机会,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做出进步和成长。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

    最新岁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8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发展轨迹的一个总结和呈现,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激发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创作灵感。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时

    最热学生班委竞聘演讲稿题目范文(22篇)

    学生演讲稿的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加深对演讲主题的理解。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各位代表:大家好

    优秀参观大厅心得体会(汇总18篇)

    这些天的实践活动让我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写作方式。第一段:引言(开门见山地

    最优我为党旗添光彩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个经历或事件所得到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实用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

    热门妇科岗前培训心得大全(15篇)

    培训心得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个人素质。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的学习和进步有所帮助。7月底到8月上旬,我有幸参加了由

    专业和朋友相处的心得(模板18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带来

    2023年耕田劳动心得大全(19篇)

    耕田是农民每天所面对的任务之一,也是农民生活的主要来源。通过长期的耕种工作,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耕田的重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耕田的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中,我

    优质一个月加v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让大家在阅读中汲取经验和灵感。锻炼一个月了,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