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剪纸教研计划篇一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老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
幼儿园剪纸教研计划篇二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老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
幼儿园剪纸教研计划篇三
20xx年11月25日
幼儿园多功能厅
彭云
幼儿园教师
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多功能利用的讨论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1、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解决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帮助教师适时的投
放材料,丰富孩子的游戏。
2、通过自身体验和相互探讨,知道材料在运用上是有多用途的,我
们应创造性的开发它的用途。
3、鼓励教师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1、幼儿游戏展示。
2、白纸、笔。
一、活动前言,抛出话题: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教师交流看法:激发幼儿兴趣、预设目标,操作性、探究性)
二、围绕要点,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参研教师自由发言: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
主持人:(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作为老师更应观察、发现材料多方面的用途,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们已经发现材料的多用性,那么,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呢?现在请请老师们选一个材料分组讨论并进行设计。
分组讨论:大、中、小班,各选一个材料商讨材料的多功能利用。
各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介绍做法,形式不限。
四、小结: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
挖掘和探讨以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次讨论的议题:表演游戏中,老师应如何有效的指导。
幼儿园剪纸教研计划篇四
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全体教师主持人韩雪峰
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问题式研讨方式参与式研讨方式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於香: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纳: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
三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充分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三是将游戏区域进行综合运用,可采取交换区域、整合区域、等多种管理方法,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幼儿园剪纸教研计划篇五
近来,不少朋友问小编该怎么样写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那么,以下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范文,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研活动时间:x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老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
活动时间:x年11月25日
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
教研组长: 彭云
参研人员:幼儿园教师
教研主题: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多功能利用的讨论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研究目标:
1、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解决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帮助教师适时的投
放材料,丰富孩子的游戏。
2、通过自身体验和相互探讨,知道“材料”在运用上是有多用途的,我
们应创造性的开发它的用途。
3、鼓励教师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展示。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言,抛出话题: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交流看法:激发幼儿兴趣、预设目标,操作性、探究性)
二、 围绕要点,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参研教师自由发言: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
主持人:(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作为老师更应观察、发现材料多方面的用途,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们已经发现材料的多用性,那么,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呢?现在请请老师们选一个材料分组讨论并进行设计。
分组讨论:大、中、小班,各选一个材料商讨材料的多功能利用。
各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介绍做法,形式不限。
四、小结: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
挖掘和探讨以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次讨论的议题:表演游戏中,老师应如何有效的指导。
研讨时间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主持人韩雪峰
研讨主题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研讨目标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研讨方式问题式研讨方式参与式研讨方式
研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於香: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纳: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
三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充分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三是将游戏区域进行综合运用,可采取交换区域、整合区域、等多种管理方法,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研讨小结:
《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