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扶贫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x个扶贫日,也是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下午,全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总启动仪式暨河北省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现场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举行。在听取了石家庄市政府等5个教育扶贫典型单位发言后,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宁说,教育部在河北省举办全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总启动仪,既是对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众所周知,河北省人口多、底子薄,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十几个贫困山区县,群众脱贫任务艰巨。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面向共有110万余名农村贫困人口和37.1万名农村在校中小学生的37个山区县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并将于近日印发《河北省关于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的纲领性文件,计划利用20xx---20xx年等3年左右的时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山区孩子成长成才。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肯定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后介绍,按照党中央部署,教育部近年来会同相关部门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实施了教育扶贫全覆盖的20项政策,其中包括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教育援藏和援疆政策和内地民族班政策等,这些教育扶贫政策基本覆盖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和所有贫困家庭学生,日积月累,扶贫成效日益凸显。而在10月1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河北省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的其他19个省同步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就部署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普通高中结对帮扶、职业教育结对帮扶、高等教育结对帮扶、继续教育结对帮扶和建立学生结对帮扶关系等七项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我们从以上的政策到行动观察,都体现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同时更是党中央对“发挥教育消除贫困,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殷切期望。所谓“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是既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境遇的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代际之间得以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农村相当一部分家庭仍处于贫困边缘,甚至已出现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现象,“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娃再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为我们所知,20xx年,党的闭幕不久,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讲了这么一段话:“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在20xx年教师节前夕给“国培计划(20xx)”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也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党的以来,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孩子,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为20xx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常言道: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治愚”和“扶智”,根本手段就是要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福利待遇低,学校生源日趋匮乏,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尴尬状况。去年5月份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年)》等5项改革方案,提出了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家庭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此次党中央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出了包括“提高生活待遇、统一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倾斜、城乡教师流动”等多项关键举措,彰显了党和政府勇推教育改革、力促教育公平的诚意与魄力,势必对发展乡村教育、阻止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扶贫心得体会篇二
扶贫攻坚,责任在我心,欢迎各位阅读扶贫攻坚战心得体会范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
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
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
正如习*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习*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
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
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
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2014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
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
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
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
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
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
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
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
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
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
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
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
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
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
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
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
贯彻落实习*平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
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要层层落实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
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
大力加强宣传:宣传习*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
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
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
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我县所有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组织部安排,10月26日,全县106名干部前往西南财经大学参加了“县2015年扶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第二期)”。
认识了当前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明确了新时期下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学习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政策吃透很重要
扶贫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工作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有着参与扶贫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母校组织了一次准扶贫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就这次活动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准扶贫活动是一个锻炼自身能力,同时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在活动中,面对贫困地区的种种困难,我们要锻炼自身才能克服困难,这是锻炼自己的一个过程。比如,在活动中我们需要分析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策略和方案。这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调研和分析能力,同时要考虑到贫困地区特殊的环境和资源条件。只有经过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真正可行的扶贫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实现脱贫的目标。
在准扶贫活动中,与贫困地区的居民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通过与贫困地区的居民的交流,我深刻地认识到贫困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由于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他们对于改善生活条件充满着希望和渴望,只是缺乏适当的机会和资源。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敞开心扉倾听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有机会走出贫困,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扶贫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共同努力追求目标。一人难求一人有限,而众人联力则力量无穷。在准扶贫活动中,我们需要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使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追求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克服个人的局限性,通过集思广益,凝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们也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提高自身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对于将来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准扶贫活动使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扶贫方案。同时,要与贫困地区的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改善生活条件的目标。扶贫工作需要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克服个人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的目标。准扶贫活动使我认识到扶贫并非只是一次救助行为,而是需要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实现脱贫的梦想。
总之,准扶贫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和经历,它锻炼了我们的自身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扶贫工作,积极参与其中,为我国脱贫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扶贫心得体会篇四
扶贫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作为县级干部,我深入贫困地区实施扶贫工作,深感责任重大。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扶贫成就,贫困人口的数量明显减少。然而,贫困地区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等。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需要总结心得体会,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经验。
第二段: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
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在开展扶贫工作之前,我前往贫困地区进行调研,走访贫困户,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些走访与交流,我深刻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此外,还与当地干部、志愿者等进行沟通,从而形成了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第三段:形成科学合理的扶贫方案
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之后,我们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扶贫方案。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精确界定扶贫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同时,要注重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例如,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可以通过修建道路来改善交通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第四段:加强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
扶贫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因此加强组织协调至关重要。我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了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我还积极设立联络点,与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扶贫工作。这种协调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得扶贫工作更加高效,确保资源充分利用。
第五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身脱贫能力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群众的自身脱贫能力。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宣传活动等方式,向贫困地区的群众传播脱贫攻坚政策,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我们还在贫困地区推广一些适合当地特色的项目,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结尾:
通过深入贫困地区的实践工作,我逐渐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虽然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扶贫事业。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奋斗。
扶贫心得体会篇五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责任倒逼,落实各项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压紧压实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靠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落实各县区的主体责任、重点扶贫工程专项方案牵头部门的主抓责任、其余市级部门单位的参与责任,做到职能工作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21条硬措施,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各级扶贫干部,特别是通过从严从实选配、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全面加强第一书记工作,注重选派递进培养学员和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利州区、青川县对每个乡镇增派1名扶贫副乡镇长。全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落实了1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8岁,其中后备干部占55%。
三是强化督查考评。加强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1次进展情况,及时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驻村干部考核情况与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评挂钩。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分类制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减贫的具体标准,精准考核扶贫成效。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近期,结合“走基层”活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四是强化激励引导。落实激励政策激发集聚各级各方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对如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提升村三职干部报酬,延续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持;对下派任职的第一书记,保留原机关工资福利,同时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艰苦边远乡镇津贴;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参与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朝天区对完成脱贫任务、达到小康标准的村三职干部提高补助标准,与社区干部享受相同报酬。
扶贫心得体会篇六
公务员扶贫是一次帮助基层建设的重要基础,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务员扶贫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叁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xx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优良政策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范围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本站成为一个重要塬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叁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法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幺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主动、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叁、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担当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主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主动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法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范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幺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叁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叁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指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幺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xx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优良政策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范围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本站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法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主动、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担当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主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主动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法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范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指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扶贫心得体会篇七
按照市委关于深入群众,转变作风工作部署,我行与**区东沟乡**村结为定点帮扶单位,我作为工作组成员随工作组前往**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我始终坚持“服务、协调、办事”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履行职责,严格自律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能够严格按照市委、区委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一是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在驻村工作期间,我先后深入3个生产队的100多户家庭了解以增产增收为核心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并形成了《关于**村基本情况调查》和《**村建立养殖小区》两个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组将要包扶的重点任务,并积极开展工作。二是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在工作组长的带领下,我认真遵守工作要求,坚持吃住从简,不搞特殊化,尽量不给基层添麻烦。三是深入群众,访贫问苦。我始终坚持以特别能吃苦和特别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家中,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把党的温暖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受到了村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改善**村农田水利设施和为群众办实事
一年来,我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帮扶对象和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突出帮扶重点,积极协调我行与乡政府,保证了扶贫帮困政策、资金、物资和措施的落实到位。通过加强协调,资金扶持,为**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困难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和好事,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困帮贫,情系困难群众。根据市委安排,我行在**村开展了一对一帮扶工作,积极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志,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业。经过村两委的推荐,我制定了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及帮扶对象确定标准,并根据村两委的推荐,认真筛选,最终确定9户家庭为一对一帮扶对象,并向全村居民进行公示。今年六月,我行9家支行党、团组织分别与9位贫困户签订了一对一帮扶协议,并无偿向其提供价值1500元的鸡苗及饲料,帮助其发展家禽养殖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在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期间,我行帮扶单位分别前往帮扶对象的家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和价值300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三是鉴于**村村民科学文化水平有限,尤其是青年学历普遍不高的问题,经工作组协商,为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实现大学梦,实现智力脱贫,由我负责起草了《**村扶贫助学专项基金》,并上报行党委审批,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通过国家统一高等教育考试的本、专科学生,每年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
四是改善**村农田水利设施的问题。针对**村农田灌溉水渠年久失修、灌溉效率低下的现状,我与工作组其他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村民对改善农田灌溉干、支渠的迫切性。工作组积极寻找门路,多方协调,争取**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上报行党委,经行党委研究决定,在月牙湾村至沙坝段、沙坝至泄洪渠段、**村六队投资152.89万元为**村捐赠干渠、倒虹吸引水暗渠、**村六队农田灌溉斗渠三个项目,三条水渠全长约4.5公里,基本覆盖全村2200亩耕地(全村共有2802亩耕地),集中解决**村二队和一队、六队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的问题,从而解决农作物亩产量低的问题,实现增加人均收入的目的。
五是做好双向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市委的要求,在经过多方实地论证后,我起草制定了20xx-20xx年**村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并向村民公开承诺,公开未来的工作计划,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将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工作做到实处。
通过参加扶贫开发工作,身体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正确。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使我们更加了解群众疾苦,体验群众感情,自身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锻炼,自觉净化了思想,增强了群众观点和服务意识。
扶贫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扶贫是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扶贫活动,受益匪浅。通过与贫困地区的人们接触和交流,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不仅是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助推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摆脱贫困的动力。在此,我将分享我参与扶贫工作的心得体会和对扶贫意义的思考。
第二段:扶贫工作的经验与感悟(250字)
在扶贫工作中,与贫困地区的人们接触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智慧而坚韧地面对生活的艰辛,用他们的言行缔造出世界的奇迹。我深深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经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我们慷慨解囊的施舍,而是帮助他们找到一条脱贫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聚焦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不再依赖于别人的施舍。
第三段:扶贫的重要意义(250字)
扶贫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贫困地区的物质需求,更在于唤醒和激发困境中人们的内在潜能。贫困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环境和机遇问题,因此,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干和价值。通过扶贫工作,他们可以学习技能、努力创业,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扶贫也是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保障,只有将贫困地区的人们融入到发展的大潮中,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四段:扶贫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250字)
扶贫不只是一时的行动,更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投入。要真正摆脱贫困,需要战胜生活中的突发困难、扩大教育、提高技能、加强合作等。这些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需要我们的持续付出和帮助。扶贫工作应当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惯,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重塑希望。
第五段:个人的成长与反思(250字)
通过参与扶贫工作,我不仅帮助了他人,更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启发。在与贫困地区的人们交流中,我学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努力奋斗的勇气。我也更加明白,扶贫不是一味地施舍,而是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过程。我将会将这种奉献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200字)
参与扶贫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扶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物质帮助。它是帮助贫困地区人们重新恢复尊严和信心,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扶贫工作需要持续关注和投入,需要倾听和尊重他们的声音和需求。通过扶贫,我们不仅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也可以提升自身,实现共同发展。我将继续参与扶贫工作,用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扶贫心得体会篇九
扶贫工作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基层政府的代表,县级机构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所在的县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参与其中,也有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县级机构在扶贫工作中所做的总结与思考。
第二段:确定核心目标
在扶贫工作中,首先要明确核心目标。我县成功的一点在于明确了扶贫工作的核心目标,即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县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计划,确定了每个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路径及措施。通过深入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和潜力,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帮助,真正解决了贫困户脱贫的困难。
第三段: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保障扶贫工作的高效实施,我们在县级机构内加强了组织领导。我们建立了扶贫领导小组,由多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监督机制,对扶贫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够确保扶贫工作有序进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更加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段:激发内部动力
在扶贫工作中,激发内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县级机构内部积极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首先,我们加强了培训,提高扶贫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其次,我们成立了扶贫志愿者团队,通过自愿参与扶贫活动,激发了机关干部的积极性。最后,我们建立了奖励制度,对扶贫工作成效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县级机构内部的扶贫热情,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段:加强合作与交流
县级机构在扶贫工作中还需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县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等机构进行合作,发挥各方优势,共同为贫困群众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还定期举办扶贫经验交流会议,邀请其他县级机构的代表分享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扶贫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为更多贫困群众带来福祉。
结尾段:展望未来
县级机构作为基层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作用,是扶贫工作的关键力量。通过我们县的实践经验,我深刻理解到,县级机构在扶贫工作中需要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激发内部动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只有当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扶贫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县级机构的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扶贫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言,说明题目背景及目的(200字)
扶贫是一项旨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成果,我参加了一场“听扶贫心得体会”的讲座。本文旨在分享我在听取这场讲座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200字)
在讲座中,讲者详细解释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然而,扶贫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匮乏,传统观念的束缚等问题都是扶贫工作的难题。
第三段: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成果(200字)
在讲座中,讲者详细介绍了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成果。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许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提升。此外,一些扶贫产业和项目的开展,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这些进展和成果令人鼓舞,向我们展示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第四段: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体会(300字)
通过听取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包括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我认识到,扶贫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要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此外,我还意识到扶贫工作需要持久的努力和跨部门的合作,以确保取得可持续的扶贫成效。
第五段:对于个人的启示和行动计划(300字)
通过听取讲座,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行动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决定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计划加强与相关机构和组织的联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此外,我还计划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支持贫困地区的产品和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总结:回顾所听取的扶贫心得体会,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我也意识到个人也能够为扶贫工作做出贡献,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扶贫工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