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

时间:2023-10-24 作者:飞雪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

经典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和人情。通过对比和研究多个版本的经典作品可以对其进行更全面的解读和评价。总结经典作品的方法多样,可以归纳主题、分析人物、探讨情感等。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一

12月10日,在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和湖南常德市“1+1”爱心联盟志愿者的陪同下,湖南抗战老兵周广田来到南京,祭拜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战友和同胞。这是老人77年之后首次重回这片他曾战斗过的土地。

“那一年,兄弟们说要与光华门共存亡”

上午10点左右,寒风冷雨中,志愿者们带着老人来到光华门抗日堡垒遗址公园。虽然已是97岁高龄,但老人看上去神采奕奕,依稀可见当年的高大魁梧。77年后重回旧地。老人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堡垒的每一块砖,穿过岁月的长廊,掀开时光的帷幔,老人向记者回忆起1937年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1934年初,为了抵抗日军侵略,长沙的70多名高中生赴南京参军入伍。当时16岁的周广田瞒着家人,也跟着来到南京,被编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一团一营一连,接受军事训练。

周广田清楚地记得,1937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集中火力猛攻光华门城门。城门被日军的强大火力击破一个洞口。此战中,周广田的排只有两人手臂受伤,经卫生员包扎后仍不下火线,而敌人则陈尸在城门洞口。“初战告捷,全排弟兄斗志昂扬,纷纷表示要与光华门共存亡。”

但当天下午6点传来连长命令,立即整合部队赶赴下关集合,过江到郑州报到。这是撤退命令。周广田和全排弟兄由光华门穿城而过直奔挹江门,沿途没有看到一个军人和老百姓,他们是守城部队中最后撤退的。

亲眼看到十几个弟兄被日军射死在江中。

走出挹江门来到下关轮渡码头,周广田当时想找条船把全排弟兄和武器带过江去,前往郑州报到,可一直找到汉中门都不见船的踪影,只好回头又往下关走。至下关,天已拂晓,猛看到日军兵舰已接近燕子矶,正在用火力追杀游水渡江的士兵。紧急中周广田看到轮渡码头侧面停有一小块竹排,立即指挥不会游水的弟兄十多人登上小竹排过江,会游水的30来个弟兄则脱掉棉军服和他一起游水过江。

游了约两百多米时,上游先后漂来3块小长木板,周广田赶紧抓住木板。这时,日军的两艘兵舰和几只快艇已向船码头冲来,边冲边用火力猛扫,周广田迅即沉至木板下捡了一命。而小竹排划离码头不到百米,排上十几个弟兄被敌兵射死在江中。

12月13日中午,周广田终于游过江爬上江堤,此时江面上浮满已被日军射杀的战友,惨不忍睹。

“77年了,我没有一天忘记过这段历史”

已三天三夜未进食的周广田不敢睡觉休息,“想起在老家的母亲,想起日军惨杀弟兄的仇恨,我对自己说,决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于是他咬牙继续往前走,是当时排里唯一活下来的人。

时光流逝,硝烟散去,但那段悲痛的历史却深深刻在了老人心间。“77年了,我没有一天忘记过这段历史。”周广田说,忘记就对不起死去的兄弟和同胞。自己也算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在国家公祭日前来到南京,就是为了祭奠死去的战友和同胞。同时也想把当年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不忘历史、不忘伤痛,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变得更强大。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二

7月5日,记者来到麻阳苗族自治县幼儿园老家属区,听年已91岁的抗战老兵刘维忠讲抗战故事。1924年6月出生的刘维忠,抗战时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老人的回忆,把人带进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战老兵刘维忠九死一生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刘维忠是在17岁时,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的。1942年,他从新兵连被安排到国军独立工兵第五团二营三连当工兵,参加长沙会战,主要负责修筑工事,挖战壕、筑碉堡。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比较简陋,没有高射炮,只有机枪、步枪等轻武器。日军的.飞机连续在空中进行轰炸。一次轰炸中,日军飞机投射的炸弹距离我所在的战壕只有30多米,炸出了一个20多米的深坑。”提起长沙会战,刘维忠难掩激动。

在长沙黄土3岭,由于部队损失很大,刘维忠所在的工兵连也直接投入战斗,与日军进行了一次次正面交锋,最终将其击退。

“那次战斗中,我们还捉了几个日本兵,虽然伤亡很大,但大家都十分兴奋。”说起残酷的战斗,刘维忠眼里满是坚毅。

1943年5月,刘维忠离开工兵团,加入国军74军57师炮兵团。刘维忠回忆,当时师长叫余程万。1943年11月,日军开始对常德发动进攻,炮兵团战士奉命死守城墙,确保半月内不能失守。

“在与日军连续对抗20天后,炮兵团几乎弹尽粮绝,每个战士只剩下两个手榴弹。为了攻进城,日军开始在城外投放毒气,挖洞、挖城墙。毒气吸入鼻孔后十分难受,但我们仍然死守着城墙。”刘维忠回忆道。

由于驻守城墙的炮兵伤亡很大,刘维忠一人必须守住4个“城墙眼”,防住数十个猖狂的日军士兵。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他不得不用石头代替子弹来抵挡企图爬上城墙的日军,这样连续蹲守了4天4夜,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一粒米。

“你赶紧去休息一下吧,我来替你守着。”刘维忠记得,当时连长对他说了这句话。

28天后,日军攻进常德城内。刘维忠利用缰绳滑下城墙,不料缰绳断了,他摔落地上,双腿受了重伤。拖着伤腿,他奋力走到河边,靠一块船板游水过河,在游出河边20余米时,日军开始疯狂地在城墙上扫射,刘维忠用船板挡住身体,才得以保住性命。

“当时天很黑,天气十分寒冷,我游了两个多小时才游到对岸,上岸后身体完全僵硬了。在沙滩上不断翻滚,临近天亮时,手脚才有了点知觉,随后追赶部队。”刘维忠说。

采访中,刘维忠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每一次战斗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说起战斗中九死一生的场景,他还不时拿手比划,讲得绘声绘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1947年,刘维忠看到国民党军心涣散、民心丧失,决定开小差回家。途中遇到解放军,他毅然加入,后来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屡立战功。1949年5月,刘维忠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12月,刘维忠从部队复员,回到麻阳工作。离休后,他享受副县级干部待遇,晚年生活幸福。

“现在身体健康,儿孙孝顺,家庭幸福,日子过得好,还得感谢党。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抗战老兵很关心,我感到特别满意。”刘维忠感慨道。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三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四

抗战老兵是指在抗日战争期间,隶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中的参与到抗日战争里的士兵,包括作战于国内正面战场的士兵和赴缅远征军等。以下是有关抗战老兵的故事。

作文。

欢迎大家阅读!

大约在六十五年前,在一个宁静的村子里,居住着和睦的一家人。一天中午,他们十五岁的孩子正在和他的父母吃饭。突然,一队官兵闯了进来,一把抓住那个十五岁的孩子,就把他给抓走了。于是,刚才还笑声不断的屋子里,只留下了那对既绝望又可怜的夫妇的痛苦声。

在六十五年后战争也结束了,那个十五岁的少年已成了白发鬓鬓的老人。于是他连夜赶回他的故乡,但是他已经走了有足足六十五年了。他又老了,他的故乡也变了,他小时候的伙伴也死得差不多了。他害怕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于是他盼望着能遇到一个认识的人,但是他等了好久也不见一个人影。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他面前晃过,他急忙把那个人叫住,他看了又看,那个人也对他瞧了又瞧。终于,那个老兵认出来那个人,那个人正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于是,他急忙问那个人:“我的家里还有那些人?”“看,你的家人在那儿!”那个老人指着松树下的坟墓说。老兵只好伤心的回了“家”。

回到家,他看见他家院子里有很多野兔,那些野兔看见有生人来了,于是赶紧从狗洞中跑了出去,他再向屋顶看去,一只只野鸡在他家那光秃秃的房梁上飞来飞去。再看院子里长满了野草,井边也长满了野草和野花。到了中午,他看见别人都在做饭了,于是他也做饭了,他做好了饭,想,谁和我一起吃饭呢?我又该叫谁来和我一起吃饭呢?吃完了饭,他走出家门,向四周望了望。不知什么时候,他的眼泪已经打湿了他的衣服。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五

在金郝庄镇张伴屯村街头,经常看见一位腰杆挺直、说话大嗓门、身穿绿军装的老人。他就是87岁的王仲秀。一起看看以下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作文吧!

“我是一个抗战老兵。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与鬼子兵交上了火。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20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六

大约在六十五年前,在一个宁静的村子里,居住着和睦的一家人。一天中午,他们十五岁的孩子正在和他的父母吃饭。突然,一队官兵闯了进来,一把抓住那个十五岁的孩子,就把他给抓走了。于是,刚才还笑声不断的屋子里,只留下了那对既绝望又可怜的夫妇的痛苦声。

在六十五年后战争也结束了,那个十五岁的少年已成了白发鬓鬓的老人。于是他连夜赶回他的故乡,但是他已经走了有足足六十五年了。他又老了,他的故乡也变了,他小时候的伙伴也死得差不多了。他害怕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于是他盼望着能遇到一个认识的人,但是他等了好久也不见一个人影。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他面前晃过,他急忙把那个人叫住,他看了又看,那个人也对他瞧了又瞧。终于,那个老兵认出来那个人,那个人正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于是,他急忙问那个人:“我的家里还有那些人?”“看,你的家人在那儿!”那个老人指着松树下的坟墓说。老兵只好伤心的回了“家”。

回到家,他看见他家院子里有很多野兔,那些野兔看见有生人来了,于是赶紧从狗洞中跑了出去,他再向屋顶看去,一只只野鸡在他家那光秃秃的房梁上飞来飞去。再看院子里长满了野草,井边也长满了野草和野花。到了中午,他看见别人都在做饭了,于是他也做饭了,他做好了饭,想,谁和我一起吃饭呢?我又该叫谁来和我一起吃饭呢?吃完了饭,他走出家门,向四周望了望。不知什么时候,他的眼泪已经打湿了他的衣服。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七

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一起来看看以下写抗战老兵的故事作文吧!

爷爷叫陈保山,今年98岁。爷爷身材矮小,还不到一米六,但身体很结实,80多岁的时候,还在田间劳作,和奶奶开了不少荒地,拉着架子车运回玉米、芝麻、花生等。

爷爷1938年应征入伍。当年国民党的征兵政策是“两丁出一子”,家里有两个男孩的,就要有一人去当兵。爷爷为了让我二爷留在家里,他主动去当兵了。经过短暂的集训,爷爷就跟着部队开赴抗日战场。爷爷所在的部队是国民党92军142师203团。当时他们三个师奉命由安徽开往山东,但行进过程中,遭到日军阻截,爷爷所在的那个师打进了山东,而后面的两个师被日军拦在了安徽。从此,爷爷所在那个师就在安徽和山东交界处打游击。

爷爷称日本人为“老日”。爷爷说,那几年,没少和“老日”打仗,每星期都要打个两三仗。“老日”的武器厉害,我们打十仗仅能赢个两三仗。打不过时,就跑,遇上“老日”了还打。我问爷爷打仗怕不怕,爷爷目光凛凛,坚定地说:“不怕!那一次我们在河这岸,‘老日’在河那岸,就隔一条河,‘老日’头上戴的钢盔闪闪放光,甚至能看清他们的脸。两边开火,子弹在耳边‘嗖嗖嗖’地飞,你不打死他,他就打死你。那时候就不知道害怕了,只想着打死这些‘老日’。”

也许因为爷爷吃苦耐劳,作战勇敢,连长提议升我爷爷当排长,可是营长说:“他个子太矮了,当排长不像回事吧。”爷爷90岁那一年,提起这事,还耿耿于怀:“我个子小,咋了?我个子小,我行军打仗啥时候落到后面过?”

爷爷记得最清楚的是在葫芦套打的一仗。爷爷所在的那个排在副连长的带领下占领了一处阵地,阻击日本鬼子。鬼子炮火密集,越攻越近,炮弹不断在他们身边爆炸,副连长牺牲了,几名战士也牺牲了。爷爷是机枪班的班长,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但是,爷爷说,咱们的机枪比不过“老日”的大炮。机枪手打几下就得赶紧换个地方,否则,“老日”测出机枪手位置,一发炮弹就把机枪端了。葫芦套的战斗越打越艰苦,不断有人负伤,眼看鬼子就要攻上来了。排长稍作迟疑,命令全排撤退。战斗结束后,那名排长被枪毙了,上级说他防守不力,丢了阵地,是个逃兵。排长被枪毙那天,全排战士都哭了,他们自发兑钱,给排长买了最好的棺材安葬。“要不是排长命令撤退,全排人都死在阵地上了,排长是替大家死的。”时隔几十年,爷爷讲起这个故事,眼里还饱含泪水。

作为机枪班的班长,行军途中,无论远近,爷爷都要扛着一挺沉重的机枪,他把机枪视作他的生命。一次,他所在的部队遭日军围堵,连长命令一个排长带兵保护机枪班突围。爷爷和战友边打边撤,炮弹纷飞,硝烟弥漫。那个排长觉得机枪班负荷重、行动慢,准备丢下机枪班先行撤退。情急之下,爷爷大喝一声:“你敢跑,我枪毙你!”刚跑了几步的排长被镇住了,不得不重新投入到保护战斗中。其实,作为一个小班长,爷爷哪有资格枪毙一个排长?爷爷说,机枪是部队的命,丢了机枪,部队拿啥去打?我才不管他排长不排长哩,丢了机枪就是不行!爷爷讲到这里,不由得捋着胡子,嘴角稍微翘起,微笑中带着骄傲。也正是爷爷的一声大喝,他的机枪班得以保存,爷爷也因此出了名,战友们都说,小个子陈保山了不得啊,打起仗来不要命,连排长都敢枪毙哩。

1943年,爷爷所在的部队从山东进入河南,部队经过河遂的时候,准备停留三天,进行休整。河遂离老家西平很近了,当时爷爷也负了轻伤,他找到连长说,出来几年了,想回家看看。连长给了我爷爷五块大洋,嘱咐爷爷三天后回来。三天后,爷爷赶回河遂,可是部队已经走了。原来,爷爷离开的当晚,部队接到命令,连夜开往四川巴东地区去了。当时交通、信息都落后,爷爷追赶部队实在困难,只得长叹一声,回家去了。从此,爷爷告别了抗战生涯,重又做了普通老百姓。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八

在金郝庄镇张伴屯村街头,经常看见一位腰杆挺直、说话大嗓门、身穿绿军装的老人。他就是87岁的王仲秀。一起看看以下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作文吧!

“我是一个抗战老兵。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与鬼子兵交上了火。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20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九

“我是一个抗战老兵。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与鬼子兵交上了火。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十

前几天看报纸,看到一篇回忆““””的文章,很自然地回想起““””的日子,接着又忽然想起老部队的一个老兵。一起看看以下作者的抗战老兵故事作文吧!

这个老兵,我认识,但并不熟悉。当时知道他的姓名,也知道他是2营哪个连的,但后来忘记了他的姓氏。认识他,是因为我入伍后,他曾经在团里的大会上发言——是一个先进分子表彰会上,他介绍自己的经验。从他的发言中,听得出,他很好学,有一些文字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当时官兵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年代,他算是有点文化的战士。

1976年夏的一个星期天,我在与战友聊天时,一个战友说:听说2营有一个老兵提前复员,要被团里送回老家。据说那个老兵对““””发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出于好奇,我找到在2营当兵的一个老乡打听此事。我的老乡证实所传属实。他说:那个老兵对打倒老干部,废除高考,批判邓小平等等,都有些看法,但他的看法与官方的口径完全相反。更为要命的是,他还直言不讳地说:农村根本不是宣传的那样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幸福,而是老百姓缺衣少食,苦不堪言。开始他只是在连队政治学习时发言,在受到阻止和批评后,他又给团里写实名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问:“他叫什么名字?”老乡连答代问:“某某某。你认识?”我又问:“是不是在大会上发言那个老兵?”果然是他。

几天后,我去三炮连找一个老乡玩,路上正碰见那个老兵从三营的楼里出来。我想,他大概是来与老乡告别的,因为三炮连的一个排长就是他的老乡。他目不斜视,昂首向前,在他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我知道他的内心一定很孤独,也很痛苦、无奈。他的所思所想,他所表达的观点,未尝不是我们心里想的。但只有他说出来了,而且他是光明正大地说出来的,并不是窃窃私语,更不是写偷偷摸摸投寄匿名信。与他擦肩而过时,我对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意。

1979年,我作为代表参加军第五次党代会。晚上休息时,与团里我的一位老首长聊起那个老兵的事。老首长说:“‘_’”打倒了,咱们也敢说几句真话了。就咱们俩在这,就说两句不能外传的实话。那个小伙子挺有眼光的,发表的那些意见也的确是那么回事。连十大元帅都被打倒的没剩下几个,上大学你有文化也上不了,还不是得靠推荐?张铁生化学只考六分还上大学了,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了能干啥?还有,你是农村出来的,我老家也是农村的,农村生活那个艰苦还用说吗?”我说:“说心里话,我挺佩服他的勇气,那样的政治环境下,没有几个人敢那么发表意见。”首长说:“可是再勇敢也不行呀!部队里纪律严格,政治纪律是最严格的,不可能让你什么话都说。中央有统一口径,你就得按照口径说,不然还不乱套呀!他总坚持他的观点,处理不好,就是政治事故,不但毁了他自己,还会牵连许多人。所以团里研究,也请示了师里,赶紧让他离开部队,回到老家,不然会出大事。那时因言获罪的还少吗?有的不是连命丢了吗!”我点点头:“团首长实际上救了他,不然让上边知道了,麻烦就大了。”首长说:“这小子听倔强,临走也没有承认自己有错,还是坚持他的观点!最后团里以他是在组织系统内发表不同意见,不能认为是反动言论处理的他,并且是按照病退处理复员的。要是如实处理,在地方戴一顶政治帽子,还不毁了他一辈子呀!”稍许,首长语重心长地说:“有时候,不是你说的道理错犯错误,而是你的做法不妥犯错误。那时候全国上下都众口一词,说“”就是好,就你说不好,还不犯错误?真理确实有时候在少数人手里,但单枪匹马谁能扭转乾坤?”

弹指一挥间,36年过去了。那个老兵如果健在,已是花甲老人了。作为一个团的战友,他早我五年入伍,是名符其实的老兵,也是我心目中的草根英雄。毕竟在中国,在那样的年代,这样逆风而立,仗义执言的汉子太少了。遗憾的是,我忘记了他的姓名,只记得他长得瘦小,1970年入伍,河南汝南县人,是2营一个连队的卫生员。他也应该庆幸,在那样一个政治高压年代,团首长们尽力策略地保护了他,才使他免遭灭顶之灾。那种压抑,诉求无门的滋味他不会忘记;而部队那种严厉中饱含的温情,他更应该铭刻在心。

以下是更多。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十一

“我是一个抗战老兵。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与鬼子兵交上了火。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随后,队伍就出发了。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事后得知,鬼子的部队有七八百人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仲秀得意地笑了。

这是少年王仲秀第一次面对面与日军战斗,之后他又随部队南北转战,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1945年9月22日,邢台解放,鬼子撤退,王仲秀得到了一份战利品:一床日本毛毯,一件日本呢子大衣和裤子、褂子。

“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邢台地区公安处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并开除,那年他29岁,一直到56岁,王仲秀这个抗战老兵,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屈辱。但无论怎样的困境和折磨,王仲秀从来没有低过头,他那罕见的大嗓门也一直没有低过。他说:“我是一名抗战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都记得我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

1985年11月26日,王仲秀才得以平反。三年后,王仲秀退休回家,成为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无比关怀。王仲秀生活上极为简朴,一年四季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军装,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并引以为豪。在家中,王仲秀珍藏两枚政府颁发的奖章:一枚是1988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另一枚是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对这两枚奖章,王仲秀视若珍宝。望着金灿灿的奖章,想起过往的经历,这位望九老兵热泪盈眶地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杀害无辜的百姓,这是铁的历史,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十二

二零一六年十月某日的深夜,海南省三亚市某宾馆的一间客房里,一阵急促响起的手机铃声闹醒了沉睡中的那个年逾七旬的小老头。他顾不得睡眼矇胧,伸手抓过床头柜上的手机便接起对方的电话来。

“喂,您是王一清老师吗?我叫张卫民,我岳父郭振琪,常德人,是长沙313团的炮兵,参加过长沙保卫战,是抗战老兵,现在还没得有关部门认可。为此,我专找了民政局,民政局的干部向我推荐你。他们说,王老师能通过湖南老兵之家办妥此亊。我就冒昧地打电话给你,恳请你出手相援,让老人圆了‘我是抗战老兵’的梦吧。”

“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吧,只要你把能证明你岳父是抗战老兵的原始材料备好交给我,我一定帮老人圆了这个梦!”那小老头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这个小老头就是专门寻找发现抗战老兵的步云桥镇的退休教师王一清。自二零零八年冬天发现本镇第一个抗战老兵新禾村河南籍的李家怡起至今已达八年之久。这八年来,王一清老师执着于一件亊那就是寻访发现甄别确认抗战老兵。因此,王一淸老师在祁东义工群中被称为心系抗战老兵的人。步云桥镇的抗战老兵们及其亲属一提到王一清无不竖起大拇指:“王老师真心实意地关爱老兵,真是个大好人!”

王一清老师与抗战老兵们非亲非故,为何多年来都心系他们,为他们的亊而忙碌奔波呢?有人曾就这问题问过他,他是这样回答的:“只要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做出贡献的,我们作为后代就没理由冷落、遗忘他们!”基于这点,八年来,王一淸拖着瘦羸的身子,在那条艰难、崎岖的寻找、发现和关爱抗战老兵的小路上艰辛地前行着。

二零零八年冬天,王一清老师在修锁摊前发现一个老人在修锁。老人那普通话里夹杂着当地方言腔调的说话声引起了王老师的关注,他便走过去与老人套起近乎来。王老师经过与老人的一番交流和严格的审查考证,终于确定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步云桥新禾村李家怡,是抗兵老兵,祖籍河南,原名王正桥。抗战时期,他是国军高炮独立营营长拔茅冲人肖耀武的警卫员。抗战胜后与肖营长回到了家乡。土改时,肖营长一家被扫地出门,王正桥失去了栖身之所,被好心人介绍到田心町的.沙弯李家(属步云桥新禾村)做上门女婿,改名为李家怡。

了解到老人的身世后,王一清老师的心情极为沉重,当晩,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我们决不能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流汗、流血的老兵沉寂于世,蒙受不公正的待遇,一定要让他们的功绩昭示于子孙后代!”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去李家怡家细访老人,把他的抗战经历撰写成材料,上报湖南抗战老兵之家。经老兵之家的相关部门严格考查,李家怡抗战老兵身份被确认,享受到了老兵的相关待遇。照常理,事已办到这种程度,一般人都该松懈下来了。可是王一清老师并沒有照常理出牌,他看到李家怡老人还栖身在百年老屋里,就去找有关部门为李家怡争取危房改建项目。经过王老师的不懈努力与奔走和正赶上了党和政府关爱抗战老兵的英明政策的实施,李家怡的危房改造被立了项,相关资金已到位三分之二,目前工程已经开工。这时候,王一清更忙得不可开交了。他既要上工地监工,还要毎天将工程进度拍照发往湖南老兵之家。

从李家怡被确认为步云桥镇第一位抗战老兵后,王一清便把义务寻找、关爱抗战老兵当做一项大亊来做。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放弃寻找老兵的半点机会和丝毫线索。

二零一五年二月,邻居邓德元逝世,亲友陈善信住王一清家。王一清通过陈,寻访到了第二个抗战老兵包角村的陈国金。王一清不辞辛劳,先后走访了四五次,亲自撰写置办证明材料,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四月份陈国金顺利地通过了老兵之家的确认。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王一清在摊前与人交谈获知坪塘谭先桂老人参加过抗日的信息,便于第二天就冒着寒风,骑着摩托去寻访。谭先桂没进过学堂门,又是一个老实憨厚、不善言辞的人,加上年纪大,记忆力衰退。要他回忆几十年前的亊,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王一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知难而上,迎难而上。经过四五次细心启发和循循善诱,老人终于回忆出了最关键的信息。晚上王一清回到家里,就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材料,以电子邮件发给省老兵之家。由于王一清的执着与坚持,谭先桂的抗战老兵身份于二零一六年元月六日正式得到确认。可是王一淸却因顶风冒雨为此奔波劳累,患了重感冒住院打了几天点滴。

王一清义务寻访关爱抗战老兵出了名,免不了引起人们的嫉妒和误解。

有亲朋曾对王一清说:“你怎么寻访的抗战老兵尽是国军?当心犯政治错误,惹来牢狱之灾。”王一清笑着回答:“什么共军,国军,都是中国军人。只要是打日本鬼子的中国人,我们都要记住!”

有一次,有个村干部对他说:“王老师,你寻到了一条这么好的发财之道,怎么不带上我?”此人的言外之意,王一清肯定收了礼或吃了回扣。王一淸乜视着那人,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因为他觉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的话,是不屑于回答的。

还有一次,有个叫萧远怡的抗战老兵起初对王老师的寻访很不配合,原来他对王一淸所做工作的动机产生了较深的误解。他在王一淸一行走后,对族弟萧远孝嚷道:“远孝,你干嘛带王一淸来找我?他问我抗日没有?天下哪有这等好亊,吃自家的饭为别人办事?他肯定有利益目的。一定是想利用我们抗战老兵捞钱的。若是这样,我抗了日,就偏不讲。”后来,王一清三番五次去他家做工作,以真诚打动了老人,老人终于对其敞开了心扉,打开了话匣子。不久,年近九十岁的萧远怡被认定为抗战老兵。

就这样,王一清凭着那份执着和关爱,迄今为止已寻访、发现并关爱了李家怡、陈国金、谭先桂、梁书元、萧远怡、罗重诗、郭振琪(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位老人,由于王一淸的努力,因其定居长沙,获得了“抗战老兵”就地关爱的待遇)等七位抗战老兵。

最新看抗战老兵讲故事感想(汇总13篇)篇十三

3月4日,愚与元元等人一起拜访家住市郊三山、魏屯、马坡等地的三个抗战老兵,并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完成任务之后,心绪像波涛翻滚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聊以几句,算作心灵的慰藉。

这些老兵用生命书写着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但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却往往不被当今的人们所了解。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正是中国近百年所经历的巨大制度变革和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写照,是民族从愚昧、狂热走向理性、文明的记录。这些老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军人刚毅、忠贞的气质依稀可见,对生活还是那么热爱,还渴望着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余生——尽管他们甚至卧床不起。他们为民族、为社会付出的是那么多,但却听不到任何索取的声音,尽管他们至今生活依然贫困,大多疾病缠身。你听不到任何抱怨,尽管他们遭受了几十年常人难以忍受的歧视和苦难。这就是当今你所见到的最可爱的人——抗战老兵。

他们如今的境遇,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酸楚,还有感动、敬佩、自省,甚至自责——自己没有能力改变他们晚年的处境。他们那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遭受冤屈却从不抱怨、三省吾身、从不索取、甘愿为社会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的高尚品格,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荡涤着心灵深处的污泥浊水,穿透狭小的自我和迷雾,恍惚感觉到心灵深处屹立着一个慈爱、可敬、可亲、刚毅而高大的老父亲。如今,人们又想起学雷锋,可我突然发现:在雷锋身上似乎看到了你的身影。

亲爱的抗战老兵,你不是一个普通的老父亲,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你伟岸的身躯、高尚的品格和执著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树立了一块永不熄灭的灯塔,穿过迷雾,穿越时空,照亮子孙的前程……有人说,当下中国精神能源枯竭,可我认为你就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最强大的永恒的引擎!

啊,抗战老兵,普通而又伟大的老父亲!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个人卫生要讲究教案(模板16篇)

    安全教案的内容应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及紧急求救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一些小学教案的实用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热门五个如何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通过写实习心得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实用公安遵守纪律心得体会(汇总18篇)

    通过写实习心得,我们能够总结和提炼实习期间所获得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工作心得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在工作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优秀主要领导对班子成员的评价范文(20篇)

    通过公司宣传语,我们可以传达出公司的品牌文化,塑造出高品质和专业形象。激发情感:动用情感的词汇,引发潜在客户的共鸣和兴趣。接下来是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宣传语,欢迎

    热门优化营商环境表态发言稿(汇总12篇)

    岗位职责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工作表现,也对整个团队的协作和目标达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动承担额外的责任和任务,并且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我们为大家

    2023年长征实践感想(通用21篇)

    一个好的企业标语能够与目标市场建立情感联系,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好感并愿意购买产品或服务。创作一个好的企业标语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打磨,以求精益求精。小编为您整理

    最新强新区强省会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心得,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思路和参考。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

    实用党徽党章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实习心得就如同一本具有个人特色的工作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整理思路。在下面的实习心得范文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实习感悟,对于即将实习的同

    热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军训心得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也深

    实用供水公司组织架构(案例12篇)

    征文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文章质量。在征文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段落间的过渡。下面是一些备受关注的征文范文,通过阅读它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