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方案(4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方案(4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方案(4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篇一

;南昌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崛起的城市。至今为止,全市已拥有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机电、冶金、化工等余个行业、余个种类、余个小类、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其中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五类工业确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有户(包括市直工业企业户不含江铃,这户企业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总数人),其中国有和公有制性质的大集体企业户,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户,这些企业基本上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以上,也是我市企业改制的重点。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形式和基本成效
⒈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形式十四大以来,我市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力度,全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制为主攻方向,以结构调整、资产营运为主要手段,突出了“抓大”、“放小”、“啃骨头”三条战线整体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企业改革按照“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制度化、产权保障法制化、劳动用工市场化”的“六化”要求,“一厂一策”、因厂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突破,创造了十种各具特色的改制形式:一是招大靠大,嫁接重组。二是捆绑式改制。三是软着陆式改制。四是对“三无”小企业调剂资金改制。五是依法破产。六是争取政策性破产后收购重组。七是民营化改制。八是股份出让。九是退城进郊。十是整体收购。
⒉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成效
通过认真抓好企业的改制,我市一部分原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培植了新税源;实现了做活做大做强。
一是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通过招大靠大嫁接重组、捆邦式改制、收购重组、股份出让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实现多元化。如市直工口户国有企业中,截止到××年月,有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人,有户企业正在实施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人。截止到××年上半年,市商贸口有户大型商贸企业和户中小商贸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改制。
二是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我市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要求,根据“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与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整合了市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资源,在撤销原市机械、轻工、二轻、纺织、化工、电子、建材等个工业局办的基础上,组建了南昌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理顺了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整合了我市公交、自来水、燃气、出租以及市政工程开发等市政公用企业资产资源,组建了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理顺了市政公用企业管理体制。
三是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将剥离企业办社会负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采取措施剥离企业办学校、办医院等社会负担,强干主体,分离附体,使国有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
四是提高了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从江铃汽车集团于年成功上市至年,我市市属企业只有户上市公司。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领导力度,到××年月底止,南昌地区现有上市公司共户,其中市属企业猛增到户。它们包括汽车、飞机制造、机械、电子、能源、化工等行业,共募集社会资本亿元。洪城水业也将在××年年初上市。
五是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先后在江铃、江纺、洪城大厦、百货大楼等企业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有效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六是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亮点。如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是我市管理基础较好,产品有市场的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江纺,该公司与上海华源投资发展公司实行强强联合。在原材料采购、享受技改国债贴息政策、承接日韩高档产品市场订单方面,得到了中国华源集团的有力扶持,企业发展后劲大大增强。截止到××年底,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江西电机厂是我市生产电机的国有中型企业,通过采取“靓女先嫁”的方式,与中国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四通(江西)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四通投入货币资金万元,占总股本的。新公司通过新的投资、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注入,将建成以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和环保、高效电机为特色的大中型电机生产基地,建设成泵类产品生产基地和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生产基地。今年月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税万元,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江西变压器厂是全国特种变压器的骨干生产企业,通过剥离有效资产,组建了江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江变科技公司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生产经营处在困境之中,现从事电子元件、电力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上市公司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全部收购其股权(银河高科不仅投入万元收购资金,还为企业国债项目提供了万元的担保)。通过重组,江变科技公司将建成全国特种变压器生产基地,进入全国行业前五名。今年月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税总额达到万元。
七是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占的,工业经济拉动增长个百分点,占增长近一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个省会城市中总量列第位,增速列第位,在中部个省会城市中总量列第位,增速列第位,是南昌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完成销售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
二、目前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规范,一些企业未严格按公司治理规范运作,总体上是形式上的变化大于实质上的变化,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公司虽然成立了“新三会”,仍然沿用原来企业的老办法运作。少数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没有分设,监事会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
二是改制成本过高。一些企业人员比较多,包袱比较重,资产状况差,历史欠账比较多,主要依靠土地变现来安置职工。特别是一些资债相当、资不抵债的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改制费用,目前除靠其他少数企业土地变现的结余资金进行有限的调剂外,还缺乏其它渠道的资金,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改制进程。与新兴的非国有企业比,不少国有企业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是观念转变难。在一些企业,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主管部门领导怕出乱子、企业职工怕丢岗位、经营者怕丢位子的现象,观念难转变。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保险基金不雄厚。社会保险基金出大于入,缺乏补充渠道,实力不雄厚。
五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难解决。一方面适应下岗职工就业的岗位少,另一方面有些岗位下岗职工又不能胜任。在下岗培训方面虽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往往不能与所需配套,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
六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仍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如国有企业发展项目由市计委管,经营者由市经贸委管,具体经营活动特别是涉及资产经营则由资产经营公司管,多头管理,没有完全实现管事、管人和管资产相统一。
三、我市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思路及对策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我市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应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南昌率先做大做强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来抓。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制度现代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继续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推进多种形式的改革,着力发展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培育形成一批机制灵活、协作配套能力强的骨干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
⒈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领域集中。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六化”要求(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市场化、产权保障法制化、劳动用工市场化),按照保持和创造税源、保护和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和创造企业家成长良好环境的总体要求,围绕三年全市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的目标,采取合资嫁接、强强联合、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破产重组、民营化改制等形式,加快国有资本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步伐,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完善企业内在机制。对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因企制宜,通过上市、合资嫁接、法人参股、经营者持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对经营者持股给予全力支持。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没有意义,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股份制,引入新的投资者。对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一厂一策,通过拍卖、购并、嫁接、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彻底的改制转制。为解决企业改制资金不足问题,除靠其他企业土地、资产变现结余资金进行调剂外,要积极开拓其他资金渠道。在推进企业改制过程中,大的政策要统一(如职工安置标准),以避免职工享受待遇不公平,企业相互攀比等现象发生,确保企业改制顺利进行。
⒉着力打造南昌制造业“航空母舰”。以上市公司和优强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有效资源,鼓励和支持我市自身的制造业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加快培植一批具有核心能力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具备产业优势的制造业企业集团,打造南昌制造业的“航空母舰”,使其成为引领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和支持我市制造业瞄准国内外同行业中排名靠前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与其结成战略联盟,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凭借自身实力,整合有效资源,通过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力争在三年内,新增家上市公司。政府各有关部门在促进企业上市方面,一要针对南昌地区上市资源少、且盘子一般比较小的情况,帮助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做大企业,培植上市资源;二要针对一些企业存在的畏难情绪(如认为上市成本较高,且要求严格、程序繁琐),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加强沟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南昌地区已上市的企业相当一部分再融资的能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是上市后经营思想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二是高科技产业少。因此,已上市企业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提高再融资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⒊完善企业集团和大型骨干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落实企业决策责任制度,建立产权管理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支持“三会一层”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与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继续推进企业内部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力争在经营层持股、经营成果折股,推广股权制、期权制、年薪制、资本人格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⒋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组建新的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南昌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他市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应继续通过资产运作支持企业加快重组步伐,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新三会”、“老三会”;依据新的法规,建立一套以奖励、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运营、监督体系,切实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实现增值,在运作中实现增效,为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企业提供必要条件。
⒌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拉起一道防护网,给国有企业以平等竞争的地位。一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涵盖城镇所有劳动者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完善养老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的管理体系,社会化发放率达到,退休人员转由社区管理服务;建立正常运行的法制化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体制,建立正常的法制化的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事务和基金管理、基金监督的完整系统;探索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模式,根据我市经济增长程度,适当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目前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落实降低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比例的政策,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办法,建立改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险预缴专户。二是建立具有强有力保障与促进再就业功能的失业保险体系,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三是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⒍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资本、劳动力、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当前要加强与省有关方面在发展地方金融、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合作,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使更多的金融、证券、保险机构落户南昌。大力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目前要重点发挥南昌产权交易经纪公司作用,推进我市国有企业产权进入全省产权交易市场,有序流转,盘活存量,促进资源在更大区域内优化配置。国有资产交易能够在固定监督的场合进行,这标志着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实行阳光操作,杜绝暗箱操作,有效防止腐败,同时市场具备发现价格的功能,国有产权的价格会得到市场的修正,因而有可能实现保值增值。此外,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才、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建设,强化市场功能,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便于获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条件。相关热词搜索:;

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篇二

;

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 09:00来源:《求是》作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国有经济发展担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破产关闭、重组并购到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从3年改革脱困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改革的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规范改制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成为国有控股(参股)公司。目前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90%,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72.1%。截至2011年6月底,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59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4.07%、净资产的68.67%、营业收入的60.4%都在上市公司。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依据《公司法》,在中央企业深入推进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模式,国有企业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国有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普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初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一批企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紧密挂钩的市场化机制。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制度。特别是国有大企业面向全球招聘高级管理人员,逐步推进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实现了国有企业高管市场化选聘的重大突破。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通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小散乱”的格局根本改观,国有资产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分布在食品制造、纺织、木材加工等一般生产加工行业的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下降至11.9%,分布在基础性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上升到50.6%。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与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在军工、电信、民航、石油及天然气开采和电力供应领域,国有经济占90%以上。

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重大原则,中央、省、市三级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代表政府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奠定了制度基础。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牢牢把握定位,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完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强化产权监督、财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推动国有企业突出主业、提高管控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层层落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促进了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8.6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8倍、3.8倍和7.2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6.9%,平均资产收益率 7.4%,分别比2002年提高3.8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显著成效,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实践表明,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完全能够有机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二、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国有企业坚决服从中央宏观调控,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2002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2%,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7.9%,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经济带头响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和完成国家重大活动任务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国有企业拥有强烈的产业报国使命感。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国有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级,打造知名品牌。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企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大攻关力度,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国有企业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从制造环节为主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的转变,引领着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国有经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和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几乎全部涉及。“十一五”期间新建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半建在中央企业。有54家中央企业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24 个由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近年,中央企业主要专利指标年均增长35%以上。2005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通信4g标准、高速动车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都是由中央企业承担完成的,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实力。

国有经济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中发挥着领军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取得长足进展。2010 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99亿美元,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538亿美元。中央企业在海外承建了一批标志性工程,获得了一批重要能源资源,建设了一批技术研发中心,输出了一批成套技术装备,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企业已成为在国际竞争中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重要力量,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最具威胁力的竞争对手。

国有经济在实现各类所有制共同发展中发挥着带动作用。国有大企业通过拟订行业标准,共享技术和资源,带动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注重把自身的技术、资本、规模和人才的优势与私营企业机制灵活、风险意识强的特点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例如,电信运营大企业带动了设备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业务代理销售商等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工程建设大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品牌优势积极承接大型工程,带动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劳务输出等企业的发展。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是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在产业发展中公平竞争、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国有经济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表率作用。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各类企业做出了表率。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方面,2003年至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3.6万亿元,划归社保基金国有股权2119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增加2.9万亿元,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达1686亿元。在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6.1%,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此外,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定点扶贫、援疆援藏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至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用于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等捐赠达133.7亿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是全国人民的企业,是造福全民、服务社会的企业。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增强了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信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仍不完善,国有资本流动机制仍不顺畅,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全面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本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优势的行业集中,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要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的话语权。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国有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定,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加大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要逐步扩大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的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重大原则。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要按照“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快制订与《企业国有资产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要针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薄弱环节,着力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增强工作的有效性。要推动与地方对接,加强与部委联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形成依靠地方、联合部门、协调各界、共促发展的国有资产监管大格局。

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必须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和资本属性合理配置资源,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立足全球配置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全球化。要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为全社会企业做出表率。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深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努力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继续扩大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者范围,逐步推进选人用人机制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责任编辑:王兆斌网站编辑:乔雪

相关热词搜索:;

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篇三

;

xx县国有企业改革验收工作办法

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改革质量,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验收依据

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政策规定和县政府批复企业的改制方案是验收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验收标准

(一)企业性质变更

1、改制企业是否按县政府批准改制方案中批复的改制形式实施改制。

2、破产解散企业的印章、财务档案等是否移交企业主管部门保存,原企业是否在工商部门注消。

3、实行民营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民营公司是否按《公司法》规范组建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4、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制企业,主管部门是否明确企业年度考核主要经济指标。

(二)职工安置

1、改制方案是否按程序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同意,同意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

2、是否按企业有效资产合理设置职工置换身份补偿标准,职工补偿金是否发放到位,以资产置换职工身份企业是否履行资产变更手续;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是否按规定领取经济补偿金。

3、职工置换身份补偿标准是否超过县上规定的上限。

4、职工的养老统筹费是否足额补缴,伤残、遗属及离退休等人员是否按政策规定进行补偿。

5、职工与原企业是否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合同(协议书),合同上是否使用县上统一的规范文本。

(三)资产处置

1、改制企业产权清晰,属于企业的资产是否全部登记鉴定;资产评估是否合理,国有资产是否有流失现象。

2、企业资产是否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置。

3、资产处置后,资金支出情况是否合理;涉及的相关税费是否交纳或履行免交手续;县政府明确的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4、剩余的国有资产是否已由企业主管部门代管;资产处置的有关手续是否办理完毕。

(四)债权债务解除

1、债权是否收缴,未收缴部分是否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收缴;符合核销条件的是否报财政部门核销。

2、银行债务是否签订偿还合同或协议,并按议定数额清理;财政借款是否清算;有关债权债务清理手续是否办理完毕。

3、职工欠企业款项是否了结;企业按规定是否补发在岗人员工资和规定标准的生活费。

(五)档案管理

1、企业原有的各种档案是否整理并全部移交主管部门管理。

2、企业改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记录是否齐全并交主管部门管理。

3、解除劳动关系后,原职工人事档案是否移交托管或由主管部门代管。

(六)遗留问题

1、留守费用是否提留,留守人员是否按规定人数确定,有关报酬是否明确,留守时限是否确定。

2、改制遗留问题是否理清,有关遗留问题处理意见或方案是否明确。

三、验收程序、方法和要求

1、改制方案批复后,改制企业原则上在一个月内(资产进入市场处置的企业放宽到两个月)开始验收,部门驻企业工作组及企业要按改制有关验收标准对改制企业进行自验,写出总结报告,经主管部门初验后,申报县企改领导小组进行验收。

2、接到申请验收报告后,由县企改领导小组组织县企改办、财政、劳动、审计、监察、国土及相关银行等部门人员专门进行验收。

3、验收工作组采取看资料、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企业的改制情况,特别是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进行全面验收,对改制工作进行总体评价。

4、经验收合格的企业,由县企改领导小组出具验收合格文件,视为改制工作完成任务;验收未合格的,要限期补课,重新进行验收。

5、未进行验收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办理有关资产转移证明、土地房产证件过户等手续,情况特殊的需经县企改领导小组同意。

相关热词搜索:;

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篇四

;

摘要:潍柴集团的快速发展壮大,不仅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兴起,对重型商用车动力装备的大量需求,更在于其内在的勇于变革、重视质量、善于创新、重视人才、党建引领的国有企业特色文化生态,这也是潍柴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装备制造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在当前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潍柴的改革文化对其他国有企业有何借鉴,值得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潍柴;企业文化;国企改革

潍柴集团创建于1946年,全球拥有员工8万人,2018年收入超230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4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潍柴在最近20年的时间内,从一家业务单一、负担沉重、濒临破产的地方柴油机厂,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成就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质量奖”等荣誉称号,“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许多老国企情况类似,在经历了50多年的辉煌发展之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影响,到了上世纪末潍柴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的潍柴进入了发展低谷期,处在濒临破产的境地。在内外交困之际,以谭旭光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探索变革之路,以质量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推动潍柴持续健康发展,并牢牢占据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行业龙头地位。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核心载体,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企业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改革的同时,也应吸取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潍柴集团近20年来大刀阔斧式的全方位改革,所积累的特色改革文化,对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改革要下定决心,矢志不移

“国企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 1998年谭旭光刚一上任潍坊柴油机厂厂长,面对企业内忧外患的状况发出了“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的呼声,宣告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改革决心,给干部职工的陈旧思想猛烈一击,带领一万多名职工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改革之路。潍柴人20多年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国有企业改革史,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机制、人才机制,尤其是战略发展目标,无不是在改革中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2017年潍柴发布了最新战略目标:2025年前,集团销售收入完成1000亿元美元;2030年前,销售收入完成10000亿元人民币。宏大的目标将为这家73岁的国企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首先要改变人的思想认識

改变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首先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起。在1998年的就职讲话中,谭旭光代表领导班子庄严承诺,提出“约法三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约法三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像一粒火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它点燃了大家心中的激情,营造了一种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企业文化”。“约法三章”明确了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为潍柴后续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提供了思想保障,营造出“领导带好头、万马齐奔腾”的激情创业文化生态。

改革要抓住核心问题

产权改革是企业改革的核心,也是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潍柴,改革前存在着主辅业务不分、产权单一,甚至还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同样是在上世纪末,潍柴领导班子结合实际,经过深思熟虑,创造性地提出“三三制”产权改革方案。“三三制”即三个三分之一:一是拿出三分之一的资产和人员,联合外部投资者,以新产品的制造、研发、销售为主体设立股份公司,作为一条主线发展;二是以中速柴油机等优良资产为主体的三分之一留在母公司,通过发挥和扩大现有优势,使之发展成为中国最强的船用动力企业;三是其余三分之一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厂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单位,通过引资改制,把存量资产与社会资金有机结合,推动改制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三三制”改革,潍柴聚焦主业、剥离副业、轻装上阵,将企业彻底推向市场。[1]旗下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年内实现h股和a股双上市,借助资本力量不断做大做强;13家副业和企业办社会单位、近6000名职工全部剥离,接受市场锤炼,培育出盛瑞传动、华丰动力等独立发展的隐性冠军企业。

除此之外,潍柴还推动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百日质量行动、部门联合走访市场等一系列思想作风、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变革。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潍柴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以质量、市场为导向的全新制度体系,逐步扭转了发展颓势,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要面向市场,创造价值

潍柴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如何才能做到让客户满意?潍柴人深刻认识到,只有以一流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才能真正赢得客户和市场青睐。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把质量提升作为企业走出低谷的突破口。当年9月,企业召开千人质量大会,一次性把300台发动机废次品当场砸毁,唤醒了全员的质量意识,拉开了“质量兴企”的序幕。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高,潍柴并不以资产规模扩张、销售收入猛增而沾沾自喜,而是始终抓住质量这根市场竞争的生命线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潍柴的“三高”试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国外,很多企业都做发动机“三高”实验,国内却几乎没有,而潍柴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三高”试验队,在高温、高原、高寒地带进行发动机性能测试,保证了发动机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也成为潍柴发动机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

在20年前的改革获得成功之后,潍柴人并没有松气歇脚的想法,而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把着市场的脉搏不断求变,并在资本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屡获成功。2005年战略并购湘火炬,打通了“柴油机+变速器+车桥”的重型汽车核心动力总成产业链,为后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打下基础;2009年开始,企业实施了欧洲并购“三部曲”和北美并购“二重奏”,将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第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收至麾下,推动企业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正如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士所说,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能不断自我革新。

今天,潍柴仍走在改革的路上。在销售收入突破2360亿元,接连获得中国质量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潍柴人并未沾沾自喜。就在2019年2月一次内部会议上,谭旭光讲话的题目是《潍柴集团将面临新的更大风险》,给干部职工“劈头盖脸”泼了一盆冷水。[3]正是以谭旭光为代表的潍柴人始终存有的这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让潍柴常变常新,始终走在装备制造行业的前沿。

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中,尤其是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到来,市场需求、技术手段、管理模式以及国际国内形势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国有企业作为承担国民经济发展重任的主体,更应以前瞻眼光和战略思维,探索和研究长远发展之路,对企业中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新时代需求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革除。国企改革已经箭在弦上,我们要做改革的亲历者,而不是观望者。

(作者单位:山东高创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