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建设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技术条件、经济因素、政策法规等。下面是近期出现的一些新颖和值得关注的建设方案,希望能拓宽您的视野。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一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能力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2、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二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三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审判工作的价值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应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判效率。
我院在20xx年为四个基层法庭接通了光线,并完成了和法院的局域网连接,为审判工作构建了高标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近年来,讷河法院对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自筹资金40万元,用于公判庭建设,一个数字法庭建设,整体改造机房,办公楼综合布线,安全监控,审委会系统建设,多功能会议室(含视频会议室)建设。院内建设了网络专线,与法庭、上级法院间实现了网络互联,建立了讷河法院网站,保证了全院的信息化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是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办法,切实提高法院审判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清除思想障碍,更新观念,制定并落实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日常工作,要按照“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办公、办案效率,认真履行法院审判职能,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
二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必须要有足额的经费保障。我院将通过制定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争取财政拨一点,办公办案经费挤一点,千方百计,力争信息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20xx年,该院共购置了新电脑45台,庭长以上人员全部实现手提电脑办公,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
三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加强干警技术应用培训。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招聘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把技术精通、有责任心和热爱法院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法院中来,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法院干警的信息化素质。另外,通过定期不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给全院干警授课,使全院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切实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
四是加强网络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在日常办公、办案工作中,要求干警统一运用电子化设备,特别是庭审速录、立案录入和档案管理。除此之外,网络的安全性是法院计算机局域网的生命性,安全的网络是我们进行应用的基础。为此还要求加强保密工作,通过对法院审判业务案件内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审判信息数据的安全,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
五是加强各类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完善。目前,我院已经使用了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干警考勤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正在开发和完善局域网、立案录入系统、庭审速录系统等等,逐步改变了以往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不明,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现象,切实提高了政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首先,继续加强法庭建设,自筹资金40万元,为四个基层法庭的审判庭购买审判台及旁听桌椅,并设计背景墙,铺设地板。
其次,完成机房、审委会以及多功能会议室的改造。进行楼体综合布线,并且完成四个基层法庭和本院的监控系统建设,并对接。实现四级语音联网。
再次,狠抓制度建设,落实奖惩措施。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流程的制定依据。要把现行管理规范和网络运行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建章立制,对信息化建设运用规范化,从制度层面对操作运用提出明确要求,为确保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把各部门和干警支持、协助法院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各庭室的年终目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信息化网络建成后,将建立完善案件立案、审理、执行期限和审判监督,后勤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业务协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具体考核指标,按照平常个人业绩录入的基本数据,从流程管理中考核、考评干警中的成绩或错误等数据,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到个人档案。
根据讷河市委政法委信息化建设的总要求,结合审判管理工作的实际,对现代化信息管理,最终实现“无纸化办案”,讷河市法院有一个初步构想。即:依托一个平台,围绕一个中心,实现四大目标,结合讷河市法院的大工作特色,把信访、执行、审判无缝式连接,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上述目标,使讷河市法院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全省一流。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四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
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
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
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人员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
将熟练掌握计算机作为对各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残联信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数据库和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监测评估等;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地方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及人员培训。
与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有机结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动员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和设备。
中国残联制订省级残联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东部沿海地区和直辖市要借助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环境;在20xx年底,完成地市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
中部地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力,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市级残联节点的建设。
西部地区要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跳跃式发展,在20xx年底,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积极发展地市级残联用户。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五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是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通知》(浙农专发〔20xx〕76号)精神,我县将在8-9月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为确保这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列入工作考核。凡钉载耳标、采集录入信息的能繁母猪,将作为享受政府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及理赔和申报畜牧项目的`依据,作为明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5、加大督查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督查制度,及时组织力量对数据质量进行核查,严防数据的虚报、漏报,严禁不钉载耳标、只采集信息的行为,确保输入上报的数据正确。县畜牧管理中心要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六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市人口与计生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wis建设标准要求,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综合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为目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推动wis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框架,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搭建五个应用平台,即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宣传教育平台、生殖健康信息平台、优惠政策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计划生育统计、人事、财务、生殖保健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行数字化计生,实现一库三服务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局机关建立办公局域网,配备必要的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办公局域网,实现局机关内部相关文件、信息、资料交流的共享,全面推进办公业务数字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2、建立计生局站,构建计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成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政务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计划生育网站。
3、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实现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文件资料的传输。区计生局要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及时向市人口与计生委反馈、传递各种信息资料,各镇办要利用专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政务信息、新闻图片,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传输数字化、政务信息、新闻图片报送网络化。进一步在村级推广使用信息量涵盖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报告单》,随月报表按时上报,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5、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区、镇办两级要成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做到办公地点、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要按照定员、定岗、协管的要求为区级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镇办至少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其工作变动必须征得区计生局同意,落实微机操作人员最低标准每月50元的防辐射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镇办必须在微机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数据备份、信息上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数据质量检查、信息保密制度及计算机人员《工作日志》、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等规范,并建立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逐级建档备案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6、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保密工作。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确需使用必须征得微机操作员同意。区、镇办两级涉密计算机必须全部安装物理隔离卡,内部网络信息的采集实行专网下载、专人管理,严格履行有关保密审批程序,不得向其他部门提供原始个案信息,确保涉密信息得到有效管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5月21日10月30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
1、局机关实行局域网自动化办公,并开通计划生育网站。
2、按照要求落实计算机操作人员定员、定岗、协管制度和建档备案制度。
3、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检查录入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每月初10日前通过内网将更新好的数据上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建立全区育龄妇女信息库。
4、通过专网上报报表、信息稿件、新闻图片。
5、加大对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力度,建立各种应用资料档案。
6、按照项目内容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经常性工作。
第三阶段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建设,各级必须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计生局成立以张夏珍为组长,王军民、孙晓灵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落实此项工作。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使此项工作的推进达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任务落实。
2、加强培训,提高微机操作员业务技能。区计生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微机操作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各镇办要积极为微机操作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们抓好岗位学习,使其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3、做好考核,强化检查激励机制。区计生局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力度,加大考核分值,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对按时完成阶段性及全年工作任务的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工作任务。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七
为加快推进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以下简称“金保工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40号)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对“金保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涵盖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和信息化相关规划,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工作格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体系、网络、硬件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扩大,促进就业、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实行,以信息化手段对大量业务提供高效支撑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进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对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加强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等资源,依托州政府电子政务内网搭建“金保工程”主干网,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步实施。
2、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3、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财税、银行、保险及邮政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4、省级投资,地方配套。“金保工程”建设主要采取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配套相结合,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资金。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硬件网络等相关设备配置和全省各项业务统一软件的开发与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办公场所、机房建设和通讯中心与所属各业务经办机构联网通讯线路租赁费用,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项目管理费用,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其中州本级200万元,五县各160万元),按照分级承担的原则,各县配套资金由各县财政承担。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平台建设,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实现“金保工程”省、州、县三级主干网络,并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全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逐步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全州“金保工程”在前期建设基础上,从年1月起,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实施范围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建成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三)主要任务
1、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平台建设,实现省、州、县三级主干联网。纵向省数据中心上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数据中心,下联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终端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横向专网系统内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平台、州、县通讯中心平台联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就业服务经办机构;专网系统外联接地税等相关部门和银行、医院、药店等相关业务单位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2、应用系统建设。根据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核心平台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按照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原则,整合完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应用。利用备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现有局域网硬件环境,完成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居民医保、新农保及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等全州统一软件开发与实施,加快推进全州社会保障“一卡通”进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拓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应用,利用省州县职业介绍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现有的局域网硬件环境,实现全州联网,完成全州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软件实施,加快全州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步伐。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工作机制。全州“金保工程”建设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州、县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抽调得力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二)制定规划方案。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和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软件等信息系统,根据政府采购程序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和配置硬件等相关设各及软件开发。
(三)组织开展调研。从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赴五县开展金保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摸清金保工程建设现状,为具体组织实施奠定基础。
(四)分类分步实施。按重点地区和重点业务,分地区、分类、分步实施。年6月底前,完成全州系统业务运行工作;年底,完成项目收尾自查工作。
四、任务分工
金保工程建设是全省的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我省给予资金补助的有利契机,着力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全州“金保工程”建设和实施工作,负责调研、规划、设计和建设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负责全州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及项日培训工作;负责全州数据大集中核心平台的管理和数据联网及各业务监测数据的上传;负责与外网地税、银行数据大集中州级系统的联网;指导、检查、督促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州发改委按照“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对新增建设部分调整项目建设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州财政局按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做好“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做好项目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政府采购工作,检查、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各县政府负责落实“金保工程”配套资金、办公场所、机房建设、配备相关人员,确保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牵头落实本地区社保、医保、就业各业务经办机构局域网与主干网的联网;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各业务经办机构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管理工作,以及系统维护工作。
各级社保、医保、就业经办机构配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金保工程”各项业务需求方案编制;按照国家和省核心平台指标体系及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运行要求,做好业务数据整理、数据上线等相关工作;负责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管理及局域网维护工作;负责与外网医院、药店等单位联网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对各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具体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州“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县要成立相应“金保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机构,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统一管理。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结合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协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投资,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
2、确保投入。将金保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规模。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资金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
3、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及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进行建设。
4、加强培训。开展金保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要根据金保工程的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各种专项培训,有效地推进应用。
5、建立金保工程建设考核制度。将金保工程建设纳入各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各地各部门推进金保工程应用的积极性,保证全州金保工程的整体推进和目标的全面实现。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八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当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实施信息化时必须明确单位当前所处的阶段--基础建设阶段,要提前考虑递进到下一个阶段所应具备的条件。信管科的统一意见是,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电子商务网站,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
二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
根据企业情况,信息化建设要两者兼顾,双管齐下。
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步骤
(一)网站建设:
目前,网站建设是当务之急,因为网站是一个企业形象的窗口,许多单位和个人都是通过网站了解企业状况。对于企业网站的模块,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银座:包括企业简介,组织机构,总经理介绍,管理团队,资质荣誉、企业大事记 。
2、项目介绍:**等项目的主页链接。
3、新闻发布:集团和公司的动态、公司新闻、活动、安全建设及媒体视点等。
4、企业文化:集团的文化品牌,企业的理念,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品牌战略。
5、社会责任:此条目可归属于企业文化,也可单独列出,突出企业为社会肩负的责任、做出的贡献,强调企业的社会角色。
6、诚聘英才:宣传企业的用人理念,设置简历的投递窗口,使简历统一规范,建立人才库,方便招聘时筛选。
7、招标中标信息:方便各合作公司查询信息。
目前信管科已考察了几家规模较大的网站制作公司,并咨询了各模块的报价。现在需要 1
与战略发展部联系的广告公司接洽,在明确了网站的设计风格及具体功能后,方可进一步确定最终由哪家网站设计公司承担设计工作。在6月初要听取广告公司的设计方案,预计在两个星期内确定下具体的广告公司,然后再确定网站制作公司,预计两个月作出网站。对于网站制作公司的选择,一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最好有大型企业网站的成功案例。二是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三是价格要合理,四是最好是本地的公司,或是有驻济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外地单位。此外,有的公司只负责网站制作,不负责后期的维护,如信息发布、主页的更新等,有的大型制作公司实施一站式管理,包括前期制作和后期维护。一般大型的企业网站都是采用这种带后期维护的一站式管理。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伴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的成长与完善。
首先要建立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当前公司下发通知和文件的程序是这样的,总经理办公室向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的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发送完后再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这样工作效率低,且许多人不一定按时接收邮件。而各部门上报材料需要拿纸质文件到各级领导办公室签阅,有时紧急文件不能及时签阅,延误工作。因此,建设oa系统是当务之急。此系统应包括内部人员通讯录,电子邮件系统,文件在线签阅系统,信息公告平台等功能。这样就实现了内部人员实时通讯,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目前有两种建议:第一种,由于它功能简单,容易实现,没必要单独找软件公司制作,只要确定下信息化平台的`制作公司,此系统就可以作为平台中的一个功能模块附带实现,这种方法,优点是统一规范,与其他模块协调性高,缺点是要等其他系统确定好软件公司后,才能一起制作,研发时间长;第二种方案,是单独找软件公司制作oa系统,其优点是系统的研发不受其他系统的限制,可以马上开始设计,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公司使用上oa系统,缺点是很可能与其他系统不出自一个设计公司,将来的系统间的衔接和协调性降低。以上两种方式请领导根据情况选择其一。
工程管理系统是平台建设的重点,工程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进度计划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模块。购物中心现正处于工程建设阶段,所以信息管理多涉及工程建设方面,目前对于工程进度计划主要靠电话、邮件等原始通讯方式,环节繁杂,时效性差。建议先订购最迫切需求的进度计划管理模块,其他的模块随着业务的发展再逐步加入。系统设计前需要先收集项目公司的意见,听取他们的需求,然后再进行设计。此系统是整个信息管理平台的重点,所以要充分求证,不能盲目开始。
的需求,振兴街等项目开业在即,购物中心应在开业前购买下销售管理系统,以此倒推,软件的研发、修改、完善需要近一年时间,所以现在宜马上确定软件制作公司。建议企业应该广泛考察其他已成功运营的购物中心的信息化平台,虽不可能原样照搬,但至少可以了解各系统的优缺点,借鉴他人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此为找到合适的软件制作公司的捷径。
财务系统是统一使用集团的gs系统,所以无需另外开发,只要在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时与其做好对接即可。
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的人员招聘、考勤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非常耗时。因此此项工作宜与其他项目同时开展考察。该系统应包括人员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人事管理、计划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目前世纪纵横对绩效考核的制定还未最终确定,建议绩效考核的标准成熟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建立hrm系统。
以上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软件建设,最后是系统的硬件结构和网络结构的搭建。在企业内部要建立高速宽带局域网,通过宽带与internet相连,中间要有防火墙加以隔离,总部的各计算机终端直接接入总部局域网,各地分公司和项目公司也分别建立小的局域网,并连入internet,从而可以访问总部。必要的情况下总部与各分公司或项目公司连成vpn网络。此工作应在确定下以上主要的软件系统后,根据情况确定购买。
三 、应重点处理好的事情
(一)选择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产品时,一定要处理好接口的预留问题,特别是数据库接口,最好统一用一个数据库系统。如系统规模大,数据量大,应选择oracle这种大型数据库,如果数据量不算大,可选择sql server这样的数据库系统。但是所有系统尽量选择相同的数据库系统,以便保证数据存储格式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
(二)目前信管科迫切需要到真正的购物中心去考察,尽量与技术人员接触,切实的学习已成熟运营的经验,这样可以快速的进步,既然其他省市已经有了成熟的购物中心,我们就没必要再摸着石头过河了。直接比较各购物中心使用的管理平台,要尽快确定适合自己的软件制作公司,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3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九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xx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省、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1.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
2.各省残联要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原则,配合各项业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与应用,做好年度检查与评估。
3.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报表的总体要求,上报统计数据。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加强信息报送组织
(一)向局信息科报送的信息由各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审核,并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信息采编、审核、报送机制,报送的信息要履行严格的核签手续,确保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
(三)指定专人作为局信息科信息联络员人选,具体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于会荣
副组长:宋旭秋高继杰
成 员:史耀武王孝君
赵旭红
李春青
王晓萍
李玲
于丹洋
徐宏凤朱丹 董清华 李智刚 刘志萍 谢红艳 王明红 于相丽
柳河镇胜利小学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一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二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三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1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开发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设计系统,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用户难以接受系统。
2.2部分企业领导受先进国家技术至上主义的影响,不顾自身企业实际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盲目设定过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盲目投入大量资金,过于乐观地估计实施过程中将要付出的各个方面的代价,因而当实施不成功时,造成较大的挫折和损失,甚至造成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2.3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希望开发者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学习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竞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展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2.4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与系统相悖的要求,甚至仅仅把开发者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开发者应该马上完成。开发者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中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对开发过程的整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mis建设是不会成功的。
2.5系统开发完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管理业务原已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觉察并设法改革,从而便谋求对管理信息系统修修补补,随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频频修改,抱怨也随之产生,企业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开发者或从此将管理信息系统弃之不用。
3.1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一个目标、三大原则”来进行。所谓一个目标就是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跟风”。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很大,如果在前期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发现上了信息系统后,其收益还不如投入大,那么就不如不上。当然,这种收益是个综合性收益,包括收入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等。“三大原则”就是指“管理升级、技术支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统一标准、互联互通”。首先是管理模式的优化,然后再去选择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技术(软硬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将优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化。其次是需要“总体规划”。基于正确的信息化总体框架,然后要分步进行实施。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很复杂,若几个系统同时上,很可能会出错,影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而且,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基于“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实施一个信息系统是要考虑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应用,留好接口;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上一个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和技术规范。
3.2开发者要与企业领导充分沟通,利用丰富的实施经验,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理清企业当前具备的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间的差距,根据企业能够承受的实际投入和对变革的实际承受能力,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和实施步骤,从基础规模做起,在顺利达到基础目标的同时逐步加强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的规模,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信息化革命做好充分的准备。
3.3企业领导要统一认识,提前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技术进步的幅度越大,组织变革就越深刻,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使用mis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决策性的活动,处理计算机系统不能智能化处理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高素质的员工是信息管理化流通企业管理中最积极的因素,被mis解放出来的员工必须加强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做好了就会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与手工作业真正顺利、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接。
3.4企业各级管理者制定关键岗位行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新建的mis与新建的工作流程的良好结合,保障新的工作秩序的高效运作。
3.5最后一点就是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四
为使我乡广大农民朋友及时、准确的掌握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加速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根据《xx县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现就推进我乡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以中心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通宽带建设,促进农村电脑、电视、电话进一步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提高农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水平。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更加壮大,信息处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更加灵活有效。抓黄沙坑村、高峰村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3.农民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县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组织好农民培训工作。新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
(一)夯实农村信息化基础。
1.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企业联动,采取“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对20xx年确立的农村信息中心户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具体做到: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7个行政村各确立一名村信息员。
(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按照县农业信息中心的要求,我乡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工作组人员为成员。硬件要求: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专职信息服务员;软件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
2.大力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省信息化办“五个有”标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抓好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加大与通信企业的合作,提高建设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联制度。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接县农业信息中心,通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广大农户。
4.进一步提高“三农”信息工作水平。要树立农业农村工作宣传与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并重的思想,加大本地农业农村信息的整合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好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的生产生活信息,全面提升为农信息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信息资讯和发布平台建设。由乡统一组织实施,以村为主,建立果业、蔬菜、茶叶、油茶、生猪、家禽、水产、其他等8个农民手机号码、农民固定电话、农民宽带账号数据库,采取短信、自动语音外呼、网页推送等形式,根据季节和农事发送不同的农业科技信息。
2.加强信息的交换与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和交换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通联会议。全乡信息员要根据季节、气候、病虫害的变化,及时报送相关信息,每月最少报送一条。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协助做好“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在全乡2个有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协助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开展好培训活动。
2.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育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各村信息服务站指导农民上网,通过大力宣传信息致富典型激发农民自主获取信息的愿望,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达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要结合实际,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资源整合、各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投入。
乡财政要适当安排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信息服务站、手机短信平台、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和各类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各村要结合实际推荐一名信息意识较强、写作水平较高、工作踏实的同志为信息员,于8月8号之前将本村村信息员名单报乡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乡里汇总后报送县农业信息中心。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五
为加快推进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以下简称“金保工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xxxx]40号)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涵盖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和信息化相关规划,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工作格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体系、网络、硬件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扩大,促进就业、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实行,以信息化手段对大量业务提供高效支撑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进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对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加强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
(一)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等资源,依托州政府电子政务内网搭建“金保工程”主干网,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步实施。
2、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3、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财税、银行、保险及邮政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4、省级投资,地方配套。“金保工程”建设主要采取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配套相结合,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资金。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硬件网络等相关设备配置和全省各项业务统一软件的开发与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办公场所、机房建设和通讯中心与所属各业务经办机构联网通讯线路租赁费用,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项目管理费用,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其中州本级200万元,五县各160万元),按照分级承担的原则,各县配套资金由各县财政承担。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平台建设,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实现“金保工程”省、州、县三级主干网络,并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全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逐步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全州“金保工程”在前期建设基础上,从年1月起,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实施范围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建成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三)主要任务
1、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平台建设,实现省、州、县三级主干联网。纵向省数据中心上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数据中心,下联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终端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横向专网系统内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平台、州、县通讯中心平台联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就业服务经办机构;专网系统外联接地税等相关部门和银行、医院、药店等相关业务单位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2、应用系统建设。根据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核心平台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按照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原则,整合完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应用。利用备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现有局域网硬件环境,完成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居民医保、新农保及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等全州统一软件开发与实施,加快推进全州社会保障“一卡通”进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拓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应用,利用省州县职业介绍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现有的局域网硬件环境,实现全州联网,完成全州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软件实施,加快全州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步伐。
(一)建立工作机制。全州“金保工程”建设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州、县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抽调得力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二)制定规划方案。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和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软件等信息系统,根据政府采购程序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和配置硬件等相关设各及软件开发。
(三)组织开展调研。从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赴五县开展金保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摸清金保工程建设现状,为具体组织实施奠定基础。
(四)分类分步实施。按重点地区和重点业务,分地区、分类、分步实施。年6月底前,完成全州系统业务运行工作;年底,完成项目收尾自查工作。
金保工程建设是全省的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我省给予资金补助的有利契机,着力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全州“金保工程”建设和实施工作,负责调研、规划、设计和建设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负责全州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及项日培训工作;负责全州数据大集中核心平台的管理和数据联网及各业务监测数据的上传;负责与外网地税、银行数据大集中州级系统的联网;指导、检查、督促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州发改委按照“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对新增建设部分调整项目建设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州财政局按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做好“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做好项目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政府采购工作,检查、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各县政府负责落实“金保工程”配套资金、办公场所、机房建设、配备相关人员,确保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牵头落实本地区社保、医保、就业各业务经办机构局域网与主干网的联网;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各业务经办机构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管理工作,以及系统维护工作。
各级社保、医保、就业经办机构配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金保工程”各项业务需求方案编制;按照国家和省核心平台指标体系及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运行要求,做好业务数据整理、数据上线等相关工作;负责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管理及局域网维护工作;负责与外网医院、药店等单位联网工作。
(一)组织保障。成立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对各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具体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州“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县要成立相应“金保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机构,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统一管理。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结合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协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投资,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
2、确保投入。将金保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规模。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资金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
3、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及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进行建设。
4、加强培训。开展金保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要根据金保工程的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各种专项培训,有效地推进应用。
5、建立金保工程建设考核制度。将金保工程建设纳入各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各地各部门推进金保工程应用的积极性,保证全州金保工程的整体推进和目标的全面实现。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六
根据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三年建设规划,我校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1、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全校共有8个班级,有学生253人,目前学生机仅有22台,生机比例严重不达标,,我校教职工24人,计算机11台,师机比例达不到1:1.学校为了推进信息化工作进程,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进行,学校将积极申请各项资助,筹备资金,进行购买计算机,保证学生上课人人有机。
2、校园网。高速教育网络覆盖到每个教室,“班班通”覆盖每一个班级,但是,利用率较低,设立各项激励制度,鼓励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
3、计算机教室。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运行较慢,无法实现教师主控、电子登录、文件服务和网络控制等功能,死机现象严重,需要尽快进行系统更新。
4、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资源库,每一学科每学年上传资源不少50次。方便老师们查阅资料、在学校局域网内的资源共享。
5、“人人通”平台及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大力推进,保证每学年晒课每学科不少于50节,资源上传没人不少于20节。
1、强化信息技术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每个年级每班每周一课时。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构建信息化平台
1、加大对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所有在职的教师,均参加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
2、我校在职教师90%以上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计算机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相整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3、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即课堂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绝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4、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设计。我校教师基本实现了备课时,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5、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伙伴。针对部分教师及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对贫乏的问题,我们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这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长期、有效、健康地开展,学校将制定信息化工作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形成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建立网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学校落实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跟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七
根据市、区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学特色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明确创建标准、强化创建过程、突出应用、注重发展,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一)、硬件及平台建设
1、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
2、、学校建成一批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网络教室,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努力做到人(学生)空机不空。
3、学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学习的平台。
(二)、资源建设 1、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2、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质量,形成一定规模。
(三)、应用水平 1、建立学校网站,有高质量的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组主页、师生网页等。
2、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成效显著;在形成学校特色基础上,积极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
(四)、师资队伍 1、网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2、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1、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
2、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3、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经费保证。
5、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制度。
(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宽带教育城域网使学校获取外界资源变得非常快捷、方便,使教师手中的电脑提高其利用价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逐步投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中心设施设备,添置专业web服务器与非线性编辑系统。另外,根据发展规划,要更新原来教师使用的办公用机。
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设。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体软件)资料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规划方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我们将继续做好音像资料目录的编英借阅工作。开展好自制电教教材的评比工作,鼓励教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建好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实现网络化发布与管理,不断充实校园网络资源。 3、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网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设好、开发并完善在建栏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联队伍和信息送交制度,开辟教育教学信息专栏,让复合型网站成为教师信息库、备查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品窗口。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工作。
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抓常规,充分发挥装备设施效益
1、进一步抓好电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鼓励教师借用,及时做好登记,期末进行检查、考评。
2、进一步抓好班级设备的使用。宣传发动全体教师用好网上电教课登记系统,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每次用后及时做好记载。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统计,教师完成电教课的数量将与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3、进一步抓好专用教室的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器材的保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制定好各年级实验计划,认真填好《实验纪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图书室除了要做好借阅记载外,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加强校、班两级图书室(柜)流通,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信息技术教研组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文字输入等技能,组织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开展电脑作文、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和发展特长学生。
4、根据学校工作整体计划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四)抓科研,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江阴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的优秀资源,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18篇)篇十八
校区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建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成长。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9、选取部分班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加快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