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

时间:2024-10-27 作者:JQ文豪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一

摘要劳动社会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有很多共同之处,由于劳动社会学和劳动经济学分别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所以二者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本文先介绍了劳动社会学和劳动经济学的学术定义和研究范畴,然后从人、最低工资、劳动动机三个方面阐述两个学科看问题的不同视角。

关键词劳动社会学;劳动经济学;劳动者;劳动力;最低工资;劳动动机。

劳动社会学(laborsociology)是研究劳动者及其行为、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劳动制度和劳动社会过程,以揭示劳动社会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社会,也叫产业社会。

劳动社会学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起步较早。80年代以来,中国的劳动社会学研究活跃起来,以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最为著名。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劳动者群体行为规律,了解劳动组织的运行规律和劳动制度的发展变迁规律,提高劳动管理的科学性,有效解决劳工问题。

劳动经济学(laboreconomics)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劳动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劳工问题。我国建国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并发展,研究内容包括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就业、劳动力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工资、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劳动效率。

劳动社会学和劳动经济学联系密切,二者都研究劳动者行为、劳动组织、劳动制度等问题,但研究角度不同。下文将从人、最低工资、劳动动机三个方面说明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

劳动社会学把人看作劳动者,关心的是劳动者行为的社会效益,主要任务在于揭示劳动者与各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诸如职业声望对劳动者择业的影响,劳动者的心理状态对工资决策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等,其目的是使劳动社会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

劳动社会学把人看成“社会人”,认为人都是乐于工作的,经济报酬并不是影响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要想变成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需要进行劳动者社会化,在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劳动者要训练并掌握劳动技能,学习组织的劳动规范和制度,与其他劳动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认同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劳动者社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培训完成,其中认同企业价值观标志着劳动者社会化任务的完成。

劳动经济学把人看作劳动力,关心的是劳动者行为的经济效益,主要任务在于揭示劳动力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诸如劳动力配置与流动的规律,劳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等,其目的通过生产要素的最合理配置获得最大的价值产出。

劳动经济学把人看成“经济人”,认为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报酬,人们喜欢逃避责任,安于现状。劳动力和资本一样被作为生产要素,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是成本的一部分,企业要通过劳动力和资本的最合理配置来达到成本最小化,实现最大的价值产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被作为商品可以买卖,劳动力的价格就是工资,并且工资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从劳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最低工资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工资的最低限额,能够制止企业过分压低工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员工至少获得某一数额的工资,满足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改善员工生活,同时还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最低工资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本地区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平均工资、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最低工资标准也要相应调整。

从劳动经济学来看,实行最低工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某部门实行了最低工资,其生产成本就会增加,劳动力需求减少,由此产生的多余劳动力增加了未实行最低工资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从而压低未实行最低工资部门的工资,劳动力只能选择接受低工资到未实行最低工资的部门就业或者陷入失业状态。如果立法强制所有的部门都实行最低工资,那么整个社会的失业率将会上升。

由此可见,最低工资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既要根据公平原则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保护劳动者权益,又要顾及企业的成本增加和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

从劳动社会学的角度,人们进行劳动的动机包括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和接触动机。社会动机指劳动者希望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反映了劳动者希望得到社会认同的愿望。成就动机指劳动者希望在劳动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取得职业进步,反映了劳动者自我肯定的需要。接触动机指劳动者希望参加组织活动,在劳动过程中与人合作,反映了劳动者希望得到组织所提供的保护的需要。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人们进行劳动的动机主要是物质报酬的动机。人们从事劳动是为了获得报酬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物质报酬主要体现为工资、资金、津贴等形式。报酬被雇主和雇员共同接受,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工作绩效高则报酬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劳动者自我肯定的需要。另外,由于绝大多数企业中报酬的高低与职位的高低相挂钩,报酬也反映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因此追求高报酬可以作为职业进步的一个解释。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往往综合考虑了这几种动机,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例如绩效管理主要从报酬动机的角度进行激励,岗位轮换制、矩阵制组织结构则是从成就动机和接触动机起到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2]潘锦棠.劳动社会学[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7.

作者简介:潘玮(1987―),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发表论文《下岗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和解决建议》、《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大学生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二

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就要注重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阅读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具有的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情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关心、支持和赏识,让学生深受老师的感染,使学生消除对阅读的陌生感和对学习的恐惧感,让学生原本具有的阅读欲望以极其自然和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此外,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阅读情境,如用明朗的语调讲述生动、形象的故事,或者从幽默的情节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使学生觉得每次阅读学习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学生兴趣盎然,对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有一种期待感,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

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

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像导游一样,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四、阅读教学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五、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教师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支持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把抓好读书、抓好理解词和句、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形成,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同时也让小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三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对其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普通高校游泳课更好地实施游泳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安全教育是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的永恒主题。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在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高校游泳课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工作。

应在第一次水上课前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游泳安全教育知识(如要求学生要做到不在游泳课中潜泳,不在水中打闹和嬉戏,不在泳池中跳水,学生起水离队和归队下水时须向老师报告经同意)。利用互联网和墙报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宣传游泳的安全知识及安全的重要性。

游泳课开课前应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常规性检查,凡对游泳教学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应禁止他们选修游泳课。如果这样的大学生选修游泳课会大大增加游泳课的安全隐患,所以应把大学生的病史调查和常规性健康检查落实到位。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身体实行网络化管理,让游泳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例假不能下水的女生任课老师安排见习内容。

上下课前游泳教师应对游泳池底池边的坡度、水温情况、形状和深度等进行全面了解,并标出深浅区的范围,让学生了解,并提出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还要对损坏和不符合要求的用具要坚决及时更换,跟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和教学用具的使用方法。

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防范能力的需要。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忽视游泳安全防范。在没有救生人员的情况下游泳,在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在没有安全保障设置的野外水域游泳,在水中与同伴毫无顾忌地嬉戏打闹,在天气情况极差时下水游泳,等等。在各种溺水事故中,由于缺乏游泳安全知识,不会判断或自救,结果导致溺水死亡。大学生因缺乏安全游泳知识导致溺水死亡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游泳的教育,使他们在溺水事故中学会自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对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在游泳课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对游泳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没有在下水课前将游泳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一次课进行施教。

游泳安全教育目标是有效地实施安全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方向。游泳课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向大学生普及游泳安全知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游泳安全防范知识,使他们逐渐形成游泳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游泳课时是游泳课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课时不充足会对游泳安全教育形式有影响,对其内容有所限制,更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好游泳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先保障课时充足。

游泳教师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游泳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让学生思想上多重视,安全知识与技能传授较少,这也导致大学生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游泳安全知识。大学生游泳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媒体手段、宣传栏,游泳教师的讲授排在了后面,游泳教师在游泳安全教育方面未能发挥主导作用。游泳教师不单单只要做到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第一,选择合适的游泳场馆参与游泳活动;第二,选择合适的游泳服装与装备参与游泳活动;第三,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科学地进行游泳锻炼;第四,遇到紧急情况能处理,懂得如何应对溺水的特殊情况。如果大学生掌握了这些游泳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体育活动中。当然,这对游泳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制订游泳池规章制度,如游泳池(馆)使用制度》和《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在游泳课中的安全。游泳池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发挥其管理的最大功能,还必须严格遵守才行。然而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例如,为大学生建立身体健康档案可以让游泳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高校仅有很少的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医疗箱。对于游泳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方面,有很少有学校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

保证一定时间的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把游泳课安全教育纳入游泳教学大纲,由游泳教师在游泳课程中完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传输。课程缺乏系统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检查监督是当前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薄弱状况尤其值得思考。该研究尝试提出将游泳课安全教育融合在大学生游泳课程之中,并从教材、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与游泳课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体系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学校必须根据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游泳教师学习或者进修游泳课安全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具备传授游泳课安全教育的专业能力。在游泳课安全教育实施环节,安全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特点要符合大学生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身心特点;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形式进行,以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结合发生游泳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以掌握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1)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加强安全教育、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了解场地情况等3个方面。(2)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游泳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只在于表面功夫;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4个方面。

(1)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游泳教师不光肩负着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的任务,也肩负着让学生学会游泳的任务,同时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传授游泳安全的技能。所以这对高校游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在对大学生加强游泳安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在容易发生游泳伤害事故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注意,禁止学生在游泳池进行危险的行为。例如:在湿滑的游泳池里,在做好防滑工作的同时,张贴“小心地滑”的警示语,有助于提高安全注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警示宣传工作确能起到提醒安全注意的作用,在减少游泳风险、保障游泳课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四

1.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样化。金融危机不仅使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增多,同时争议案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争议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过去,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主要是对用人单位除名、辞退的争议,现在主要是对违法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的争议,在这些案件中最多的是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案件。

2.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缺陷显露无遗。由于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具有繁琐的程序、环节比较多、时间比较长的缺点,同时从事劳动争议的人员不仅短缺而且大多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我国很难去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现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在进行转变(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合同法法律不健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当经济发展迅速时,劳动关系问题并不会凸显出来,一旦经济发展衰退,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立刻凸显出来,从根本上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能够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10.3%,在建立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中能够做到实行的企业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而且大多企业不按照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执行,曾经有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发现占8成的企业对工作分析、评价含义模糊不清。因为市场永远是不断的在进行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竞争的优势逐渐从降低产品的成品、提高产品的质量转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势的源泉,离开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能否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渐渐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危机后,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领导者开始重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思考,渐渐感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理理念大于实践。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我国虽然掌握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是缺乏实践操作,如“中国人先进的概念能够和美国人相比,只要美国人登出了新东西,在一星期后一定能在中国的报纸上看到”、“多年来理念是满天飞,行动是地上爬”,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缺点: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不到位、我国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说明书,导致我国无法对员工给予该应得的报酬。我国企业大多实践操作方面比较薄弱,受经济危机冲击以后大多陷入困境,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来应对危机,只能采取最简单的裁员手段,因为我国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的规定,导致企业中员工的质量良莠不齐,一味裁员,有可能会裁掉具备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员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现如今,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出现了招人难这一现象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太完善,劳动争议案件没有得到很好只能累计下来,导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现象,大部分企业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超时加班、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等行为,当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产生矛盾时,劳动者通常会选择集体罢工等不规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了加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还有,随着《劳动合同法》法律的颁布和类似法律知识的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开始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了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在此情况下,对企业造成了很多压力,一是来自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企业受政府的监管;三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制服来执行,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曾经有个学者说过,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指的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大多企业陷入绝境,经济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好的一面指的是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是一次机遇,经济的调整必然会使国内的资金、资源、人才进行重新配置,甚至是国际性的重新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配置就是人才的重新配置,人才的重新配置,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的契机,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通过创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

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关注的是以人为本,要提升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只有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改善了员工的工作坏境,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d.提出福利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企业应抓住机遇,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危机虽然导致大部分企业采取裁员的手段,但是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企业能够在此状况下,吸收高素质人才和紧缺人才,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企业抓住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企业应对危机时能够培育人才,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面对困境时,企业员工的能力就可以显现出来。

c.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很容易吸收优质人才,同时也很容易流失优质人才,为了不让优质人才流失,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企业得以良好发展。企业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应充分抓住机遇,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构建核销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大学生成才3000论文。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五

通俗来讲,劳动关系就是与各类企业、个体商户以及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所建立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受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信仰、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用学者对劳动关系概念的界定会出现差异。但归根结底,其概念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在不同层面上是相互借鉴和补充的。劳动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使用者,也就是所谓的雇主和雇主组织,那么另一方面就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主要指个人或代表劳动者的联合组织。劳动关系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还涉及了劳动时间,劳动安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规章的处理以及劳动就业规则和员工的关系管理等等方面的内容。

(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占主导地位。

劳动关系市场化的主导地位是受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影响的,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关系基本上回复到市场经济状况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即其以雇用为基本形态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二是劳动关系的归属逐渐企业化;三是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四是劳动关系逐步规范,实现法制化和契约化叨。

(二)劳动关系多元化,并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劳动关系的多元化。随着市场化体制的不断变革,也使得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就业形式上,而劳动关系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上,那么在规范化程度上劳动关系则主要表现为多层次。

结合有关资料以及相关的数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平合理化问题。

公平是衡量和推动事物发展的标准,企业招贤纳士就要公平、公正,让求职者以及在职者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人力资源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公平的合理性问题。公平的对待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可以催促其不断的奋发上进,公司决策的公平性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内在情绪以及企业内部的环境。所以说,在劳动关系中,公平合理性是尤为重要的,它关系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所以,在人员的晋升问题上要做到公平性,不应出现走后门、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在招聘人员方面,要确保面试过程和最终确定人员名单的公平、公正性。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并且规范人员调动制度,依据员工的个人表现能力以及工作绩效,给予合理的薪酬、奖励以及职位升迁,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性。

(二)企业制度的完善化问题。

企业制度是否完善是至关重要的,规范、合理、完善的公司制度可以让一个企业的理念和品牌文化深入人心。良好的企业制度可以让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而不至于是员工懒散、不规范。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制度的完善化,不仅可以宣传企业形象,还能规范企业管理。

(三)企业员工隐私的保护性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隐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企业管理中,侵犯员工隐私是及其不道德的行为,更会对企业的劳动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员工的隐私是不容侵犯的,然而有些企业还是会以工作为理由对员工的隐私进行侵犯,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另外,我国法律也明确指出了侵犯员工隐私的四种行为。所以,保护员工的隐私是企业人文主义素养的直接体现,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内在的价值追求。不要在公众场合公开谈论员工的隐私,也不要以员工的隐私作为要挟的手段而迫使其做出做公司有益的事情。

(四)企业员工健康的关注问题。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了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的工作。那么,健康问题是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并且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一直以来,因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所而导致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问题不断增加,所以,员工的健康问题值得企业高度关注。首先,针对员工的安全、健康问题,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经营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安全和预防政策;其次应该不定期的带领员工体检,这是对员工身体健康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另外,应该完善相关的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健康培训,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寻找原因并积极解决。

氛围,使企业更具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之处,积极推进企业健康的快速发展。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六

摘要:在一次大扫除中,有学生逃跑了。我没有严厉处罚他,而是让他去看劳动,体验同学劳动的辛苦,从而为自己逃避劳动的行为感到内疚,学会感激他人的劳动。通过做一天父母的活动,亲历父母每天的辛勤劳动,体验父母的艰辛,从而感激父母,学会感恩。有了劳动体验的肥沃土壤,才能长出“知恩”的好苗,结出“报恩”的甜美果实啊!以劳动为切入口,让学生进行易位体验,巧妙进行感恩教育,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关键词:劳动;体验;感恩;尝试;反思。

起因:大扫除有人逃跑了。

那天是星期一,按学校惯例下午要进行大扫除。我交待学生要认真打扫后就回办公室备课了,准备结束前再回来检查。我带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训练有素,做值日井井有条。值日安排表上一目了然:谁哪天值日?谁扫地?谁摆桌椅?谁拖地?谁擦黑板?哪个角落谁负责?安排得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有任务,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还每天安排一个班干部做“检查长”,负责检查把关。放手让学生去做管理,老师负责最后验收。

大扫除还没进行到一半,“检查长”楊华燕就气急败坏地跑进办公室:“老师,王浩逃跑了,第二组没人扫地!”哦,竟然有人逃避劳动?“你说怎么办呢?”我问杨华燕。“要狠狠地惩罚他!这个学期他已经逃跑两次了!”杨华燕气愤地说。处罚就有用吗?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学生,他也不爱劳动,每次值日都找借口溜掉。我罚他打扫一个星期,为防再次逃跑还每天亲自监督他劳动,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又故伎重演了,真是又累又没效果。后来我干脆打电话给他爸爸,让他把孩子押送到学校打扫。后来他再也没有偷懒,但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二天他身上的累累伤痕和受伤的眼神。

经过:奖你“看”劳动。

不搞清楚为什么要劳动,光惩罚是没用的。第二天,我找王浩来问话:“为什么不做值日就走了?”“我和一班的李杰约好打乒乓球,去迟了就没有位置了。”王浩低声地说,“老师你今天罚我吧!”看他一副赴汤蹈火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突然灵机一动:“我不罚你,就奖励你‘看’一天劳动吧,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了的东西,详细写在日记里。”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王浩的日记。他这样写道:“星期一我没有值日,因为李杰说要打乒乓球,叫我早点去霸位置。而且大扫除有28个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没想到还是被逮到了,都怪杨华燕多事!老师没有罚我,我觉得很意外。劳动有什么好看的呢?真奇怪!我到了教室,看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谢婉君在擦桌子,很仔细地把桌面的污迹擦干净,56张桌子她擦了好久;李婉婷在扫地,把抽屉里的纸屑、地上的垃圾都清理干净;刘北诚在擦窗户玻璃,他先用湿抹布,再用干报纸擦,他差点从凳子上掉下来,我冲过去帮忙,一起擦。有了我的加入,窗子很快就擦干净了,刘北诚说合作愉快,我听了很高兴。林涛在拖地板,看到地上有一块白色的东西,就蹲在地上用手抠。看到这儿,我的脸红了,那是我上课时掉的涂改贴,本来我想捡起来的,可它贴在地上紧紧的,我就懒得管了。我突然觉得很不好意思,我每天享受着的窗明几净、干净整洁,都是同学用劳动换来的,而我自己却没有付出。林涛告诉我,那天他和杨华燕帮我做值日,一直弄到五点多,回家晚了还被妈妈骂了。听到这儿,我内疚极了,心里十分感激他们。以后自己的劳动自己做,我决心再也不逃避值日了!”

高潮:再烧一把火!

在当天的班会课上,我放弃了原先预定的主题,而把主题定为“我劳动,我感恩!”首先我们讨论“为什么要做值日?”有的学生说:“不做值日,我们教室就会很脏,谁也不想在垃圾堆里上课。”有的学生说:“我们从小要学会劳动。”有的学生说:“要想教室干净,每个人都要付出劳动。”接着我请同学们畅谈“劳动的感受”。杨华燕说:“我要做完自己的值日任务,还要检查同学们的劳动,总是最晚才回家的,我觉得很累。但每次看到我班卫生获得表扬,我就觉得很高兴,为了班级的荣誉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子阳说:“我负责的是扫地,每次听到同学们表扬我扫得最干净,我就很开心,我觉得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建波说:“上周我偷懒没扫干净第二组,结果检查时我们班被扣分了,我觉得很内疚!”然后我抛出第三个问题——“劳动是谁的责任?”这个问题一出,同学们就热烈讨论起来。有人说“打扫教室是每个同学的义务”,有人说“自己的任务自己干”,婉均说得最好:“你们还记得课文《高尔基在给他儿子的信》吗?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就是说付出比索取更愉快。值日劳动就是为班级为同学付出,我们不能只是享受别人打扫的成果,自己也应该付出劳动!”听到这儿,王浩红着脸站了起来,对大家说:“我上次大扫除逃跑了,对不起大家!”我趁机拿出了王浩的日记,通过实物投影让大家阅读,当大家读到“听到这儿,我内疚极了,心里十分感激他们。以后自己的劳动自己做,我决心再也不逃避值日了!”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趁热打铁:“王浩同学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感激他人的劳动,这就是感恩。”最后活动进入高潮——“从感激他人的劳动做起,学会感恩”。我先发言:“每天来教室上课,看到干净的黑板和一尘不染的讲台,我都很高兴,感谢擦黑板讲台的同学,是你们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接着孩子们踊跃发言:“感谢谢婉君,她把我们的桌子擦得那么干净!”“我们第一组的桌椅很整齐,经常受到表扬,这要感谢‘卫生小天使’刘彦兰每节课后摆桌椅!”“我们组的地板最干净,这是组长的功劳,他每次拖地都用很大的力气,把地板拖得光可鉴人!”……“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擦柳柳成荫”,没想到一次大扫除竟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感恩教育契机。

收获:一点启发,一次尝试。

说干就干!我顺势策划了“周末做一天妈妈(爸爸)”的活动,跟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全力配合,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孩子们在这一天内承担爸爸妈妈要做的事情,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家务劳动,要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周一到了,在班会课上我直奔主题:“同学们,周末你做了一天爸爸,或做了一天妈妈,能说说你的经历吗?”学生经历了特殊的一天,心里憋了一肚子的话,早就想和大家交流了。听老师一问,话匣子马上就打开了。我随即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要求把一天中最难忘、最深刻的细节说出来。以下是学生代表的发言:

王媛媛:我当了一天妈妈,家务活很累就不说了,最让我难忘的是辅导弟弟写作业。弟弟很懒,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才做。星期六一大早,我就把弟弟从被窝里拉了出来,逼着他写作业。可是弟弟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我一转身他就拿起玩具来玩,真是气死我了!我忍不住打了弟弟,他才一边哭一边写作业,可是书写很潦草,还错了几道题,最后他还在爸爸妈妈面前骂我是“巫婆”呢。想到妈妈每天不仅要对付古灵精怪的弟弟,还要辅导懒惰的我写作业,真不容易啊!

婉婷:我妈妈是在华丽市场买菜的,我帮妈妈干了一天的活。半夜就要起来到批发市场拿菜,回来还要择菜,去掉老叶,给青菜泡水清洗。当我拿着一把收拾好的菜心浸入清水的时候,冷得手都在发抖,感觉那种冷是刺骨的。中午饭也是在市场吃的,爸爸送饭的时候叫我累的话就算了,但我想坚持就没答应。一直站到晚上七八点才卖完了所有的菜,回到家我连澡都没洗,就倒在床上睡着了。原来妈妈买菜挣钱是那么辛苦啊!

荟浩:我做了一天爸爸。我爸爸在妇幼保健院旁边开了一家水果店,生意很好。我一大早就跟爸爸到上冲水果批发市场去批发水果,拉了满满一车回来。打开箱子清理,发现不少水果压烂了,只能丢掉,真可惜!除去这些烂果,我们必须每斤卖高点的价钱才能有钱赚。而且水果在新鲜的时候才能卖好价钱,不新鲜的话就要贬值了。我很怕没人来买,怕水果烂掉。每当生意红火的时候我就很开心,没人时就很烦恼。生意真难做啊!我以前以为做生意很简单的,就是用低的价钱拿货,再以高一点的价钱卖出去就行了。现在我才知道爸爸每天都很辛苦,为了我们的生活,他吃了很多苦。

交流还在继续,同学们说着、感动着。有了做一天爸爸或妈妈的经历,孩子们对父母更了解了,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进而体谅父母关心父母。

通过劳动,我们体验了父母的艰辛,知道了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我们心中盈满了对父母的感激,那么如何表达这种感激之情?如何回报父母呢?于是,新的一轮活动“用劳动报答父母恩情”又开始了!

活动反思。

“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恩、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这样说。感恩教育的题材很多,可以听孝敬父母的故事,可以读《弟子规》《三字经》等民族文化经典,可以唱感恩的歌曲。心理学告诉我们,促进事物发生改变的有内因和外因,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听别人的感恩故事只是影响学生的外因,而自身的体验才是决定学生能否感恩的内因。而参与劳动是体验他人和父母艰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体验”是现代学生学习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的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是知识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走进新课程》第133页)。

教育的契机瞬息即逝,作为教育者要懂得及時把握。通过参与班级值日劳动,体验同学打扫的辛苦,知道卫生来源于同学们的劳动付出,从而学会感激他人,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通过做一天父母的活动,亲历父母每天的辛勤劳动,体验父母的艰辛,才会体谅父母,从内心感激父母为自己为家庭做的一切。有了劳动体验的肥沃土壤,才能长出“知恩”的好苗,结出“报恩”的甜美果实啊!

以劳动为切入口,让学生进行易位体验,在劳动中学会感恩。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p357。

[2]《突发事件与感恩教育》,邹冬梅,《香洲教研》2009德育增刊。

[3]《走进新课程》,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摘要]众所周知,劳动关系以劳动经济关系为核心,通过法律来调整劳动经济关系我们称之为劳动法律关系。然而,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劳动经济关系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是必须遵循的。所以说,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性与劳动关系存在内在的联系,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是以劳动关系的研究为基础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以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劳动关系进行研究是与劳动力市场变化要求的相符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变化劳动关系收入状况劳动经济学。

1.弱势群体产生以及劳动关系变化的首要原因便是就业形势的严峻。

2009年1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09年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按照8%的经济增长速度,供求缺口1200万左右(数据来自中国新闻网),也就是说有1200万人待业。众多的人口使我国蕴含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这种正在调整的经济结构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下,我国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也就是说从需求供给角度讲,我国的劳动力需求量严重地小于劳动力供给量,主要表现便是迅猛上升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年末,我国石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数据来自腾讯新闻网),而2005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8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数据来自搜狐新闻网)。工业化进程和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劳动力总量矛盾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我国就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一问题在2001年,也就是我国加入wto后显得更加突出,从而使得劳动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对劳动者不利。

2.劳动关系矛盾的形式和内容在变化的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影响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下几方面是是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高素质劳动力受到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的促进而增加。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就业率为87.7%(数据来自中国新闻网),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数据来自《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就业率为71.85%,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为495万人、就业率为70.9%(数据来自《人民日报》),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大559万,实际就业率不到70%(数据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1万人、就业率为68%(数据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目前的就业率不断下滑,“知识失业”凸显。

第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促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的职业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将逐步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产业部门中分离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技术生产部门和商业、服务业部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0年同1982年相比,在我国的职业结构总量中,初级层次职业即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的比重下降了8.47%,而中层职业的比重则增加了7.2%,我国的职业机构正在趋向高级化。职业结构高级化是工业化国家普遍发生的社会结构变迁中的一般特征,指社会结构中高层次职业的数量逐渐增加。未来8-10年,中国的职业高级化水平将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社会中间阶层也将有一个跳跃式的扩大。对全国人均gdp和各类职业比重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不仅对非农职业岗位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更对中高层职业的增加有相当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职业结构的变化,而职业结构的变化则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从矛盾的主要内容看,也从获得岗位、保障工资待遇变为岗位条件、福利以及薪酬的心理收益等。可以预测,中国职业结构的变化,会促进社会中间阶层的扩大,一定程度上改变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特别是劳动力需求方主导的状况,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职工工资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在工资收入普遍上升的同时,不同的社会阶层从社会改革进步中所获得的收益是不等的。根据统计局对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的分组调查,2003年占总体20%的最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72元,比上年增加2012元,增长13%;占总体20%的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5元,比上年增加263元,增长8.7%。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扩大到5.3∶1,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5年城市居民中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有六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由此判断,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事实上,人们对收入差距拉大的不满,的确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产生不利影响,但根源还不在收入差距本身,劳动分配关系的不协调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履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基础保证,而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工伤及职业培训是履行劳动合同的四个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履行劳动合同所导致的劳动争议案件中这四个因素的构成,首先发现,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其他类型企业中,与履行劳动合同相关的劳动争议案件中超过50%的案件都是由劳动报酬所引起的;其次我们还发现,保险福利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联营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等履行劳动合同时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判断出,我国各类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时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劳动报酬问题相对比较严重。

参考文献:。

[2]张立坤: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

[3]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钱再见:论中国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以其高效性,在教学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实现即时的教学反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以其高效性,在教学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实现即时的教学反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1、促进师生沟通,实现及时反馈。

小学课堂上可以观察到,小学生大多是年幼的孩子,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课堂感受,因此,老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明白了什么、明白了多少、还有什么疑惑等问题。上课期间,教师向学生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再实施下一步教学计划,能够使学习更加高效。

2、吸引学生注意,保持课堂活跃。

作为7~12岁的儿童,让学生认真连续听课是困难的。学生往往很快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尤其是在抽象而枯燥的数学课上,更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有效手段,能够将学生涣散的精神集中起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课堂时时刻刻处于一种老师认真讲课、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中。

3、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考习惯。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因此,让他们愉快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孩子初步形成学习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后续教育的进行。难度适宜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这也是他们产生思考意识的第一步,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

1、把握提问时机,最大限度地保障提问效率。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确定提问的时机。要在知识点结束后及时提问,趁热打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强度。同时,提问不应过于频繁,使学生感到过于疲惫。例如,在进行“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进行立体图形的介绍之后,可立即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球体的?”学生思考观察后即可轻松得出答案。有些学生可能会误答出其他立体图形的物体,此时,可继续下一个立体图形的介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利用对比的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问需要具有灵活性,抓住课堂情况,有效进行。

2、增强参与感,尽量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面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教师应注意提问的难度,应适合大部分学生,给所有学生“努力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感觉。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照顾每个学生的感受,不是说要为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放慢讲课进度,而是要吸引学生加入目前的课堂,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课堂的感觉。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年、月、日”教学时,由于本课的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内容关联不大,是一个吸引落后学生跟上课程进度的好机会。课堂上,教师可对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单位进行提问,如“二月有多少天?”此类问题属于常识类问题,任何学生都可以作答,并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今后学生可能会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提供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

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发散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宽度,形成更加有效的思考方式。例如,在“统计”一课的学习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统计图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教师在介绍完基础概念之后,不妨向学生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提问后空余3~5分钟让学生用于思考,空余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提示,如“从横轴上的数字进行思考”“它的面积代表什么意思呢?”等,帮助学生找到切入角度,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4、增加课堂末提问,给学生一个课下学习的契机。

无论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还是新内容的学习,都可以通过一个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思考、去读书,以此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课堂末的提问是对课堂的延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随时随地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进行完“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率”的学习后,可以顺势提出问题“那么乘法是不是也会有相似的特性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以此来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铺垫。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需要灵活利用提问这一有效手段,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还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提升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它对成长中的小学生还具有深远影响。利用提问的手段,将使学生成长为逻辑完整、思路清晰的栋梁之材。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八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优秀群体,应该树立理性爱国情怀和进行理性爱国实践,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要采取各种合情合理、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推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促使广大大学生进一步地树立和加强理性爱国理念,积极地进行理性爱国实践。心理活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积极意义,推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树立并加强理性爱国理念,积极地进行理性爱国实践。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大学生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群体的爱国情怀和爱国实践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

当代,大学生依然以其热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的爱国实践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全国人民所称道。

大学生应该在各个方面努力地提高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抒发爱国情怀和进行爱国实践。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拥有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并积极地进行正确的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拥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并积极地进行爱国实践。

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大学生在整体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不理性的思维和不理性的行动,这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和爱国实践方面有所体现,其影响是负面甚至是恶劣的,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是有害的。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理念和理性地进行爱国实践。

应当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面的研究,采取各种合情合理、积极有效的举措来开展此项教育,努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无论是对于单个个人还是社会群体,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所以,心理研究和心理辅导的意义是显着的。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都与自己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方面及其该方面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争取良好的教育成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拥有热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地进行爱国实践,同时也有不理性的思维和行为存在,这些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密切关系。

因此,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面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要注重运用心理辅导。

一、加强心理辅导,深化大学生理性爱国认识。

(一)理性爱国是一种认识。

理性爱国教育可以推动理性爱国认识过程,从而形成理性爱国认识。

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都应该并且必须热爱国家,从思想上树立爱国情怀,从行动上进行爱国实践。

任何事情都不能是盲目的,爱国同样如此,爱国必须理性。

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都必须理性地爱国,拥有理性的爱国理念和进行理性爱国的实践。

对理性爱国有正确的认识是拥有理性爱国理念和进行理性爱国实践的重要基础。

(二)理性爱国是一种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热爱祖国的传统,一代代无数的中华儿女坚定地秉承这一传统,积极努力地为国奋斗,几千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祖国的护佑下,繁衍生息,辛勤劳作。

无数饱含爱国热情的先民们顽强不息地在中华热土上战斗和耕耘,保卫和建设着祖国,创造了数不清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让祖国以傲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进入近代以后,祖国遭遇了重大的磨难,无数秉承爱国传统的仁人志士和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地为国抗争、为国奋斗,谱写了壮丽的爱国史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举国骄傲,全世界赞叹。

学习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知道,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实践,通过实际的行动取得的,走向美好的未来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

(三)要通过合情合理、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爱国之情,为国家做出贡献。

历史和现实教育了人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爱国情感和行动必须理性而不能盲目,绝不能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

历史和现实也教育了人们,个人与祖国是密切的整体,任何人都不应该并且不能够脱离自己的祖国,“祖国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无论从国家宏观方面还是个人的切身感受,无数的人都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并且必须具有坚定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且将这种情怀付诸实践,以实际的行动为国家做出贡献。

不理性的、盲目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思维和行动不仅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甚至会给国家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

爱国必须理性,爱国不能盲目和不理性,不能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

在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心理教育中,首先要使广大大学生从内心中对爱国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理性爱国有深刻的认识。

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理性爱国。

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大学生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地注重在理性爱国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促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地认识到理性爱国的意义。

高校除了要加强专门的心理教育外,还要将心理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育、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等工作中,将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如在时事政策课上,通过祖国的建设成就和祖国人民为祖国付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教育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更好地认识理性爱国。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如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要注重通过校园文化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当代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深刻地影响着无数人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更是如此,作为年轻一代,这个群体对网络等先进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积极、热情和合理地运用这些事物,各个方面受到了积极地、深刻地受着影响,比如心理方面,要运用网络等先进事物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理性爱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措施值得去挖掘和应用。

将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有重要意义,需要注重对其进行研究,采取各种有效地措施予以强化。

二、加强心理辅导,强化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

(一)人具有强烈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情感的一种崇高的表现。

无数的人都要在祖国的承载和护佑下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每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祖国的影响、爱护和恩惠,在长期的岁月中,绝大多数的人们会树立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情感付诸实践,为国家做出贡献。

爱国情感影响和推动着爱国的具体行动,而爱国的具体行动又能将爱国情感很好地表现出来。

必须明白,这种情感不能盲目,必须理性,理性的爱国情感才符合爱国情感的本质。

爱国之情和爱国实践是一体的,拥有了坚定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也能更好地投入到爱国实践当中,因此,爱国情感必须是真正的符合本质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必须理性,而不能盲目。

只有拥有了理性爱国情感,才能正在地做到热爱祖国和祖国的各个方面。

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中,要注重理性爱国情感的培育,要让广大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爱国情感应该是理性的,树立理性爱国情感。

(二)注重心理教育,努力使广大大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起理性爱国情感。

从心理角度来看,情感属于心理过程。

当前,我国大学生总体上拥有坚定强烈、正确合理的爱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现在合情合理的具体实践当中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然而,必须看到,大学生情感也存在着不稳定、波动大和反差大的现象,极易产生不理性的思维和行动,甚至可能造成严重恶劣的后果。

在理性爱国情感教育上,要根据大学生情感方面的具体实际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使得大学生树立理性爱国情感,带动大学生在各个方面树立理性情感。

比如,高校应该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来教育广大大学生树立理性爱国情感,因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应该进行关爱教育,教育、鼓励和组织大学以实际行动对有困难的人群施以援手,因为,热爱同胞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

高校应该重点进行集体教育,教育大学生融入自己所属的集体和热爱自己所属的集体,因为国家是由无数个人和无数集体组成,热爱集体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

充分运用视频教学,因为视频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大学生感知祖国的历程和成就,比如,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影视剧。

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教育有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应该去研究、挖掘和运用。

三、加强心理辅导,坚定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

(一)在心理过程中,爱国认识和爱国情感最终会升华为坚定强烈的.爱国信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坚定爱国信念的民族,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将在未来更好地得到验证。

爱国信念应该是坚定的、强烈的和持之以恒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个人是什么境遇,无论国家在什么时期,爱国信念不能改变、不能区别、不能差异。

爱国信念是我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民族气节之一,在此信念的持久的支撑下、在此信念的强烈的感召下,自古以来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地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而奋斗,取得了历史上彪炳千古,现实中世人赞叹的成就,并且将在光明的大路上走向未来,取得更大的辉煌。

(二)爱国信念应该从思维心理中树立,并在具体实践中践行,真正地为国做出贡献。

强烈坚定的爱国信念应该表现在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贡献的过程中,而不能盲目,盲目的思维心理和具体行动不仅不能真正地为国家做出贡献,还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因此,正确的,真正的爱国信念应该是理性的,应该思索如何真正地、实实在在地报效祖国,积极地付诸实践,而不能意气用事,要抵制不理性的思维和行动。

树立爱国信念的过程和践行爱国信念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理性,而是应该和理性结合起来,明白理性爱国是一种信念。

(三)要采取各种合理有效地措施来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教育,使得大学生从心理上树立理性爱国信念。

在高校教育中,要大力宣传历史和现代爱国模范,用他们的事迹、信念感染大学生的心灵,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性爱国信念。

理性爱国信念教育,应该多多运用实践教育的方式,因为实践对信念的树立有积极的影响,比如,通过大学生实习课程和社会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具有有意义的实践来进一步地明白爱国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合情合理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高校要及时进行时事教育,让大学生紧跟时事,大学生自己也要紧跟时事,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大事,比如建设成就,这样,可以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地树立理性爱国信念。

要重视网络积极的教育作用,“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新的机遇,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接受网络,利用网络,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先进网络积极地影响着世界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心理辅导,塑造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

(一)人格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每一个人都应该并且必须树立正确和高尚的人格。

爱国就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民以其爱国人格深深地感动着后世,如文天祥宁死不降,梅兰芳蓄须明志。

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承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奋斗,努力地保卫和建设着祖国,取得了无数的胜利,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令世人所赞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通向未来的前进道路上,中国人民将持续不断地积极抒发爱国情感,努力进行爱国实践,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无论是国家当年处于生死存亡而抗争的年代还是今天举国上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奋斗的辉煌时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民都秉承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地为国奋斗。

这是中国人民爱国人格的强大体现。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爱国应该是合情合理地、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能盲目。

行动和情感密不可分,因此,爱国情感和奇怪行动都必须理性。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因此,理性爱国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二)大学生是优秀的群体,对国家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大学生必须树立高尚的人格,爱国人格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格。

爱国必须理性,理性爱国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人格属于心理范畴,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过程中,要重视心理辅导。

要积极地采用各种合理措施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

高校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对大学生有重要意义,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中的作用。

比如,要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

要重视人格影响来促进大学生人格培养。

要充分发挥心理课程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要将人格培养融入到大学生课堂教学当中,因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人格教育的主阵地。”

要重视纪律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同时教育大学生要自律。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要认真挖掘、研究和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比如心理辅导方法。

结语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群体和整个国家都有重要意义,要认真开展。

大学生的心理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必须予以重视,要注重心理辅导。

大学生理性爱国与大学生的心理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将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九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在持续推进我教育改革中积极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打造特色劳动教育体系,我校将在20xx年寒假期间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20xx年12月27日—20xx年2月8日。

家校一体化,劳动不放假。

1、参与家庭劳动,争做家务达人。

选题1:假期期间,帮助家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选题2:为家人献上“暖心美食”,和家人一起完成美食制作,共享温情时刻。

要求:以图片或微视频的方式记录参与家庭劳动全过程,图片或微视频中要有父母参与和反馈。

2、参与社区服务,争做志愿达人。

选题1: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抗疫、政策法律法规宣讲、社会救助、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选题2:走进身边的福利院、养老院等公益场所开展义务劳动,传播温情和爱意。

要求:撰写参与社区服务心得体会,并配有相应图片。

3、参与实习实践,争做工作达人。

选题1:调查、访问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情况,体验他们的工作艰辛,深切感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选题2:尝试假期社会实践,通过经历真实的工作体验,获得真实的工作劳动感悟。

要求:撰写实习实践报告,重点阐释对劳动精神的体悟。

4、参与调研活动,争做研学达人。

选题1:参与家乡调研活动,协助建设美丽家园,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选题2:挖掘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传播家乡的优秀文化,搜寻整理家乡的劳动楷模和先进事迹,将所见所闻所感宣讲给身边人。

要求:撰写调研报告或制作推介家乡文化、旅游、美食等内容的微视频。

1、依据活动内容,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结合个人特长和专业特色,认真思考,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要主动亮身份、尽义务、做奉献、树形象。

2、各班级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加,20xx级、20xx级学生参与活动,作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可先行记入到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手册,等待核定。请各班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提交一次劳动成果,每次提交不少于五名同学,内容不可以重复,20xx年2月8日前截止,作品打包发送至邮箱,文件命名为“年级-班级-劳动教育”。20xx级学生自愿申报参加。

3、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同学们可主动向学校公众号平台申报自己收集到的好人物、好行动、好故事等素材,优秀素材将在学校官微等平台及时予以宣传报道,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4、活动结束后将择优向学校推荐劳动教育实践先进个人,学校将统一发文进行表彰。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十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目前教育模式的陈旧,高校重智育发展轻德育培养,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熏陶,如何让大学生‘精神成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己刻不容缓。

1.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表现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成长期,还未达到“完全成人化”,正处于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其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未成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感情等方面的矛盾。再加上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综合素质等等)所以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而表现出种种不良的行为,如自闭、自恋、早恋、同性恋、自杀、神经衰弱、学习困难、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甚至罹患精神病等。据有关部门统计的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我国有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到90年代便上升到25%,近年来己达到30%。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屡见不鲜自杀、凶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在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中,有的是显性的,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现;有的是隐性的,不易被察觉,只有触及其心灵深处才能发现。有的是“内向”型,这类人群大都经历过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心理煎熬过程,自己难以走出心中的阴影,不过对其他人基本没有伤害;有的是“外向”型的,在外界因素的诱发作用下,这类人会将自己心中压抑着的“巨大能量”以爆发方式向外释放,对周围的人有着极大的危害。

心理教育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疾病预防的教育。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及有效的教育引导,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二者互相联系。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能否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全面,不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学识水平,还要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都使得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发展方向等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压力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逐年増多。

身心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须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作保证。高校教育者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具有良好的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人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与人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并与人的个性心理和内在倾向密切关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上的问题,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的心理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动机、信念及能力、气质、性格的培养。因此,要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

我国的心理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尽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每个高校均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学校依然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心理健康的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手段。大多数心理咨询中心形同虚设,校内电话咨询不能让学生随时联系,校园网上不能互动交流,直接面谈的机会更少,不能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治疗。所以,必须完善高校心理教育研究机构,不但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而且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研究,力求解决问题。

2.从业人员不规范。

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职业责任感、知识面、生活经验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里从事心理教育的工作者绝大多数为非专业人员,容易使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混同,失去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所测出的统计结果有时分析不当,问题解决不力。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以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但在很多高校中,往往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被忽略了,使得心理教育不能发挥其全部的作用。心理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诊治,轻教育。在相当多的高校里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于心理教育,只考虑筹建心理咨询室,面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而不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对象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全体学生,违背了教育的全体性原则,没认识到预防重于治疗。

面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教育者必须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加强新世纪大学生心理教育,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学生切身的重大利益。要把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加大心理教育的投入,经费上的保障是心理教育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日常教育、课堂教育、心理问题调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再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配备专职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

2.建立一整套管理体制。

恶性案件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预防和发现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减少甚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有一整套具备前瞻性、预防性和可操作性的周密而完善的综合管理体制。

(1)建立教育机制。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校的不同时期心理反应变化的不同特点,至少在每一学年开设一定学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讲座。所开的课程或讲座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待恋爱、挫折,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等。通过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譬如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青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预防措施等,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一旦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知道如何有效求助。可以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2)建立检查机制。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每年对进校新生的心理状态、认识、情感、人格特征等进行全面地测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后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状态测试并记录在案,建立校、系、班级、个人多级的信息流通渠道,通过普查和个体调查,运用学校、老师、同学等各方力量,务求时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要让信息从教育者传递到学生中,还要能从学生中得到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和学生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尤其是在学生寝室,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

(3)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教育、检查掌握的情况,对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单亲家庭,学习、表现落后生等)、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失恋,身体健康状况变化等),进行专门的教育引导,把问题解决在初期,把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消解于萌芽状态。如此,则能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4)建立应对机制。

平时就做好紧急事件的应对预案,有了突发事件,能立即启动,多方齐动,及时处治,迅速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漫延,并妥善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尽量减少事件的影响力和损失程度。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由于网络的便利性、保密性,它往往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采用。网络可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又得到直接的咨询和帮助,有助于増强心理教育的亲和力与说服力。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起步,有待大力发展。

以上种种方法虽不能涉及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所有方面,但如果实施,对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有益的,关键在于高校的重视和行动。

心理教育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心理教育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就一定能够实现。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己经认识到,要想健康只凭注意饮食和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修身养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动态的以良好心境为根本特征的心理健康状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保健己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一种时尚。截止目前,有的发达国家己有上千万人热衷于这种运动,各种心理咨询团体和机构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以优化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各种心理健康培训班也方兴未艾,通过情绪调节、生物反馈等方法来调整身心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总之,重视心理健康己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一种思想、理念和行动。

保持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这会促使人事业的成功。著名成功学专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李嘉诚在总结自己事业上的成功经验时指出,心理能够创造财富,良好的心态和自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人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良方。在做人方面,他始终注重信誉和名声,注重与人为善,这些因心理健康而体现出的优秀做人品格是他在成功之路上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进的征程。

时代发展的历史航船己经驶入21世纪。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纷至沓来?这是新世纪的典型特征。这个紧凑的时代步伐前进的脚步声己经对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严峻挑战,心理压力、心理疾病在人类社会早己出现,并己经给人类敲响警钟。重视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己成为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二十多年前,我根本没听说过“心理学”这几个字,更不知道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是怎么回事,只知道面对高考自己有说不出的痛苦不知如何解决。非常幸运,大学时代我选择了学校教育专业,学习专业课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由于对专业的兴趣,在1986年我开始注意到了报纸上、杂志上和一些书籍里刊登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事例。于是我开始关注、开始搜集、开始整理,我的整个身心都扑在了这个我当时就敏锐感觉到一定会有巨大发展的心理学问题上。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至今,我积累了大量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材料,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陆续在大学的《九月风》杂志上、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四十余篇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论文,又出版了一部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共计约100万字。5月23日是一个既难忘又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那一年我创办了赤峰市第一条面向100多万青少年的心理“青春热线0476—8448445”至今解答了大量心理,接待了许多心理咨询者,在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个典型案例。因为工作的需要,义务为一些中小学创办了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为经济广播电台创办《心桥》栏目,在电视台举办了《真正拥有健康》节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深受社会好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加上自己二十多年的勤奋积累、不断钻研,才有了《心理教育论》这本专著的问世。把心理健康和我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化为学生心理成长的良方,可以说是我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心理教育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必然,尤其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心理卫生一心理健康一心理保健运动有不可刽割的联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心理上至少存在着两种基本需求:其一是要解决心理与行为上的困惑与冲突;其二是要充实与完善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这种需求正是心理学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的充分体现。因此,为了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心理科学的巨大发展,心理教育这门心理科学的又一分支的产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心理教育是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与提高的教育活动。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对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及其思想与行动的理解,心理教育应该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以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基本理论体系为主,再充实以心理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治。心理教育应该是在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基础上的新发展,也应该是这两门学科的有机结合。心理教育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但心理教育的观念到90年代才开始被接受,从那时开始,到把心理教育作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转化为行动,则又经历了好长的一段时间。

非常值得高兴的是,在我国当前正在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任务的课程改革和创造教育的实践中,心理教育己占有一席重要之地,这不但对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广大青少年朋友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全社会都开始重视人的问题,开始以人为本地开展工作,心理教育则是给青少年们带来的一股清泉。那么,就让这股清泉流淌到他们的“心田”中去吧,那里肯定会有阵阵欢乐的歌和成长着的青春乐章。

本书虽然现在正式出版并与读者见面了,但是整个创作过程却历经了多年,正如前所述,她有我中学时代的思考、大学时代的钻研、工作历程的积累,她是在我发表和出版的大量和著作基础上写就的,凝聚了我多年的辛勤汗水。需要说明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不少其他心理学工作者发表的文章和提出的观点,在此深表感谢。此书也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恳请同仁们多加批评指正。

记得我应邀在电视台创作心理科普节目《真正拥有健康》时,主持人让我对广大观众讲一句话,我说:心理健康是21世纪最重要的通行证。现在,在本书前言的最后,我同样认为,心理教育是21世纪乃至今后在社会发展中仍将是一项朝气蓬勃、经久不衰的伟大事业,让我们为这项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幸福的伟大工程添砖加瓦吧!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十二

“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一)四至六年级开展征文比赛。

具体要求:围绕“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主题,

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宣扬劳动美德、赞美人民劳动成果等内容的文章,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热爱劳动的事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字数在500字左右。体裁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记叙文等。

(二)一至三年级开展劳动小能手活动。

主题:“我是劳动小能手”

具体要求: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尤其是从清理自己的小天地着手,如:整理铺床、整理书柜、洗碗等,并写一篇相关的记叙文。

1、各班同学利用“5.1”期间,根据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体验活动。

2、各班于假期后先自行评比,并择优选送学校大队部。每班每种形式的作品各选送2份,大队部将组织评比,并对优秀作品给予不同形式的展示。

一、指导思想。

开展以“快乐实践”为主题的第x届“劳动节”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快乐实践。

20xx年x月x日。

家庭层面:

低年级(1—2年级):

1、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

2、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

3、学会帮助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中年级(3—4年级):

1、知道2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学会帮助家人洗袜子、扫地;

3、和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卫生大清扫;

4、做一份“劳动最光荣”手抄报,每班上交五份。(上交时间:x月x日之前)。

高年级(5—6年级):

1、在父母的协助下,会蒸米饭、学会做一道菜等;

2、学会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3、“我和妈妈换一天岗”,做一天妈妈每天要做的家务活,体验劳动的甘苦。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十三

摘要:文章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为切入点,指出了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了创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框架的思考,并就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体育;教学评价。

随着“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坚持在全国中小学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一起制定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必修课,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年轻一代的重要途径。随着全国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在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大量研究实践。在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和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的体系框架正逐渐成熟,而教学评价,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创新变革,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以增进儿童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教学强调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而新体育课程标准中,从体育课程对增进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增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帮助儿童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及技能等四个方面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提出了更广泛意义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小学体育新课标中提出了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合作精神,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多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传统体育课采用运动项目提高儿童体能的基本课程要求基础上,更强调培养儿童社会适应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启蒙儿童的社会协同意识,帮助儿童养成伴随终身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自觉。从新课程目标的解读不难看出,传统的单一强调体育锻炼目的的体育教学体系,从教学的内容、形式到学生评价体系,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学创新和适应新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小学校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重要工作责任。

传统的体育教育以身体运动为主线,在课标改革后,新的教学领域逐渐增强,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但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新课标教学目标认识的局限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不系统、不完整。

课程设计的目标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多以体育项目的测评成绩作为学生评价主要参考。从新课程目标进行解读现行教学评价仅仅强调了增进学生体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运动精神、健康意识的培养和评价。

(二)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成性评价,忽略教学效果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学校,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内容逐渐丰富,教学中增加了体育欣赏、协作项目教学、儿童心理教育等教学内容。但由于大多数中小学校依然把学生体育项目成绩作为学生的终极考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参考也是学生体育项目成绩合格率分布,适应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滞后,因此,尽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入社会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涌现,但创新形式的体育教学课程缺乏效果评价,拓展形式的教学仅限于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教学活动成果也无法反映在学生评价中。

(三)评价方法单一,以运动项目考核成绩替代全面客观的学生评价。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体育项目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形式。规定一些传统项目,如跑步、立定跳远、掷实心球、跳绳等,让学生参与考试,记录时间、距离、个数等参量,按等级计分,以此作为学生体育评价的最终成绩。这样的传统评价方法形式上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停留在运动能力,无法反映学生的心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健康意识以及不同个体的差异化成长与发展。同时,教学评价依然以教师为主体,难以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

(一)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领域及水平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五个方面的教学领域目标,明确了各教学领域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其中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儿童,应达到相应领域一级水平的目标要求,小学中段三、四年级的儿童,应达到相应领域二级水平要求,小学高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达到相应领域三级水平要求。五个教学领域及其不同等级水平目标如表1所述。

(二)基于领域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框架建设的思考。

教学评价用于评定教学效果,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实现需要教学评价系统来保驾护航。新课标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从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健康意识等方面拓展了体育教育的范围。基于此,建立覆盖课程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在运动项目成绩的基础上,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协作精神、个体成长、体育知识和鉴赏等领域的水平评价框架模型。基于领域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框架模型主要包括体能评价、技能评价、健康评价、心理评价、社会适应评价五个方面,各评价领域覆盖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思考如表2所示。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是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课题,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体系框架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践设计等教学活动过程,以下就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给出几点建议。

(一)实事求是,依据学校教学实际构建覆盖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

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环境不同,不同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和教学师资力量等基础保障条件存在一定差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渐进式推进。对于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深入覆盖学科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形成包含体能、技能、心理、健康、社会性等全方位的学生评价体系,保障体育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不断革新。而对一些基础条件差的学校,则需依据学校资源的实际情况,采用渐进式建设措施,从基础评价开始,逐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二)教学评价要从单一的体育技能考试走向开放、多元,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体育课程评价要摒弃传统的体育项目技能成绩考试形式。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更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表现。评价不应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课程推进过程,重视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态度、情绪等综合表现以及不同个体为达成活动目标付出努力的程度。教师应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克服困难、克服自我表现意识、主动与同伴协同以取得团队的胜利等。即使活动没有达到最佳预期,也应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验,结果反而不是活动的终极目的。教学评价应克服单纯的技能得分,转向多元评价模式,不用单一的成绩去衡量所有学生,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关注学生自身的水平发展和进步。比起单纯量化考核,多元化的评价更能获得对学生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学生个性化考评档案的建立将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十分有益,教师能针对不同个体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因材施教的教学和评价模式也能帮助学生积累良好的运动和成功体验,健康地成长。

(三)强调评价中的学生主体作用。

为所有学生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的基本职能,体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为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社会意识和健康意识培养打下基础。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在学生评价体系建设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让学生自主感知运动中个人行为和同伴行为,并对各自的行为表现进行互评和自评,作为教学活动的亲历者,学生更能体验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情绪变化,能对自己和同伴的行为社会效应和心理状态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应始终把培养体格强健、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具有群体意识的学生作为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重视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倾向和综合素质培养。多角度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新型评价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对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迅.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2]方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j].新智慧,2020(17):72.

[3]李清林.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j].考试周刊,2020(18):123–124.

[4]盛长军.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家长,2020(3):11–12.

[5]申风娟.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9(2):286.

[6]汪瑞卿.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7(20):95–96.

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模板14篇)篇十四

随着国家提出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培养创意型设计人才,设计专业应该制订相应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而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一、项目化教学的反思。

vi设计课程随着专业改革的深入,逐步开展了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把项目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创意设计类课程,按照项目设计的工作流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商业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vi设计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拓展传统vi设计的范畴,借助工作室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按实际的工作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课程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vi设计课程实施存在学生创意能力培养、评价方面尚存不足的现状,尤其是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创意培养与预期尚存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课程融入社会项目,也进行教学化改造,但是课程有时是为了项目教学而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灌输、演示、程序化”的教学现象,课程的课题或案例实施主要以“教师出题、学生解题和自我展示、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过于偏重技术的表现,不太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学生往往只会按照教师设定的目标,采用同一技巧进行表现,取得教师预定的效果,以致学生的作业往往缺乏创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而创造力偏弱。二是课程评价过多强调结果性(终结性)评价,没有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增量和知识掌握的过程。制订的课程标准普遍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学生意念发展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成果评价中也往往重点关注学生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内在思想、创意、创新思维、文化修养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事实上,对设计体验、意念开发、个性特点的评价是设计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符合艺术设计人才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

二、创意类课程的创意培养与评价的对策。

1.创意类课程树立创意为荣的理念。

受到过度包装、图形剽窃、违法广告等设计视觉污染的影响,一些学生与教师陷入了技术化驱使的“形式至上”泥潭,造成文化传承底蕴的缺乏和艺术创造力的缺失。学生和教师要分别在学习和教学中树立“以创意创新为荣,以抄袭为耻”的学习观和教育观。心手合一、传统与现代结合、艺术与技术融合等观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教育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提升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等,促进学生在设计中自觉遵守设计伦理规范。

2.借用“cdio”,形成创意培养教学范式。

灵感一现的创意不是无端生发出来的,创意需要经验积累。教师能做的是给学生一个创意训练的框架。有框架意味着学生可以回过头看在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对此认知清楚,从而体验创作作品的过程,而不是完成的设计流程。

首先,借用“cdio”理念,形成教学五步法。“cdio”倡导的“做中学”和项目教学与高职高专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具有相同的理念。vi设计课程依据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安排项目设计流程,将项目设计划分为五个阶段,方便学生在各个阶段有参照性地学习,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见表1.其次,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五步法。

在vi设计教学中实施这五个步骤是个框架,我们需要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创意过程并更好地进行思考,而不是让学生回到枯燥的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设计流程,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检查与构思。学生依据项目,及时与客户沟通,获取客户需求和设计要求,收集项目资料,整理材料,确定设计主题,展开设计并保存设计过程图。学生应改变只基于一两幅简单的草图、示意图,就快速进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设计的任何修改都没做保存的做法。学生要把所有的环节做好,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第二,在设计实施阶段强调过程,学生应根据用户需求,提交三到五个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提交方案时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客户或设计委托方了解和体验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更好地接受学生的设计方案。

第三,在项目整理归档阶段,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回味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思考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面对企业和客户要求时的缺陷及优势,从而积累工作经验。实施五步法,可帮助学生建立创意设计框架,从而更好地运用设计框架进行项目的设计,使设计更加出色。

vi设计课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简易vi设计项目。教师规定四类项目设计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形成项目小团队,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要依照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五个环节实施,熟悉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教师传授学生理论和技法,同时对学生进行设计意识、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流程如下:学生接到设计任务后,教师解读项目背景,学生收集相关材料(以小组进行);学生依据调研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并汇报调研情况及方案(教师与其他学生提问);学生依据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创意,并完善设计(学生展示作品并解读,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学生设计完成后,ppt展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选择优秀作品制成案例。

3.推行过程与成果并重的多元化评价。

课程严格规定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要求,注重草案、方案、全案等过程评价,展示学生设计成果,并对设计成果进行集体评价。

一是过程评价。过程评价重在设计过程而不仅仅是设计结果,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将整个设计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可以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vi设计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意、批判思维能力,重点放在促进学生进行体会、自我探索、相互评价、学习借鉴。

教师可以采用设计讲评、作品评价、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课程小作业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

设计讲评、作品评价采取开放式的评价。设计作品的讲与评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及推销作品等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市场做准备。方案的设计由指导教师、企业设计师、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应构建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互动互联机制,使学生的设计更贴近市场。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情感,如,学生是否学会与人合作,对同一项目是否有自己不同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创意,考虑问题时是否系统,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在方法的选择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方面是否巧妙。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成果展示与评价。对于设计成果,邀请设计师、专业教师、学生、客户代表共同进行讲评。教师利用现有课程网络,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实时沟通,还方便兼职教师对项目教学的课外指导。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相互沟通、相互学习。项目作业展示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项目任务完成后利用网络展示作品,邀请企业设计师、专业教师、相关客户群的客户一同参观展览,并对设计项目作品进行讲评或评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市场竞争意识。

具体来说,vi设计课程评价中,学生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项目一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40%,项目二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50%.项目一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学生作品效果占40%,学生互评占20%.项目二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集体评占50%,学生互评占10%.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同时要重视行业评价,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接受市场和社会的检验,要得到设计对象和行业内人士的认可。

结语。

vi设计课程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改革已实施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项目运作和课程教学的经验,这种教学范式已经被推广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了改革的合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基于创意培养的多元评价还存在不少困难,以往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惰性还存在,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索。

课题: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化自觉的创意设计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264)和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以vi设计为例”(课题编号:kg20136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唐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育与职业,(9)。

[2]马乐。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商情,(9)。

[3]于讴。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10(5)。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六年级我的心愿提纲(案例19篇)

    在写作过程中,提纲可以起到指导和组织思维的作用,使得文章更加连贯和有条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最新教师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大全(15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引起他人的兴趣和关注。接下来是一些成功应聘者的自我介绍实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誉满全球后,曾多次拒绝

    优秀药品采购半年总结及下半年计划范文(18篇)

    写总结可以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和进步。如果你需要一些总结范文的例子,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这一个月的工作做的磕磕绊绊,不是很顺利,虽然

    2023年疫苗接种实践心得(案例2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可以节省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近年来,疫苗接种成为

    实用系统对接方案范文(18篇)

    计划书是一份详细规划和安排将来行动的书面材料,对于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非常重要。在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计划书实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计划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实用支部书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大全(20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提升文章的质量和水平。在下面,我们为大家展示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帮

    实用入学生工作申请书(通用15篇)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我需要写一份更多申请书了吧。下面是一些成功申请者撰写的更多申请书样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2023年软件实施简历(案例19篇)

    个人简历的格式应简洁明了,排版清晰、整齐,方便用人单位查阅。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完美的个人简历范文,以下的样例简历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姓名:申先生性别:

    热门摄像头支持的协议(模板21篇)

    合同协议的有效期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有固定期限或长期有效的选择。合同是法律上的一种约定,它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方:__________

    2023年参观徐工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理解和成长的一种自我反省和总结。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特展的展厅在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