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清楚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助于他们有目标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点;

2.品味《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体会田园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归园田居》情趣和田园生活之美,通过品味田园之美去读懂诗人对于黑暗官场和混浊社会的厌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ppt展示qq农场游戏画面、农家乐画面)。

问:大家玩过这款游戏没有?

偷菜游戏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款网络游戏。游戏营造的童话式的田园风光,虚拟的种菜、除草、摘取、收获等田园劳作,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中田园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有的城市居民在郊外土地种菜,还有的热衷于农家乐旅游等,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虽然很多人身在都市,心在田园,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谁完全抛下城市生活,彻彻底底地投身农村生活的。但是早在东晋时代,有一位诗人,却抛却官场,实实在在地投身农村生活。这位诗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回归田园生活之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

(ppt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

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

3、文章大意疏解。

三、讨论鉴赏。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明确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他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请同学们根据这三点,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分层次。

1、为何而归?

原因有二:

(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1: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和“池鱼”,是陶渊明的自比,一再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渴望自由,迫切回归农村过着自在的生活。这两句是名句,请同学们划起来。所以诗人决定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要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安守本分地回家耕种田园。

2、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小结:第一层归园之因:写作者的个性思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这些都是农村生活常见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祥和的美好画面。在这画面上,有近有远,有静有动,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这幅场景让我想起《桃花源记》里面的句子,大家说是哪几句?提示学生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几句诗有视觉描写(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也有听觉描写(狗吠、鸡鸣),有感觉描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描写空间顺序是从近景到远景(近景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景有村庄、炊烟),描写手法有以声衬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板书)。

思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虚室”指空房间,怎么理解呢?

明确:归隐田园之后,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无尘杂、有余闲”中的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闲,自在。《陋室铭》中有一句话非常相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其实这都是在远离官场、远离世俗后得到了一种清闲、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归园之乐”的点睛之笔。

思考2:从陶诗中景物描写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明确:诗人通过对农村平常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情景交融,也可以说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关于陶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很精彩:

请同学再次朗读,争取背诵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

3、归后如何?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樊笼”和“自然”分别指什么?

樊笼,比喻昏庸浑浊的官场,人受到了束缚;自然,指田园,又指自然本性。

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使诗人有一种愉悦感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像是长久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返回到大自然了。

课堂小结:

思考:有人称陶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是为什么?

明确:“百世田园之主”是说陶开创了田园诗派,“隐逸之宗”是说他向往并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园田居》,诗人既写了自己的田园之乐,也抒发了自己的归隐之感。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归隐之后愉悦的心情。大家再自由朗读,重点体会文章写景的诗句,争取在课堂上背诵这首诗。

四、延伸拓展。

公元5世纪,中国诗人陶渊明离开官场,归隐田园,开创了田园诗一派;公元19世纪,美国有一位作家亨利·梭罗,也来到一个大湖边,开始了隐居生活,并将自己的隐居生活经历写成了一本风靡世界的书,有没有同学读过或者听说过?老师选取了其中两个写景的段落,大家跟我们这首诗对照着读一读,看看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家读完可以分小组讨论。

根据同学讨论的结果,引出白描与细描两种不同的描写方法。

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不加任何词语修饰,不矫揉造作,一切自然而就,体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陶诗就属于白描。

细描: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刻画,文字优美细腻,多用修辞。(注意与细节描写相区分,细节描写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瓦尔登湖》就使用了细描,作者很注重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而颜色的变化是非常细致的,作者用了细描的手法,精雕细刻,深刻细腻,多方烘托和渲染,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辞,文字丰富,句子优美,将色彩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现我们的面前。

陶诗使用白描,简笔勾勒出景物轮廓,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梭罗细致展现,湖水的颜色变化跃然纸上,两者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作业:

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要求使用白描或者细描的手法,字数不少于300字。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二

上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白鹅的视频)。

师: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白鹅很美丽。

师:有没有想起一首古诗——。

生:背诵《咏鹅》。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白鹅”这篇课文。读课题。

(介绍丰子恺先生)。

师:昨天预习了课文,生子都认识了吗?生字离开了课文,大家还能认识吗?

生:能。(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读音——“供”)。

师:这些字大家能读正确吗?

(出示两字词语)。

生读。

师:什么是净角?

(出示净角脸谱)。

(出示四字词语)。

继续认读生字。

生读课文。

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非常喜欢白鹅,因为它太淘气了!

师:很有趣,我们来看看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文有联系句子,划下来。

生勾画。

师:你划了哪些?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为什么要勾画这里?

生:因为整篇文章都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的。

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板书)。

生:叫声、步态、吃相。

师:(板书)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生读。

师:怎样写高傲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个最能表现白鹅特点的词,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画一画。

生默读,师巡视。

师:你找到了哪个?

生:我划了“厉声叫嚣”

师:这是“厉声叫嚣”,这是古人写的“嚣”……厉声说明鹅怎么样?

生:“凡有生客进来……”

师:“必然厉声叫嚣”(教读)。

分组练读。

师:不错。还有谁是用图画来表现?

生:我画的是一只鹅。

(师把学生画的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师:带着你的想象,也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一生读。

师:就像她这样,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还找到了哪个词语?

生:厉声喝斥。

师:为什么找这个?

生:这个词好像是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走开!

师:带着心中的感受,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有进步。好了,刚才大家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以后学习中要多多体会。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请再读一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看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

生:我觉得白鹅非常“凶”。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这是我的地盘,快走开!

生:我觉得白鹅很霸道,但是也可爱、天真。

生:我觉得它非常勇敢。

(师板书:勇敢)。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陌生人来了它引吭大叫,不像小鸡小鸭一样。

师:所以,养鹅也能看守门户。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鹅的勇敢高傲,但是学课文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情。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勇敢,实际上是在夸白鹅勇敢尽职。

(板书尽职)。

师: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

生:好一个高傲的白鹅!

一生再读。

师:你强调了“好一个”。

一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老师有一个建议,速度慢一点,我们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生再齐读。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生词。

学生认读生词。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步态的特点?

生读。

生:第四自然段是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出了白鹅的特点的。

生:我觉得第四自然段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写白鹅的。

师:……。

师:读到这里,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像净角一样出场?

师:谁见过净角出场?想不想看净角出场的样子?

(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

师: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表现净角出场的样子?

生:大模大样。

生:……。

师:谁能联系文中描写鸭子和鹅的句子,表演大白鹅和鸭子走路的样子。

两生表演。

师:谁能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走得时候很高傲。

表演鸭子的学生:她(表演白鹅的学生)、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刚才再一次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生读词语。

师:作者用准确的词语,生动的字眼,给我们描绘了高傲、勇敢……的白鹅。你愿意把自己当成一只怎样的白鹅介绍给大家。能用上文中的两三个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更好。

师提示:可以看着屏幕来练习。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的白鹅。

学生练习说。

生:我是一只骄傲的白鹅,小鸭子……小鸡……。

师:你说得真好,我想跟你交个朋友。

(跟学生握手)。

总结下课。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三

语言构建与运用: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初中,我们邂逅了从东晋时代款款而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1.解题。

“归”。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作者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从诗中找到依据并加以解说。

解说的时候可以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着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叫一生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小结: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2.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田园。运用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它们一样早有想摆脱官场束缚,返归田园的愿望了,现在终于做到,并保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一种摆脱官场束缚的强烈愿望。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归园田是为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前八句,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看到了诗人内心的悔恨以及对官场的厌恶,读得时候语速慢一些,一些表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可以重读,比如说“爱、误落、三十年、恋、思”等,请全班男同学朗读这几句诗歌。

(3)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情感:自由、安逸、喜悦、豁然开朗。

让我们带着归家的欣喜齐读这四句。全班齐读。

(4)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找出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指名朗读。

a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b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田园景色进行描写的,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明确:视觉(近远结合),听觉(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同学们在写景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种方法。

c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将其描写出来或者用素描的形式勾勒出来。

学生展示。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在幽深的巷子里自在地吠叫,鸡在桑树枝头得意地啼叫。整个乡间呈现一派宁静、和平的景象。

d你觉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怎么样?

清幽、安定、和谐、宁静(普通寻常)。

e为什么看起来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陶渊明的眼中显得那么美好?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这几句朗读时宜语调轻快,请全班女生齐读。

背景链接:陶渊明的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陶渊明舍弃了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舍弃了功名利禄,得到了精神上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

1.引导学生按照内容、情感、技法三条线索归纳全诗,形成清晰的学习脉络。

明确:内容:归隐田园的原因;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归隐后的心境;情感: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技法:比喻、夸张、白描。

2.背诵诗歌:一生尝试背诵;全班齐背。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四

2品味《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体会田园生活之美。

品味《归园田居》情趣和田园生活之美,通过品味田园之美去读懂诗人对于黑暗官场和混浊社会的厌恶。

一、图片导入。

(ppt展示qq农场游戏画面、农家乐画面)。

问:大家玩过这款游戏没有?

偷菜游戏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款网络游戏。游戏营造的童话式的田园风光,虚拟的种菜、除草、摘取、收获等田园劳作,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中田园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有的城市居民在郊外土地种菜,还有的热衷于农家乐旅游等,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虽然很多人身在都市,心在田园,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谁完全抛下城市生活,彻彻底底地投身农村生活的。但是早在东晋时代,有一位诗人,却抛却官场,实实在在地投身农村生活。这位诗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回归田园生活之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

(ppt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

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

3、文章大意疏解。

三、讨论鉴赏。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明确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他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请同学们根据这三点,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分层次。

1、为何而归?

原因有二:

(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1: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和“池鱼”,是陶渊明的自比,一再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渴望自由,迫切回归农村过着自在的生活。这两句是名句,请同学们划起来。所以诗人决定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要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安守本分地回家耕种田园。

2、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小结:第一层归园之因:写作者的个性思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这些都是农村生活常见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祥和的美好画面。在这画面上,有近有远,有静有动,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这幅场景让我想起《桃花源记》里面的句子,大家说是哪几句?提示学生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几句诗有视觉描写(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也有听觉描写(狗吠、鸡鸣),有感觉描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描写空间顺序是从近景到远景(近景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景有村庄、炊烟),描写手法有以声衬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板书)。

思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虚室”指空房间,怎么理解呢?

明确:归隐田园之后,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无尘杂、有余闲”中的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闲,自在。《陋室铭》中有一句话非常相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其实这都是在远离官场、远离世俗后得到了一种清闲、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归园之乐”的点睛之笔。

思考2:从陶诗中景物描写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明确:诗人通过对农村平常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情景交融,也可以说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关于陶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很精彩:

请同学再次朗读,争取背诵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

3、归后如何?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樊笼”和“自然”分别指什么?

樊笼,比喻昏庸浑浊的官场,人受到了束缚;自然,指田园,又指自然本性。

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使诗人有一种愉悦感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像是长久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返回到大自然了。

课堂小结:

思考:有人称陶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是为什么?

明确:“百世田园之主”是说陶开创了田园诗派,“隐逸之宗”是说他向往并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园田居》,诗人既写了自己的田园之乐,也抒发了自己的归隐之感。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归隐之后愉悦的心情。大家再自由朗读,重点体会文章写景的诗句,争取在课堂上背诵这首诗。

四、延伸拓展。

公元5世纪,中国诗人陶渊明离开官场,归隐田园,开创了田园诗一派;公元19世纪,美国有一位作家亨利·梭罗,也来到一个大湖边,开始了隐居生活,并将自己的隐居生活经历写成了一本风靡世界的书,有没有同学读过或者听说过?老师选取了其中两个写景的段落,大家跟我们这首诗对照着读一读,看看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家读完可以分小组讨论。

根据同学讨论的结果,引出白描与细描两种不同的描写方法。

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不加任何词语修饰,不矫揉造作,一切自然而就,体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陶诗就属于白描。

细描: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刻画,文字优美细腻,多用修辞。(注意与细节描写相区分,细节描写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瓦尔登湖》就使用了细描,作者很注重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而颜色的变化是非常细致的,作者用了细描的手法,精雕细刻,深刻细腻,多方烘托和渲染,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辞,文字丰富,句子优美,将色彩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现我们的面前。

陶诗使用白描,简笔勾勒出景物轮廓,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梭罗细致展现,湖水的颜色变化跃然纸上,两者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作业:

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要求使用白描或者细描的手法,字数不少于300字。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五

生:高傲。

师板书:高傲。

师:课文从从三个方面来写白鹅,它们分别是?

生:叫声、步态、吃相(师板书)。

师:我们接下来学习白鹅吃相的高傲。翻开书本64页,读一读第5—7自然段,想想哪些话写了出了白鹅吃相的高傲,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学习要求:轻声读课文5、6、7自然段,想想哪些句子写出了白鹅吃相的高傲,为什么?请用“——”划出。

生自学,师巡视。

师:有些同学划出了一句,有些同学划出了两句,还有些同学划出了三句,那咱们来交流交流。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我们再划一划。知道的同学举手。

生:譬如吃了一口饭,……。

师:出示这段话,这句话确实写出了白鹅吃相的高傲,特别是哪些词语?

生:从容不迫。

师:为什么?它是什么意思?有些同学很聪明,找出了工具书。

生翻开工具书,找。

生:什么人都不怕。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这句话。

师:你觉得他读得这样?

生:他有个字读错了。

师:我们要先说好的,再提出不足之处。

你会读吗?自己先练练。

生1:读。

师:这是一只镇静的,不慌不忙的白鹅。

生2:读。

师:读得很流利,也知道从容不迫的意思,就是读得……不慌不忙没……。

生3:读。

师:听我读。(师范读)能试试吗?男同学先来。

生4:读。

生5:指出“譬如”的读音。

师:请你来读“譬如”。

生5:读“譬如”。

师:除了这个词,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高傲?

生6:读大踏步。

师:步子迈得不够大。你再来试试。

生读得响些了。

师:步子迈得够大,就是有点快。

生7:读。

师:如果两个同学结合起来,就很完美了。

生再读。

师:哪两个词写出了白鹅的高傲?

生: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师: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师:白鹅是怎样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地吃饭的?找出来。

生:先……再……然后……。

师:对,就是这样三步走,读一读。

生读。

师: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把这只白鹅演出高傲?

生:抬头。

师:头要抬得高。

生:挺胸。

师:请你来演一演。

生:上台演。

师:其余同学也是演员,是配音演员。

生配音表演“三眼一板”

师:由此可见,白鹅吃饭的时候总是先吃饭,再饮水,然后再去吃泥和草。这就是三眼一板。吃的东西不变,而且吃的顺序也不变。这可以看出白鹅的高傲。我们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读。

生:架子十足,我从这个词看出白鹅自高自大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范读“架子十足”

生:生再读一遍。

师:不错,“架子十足”可以体会到,还有哪里可以体会到?

生:侍侯。

师:你吃饭时要人侍侯吗?

生:不。

师:你也是“侍侯”这个词,有没有别的词的?

生:非有。

生读一读这句话“……非有……”

师:我要吃饭了,快来侍侯我!鹅就是这样的高傲。刚才有些同学划出了这个句子,老师把它打出来了。

出示: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生:读。

师:饭馆里的客人就是店主的上帝,在这,鹅就成了我们的上帝。

生:读。

师:谁能够读得更高傲?要想读出,就要从表情……。

生自己试试。

师:除了这两个地方,你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鹅的高傲?

生:……供养不周……(“供养不周”读错,立马改正)。

师:能自己改正错误,很好!

生:……。

师:你读得很好!

生:……狗立刻……。

师:还有吗?

生:这些食物并不奢侈……。

师:说明什么?

生:鹅吃得很好,很奢侈。

师:鹅吃得奢侈吗?

生:不奢侈。

师:只有三样东西,不奢侈。

生:鹅大声……似乎……。

夏老师不听你们读,只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谁把课文读进去了。

生有感情地自由读6—7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好吗?

生:好。

师:不单用“好”来形容,丰爷爷用优美的词语来……写出了自己对白鹅的喜爱……。

把你们的感受用几句话写出来。

生写快乐写话卡:我是一只____的白鹅。

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你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自己创造性地写写。

交流1:

师:其实你写得很好,老师给你提个小意见,“傲慢”可以换个词。

交流2:

师:有一个词用得很好,厉声叫嚣。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六

教材简析:

《白鹅》这篇课文重点表现了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刚把这只白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还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特点的。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难点: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

教、学具准备: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设计理念: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设计特色: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我会认”的字,理解部分词语。

教学流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美文赏读,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写的,他在这篇课文的前面曾经这样写到: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想问点什么吗?

是啊,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白鹅,为什么会让作者恋恋不忘呢?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三.学习课文。

1.课文有些语句就直接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划横线)。

2.全班交流。

重点体会:

句1: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a.指导学生抓住“左顾右盼”体会高傲。b.指导朗读。)。

句2: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句3: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句4: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想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要你一口。(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指导读出“高傲”。)。

3.文中还有一些句子,虽然没有直接写出白鹅的高傲,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也分明感受到这是一只高傲的鹅,你还能找出来吗?(划波浪线,并在旁边标注阅读感受。)。

(这时让学生静静地读书,细细地品味,进行个性化地阅读。)。

4.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给同学听,并注意倾听别人的见解,如果有同感可以采纳,有异议可以辩论。)。

5.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a.由“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想开去,提问如果鹅会说汉语,它会说什么?

2)、第四自然段。

学生演示净角出场。并与鸭对比感受鹅的高傲和可爱。

3)、第五自然段。

重点体会“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这段同样也写出的鹅的高傲和可爱,读读想想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学习并体会“反语”的好处。)。

四.总结全文。

在这荒凉的环境中,只有这只白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有那么庞大的躯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雄壮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七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名篇,也是各种教材必选的诗歌名篇。中学语文教师对这篇课文的研讨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本文将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学情与文本体式两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淡化诗歌的表现手法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解与鉴赏本诗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但是理解流于表面,即只能够回答诗歌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即使是思想感情,很多学生流于概念化的理解,即厌恶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等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及教材上的阅读提示。

4、对诗歌题目的停顿,存在着疑问。

5、部分同学提出,不知道学习这首诗歌的意义在哪里,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功利化的时代。

6、个别同学在背诵方面存在困难。

1.赏析陶渊明在本诗中构建的"两个世界",提高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2.分析平常景物"诗意化"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课时。

(一)第一步:导入。

(二)第二步:解题。

首先来看题目,题目是"归园田居".我们都大致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但是都无法从语法角度进行清楚的解释。一般的读法是"归园/田居",似乎"归园"是一个意思,"田居"是另一层意思。其实不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园田居"乃渊明之一处居舍(另有"下泽田舍"等),其少时所居,地近南山,即庐山。他二十五岁前后离开此处,至五十五岁方重归"园田居",大约三十年也。按照袁行霈教授的观点,题目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归/园田居",应该是一个动宾短语。文本中还有一处旁证就是诗句"守拙归园田",后面一句是"方宅十余亩",上句的"园田居"和下句的"方宅"构成了衔接。本首诗正是围绕"归"和"园田居"展开的。

(三)第三步:理解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

教师朗读,学生自读,最好能够熟读成诵,并且对照注释,对诗歌进行白话还原。时间大约为5分钟。

初次把握诗歌大致内容之后,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构建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尘俗世界",一个是"田园世界",再读诗歌,填写下面的表格中空缺的部分:

诗中与之相关的词语。

特点。

尘俗世界。

田园世界。

第一列的问题并不难,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尘网、樊笼/丘山、旧林、故渊、自然。不过可能有的学生会忽视诗歌最后一句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于是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观照,不可囿于一隅。至于第二列的问题,即两个世界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这就要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了。为了突出"田园世界"的特点,有必要先把握"尘俗世界"的特点。

学生答案预设一:肮脏。理由:作者说"误落尘网中","尘网"中的"尘"不就是灰尘吗?灰尘当然是脏的,这也表明作者在暗示官场的肮脏。

学生答案预设二:黑暗。理由:"尘网"其实只是比喻的说法,并非真的有尘土,在此指代的是官场,陶渊明因为不堪接受上司的"侮辱",愤而辞官,这也看出官场的黑暗。

学生答案预设三:拘束。不论是"网",还是"樊笼",都有约束人的自由的'意思。人在官场,一切都要按照官场规则办事,上级派邮督来督察。为人骄横的邮督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这些都是身不由己的,为此,陶渊明才辞官回家。

教师点评:这位同学能够分析"网"和"樊笼"的意象,引申出"不自由"的含义,并且能够结合陶渊明的辞官经历进行理解,分析得很透彻。

学生答案预设四:繁忙。虽然文中没有直接点出这一点,但是作者说"虚室有余闲",既然在田园里有悠闲的感觉,那么与之对应的官场肯定就是公务繁忙,作者忙于公事,得不到片刻清闲,因此向往回归田园。

教师点评:这位同学能够从对立面的意思入手进行分析,很机智,很准确!

在把握了"尘俗世界"的特点之后,那么"田园世界"的特点也就"呼之欲出"了。

学生答案预设一:自由、悠闲。在官场如同"尘网",如同"樊笼",没有人身自由,那么身在田园,便可享受自由而悠闲的生活了。

教师点评:依然从对立面的意思入手进行分析,不错。

学生答案预设二:美感。"尘俗世界"充满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功利性,例如入世、立功、做官、经世致用等,那么"田园世界"的特征就应该是无功利、诗意、出世、隐居、审美等。

教师点评:这位同学能够深入表层世界的价值观层面,去把握"田园世界"的精神价值,可见,他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一层了。

(四)第四步:进一步赏析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特别是从"方宅十余亩"到"虚室有余闲"这十句诗,要反复朗读。读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陶渊明的"田园世界"真的很美吗?或者说,你认为这段描写的景物美不美?请阐述你的理由。

学生答案预设二:鸡和狗固然都是农村常见的动物,但是榆柳和桃李,还有炊烟,其实本身还是具有美的特征的,这一点可以通过想象获得,例如榆柳和桃李的颜色、烟的形态特征,还可以联系其他诗歌中类似的意象。

学生答案预设三:就算这些事物不美,但是在一个独特的场合,即对刚刚脱离了官场的苦海的诗人来说,他离开三十年后,又回到了昔日长大的地方,那种亲切感、幸福感是溢于言表的,因此在诗人独特的审美、诗意的目光的观照下,一切都是那么悠闲,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自然即美。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文体特征"的角度去赏析诗歌,这就是一种依据文本体式的阅读策略。也就是说,我们要回答的不仅仅是"景物本身美不美",或者说是"作者的心境使得景物描写很美",而且我们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站在文本的"言说形式"的角度去思考:是什么文体特点让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显得很美?或者说,景物本身美不美,这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作者对景物描绘得美不美?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可能一时还找不到思路。不过教师提示了诗歌的"文体特征",学生的答案也会朝着这个方向思考。

学生答案预设一:这十句诗都讲究押韵,例如田、间、檐、前、烟、颠、闲,虽然不如后代的律诗那么有法度,但读起来确实朗朗上口,从而使日常事务带上诗歌的独特的韵味特征,这一点可以反复朗诵。

学生答案预设二:诗歌讲究对偶。对偶,则是一种语言构造技巧,"无"与"有"的对照,"形"与"声"的对照等,"远"与"近"的对照、"聚"与"散"的对照等等,这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一种描写技巧,而是一种诗歌的独特的文体特征。

学生答案预设三:作者很讲究炼字,叠词"暧暧"和"依依"、动词"荫"和"罗"的使用等等。"暧暧",写出了远方村落的稀疏朦胧的特点,"依依"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状态。"荫"和"罗",似乎并非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带有了人的特征,"荫",好像是人物的活动,"罗",似乎是人物在罗列某种东西。

学生答案预设四:作者在诗歌句法方面也很有考究。试比较"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和"狗在巷中叫,鸡在树上鸣",显然,后者带有强烈的口语化的特征,前者则是很讲究句法的使用,即状语后置。

教师点评:上述同学抓住了诗歌的押韵、对仗、炼字、句法等角度,对这几句的景物描写进行了文体方面的观照,这其实就是鉴赏的要义所在。所谓鉴赏,不仅能够说出诗歌之美,而且还要讲出道理来,讲讲诗歌因何而美。

(五)第五步:进一步理解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的意义。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是"隐居"的文化母题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后世诗人,无不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反复徘徊,既"身在江海之上",又"心居乎魏阙之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流传千古的名篇。

其次是如何正确对待"立功"与"自由"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个点上,切不可对"功业价值"进行过度批判,而应该辩证看待二者的得失,在立功、自由、人生价值、精神享受等价值观念中做出理性的选择。

这部分,不必过度展开,价值观引导即可。

(六)第六步:结束语。

《归园田居》我们就学完了,掩卷沉思,确乎回味无穷。其实,对于诗歌,理解和鉴赏是两大能力,前者着重于内容,后者着重于文体。希望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多在内容理解方面下功夫,多在诗歌的文体特征方面花心思。谢谢大家!

一、依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很多时候,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设计教学,有时候就会出现"学生会的老师拼命讲,学生不会的老师也不讲"的情况。了解学情,落到实处并不容易,我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的困惑进行分类整理,据此设计教学流程。例如学生的问题在于如何认识陶渊明的"田园世界"以及分析中间十个景物描写的句子,据此,我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教学流程。

二、依体式,定终点;缘学情,明起点;中间搭2—3个台阶。这是王荣生教授提出的备课策略。"终点",就是教学目标,这一点要根据文本的体式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定为"理解诗歌"与"鉴赏诗歌",前者是把握诗歌的内容,后者是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起点",就是学情。根据体式与学情,我搭了两个主要"支架":一是用填表格的方式,理解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二是用文体角度,赏析中间十个景物描写的句子,进一步赏析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除此以外,还有一首一尾两个"辅助支架":一是对题目的解读与理解,二是对"田园世界"的意义的理解。

三、"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双导教学模式".这节课,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多达10分钟,加上回答问题的时间,至少占了一节课的30分钟,教师仅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有探讨的热情,而且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训练。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八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呢?设计时,我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

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学生分析】。

该班学生大都接受学前教育,他们活泼开朗,聪明可爱,因此学生资源较为丰富。经过入学来两个多月的教育,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动物图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生:想。

师:咱们现在就出发吧!小火车,开起来!小朋友们,请看!

(教师用课件出示森林王国的图片)。

师:到了到了,就是这了。你看,小动物们早早来到这里作好了准备,连牌子都竖起来了。谁来读读牌子上的字啊?(教师用课件出示背景为森林的图片,然后图片上有比尾巴。)。

生:牌子上写的是比尾巴。

师:请坐,你读得真好!原来小动物们今天是要进行比尾巴大赛。(师板书课题:比尾巴)。

师:不知道小朋友刚才听清了吗?我觉得丁颖珊同学有一个地方读得特别的好,谁来说说?林宏辉,你来。

生:她那个巴字读得好轻。

生:比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大声的把课题读一遍,告诉所有的小动物们比赛已经开始啦!预备,齐。

生:比尾巴。

二、整体感知、学习问句。

师:开始比赛了,这么多的'小动物,究竟有哪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狮子大王说了,这些参赛的小选手们跟咱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呢,它们就藏在咱们的课文里面。要细心的小朋友认真读才能找得出它们。现在,我们就读一读、找一找吧!小朋友们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同桌的小伙伴一起读,可以大声地读,还可以轻轻地读。现在就开始吧!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小朋友们在下面读得可认真。找到参赛小选手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隆重地请出它们吧!

师:一号选手是(生答猴子),小猴子从树上跳下来了。二号选手是(生答兔子),三号选手是(生答松鼠),可爱的小松鼠排在了兔子的后面。四号小选手是(生答公鸡),美丽的公鸡走出来了。五号选手是(生答鸭子),大摇大摆得出场的是鸭子。最后一个小选手是谁呀?(生答孔雀)。孔雀最后出场。

三、师边引导学生说出六种小动物边贴图。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里就把这六个小选手找出来了。狮子大王还为它们带来了衣服,是让小狗带来的。(出示课件)衣服上面都写着小动物们的名字,他让小狗把这些衣服发给它们,可是小狗不识字,它正在犯难了。这下该怎么办?小朋友们愿意帮它一下吗?(生答愿意)要想帮小狗的忙啊,首先得认认卡片上的字。

(师发卡片,各小组认字。)。

师:现在谁来帮帮小狗?(请学生上台)。

生:兔子,这是兔子的衣服。

师:黄小燕给兔子发的衣服对吗?

生:对。

师:你看,小兔子正对着她笑呢!再来一个。

生:这是公鸡的衣服。

师:赶快给公鸡穿上吧。小公鸡在咕咕地叫,好象在感谢她呢!你真棒!谁再来发?

生:这是松鼠的衣服。

师:赶快给松鼠穿上吧!可爱的小松鼠穿上小背心之后更漂亮啦!

生:这是猴子的衣服。

师:发给小猴子吧!好,你真棒,还有谁来啊?还有最后两件衣服了。

生:这是孔雀的衣服。

师:赶快给小孔雀穿上吧!

生:这是鸭子的衣服。

(生带读词语,并将衣服分别贴到小动物图片的下面。)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

生:它在说谢谢。

师:哦,小狗在说谢谢小朋友呢!小狗真有礼貌!再听听小狗又在说什么?它还想让小朋友们教它认认卡片上的字,当它的小老师呢!我们一起来教它读读卡片上的字吧!

(生齐读卡片上的词语)。

师:真棒!再听听,小狗又说什么了?

生:小狗在说再见!

师:说得好。小狗完成了任务,一蹦一跳地离开了。

师:瞧瞧,小选手们都穿上衣服,可高兴了!一个个高高翘起了自己的尾巴,着急得想要比赛了。

师:狮子大王给我们列出了六个比赛项目,(师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六个问句,生自由读六个问句。)要求各位小裁判先认真读一读。

(生读六个问句)。

师:现在谁把你读得最拿手的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六个问句)。

师:我也想来读读了。听仔细听,好吗?

(师选择一句读)。

师:我读得和他们读得有哪里不同呀?

生:你读到后来的时候扬上去了。

师:再听听。(师再读六个问句)。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哦,这个象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下面你象老师那样再把这六个问句读一读吧。谁想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呢?(两到三名学生读)咱们再来开小火车吧!(开火车读六个句子)。

四、学习答句。

师:咱们已经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比赛的冠军呢?小朋友们现在就把课文读一遍,找出比赛的冠军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肯定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啊?

生:猴子的尾巴长。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师:瞧瞧,小兔子的耳朵竖起来了,它在说黄翠你真棒!接着比。

生: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师:还有吗?

生:松鼠的尾巴弯。

师:恩,这是你评出来的冠军。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公鸡的尾巴弯。

师:小公鸡也得了一个冠军,是谢泳雯评出来的。

生:鸭子的尾巴扁。

师:很好!瞧瞧,小鸭子乐坏了呢!最后一个小选手没评上,它可着急了,你看看它,赶快跟它也评一个吧!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你把最好看这个冠军给了孔雀。

(生一边说师一边将长短好象一把伞扁弯最好看板书在对应图片的下面。)。

师:小朋友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把这个结果宣布一下,好吗?

(生宣布比赛结果。)。

师生一问一答读。

同桌互相问答。

两个小朋友上台表演。

男生扮演狮子大王,女生扮演小裁判,一问一答。

五、拓展训练。

师:比赛结束了,瞧瞧,那边的小动物在干嘛呢?

(出示课件)。

原来它们也想参加比赛呢?下面请小裁判们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仿照课文编儿歌。

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儿歌。

生:我们选的动物是燕子和小金鱼。

生1:谁的尾巴象剪刀?

生2:燕子的尾巴象剪刀。

生1:谁的尾巴象扫把?

生2:小鱼的尾巴象扫把。

师:还有哪两个小朋友来啊?

生:我们选的是燕子、鱼,还有老鼠。

生3:谁的尾巴象剪刀?

生4:燕子的尾巴象剪刀。

生3:谁的尾巴最长?

生4:老鼠的尾巴最长。

生3:谁的尾巴象扫把?

生4:鱼的尾巴象扫把。

六、写字教学。

师:做完了小裁判咱们也该回家了。这时候啊,狮子大王让小蜗牛领来三个生字宝宝,它们也是来观看比赛的。可是它们不认识回家的路了,狮子大王想请咱们把它们送回家。要想送它们回家首先得认识它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先一起读一读吧!(师拿出公、车、云,学生认读。)。

师:我们再来给它们找一个朋友吧!

生:白云。

师:云宝宝找了一个朋友,天上白云飘呀飘。

生:公鸡。

师:我们这里就有一只小公鸡。

生:马车。

师:你也给它找了一个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三个字,它们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呀?

生:它们都有一个撇横。

生:田字格里。

(师边板书边讲解写每个字的要领。)。

生练写。

评价学生写的字。

七、背诵课文。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背一遍,回家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师生齐背课文)。

八、师生表演《比尾巴》。

九、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你们真了不起啊,都当了一回最棒的小裁判。希望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森林王国里玩,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

该课上得轻松活泼,设计结构安排合理,写字教学、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相辅相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与老师融为一体。首先,老师创设了恰当的情境,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在朗读方面也较到位,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在本课中,既有细听老师的范读,也有自己读、个别读、在开火车比赛读。学生读的也比较充分。最后,本课的最后还设计了编儿歌这一环节。该环节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在教学设计方面,更应该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还有待加强。让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九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手和脸;了解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知道保护自己的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初步了解“一双”的概念。

活动二:我的脸儿。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头发,嘴巴,眼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知道人的脸部特征。

活动三:蒙氏活动夹乒乓球。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三个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以及手眼的协调性活动四:蒙氏活动系扣子。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第二周。

活动一:都睡着了。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睡,月亮。感受儿歌的审美意境和蕴含的童趣。知道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活动二:画妈妈。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画,妈妈,笑。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初步认识人的五官。懂得通过多种途径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三:蒙氏活动:带插座的圆柱体a组。

活动目标:让幼儿认识高矮,并能按照高矮进行排序活动四:蒙氏活动:拉拉链。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以及生活的自我服务能力第三周。

活动一:爷爷的生日。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爷爷,生日。学习关心长辈,知道家里人的生日。

活动二:我的家人。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家人。有感情有表情语音较正确的朗读儿歌。了解自己家人的姓名,称呼,感受和全家人在一起的欢快气氛,热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三:蒙氏活动粉红塔。

活动目标:认识大小,能把十个大小不一的正方体按大小排序,创意搭建粉红塔。

活动四:蒙氏活动剪指甲。

活动目标:幼儿学习剪指甲的技能,并乐于为他人服务第四周。

活动一:颠倒歌。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爸爸。感受儿歌的诙谐趣味,调动已有经验,正确理解儿歌含义。体验亲子之间一起游戏的美好感受。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自然规律。

活动二:小鸭。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鸭,走,游。感受儿歌的押韵。从声音,外形等方面初步认识小鸭。

活动三:蒙氏活动镊子取物。

活动目标:幼儿学会使用镊子,锻炼销售的灵活性。

活动四:蒙氏活动温觉板。

活动目标:丰富幼儿的感觉,通过触觉认识凉的,比较凉,暖的,比较暖的。

第五周。

活动一:小燕子。

活动目标:认识粗细并能按照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四:蒙氏活动折手绢。

活动目标:学习对角折和对边折的方法。

第六周。

活动一:小的愿望。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力量。

活动四:蒙氏活动颜色分类。

活动目标:幼儿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第七周。

活动一:小花猫找尾巴。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猫,尾巴。感受儿歌的诙谐幽默。在教室的引导下萌发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认识猫的叫声。

活动二:片片落叶像蝴蝶。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叶,掉。直到秋天到了,树叶会掉落。

活动三:蒙氏活动棕色梯。

活动目标:认识粗细,能把十个物体按照粗细规律排序活动四: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红。

活动目标:进一步巩固对粗细的认识和排序,并进行创意搭构第八周。

活动一:秋的画报。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梨苹果,葡萄。通过看图说话,

锻炼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直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活动二:香蕉。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香蕉。

多通道,多感官地认识相交的外形和味道,知道香蕉是一种水果。知道香蕉富含营养,多吃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三:蒙氏活动带插座的圆柱体c组。

活动目标:认识圆柱体的大小,并能按照大小顺序排序活动四:蒙氏活动擦的工作。

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习擦桌子,擦镜子的技能。

第九周。

活动一:葡萄。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爬。了解葡萄的外形。知道葡萄是一种水果,多吃水果有一与身体健康。

活动二:橘子。

活动目标:学习并理解字词:橘子,圆。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多感官,多角度的认识橘子,知道橘子是一种水果。知道多吃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三:蒙氏活动彩色圆柱体黄。

活动目标:进一步巩固对大小的认识和进行大小排序活动四:蒙氏活动扫的工作。

活动目标:让幼儿练习用扫帚扫豆子,联系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十

学习目标:

1、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第二课时)。

3、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南极精神”。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在地球上建一所房子,它的四面均朝北,应建在哪儿?

2、我国已经在南极洲建立了哪两座科学考察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南极长城科考站相关的通讯——《三个太阳》。

二、阅读思考:

1、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

3、结合课文语句,说说这些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敬佩的精神和品质。

讨论分析:

2、女画家: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争去南极)吃苦耐劳,自我激励,(参与建设)。

热爱南极,热爱生活,(创作壁画)热情、充满博爱之心(投下漂流瓶)。

一群南极人:

(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巧妙的鼓动艺术。

(2)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大胆探索,敢于实践。

(3)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持之以恒,热爱生活。

(4)邮局局长——以事业为重,爱子情深。

女画家的父亲等老一辈科学家:

献身事来,爱国,不畏艰难险阻。

南极精神的内涵就是——。

热爱南极、开拓事业的奉献精神。

艰苦卓越,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民族胆略。

三、品读探究:

女画家在离开南极前,创作了壁画“三个太阳”,品读课文177页“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对吗?”,结合“南极精神”,谈谈你对壁画中“三个太阳”含义的理解。

(小组合作讨论)。

四、活动拓展:

小组中,男同学扮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上台表演)。

3、我想知道,你在南极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这次南极之行对你今后的人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重点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让“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的经典。

教材选择这篇经典散文作为教学文本是符合新课标第四阶段目标的。根据新课标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我主要想通过探究、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从本文朴素的语言中学习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感悟到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从而触动学生心灵,体察身边的亲情。综上所述,立足文本,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质,又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有所熏陶,是这篇课文教学的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记叙性散文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加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在福中不知福”,对于日常生活细节中渗透出来的爱,常常熟视无睹。因此,抓住散文的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对于爱的思索,是很有必要的。

这篇文章内容是表现父子亲情的,是学生熟悉的主题,而且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只要引导恰当就行。文章语言简练自然、朴素无华,读起来也没有多少障碍,会有阅读成功的愉悦感。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掌握抓线索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如何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资源利用】。

教材、教师、学生、课堂、资料等等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这节课的教学,将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和教材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交流等,阅读文本,领悟文本。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使用旁批的方法,从文章朴素自然的语言中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体会父爱的深沉。

重点:品味语言,深入体会情感,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难点:触动学生心灵,感悟身边的爱。

一、画面导入。

预设:艰辛的父亲,沧桑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皱纹、眼神等。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父亲的特写镜头——背影,看看能从中读出什么。(屏显“父亲爬月台”一段,生齐读)。

预设:这是一个肥胖的父亲,这位父亲在艰难爬月台,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衣着、动作。

师:大家分析得颇有道理,那么这幅画面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读出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美术作品导入,由形象的画面到生动的文字,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而且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经典也埋下伏笔。

二、美读赏析,聚焦“背影”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行初步赏析。自读,提问,感知。

1.文题为“背影”,那么文中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共四次,线索,贯穿全文。

2.你认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

预设:最感人是第二次具体描写背影。

3.文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现在,再读这幅文字描绘的画面,你又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生朗读,再次体会第二次背影)。

预设:穿戴、动作等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把父亲最本质、最真诚的内心情感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读出深沉的父爱,是爱,让“背影”定格在作者心中,也永恒在读者心里,成为一幅质朴深沉的父爱图。(板书:永恒爱)。

屏显:永恒的背影,深沉的父爱。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能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基本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明白全文的中心,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再强调第二次背影,突出重点,聚焦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也为后面的品味语言和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三、圈点旁批,体会情感。

这爱,让作者潸然泪下,也让我们感动至极。为了更好地体悟文章的情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阅读的方法——旁批法。

1.什么是旁批法呢?

师:顾名思义,就是在文章旁边写批语。批语可以是赏析式的,也可以是感悟式的,还可以是拓展式的。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这些旁批的方法。

赏析式旁批示例:

原文。

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攀”“缩”“微倾”,连用三个动词,完整的表现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和艰难。也和父亲是一个胖子相对应,如此艰难,父亲也在所不辞,更能突出父亲心中深深的爱子之情,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

感悟式旁批示例:

原文。

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看到了一个为了儿子不辞辛劳的父亲。

我看到老人一个艰难的、凝铸着爱的深情背影。

拓展式旁批示例:

原文。

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想起母亲在巷口等我回家时被路灯拉长的身影,那被晚风掠起的衣襟,看到我时高高扬起的手臂,拉着我的手靠着她回家的温暖感觉。读了这段文字,终于明白,那等待里饱含着母亲深沉的爱。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作者流泪,选择你感受深刻的一次做个旁批,可以使用一种旁批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糅合在一起进行旁批。(生默读,进行旁批,师巡回指导。)

(交流补充旁批。分别交流,师生共同点评。请学生按照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先深情朗读,再交流旁批。)。

预设:

流泪的句子。

旁批。

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

见到父亲,目睹破落家境,又想祖母——这是难过的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望见父亲为自己买橘时艰难的背影——这是感动之泪!

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看不见送别的父亲背影了——这是惜别的惆怅之泪!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读父亲信,再现父亲背影——这是思念之泪!

3.你在阅读时还在哪些令你感动的地方做了旁批?让我们来分享你的体会。

(指导学生分组采用旁批的形式,品味语言,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旁批、再进行合作交流、研讨、完善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屏显:朴素、自然的语言也能感人。

旁批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旁批的读书方法,在旁批过程中,重点抓住四次流泪,品味文本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既能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又能学习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迁移延伸,布置作业。

播放黄磊的《背影》,聆听中回忆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母亲掠起我们遮住眼睛的刘海,翻好我们的衣领,递上一杯牛奶;没有汽车的父亲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守候,接过你沉甸甸的书包……只要你善于观察,拥有感动,就会写出美文。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父亲或者母亲还有哪些令你怦然心动的细节,请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这个细节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次练笔,突出自然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整合起来,重点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特点。

【教学反思】。

《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许多名家作为公开课上过,好的教学设计不胜枚举,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推陈出新,实现突破,让我颇感棘手。

几经研究,我选取了第二次背影作为切入点,选择了教学生旁批来体会情感。

首先通过画面从第二处背影介入教学,聚焦背影,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作者,感受深沉的父爱。继而在指导旁批的方法时依旧以第二次背影为例,进一步从细节凸显出父爱,顺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爱的细节,体会身边的亲情。在此基础上借助旁批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我”四次流泪的细节描写,力图勾连“父子”情感,同时也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以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活泼的思想和表达让我觉得确实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反思设计和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突出体会:

一是旁批确乎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写旁批、作札记乃是行之有效的传统良方。先示范,“抛砖引玉”,再演练,联系运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但是,什么样的旁批才是好的旁批,还应该进一步给予学生指导。比如有思考价值的,语言凝练优美的,让大家感动之余有所收获的,让学生明确提升旁批水平的方向。

二是做旁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学生在旁批过程中,语言赏析的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交流时师生恰到好处的点评,让思考探究在审美层面上又有所延伸和拓展。

三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有意识的修改语句,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旁批生动感人些。这其实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跳出了以往分析人物、语言、写法的固有框架,学生兴趣盎然。这也给予了我感染和启迪,让我将自认为过于简单又苦于没有新思路的板书在课堂上随机创新,改成了“细节——情感——爱”“三足鼎立”的稳固造型,用“旁批”和“品味”加固,用“父背影”和“子眼泪”支撑,突出了教学重点,也突破我自设的瓶颈。

当然,语文课总是有遗憾的课。作为一篇经典散文,朗读的还是有些少,只是在交流旁批时候用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先朗读再交流,远远不够。再者,旁批时学生的关注点在自己感兴趣的局部,对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亦有欠缺。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还得在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再作提升。

《背影》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紧扣教学重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又能不拾人牙慧,设计出新意,这对设计者来说真可谓是一个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本教学设计在许多方面的突破。一是,选取了准确的教学切入点。由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第二处描写介入教学,然后关联起其他三处,紧紧扣住了教材的核心。此后,由此展开的对父亲情感的体会和对父亲形象的把握,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二是,教学设计的结构简洁、清晰,整体感强。设计的核心构架由新课导入、聚焦四处背影描写和旁批训练三部分构成,三部分之间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其中,借助旁批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我”四次流泪描写的设计,与此前师生重点关注并研读四处背影描写的做法相得益彰。第二次旁批训练设计可谓用心良苦,既起到了勾连“父子”的作用,又达到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的目的。三是,以指导写批注的教学方式结构教学有创意而且有效。这种教学策略既符合文本特点又能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适时恰当的学法指导和点拨亦很到位,让学生收获颇多。教师提供的旁批范例简单明了,示范性、指导性强。具体训练时,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这虽然增加了教学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可是这种生成性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创造力。扎实的旁批训练与开放的教学方式的结合,一定会让这节散文赏析课变得坚实厚重又不失灵动。四是,导入方式的设计机智、巧妙,这种导入方式既有激趣功用,又能达到引导提示效果。由经典美术作品到经典文学作品,由画中的父亲到文字中的父亲,由欣赏油画到欣赏语言,由“具象”到“抽象”,这种过渡方式很自然,很精巧,而且意味深远。

本次教学的核心是批注的指导和拟写,学生在此过程中完成阅读学习的任务。那么,学生拟写批注的情况、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学生展示交流批注的方式就成了本次教学不能忽视的几个方面。建议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式的语文教学。如果本节课能在计算机教室来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实现所有学生批注的时时动态展示和交流)或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技术(亦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就可以较全面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思维水平、语言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如果真能如此,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比较、碰撞、争论、补充也更便于形成。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十二

b.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第四自然段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的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我们刚学的《威尼斯小艇》中“船夫的技术非常好”也是这样。(板书:段首概括)。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的话,它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自然段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汽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第四段。

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读。齐读。(突出“没有……就没有……”)。

三、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有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人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指名扮演讲解员。

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逐段读思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画表格”“简笔绘画明因果”等方法。

板书设计。

太阳。

四、作业。

1.完成“思考・练习”2。

2.会用“如果……就……”造句。

3.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十三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另外,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这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三个问题: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志趣,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1、探究诗人回归园田的原因。

2、赏析陶渊明营造出的闲适、恬淡、宁静、自然的意境。

1、诗人出仕的时代背景。

2、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

一课时。

一、导入。

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重要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读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理清思路:

(1)为何而归?

(2)归向何处?

(3)归去如何?

四、品读诗文,赏析探究。

(一)诵读、思考:为何而归?

——因为热爱田园,厌恶官场。

误落:从一个“误”字中,你能读出什么情感?——沉痛、悔恨。尘网比喻官场,官场是很多人追逐的对象,但诗人却为什么将之比喻成网?体现出一种怎样的感情?——对官场的厌恶。而且诗人被网住了多少年?三十年,尽管有夸大,但可以感觉到诗人极端的厌恶,不自由的情感。你能否读出这种感觉?应该重读哪些词?(再读,齐读)。

羁鸟、池鱼:羁是什么意思?笼中鸟、池中鱼。这实际上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比。鸟和鱼本来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但现在却成了“笼中鸟,池中鱼”,所以他们特别渴望自由,所以应该重读?——恋,思。(诵读,齐读)。

诵读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同学们首先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

追问:诗人既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为何要出来做官?

看大屏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当时社会背景。学习诗歌,也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往往是解读诗文的有效突破口!

3、他归园田居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获得个性的自由,为了保持人格的独立,为了保持品格的高洁!

陶渊明一共做官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也是他的自由和个性被束缚,人格被压抑的十三年。

最终,405年的一天,他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潇洒回归田园。

(二)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齐读)。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白描手法,清新质朴。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三)归去如何?(齐读)。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品格上的高洁和正直。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五、总结全文。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六、再读体味,深切感受。

1、请带着对诗人生平的深切感受来再次美读诗文。(学生个读,教师范读。)。

2、请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

七、结束语。

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选择和舍弃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陶渊明找到了心中的园田,希望我们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愿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里,能遵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不白活一回。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八、作业。

1、背诵全诗。

2、以“心灵的召唤”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与点评范文(14篇)篇十四

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日晷计时的原理。

日晷计时的原理。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一)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太阳钟。

a.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c.学生回答。

d.教师小结。

2.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

3.认识手掌日晷。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

(三)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监狱年终考核个人总结(精选17篇)

    这段时间的总结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我会下定决心进行改进和提升。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个人总结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最新非法金融活动总结(热门18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出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指导。

    2023年供电冬季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收获和体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写作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员工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个人发展有所启发和帮助。

    最新设备管理员的个人年度总结(专业15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找到突破自我的机会和方法。在这些个人总结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我们写作有很大的启发

    2023年深圳住房租赁合同(专业21篇)

    租赁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租赁关系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一些租赁合同范本,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参考和修改。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合同出现在我们生

    2023年服务员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大全(16篇)

    规章制度的修订和更新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规章制度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看看以下规章制度的范文,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组织的灵感和启示。

    最新如何写护理毕业实习报告(实用19篇)

    在实习报告中,需要客观、真实地记录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成绩。这些实习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实习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大学生在毕业之

    小学开展预防近视活动总结(热门14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效果的考核和评估,可以评判活动的成功与否。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的活动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

    最新食品专业实训报告(精选13篇)

    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能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又能带给我们美味的享受。食品的种类繁多,有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制品以及糕点饼干等等。

    最新新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专业20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幼儿园工作成果的概括和归纳,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教育进展和改善方向。在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中,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