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

时间:2024-12-25 作者:HT书生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一

本学期担任高一音乐教学工作,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以审美为核心,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遵循其生理特点及心理认知规律,贴近其生活经验及实际文化水平,同时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人性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及创造性活动,以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培养审美能力与学习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4、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充分重视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水平,密切联系其生活经验,突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人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本教材文化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在教学时,既要强调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要重视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既要强调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也重视对现代音乐的学习。

3、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教材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音乐家、音乐事件,展示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选取最典型的音乐体裁及形式,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2课时)。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3课时)。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2课时)。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传统现代)(2课时)。

第五单元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2课时)。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欧洲拉丁美洲)(2课时)。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2课时)。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1课时)。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2课时)。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二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就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方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指挥、音乐相关理论等掌握之外,还必须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博学多才可以使教师个人魅力得以提升,还会获得学生的“崇拜”,课堂教学则显得自如而流畅,更富有张力,和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更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了解自己的学生: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看法,但这些见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不懂音乐”。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体现。另外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结合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

四、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时,学会取舍,有关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讲解不要面面俱到,一次讲一、二个就可以了。也就是突破口要小,面容量要大。比如讲进行曲,音乐要素重点突出两个:速度、力度。举例两首进行曲《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在欣赏时,我请同学们注意乐曲的速度、力度及基本情绪,作比较得结论,两首都是进行曲,前者因为情绪热烈欢挟,所以速度快,力度强;后者因为场面庄严、隆重,所以速度中等,力度中强。在欣赏《二泉映月》时,让同学们欣赏由二胡和小提琴不同乐器演奏的曲子,来体会音乐要素——音色对表达音乐作品历起的作用,二胡的音色侧重表达旧社会艺人的悲掺情景、凄凉心情,而小提琴的音色则表达了江南水乡旖旎风光。这样分析、比较,提高了同学们鉴赏音乐美的能力。经过多年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实践,同学们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相应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欣赏更投入,问题的答案也不难得出。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不可鼓励学生一味地“自由想象”。现在的课堂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于是有不少老师认为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就让学生“自由想象,任意发挥”吧,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类只是对音响的感觉存在共有本能,而对音乐美的感悟因人而易,取决于审美力的高下,依托于人的感觉力、知觉力、想象力、理解力、情感能力等心理功能的综合,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后就放任他们自行审美体验了事,应该总结成熟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来理解音乐的直观性的符号对艺术信息的传递,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让学生能融入、感悟音乐,从而达到享受音乐的效果。比如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往往是通过我们的听觉器官,将得到的音响效果(什么音响),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即音乐作品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甚至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三

中国歌剧,本身就是一个博大、多彩的领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其详细介绍,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全面的认识,不太现实。因此,只能从本课的中心——“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入手,挑出要点,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尽力培养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带他们入门,让他们日后能主动地进一步去探索“歌剧艺术”的魅力。

中国新歌剧从20世纪20年代kai始发展,已经有了一段不短的发展历程,当中也产生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剧目。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们依据教材挑选了几首创作于歌剧发展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歌剧的代表性唱段,让学生们从中初步领略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及中国新歌剧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吸收欧洲艺术手段,表现中国社会生活的独特风貌。而且中国歌剧艺术是以欧洲“歌剧音乐”为借鉴手段来表现中国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的,因此,这节课听赏、分析了中国作品,顺带对学生介绍一些欧洲音乐的基本常识,这样有助于他们下节课更好地理解外国得歌剧作品。

在课程一开始,先以提问得形式帮助学生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得内容,让他们对上节课“京剧”的相关知识作个回忆,联想京剧的特点,有助他们这堂课的学习。

接下来进入正题。先通过师生的一些对答、互动,将中国地方剧种、中国新歌剧与欧洲歌剧三者连接起来,在看他们相同之处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探寻它们的区别。为了进入“中国新歌剧”这一主题,我将本课的切入点放在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歌剧《白毛女》上。因为本身这部作品,以前的课堂中欣赏、分析过,学生比较了解。为了把握每个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设计了一个类似智力抢答的'形式,由我给出关于《白毛女》得相关提示,逐个给出得同时,同学们抢答出这部歌剧的名称。通过这一环节,课堂的学习氛围明显活跃了许多,也提升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

接下来一个环节是关于音乐体裁知识。刚刚触及歌剧这个领域,大多数学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绪,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将咏叹调、宣叙调、合唱三者先从概念上分析,让学生们学会分辨、理解三种不同的体裁形式,再从具体作品上让学生听辨、巩固。在选用作品方面,我们引用了歌剧《江姐》的几个著名选段,因为本身《江姐》这部作品学生们比较熟悉,对当中的人物比较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在听赏过程中将音乐与剧情联系起来理解。

a.在讲解咏叹调时,我引用的是《江姐》中的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听赏的同时,请学生们留意它与西方歌剧、与中国地方戏曲所存在的异同。其中,关于它与中国地方戏曲的关联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有难度。我在最初设置问题的时候,没能恰当地考虑到如今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课堂气氛较为冷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时非常重要的,对于相对难答的问题,教师应该给出明显的提示,辅助学生完成问题。

b.在讲到宣叙调时,引用的是歌剧《江姐》中江姐与特务头子在牢里的对话。由于在前面那段听赏中已经和学生们探讨了音乐中沿用了川剧中的音调和打击乐,因此在这里对学生们稍加提示,他们就能留心去听音乐中蕴含的戏曲元素,通过听—分析—再听这样的步骤,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把中国新歌剧和中国地方戏曲很好地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仔细地引导学生们听赏一部歌剧作品,培养他们的欣赏习惯,等到以后学生们自己听赏的时候,也就在潜意识中遵循了这样的欣赏途径。

学生围绕一个“赞”字,感受整部作品的这一高潮。

讲完了音乐体裁知识后,就该选用几个典型的选段,让学生们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巩固一下,因此选用了《绣红旗》、《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紫藤花》三个作品。在欣赏过程中,我从音乐理论、体裁形式、情感等几方面不断发问,抓紧学生的思路。最后留给学生一点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归纳出中国新歌剧、中国地方戏曲和西方歌剧三者间的关联。通过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总结,让他们在感受了中国新歌剧的魅力的同时,使这堂课在这个单元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进入西方歌剧做好准备。

在这堂课中,我沿用了初中教学中那种问题不断的方式,对学生们不断发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时刻抓紧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参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当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选用段落欣赏上,对材料没有进行很好的筛选,使得听赏部分过多,占用了学生们互相讨论的时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程序、环节的把握应该再仔细斟酌一下。

高中的音乐课旨在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音乐课,在直觉、推理、表达、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其实,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实现课程中的审美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提倡音乐实践,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在情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人际交往与合作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四

x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形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五

通过这次远程网络新课标培训,真是受益匪浅。聆听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研修学习使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责任的重大和教育意义的深远。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关爱自己的学生,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研修学习也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精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得文化基础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深入人心。教师要勤于学习,自我完善,经常充电,提升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教育信息化使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局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层次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学用结合是深入推进信息化的法宝。所以做好信息化推进中的对全体教师培训指导工作,能及时利用数据对课堂教学及质量进行分析,化解难点和教师的困惑,让广大教师切实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又一个艰巨的使命。另外,学校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使用提供便利,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资源能为教师正常教学所用,能为学生平等地共享。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广泛利用信息化,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行动上积极地践行,才能使信息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陈旧的知识才能教书育人,更好的去教育人。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充电,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进步更快。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六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比如教学目标,现行存在着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比如: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能力、课堂效果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

2、规范的教态教室是一个“大舞台”,在4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出场人员又不仅限于教师一人,虽然你是“第一主角”这无可非议,但课堂不是演“独角戏”,整台戏的成功还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来共同完成这场“演出”。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自然得体的教态不仅可以缓和、松弛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有时候不用多讲什么,你的形体语言已经感染学生了。

3、精炼的教学语言“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的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讲授的内容条理要清晰,自身思维要敏捷;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严谨且不失幽默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昧认真的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然而,难就难在一边即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的幽默调侃。事实上,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经验不足、教态不规范,很可能一严谨你什么都不会了。我本人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一规范严谨起来就变得缩手缩脚,枯燥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谈什么幽默诙谐,自身的优势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有的时候,自身已经明明意识到了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实,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性的原因。常规教学中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会影响到你的竞赛课发挥,要想做到即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二、科学性。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和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七

在高中教学中,虽然音乐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与高考紧紧联系,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质量高低,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因各种原因,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注重教师的“教”,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只重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减弱甚至厌恶。音乐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对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中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努力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八

这一堂课主要是学习歌曲《问》让学生理解歌曲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曲作者萧友梅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

本人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理解歌曲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歌谱,然后老师帮助,共同把歌词学唱下来,同学们都接受得不错。

在认识萧友梅的生平及其贡献时,本人鼓励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自主查阅资料,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学习质量。

这虽然是一唱歌课,但本人在教唱歌的同时,不忘借用歌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学习兴趣深厚。

本人将继续努力把音乐课上好。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九

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变化与效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有意识与目的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步调和谐统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地相当好,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音乐课堂;位移;手段;条件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是让他们象鸭子一样被动地“吃”,不少教师课堂都是“满堂灌”,喋喋不休地给学生讲的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是为学习而学习,也有困倦的表现,感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笔者感觉到:

音乐课堂的改革应该迫不及待了。我们教师也要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把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主体性调动出来。通过音乐专业知识和德育渗透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敦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课堂行为的互动和转变,就是希望有成功的前奏。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实现重结果与过程的位移。

“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法忽略了让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让他们死记忆现成的答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因此,属于吃“自来食”的省力方法。如果这样,就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去动脑筋思考问题。而“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感知,到概括,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在自我探讨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目的的达到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死记的。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的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已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给”是给永远死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恰倒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如我在给学生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时,曲中出现了胡琴、喇叭、铜鼓的字眼,以及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平时的积累有限,所以我找来了二胡的录音磁带,一只小喇叭、一面小鼓,让他们自己吹、自己听、自己出,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对这三种乐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顺畅并且较清晰的将这三种乐器的名称和各自发出的声音唱出来。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的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和谐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后,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的,因为它为教学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丰富与升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归宿,与我们教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凡是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校仔细的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的结合,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教《大鹿》课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用投影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之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大鹿》的故事。孩子们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浓厚的兴趣下,很快地,孩子们学会了这首歌。歌曲学会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的来表演曲中的角色,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表演,那场面简直就像一出小型的歌舞剧。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得到美的感受。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十

本学期音乐教材,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发行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中学音乐新教材。该教材全学期共分6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5教时。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内容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4教时。

本学期担任初二年级14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校本艺术课程(小品、曲艺)每双周三两节,音乐教学全学期代课总课时196课时。

1、坚持音乐教学新理念,实现目标,落实标准。

本学期音乐教学,能够坚持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学中,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能积极思考面队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

2、立足课堂,促成教师https:///教学行为的转型。

本学期在音乐教学中,进一步改变备课方式,立足音乐教材文本钻研,能对教材有所侧重地梳理、选择、补充、整合,努力做到各单元主题内容生活化,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活动化,注意每单元内容的课前准备,了解学生上课前的心理状态,灵活采取恰当的手段,保护学生学习情绪。课后备课,通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课堂常规教学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试金石。在每节音乐课后,我常常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否?对学生的要求是否清晰?我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否妥当?课堂上我的语言是否生动、确切精练?把学生“学”的效果和我“教”的效果相互联系比较,细心找出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能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大胆采取生动启发,研究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教学依赖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上来,教学中,能注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自觉改变角色,以“朋友”的形象与学生真诚相对,因为在教学中,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当教学内容得不到一些学生接受的时候,我会心态平静,微笑面对,说一声“别着急”“没关系”,所以本学期当音乐教学结束后,我们征求学生意见当中,最多最好的评价,认为我“和气”“好玩”,我觉得从学生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了我能积极转变老师地位、角色师生新型关系的建立,实质上是极有利于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

1、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新课程的目标,标准对我们每一个老师提出了高要求,特别是在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及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着新的期望。音乐新课程要体现新、趣、活,就必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上述各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希望。

2、音乐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接受的现象。

3、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社会、家庭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仍把音乐课视为“无所谓”的课程,因此表现出一些消极的学习情绪,要扭转这种思想,启发这些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教学,工作量相当大,效果也难以预见。

4、长期从事音乐教学的所产生的厌烦情绪。

我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已有11年,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己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十一

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

例:心跳声:2/4xx|xx||。

咚咚咚咚。

大鼓声:2/4x-|x-||。

咚咚。

钟表声:4/4xxxx|xxxx||。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母鸡下蛋后:3/4xxx|xxx||。

咯咯嗒咯咯嗒。

机枪扫射声:2/4xxxx|xxxx||。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一直很高,多次反复的练习,一些复杂的节奏就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玩”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课堂上我常在“玩”上下功夫,只有“玩”起来学习,学生才不会觉得40分钟时间的漫长,相反他们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上课开始,全班学生随教师的琴声在教室里自由地表演,音乐停,孩子们就自觉地停下来。它不但培养了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和对音乐的快速反映力,同时在新课教学创设了很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也使教学过程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趣味性。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十二

这首歌亲切、活泼,唱来简单而又不失音乐的韵味,我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歌曲。

回味这节音乐课,最让我值得骄傲的是,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会了歌曲,并且在歌唱中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也算是达成了我的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所教歌曲也算是一节好的音乐课最起码的要求吧。摒弃花里胡哨的课件和远不着边际的所谓拓展,我让学生唱得很多:请学生唱,分男、女生唱,学生上台表演唱,跟音乐唱,跟老师的钢琴伴奏唱……让学生唱这么多,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多熟悉歌曲,为最后的上台表演唱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感觉学生一开始的演唱,旋律音准把握得不好,而且唱得很拘谨,完全感受不到这首带有民族调性的儿歌的流畅而快乐的风格。当然,让学生唱了那么多,难免让人感觉单调重复,假若在让学生演唱形式上所有创新和突破就好了,在这一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进行探索。

在教学中我存在着不足,歌曲教学的层次性不够。在刚开始的学生学唱,我注重了学生的听觉体验,如:在学生学唱前,让学生听歌曲录音,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学生初步学会后,让学生听教师弹子钢琴旋律,在倾听中熟悉旋律,为正确的演唱打下基础。在打击乐器伴奏环节,教师边唱边用乐器伴奏,让学生感受伴奏乐器的表现力,为下面的学生伴奏打下基础。但在让学生分辨两段结尾句时却没能让学生多听听。我若在钢琴上多弹几遍结尾句的旋律,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这两句旋律音高的不同,这样学生掌握得就会更好些。

在教唱歌曲时“知识点”的教学做得不够好。例如,歌曲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没有单独地拿出来讲。特别是在发现学生的附点节奏把握得不够好时,我应该把附点节奏在黑板上写出来,带领学生拍一拍,让学生对此节奏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切分节奏学生把握得也不好,我也没能把他们列出来讲一讲。如果在这两个知识点上好好地细致地教一教就好了。

纵观这节课,我发现教师讲得多了些,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歌伴奏环节,出于对学生不信任的原因,我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创造,所以学生学得有些被动。

课上结束了,在总结和反思中我更加看清了自身的不足。我非常喜爱自己的音乐教育事业,也希望自己是教学能手,感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加胜任自己的岗位。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十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存在着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能力、课堂效果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认清了多少道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似乎又不那么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真的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

备课的严谨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上,它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一份教案是否适用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应用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设计的这份教案能否发表和公开,并很难被别人挑出毛病来呢?

2、规范的教态。

教室是一个“大舞台”,在4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出场人员又不仅限于教师一人,虽然你是“第一主角”这无可非议,但课堂不是演“独角戏”,整台戏的成功还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来共同完成这场“演出”。

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自然得体的教态不仅可以缓和、松弛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有时候不用多讲什么,你的形体语言已经感染学生了。

3、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的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讲授的内容条理要清晰,自身思维要敏捷;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昧认真的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然而,难就难在一边即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的幽默调侃。事实上,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经验不足、教态不规范,很可能一严谨你什么都不会了。我本人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一规范严谨起来就变得缩手缩脚,枯燥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谈什么幽默诙谐,自身的优势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有的时候,自身已经明明意识到了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实,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性的原因。常规教学中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会影响到你的竞赛课发挥,要想做到即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二、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段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和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

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需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和教学的实际。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且认真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十四

1、通过聆听《水上音乐》、《船歌》两首管弦乐曲,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

2、初步了解管弦乐。

感受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节奏卡、录音机、电子琴。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8/3拍子《我和提琴》)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师生问好。

3、学生自己组织的《精彩瞬间》。

二、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聆听两首管弦乐曲,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管弦乐曲吗?

简介管弦乐曲。

师: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乐曲《水上音乐》。

1、初听乐曲并说说聆听后的感受。

生:我觉得歌曲很轻快。

生:听上去很舒服。

师:其实乐曲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听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老师把乐曲的创作背景告诉你,可能大家对乐曲的感受会有所统一。

师介绍《水上音乐》的创作背景,简介亨德尔。

2、第二次聆听,带着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生:场面很华丽。

生:场面很优美。

3、哼唱乐曲的主旋律。(板书)。

4、再次聆听乐曲,主旋律出现了几次?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师小结。

三、下面,我们来聆听第二首乐曲《船歌》。

1、初听乐曲。

师:乐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2、学唱主旋律(板书)。

画出图形谱的后半部分,了解上行、下行、平行。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了!

3、再听乐曲。

随着乐曲旋律惬意的摇晃身子。

4、聆听乐曲,跟歌曲哼唱主旋律。

四、总结:今天,这两部都是由外国作品管弦乐中表现水上的歌。

教学反思:两首管弦乐曲放在同一节课上,很容易使学生坐不住,听不牢。因此我在教学环节上是层层相扣,大多数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描述这两首管弦乐曲,所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特别是在聆听第二首《船歌》,旋律很优美、轻松、惬意。所以学生都很投入地晃着身子。但是因为第一首曲子比较长,聆听的次数也比较多,所以时间比较紧,第二首聆听了三次下课了,有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想听!”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5篇)篇十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1、严谨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存在着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能力、课堂效果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认清了多少道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似乎又不那么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真的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

备课的严谨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上,它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一份教案是否适用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应用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设计的这份教案能否发表和公开,并很难被别人挑出毛病来呢?

2、规范的教态

教室是一个“大舞台”,在4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出场人员又不仅限于教师一人,虽然你是“第一主角”这无可非议,但课堂不是演“独角戏”,整台戏的成功还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来共同完成这场“演出”。

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自然得体的教态不仅可以缓和、松弛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有时候不用多讲什么,你的形体语言已经感染学生了。

3、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的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讲授的内容条理要清晰,自身思维要敏捷;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昧认真的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然而,难就难在一边即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的幽默调侃。事实上,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经验不足、教态不规范,很可能一严谨你什么都不会了。我本人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一规范严谨起来就变得缩手缩脚,枯燥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谈什么幽默诙谐,自身的优势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有的时候,自身已经明明意识到了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实,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性的原因。常规教学中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会影响到你的竞赛课发挥,要想做到即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段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和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

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需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和教学的实际。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且认真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