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

时间:2024-09-14 作者:紫衣梦

奋斗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它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与奋斗相关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一

民族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随着中国不断地进步和崛起,我们越来越需要筑牢自己的民族意识以应对世界上的挑战。本文就谈谈筑牢民族意识的实践与体会。

第二段: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

了解和学习自己的民族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民族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奋斗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了解自己的文化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塑造和传承自己的民族精神,带动全民族更加坚定地前进。

第三段:关注民族大事。

当我们关注民族大事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民族最新的发展情况,更能够通过这些事件的展开逐渐明晰自己对民族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改变。通过关注民族大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民族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加深刻地明白祖国需要真正的建设者和奋斗者。

第四段:维护民族尊严。

民族尊严是一个国家的底线,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一些极端和受到侮辱的情况下,我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忍下去,更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保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维护民族尊严的行为应该体现出我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从而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的民族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第五段:结语。

在筑牢民族意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关注民族大事、维护民族尊严等等方面进行实际的动作,从而更好地形成自己深刻的认同和接受。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让爱国情感在民族意识中充分发挥,为祖国和民族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唯有在塑造对民族的认同上下更多的功夫,我们才真正能够连接起心的距离,筑牢自己民族的立足之地。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纪律能够使得我们的行为有条不紊地进行,遵守纪律也能够确保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秩序。然而,纪律底线意识是纪律的更高层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守规章制度,更要自觉守住纪律的底线。本文将从自己参与的一次培训活动出发,分享我的“筑牢纪律底线意识”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介绍培训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我所参与的培训活动是公司组织的一场为期一周的团队建设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各种团队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段:认识纪律底线的重要性。

在培训期间,我们发现,想要做好一次团队建设,团队成员之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守纪律。不论是遵守时间纪律、岗位纪律还是组织纪律,都是一个团队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只有每个成员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个团队的影响,才能够筑牢纪律的底线意识。

第三段:发现自己在纪律上的不足。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纪律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时间纪律,我常常会因为赶时间而匆忙完成任务,导致工作质量不高;其次是岗位纪律,我经常会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参与别人的工作,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后是组织纪律,我常常忘记参加内部会议或者不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加强自己的纪律底线意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培训结束后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首先,我明确规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任务,避免匆忙完成工作。其次,我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不再过多参与他人的工作,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后,我制定了个人提醒的系统,通过增加提醒和备忘录的使用,确保自己能够按时参加会议和完成任务。这些措施帮助我筑牢了纪律底线意识。

第五段:体会和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纪律底线意识的重要性。只有自己能够筑牢纪律底线,才能够对整个团队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纪律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来加以改进。纪律底线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的能力,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纪律底线意识,我们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体会到了纪律底线意识对于团队和个人的重要性。通过认识自己的不足,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来加强自己的纪律底线意识。只有筑牢纪律底线意识,才能够为团队的成功和个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三

纪律底线意识是一种自觉守规矩、遵守纪律的意识形态,它于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如何筑牢自己的纪律底线意识,加强自我约束,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下面,我将分享我个人在筑牢纪律底线意识方面的心得体会。

我个人认为,纪律底线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我们必须认识到纪律底线意识对个人成长的关键作用,只有时刻牢记底线,才能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坚守规则与法律。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自我反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深入反思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我意识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有时可能对工作或学习中的小错误视而不见,这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学术品质。因此,我更加意识到了纪律底线意识的重要性,并下决心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约束。

为了加强纪律底线意识,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和实践。首先,我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高尚的行为习惯。其次,我注重与他人交流和碰撞,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沟通,我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并通过互相监督和鼓励来提高自己的纪律底线意识。此外,我还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与了解,提高自己以法律为准绳的能力,保持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加强纪律底线意识带来了显著的成效。首先,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加严谨和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都更加有责任心,减少了错误和失误的发生。其次,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时刻保持端正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从反复的实践中逐渐培养出了一种自觉守约、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了自己对纪律底线的敬畏之心。

筑牢纪律底线意识是一个持久战,也是一种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自我约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底线,不断提高自己的纪律底线意识。同时我也会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对规范和纪律的理解和遵守能力。坚守纪律底线,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筑牢纪律底线意识,才能共同铸就美好的未来。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四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于个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筑牢使命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不断深化自我认知和不断探索,我逐渐体会到了筑牢使命意识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明确使命的重要性。

筑牢使命意识意味着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而活、为何而努力。这样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个人行动更加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能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动力源泉。

第三段:从认知自己开始。

在筑牢使命意识的过程中,第一步是深化自我认知。通过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进行反思和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第四段:探索自己的使命。

在深化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我逐渐开始探索自己的使命。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它是我们寻找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段。通过思考自己的兴趣、激情和才能,以及社会的需求和问题,我逐渐感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为之奋斗的事业。

第五段:实现使命的努力和坚持。

当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目标后,就需要下定决心并付诸实践。不论是追求个人的发展还是为社会做出贡献,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实现使命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下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使命。

结尾:总结。

筑牢使命意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它不仅能够指导个人的发展和决策,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关键。通过深化自我认知、探索自己的使命,并坚持努力,我们能够筑牢自己的使命意识,并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我们每个个体都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对使命的追求,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五

民族意识是指“一种民族认识和认同,以及人们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差异进行思考和接纳的意识和能力。”它是每个人身上的一种精神标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人们来说,筑牢民族意识意味着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并打好民族复兴的奠基石。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自己关于筑牢民族意识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历史。

了解历史是构建民族意识的基石。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历史、习俗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更强烈,同时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习惯。我曾通过阅读《大秦帝国》了解到了兵马俑和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也通过穿着传统汉服,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民族身份认同,也让我更愿意去了解和尊敬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

第三段:维护传统文化。

维护传统文化是筑牢民族意识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例如,我自己在学校组织了一次华夏文化展览,展示了我国的书法、绘画和传统音乐。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把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了更多人,同时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更加热爱和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第四段:加强民族团结。

加强民族团结同样也是筑牢民族意识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摒弃族群偏见,勇敢地与不同民族的同胞交往,打破各民族之间的藩篱。通过这种方式,每个个体都可以增强自己的国家意识,形成强大的国家凝聚力。我曾和一位藏族同学交往,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文化,有时还一起去登山、体验民族特色美食和文化活动。通过这个过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他们的文化、风俗,也更加了解了自己国家的多样性。

第五段:结语。

在我看来,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筑牢民族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了解我们自己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性,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同时积极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富强的国家。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六

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纪律约束的不断加强,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具备筑牢纪律底线意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感纪律底线意识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为了提高自身的纪律底线意识,我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合法守纪。在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注意遵守社会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我理解社会秩序和法制建设是维护每个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不仅要自觉遵守,还要通过法制知识学习,掌握并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通过提高法律素养,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底线,做到以身作则。

在组织和团队中,筑牢纪律底线意识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团队成功的基础。我相信只有团结一致、以纪律为先导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团队中,我严格遵守集体规定,从不违反团队纪律。我努力以身作则,为团队树立榜样,帮助他人树立正确的纪律底线意识。通过共同奋斗,我们的团队迅速崛起,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

筑牢纪律底线意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行事,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发展。符合规范和规则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纪律底线意识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长期的自律与坚持,我慢慢地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五段:总结。

筑牢纪律底线意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但它也是每个公民应履行的职责。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纪律底线意识,我认识到纪律底线的重要性,并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团队纪律底线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让我们的团队更加稳定和进步。不仅如此,筑牢纪律底线意识还带给我自我管理和个人成长的机会。通过不断努力,我将继续强化自己的纪律底线意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七

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深入,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已渐成定局。而这一切与民族意识密不可分,因为民族意识是民族发展的支撑和基石。那么,现今我们应如何筑牢民族意识呢?这个问题已深入人心,也促成了我们警醒,进一步增强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段:意识形态上。

如今的世界飞速发展,而伴随其复杂多变的格局和文化影响,使得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越发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民族意识就变得格外重要。一个深入民族内部的人,应有较高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文化价值和传统习俗的认同。同时,对于其他民族,应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原则,以同样的民族自豪感来维护民族价值。

第三段:历史背景上。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系,其中承载着民族习俗、价值、信仰等重要成分。在此基础之上,每个民族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承传文化的形式。我们应当积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和风俗进行保留和维护,并且多加评估它对于整个文化体系带来的贡献。而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历史发展中也随着历史人文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在这里我们应建立新的认知和理念,尊重传统,接纳多元和包容。

第四段:时代背景上。

在当前时代中,全球化、多元化的进程已经逐渐加快,在化解矛盾和发展经济领域常常需要跨越国别的合作。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提高民族观意识。而这种新的意识表达,就已变成中国发展的“软实力”和中国特色的“文化输出”。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加深认知,扩大与外界的沟通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回答国际事务和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第五段: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观点探讨,我们便可认识到,如何筑牢民族意识不只是简单的思考,而是一个需要日常实践和思考的综合体系。在这个综合体系中,除了要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和维护、历史文化传承,还要注重对局势的深刻理解,不断开展民主和思想交流,进一步促进民族间的和谐与团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铸成健康和有活力的民族个性,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傲视群雄。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八

使命意识是指对于个人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和体悟,并以此为指导,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业中去。筑牢使命意识意味着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求相融合,为自己的职责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尽力而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拥有坚定的使命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将分享我在筑牢使命意识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确立使命目标。

拥有明确的使命目标对于筑牢使命意识至关重要。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我常常思考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通过深入思考,我明确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觉得教育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因为教育引导年轻一代的成长,将他们引向正确的道路,为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这个明确的使命目标给予了我持续不懈地奋斗的动力和坚定的信念。

第三段:坚守初心。

一旦确立了使命目标,就需要时刻保持对初心的坚守。在我每天的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将之贯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都毫不动摇地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只要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即使面临困境,也要永远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第四段:持之以恒。

筑牢使命意识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在实现自己的使命过程中,困难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只有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在面临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有过很多挫折和失败,但我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使命目标。

第五段:不断追求进步。

筑牢使命意识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同时,我也积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我发现使命意识的基础是持续地努力和不断自我超越。

结论。

筑牢使命意识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通过确立使命目标、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和不断追求进步,我们可以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在这个持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使命的认识和体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九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面对这样的一个新时代与新征程,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始终坚持我党纪律严明的优良传统,如果在新时代中干部不能够坚持守纪律、讲规矩,那么我们的党就会变得杂乱无章、无所作为。因此,新时期的干部更应该在守纪律、讲规矩中发挥带头作用。干部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就要坚持不断的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要接受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干部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就要坚持不断的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干部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明白学习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基本途径,相关单位与组织应多安排干部对纪律作风检查有关文件与工作进行深入学习,要始终不断的下发关于党的纪律与规矩,让干部时时刻刻谨记纪律规矩,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筑牢思想防线。

干部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对干部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指导人生的奋斗目标、有利于提高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而正确的三观则有利于让干部始终坚守底线、不迈红线,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增强干部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干部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干部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廉洁奉公,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干部办事的宗旨,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光有助于自身在守纪律讲规矩中起带头作用,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十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十一

2021年4月22日,攀枝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刘松在局一楼会议室主持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综合派驻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组组长尹锡军为局机关干部专题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局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30余人聆听了讲座。

辅导讲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诞生历程、立法目的、立法依据、法律条款、制定监察法的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重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的12种调查措施。整个辅导讲座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既有系统理论阐述,又有具体图例展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大家理解掌握。

刘松局长强调:局班子要高度重视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学习教育,抓实防范措施,希望大家以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辅导学习为契机,不断增强廉政意识,守牢底线,筑牢防线,在各自的岗位或行业中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通过辅导学习,广大干部职工一致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在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党和国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重大思想转变,是反腐败工作思路办法的创新发展,是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必将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反腐败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十二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很显然,严守纪律规矩,是提高党的领导执政水平,深入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增强自我净化革新的首要条件。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把严守政治纪律规矩放在突出位置。

马克思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纪律规矩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极端重要性。自觉遵守组织纪律、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是我党在恶劣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组织纪律、组织程序、组织决定执行得好,党员的组织观念、党的意识就比较强,党就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挑战,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反之,什么时候党的组织纪律、组织程序、组织决定执行得不好,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受到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只有坚守组织纪律、组织程序、组织决定,才能保证全党的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统一,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不断走向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形成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没有严明的纪律规矩作保障,战略就会落空,布局就会虚设。因此,必须依靠党的纪律规矩来形成共识、把握方向、凝聚力量,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驾护航。必须以党的纪律规矩为先导,从严贯彻执行党的组织纪律、组织程序和组织决定,促使党员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拥护党中央号召,坚定不移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对于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来说,组织纪律是“红线”,组织规矩是“底线”,同时又都是“高压线”。党的组织纪律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维护党在组织上团结统一的行为准则,是全党必须遵守的铁规。组织纪律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90多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组织纪律严密是重要保证。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在遵纪守规上总体是好的,但一些平常小事,看似无伤大雅,却暗藏危机,亟待引起警觉:有的党员干部组织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深,理想信念不坚,对人讲马列主义、对己用自由主义,对事讲实用主义、对人用好人主义,遇到难题躲过去、碰到障碍绕过去,人际划圈子、办事要排场……这些潜规则一旦侵入党内,践踏的是党纪,破坏的是党规、败坏的是党风,久而久之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组织力量、恶化了政治生态,自然就会让我们的党变成一盘散沙,事业必将遭受巨大损失,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不会成为现实。因此,组织纪律和规矩这根“高压线”,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绝不能触碰。

带头坚守纪律底线,增强守纪意识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不可逾越的底线,我们要真正把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十三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先秦古人就有的智慧,典故是说一个人纵使眼力再好,技艺再高超,倘若没有圆规和矩尺,就画不成圆形和方形,比喻做事如果没有准则约束,将难成其事。如今,“规矩”成了2015年中国高层政治中的首要关键词,更准确地说是叫“政治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担负着发展一方、稳定一方的重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必须切实做到真正懂规矩、讲规矩。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共产党员不是普通群众,领导干部不是一般干部。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工作上尽职尽责,到位而不越位、错位。特别是在纪律上,对自己的要求必须更严一些,标准必须更高一些,真正把讲规矩当作一种责任,决不能逾越章法,蔑视制度。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强化法律意识。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让规矩和制度入脑入心,把握好“度”,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该大力提倡,哪些该坚决反对。

坚决用规矩、按制度办事,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管事。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积极主动,该自己干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干好,对既定决策部署,不折不扣,一抓到底,决不允许敷衍应付;该自己配合的工作,不遗余力地配合好,不推诿不扯皮。要有一种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各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事情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强调用规矩,绝不是抑制活力,也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严防在工作中把用规矩同思想解放、工作创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领导干部守规矩贵在自觉,难在自律,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强化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切实增强守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言行。对党员干部来讲,党纪国法是最大的规矩。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当是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领导干部一定要依法办事,依法决策,这既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自由离不开纪律,遵守纪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财经纪律、组织纪律以及廉洁从政纪律,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道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规范,违反它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敬畏它就能得到人们的敬重。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一种清醒、一份冷静、一种定力,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勤政廉政、干事干净,真正做遵守道德的楷模。经常用“三律”照镜子,做到警钟长鸣、警示高悬,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十四

我们党历来重视大局意识。邓小平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习近平强调:“顾全大局是成熟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志”,“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指出了大局意识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什么是大局意识?顾名思义就是顾全大局的思想意识。就领导干部而言,大局意识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内涵要求。例如:对上级,体现大局意识就要自觉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工作部署;对同级即单位的其他人或其他部门,体现大局意识就是强调协作和配合;对下属和广大群众,体现大局意识更多地是给予关怀和教育引导;对日常工作,大局意识则体现在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当前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大局意识总体上是好的,但在部分党员及干部中也确实存在不识大体、不讲大局的现象,有的还比较严重。归纳起来,大局意识不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搞土政策。在贯彻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上,有的地区或部门的领导干部,往往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的特殊性,推行“土围子”、“土政策”,还美其名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实是各自为政、分散主义。有的干部,在学习、领会中央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过程中,竭力从本位主义的角度出发,进行有利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解读。还有的在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工作部署时,大凡于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打太极”,偏离中央精神。

钻政策空子。对上级部门来说,制定政策时要尽可能周全一些,尽量考虑到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和各种情况在内,并兼顾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政策执行中的弹性解释、任意发挥等漏洞现象,但无论怎样完善,作为政策也只能是宏观层面的纲要,不可能是微观的实施细则,因此,任何政策难免会有其不完善之处。于是,一些大局意识不强甚或缺乏者,竭尽聪明才智,不是琢磨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而是从一己私利出发,想方设法钻政策的漏洞,搞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政策执行不力。对推行已久的改革开放政策、免除农业税政策等,老百姓以“改革开放政策好”、“免除农业税政策好”这样朴素的语言给予点赞。可见,一项政策好不好,听一听老百姓的反映最重要。那么,如何保证一项政策发挥出好效应?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政策的制定出台要考量,即任何好政策效应离不开政策制定者的善意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政策的组织实施要精心,即任何好政策效应离不开广大政策执行者高效率的贯彻落实,否则,如果实施衔接中“掉链子”,就难免会发生“最后一公里”这样的梗阻现象,从而不能使好的政策落地生根、惠及民众。

不正当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竞争、提倡竞争是必须的。这就需要鼓励和开展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进行一定的理性竞争。通过竞争产生必要的压力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激发出推动前进的动力之源。但竞争应该是适度的、良性的,是运用正当形式和合法手段的。可现实中,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为了争取到某个项目或资助,相互倾轧,无所不用其极,既没有一定的大局意识,也缺乏必要的胸怀风度。

短期化行为。公允而论,追求进步本身并没有错。作为一个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领导,确实应该在任期内有所作为、积极作为,并通过自己的担当和努力为推进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福祉改善做出贡献,并由此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点赞。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个俗语的积极意义。但有的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大出政绩、快出政绩,动辄否决以往集体决策,甚至打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幌子,大兴土木,大搞面子工程,在所任职的地区、部门或单位大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给继任者留了个“烂摊子”,也留了一屁股债务。

“拆东墙补西墙”。有的领导相当“敬业”,工作也很投入,许多事亲力亲为,整天忙忙碌碌,真可谓“拼命三郎”,但他们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成效不大,下属和群众也并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种领导虽然勤奋努力、尽心尽责,但他们对工作安排没有大局意识,工作中随意性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哪干到哪,顾此失彼,根本没有系统性考虑。

当前,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不强或缺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基本的原因大致有下面这么几条:

党性原则不强。现实中,少数党员及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所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是停留在言论表态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说三道四、我行我素,有的对中央的决策规定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等,这些都是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所不容许的。

政绩观有偏差。有的领导干部片面理解和追求政绩,好大喜功,常琢磨如何讨上级喜欢、被上级肯定,个别的甚至媚上欺下,他们无视百姓感受,也不考虑主客观条件,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结果把自己摆到了广大群众的对立面,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绝对对立起来。还有的在制定目标规划时,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更没有把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因而缺乏战略眼光,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这些思想和行为,与可持续发展观极不相符。 自我定位偏颇。在现实中,个别党员及干部之所以不愿意做配角,不屑于做协助性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全局中没有看清自己的位置,高估了自己,因而工作中处理不好自我与大局的关系。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就需要着眼全局来谋划,增强大局意识,大局赢,局部和个人才能赢。“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否则,全局不好,局部也好不到哪里去。

心胸不够宽广。在现实中,个别党员及干部,不愿与他人协作开展工作,这既有自我定位有偏颇方面的原因,也有团队意识不够强、着眼点不够高,胸怀气度不够大这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视甚高,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不健康心理,因而容不得其他人尤其是能力水平比自己强的人。可以说,缺乏“海纳百川”的包容意识是这部分同志大局观缺乏或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位主义作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本地区、部门或单位争取必要的正当利益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但这是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绝不能只盯着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对全局利益漠不关心。事实上,如果本位观念当头,那么在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和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上,就必然各自为政、分散主义。如果本位观念当头,那么在单位内部一个整体性工作的衔接上,与其他人、其他部门之间,就必然不是求同存异,也不是主动协调,而是要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要么在涉及个人利益、部门发展等问题上钻牛角尖。

素质能力缺陷。在上述短期化行为和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干部能力水平欠缺,不善于全面分析情况,也缺乏换位思考,协调统筹的能力更是有待进一步提升。因而,他们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担当好治国理政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对此,1939年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应该说,这段话在今天仍具有极大的警示教育意义。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其大局意识不强危害极大,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削弱中央权威。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不强,发展下去将导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乱象,这不利于中央的政令畅通,削弱了中央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使既有利于全局又有利于局部的中央政策效应被各地各部门的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做法所抵消,从而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也会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损害党群关系。少数干部,不能站在全局、大局的高度,而是过分强调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由此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此其一。其二,为不正之风推波助澜,加剧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也对整个干部队伍的肌体造成伤害。其三,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效果被歪曲和抵消,侵害群众利益,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事实上,一些地区或部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些地方或部门的少数干部念歪了“真经”,曲解乃至截留党和政府的政策,从而严重侵害群众权益所致。

不利于团队建设。在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各单位内部恶性竞争加剧、不配合不协调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直接导致以邻为壑,各单位各自为政,各人画地为牢,员工之间相互猜忌、团队凝聚力下降,这不利于团队成员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因而严重阻碍团队建设。

导致经济社会资源浪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大局意识不强,跳不出“小我”的圈子,只要触及到削减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改革举措,他们就奉行“我的地盘我做主”,要么搞变通,要么另搞一套,甚至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的现象经常发生,以致空耗发展运营成本和改革整体效益,导致经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下降甚至浪费,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改革发展大局。

削弱国家对外的整体竞争力。在当前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如果一国内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局意识不强,目光短浅,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么在对外开放中就难以凝聚力量而发挥国家整体优势。相反,还可能被外国企业、公司或机构所利用,压低产品价格,从而造成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吃大亏,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可以说,这样的案例并不为少。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条件下,如何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呢?我们认为,这里最主要的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融入到“两学一做”活动中,将“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结合起来强化,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还要抓主要矛盾或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当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方面,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直接承担着治国理政的重要职责,整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他们的施政活动,所以当前如何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但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担当,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给力,终将汇聚成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正能量。

优秀筑牢大局意识(汇总15篇)篇十五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认知。具体而言,从由何而来来看,中华民族是历史共同体;从缘何自觉来看,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从国际互动来看,中华民族是政治共同体;从发展需求来看,中华民族是建设共同体。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对历史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的认知和感悟。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费孝通先生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依赖于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才能谈得上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是全区域、全体国民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二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专业实践报告(汇总16篇)

    报告范文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事件或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提供详尽的信息和细致的分析。最后,祝愿你的开题报告顺利通过,并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

    2023年与父母看电影观后感范文(14篇)

    爱国标语展现了国家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对塑造公民意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写爱国标语时可以运用夸张手法、幽默元素等,让标语更具有吸引力和传播力。接下来是一些引人深思

    最新教师建设心得体会(案例18篇)

    读书心得是传递思想和传承智慧的媒介,可以使读者之间形成共鸣和交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5月11日,在华洋国际学校

    实用为爱成长用心守护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中取得的进步、困难、体验和思考等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的文字,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军事训练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读

    最新生活的苦难感悟(模板19篇)

    公司宣传语能够概括和传达公司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主张。创作宣传语时要注重核心信息的传达,突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看看这些公司宣传语如何独特地传递企业的核心

    专业委托结案协议书(案例17篇)

    条据书信的撰写过程需要审慎,确保关键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遵守信件的格式要求,例如日期、落款、签名等,使信件更具有条据的性质和正式性。您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更多

    专业快递活动方案(通用13篇)

    营销策划需要充分利用市场营销工具和技巧,提高销售效率和市场响应度。调研方案范文6:以下是一份关于消费者偏好调研的调研方案,希望对您的产品定位有所帮助。

    2023年全省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共享和学习,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

    2023年网络暴力论文引言(案例19篇)

    一分钟的思考,能让我们更明智地做出决策。一分钟内我们需要明确写总结的目的和内容,才能更好地展现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分钟总结范文,提供给

    专业科研项目合同范文(15篇)

    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了保密协议的重要性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条款,为确保科研项目《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