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

时间:2024-12-22 作者:笔尘

三年级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蓝图,有助于提前计划和组织教学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一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学生找出“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

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

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

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自学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六、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七、课外扩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陆续——迅速——关心——镇定——。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同意——迅速——敏捷——。

三、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上,硝烟滚滚,(),小庙被烟雾()了。白求恩仍然()地站在手术台旁。

2、敌机()地在()吼叫,炮弹()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扑过来。白求恩仍然()的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四、课文中的三次战斗环境和气氛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白求恩的()、()的崇高品质。

五、读下面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仍在盘子里。

1、从哪里看出白求恩的“镇定”?

2、白求恩为什么能这样镇定?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三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2、3、4。

教学目标2、3。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四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五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六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2、3、4。

教学目标2、3。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早晨上学。

上课朗读下课活动。

环境优美。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七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八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九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抄写本课的词语。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1.第一自然段。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十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族特色。来自不同*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族,是一个多*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族的情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了解文中的有关*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感悟各式各样的*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抓住“不同*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四)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十一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学生找出“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十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族特色。来自不同*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族,是一个多*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族的情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了解文中的有关*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感悟各式各样的*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二)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抓住"不同*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四)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1)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民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十三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十四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十五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民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编写指南(通用16篇)篇十六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相关范文推荐

    妇产科护士个人述职报告常见问题解答大全(12篇)

    良好的述职报告可以引起领导和同事的注意和关注,为个人职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以下范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内容真实可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尊敬的公司领导: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精选22篇)

    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技术和工艺,这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味道和口感。以下是一些有关食品营养和健康饮食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一、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

    学生演讲稿示范(汇总20篇)

    作为学生演讲稿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备受赞誉的学生演讲稿范文,看看他们是如何精彩演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

    老乡聚会邀请函大全(22篇)

    邀请您光临我们的展览,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当然,范文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修改和个性化的创作,使邀请函更贴合你的活动。

    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的摄影心得范文(19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本,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亲子游戏活动的元旦节目策划(热门19篇)

    游戏策划需要有丰富的游戏知识和游戏理论基础,以及对市场趋势和玩家心理的敏锐洞察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戏策划案例,希望能为有志于游戏策划的朋友提供帮助。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研工作总结(优质19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和提升。这个月我主要负责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工作。通过精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提供了及

    销售人员的净水器销售技巧(实用18篇)

    范本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和启发,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针对不同类型和领域的写作,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向上沟通,

    内科护士工作总结与计划(专业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找到提高工作效能的途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开心作文教学方法(专业21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些指导作用。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