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装饰画教案 大班美术脸谱装饰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时间:2024-10-31 作者:紫薇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文化的同时,对利用自然物的操作感兴趣。

2、学习用水粉在溪滩石上描绘脸谱。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在溪滩石上绘画脸谱,对利用自然物创作感兴趣

难点:能较细致地作画,保持衣物干净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过在纸上画脸谱;带幼儿去小溪边捡溪滩石玩耍

物质准备:光滑圆润的溪滩石若干、小号水粉笔、各色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溪滩石,“这是我们在小溪边玩耍时捡回来的漂亮小石头,它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激发兴趣。“溪滩石真象一张张可爱的脸蛋呀!我们给它们画上脸谱吧!”

二、讲解示范

1.请幼儿回忆脸谱的绘画方法及注意点。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首先要观察溪滩石的形状,再依形设计。石头比较小,我们画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仔细,不能把颜色弄混。

三、幼儿绘制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画出脸谱的轮廓。

2.鼓励幼儿大胆用色。

3.提醒幼儿要细心、集中注意,不要把颜色弄混,并要保持衣物干净。

四、讲评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美术角互相欣赏,组织大家说一说自己画的脸谱有什么特别之处,谈谈自己喜欢谁的作品并说出理由。引导幼儿体会自然物的神奇以及带给我们的美感。

活动延伸

把一些形状各异的溪滩石放置在美工角中,幼儿可以在自选活动中随意绘制彩石。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在小溪边玩。他们拾起小溪里的小石头不停地把玩,没想到大自然中这小小的产物能给幼儿带来那么大的吸引。于是我们拾回了许多溪滩石,并组织了本次活动。本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对自然物制作的兴趣,因此,一开始就出示溪滩石,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幼儿虽然已学习过在纸上画脸谱的基本方法,但在立体的圆面上没有尝试过,因此,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最后,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感受自然物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乐趣,进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效果分析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能形态各异地绘制出自己设计的脸谱,构思大胆、色彩丰富,有的说自己画了个胖张飞,有的说自己画了个蓝精灵……那作画过程中专注、细致的神情充分地体现了幼儿对这小小溪滩石的兴趣,喜欢亲近自然、改造自然,同时还加深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二

经过一个学期的幼儿泥塑教学活动,我看到了幼儿对橡皮泥的欢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为依据,以儿歌、游戏等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看啊,老师要变魔术了。”边搓边说:“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他们个个睁大着眼睛,看着我手中的橡皮泥,当看到橡皮泥真的变成了一细长条时,都拍着小手欢呼:“哦,变!哦,变!”借势引导,我鼓励他们也来试试。孩子们学我的样子,取了一小团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来回滚动,嘴里还念念有词“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可是他们的'五个小手指不会并拢,细长条变不出来。当我将“五个手指并并拢,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诉他们后,大部分小朋友很快变出长条,个别小朋友则还是近似“椭圆形”,但他们也为橡皮泥的形状有所改变而欢呼、自豪。

《纲要》中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一个孩子就像一把锁,只有教师能用爱心、细心、恒心去认认真寻找,一定会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三

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到来了,幼儿园里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为了使幼儿们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增进孩子、幼儿园之间的情感,大班组举行了“巧手做灯笼,欢喜过佳节”灯笼制作活动。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

灯笼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我们周边就有许多庆元宵的灯展活动,家长们也带孩子去看过,在加上科技的进步,许多幼儿从电视电脑上见过各种各样的灯笼,我问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灯笼”,孩子兴奋地说了很多形状的灯笼:有圆形的、长方形的还有好多动物形状、还有带电池的灯笼。还有幼儿念起了花灯谣,儿歌里面有许多灯笼。再接着我出示了许多漂亮灯笼的图案让他们来欣赏,小朋友都发出一阵阵赞叹声,欣赏完我问他们“你看到的灯笼有什么形状、什么图案”孩子的记忆力也很好回答了好多。我更多的引导孩子们观察灯笼上的图案装饰,便于下面活动的开展。

良好节日的气氛孩子们小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不一样手工灯笼的制作。我问孩子们哪些材料可以来做灯笼,小朋友们说了许多有纸杯、光碟、盒子等等,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最后孩子们根据材料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制作,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有的小组选择纸杯灯笼,孩子在制作中,发现剪好的纸杯条黏贴在纸杯上比较困难,而且容易粘好就松掉,个别幼儿把纸杯剪得太细,导致断掉,也有没见整齐的;纸盒灯笼制作的人数较多,有的幼儿选了大纸盒几人合作剪图案装饰,也有的选了小纸盒,一人创作,大部分选择剪贴,少数幼儿运用绘画方式装饰;光盘灯笼有几位男小朋友三三两两地一起合作,有四个光盘组合的灯笼,也有三个光盘组合的灯笼,有时孩子由于在黏贴时不注意,导致光盘灯笼站不起,贴合在一起;有几位女小朋友选择了葡萄酒的木盒来制作灯笼,她们选用颜料绘画,寥寥几笔,却让木灯笼很有意境;有幼儿选择灯笼再加工,在原有单色灯笼上面绘画或剪贴装饰。

小组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绘画心理发展水平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挑战难度适宜的材料进行活动,因此制作过程中幼儿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灯笼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进行了经验分享,大家一起进步,相互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是孩子的第二语言,把他们想说,想做和想法用美术用画笔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把孩子们利用纸盒、光盘、木盒、纸杯等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元宵花灯,展示在走廊上时,孩子们都很喜悦,很开心,而且还深受家长们的喜爱,发现原来废旧材料还这么有用,孩子们在制作灯笼的活动中也更加了解元宵节,体验了浓浓的民俗文化。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四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可以使气球鼓起来的方法。在活动开展前,我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给小朋友准备一些气球和气筒,家长都非常的配合,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气球和气筒,这对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活动中在第一环节,让幼儿自己思考,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让气球鼓起来?许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用气筒打气,用嘴巴吹气球。那小朋友的方法究竟是否可以让气球鼓起来呢?我让幼儿自己先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气球怎么都吹不鼓,小朋友已经很用力的吹了,这是什么原因?还有的用气筒打的',怎么打一下,气球就飞出去了?通过小朋友亲自动手尝试,他们有了直接的感受,在接下来的分析时,小朋友就有话可说了!

为什么气球吹鼓不起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气球的问题,由于这些气球是大家收集来的,有的气球没有吹过,可能有漏气现象,还有的气球本身就不容易吹起来,如长条形的气球;二是吹气的方法问题,有的小朋友吹一下又吸一下,这样气又被吸回去了,气球就怎么也吹不大了。为什么用气筒打的气球就飞出去了?原来小朋友不知道要将气球套在气筒上,手要握住气球口,不让气露出来或者没套紧,让气球被气给吹飞出去了。找到了这些原因,小朋友又进入了第二环节,再次尝试让气球鼓起来,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小朋友绝大多数都吹鼓起来了,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小朋友对让气球鼓起来充满了信心。

在第三环节,将气球扎起来,并用气球托把气球固定住。这个环节对于许多小朋友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现在有许多小朋友还不太会熟练的使用绳子扎东西,所以就到最后出现了吹好气球后都跑来找老师帮忙的状况。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会扎绳子,我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或者请能力强的幼儿相互帮忙。当然在自主游戏中,作为活动的延伸,我也会加入让幼儿锻炼扎绳子的环节,让他们能够提高扎绳子的能力。

整个活动,让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讨论再操作、再探索,提高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让气球鼓起来。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乐于拆装花灯,探究花灯的制作方法。

2、能用多种方法剪出相同图案的灯片,并能掌握纸张拼插的技能。

3、学会共同观察,尝试合作制作花灯。

活动准备:

1、教师实现做好的简单的花灯每组一个,灯片可采用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异形等不同造型。

2、订书机、剪刀每组一个,夹子多个,单色笔同幼儿数。

3、彩色卡纸每人5张,硬卡纸做的圆形灯芯(中心打孔)每人2个,线绳1根,穗头1个。

4、教师教学资源《美丽的'花灯》,欢快的民乐《喜洋洋》作为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一说在灯会上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自己喜欢哪一种?引出自制花灯的兴趣。

2、引导幼儿拆装、观察花灯,学习花灯的做法。

(1)每组一个花灯,请幼儿观察,说说花灯是怎么做的。尝试小心地拆装花灯,研究花灯的组成部件,讨论花灯的做法。

教师边示范边小结:花灯的组成部件有四种:多个灯片、2个灯芯、1根灯绳和1个穗头。先将灯绳从灯芯中心穿过,下部打结,再将灯穗用同样的方法固定在灯芯上,将灯片上的开口与灯芯开口对插,灯片全部查好后,花灯就做成了。

(2)学做灯片。

印画法:将纸分成四份,先在一份上画出灯片图案,剪下后放在其他三份上,分别描画出来,再剪出来。

重叠法:将纸对折后两边再对中心线折,在一面纸上画出灯片图案,用手捏紧纸张剪下图案,灯片就可以一次做成。可以借助订书机或夹子将纸固定后,再剪图案。因为重叠的纸较厚,剪时要特别用力,注意安全。

(3)播出教师教学资源《美丽的花灯》,拓展幼儿设计思路。提示幼儿利用纸的不同折法,如横折、竖折、三角折等,可以做出不同的灯片。

3、幼儿设计灯片做花灯,要求每组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重点指导用重叠法剪灯片的幼儿,叮嘱幼儿捏紧纸片,并根据需要帮幼儿订、夹纸片。鼓励做得快的幼儿帮助其他同伴一起完成。

4、逛灯会。播放背景音乐《喜洋洋》,幼儿手提花灯,自由地在活动室走动,相互欣赏并适时介绍自己制作的花灯。

活动延伸:

幼儿将花灯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欣赏。同事请家长搜集一个适合幼儿的灯谜,让幼儿会说谜面,知道谜底,并将灯谜制作成卡片,悬垂在花灯下方,第二天再带回幼儿园。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六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课堂上,好多老师总是担心幼儿听不懂,上课总是自己在上面讲啊讲啊,结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首先让幼儿产生制作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几分钟下来幼儿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幼儿引上正题,要求幼儿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个别幼儿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玩风车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风车会转而风筝不会转?为什么有风的时候风车会转得快?为什么自己的风车侧面吹比正面吹要转得快,而老师的却相反?为什么老师的两个风车转的方向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教师必要重视,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特别应该耐心听取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给他展示的机会,可能会从中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让幼儿放开手脚地活动,第一他们很高兴,第二他们很认真,第三他不会时就想去求教老师,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课堂实录,他们就是这样要求幼儿的。他们以幼儿敢于提问题为起点,以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幼儿活动。

不少教育专家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在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和讨论过程中,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活动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七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大班手工教学反思。”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课堂上,好多老师总是担心幼儿听不懂,上课总是自己在上面讲啊讲啊,结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首先让幼儿产生制作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几分钟下来幼儿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幼儿引上正题,要求幼儿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个别幼儿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玩风车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风车会转而风筝不会转?为什么有风的时候风车会转得快?为什么自己的风车侧面吹比正面吹要转得快,而老师的却相反?为什么老师的两个风车转的方向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教师必要重视,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特别应该耐心听取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给他展示的机会,可能会从中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让幼儿放开手脚地活动,第一他们很高兴,第二他们很认真,第三他不会时就想去求教老师,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课堂实录,他们就是这样要求幼儿的。他们以幼儿敢于提问题为起点,以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幼儿活动。

不少教育专家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在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和讨论过程中,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活动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八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欣赏的本领,能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美术教学非常感兴趣,积极性高。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欣赏图画时,学生不仅能从色彩上来分析,还能从图画内容上来解说,同时,学生对图案的造型上也有很深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可见,美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美,还可以将学生引领进一个艺术的殿堂,去体会美、欣赏美。

在学生绘画时,学生们显得更是乐不可支,兴趣盎然。学生们通过交流,开始描绘自己心中的节日,学生们的作品各有千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节日的装饰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同时,让学生更加喜欢美术,美术教学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也增强了学生的美感。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九

《装饰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中的内容。导课时我展示了几幅学生作品,询问他们感觉如何,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竟然有学生说:“画面黑乎乎的,不好看!”我觉得他是无理取闹,就说:“你的审美观有问题!”其实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简单粗暴的处理是不恰当的,学生心理上是不会接受的,我应该再次引用《论语》中的“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让这名学生具体说说为什么觉得不好看。他经过仔细观察后,也许就会对自己轻易下的结论感到后悔。我再适时地用《弟子规》中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进行教育就有实效了。在引领学生欣赏丁绍光的作品《乐园之梦》时,谈及感受我以为学生会说很美,却没想到有学生说画面很乱,我顺势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画面为什么让人觉得乱,学生开始注意到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接着我再稍加引导他们就感受到了线条的丰富和疏密变化。此时我本还可以让那名学生再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也许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然后由他或其他学生针对这件事情引用传统文化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我相机点拨,学生就自然而然从中受到了教育。但是由于缺少经验,我错失了这次机会。

课堂教学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见解,使学生不人云亦云,迷失自我。每一次问题的提出,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回答,即使他们的答案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也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有想法就][说明他们已经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思考了,只是思路跑偏或者是他们的主观臆断,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要循循善诱,慢慢转变他们的想法,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再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反省,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手工装饰画教案篇十

《灯笼》是一个幼儿们都喜欢的一种手工活动,孩子们马上就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对每年六一儿童节的情景记忆还非常的深刻!而挂灯笼是我国每个节气的节日气象习俗之一,有过好几次经验的孩子们对灯笼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孩子们对于这一做灯笼的纸工活动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兴趣!

刚开始,我用提问的方式,将孩子的记忆引入到儿童节并欣赏图片帮助幼儿回忆!经过这一环节,孩子们对灯笼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欣赏范例引导幼儿观察灯笼的形状,材料,然后教师进行示范。

最后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然后进行同伴间的相互欣赏!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制作灯笼的方法,能对灯笼进行装饰,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环节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孩子们对于手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们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手、眼、脑的动作都很不协调.

2.幼儿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动方面缺乏锻炼,对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强!

原因:个别孩子在家也不用见剪刀,对于剪刀的运用都不怎么灵活,虽然在活动操作时,我会进行个别的一对一的辅导,但是仍有个别的孩子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手工活动逐渐缺少了兴趣和动力。

通过这个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想做,敢做,会做并做得很好呢?进过思考我想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

1. 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简易性,难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现有水平。

2.通过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辅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确用剪刀,如何正确用胶棒等。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符合孩子现阶段水平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多操作。在课上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手工技巧知识传授和尝试。

3.多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鼓励为主的方式。

通过这次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教学的许多不足,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