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一
ok3w_ads("s005");摘 要:“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边博弈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苏联解体后,这种影响极大地弱化。随着苏联的继任者俄罗斯的经济不断复苏,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美俄新型三边关系重新走上世界舞台,再次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三边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也应分析中美俄三方关系出现的新特点,把握机遇,借新三方关系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关键词:冷战;
三角关系;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19-02
“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关系是现在中美俄关系的起点,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对“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关系做一下简单的梳理。
一、“冷战”时期的关系
“冷战”初期,美苏两极所代表的两种制度全球对抗是那个时代的鲜明背景。而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起,美国政府就对中国采取了不承认以及遏制的政策,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和中苏关系的发展,美国不断靠近台湾国民党势力,而朝鲜战争更是将中美关系降至冰点。中国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此时中苏联合反美。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演变为国家利益的冲突。勃列日涅夫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坚决的反击”,公开发出了战争威胁。此后,苏联又多次策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1974年11月,苏联拒绝了中国关于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并威胁中国将采取某些“不可逆转的决定”[1]。一方面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明显,深深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另一方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沼,迫切寻求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变为“一条线,一大片”,这一时期中美联合反苏。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体制使其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国内问题严重,被迫转为守势;
而美国经济恢复了活力,转为攻势。而中国随着自身实力的发展,认识到我们是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但“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此时在国际上美国致力于对东欧的和平演变,加紧对苏联的遏制,中国的精力也主要放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上,美苏对抗较多而中国参与相对较少,中美苏三边关系相对弱化。
二、中美俄三边关系的现状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但是国力大不如前,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把目光放在重回西方,中国由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外交上也处于低谷,中俄这时只确立了“好邻居”的关系。而美国不愿坐视中俄不断崛起,在各个领域联合各种力量限制中俄的发展,中俄也意识到两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重要性。
中美关系尽管起起伏伏,磕磕绊绊,但双方在经济领域的难舍难分成为稳定双边关系的基石,即使在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的时候,布什仍然表示:“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大国,我大力支持开展对华贸易”[3]。随着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以及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已形成一种建立在经济领域上的互相依赖的发展模式,中美之间虽然不时出现一些小摩擦,但是总体来说两国多方面的联系都维持着双方的稳定关系。在三边关系中,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会直接影响俄美关系或中俄关系变化,后两种关系的正常发展也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随着中国外交不断务实,中美关系的分量在加重,不断拓宽和加深双边各领域关系成为一种趋势,两国元首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会晤不断增加交流实际上也是两国关系稳中有升的积极信号。
俄美关系从2009年初重启后,逐渐走出布什政府时期以“对抗为主”的低谷,开始步入理性合作轨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访俄时,双方在改善和深化两国战略关系、解决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以及反导和制订新的战略武器裁减协定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希拉里在与俄总统和外长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会谈取得了成果”,这是“美俄关系在近几个月内进行调整、寻求利益共同点和相互尊重的结果”[4]。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在俄发展全球战略关系上取得初步成果,在叙利亚问题上通过两国的共同影响做出的和平销毁化学武器的处理办法也是相对好的结果。如果俄美关系沿着这一道路继续前行,双边政治、经济和安全对话与合作就会不断取得新进展,也会逐渐加固相互信任的基础,这必将有益于维护两国关系和国际安全与稳定。
中俄关系汲取了过去极端化的教训,避免了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宿命,摸索出一条既符合两国国情,又适合两国利益需要、更顺应时代潮流的合作道路。1996年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这一关系性质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中俄这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战略上全面促进两国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和人文关系不断深化和拓宽,中俄也围绕这一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双方关系。不仅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相互支持和依重,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互惠,人文领域的合作日益广泛而富有成果,而且在教育、文化、政党、司法等方面交流频繁。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中国与俄罗斯的互动继续加强,中俄关系的不断发展,既有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也有利于双方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同时也对两国与其他国家关系发展带来正面影响,对整个国际关系稳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目前的中美俄三角关系以中俄联合与美国竞争为主,为了在国际中发出更有力的声音,为了中俄的更好发展,目前的情况来看,中俄联合是必然的现实。
三、中美俄三边关系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中美俄作为三个具有完全独立自主决策权的世界大国,对世界形势的发展走向仍将保持独特的影响力,三国之间的关系好坏也必然会影响到国际局势的未来走向。
现在美国虽然实力发展缓慢,但其执意“领导世界”的雄心犹存,其基础实力无人能比——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遍及全球的军事力量,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它2001财政年度的军事预算为3400亿美元,2002财政年度则超过了3800亿美元[5],科技创新能力和以金融、知识经济为龙头的整体经济实力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对国际社会的综合影响力仍不可小视。俄罗斯现处在实力恢复和养精蓄锐期,一般不会主动向美挑战,加之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对固定组合的有效领导,国内政治环境保持长久稳定。目前,推动经济继续稳步发展,继续提高其国际政治地位,为其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仍是俄罗斯的战略重点。
我国的发展和走强同样不可逆转,经过了几代建设者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光辉的未来前景。如今我们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且我国的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力量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继续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仍然是我国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在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以及利比亚问题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也应以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发展营造更稳定的外部环境,抓住“发展”为世界主题的契机,继续坚持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在国际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日益便捷,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也在不断增多。随着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中美俄可以用来增加交流的平台也越来越多,除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以及亚太经济合组织等区域组织外,全球气候大会、“g20”峰会、东亚峰会等新平台不断出现,尽管各方的利益和立场不尽相同,但有了这些平台,三国就有了更多互相了解、沟通与合作的机会,也就为解决各类三国彼此间和其他国际间重大问题创造了条件。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东亚或亚太安全机制的建立等都需要中美俄相互配合,这也会使未来三国间合作只会增多,不会减少。国与国之间“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6]。三国关系的实践也证明,三国合作越多越紧密,各自获利也越多、损失越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也越大。
诚然,中美俄作为三个大国也不能独立解决世界的主要问题,即使三国一起合作所能解决的问题仍然有限,还需有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密切配合,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但如果三国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合作,无疑将对解决一些世界性和地区性难题发挥主导作用,这正是目前和未来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中美俄的良性互动,不仅是三国发展的趋势及其本身的需要,更是世界的期待。
参考文献:
[1]victor is waiting for a gesture from peking[m]. francesoir (paris), oct. 14, 1976.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论丛》编辑委员会.现代国际关系论丛:第一辑[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356.
[4]王郦久.中美俄三边关系互动的新趋势[j].和平与发展,2010,(1).
[5]王缉思.中美关系纵横谈[j].现代国际关系,2001,(6):10.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5.
相关热词搜索: 新形势下 美俄 关系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二
ok3w_ads("s005");
打开文本图片集
走出大国合作共赢的“新路”
今年的中美关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承前启后、继往来开的重要阶段。
一是中美两国都进行了政府换届。两国新的外交团队也很快建立了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实现平稳过渡。
二是开创了元首会晤新模式。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的会晤,不仅是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首次面对面接触和交谈,也是中美高层交往的一个创举。两国元首共举行了两场会谈,一场晚宴并一起散步。双方交流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这在中美关系历史上前所未有。过去中美元首会晤时基本是围绕双边和国际地区问题。而此次会晤双方从一开始就花了相当长时间介绍各自国内情况和执政理念。这对双方加深了解和信任大有助益。
三是中美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国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最重要的成果是就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这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习近平主席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三句话,精辟概括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奥巴马总统对此做出积极回应,表示中美要在互利互尊基础上探讨构建国与国新的合作模式。这是两国领导人在总结中美关系40多年发展经验基础上,从各自国情和世情出发,共同作出的战略抉择。中美不能重蹈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老路”,而要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的“新路”。
“早期收获”
自那以来,中美双方采取积极行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取得了“早期收获”。
——高层交往密切、沟通顺畅。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期间再次举行了长达两小时的重要会晤,李克强总理与克里国务卿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进行了会见。汪洋副总理、杨洁篪国务会员赴美与克里国务卿、雅各布·卢财长成功举行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王毅外长先后成功访美。
——机制性对话取得新成果。7月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共达成创纪录的179项成果,涉及经贸、军事、科技、能源、环境、人文、地方等方方面面,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动力。中美还建立了气候变化工作组和网络工作组,并成功举行首次会议,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经贸合作实现新突破。一个重要亮点是双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就双边投资协定(bit)举行实质性谈判。今年中国对美投资继续快速增长,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
——两军关系开辟新局面。中美双方积极致力于发展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关系。不久前,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成功访美。今年,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副防长米勒、空军参谋长威尔逊等应邀访华。双方正按照两国元首共识,就建立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进行商谈。中美海军不久前在夏威夷进行了联合搜救演习,在亚丁湾进行了联合反海盗演练,中方还将应邀参加2014环太平洋军演。
——对话协调,共同推动热点问题降温。中美和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为防止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叙利亚化武问题实现“软着陆”,推动伊朗核问题谈判出现转机。中方先后接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访华,共同推动巴以和谈。在阿富汗、南北苏丹等问题上,中美之间的沟通协调也富有成效。
信心、诚意和行动
同时也要看到,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任重而道远。我们认为:
一是要有信心。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四大潮流迅猛发展。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利益深度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中美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惟一正确的选项。
二是要有诚意。中美之间的分歧不会因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夜之间消失。关键是双方要相互尊重,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彼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的办法,不能把新型大国关系当作一个筐,一味拉单子、提条件,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更不能当成单方面评判对方的尺子,动辄拿它说事。
三是要有行动。新型大国关系不仅好听,更要管用,必须要付诸实际行动,落实在具体合作上,体现在双边关系的方方面面。双方应深化在经贸、投资、两军、人文、新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保持和加强在朝核、伊核、叙利亚、阿富汗、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促成更多有影响力的合作项目,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需要重点做好的四方面工作
具体而言,下阶段,中美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中美应以两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为突破口,开启中美经贸合作新篇章。
中美经济体量巨大,发展阶段不同,两国之间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今年11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设计,提出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重点将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已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重点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方面探索经验,推出了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等措施来促进进出口。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有4亿人次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中国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分享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红利”。
中方愿同美方共同努力推进bit谈判,希望美方采取积极举措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中美双向投资健康发展。
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成效显著。中方期待美方早日开放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并在开发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这将有助于缩小两国贸易逆差,有助于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有助于深化中美利益交融。美国正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更新换代,中国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果美方为中国企业参与美基建投融资合作提供便利,将为中美合作打开一片新天地。
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一直是中美贸易发展的“瓶颈”。美方多次表示将调整有关政策,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近来更是连楼梯都不响了。希望美方尽早采取实际行动。
第二,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团结协作,增进互信,实现良性互动。
亚太是当今世界最富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源。30多年来,这里没有大的战乱,各国享受和平,专注发展,致力于合作。中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都是受益者,这一局面应该倍加珍惜。
中美在亚太利益交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从亚太做起。中美在亚太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都希望亚太保持和平稳定,都希望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地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美在亚太拥有不少共同的朋友,中美关系和两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应该并行不悖。本地区大多数国家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美方也不应在中国和本地区个别国家之间选边站队。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军事同盟,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不应介入本地区的领土主权争议。
东海、南海是中国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不是也不应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中方致力于以和平方式、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有关争议。东方人有东方人智慧,亚洲有亚洲方式。希望美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在亚太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推动热点问题解决,应对全球性挑战,丰富中美关系的战略内涵。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虽较前一阶段有所缓和,但仍敏感脆弱。中美及有关各方应共同敦促和引导朝方一步一步向无核化方向迈进。希望美方认真考虑设定合理对话门槛,对朝方关切作出适当回应。有关各方应共同努力为早日重启对话创造积极条件。
禁化武组织在叙利亚的工作推进顺利,中方愿派出专家参加相关工作。中美应共同支持、参与化武核查和销毁工作,推动尽早召开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推动政治解决进程。
不久前在日内瓦举行的新一轮伊朗核问题对话已涉及实质性问题,有一些积极势头。中美及有关各方应以此为契机,通过谈判缩小分歧,争取早日取得进展。同时,美应该停止制裁中国公司的做法。
中方愿同美方共同推进中美援阿合作,推动阿富汗实现平稳过渡。中方明年将承办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希望美方支持并积极参与。
当前中东地区局势动荡造成极端势力、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滋长和蔓延不符合包括中美在内各方的利益。中方愿就巴以和谈等本地区的重要问题与美方加强对话协调,共同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上述热点问题上,中美拥有重要共同利益,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战略目标。但双方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不尽相同。双方应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有效合力。
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反恐、防扩散、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跨国犯罪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美应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携手应对。
第四,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有效管控分歧和风险。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开创了和平发展新局面。但无论两岸关系如何发展,“一个中国”原则决不能改变。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至少有三个共同点:一是都反对“台独”,二是都希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三是都希望和平解决。希望美方能够看到两岸关系的新变化,顺应形势的新发展,采用新思维,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两岸开展政治对话,停止售台武器。
此外,希望美方妥善处理涉藏、涉疆、涉港澳、人权、宗教等敏感问题,减少对两国关系的干扰。
(本文为作者10月23日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与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转型环境中的中美关系:新的起点”研讨会上的讲话,本刊发表时做了技术处理)
“东北亚和平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2013年11月12日至13日,“东北亚和平与发展国际会议”在天津举行。会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天津市对外友好协会、公共外交协会及天津市政协港澳台侨务和外事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等国的资深外交官、知名学者和相关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刘古昌在会议开幕式上,以“凝聚和平与发展的正能量”为题致辞。他强调,东北亚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攸关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形势的迅速变化使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必须破解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熊波在发言中指出,通过对话、协商、合作,维护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符合时代潮流,也是本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诉求。
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和资深外交官,围绕会议的主题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有交流、有交锋,在坦诚、理性、务实、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张德广在闭幕式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其标志是: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对话平台,会议讨论的问题很重要,很敏感,并涉及各国核心利益,但与会者做到了理智、文明、坦诚对话;各国代表发言中有不少新意,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看法,强调解决问题应抛弃冲突理论、零和思维,树立共同安全、互利双赢的意识,着眼于综合、长远的战略;会议为中外媒体提供全程开放、采访的机会,从而为其全面了解情况、客观报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站在 中美关系 点上 历史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三
摘要: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6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敌对到和解再到战略合作,中美关系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全球头号发达国家,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不会是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 历史与现状 合作共赢
正文:60年甲子一轮回,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则一直左右着新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选择这个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这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影响。该电视剧讲述了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的地下斗争,而美国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篇论文,就从这段历史开始谈起吧。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爆发。美国表面上派出马歇尔将军和国共双方代表组成协调小组,调停国共两党的矛盾。由于国党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且当时国民党是当时的合法政府,美国当局决定扶植蒋介石领导的政府。但由于蒋介石专制独裁搞得民心涣散,而共产党选择了民主路线救中国,这其实与美国的基本理念相符合,所以美国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的帮助国民政府,仅仅是以经济上的援助为主。国共内战时的美国颇有种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中美关系从中美建交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苏联则日渐衰落最终走向解体的厄运。90年代,美国陷入了战胜苏联的喜悦之中,此时的国际形势是一超多强,美国一家独大,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中国则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段时间美国的态度在科索沃战争中就有所体现。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公然的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如此的蛮横激发了中国国内的大规模反美浪潮。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对手。
然而情况进入千禧年后似乎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说之前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是大国,那么现在还要加上一个强国的名号了。中国日益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变得更加复杂。
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对中国变得警惕。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会给美国的称霸带来冲击和影响,于是美国开始想方设法的阻止中国的发展。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的崛起是对他们的威胁,蓄意夸大中国的国家实力,使得各个国家对中国敬而远之。
美国为了制约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干预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问题。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虽然美国一直宣称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美国却一再坚持对台出售军火,并暗中资助台湾政府,其目的不言而喻。同时美国还暗中自助与中国有矛盾或冲突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争的不可开交,而日本恰恰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立场上一直态度暧昧,其用意在于混淆视听,搅乱中国的局势。
在军事上,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集中了美国的精锐力量,意图在海上封锁中国。利用在盟国的土地上建立的军事基地形成三大岛链的封锁体系。同时在南海地区,菲律宾等国均是美国的盟友。依靠美国的支持,菲律宾的国不断向中国挑衅并制造摩擦。
而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经济增长率超过7%,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这个全球经济的引擎左右着世界经济局势。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向全球出售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也对中国的产品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其头号债主就是中国。除了经济方面,双方在许多国际事务上诸如反恐问题等要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目标。
正是因为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况,才造成美国对我国政策的暧昧不明、摇摆不定。
美国利用日本、台湾及疆独、藏独分子来牵制中国,通过外交手段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势力渗透,形成包围圈虎视眈眈;另一方面,从其对待大陆与台湾问题的态度—主张不分离不同意也可以看出,美国最希望的状态不是绝对的势力偏向,而是寻求各方力量的平衡。这也与历史上的中美关系可以看出,双方相争,美国才好坐收渔翁之利。美国的意图是为其重返东亚、称霸全球扫除障碍。 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美方的挑战呢?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在面对主权问题和国家战略发展问题时,我们决不能退缩,也不能忍让。而对于美国,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矛盾,争取实现合作共赢。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积极寻求合作,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理好当今中美关系的不二法则。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四
ok3w_ads("s005");余淼杰
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经贸关系一直被称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 推进器”。然而,自2 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贸易战始,中美正常经贸关系受到很大破坏,中美关系也如同自由落体一样不断掉落。疫情暴发后,美方更是不斷推动所谓的“脱钩”,打压中国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往被称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现在是否还能发挥正面作用?或者说能发挥多大作用?
中美经贸关系无疑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对中国进行的各项经济打压和遏制有近二十项,包括特殊301调查、232调查、“双反一保”调查、337知识产权调查、汇率操纵行为调查、投资安全管制、出口管制、经济制裁、强行推行高科技产业脱钩、疫情对华诉讼、撤销中国电信在美牌照、点名中概股风险、对香港国安法的干预、推动盟友国家禁用华为、封禁tiktok等。这些打压涉及贸易、金融、投资、科技等各个领域。特朗普政府对与中国关系的定位也发生质变,认为自美国尼克松总统以来的50年“接触政策”失败,中国已经正式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尽管中方一直秉承开放合作的诚意,力求与美方合作共赢,但美方的一系列举动正在严重冲击双方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局面,可以预见未来两国的经贸摩擦不会减少。
当前中美关系空前紧张,经贸关系的恶化是中美关系全面恶化的一个方面。但是,越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刻,中美经贸合作对保证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保证中美关系不出轨、不越红线就越重要。经贸合作依然是中美关系正常运转的“安全带”或者说纽带。
更为重要的是,2020年以来,中国继续扩大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在银行、保险、证券市场、信用评级等金融服务扩大外资准入,加强在原产地规定等地理标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美欧各国的合作,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各方面切实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扩大开放让美欧企业更直接地体验到中国巨大国内市场规模的活力,中国成为美欧企业获利最大的海外市场。2019年苹果智能手机在中国出货量超过3200万部,appstore网上应用商品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为2460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额的47%,中国国内巨大市场的规模与潜力可见一斑。
此外,作为中美双边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当前中美经贸方面的共同利益比其他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对美国工商界而言,中美关系的恶化是他们不愿意看到也无法接受的。不久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2020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主要结论就是美中经贸关系在疫情和政治因素之下仍可期,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8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不打算将生产线搬离中国。报告还指出,“回归稳定、建设性的美中关系对美中贸委会和会员企业至关重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会长雅各布·帕克(中文名彭捷宁)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还称,“如果在中国没有竞争力,你就无法在全球有竞争力。”针对美国政府对微信的禁令,苹果、福特、沃尔玛、迪士尼、宝洁、英特尔、大都会人寿、高盛集团公司、摩根士丹利、联合包裹服务公司、美国默克集团、美国嘉吉公司,以及其他公司联合反对,对封锁微信的后果表示担忧,认为禁止微信可能影响美国商界在中国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确保中美经贸合作正常化是符合美国工商业根本利益的。
从这个角度说,中美经贸合作不仅依然是中美关系正常运转的纽带,还可能是目前处在黑夜之中的中美关系的一盏明灯。丘吉尔在二战中说:没有终局的胜利,没有致命的失败,真正重要的是前进的勇气。今天的中美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文章转自环球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中美关系 经贸合作 仍是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五
ok3w_ads("s005");王缉思
对于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持续滑坡,研究者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最流行的有两种。第一种聚焦于两国之间的权力竞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等著述里,反复强调中美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零和博弈。中国研究者关于中美关系的著述,同样十分重视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将中美关系比喻为“老大与老二之争”,或者“一山不容二虎”,是相当普遍的看法。
第二种聚焦于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越来越严重的分歧。特朗普政府与美方观察者对近年来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极为不满,以至于有人幻想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割裂开来。中方则强调美国“亡我之心不死”,加强对美国的斗争性和意识形态工作,坚定地维护共产党的领导。
两种解释都十分简明,且可以相互补充。但我发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美矛盾的上升,很难完全用实力竞争和意识形态冲突来解释。面对病毒的严峻挑战,中美非但没有加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反而围绕病毒的起源和两国的不同处理方式,展开“叙事之战”。中国人普遍认为,集体安全高于个人权利。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危机暴发时,人们愿意接受政府实施的旅行禁令和公共监控。中国媒体谴责美国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而罔顾人民的生命安全。很多美国人则质疑戴口罩和“社交距离”的必要性,认为这会侵犯个人自由。在是否应该为了控制疫情而牺牲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问题上,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态度差别也很大。这些社会传统和文化上的差异,很快上升为政治分歧。
于是,我从文化差异想到了观察中美关系的另一个视角——“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身份政治是指人们结成某种排他性的社会政治阵线,以推动某个特定群体的关切、诉求和权益,而这些特定群体通常是以“身份”或“认同”来划分的,如种族、民族、性别、性取向、年龄、阶级、宗教、语言、文化等等。身份政治一般旨在为边缘群体争取更大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身份政治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运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之后,美国社会的不平等沿着族群和新老移民的界限而深化,诿过于外的民粹民族主义情绪愈发激烈。一些政治势力企图通过抹黑中国获得国内政治支持。中美关系遭到破坏,同美国国内身份政治的风起云涌不无关系。身份政治作用于中国国内,则表现为台湾、香港部分居民的民族国家认同淡漠,以及一些民族分裂势力破坏国家统一的图谋。
2020年6月,在美国多个城市,人们抗议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
2020年5月31日,美国加州洛杉矶,华人居民众多的奇诺岗举行示威活动。图/人民视觉
身份政治在中美关系中的特殊之处,还在于美国有550万的华裔人口,其中200万左右出生在中国。此外,现在中国大陆在美国的留学生接近40万人。他们的文化归属、政治忠诚,将成为中美关系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已故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说过,“人们不仅通过政治来增进自身的利益,也通过政治来确认自己的身份。我们只有在知道自己不是谁、反对谁的时候,才知道我们是谁。”在中美两大社会走向分裂的时期,在美国的华裔和中国公民,可能都不得不思考他们是谁、不是谁,以及反对谁。
身份政治对中美关系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两国都将延续与对方迥乎不同的文明。中美两国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都持有比国家更大的身份认同。美国精英认为美国代表了整个西方的价值观、基督教文明、民主制度,引领着世界发展方向。中国日益强大后,更多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表率、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国际社会的代言人;中国的发展道路,才在引领世界的未来。就此而言,中美之间的斗争,已经远远超越實力对比变化和意识形态冲突,必将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深深的永久印记。
相关热词搜索: 中美关系 身份 政治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六
2018中美贸易战
57017211 刘骐彰
2018中美贸易战概述
2000年9月,美国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签署了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中美贸易关系逐渐正常化。2018年头两个月,美国政府先后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管道配件和铝箔产品厂商加征关税,点燃了贸易争端的导火索。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对中国“301调查”结果认定中国侵犯知识产权,并拟从中国进口的包括钢铁和铝在内的涉及超 5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2018年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原因背景分析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是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原因。现今中国对美存在贸易顺差,即中国对美出口额大于美国向中国出口额。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特朗普政府显然不愿意他们眼中所谓“贸易逆差”长期存在,于是调整了策略,在关税上试图获得更多利益。趁此机会,美国政府还表示,中国“盗窃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让,高壁垒,对美国产品征收高关税,这些做法‘不仅不公平,也是非法的’,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这场贸易争端并非毫无征兆。早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他就对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颇有微词,甚至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并声称当选后将向中国进口商品加征45%关税。特朗普执政超过半年后,便迅速开始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从2017年8月的“301调查”到2018年2月对钢铝产品的“232调查”,试图借机表达对中国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不满。
中国的应对
“要打,奉陪到底;要谈,大门敞开。”中国对美国的挑衅作出的回应果断且毫不含糊。特朗普总统签署总统备忘录的当天,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就立即表示“我们一定会反击。”中方认为,贸易逆差并不能代表美国利益受损,美元是国际主要支付货币,客观上应保持一定贸易赤字,而且造成贸易逆差并不是中国单方面原因——美国对华出口产品政策本就有限制,出口额因此减少。总而言之,中国从未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目前的贸易顺差也并没有美国声称的数额之巨大。目前贸易状况由市场形成,是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等因素决定的。
具体措施上,在4月3日美国公布总计500亿美元拟征税清单之后,中国立即宣布计划对美国包括大豆、汽车、飞机和化学品在内的14类106项共计约5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国政府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亮出这招“同等力量同等规模”而近乎致命的反击。
对中美贸易战结果的预测及评估
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加入wto,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对于贸易战经验尚缺,故而反制手段相对简单,除了在部分问题上采取的坚决态度和加紧调整国内行业规范之外,并没有能够给美国施以足够强硬有效的反制手段。幸运的是,90年代的贸易战持续周期较短,中国受到了短期的亏损,但在进出口贸易上受挫并不大。同样可供参考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接连发起15次301调查之后,美国对日本启动贸易战,限制从日本进口汽车、摩托车和电子产品或对其征收重税,最终正如美国意愿,美日贸易逆差有所减少,日元升值,日本经济受到冲击,日本政府被迫作出妥协并签订了一系列协议,自愿限制出口、开放市场。但这场贸易战影响的时长极短,反而还导致了美国损失近6万岗位,汽车价格上涨,消费者蒙受损失。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对于贸易矛盾的繁殖能力不断加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稳健提升。如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试图重演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但我认为贸易战威胁不了如今已足够强大的中国。
我看到有报道称,尽管中国同样对美国拟定了同等规模的征税清单作为回应,我们真正的武器还没有拿出来——生产先进的武器、汽车甚至各种电子产品所必需的稀土。美国对稀土金属进口依赖极强,而稀土资源富有的中国向美国出口此类资源数量庞大,以至于若这一来源被切断,美国武器、汽车和新材料的研发很有可能收到很大限制。
其次,中国受到美国征税威胁的影响不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或从别国进口。中国农业较为发达,粮食供应充足,提高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关税虽然会减少大豆来源,但国内完全有能力提供,甚至还有足够的替代品。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也趁着商机加大相应产品向中国进口。在先进科技产品如芯片制造业上,此次贸易摩擦中对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限制可能会使中国进一步推进国产。
对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
政治上,美国近来对他国的屡次冒犯,实际上也对其外交带来不良影响。从中美贸易摩擦,到近几天美国空袭叙利亚,这个野心勃勃的国家给人们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中美关系不同于美日关系。在政治上,中国更为独立自主,美国坚决要打,我们决不妥协。贸易摩擦带给中国的是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动力,它启发中国继续发展“一带一路”,持续扩大影响力和争取欧、亚、非各国更多的支持,以新的立国战略面对政治形势演化。
经济上,美国农业严重依赖对中国出口,特朗普一手抬高了税收,美国豆农和葡萄酒商开始叫苦不迭了,尤其是大量滞销的大豆等农产品使得农民利润大减。与此同时,如果中国“火力全开”,美国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都会受到影响,这些岗位涵盖飞机、汽车等制造业以及化学品、烟草、大豆等产业。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受影响的岗位不仅仅属于特朗普的共和党,也有支持希拉里的民主党。换句话说,贸易战的受害者并没有政治谱系之分。此外,人民币汇率也有一定概率受到美国干预,但如果央行及时采取正确的货币政策,中国不会重蹈美日贸易战中日本的覆辙。正如中国商务部官员表示,美国贸易威胁一举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军事上,西方国家从殖民时代起就习惯于使用炮舰支撑其贸易政策,历史上许多国家——包括曾经的中国——的大门并非是西方为贸易所打开,而是为西方的大炮所轰开,贸易战打不赢,动用军事手段来打并非不可能。当霸权主义与崛起的经济大国把贸易战打成真正的军事战,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