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紫薇儿最新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

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学期即将过完,学生们的学习也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学期,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去反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材方面我习惯提前把本学期的教材先研究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却发现新改的教材内容有些知识是重合的,为了能完好的`衔接我就把本该放后面上的最重要的内容提前讲,学生们接受也是非常快的,但我也发现同学们越学越吃力。原因是《1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册书中占据很重要的章节,可内容本身有些枯燥,我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导致每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今后我要努力改正太过刻板的教学模式,穿插相对轻松的教学内容。

二.教法方面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过多,《10以内的加减法》学到最后只有一位自闭症学生刻板的记住了,我认为这是我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做准备充分,应采取一人一方法,小步子多循环,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这一个内容中学到符合他们自身认知能力的知识。

三.难点方面学生们学习本章节内容,最大的困难就是看图写算式。不管加法也好减法也罢,总是对图片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换一个加法或减法的表达方式他们就开始混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这个章节在磕磕绊绊中上完,可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多复习巩固,同时要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受到表扬的同学情绪很高,有的说:"我会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有的说:“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有的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集几个?”……我又表扬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那么,你们准备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呢?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应该用加法,即把7与3合并起来,列出的算式是:7+3,这时我又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说说:方法一:7+3等于几,那就在7后面接着数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数一数是10根。这样的教学,完全尊重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地位。

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并根据目标自主寻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研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整个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成功之处:

练习中,学生由于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计算中都很自觉地采用了简便计算,学生学习上不存在什么困难,新知的学习非常顺利,练习的巩固也很顺畅。

不足之处: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出错较少,但是在应用减法的性质上学生出错较多。例如:7.3-4.8+1.2和12.89-(6、89+2.3),因而在新知的教学上要多设计应用减法性质的练习题及变式练习,让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开始,运用对口令的游戏引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10的组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设计思路清晰,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本节课,注重了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强化了10的加减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与同伴交流合作、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制作的课件幻灯片,我想能自始至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到最佳状态。只可惜啊!万事俱备,在关键的时候远程的.电脑不工作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知道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就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获得成就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吃过早饭,满怀信心来到电教室,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电脑居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学生们齐刷刷的坐在了电教室,听课的老师们也怀着激情坐在了那里了,因为我是第一个上展示课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节课,没有时间去检查电脑,本来就有点紧张心理在作祟,我这节课的流程就指望课件演主角了,校长和几位老师过来帮助调试电脑了,电脑的确病得不轻,再也无法工作了,看来没戏了,为不让老师和学生失望,调整了一下情绪,硬着头皮把这节课给讲了,我觉得学生还很配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认为自身有时用语不够精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踊跃、大胆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数学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学生学好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接受。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反思:

新课标比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回顾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疑惑:

3、估算是会估算了,但学生纯粹是为估算而估算,写明是让你估算的,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个近似数就算是估算了,多数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计算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系统的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对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比较牢固。在三年级也曾经进行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虽然进行了小数加、减计算,但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同时在本册第四单元较系统的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因此,学生对学习小数加减法有较好的基础。如何运用知识迁移,让孩子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在反复研读教材后,大胆摒弃了教材原有的主题图及例题,创设了购物这一情境。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考虑课本提供的素材----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的跳水成绩,对学生来说,时间已经久远,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学生对于体育比赛中的得分远没有对购物中的情境熟悉。小数加减法的难点是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果选用课本中的情境,无法将着这种情况体现。基于以上原因,教学时我选用了商品的价格作为本课教学的素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在教学时我突出了以下两点: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会遇到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从而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什么加减法,在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并鼓励学生根据课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创设购物情境,出示了三种商品及价格,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师选择其中一个出示,(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尝试进行计算。因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对于算理和算法不在此处理,仅仅通过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让学生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我把处理算理和算法都放在了“帮老师算算买一盒水彩笔和一本书要多少钱?(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20元钱够吗?还剩多少钱?(整数减两位小数)”这两个问题中。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经历学习的过程。在集体交流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以前算加减法题的时候都是把末位对齐,现在怎么不把末位对齐了?

2、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

3、算小数加减法时怎样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4、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把相同数位对齐时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一定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结合具体的数字说说自己的理解。

6、20没有小数点,你是怎么计算的?根据什么?

通过这样几个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自以为在课前充分的研读了教材,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课前预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

1、在处理为什么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时,没有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学生不能结合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或小数的意义说出自己的理解。

2、对整节课时间的调控不好,前面的环节松散,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处理。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九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并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学生亲自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利用“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4、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获取了什么?学生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正确吗?”等这几个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数数位相同,绝大多数学生很自然会把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我在教学中好像无条件地认可了这种算法,至于这种算法成立的前提条件我未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毫不怀疑地顺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判相同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其他的算法为错。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存在的一种现状:在表面上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交流互动等“美丽光环”的掩盖下,学生的学习其实是肤浅、浮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意学生思维能力这方面的培养。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十

《0的加减法》第一次将加法和减法放在同一课时。

第一道例题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然后引导学生一句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提问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一共还剩几个学生?说明学生对一共和还剩的意思不理解。接着我向学生解释:一共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是求总数的。还剩则表示一部分,剩余的意思。这里出现的问题,我发现在前面的教学中,打得不够扎实。我只注重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以为学生会提了就明白了。实际上我只关注了大部分的好孩子,忽视了还有部分孩子对一共得意思并不理解。这提醒我自己在教学中应当切实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关注细节教学。

在教学例题中我增添了一些自己的设想,比如3-3=0。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和3相同的,引导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再让学生自己照样子举例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找的规律举一反三。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接着试一试出现的算式我也让孩子照样子观察找规律。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实际上是为想想做做地5题铺垫。同时自然地引出的我预设增添的0+0=0,0-0=0两道算式。

在想想做做地4题一组算式比较时,学生有了先前观察的比较的基础,能够较好的找出横排竖排的算式联系,进一步体会了0的特性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规律。

本节课学生利用例题里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并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0的含义,自己思考、推理,算出得数,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