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课程报告书(精选6篇)

时间:2024-09-22 作者:飞雪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网页设计课程报告书篇一

课题一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招聘,激励,沟通,解雇,员工内部调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安全感以及公共关系等问题。对每个备忘录进行分析,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一一进行说明并解决。

一,备忘录一涉及的问题有激励,沟通,工作安全感。

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使个体有效的完成行为目标。或者说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成员的各种合理需要。这里的激励是通过员工之间有效的沟通改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虽然这些是外部因素,但能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工作,会让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会让人心情烦躁,怨声不断,效率低下。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的,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不管是同级还是上下级之间,沟通总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人事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可以说,良好的沟通是组织效率的保证。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它是工作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好并具有合作精神的同事关系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达到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效果。这里通过沟通可以消除员工因为公司预算的减少和解雇的增加带来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也可以增加部门之间的了解和互动,使以后部门之间的合作更有默契,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隐形成本投入。同时,也让员工有了工作安全感,员工的情绪稳定,无后顾之忧,员工就会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回复备忘:1:

理由: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进行规划和管理,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或组织希望的发展。于此同时,企业中的人作为首要因素,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满足员工的需要,实施激励,使个人积极性被调动,达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的效果,取得双赢。

二,备忘录二涉及到企业内部人员调动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问题

人员调动属于人员配置问题,有五种人员配置原理,人员调动强调能位对应原理,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是不同的,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特点和水平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利和责任,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人力资源是由一个个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组成的,而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由于受到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不同,形成个体差异。就个体能力来说,这种差异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即能力的特殊性不同。个人能力的特殊性,形成他的专长、特长,即他能干什么,最合适干什么。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不同的人,能力才干是不同的,有点高些,有的低些。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能力水平完全相等的人。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目的是为了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工作,一般可分为四个层级,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决策层工作属于全局性工作,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此,决策层的能级越高。管理层工作是将决策层的决策付诸实施的一整套计划、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管理层的能级是仅次于决策层的比较高的层级。执行层工作是将管理层拟定的方针、方案、计划、措施等过程,执行层的能级比管理层低。操作层工作就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执行层制定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并接受各种监督检查。它是一个单位或组织中能级最低的层次。一个单位或组织中的工作,包括这样四个层次,应该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等级的人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能位对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完成任务。

质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特征,或者呈现非常复杂的双向性,优点和缺点共生,失误往往掩盖这成功的因素,这为我们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用其所长,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正确的识别员工是合理配置人员的前提。其问题之二是没有为员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条件和环境适当,员工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企业推行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新的人事政策,为许多人才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许多人走上更高一级的岗位提供了机会。过去企业经常强调,伯乐式领导者对企业员工识别和配置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但企业现在更强调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动态赛马”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员工能够在这一机制下脱颖而出,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摆脱单纯依赖“伯乐”局面。可见,识才、育才。用才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互补增值原理,这个原理强调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的影响,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这是因为,当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作用的时候,互补产生的合力要比单个人的能力简单相加而形成的合力大的多,群体的整体功能就会正向放大;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反向缩小,个体优势的发挥也受到人为的限制。因此,按照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一个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是密切配合的互补关系,互补的一组人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事业和追求,而互补增值原理最重要的是“增值”。

动态适应原理,指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物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任何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这正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从组织内部来看,劳动者个人与工作岗位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和一定的,无论是由于岗位对人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还是人的能力提高要求变动岗位,都要求我们及时地了解人与岗位的适应程度,从而进行调整,以达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弹性冗余原理,要求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劳动者的生理心理要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带给劳动者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又要保障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它要求我们既要避免工作量不饱满的状况,也要避免过劳的现象发生,因此体力劳动的强度要适度,不能超过劳动者能承受的范围;脑力劳动也要适度,以促使劳动者保持旺盛的精力;劳动时间也要适度,以保持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工作目标的管理也要适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总之,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如工种、类别、行业的不同,以及环境、气候的不同,弹性冗余度也应有所不同。

这里的人员调动在基于上面的原理上,参考员工自己和部门主管的意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动,适当合理的对员工进行调动,不仅对员工自己而且对企业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同时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和原则。

人员调动的原则

(1)符合公司的经营方针;

(2)符合相关的人事政策;

(3)提高员工任职能力,做到适才适用。

人员调动的实施

(1)配合公司的经营任务;

(2)调整公司结构,促成公司员工队伍的合理化;

(3)适合员工本人的能力;

(4)缓和人员冲突,维持组织正常秩序。

回复备忘录2:

理由:此次人事变动属于企业内部人员变动,需要双方部门主管同意,根据企业的制度和规范进行调动,满足了企业部门的需要,也满足了员工自己,从李雄对这一提议很高兴可以看出,他对原部门已经失去工作的欲望了,同意调动,满足了他的个人要求,从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然,他工作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对企业来说,内部人员调动,有利于人员优势的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员工的发展,有利于业务发展的需要。采用内部人员调动相对于从外部招聘可以节省更多人事成本,而且相对安全,内部员工对企业的制度和工作流程都比较熟悉,工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对企业的感情也会比较深。组织对内部人员的能力、素质、优点和缺点也都比较了解,可以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较好的做到人尽其才,避免用人不当。

三,备忘录三涉及到人员招聘选拔以及工作分析等问题

第一步,在进行招聘之前要对进行招聘的职位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要知道该职位的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以及要有什么样的学历或者职称,了解了之后才能对该职位进行招聘。

工作岗位分析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资料和数据。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网页设计课程报告书篇二

金属探测器的设计

2.了解正弦波电路所产生的自激振荡和负反馈放大电路中产生的自激振荡的区别;

3.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为什么必须要有选频网络;

4.重点掌握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5.掌握进行模拟电子电路功能原理设计的技术;

6.掌握实用工程电子电路的完整设计过程;

7.认识相关电子元件,器件,掌握电子元件,器件的电气性能;

9.了解所用器件特性及性能的运用,掌握经典焊接技术,基本元器件制作技术及电子线路板的综合调试技术。

2.用protel99绘制直流电机驱动器电路原理图;

3.用protel99绘制印刷电路板(pcb);

4.用pcb组装焊接实体电路;

5.调试电路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在此电路中,lc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在临界状态,产生一定频率正弦波,当无金属靠近电感时,lc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常工作,t3管截止,无声光提示;当有金属靠近电感时,破坏l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条件,无正弦波输出,t3管导通,发出声光提示。

分析以下问题:

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什么?

2.电路中t2管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无金属靠近电感时,t3管截止,无声光提示;

4.为什么有金属靠近电感时,t3管截止,无声光提示。

1.查阅和学习相关科技文献,熟悉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合;

3.查元器件手册,设计金属探测器电路原理图;

4.用protel99原理图绘制原理图和pcb板图;

5.焊接电路板,进行电路调试。

6.课程设计总结,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网页设计课程报告书篇三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体系的日益健全,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必须确保继电保护模块的可靠性、稳定性运作,有效解决继电保护系统工作中的故障问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方案的不断更新,各类电力技术、电力系统故障排除技术等不断得到应用,这为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实现了继电保护智能化网络体系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文章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展开分析,进行相关解决方案的制定。

受到电力系统内外运作环境的影响,其经常会出现接地短路、相间短路等故障,如果这些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运作的要求,从而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电力安全事故,不利于给用电者带来人身财产安全上的维护。为了推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必须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在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进行相关故障元件的切除,进行电力系统负荷的减少,实现对电力系统重要部件的保护,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运行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逐渐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结构及系统运作模式日益复杂,这对继电系统的功能及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工作,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好相关的继电保护系统运作方案,有效解决系统运作过程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故障产生因素的深入性分析,落实好相关的设备检修及维护工作,进行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进行相关安全策略的应用,实现继电保护体系内部各个工作程序的协调,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某电力系统110kv一次侧的继电保护如图1所示。

2.1硬件因素;硬件装置是促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客观环境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硬件模块故障问题的产生,容易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现象的出现,这需要从装置接口、通道、通信、继电保护辅助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装置等方面展开分析。继电保护装置起到保护系统元件的核心性作用,在系统故障中,其将被保护元件及时性的进行切除,确保剩余元件的稳定性工作,这装置系统由中央处理模块、数字量模块、模拟量模块、电源供应模块等构成。辅助装置是促进继电保护体系稳定运作的重要条件,常见的有交流电压切换箱、继电箱等装置,通过对辅助装置的应用,可以为继电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继电器箱又分为分相操作继电器箱、三相操作继电器箱。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导致继电保护故障的因素诸多。比如二次回路绝缘问题、产源故障问题、隐形故障问题等。二次回路绝缘老化问题是最常见的故障现象,在这个环节中,装置接口、通道也是影响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因素。比如光纤通信接口、高频保护收发信机等容易出现通信阻断状况,从而不利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性运作。2.2软件因素;随着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不断应用,各种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不断得到开发,其实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体系的健全,满足了继电保护智能化、自动化等的工作要求,实现了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在这些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出现应用程序设计上的问题,必然不利于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在继电器保护环节中,无论出现控制系统软件错误还是继电保护设备上的设计;程序错误,都容易导致继电器保护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等状况,从而不利于继电器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系统保护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系统软件需求的充分性分析及掌握,就可能导致软件设计编码问题、设计不规范问题等,这不利于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稳定性运作。2.3人为因素;整体来看,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程序尚不健全,其尚未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在一些设备安装及维护模块,依旧需要展开人工操作。但在实践工作中,我国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实现复杂设备及技术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不能按照工程标准展开操作,导致设备工作中的接线错误问题,不利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使用。

3.1人为故障解决方法;人是继电保护系统的关键性构成要素,在实践工作中,人为操作问题是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要求,必须要提升继电保护人员的业务素质,重视继电保护电力故障问题,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对计算机智能化处理系统的应用,进行复杂性设备故障及技术问题的解决,工作技术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进行合理性、科学性检查策略的应用,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全方位检查及评估工作,及时解决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故障问题。为了提升继电保护设备的运作效率,进行实时性监测系统的应用是必要的,做好继电保护设备各个运作程序信息的监测及记录工作。当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发出故障提示信号,确保其向现场工作人员的及时性反馈,提升人机协作效率,有效应对设备系统故障问题,进行合理性解决措施的应用。3.2硬软件故障处理方法;通过对硬件故障处理环境的营造,可以有效推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性运作,这需要进行相关硬件故障处理策略的应用,做好二次回路的及时性拆除工作,有效解决继电保护系统的回路故障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测环节与排查环节的协调,在故障解决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的发现故障点,就需要将电力系统中的二次回路先行拆除,然后重新进行组装,实现对系统故障点的及时性定位,实现设备组件安装顺序的协调。置换方法是硬件故障处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电保护设备检查过程中,如果某一设备出现问题,可以采用同等型号的设备进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需要确保所用设备状态的良好性,从而进行疑似故障元件故障问题的判断,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降低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范围,降低事故检查时间。在参照对比法故障处理过程中,需要将相同规格、型号的技术参数的数据检查报告当作事故检查的参考依据,将故障设备与正常设备进行参考及比较,但两者型号不一致性,说明继电保护系统存在故障问题。为了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继电保护防干扰装置的安装,安装顺序如图2所示。图2防干扰装置安装顺序图在继电保护软件故障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设备故障监控信息的分析,根据故障状况的相关记录,比如故障记录波形态、设备过载情况图等,进行继电保护事故原因的判断及分析,确保绝缘监测环节、保护性能检查环节、定值检查环节等的协调性运作。3.3优化故障检查方案;为了有效应对继电保护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事故检查及处理效率的增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故障检查方案的应用,根据实际工作情景进行适合的故障检查方法的选择,比如进行整组试验法、逆序检查法、顺序检查法等的应用,有效防止继电保护系统故障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通过对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方案的优化,实现继电保护体系内部各个程序的协调,为继电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作。

[1]徐世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办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xx,(4):29+52.

[2]陈星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隐藏故障诊断与系统重构方法[d].重庆大学,20xx.

网页设计课程报告书篇四

教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日期

所谓数字钟,是指利用电子电路构成的计时器。相对机械钟而言,数字钟能实现准确计时,并显示时、分、秒,而且可以方便准确的对时间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整点报时的功能。因此,数字钟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要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掌握数字钟的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数字钟。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时、分、秒24时制地的数字电子钟,具体要求如下:

整点报时,整点报时电路要求在每个整点前鸣叫五次低音(100hz),整点时再鸣叫一次高音(500hz)。

数字电子钟所采用的是十六进制计数器74ls161和十进制计数器74sl160,根据时分秒各个部分的的不同功能,设计成不同进制。秒的个位,需要10进制计数器,十位需6进制计数器(计数到59时清零并进位)。秒部分设计与分钟的设计完全相同;时部分的设计为当时钟计数到24时,使计数器的小时部分清零,从而实现整体循环计时的功能。

(1)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箱,(2)直流稳压电源,

(3)集成芯片:74ls1612个、74ls1604个、74ls002个、74ls201个。(4)喇叭,1/4w、8ω。

计数部分:利用74ls161芯片,74ls160芯片和74ls00芯片组成的计数器,它们采用异步连接,利用外接标准1hz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小时部分具体设计如图示:

利用74ls160和74ls0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小时的个位:7脚和10脚接高电平。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接入十位计数器的7脚和10脚,个位计数器和十位计数器的2脚相接从而实现同步工作方式。小时十位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计数器显示分钟的十位:当十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0010)2并且个位计数器q3q2q1q0由(0000)2增加到(0100)2时,通过74ls00对十位计数器的q1和个位计数器q2与非,分别接入十位和个位的74ls161的1脚清零端,从而共同完成24进制计数器并清零。

通过外接时钟脉冲cp的作用下,秒的个位加法计数器开始记数,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显示数字即计数器。当经过10个脉冲信号后,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秒十位计数器的cp与秒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秒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秒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qcc为进位端,当个位为9时进位并qcc=1),从而秒十位开始计数,秒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秒十位数字加1。当经过60个脉冲信号,秒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分钟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秒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分钟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分钟的个位数字加1。分部分的工作方式与秒部分完全相同。当经过3600个脉冲信号,分钟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分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小时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小时的个位数字加1。当小时个位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小时十位计数器的cp与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小时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从而小时十位开始计数,小时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小时的十位数字加1。当小时十位部分计数到2同时小时的个位部分计数到4,小时个位计数器的清零端和十位计数器的清零端通过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2和小时十位计数器的q1与非得到信号,小时部分清零,从而完成了1次24小时计时。

1.实验室缺少74ls248.74ls48芯片解决问题:用cd4511芯片代替

2.进行试验时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之后没有进位

解决问题:秒的个位和十位的2脚没有相接从而不能实现同步工作

课程设计是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的一个好机会。它既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联系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用到我们没学过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这又提高了我们查找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又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原因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总之,课程设计对我们提高自身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十。参考文献:

《通用general集成电路速查手册》

《数字电子技术》

网页设计课程报告书篇五

eda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这次eda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通过这次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次设计的数字秒表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plc实训心得,在学完plc理论课程后我们做了课程设计,此次设计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没有过实际开发设计的经验,我们基本学会了plc设计的步聚和基本方法。

这次eda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的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eda的了解,让我对它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每一个子模块编写调试成功时,心里特别的开心。但是在编写顶层文件的程序时,遇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各元件之间的连接,以及信号的定义,总是有错误,在细心的检查下,终于找出了错误和警告,排除困难后,程序编译就通过了,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在波形仿真时,也遇到了一点困难,想要的结果不能在波形上得到正确的显示:在设定输入的时钟信号后,数字秒表开始计数,但是始终看不到秒和小时的循环计数。后来,在数十次的调试之后,才发现是因为输入的时钟信号对于器件的延迟时间来说太短了。经过屡次调试,终于找到了比较合适的输入数值:时钟周期设置在15秒左右比较合适。另外,endtime的值需要设置的长一点:500us左右,这样就可以观察到完整的仿真结果。

其次,在连接各个模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个输入、输出引脚的线宽,因为每个线宽是不一样的,只要让各个线宽互相匹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否则,出现任何一点小的误差就会导致整个文件系统的编译出现错误提示,在器件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技巧,只有选择了合适当前电路所适合的器件,编译才能得到完满成功。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自然而然,我的耐心便在其中建立起来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eda课程设计实习心得体会报告想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上。

网页设计课程报告书篇六

(一)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

《机械工艺与装配》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化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课程根据企业调研得到的数控工艺员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发或选择三个典型的多零件装配成的部件为课程实施载体,课程载体可承载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培养的需求;并且便于教学转化;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特色pk、量化考核,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学习,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主动学习。教学成果的可评价性:在课程学习中使学生既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自觉接受新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

(二)围绕地方企业中的人才需求设计课程情境。

《机械工艺与装配》是直接服务于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这里要将一个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集中体现课程内容设计理念的多零件装配成的部件“榨汁机模型”作为第一学习情境。以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产品“车灯检具”作为第二学习情境。用一个可进行教学成果比较和检验的典型部件“产品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大赛竞赛题”作为第三学习情境。

(三)基于现代企业真实生产方式设计课程任务。

每一个学习情境和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任务中的单元都按完整的行动模式设计。将不同表达方式的工作任务、考虑资源情况的制造可行性评估、用capp计算机辅助编制工艺方案、工艺装备的选取与设计制造、数控机床加工程序cam计算机辅助编制及生产计划和调度pps等作为重点来学习。

(四)按着人们的认知规律设计任务层次。

本课程将利用前导课程

1、符合标准的零件绘制方法;

2、常用机构及连接;

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4、机械加工方法的选择;

5、机械加工工艺的执行;

6、使用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的能力。数控机床手工和计算机编程;等信息。

并采集以下新信息:

1、通用数据格式零件工艺信息的识读;

2、基于信息分析下的可制造性评估;

3、基于3d模型的二维工程图图绘制;

4、使用capp的工艺规程制定及其数据库建立方法;

5、利用pps导向的生产计划和调度;

6、会分析处理加工现场工艺问题;

7、可指导工件的检测。

通过本课程能够得到如下方法能力的训练:

1、调度协调环节可涉猎利用专业术语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

3、软件工具的使用可涉猎接受技术指导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训练;

4、团队工作可涉猎与人合作的素质的养成训练。

《机械工艺与装配》课程针对“机械工艺与装配”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以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依据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体现数控工艺员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前导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积淀,贯穿专业信息的利用和新信息的采集方法能力培养,从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工艺员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实现数控机床高级操作工、数控工艺员的培养目标。

选择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有接口的产品,榨汁机模型作为第一个学习情境:本学习情境是由课程组教师参与设计、编程、加工、装配的哈轻车箱体连接件模具、马自达6手刹车系统成型模具、汽车导油槽等产品的部分零件,经过教学改造用于体现课程内容的多零件装配的部件。该部件由10个零件组装而成,其上包括回转类零件4件、轮廓类零件4件、复杂形体2件。连接件、标准件需要学生根据载体的功能和结构特点选择。零件以通用数据格式iges文件、step文件格式给出,结构不够完整,存在可制造性缺陷。接受任务时需进行工艺处理。轮廓曲线可以利用,不可改造。多处设计了配合关系,加工时应给予保证。两个复杂形体是两个可利用的数据模型,体现专业领域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选择典型零件、常用件、标准件组装而成的机械产品-学习情境二:解放全浮工作缸冲模,本情境是以来源于一汽汽车生产的真实产品“解放全浮工作缸冲模”的工艺设计(编程)、加工、装配为载体。本学习情境要完成解放全浮工作缸冲模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该部件由16个待加工零件和多个标准件组成组装而成,其上包括回转类零件、曲面类零件、车铣复合类零件。

零件的工序流转相对比较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选择以及工艺安排要求比较精细,多数零件图纸给出,部分需要根据复杂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工艺设计内容比较多,应采用capp软件编制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更换部分零件可实现两个品种的加工,互换性要好。体现专业领域学习内容的普适性。

用一个可进行教学成果比较和检验的典型部件数控大赛竞赛题作为第三学习情境。

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中,学习内容遵循基本的工作行为过程结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学生通过六步法的训练,学到了普适性的工作思路,随着学习的深入,能够从非独立到独立的完成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新技术的应用与基础技术的有机衔接。三维造型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在产品开发与制造中,如机械产品的设计、研发、分析与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等。产品结构信息的表达由原来的二维图纸拓展到三维实体,但三维造型仍不能取代二维图纸,因此,课程所培养的产品表达能力――产品二维图样、产品的三维造型应并重,我们在每个学习情景中将产品图样识读、工艺策划、加工有机串联,按认知规律选择合适工作载体进行循环训练,实现学生技术能力的拓展和迁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