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

时间:2024-11-04 作者:XY字客

调研报告的写作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结构和格式进行,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这些范文包括了详细的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和结论阐述等内容,很具实用性。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一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我们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城区、各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1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一)对08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08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二)对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一)调研目的:

(二)调查问卷结果概括如下:

1、教师关注的培训内容:任教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的培训,班主任中作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技巧的培训。

2、教师喜欢的授课教师和培训方式:教师们自始至终喜欢一线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型认为很有实效。对专家的讲座普遍感到知识前卫、信息量大,也很想听听,但不要太多。希望名师或专家能到自己的学校来直接给与微格式的培训。

3、培训考核评价的有效方式:大多数教师认为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或是提交教学案例或现场说课,是很好的评价方式;也有人认为考试最公平。

4、集中培训:教师认为一期集中培训6天最合适。

5、教师的参训态度:教师认为教师培训有利于提升自身素质,他们期待提高教学技能、期待获得新的理念、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术。

(三)几点启示:

调研过程中也走访了一些校长、师训主任和一线老师,对今后的培训培训工作有了一些思绪,粗略整理了一下:

1.教师每个人的成长与培训需求各有不同,我们应立足于各自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使之个案化。

2.要针对一般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等对专业的不同需求,使培训课程实现系统化、模块化、层次化。

管理,从关注教师的参训率向关注教师研训的效果转移,使培训实效化。

5、为了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要以创新和服务的理念去研究和探讨,完善培训模式,使之科学化。

6、在对教师们培训的同时,更要直接指导,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平台,这样才能让教师学习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能力。教师带着问题去听专家报告,主动从专家报告中寻找对应的提示,然后耐心尝试、用心感悟,从中取得的经验进而返回自己的教学岗位去指导学生建构。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有待提升,使培训接收的知识和理论到能力的实践化。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二

本文目录。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xx年4月,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和教育界专家,由公方泉副主席带队,对全市职业教育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教育局和铜山县教育局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市二职中、机械中专、农机中专、医药中专和铜山县职教中心等学校。从校园布局到教学设施,从教学管理到后勤管理,从班子建设情况到教职工队伍素质,委员和专家们在看与听的过程中,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与探讨,发表了很好的见解。

调查结束后,委员和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分析。认为近几年来,我市在职业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形势,特别是同“两个率先”目标的内在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职教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今后形成人才智力优势,确保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造成潜在的危机,必须引起全市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坦诚直言,献计献策,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级各类职校67所,其中应用型大学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普通中专6所,成人中专18所,职业高中29所,技校10所,形成了在校生8.7万人的规模。先后有7所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15所学校成为省级重点职校,基本构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总体来看,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xx年起,中等职业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拉动了职业学校的招生。近三年招生数分别为2万人、2.4万人、3.3万人。去年的招生数同比增长38%。市经贸学校、财校、医药中专等中专校招生大幅度增长;市职教中心、铜山工业职中、睢宁职教中心、沛县职教中心等职业高中招生超千人,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和奖励。

新沂职教中心、睢宁职教中心成功创建省合格职教中心;贾汪职教中心正在积极组建之中;市职教中心、模特艺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征地、设计、勘探等已基本完成,今年3月已正式动工兴建;睢宁职教中心、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等大规模新建校舍,投入设备,扩大学校容量,增强办学实力。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在抢抓机遇,谋求发展。

三是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理顺了职教教研工作机构,加强了职教教研力量;组建了主要学科教研中心组,健全了全市职教教研网络;加强了对教学工作尤其是实训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召开全市职教教学工作会议,交流了经验,明确了今后的目标。

全市职业学校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巩固和扩大了原有的就业市场;通过校企合作、南北联合办学等形式,积极开辟新的就业空间;去年举办用工招聘会12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大部分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成立了“徐州市金蓝领就业服务中心”。

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成教中心校挂上了县职教中心分校或职教中心技能培训站的牌子;扎扎实实推进“5112”教育富民工程,全市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4万人,其中教育系统转移培训21万人;开展农村致富骨干和科技带头人培训14万人;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指导机构123个,农业信息服务网吧182个。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联手发展,为提高劳动者队伍素质,实现富民强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委员们认为,虽然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日益凸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甚至一些领导干部、教育部门内部也存在着轻视职教的现象。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升学率、高考率、名牌大学入学率成为衡量普通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由于就学、择业观念滞后,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导致社会上盲目追捧高学历,普高过热,造成普职比例明显失调,个别县(市)严重失调。部分农民思想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依靠科学技能劳动致富认识不足,认为在家种地打工照样养家糊口。相对来讲,职业教育在我市仍处于弱势地位,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多头分散管理。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各行业部门领导;二是证书各发各部的。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不同行业又有各自的执业证,造成学生面对重复多头考试。三是人才培养与就业分离。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教育、劳动、人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由于中职校分属不同的系统和部门,还存在着分散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比较典型的如机械中专和农机中专。两校仅一墙之隔,所设专业相似。机械中专在财政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谋求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农机中专依赖财政拨款不思进取,举步维艰,生存困难。因为两校隶属于不同行业,想整合调整教育资源却难上加难。

长期以来,市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微乎其微。由于我市普高过热,不少职业学校为了吸引生源,扩大招生,只好降低收费标准,加之农村职中一部分学生交不足学费,使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大大减少。另外,受生产经营状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行业和企业应承担的联合办学经费没有到位,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不强,也无法对职业教育提供经费支持。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老化,无力更新。经费拮据,办学条件较差,也造成了现有师资人心不稳。另外,由于工科类职业教育投入较多,办学难度较大,造成我市文科类职业教育比重偏大。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一些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个别学校质量意识不强,抓招生不遗余力,抓教学敷衍了事,短期行为严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职业教育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目前,我市无论从各类各级人才拥有数量,还是劳动者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劳动部门提供的数,全市拥有技术工人30万人,持有资格证书的18万人,占技术工人的60%,占城镇职工工资的44%。但是高级工仅占我市技术工人的4%,按省政府xx年高级工要占到技术工人的20%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高级技工队伍老化,技工匮乏,后继乏人状况十分突出,迫切需要企业在岗人员通过培训提高水平。另外,我市就业准入证制度在实施执行中还存在差距,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是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人才的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教育。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目标,要构建徐州都市圈,培育区域性人才高地,职业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要以贯彻落实三级职教会议精神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统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特别是从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要求的高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增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市政府应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大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教育部门应主动与宣传、新闻单位联系,共同合作,制定宣传计划,开辟相关专栏。注重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抓住当前我市高中入学高峰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深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他们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升学选择更加准确务实。针对职业教育当前的弱势地位,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健康发展。通过不断增强职教的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促使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应强化统筹力度,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我市职业教育实施积极的布局结构调整。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在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实施方案。二是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由于各类职校规模、质量、投入渠道、办学效益差别很大,必须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和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行政、市场、经济多种手段,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采取合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积极的布局调整。先易后难,通过对现有职校办学条件进行评估,对那些规模偏小、资源贫乏、办学艰难的学校应果断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行职教资源的优化组合。三是集中优势,加强重点学校建设。布局调整要坚持标准、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职教资源,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对那些服务我市支柱产业、专业特色明显、办学效益显著的重点职校要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制定政策,明确责任。资产处理和人员分流是统筹职业教育资源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应明确政府、部门和行业的责任,在资产评估、人员核定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资产处理、人员分流的具体办法,保证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增加对职教经费投入的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改革和完善职教经费投入体制。根据我市的实际,应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筹资渠道。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按照市政府[xx]135号文中的要求,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真正到位。第二,要积极运用金融、税收、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市人民银行应协调各专业银行,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贴息和低息贷款。从xx年起,我省将连续3年每年安排8000万元贴息贷款用于职业教育,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这部分贴息贷款。第三,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筹建徐州市教育融资公司。把原来市政府管的教育资产经过严格评估后,由该公司代管,然后由公司面向银行,帮助一些职业学校申请贷款。第四,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除必要的经费资助、提供实习场所、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外,对原有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后,提前折旧、报废和闲置的技术设备,可低价或无偿转让给职业学校生产实习。第五,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兴办特色产业,举办各种培训,逐步增强办学实力和造血功能,促进办学条件改善。

针对我市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专业技术教师少、弱、缺的情况,应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对非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毕业和没有生产经历、经验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到有关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改革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研究制定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和标准。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三是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应建立企事业单位工程师、技师等能工巧匠的专业技术人才库。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向学校提供人才信息。四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订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政策。打破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界限,向社会录用、选拔适合于职业教学的专门人才。徐州医药中专以“人事代理”的方式,对专业教师采取聘任制,符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总结推广。

近年来,我市创建出一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专业特色突出,办学成绩显著的骨干职业学校,他们代表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对这些骨干职校给以重点扶持。对其在建校征地、有关收费、银行贷款、用人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支持骨干职业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市机械中专,是我市也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一所机械制造中专,所办专业符合我市支柱产业的特点,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发展前景看好。由于隶属行业关系,多年来不仅没有财政投入,而且银行也不愿贷款,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大职教的全局出发,对学校今后发展进行定位并给以必要的扶持。要进一步推进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型中等职校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返回目录。

十月二十九日,我们组织了有关人员,到市职业教育中心,对该校近几年办学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察看了教学秩序、教师和学生管理秩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全体领导干部进行座谈讨论,详细听取了校级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一、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5平方米,教职工225名,教师188名,34个教学班,1200名在校生。学校主要面向第三产业设置了计算机、服装、烹饪、旅游、财会、电子电工、汽车维修、商贸等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服装两专业为青岛市骨干专业。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抓住专业技能训练和对口高职升学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搭建立体化联合办学网络,实现了“招生、培训、实习、专业人才交流”一体化,为学生开辟了优质就业、高职升学、自主创业、出国研修四条成才渠道,合格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学校贯彻“科研兴校”方针,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科研协作课题两个,独立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高职对口升学工作一直走在青岛市前列,xx年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2300多名,高考达线率一直保持95%以上,有160多名考生达本科线,本科达线率和达线总数均列青岛市百余所学校之首,高考经验在青岛市推广。

学校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树立了德育为首的观念和意识,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比较完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

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新形势,勇于创新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办学新形式,采取工读结合、高职套读、校企联合、校社联合等多种办学形式,使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达到有机结合,办学路子越走越宽广。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实验基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农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国情教育》、《现代教育》、《职教论坛》等十多家报刊和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过学校办学经验。

二、学校今后发展方向。

1、办学规模:

在积极稳妥发展、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到xx年秋季开学,学生班额达到60个,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000人,今后根据我市生源情况逐年增加,5年时间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300人以上,在校教职工(在编)人数达到260人以上。

2、专业设置:

学校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自1992年以来,先后停办了预备役、保安、法律文秘、美术、数控和电气焊等专业,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就业前景逐渐暗淡,从业待遇低,用人市场缩少。二是专业与对口升学不能对接,满足不了学生高层次就业需要。三是专业与市内其它学校重复,为避免不良竞争,主动停办。鉴于上述原因,学校今后3-5年,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开设和发展:计算机专业、服装专业、烹饪专业、旅游专业、财会专业、电子电工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商贸专业,共八大专业。

服装和烹饪专业是学校的“老号”专业。服装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不仅办得早,学校师资力量强,而且人才市场需求量也大,毕业生对口升学前景也好。从明年开始,招生力争保持在4个班以上。烹饪专业不仅办得早,且是全市唯一专业,毕业生就业、自主创业和归并为餐旅专业后的对口升学前景都看好。从明年开始,力争保持年招生2-3个班。

计算机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该专业办得早,规模大,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加大,同时,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学校发展该专业的思路是:强化专业资源配备,扩大办学规模,强化公用性;优化教学资源,设置相关子专业,强化专业性。力争明年招生4个班,200人。xx年达到6个班。

旅游专业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一个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3个班。

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学校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强,也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4个班。

汽车维修专业是学校近年和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专业。去年以来,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校投资780万元,建设汽车实训中心,对专业发展将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4个班以上。

财会和商贸专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发展的思路确定为:紧紧依托计算机专业,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结合两个专业的特点,逐步实现两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嫁接,向财会信息化和电子商贸专业过度。从明年开始,两专业分别力争保持年招生2—3个班。

3、硬件建设:

根据学校发展现状,明年内部教学设施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汽修和计算机两个专业。明年新学期开学,完成计算机更新换代。外部设施主攻方向是汽修专业,明年年内完成汽修专业实训中心内部设施建设。xx年开始主要加强电子电工、旅游等专业建设。力争5年内有60%的专业内部设施达到青岛市骨干专业标准要求。

4、办学体制:

继续坚持自主办学为主,广开联合办学渠道,走多形式、多层次,上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横联企业、行业的内涵发展的路子。采取工读结合、高职套读、校企联合、校社联合等形式,学历教育、长短期社会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出国研修培训等多层次教育并重,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技术力量、调动各界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盘活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学校规模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基地建设:

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坚持走内外并重,教练结合的发展路子。今年开始,着力建设校办服装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技术力量,建成能容纳100多名学生的半工半读的校内实习基地。xx年吸纳社会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管理人才,与学校共同办起能容纳150名学生实训和年培训800人次的“汽修专业实训中心”。烹饪和旅游专业,在充分利用学校宾馆实习的同时,重点在青岛巩固和扩大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其他各专业逐步建立2—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6、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局总体要求,通过落实“六讲三评”、定期考核考察和培训、加强监督监察、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等措施,建立一支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学习、讲奉献、讲廉洁、特别懂管理、特别能战斗,结构合理、生机勃勃的干部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构成,文化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主要通过教体局给予调配,专业实践老师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可聘用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充实进来,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按照市局总体要求,通过落实“八比四评”、能力业绩考评、定期培训等措施,打造一支纪律和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作风硬、有奉献精神、工作质量高、业绩优秀、结构合理、后劲充足的教师队伍。3-5年内,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高级职称占2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50%,获高、中级资格证专业教师达100%。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争取专任教师中的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

7、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坚持科研引路,全面贯彻落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管理理念,通过业绩档案管理和学分制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积极性,继续保持教学质量市内领先,对口高职升学青岛市领先的优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并重,就业教育要技能训练与文化课、专业理论学习并重,升学教育也要把文化课、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学生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为学生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的管理理念,从培养学生说话、动手、合作、互助、礼仪等基本素质能力入手,针对90后学生心理特点,广泛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等方法,把学生管理水平提高到全市最高水平。

三、制约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师资力量。目前学校上课教师137名,其中兼课干部20名,兼课教师11名,因工作对外借调11名。教师人均周课时(含自习辅导)14.3节,按照学校发展规划,明年数学、语文、英语教师各缺口5名以上,专业课教师缺口更大,实习指导教师奇缺。

(二)教学设备。目前计算机、服装、烹饪等主打专业教学设备落后陈旧,严重影响教学和技能实训,急需更新换代。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建设,需要不断扩大电子阅读的规模,提高阅览信息化程度。

(三)教师评价。市局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制约和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动。前些年实施的对口高考、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对调动教师积极性非常有效,由于奖励不兑现,落实不到位,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建议主管部门兑现前几年的奖励,修订教学评价办法、奖励办法。

(四)实训经费。由于学生实习实训经费来源无保障,严重影响技能教学质量。建议主管部门统一建立实习经费保障机制。

(五)专业设置。目前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仍存在重复现象,建议主管部门尽快统筹解决,消除学校间不良竞争。

四、实现发展几项措施。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盘活社会各类资源,保障资金投入。

1、抢抓当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寻求国家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争引项目、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捐赠、校办产业回报等形式,盘活资金来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学校规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

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形成服装、烹饪、计算机、旅游、财会、电子电工、汽车维修、商贸等八大专业体系。按照骨干专业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使财会、电子电工等专业达到骨干专业标准。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1、按照教体局领导干部“六讲三评”标准要求,建设一支观念先进、业务精湛、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具备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能力的干部队伍。

2、加快教师队伍培养步伐,深化名师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作风端正、乐于奉献、业务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跨学科、跨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提高教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

(四)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

1、继续完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监督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成立家长委员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和教职工岗位聘任制。

3、建立和修订各类管理制度,完善考评和奖励制度。奖励政策向班主任、教育教学一线教师、向创造性工作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4、提高领导干部、教职员工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促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五)深化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从制度上探索职业教育企业化管理理念,探索开放办学运行机制,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联合办学的辐射面,提高联合办学的层次,在充分挖掘本地优质生源的同时,加强与西部、西北乃至全国各地的联系,扩大招生规模,开展师资交流。到xx年与5所以上高校联合办学,使骨干专业的联办率达到100%,非骨干专业联办率达到70%以上。

返回目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和前几年的低谷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好机遇。能否把握这个机遇,把我市职业教育做强、做优,做出株洲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xx年3月中上旬,我们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和教育界专家,对全市职业教育重点特别是城区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4所高职学院和城区7所中职学校(其中技工学校3所,民办职校2所)和个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召开了4次部分职业院校领导、教师代表和1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向全市34所职业院校发放了调查表,就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后,委员和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市职业教育起步早,历史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十分重视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一度成为我市教育事业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株洲经济的战略措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优势比较明显,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教育层次多,类型丰富,办学形式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经过几次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高职与中职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一是完善了层次结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42所,其中高职学院4所,中职学校38所。特别是本世纪初高职院校的发展填补了我市培养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空白。目前我市高职院校数量仅次于长沙,排名全省第二。二是形成了多元办学格局。从区域来看,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集中分布在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和县(市)各19所。从办学主体来看,教育行政部门主办中等职业学校7所,劳动部门主办1所,其他行业主办5所,另25所为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力量举办中等职业学校虽然规模小但学校数量占中职学校总数的65.8%。(见表一)三是办学形式多样化。为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各职业院校在举办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下岗职工和城市再就业人员,面向“三农”,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开展了函授教育、网络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目前全市设在职业院校内的国家和省级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就有10家,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1个。近两年培训企业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万人次。与此同时,各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如湖南铁道职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市职院、市技术学院等分别与时代集团、株洲汽齿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湖南化工职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等院校还积极与国外如日本、印度niit等企业合作。市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基础课、在企业一线学习操作技能,学习期间学生还可获得企业报酬,免费入学,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学习负担,目前该模式被教育部列为全国100个“工学结合”试点单位之一。

(二)职业教育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

一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连年攀升。xx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11907人,较上世纪末增加8500人;在校生达2.8万人,增加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27067人,增加1.1万人,在校生5.1万人,增加0.4万人。在校生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学校有5所。高等职业学院由期间的1所发展到4所,在校生8000人以上的高职学院2所。

二是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品牌专业。我市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株洲工业新城发展壮大起来了。多年的办学历史已形成了自己的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有着“职业教育排头兵”之称的湖南铁道职院、“铁路‘黄埔军校’”美誉的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和“现代技工的摇篮”的株洲技术学院被媒体誉为“株洲职业教育的三杂奇葩”。xx年,湖南铁道职院又以雄厚的实力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全国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湖南省仅2所)。湖南化工职院的化工类专业、湖南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焊接专业、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的烹饪专业等成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专5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5所,农村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5所,围绕支柱产业建设成了一批涵盖机械、机电、化工、信息技术、商贸等领域的骨干特色专业。

(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

三、当前制约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但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条件受到限制,特别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形势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到职业教育优势的进一步发挥,而且影响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今后形成人才智力优势和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造成潜在危机。

(一)资源分散影响发展职业教育合力的形成。

目前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和部门共同办学的多元格局虽然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效益的发挥。一是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分属劳动、农业、扶贫办等部门,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二是职业院校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自为政,专业设置重复,招生恶性竞争,建设重复浪费,没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合力。三是缺乏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机制,校企信息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校企合作推动难度较大。四是民办职业教育数量多,质量差,亟需调整。

(二)经费投入不足制约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大部分学校设备陈旧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政府投入的主要是学校教职工人头经费,学校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据统计,近三年我市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学杂费收入分别占到总收入的72%和59%(见表三、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时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部分贫困学生无法接受职业教育。大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负债运行。目前全市职业院校负债总额2.7亿元(不含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化工职院和市技师学院搬迁费用),其中中职学校负债4910万元,高职院校负债2.2亿元。二是经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落实。三是人头经费和生均经费没有很好落实。目前财政投入学校的人头经费也没按编制拨足,学校利用缺编指标外聘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资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是获取经费渠道单一,学校贷款困难,造血功能不强。

(三)技工队伍薄弱,劳动准入制执行不严。

目前,我市无论从各类各级人才拥有数量,还是劳动者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劳动部门提供的数,目前全市共有中级以上技工98997人,占工人总人数的37.42%,还不到工人总数的一半。在高级技能人员中,高级工18390人,占工人总人数的6.95%;技师1850人,占工人总人数的0.69%;高级技师157人,占工人总人数的0.06%。技工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存在差距,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未真正落实,一些企业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业院校毕业生当地就业,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三、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市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做强做优,铸造职业教育名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资源。

(一)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教育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教育才能真正发展。目前我市正面临中部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四大战略”,提出到xx年要把株洲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目标。现代化大工业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量人力资源的支撑,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打造特大城市,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必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彻底摒弃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对职业教育要特别的关心和特别的支持。一是要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切实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并适当降低中职生的学费标准。目前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下层下阶层,大部分学生家庭比较贫困。降低学费标准,保证与普高学生学费标准大体相当,可以保证更多学子的有机会进入职业学校学技能、学技术。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由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市场调节保证职业教育的效率,政府调控确保证职业教育的公平。做强做优株洲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1、统筹职业教育管理,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是一项牵涉到多部门、各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必须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发改、财政、人事、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职业教育协会,定期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

3、统筹专业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专业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名牌学校需要名牌专业支持。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是职业教育两张重要名片。政府要加强管理,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一是实行专业准入制,对学校专业设置严格审批,把好专业入口关。二是定期对专业建设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顿或者停止招生资格,把好专业发展关。三是对骨干专业进行资金扶持,支持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做强做大一批市级乃至省级和国家级精品专业,把好重点专业建设关。

4、统筹需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调研发现,无论职业院校还是企业,普遍反映缺乏校企双方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渠道和机制。一方面职业院校和企业要改变现状,不能等靠要,应主动上门沟通联系。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媒人”,通过成立校企联谊会、建立校企供求信息网等形式,定期组织活动,发布供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5、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是建议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督政与督学结合起来,推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在各地的贯彻落实。二是实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建立以就业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就业率、就业质量、可持续就业能力、心理和身体素质作为评价学校的核心指标,以是否能有效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来评价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制度。客观公正地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公开学校指导思想、就业率、就业质量、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弓导社会合理选择就读学校。三是全面评估民办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是初中毕业生高峰期的产物,为满足应届初中毕业生求学的要求发挥了作用,但大多数民办职校没有校园,缺乏师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发展前途径堪忧。因此,调整民办职业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应严格控制民办职业教育申办资格,鼓励和支持办学思想端正、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对现有民办职业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凡不具备发展条件要停办,或与公办职业院校合并,以确保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三)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努力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协调并进。一是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人事改革制度。在确定和支持1—3家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市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好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二是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面轻视技能的做法,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有关部门加大监察力度,建议人大、政协对此加强监督检查。三是要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激励机制。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是扭转追求高学历、鄙夷职业技术的社会观念、价值取向的根本性措施。劳动保障部门要提高新聘中职、高职生的月薪指导价位,吸引更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服务本地企业。建立奖励制度,对突出成绩的优秀工人、高技能人才给以奖励。在劳动工资、奖励等制度政策上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四是加大宣传国义,大力宣传技术工人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爱岗敬业、倾情奉献和不断进取的人和事,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人才成长的社会舆论。

(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改革发展之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是职业教育获得发展和新生的根本出路。改革办学机制,促进多元办学,也是职业教育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办学条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是创新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要选择试点单位,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引进民办运行机制,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形成多元的办学格局。允许职业院校在校内在或职业院校在社会企业内合办合作创办工厂、车间,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车、车间享受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是创新办学模式,走集团化、地方化之路,打造株洲职业教育“联合舰队”。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生源高峰期过去,职业院校在适度控制规模、做强做精的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组建集团等形式,互补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愿等方式,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公办与民办、市区与县市、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以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

三是推进校企合作,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两条腿”。职业院校要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办学局面,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打破原来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职业教育只有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三

同样的话。总是觉得可能在下一家有了工作呢,万一呢,我要是放弃就会错过了。可能是机会就出现在下一家店里在电视剧或者小说里几率才会奇高无比吧。结果就是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走完了市中心的几条街。每家有可能需要人手的店我都问了却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工作。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明白,工作是多么的不好找。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可能连养活自己都很难。

摄入的脂肪达75克以上,牛奶中脂-。

克。然而,牛奶的脂肪部分还有不少好东西。首先,香气成分全部存在于乳脂当中,脱脂奶是没有什么香味的。其次,牛奶中的维生素a、d、e、k都在脂肪部分,它们对健康防病作用很大。另外,牛奶脂肪中含有多种抗癌物质,特别是共轭亚油酸。所以如果没有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儿童少年和中青年人不一定要饮用脱脂牛奶。

多社会经验以外。我对这份工作还是挺适应。就是扫地要扫的面积有点太大了。我知道我自己并不是个勤快的人,不过一旦做起事来,很认真也很尽职不怕苦不怕累。

工作了一个多月。跟阿姨厂里的另外一些同事相处还不错。因为工作时间比较集中,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又不能回家。所以有的时候就会往食堂跑。有的时候搭把手帮帮忙,跟那边的阿姨相处的还好。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这里并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而且小公司也没有太多竞争,不过也打杂的谁跟我竞争呀。话虽如此。从我这个角度感受这个公司。气氛还是挺好和睦的。

极情绪倒也都没有啦。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知识。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学好课外的一些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竞争了。能力与机遇从来就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生的,提高自己的自身能力,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成功就在不远处。好好把握大学生活,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会收获更多的友情与感动。社会实践是学习的延续;是锻炼技能的平台;是成长自我的垫脚石。把握好每一次实践;把握好每一次锻炼;把握还每一次自我成长。我们就会学得比别人多;发展的比别人快;就会成功的比别人早。

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的人选择“不参加”,调查报告《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领导能为我们提供这次锻炼自我、进步素质、升华内涵的机会,同时,也向一年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工作的主管领导、同事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感谢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的无私关爱,一年来,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了会计岗位职责,现就我一年来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如下述职,请予以评议:

回顾既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年时间,感觉到这是我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收获的一年,企业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相当强的工作,作为财务职员,必须把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借助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才能搞好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这也是一名财务职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至此,我遵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学习了低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财务知识、治理制度等,又压力才有动力,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氛围给予我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每当工作中碰到棘手的题目,我都虚心向师傅和身边的同事请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深知财务工作始终贯串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角落,对于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从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列、会算帐簿的登记,到终极天生正确无误的财务会计报表,为相关领导部分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本钱和现金流量,并据以做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治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当然,作为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每个月末及时收取各项目部工程量报表、材料明细帐、登记资金回收台帐、按时发放职工生活费、坚持填报各项目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每个季度末同一装订记帐凭证、材料盘点表,做财务档案资料的治理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情,此外协助各个项目部尽我所能往做工作,仅锻炼了我的责任心,也锻炼了我的耐性,我以热情的工作态度来增强素质,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成效来树立形象。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回顾自己这一年来的工作,固然围绕自身职责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公司要求、同事们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进步,我决心以这次述职评议为契机,虚心接受评议意见,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以更饱满的热情、端正的工作姿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业务素质,争取来年实现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美好理想。

谢谢大家!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五

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面临综合素质强的优生大量外流、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求读书以及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压力等形势,仅仅遵循原有的办学模式已无法取得持续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作为扩大优质资源、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要求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状况,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为了贯彻国家和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县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我们对永和新一中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和县在2011年投入使用永和县药家湾中学(永和新一中),将原有的永和县第一普通高中与永和县职业高中相合并,形成了适应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的综合高中。这对永和的高中教育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综合高中发展的现状。

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贯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也1。

是今后各省市教育部门针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改革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界限越来越狭小,相互沟通是完全可行的,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办学机制,使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全面育人,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青少年广开成材之路。

综合高中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与传统的普通高中是有区别的。

(二)在课程目标上,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

(三)在课程结构上,要求整体设置综合高中有关课程,合理设置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使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一体化。

由于这些目标的不同,其办学模式相对普通高中来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二)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综合高中,应在坚持其专业特色和保证。

技能训练的前提下,着力加强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

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时效性,既要强化基础教育,又要注重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专长,以实现其自主发展的目标。根据我县教育的现状及各方面客观因素,永和新一中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将普高、职高相融合,普、职教师互相兼课,资源共享。

三、综合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一)综合高中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基本技能,它既要对学生加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又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基本技能培养,因此要求学校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师资力量,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还要有一定的实验、实习设备做保障。因此,综合高中办学对学校自身办学条件要求较高,否则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二)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是关键。

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将普通高中必修的文化课与职业技术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还没有对课程内容做出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没有设计出一套融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模块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设置要想真正兼顾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是综合高中今后研究的重点。

(三)加强综合高中的教育教学等管理,有利于综合高中健康发展综合高中既要为学生提供文化课学习,又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学习,这种目标对素质较好的学生就已经很难达到,而综合高中招收的学生各门功课成绩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低,以致每个学生在3年的学习年限里课业负担过重。因此,综合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和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在课程设置、因材施教、合理分流、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体现综合高中特色,才能实现综合高中的办学目标和宗旨,综合高中才能健康的发展。

须做好的工作。

(五)综合高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结合其他综合高中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达成一个共同的认识:综合高中办学应将特色教育作为办学的一个方向。所谓特色教育,一是指培养有特色的学生,如体育和艺术类特长生,让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在综合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此作为学生今后人生和职业生涯的依托,使他们在这些领域有所建树。而这一特色也正是我县综合高中未合并之前普高的主要发展方向;二是指学校办学的特色,并不是所以的学生都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因此可以利用学校在某一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方面所具有雄厚的师资设备力量,突出专业教学的优势,让毕业生在今后的升学和就业中能胜人一筹,这样的综合高中办学才更有生命力。

总之,综合高中教学模式要突出综合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为广大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既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双重选择”的机会和可能性。这是综合高中发展的价值取向。展望未来,前景美好,任重道远。我们现在还处在改革的起步阶段,今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迎难而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推进改革,优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才会办出适合自身条件的好学校,办出让社会、家长和学生都满意的好学校。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六

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最近,市委政研室会同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县乡村、工矿企业和学校,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基本摸清了全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我市职业教育自开始创办至今已近30个春秋,发展历程波折起浮,曾有过“全国职业教育一面旗帜”的辉煌,有过“几近低谷”的尴尬,也有过“脚踩就业和升学两只船”的困惑。近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不少方面还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我市共有职业院校72(技工院校21所)所,其中公办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47所;民办高职院校2所、中职20所。初步形成了以5所高职院校为龙头,67所中职学校为主体,168所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xx年,全市中、高职招生规模达到1.43万人,在校生达到4.81万人。骨干院校和特色专业建设得到加强,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院校13所、省级重点职业院校11所,省级教学示范学校7所;拥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专业38个。职业中专的机电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专业,市技术学院的数控与机加工、机修钳加工等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各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路子,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十五”期间,各类职业院校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毕业生达到25万多人,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350万人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市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群众的教育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职业教育整体上仍然处在“蹒跚行进、奋力爬坡”的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扰,多年存在的“三难”现象仍然突出:职业教育招生难、职业学校办学难、培养学生就业难。调研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三难”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六个不适应”。

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各个层面的认识滞后、观念陈旧。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就业压力以及偏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然存有偏见。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从政府层面看,有的地方政府没有认清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没有看到技能人才不足的矛盾,没有看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有的认为职业教育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不愿在这方面费力气;很多地方重眼前利益、轻人才培养,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有的县市区政府至今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跳农门”、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加之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从企业来看,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致使“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和学校缺乏沟通、没有配合。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与我市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明显偏小。据预测,“xx”期间我市技能人才需求量(新增)38.4万人,年均7.6万人左右。而xx年全市高、中等职业院校年培养能力仅有1.43万人,有的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在校生不足百人,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应当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我们在这方面差距更大,多年来我市职普比一直在20-40%之间徘徊,今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5.5万人,职普比例只有26%,明显低于我省多数地市,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12个百分点。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作支撑。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骨干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不高,现有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大部分县市区没有兑现;每年每班农村4000元、城市5000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经费,普遍没有达到。xx年,我市预算内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费为6920万元,仅占高中阶段经费总支出的22.9%,与我省先进市相比差距甚远。由于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从学校办学设施看,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均占地面积不足80亩,校均建筑面积不足1.5万平方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大多数职校办学条件简陋,学校缺少基本的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市第一职业中专占地只有30多亩,在校生1500多人,生均占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生均占地18平方米的标准。从实习实训条件看,1/5的职业学校没有专业实习实训场所。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生均仪器设备总值最低应为3000元,而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总值仅为xx元。从师资力量看,我市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编制是几年前核定的,随着近年来职校规模扩大和在校生的增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也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象兖州职业中专这样的省重点职业学校,竟有20多位体育教师改教专业课。再就是非教学人员过多,比例严重失调,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5.3%。在职业技术学院,二者的比例竟然达到1∶1。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高薪聘请校外技能型专家任教,难以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3.9%,明显低于全省30.1%的平均水平。

由于我市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侧重于升学(对口高职)或域外就业,和我市产业发展联系不紧,“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学校不是瞄准市场设置专业,而是依据现有师资确定专业,这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一是为农服务“脱节”。据劳动部门预测,到“xx”末,我市第一产业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应达到2.46万人,纯增量应达到1.88万人,年均应培养3700多人。而我市职业学校农林水类专业年招生仅有80人,缺口高达46倍。另据调查,我市中职毕业生回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毕业生总数的5%。现在农民迫切需要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但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农业技术中的作用,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二是为工服务“脱节”。从五大产业集群技能人才供求关系看,一般来说,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余有缺、供求之间适当不平衡是正常的。但我市的情况是,这种供求双方基本上处于无引导、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反映了我市职业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明显不衔接。三是为三产服务“脱节”。据统计,我市各类职业学校为第三产业服务的专业,只有商贸类的市场营销、餐饮两个专业,年培养能力不足500人。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七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繁峙县新型职业农民,繁峙县农机局抽取一部分农户,对农户的产业现状、文化素质、就业及培训状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全县总人口数量约为26.68万人,农业人口约为18.66万人,耕地面积为76.9万亩。繁峙县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除神堂堡乡、岩头乡以外,其他各乡镇均耕地平坦;在大营镇、横涧乡、金山铺乡、杏园乡、集义庄乡5个乡镇占全县80%的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其中千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0户,农机保有量占全县的75%以上。

今年来,繁峙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田间学校、送科技下乡等项目,广泛开展职业农民教育,为全县培育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繁峙县通过对农民多年的职业技能培育,虽然使部分农民系统地接受了农业专项技能的培育,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农村建设的发展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需求。从调查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新品种层出不穷,这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县农机局师资人员缺乏,而且存在有的知识老化,过去所学知识已经跟不上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遇到农民提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面临知识的缺乏,不能给予有效回答,挫伤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不够顺畅。尽管现在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多样,例如有著名的“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与改革”等培训项目和方式,这些培训项目和方式的开展,为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这些项目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弊端性,不能全面、独到的服务于农民。在平时开展的农民教育培训下乡活动中,基本上都是通过乡镇及行政村的干部组织受训人员,如果遇到乡镇和村组干部工作繁忙,他们往往加以推诿,从而影响农民教育培训的开展和实施。

3.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缺乏。农机局作为事业单位,财政没有专门下拨教育培训经费。现在信息传播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枯燥、不生动,农民不愿接受,难以满足对培训的需求,需要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购买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进行培训技术支撑。在没有经费支撑的农广校,对这些硬件和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的添置,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训人员难以组织。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有大部分农民不能主动参加培训,没有认识到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耕作技术和水平,这也影响了培训效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觉到,通过农机局等部门的不懈努力,这种情况已经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有一部分农民还是很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班,有了这些人的带动,培训单位提高培训效果,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会主动参加培训.

1.落实扶持政策是重点。调查表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效益比较低,是导致高素质劳动力弃农、转业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专门针对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还不多,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我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过程中进行了此方面的.探索。从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予以优惠。同时把新型职业农民纳入金融信贷重点扶持对象,拓宽农村信贷投入渠道,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融资困难。从调查来看,专业合作社对政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不足,土地流转困难等方面,个人独立经营的种植大户主要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力量不足。

2.硬件建设是基础。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紧紧围绕我县农业大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大培训单位必要的硬件设施投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同时在全县不同乡镇或村进行现场指导,方便农民就近培训。

3.制度完善是关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件关乎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最终形成一整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4.更新培训内容,培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进一步宣传新科技在生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有意识多向农民灌输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中产生巨大效益的典型事例,组织农民参观新科技运用的示范园区,让农民对现代技术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农民对新科技有了感性认识,才能深化农民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教育培训项目内容设计要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生产有实际帮助,才有兴趣参加培训。如果教育培训项目设计的内容不符合当地实际,参训农民认为和自己的自身利益无关,没有参加培训的兴趣,不积极参加,也挫伤培训实施者的积极性。师资人员是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者,更是党和政府惠农、助农、富农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他们科技知识如果匮乏,往往使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培训项目实施的效果和深度。尤其是现在科技知识更新换代加快,师资人员经常感到过去所学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对师资人员进行常态化地培训,增加师资人员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知识水平非常必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繁峙县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契机,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抓好典型示范,创新性开展工作,全面打造全县职业农民培育升级版。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让老百姓买的放心吃的舒心。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八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xx—20xx年)》的精神,我市积极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实现高质量就业。我们对我市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进行了深入调研,以安知职业培训平台运营为例,相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学员学得“多”

相对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线上移动端的授课模式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完整的理论知识、实操演示,不懂的、疏漏之处,学员可以反复观看、深入学习,从而实现培训的大规模、高质量开展。

(二)学习时间“活”

相对传统培训方式,线上培训更加机动灵活,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大大解决了工学矛盾。

(三)学员学得“好”

线上培训课程通常是以图文、视频为载体,充分发挥视频“短、小、精、趣”的优势,通过精讲知识点、技能点、操作程序、安全规范,配合动画演示,使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围绕重点和难点集中学习。线上内容可以实时反哺线下,让学员反复回顾成为可能,有效加强了培训效果。

(四)师资课程大幅节“省”

传统培训模式中,以培训师面授为主,班级循环开、理论知识循环讲。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的授课内容,提炼成数字资源发布于线上平台,可供全市范围乃至更大范围共享使用,有效避免了课程重复开发,降低社会投入成本。企业和机构可将更多精力投入于课程的质量提升,课程内容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全行业课程资源在平台上可以横向对比,促进课程在质量方面的良性竞争。

(一)课程实践方面。

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师可以面对面指导学员进行实践,线上教学则以教师授课为主。

(二)课堂互动方面。

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师可以面对面的与学员进行沟通,学员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教师能第一时间掌握。线上教学则通过学员留言或教师提问来进行师生互动。

目前我市采取的是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线上培训学时不得高于总学时的50%。这一培训模式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充分发挥了线上培训的优势,学员可以通过线上培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遵循了技能培训重实操,重技术的培训宗旨,学员可以通过线下培训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既节省了培训时间,解决了工学矛盾;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九

一年来,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首先提出完成的工作:

1、及时准确的完成各月记账、结账和账务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填报市各类月度、季度、年终统计报表,按时向各部门报送。完成了税务申报与缴纳,以及往来银行间的业务和各种日常费用的缴纳。

2、以认真的态度积极参加西安市财政局集中所得税培训,做好财务软件记账及系统的维护。

3、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

再次提出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通过报纸杂志、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3、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之后提出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必须看到工作存在的不足:

1、理论水平不高,当前社会会计知识和业务更新换代比较快,缺乏对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的系统学习,导致了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影响来工作水平的提高。

2、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深入探讨、思考、认认真真的研究条件及财务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少,工作有广度,没深度。

3、只干工作,不善于总结,所以有些工作费力气大,但与收效不成比例,事倍功半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后要逐步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善总结、勤思考,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最后提出严格履行会计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完善自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善于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不断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总结经验,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

为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开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调研的通知》,按照市教育局要求,根据县科教局工作部署,我校开展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改革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了解了我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为我县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加快打造品牌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提供了一定依据。根据要求,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及书面调研相结合的形式,现把我校的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展望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学校发展现状。

(一)学校基本情况。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是一所融小学、初级中学、职业中学、短期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前身是井儿沟小学,始建于1948年。经过近三十年一边办学、一边创业、一边建设,先后建起了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建有。

教学。

楼、图书楼、实验楼、风雨操场、公寓楼、餐厅等8幢主体建筑,是一所白杨参天、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校舍别致、生态宜人、师长爱生、经费宽裕的园林式学校。

(二)师资及办学条件情况。

现有教职工158人,专任教师121人,兼职教师27人,“双师型”教师38人。学校图书馆藏书2.8万册,各种报刊杂志120余种,有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各一个。全日制学历教育教学班19个,1在校生721人,常年开展各级各类中短期培训,年均2600人次。

(三)专业设置情况。

现开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7个专业,并建有矿井通风与安全、汽车运用与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5个省级实训基地和计算机应用、矿山机电2个县级实训基地,同时还设有三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学生毕业实行“双证书”制度。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办学水平有所提高。

近几年,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毕业生中级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5%,学生对口升学本科达线人数逐年上升,专科达线率稳定在98%左右,一次性就业率达到60%,最终就业率达88%。

(二)办学规模相对稳定。

目前,我校在校生人数持续上升。每年秋季招生通过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等措施,使中职在校生人数保持在200人以上。

(三)构建师资培训新体制。

近年来,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学校4级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体系,加强了教师的培养培训。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

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2(一)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关心支持不够,社会引导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办学条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目前,我校教学仪器设备还不够完善。除汽修、物流、会计专业外,其他专业,特别是计算机专业设备资源还不够齐全。另外,专业类教学资源、图书陈旧,缺乏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图书及教学资源建设。

(三)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经费投入少,教学质量较低。教师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不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四)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较低。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人才需求信息渠道的沟通不畅;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水平不高;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很好地坚持。

(五)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

由于受传统成才观念、就业体系不完善、就业渠道不畅,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影响,中职学校招生举步维艰。勉强招来的学生多数基础条件差,自觉学习和服从管理的意识差,对职业学校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3四、学校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目标1、规模目标:2、质量目标:

五、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大对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又一新起点。要与时俱进,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职教中心学校建设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多专业、装备水平高、适应未来普职共享共用的综合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专。

4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抓手,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教师培养培训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要灵活教师招录机制,重点招录好使、管用的专业课教师。

(四)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积极开展“企校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根据专业设置,积极沟通厂企,大胆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厂企实习。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进行专业技术模块教学,行为引导教学法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一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学生职业调研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同样的话。总是觉得可能在下一家有了工作呢,万一呢,我要是放弃就会错过了。可能是机会就出现在下一家店里在电视剧或者小说里几率才会奇高无比吧。结果就是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走完了市中心的几条街。每家有可能需要人手的店我都问了却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工作。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明白,工作是多么的不好找。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可能连养活自己都很难。

克。然而,牛奶的脂肪部分还有不少好东西。首先,香气成分全部存在于乳脂当中,脱脂奶是没有什么香味的。其次,牛奶中的维生素a、d、e、k都在脂肪部分,它们对健康防病作用很大。另外,牛奶脂肪中含有多种抗癌物质,特别是共轭亚油酸。所以如果没有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儿童少年和中青年人不一定要饮用脱脂牛奶。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要继续拿这话筒喊,其实我还是很不好意思,但是已经比第一天好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看见了,一个阿姨牵着可能是孙女,她手里提了一箱脱脂牛奶。我居然大着胆子提着自己这一箱牛奶就走到她的面前。我先向她问好,然后问这个小女孩是不是她的孙女。牛奶是不是要买给他的小孙女的。然后我就向他介绍了全脂牛奶相对于脱脂牛奶的优点。又向她说明啦全脂牛奶在营养,还有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全脂牛奶的口感和味道。并将她推荐我手上的全脂牛奶。阿姨居然买了。我觉得这应该是我最得意的事情了吧。当然这种事并不多,我也没有因此而走上事业的巅峰,开玩笑的。我清楚我的性格不是一个适合干促销的人。其实促销员促销员嘛,首先是这个产品搞促销活动。最主力吸引顾客来买的并不是促销员的说词。而是个产品的促销力度。我想我也并没有多么地提高这款牛奶的销量。但是至少后来我没有再被我们主管骂了。四天也很快就结束了。我也就又成为无业游民了......后来巧合,邻居家的阿姨给我介绍了他们厂里的工作。结果到了阿姨的厂里他们说,不招收没有经验的,但抹不过面子,我呆的时间又短,就把我留下做了打杂的工作。其实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这工作有什么不好。除去学不到太多社会经验以外。我对这份工作还是挺适应。就是扫地要扫的面积有点太大了。我知道我自己并不是个勤快的人,不过一旦做起事来,很认真也很尽职不怕苦不怕累。

工作了一个多月。跟阿姨厂里的另外一些同事相处还不错。因为工作时间比较集中,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又不能回家。所以有的时候就会往食堂跑。有的时候搭把手帮帮忙,跟那边的阿姨相处的还好。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这里并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而且小公司也没有太多竞争,不过也打杂的谁跟我竞争呀。话虽如此。从我这个角度感受这个公司。气氛还是挺好和睦的。

所以对这公司我也不多说。现在回头想一想这个暑假。促销虽然只有四天,但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一个月在公司里,虽然没学到什么社会经验,不过体验到人情味儿,感觉社会也还算是温暖。刚开始因为找工作而受到的那些不愉快倒也烟消云散了,对社会的一些消极情绪倒也都没有啦。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还是不容易的。同样知识和一技之长真的非常重要。否则找工作真的很难。因此一定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的文化知识。暑假的打工,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也希望这个起点能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不断地成长……我会一直的努力。虽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尽力做到最好,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思想上,我都会努力的完善自我,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在新的一学年里,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知识。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学好课外的一些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竞争了。能力与机遇从来就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生的,提高自己的自身能力,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成功就在不远处。好好把握大学生活,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会收获更多的友情与感动。社会实践是学习的延续;是锻炼技能的平台;是成长自我的垫脚石。把握好每一次实践;把握好每一次锻炼;把握还每一次自我成长。我们就会学得比别人多;发展的比别人快;就会成功的比别人早。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的人选择“不参加”,调查报告《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二

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贯彻实施《市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职教条例)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调研组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对本区贯彻职教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

调研组由部分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专业代表参加。调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方案,组织学习培训。调研组召开专题讨论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调研重点,制定具体调研方案。调研组还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织的专题培训讲座,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市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二是走访座谈,全面了解实情。召开了区教育局、劳动保障局、教育督导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走访了区属的职业高级中学和董恒甫职校、市属的市工业技术学校,实地视察了这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并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调研组还深入虹梅社区,听取社区学校开展职后教育的情况汇报,参观了专业从事大学生职前教育培训的迈兹信管理咨询公司。三是专题研讨,认真总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据统计,共有50人(次)代表参加了上述各项活动。

调研组认为区职教资源较丰富,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革,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中职、初职分层,公办与社会力量办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职教格局。在探索区属向区域转变、学历与技能并重、专业学科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教的发展目标。在全国大力发展职教的大背景下,区政府十分重视本区的职教发展,将职教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探索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教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从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促进职教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区政府在职教经费的投入上逐年增加。以两所区属职校为例,年的职校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年1.96倍和2.87倍。增加对区属职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明显地改善了职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人才优势,做好职校公共课程教研活动属地化工作,为区域职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供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区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以及生师比都逐年上升。以区属两所学校生师比为例,学生和专任教师的比例由年的20.4:1上升到年的14.1:1。

(三)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发展的新模式。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促进就业为办学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办学机制,强化职业教育与我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适时调整职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设置,建立了区属职校的实训基地,凸显职教特色。积极探索创新鼓励机制,把原本面向区属教师的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等奖励范围扩大,向区域内的各类职校开放。还为区域内所有职校的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职校学生和在职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了纪勋初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为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三、职教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组在肯定区政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认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职校生源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部分职校生源逐年下降、职教招生整体形势严峻,是我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家的政策体制导向没有根本转变,向职教倾斜引导的力度不明显;二是职教未被全社会认同和重视,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份体面的工作,而不希望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三是中职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后续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报考职校。

2、师资相对滞后,不适应职教发展的要求。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加大了对职校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但是与职教快速发展和市场要求相比,尚有一定距离。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偏少、行业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有些企业以泄露商业机密等为借口,不愿接收职校教师来实训,致使教师培养渠道短缺。

3、校企合作不畅,职校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区的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校企分家,职教远离行业、产业的现象,造成职校缺乏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认识和研究,学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使双元制、订单式培养、企业集团办学等模式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此外,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就业准入制度,一些用人单位或因为要降低用工成本而录用未经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擅自提高用工门槛,优先录取高校毕业生,等等,致使职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合适的工作,特别是二次就业率低,影响了职校生的职后发展。

4、管理体制不顺,区域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区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所,其中由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属学校仅2所,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区域学校18所。由于这些职校体制、隶属关系和分布行业的不同,致使区域职教资源整合难度大,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分割管理和缺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等弊端。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不利于我区职教的协调健康发展。

5、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

近几年来关于职业教育出台的相关条例、法规虽然不少,但缺乏适应本市的实施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措施。比如职教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照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第二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职业学校举办实训、实习基地,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或者场所,接纳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操作细则,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因此执行不力,影响了职教的发展。

调研组认为,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区级人民政府所能彻底解决,但区政府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站在加快建设科教兴市核心区的战略高度,按照构建两大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终身化的要求,切实实现好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推动本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要加大对职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重视职教的环境氛围。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高度,广泛宣传职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宣传职教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全社会对职教的认同度,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要树立典范,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成才之路,从而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职教发展基础。

要形成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投入和教师专业发展等保障机制。要加快推进职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等接纳职校教师实训。

3、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强劳动监察,严格执行企业用工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强制准入和鼓励准入的就业资格监管机制,来规范用工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就业准入制度要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之间起导向作用,提高办学积极性,为职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要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

要树立大职教的指导思想,突破体制、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壁垒,把职教统一纳入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要开展前瞻性和科学性研究,由政府搭台,充分发挥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整合好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区域一体、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有效运作机制,走出一条适合特点、显示优势的职教发展道路。

5、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建议市人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为职教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督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后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政策研究和指导。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三

1、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在过去的教育现实中,有的教师曾经肤浅地认为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就我校而言,尽管平时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尚未从专业化发展这一高度去研究和关注。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快速地成长,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地增强我校教育实力,推进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我校课题《有效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开展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调查”,调查数据的完整、准确可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校的开展,必将有力的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应该落实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最有力、最直接的动力。

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做专门调研,目的在于了解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寻求富有针对性的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有效教学技能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科学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们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拟出《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交流和教科研活动及需要学校所创造的条件等多个方面着手的.。本项调查发放问卷88份,收回有效问卷为80份。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校教师共96人,其中女教师较多73人,男性教师23人。教师的年龄分布比较均衡,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队伍,又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从整体上看,25-30岁的占全体教师的17%;31-40岁的亦占65.9%;40-45岁的占10.5%,46以上12人,占13%。偏年轻化的年龄分布表明:教师思想比较活跃,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比较容易被教师接受。

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10%。这表明我校教师整体学历较高,教师的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意识较强。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学高级32人,中学一级占45人,中学二级占17人。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虽总体偏高,但职称晋升还有不小的空间,学校管理者应抓住这个契机,有效地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态度54%选择比较重视,但25%的教师表示听从学校领导安排,缺少自觉主动性。有近半的教师认为:内因是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教师们尤其看重自己的后天努力,如32%教师主动研修,并有明确的目标;学校环境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外因之一,占31%,其次是专家引领26%,借助网络23%。26%的教师认为同伴互助是最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说明校内教师有互帮互学的良好教风。教师普遍认为工学矛盾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占62%,此外学习、研究意识不强,理论修养不高(25%)、校本研修的机制尚未完善(18%)、存在职业倦怠(17%)都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教师目前最想学习、最需要的知识依次是:与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34%、与担任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3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28%、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知识30%、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知识214%。另外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必须注重的是研究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占74%,解决教学中和实际情况48%,立足自己的课堂,不断上好课43%。有15%的教师比较强调追求个人发展。

在教学中,有95%的教师经常使用电视、广播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说明我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参考书依然是教师最广泛运用的教辅材料,选此项的占43.8%。不过,仅有3%的教师经常使用社区、生活资源,说明教师比较缺乏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识,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90%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43%的教师经常使用课件、模型和模具展示,27%的教师经常使用录音机、录像机。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46%的人认为需要增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加工的能力;38%的教师需要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21%的教师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做较深层次的交流;20%的教师认为欠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85%的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讨论,将每一个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之中;81%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6%的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教学指导书籍;另有11%用其他自己创新的形式。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如何开展教学科研感到困惑,37教师认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24%师希望能加强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学习;22%教师希望提高学科的信息接纳的能力;教师对如何评价学生以及与同事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表现得比较自信,没有一人认为自己欠缺这两项能力。

(四)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后,最常使用的后续策略是在脑子里回顾一下,选择此项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7%;其次是和同事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占19%;在教案后面写几行占8%;11%的教师会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只有12%的教师会系统思考并写下来,说明教师比较缺乏总结教学经验并记录成长历程的意识,甚至个别教师从教以来就从来没自己主动写过教师反思。

在开展教学反思时,教师的困惑主要有:有12%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表述;6%的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可见教师们的理论水平需要提高,须多读教育类书刊,增加积累。但调查显示只有35%的教师有计划的选读专业著作,14%的教师一年能读2本以上,49%的教师只是偶尔看看。2%的教师一本不读。

教学反思之后,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43%的教师一定能调整;59%的教师有时能调整;没有很少能调整和不能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说明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动机。

(五)教学交流及教科研活动。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普遍具有开放的心态和交流的意识,能在教学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50%的教师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43%的教师有时与同行交流;6%的教师有其他形式的交流;没有教师从来不与同行交流。对于适合自己的研修方式,29%选择研习优秀教学案例,29%认同集体备课,23%喜欢专题培训,20%借助专业引领。

我校教师较多参加的教科研活动是教学观摩92%;其次是说课评课53%;再次是课题研究34%;有12%的教师开展教学实验。说明我校教学研究活动比较丰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对学校教研活动的认识与态度,69%认为重要,需要加强,但仍有20%的教师认为没有实效性,更有5%的人不愿参加。对我校集体备课的态度,65%的教师给予肯定,认为切合实际,值得深入开展,31%的教师建议改进,让大多数教师真正参与。可见,有效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应该思考并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可以考虑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鼓励教师多形式地进行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教师希望学校能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邀请专家开设相关的课题研究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2.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经验,感受直观的教育成果。

3.希望能与名校结对,推选学科骨干,组织业务竞赛。

4.加大经费支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很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遭遇高原时期。教师生涯发展的高原期对应的教师年龄大约在35~45岁左右,这时期的教师从教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经验,但常因自身的经验及资历而自以为是,也会因“职称”到顶而不思进取;会因自己对岗位工作的熟悉,在“小环境”的显赫成就而骄傲自满,也会由于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或地位,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我校教师平均年龄正处于这个之间,其中35-45岁的教师共87人,占专业教师总数49.3%。从调查结果来看,44.4%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工作达到胜任水平,35.9%的选择为能手,但对于第二栏“您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什么”,仅有16.2%的选择为能手,21.4%的选择为专家。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缺乏思索,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满足现状,教育理想不鲜明。还有53.3%的教师认为下班后很疲惫,不愿再想学校的事情,这些都证明我校教师普遍感到职业的倦怠。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我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处于专业高原平台期。

2.教师本体缺少及时的自我反思。这原因大体有二:一是忙于日常教学,无暇反省;38%的老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忙于教学进度,缺少及时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二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调查表中,44%的教师一学期仅有一篇教学反思,25%的教师甚至没写过;73%的老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比较满足,没有迫切想充电的欲望。这系列数据表明教师本身缺少积极进取的强烈动机,学习欲望不强烈,自主学习、自我反省意识比较淡薄。这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3.教师群体缺少有效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引领。23%的教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70%的教师对专家和同事听自己课,未持高兴态度。教学中遇到问题请求帮助,64%的老师没有选择请教专家,可见教师对专家的认同感不高,专家与一线教学距离太远,一些专家教师未发挥引领作用。

总结上述各项调查,我认为,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工作,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下一阶段,我们要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构建适合本校文化特点的发展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团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具体的教师生涯规划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证。

现如今大部分研究都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为教师安排学习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使很多老师都在被动接受着学习,没做到因人而宜,制定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个人目标,这对教师的终身发展是有着不良影响的。“凡事预则立”,而且教师因根据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制定科学的目标。不能人云亦云。以保证少走弯路,快速发展。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地位、价值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可能性。便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出科学的教师发展目标体系。在此目标体系的引导下,教师建构个人年度成长目标。

2、要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

首先是重视制度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发展。学校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需求调查,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师教学研究的启动和支持体系。要在制度层面上将开展行动研究作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功,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成长。二是注重骨干引领。骨干教师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一方面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示范、经验介绍、专业讲座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路径。三是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共同的经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均给予了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要让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与合力。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3、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同时,要加强校本培训,特别是同一学科的“组本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应关注理论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积累,更应重视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成长。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组本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4、要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关键。教学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教师发展的聚焦点,也是推动教师发展成长的直接与现实的力量。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开展各种科学研讨活动为主渠道,以学科教研组为抓手,推进“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的案例研究,新老教师互动的传、帮、带为主的结对策略,青年教师基本功对抗赛的竞赛机制,随机的课堂教学展示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有效实践,让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以充分锻炼,才华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同事的认同,领导的赏识,以期进一步的发展,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满足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又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

5、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

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6、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教育研习活动。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让其参与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才可能学会研究。所谓教育研习,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教育研习有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进行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7、倡导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一种内源性、主动性的发展,而不是外源性、被动性的发展。要倡导教师在反思自身工作中发展、在学习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在与专家和同行的合作与互动中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念,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专业敏感性。要提倡教师做的“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合作型教师”。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四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调查报告《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考试。

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五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调查报告《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六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进一步了解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加快打造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省教育厅开展了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工程专题调研活动。根据省厅要求,我们经过调研,现把我校的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展望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学校发展现状及举措 自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质量还是整体实力都上了一个台阶。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是省属公办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原名“广东农垦湛江中专学校”,创办于1954年2月。广东省农垦湛江技工学校是省属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创办于1979年。两校于20xx年6月合并,实行强强联合,挂两个牌子,一套班子。学校面积 320 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有现代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模具数控中心、机电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服装实训中心、艺术与影视实训中心等共14000多平方,拥有设施完善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科学管、公寓式学生宿舍楼、钢琴楼、艺术馆、体艺馆。有校园网;建有多媒体课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数码美工与摄影艺术制作室、时装裁剪与布艺制作室、装潢设计与电脑制作室、实用电工电子实训室、空凋制冷实训室、多功能语音听力训练室、音乐表演室、舞蹈与形体训练室、灯光音响调试室、电子琴室、古筝室等各类实训室60多间; 图书馆藏书14万多册。学校有专职教师 350 多人, 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0%,聘有外籍英文教师 2 人,特聘北京师大舞蹈教授、国际金奖获得者蒋俊教授来校办学任教。

学校开设了汽车类、机电类、电子信息类、商贸类、艺术设计类、音乐舞蹈类六大专业群40多个专业(方向),专业设施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20xx年招生2650人,在校生7000人;20xx年招生2980人,在校生8500人;20xx年计划招生3500人,在校生达到9000人。学校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办学,与多所大学联办大专与本科班,同时与湛江和珠三角等地区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定向培养。我校学生参加20xx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获得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

(1)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我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湛江地区各类教育统筹考虑,把我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多次亲临我校指导工作,提出我校改革和发展的建议,并列入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两级农垦局也高度重视我校的发展,在政策上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在教学用地、专项资金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我校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为我校持续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增加经费投入,整合和优化职教资源 多年来,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学校也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充实和完善设备设施,发展壮大办学规模,大力打造特色专业,推进学校协调、快速发展。资金投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三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3000万元。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农垦的办学实际,大力整合和优化职教资源。20xx年,将广东省农垦湛江技工学校并入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充分发挥农垦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增强了办学实力,增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装潢设计和艺术摄影专业;幼师专业增设音乐和舞蹈方向。3)开设新专业。在最短时间内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现代服装设计与加工、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市场急需就业前景好的应用型工科专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4)积极开展服务本土经济的市场急需专业。如短期电工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农垦企业工人技能培训,社会企业“订单式”培训等。

(4)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积极开展“企校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近年来,我校将办学方向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加强企校合作、产教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减轻办学成本;另一方面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并且为学生今后就业提前铺路。如与酒店合作、与电子厂合作,定期派出学生学习,这一形式办学,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企业也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并发掘出大量优秀技术人才。二是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我校根据专业设置,积极沟通厂企,大胆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厂企实习。工学结合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一方面解决了部分贫困子女书杂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另一方面缓和了企业因招不到大量合适技术工人而制约发展的矛盾,还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三是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进行专业技术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首先,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部分专业教师向社会公开招聘。更新人才观念,创新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确立绩效即人才、分配体现绩效的人才观。凡能适合我校需要的,能为我校创业作出贡献,并能自觉贡献和服务学校的人就是人才。通过特殊人才绿色通道、系统内聘干、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大胆聘用和使用人才。其次,增强激励机制,改革结构工资制度,贯彻“优质优酬”的原则,奖励政策向教育教学一线,使工作在教学顺利完成。

优质职业体验调研报告范文(17篇)篇十七

根据省教育工会《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调研方案》的精神,我会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历时十三天时间,先后深入十八所中小学掌握第一手材料,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五百余份,召开大小座谈会十余次,走访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县人事局的主管同志,接待了上访的教师代表三批次,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身。此后我们又坐下来认真学习、细细解读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文件,弄懂弄通了政策规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周至县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的学校正式人员,从一月一日起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基础性绩效工资,义务教育学校占70%,非义务教育学校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其中包括班主任津贴,由各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绝大部分学校在制定二次分配方案时以教代会为载体,由校委会提出草案,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教代会通过形成方案。

中小学校长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本人的技术职称划定的,校级领导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数额,一般不高于本校前五分之一教职工的平均值,学校中层领导一般不高于校级。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为同职级在职人员的60%。

1、周至县对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不正确。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的人力资源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条“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中是这样表述的:“〈一〉绩效工资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二〉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规定教师绩效工资的总量和水平应有三部分组成: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总量、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来年终一次性奖金,应以此为依据一一核定、核算。而周至县没有这样去做,取全县机关人员绩效工资的平均值年均7000元作为教师绩效工资的水平。周至县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复杂,内含工勤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更是庞杂,这无形之中就将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有意识地压低了许多.

从国发﹝﹞6号文件的表述可以看出,教师的职称与公务员的行政系列有对应的比照,即中学的高级教师﹙副高﹚可以比照处级,中级﹙高级工﹚可以比照科级,初级﹙中级工﹚可以比照办事员.陕人发〔〕148号文件也对此作了相应的表述,即中学高级高于副处级,中学一级比照科级,中学二级以下比照科员。

现将周至县公务员和教师各级别每月的绩效工资对比如下:

在职公务员在职教师退休教师。

处级:960元中学高级:710元中学高级395元。

副处:870元中学一级630元中学一级370。

正科:780元中学二级550元中学二级340元。

副科:690元中学三级500元中学三级305元。

由此可以看出,周至县在职的中学高级教师比副处级每月还低160元,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仅是科员的水平。教师中最高级别的仅次于公务员的中等水平。这不但有悖于《教师法》中对教师工资待遇“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也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重申的关于教师工资不低于其他工资水平的原则格格不入,严重地背离了了党中央、国务院在义务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

2、周至县在实施绩效工资的步骤上有失公允。周至县在xx年年7月已对公务员实行了第一轮的津贴补贴,春节前夕,由县、校两级传达给每位教师先支付3000元的津贴补贴,县工行制作了银联卡,结果却因为国务院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决定而叫停,西安地区除了周至、户县未发外,其余各县区均已执行。教师的绩效工资才从的元月份开始计算,已经被公务员晚发了一年半的时间,且又是低标准。县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在一没有发文二没有向广大群众作以说明、解释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给公务员每人的银联卡上一次性地打了三千元。《指导意见》在第五条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中明确指出:“县级财政要优先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而周至县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得不叫人们对这种做法感到匪夷所思。

3、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在执行的环节上,拉大了同行业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分配的距离,增加了社会的不公平性,不符合党中央关于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和谐社会的愿景。根据西安市人事局、西安市劳动局市人发〔〕158号文件精神,西安市区的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为:中学高级教师20xx元,中级教师1880元,初级教师1710元,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为同职级在职教师的70%。依次算来,周至县的在职中高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是西安市区中高教师的34%,在职中级教师绩效工资占西安市市区同级的33.4%,初级占西安市区同级的32%。

同教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属于西安地区,仅此一项市区的教师竟是周至同职级教师的三倍,这就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加速了好教师云集都市、广袤的偏远地区师资力量更加薄弱的恶性发展,使经济落后地区由现在的经济落后再变成若干年后人的落后,更谈不上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周至将陷入教育落后,人的素质落后,经济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

另外,一个县经济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从人的主观因素这个层面来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没有理由将经济落后的责任分摊到他们的头上,而如今要周至全县的教师为此买上拿低工资、低待遇的单,将县域经济落后的板子打在教师的屁股上,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1、基层领导对教育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地位的认识不足,有着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在他们的思想中,教师应是他们的“子民”,津津有味于他们的“残羹剩汤”应是本分,对于“子民”们同桌共享党的惠民政策他们感觉“不雅”。

2、周至县县域经济落后是人所共知的,广大教师是通情达理的也是事实,增加此项工作的透明度,让广大教师享有知情权,让他们理解政府的难处,支持政府的工作是不难做到的。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至县教师工资拖欠严重,当时的县长高献同志在全县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宣布,教师工资的发放和政府同步,先从他这里做起!话音一落,会场立刻掌声雷动,至今不少人谈及此事还津津乐道。

1、周至教师绩效工资的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不少离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多次上访均未得到满意地答复。我们请求省市领导能来周至,深入调查,还广大教师一个公正。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而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轴心性工作,因此应将教师的工资待遇的核定、核算提升到省一级,可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在一个省内划分几个不同的区域实施。这样就会有利于教师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有利于教育资源更科学有效地配置,为在全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一个前提条件。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祖国的国旗下演讲稿范文(16篇)

    通过撰写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演讲内容,提升演讲的实效性。下面是一些成功演讲者的演讲稿范文,他们的经验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尊敬的教师、同学们

    专业奋斗铸就青春演讲稿大全(17篇)

    青春是勇往直前的时刻,我们要积极奋斗,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以下是一些青春的名人名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鼓舞。亲爱的同学们:不知不觉又一天的清晨来到了你我的身边

    实用秘书月度工作述职报告(模板15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思和分析,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随后是一些精选的述职报告样本,希望能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20xx年9月,我通过

    实用夫妻工作调动申请书(汇总13篇)

    申请书是向相关机构或个人提出申请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阅读这些申请书范文,你会发现每一篇都有独特之处,有不同的亮点。尊敬的校领导:您好!首先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审阅我

    专业党大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心得体会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人生和事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

    2023年青少年预防犯罪讲座心得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提炼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随着社会的不断

    最优乙方家长心得体会大全(23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习惯性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这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11

    最热相亲活动策划方案(案例21篇)

    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策划方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调整和优化,以下是一些范例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实用种植白掌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反思和总结经验。下面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例子,希望可以对大家在工作中的总结有所启示。

    最新劳动合同制度(汇总17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双方在共同自愿的基础上,订立的明确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它是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之一。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