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

时间:2024-12-21 作者:曼珠

范文是一种经过总结和概括的优秀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彩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助益。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一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并不古老,古老的只有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一定要结合对历史观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去了解,学习就成为了形式。在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起主导因素的历史推动力和破坏力,从哲学上说,历史观本身也是对立而统一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由这种状况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历史观的形成。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就是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出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让历史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世界观相互作用就能发现,历史并不是古老的,古老的并不一定是历史。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过去的历史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更通过思维的训练和历史观的培养来达到对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除了授知也要授智,这个智是智力的智,更是智慧的智。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1.历史教师缺乏历史观的教学意识。许多历史教师非常认真地备课,很用心地在课堂上讲课,把历史知识传播给学生,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传授历史观并培养历史观。这与我国的教育方式有关,我们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目的是为了考试过关,缺乏通过传授历史课的学习来达到和满足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观的深入了解的目的。什么样的历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观,物质决定意识,历史观也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的这种观念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深度不够,更无从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许多成年人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知识时,或者我们看到某部由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时,我们会记得这个人,这个事件,但是很少有人会说出这个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观,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不足和遗憾。

2.历史观并不是历史事件的起因。许多历史老师在讲到历史事件时也会去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讲到为什么会引起这个事件,这就是历史事件的起因。把起因定义为历史观是狭隘的,历史起因可以说是历史观的一个变因,但并不是成熟的历史观。成熟的历史观由真实不可逆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哲学的、社会的、心理的、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对立和统一形成。那么教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观,从历史观形成的条件入手,去寻找和发现当时社会的历史观,从历史观进行解剖,深入浅出,让学生掌握这些历史观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冲击以及由这些冲击决定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终结。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观的方法。

1.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角色。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只是第一步,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扮演前掌握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以及由这种特点决定的思维和语言的习惯。特别是要对学生扮演的人物角色进行人物解读,包括人物的心理动态、人物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社会价值,以及人物对过去和未来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观,所以,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现人物的历史观对人物所掌控的事件的作用。扮演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并从中明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观。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二

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

(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

(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也加入了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以往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模式,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运用微机、电影录像剪辑、观看纪录片等手段将其与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在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历史教材中讲到解放战争一节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下载一些有关的纪实片或者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授课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在教师放映影片的同时,如果在其中穿插一些授课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使其不知不觉中掌握有关的知识。

3.利用语言情境,激起情感交流。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的历史场景,战争场面就是其中的一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介绍,这种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教师这时候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历史场景进行再现,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当时的情境进行再现:“致远舰在多次中弹的情况下,船身已经发生严重的倾斜,但是却丝毫阻挡不住其勇往直前的决心,最后不幸被鱼雷击沉,全舰将士壮烈牺牲。在船身将完全沉没的瞬间,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可是他却因全军俱毁,义不独生,断然拒绝。这时他的忠犬为了不让他沉下海,用嘴咬住他的肩膀,邓世昌毅然决然地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黄海的波涛之中。”通过这种生动的表述不仅可以为课堂增加情境气氛,也可以间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综上所述,情境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加强初中历史情景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创设情境、语言情境,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三

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没有思维的层次性和梯度,问题设计得过深或过浅。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历史公开课,课堂上师生互动很是热闹,给人的整体感觉很不错,调查发现学生对这节历史课也很满意,可是随后的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这个结果让人感到意外:为什么热闹的课堂并没有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其实那节课的症结是:教师所设计的多数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如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探究,问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学生边看书边抢答,无需进行深入思考,因而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2.讨论过程中重形式轻主体。

讨论是课堂生活常态,小组学习或者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我们教师对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陌生,但是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看似热闹的形式下,掩盖的是空洞的教学内容。一般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于是,学生便迅速地交头接耳,几分钟过后,教师说停教室顿时鸦雀无声,然后教师叫各组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实际上是公布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样的讨论或合作学习,其实就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看起来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其实学生的思维却是冷却的。所谓的交流合作成果,也不过是几个好学生在表现他们的口才而已,属于典型的“课堂秀”。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四

一文史不分家,利用语文知识来上历史课,让人如饮醇酒,越品越香。在初三历史复习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v^诗词《沁园春.雪》,然后将与历史相关的词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进行复习:

1、你知道诗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是谁?“秦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2、秦皇、汉武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唐宗是指谁?他在位时的统治历史上称什么成吉思汗的主要功劳是什么?

4、诗中所提到的人物中,你最崇拜的是谁为什么?

这种借用诗句复习的形式,学生既复习了知识又增强了文学韵味,还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效果确实不错。

二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利用当前的政治形势来进行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师经常用到的事情。在复习台湾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我下载了诗人余光中《乡愁》,与学生一起感受离别故土时的思乡之情,然后结合当今的某某问题我列出了下列问题:(1):用所学过的历史史实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历史上的台湾曾两次被别国抢占又有两次被收回,请你述说是哪两次?(3):当今的某某问题是怎样形成的?(4)当今有一些死硬分子企图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对他们说一句忠告;(5)我国政府处理某某问题的观点是什么?(6)你对当今的某某问题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用于教学,它融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可谓一石三鸟。

三历史表面看来与英语毫无关系,但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不难发现,英语中渗透着不同的历史知识。比如:thegiftofnile(尼罗河的礼物)指的是古埃及共和国;。《人权宣言》中的名言(意思是: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力上是平等的)。另外,英语缩写的一些历史专有名词是非常常见的,如: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济和合作组织)等。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上展示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英语知识,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与学生单纯的记忆这些历史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用歌声唱出历史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现象都有相应的歌曲来反映和描述。抗日战争时期,歌声就是号角,歌声就是士气,歌声就是一个名族觉醒后所发出的怒吼。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多少爱国志士为抗击侵略者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星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香港同胞希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歌颂改革开放的歌声更是层出不穷:《春天的故事》歌颂了一代伟人^v^推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的伟大壮举,《走进新时代》唱出了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上,我收集了主要的歌曲,与学生一起欣赏,然后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的兴趣也浓厚,学习的效果也比平时高许多倍。比如在复习中国^v^的历史专题时,我制作了《红色经典——革命歌曲赏析》,我将《松花江上》、《长城谣》、《送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妹妹找哥泪花流》、《南泥湾》、《延安颂》、《毕业歌》、《雁南飞》、《绣红旗》、《十送红军》等歌曲的歌词打印给学生,并在课件中用realplay播放器播放音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唱红歌,引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时代背景,缅怀先烈,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对学生而言,既陶冶了他们的情趣、提高了音乐修养,也增长了历史知识,收效很好。总之,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历史是新课改以来最令人振奋的新鲜事情。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五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并通过课外资料的查阅,很好地回答了这些。这对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培养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们产生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灌输、思维方式培养之外,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历史歌曲、播放历史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出演历史短剧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久的精神动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自1840年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v^,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v^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的精神气质.“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又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刚成立时,一批留学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但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家长“小太阳”教育的影响,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性、心胸狭窄性,缺乏集体责任感等弱点。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鼓励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崇高的气节。

3情感教学的运用及策略。

“课改”的重点倡导以学生为本。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的地位应该由传统的掌握者变为辅导者。这是一个新的拓展,它要求教师在历史情感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表达与情感交流。一位好的教师,首先应该从了解学生做起。只有在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完全的将历史情感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比如在讲中国四大发明的时候.

其实更多的学生不是注重哪四大发明(虽然这是必考),是谁在发明。而他们似乎更多关心感兴趣的是四大发明的运用,而这一点往往是我们老师所忽视的.传统的教学是死板的传授,而情感教学在这里应当“歪曲的”.换言之,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历史终而达到让学生接受的目的。形同与曲线救国。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如从四大发明的运用以及当时在这些发明的推广之下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讲往往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刻意的去夸大其影响,吸引他们,迎合其好奇的心理.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伟大的,诠释这一伟大我们需要从深层出发。用善意的手段宏扬。

“由情入情”中前一个“情”指学生的情感,后一个“情”指历史情形。简言之,就是以学生主观的情感去理解历史.这就是历史教学实践运用的巧妙手法;在一个模拟的场合里理解历史。我们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近代历上的第一次战争。当时签署的几点条约是这一节的重点,要求学生一点不差的记牢。中国历史上条目繁多,很多学生往往讲它与其他的.条约混淆.在考试中问非所答,闹出许多笑话。针对这一难题笔者摸索出“由情入情”这一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充当一回侵华者英国,那么在当时的条件范围内,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学生面对这个条约应该怎么签署.要求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于是大家争论不休,乐此不惫。最后,我将大家争论的焦点归纳进来并将之规范化,集众口精华其实也八九不离十。首先说赔款是最先考虑到的,接着既然是侵略那么割地也成了必然,照此延伸开放五处通商口也成了补充,通商口的开放就涉及到关税的问题……这样延伸下去,一切问题尽在眼前。于是就是了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这些不公平的协议。这点就是说,那自己的心理想法与当时的历史情况贯穿起来,两者分析问题的思维达到近乎统一的角度,在同一个立场理解这个事情就显的容易多了。这样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让学生由历史的接收者变为一个“改变历史的人”,无形之中好象历史条约是他们签定的一样了。这一过程的转化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兴趣。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邢尚普.论中学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教资料,.15.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六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v^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v^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v^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v^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路易·斯安那州的联邦议员休伊·朗甚至提出要“共享财富”的复兴计划,并立即掀起了一个要求重新分配国家财富以拯救国家的运动。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他们强烈要求就业和救济。1932年夏,依阿华州农民进行暴力反抗斗争,他们用路障和暴力阻止载着牛奶和家畜的车辆进入该州苏城的终点站,结果家畜被迫运回,牛奶被倒入路旁的沟渠。类似的事件在1932年和1933年初遍及美国的中西部和平原地带。

美国^v^的影响逐渐增大美国^v^是在战后初期工人运动高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在“整个20年代党员人未超过万人,1929年甚至降到不足1万人。”由于受宗派主义和洛夫斯特错误观点的影响,总体力量薄弱,影响不大。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随着工人、农民运动的高涨,美国^v^的影响迅速增大。1931年底,美国^v^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1000多名参加者从颇士顿、芝加哥等地出发汇集首都华盛顿,提出通过社会保障法,救济失业者,停止对黑人歧视,满足退伍军人和农民的愿望等要求。1932年,^v^又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7月28日,进军队伍同警察发生了冲突,两名退伍军人被打死,几名警察受伤,胡佛总统以^v^和犯罪分子煽动退伍军人暴动为由,令陆军参谋长^v^率军镇压。

二、美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失灵。

在经济危机来临时,美国仍信奉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该学说以马歇尔的新古典派自由放任经济学为代表,其理论基础有二:“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即市场和机制自动调节促使经济趋于均衡;二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供给需求’,不论供给(生产)高达什么水平,都不愁在市场需求方面没有销路。”在这些原理和定律的基础上,经济危机被认为是从均衡破坏到恢复之间的过渡性衰退。因此,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根本不用政府干预,只须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辅之以温和的信用调节,就会恢复均衡,如果政府要进行干预,非但徒劳无益,而且有损于均衡的正常恢复。

罗斯福之前三任总统哈定、柯立芝、胡佛都坚信这一原理,尤其是柯立芝总统,他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而在他任内,美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柯立芝繁荣”之称。当1929年3月4日胡佛入主白宫时,繁荣的景象依然存在,因此他踌躇满志地宣称:“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到达了世界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大危机席卷而来。自1819年,美国已发生达10次经济危机(1929年止),它们都是按照“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这样的规律发展着,因此胡佛总统认为,危机只是暂时的失调,一旦允许市场势力自由发展形势即可恢复正常,生产、工资和股票价格都会上升。1930年3月,他宣布“失业的恶劣影响将在今后60天内消失”,5月又声称:“我们已经历了这个巨大的经济风暴”“拐过街头就会繁荣”。因此,他反对政府救济,财政赤字,并认为应负责任救济的是州、县政府及慈善组织而不是联邦政府。1931年7月,当一些工商界代表要求采取拯救危机的紧急措施时,他不耐烦地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危机现在已经过去”,并对“就业委员会”提出的兴办公共工程计划予以拒绝,对罢工、示威和要求救济者都予以镇压。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总统消极等待,其结果1932年悲惨落选。

“自由放任”政策,对30年代之前的那些比较温和的经济危机而言,理论上还勉强可以解释,但对30年代这样的大危机,不仅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实践上严重脱离现实。马歇尔新古典学说在大危机面前完全失灵。

三、美国的^v^主义威胁。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人们迷茫、彷徨,美国站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有三条:“一、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二、非民主手段的^v^专政;三、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

关于第一条道路,俄国已经尝试。但美国在罗斯福之前,一直对苏俄采取孤立、敌视和封锁,并不欣赏;再在罗斯福“新政”前,虽然美国^v^的势力有所增长,但客观形势并不成熟,尤其是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当时美国^v^人员不多,在工人中影响很小,且左右美国工人运动的劳联,也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手段。而工人也并不喜欢革命,把希望寄托在有所作为的新总统来代替“无为而治”的胡佛总统。而^v^却是30年代的一种政治潮流,继1922年10月28日意大利^v^上台后,1931年,日本^v^挑起“九·一八”,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在罗斯福就职之前的33天,即1933年1月30日,德国^v^又掌握了^v^。^v^气焰十分嚣张,德、日逐渐成为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在大危机的催化下,美国的^v^势力乘机抬头,除原有合法的极右退伍军人组织“美^v^团”和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外,危机期间建立了“黑色军团”“银衫军团”“美国^v^协会”,他们在“社会主义”、种族主义的伪装下,主张老师立独裁制度。当时有个后备役军官的秘密组织,认为胡佛镇压群众的手段还不够狠毒,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新总统办事不果断,他们就动手。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学位,当过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对学生说:“极权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主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可见,^v^主义在美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使美国面临政治危机。

是让^v^主义猖狂行动,破坏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改变当时的现状,遏制^v^势力的膨胀?以罗斯福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宁愿寻求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模式,而不愿接受^v^的暴力。因为美国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民主传的国家,早在1619年弗吉尼亚22名议员代表组成的殖民地议会制定了自己的法律,1620年茨茅斯“五月花”公约规定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美国建国后,从杰佛逊的民主思想、著名的《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和杰克逊的民主,再到内战时期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和葛提斯堡“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演说,从19世纪末的进步运动至老罗斯福的公道分配和威尔逊的新自由,无不充满着“民主、自由”的思想,且这些思想已深入人心。而^v^主义是一种新崛起的思潮,在美国既没有历史的传统,也没有现实的基础,人们往往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加以抵制,不愿让这种带着“恐怖、暴力”的思想来破坏美国传统的民主思想。因此,虽然^v^主义者“使美国充满^v^宣传,孕育着反犹太人情绪”,但他们“未能颠覆民主政体,始终不过是一群偏激狂徒”。美国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即所谓的“新政”。

四、罗斯福本人的大胆探索。

^v^·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乡绅之家,1910-1913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被威尔逊总统提拔为海军助理部长,1920年作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1928年竞选纽约州长获胜,1930年以其卓越的政绩再度当选。

罗斯福是当时美国48个州中处理经济危机最积极的一个,他在帕金丝小姐召集的一群年青有为的,在大学执教和研究劳工问题的经济学家指导下进行摸索,逐渐认识到用一切老办法来解决经济萧条的溃疡是完全无济于事的。1931年6月,他提出既然老办法不行,“至少必须试验一下,新的没有试验过的各种补救办法”,他向州议会建议由州拨款2000万美元进行救济。1931年底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州办救济机构———“临时紧急救济署”,向全州大约10%的家庭提供救济,1932年3月他又要求增拔500万美元。他宣称,不应让任何人“无衣、无食、无住”“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1932年7月2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第二天,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疲惫不堪的农民倚着锄头,满怀希望地仰视蓝天,空中罗斯福的座机正在飞过,机翼上“新政”两字赫然,“新政”的口号不胫而走。由于他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扩大救济,应付危机,纽约州被美国社会誉为“社会实验室”,而罗斯福本人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成为美国人民希望的象征。1932年末,罗斯福以2280万张选票对胡佛的1575万票和在选举团以472∶59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熟悉美国历史的学者们都清楚,3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学界已流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和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凯恩斯的理论或“凯恩斯主义”相接近的“芝加哥学派。罗斯福采纳了该派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思想。因此,罗斯福上台后,即大刀阔斧地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使美国顺利地渡过了危机,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

总之,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的袭击下,各种矛盾尖锐,^v^暴徒猖厥,民主制度面临崩溃的前提下进行的。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七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接受富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知识。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如果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讲述与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有悬念的历史故事来“激趣”,同时,要把握好故事情节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突出“疑点”和“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学《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的内容时,笔者先讲述故事:“1649年1月30日,英国伦敦的天气特别阴冷。在白金汉宫的广场上,有一个衣着华丽的犯人被拉到了绞刑台下,这个犯人就是英国著名的国王———查理一世。他的死,翻开了英国历史重要的一页。大家想想,国王是一个国家中权力、地位最高的人,为什么他会被处死呢?处死查理一世,为什么会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呢?”这种悬念式的故事讲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比较抽象、枯燥的重点、难点知识,如果教师生硬地教授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利用历史故事来教授这些重点、难点,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历史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听课的疲劳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候,可以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顺教材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例如,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v^分立与民族汇聚》(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赤壁之战对三国形成的重要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讲述故事前,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准备南下一举统一全国。教师可重点讲述诸葛亮在茅庐中的隆中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国局面形成”的知识点做好铺垫。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上台扮演故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故事讲述,让学生理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

三、利用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

若历史课堂的结尾比较草率,不仅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而且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留下“悬念”,让学生“有盼头”,从而使学生保持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教学《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结课时,教师可以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作为课堂的结尾,以小见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仁义不施”的暴政对秦朝的统治有什么致命的影响。用故事作为课堂结尾,使学生对秦朝统治的政策有了总结性的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做好了铺垫。这样教学,不仅延续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点的教授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适当利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来教授知识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八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提高历史修养。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问题对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那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

三、强化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交流。例如,在学习^v^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讨^v^战争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当学生能够意识到既有消极意义又有积极意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拓展了,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了。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改编历史话剧、小品等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九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认为人类进入21世纪,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培养下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这些都需要在历史课堂上培养有历史思维能力的新一代学生,而不能仅仅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历史知识,但由于初中历史特定的地位让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把初中历史课当作听故事课或者休闲课,只要涉及政治制度、文化等不感兴趣的内容就“避而不听”“视而不见”。更有一部分学生把平时在影视作品、游戏、趣味书籍所获取的艺术加工过的知识当作真正的历史史实来展示、记忆。这从表面上学生对历史有了“兴趣”,但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能力的培养。

二、首要教学原理。

1.原理的提出:依据2011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在初中历史课堂或课外辅导过程中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首要教学原理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的初中历史教学参与其中的研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首先“以问题为中心”,这恰好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第一栏目前言的设置。当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重新提问。其次,“激活旧知”,这更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中国古代史,还是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通过各种途径都能获知一二。第三“充分展示”,现在的初中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设计了多个学生感兴趣的栏目。如小辩论、讨论题、纠错题、归纳等,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多层面充分了解。第四“尝试应用”,需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馈环节设计与课文相关的题目,以促进知识掌握。每一节历史课运用首要教学原理的环节加以“融会贯通”,给学生展示历史知识和运用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所要培养的学习能力。

2.原理的理论阐述: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教育家m.戴维.梅里尔教授提出的: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问题为中心,激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当新的知识展示给学生时,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尝试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现在有许多教学实践都只注重展示阶段,而忽略了学习循环圈的其他阶段。而首要教学原理认为首中之首,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而其他四项原理是对应有效教学四个阶段的。五项首要教学原理,用最简明的方式可以这样陈述:(1)当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2)当激活已有的知识且作为新学习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3)当向学习者展示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4)当学习者具体应用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中时,才能促进学习。

三、首要教学原理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理论结合实践)。

版初中历史新课标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的结果是能够完成任务或者能够解决问题时,学习会得到促进”。

初中历史课本为了便于学生探索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设计的栏目有:导入框、正文、阅读文字、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其中导入框、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四个栏目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如七年级上册前三课的导入框设计的问题是“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究竟我国原始农耕是怎样开始的?”“皇帝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这些导入框在设计故事导入的同时必然会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授课的内容。动脑筋“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符合首要教学原理中“当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

2.初中历史史实与艺术加工后的“历史知识”需要纠偏。

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激活已有的知识且作为新学习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

历史学科在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那么初中历史教师怎么才能正确实施历史教学呢?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以下五点:一要认真识记历史知识,这是形成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和载体。二要初步掌握和运用学科理论体系,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做到把历史事件、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即“论从史出”。三要有再现历史的能力,能对历史知识归纳、比较和概括。四要能独立处理历史信息,运用历史理论彻底解决问题。五要具有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既反对空发议论,把历史课教成政治课的做法,又要反对不负责任地让学生记几个人名、地名、事件名,摒弃“史论结合”的做法。初中和高中对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理论部分可以放大,但不能讲成理论课。而在初中教学中应以史实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记住历史教训,努力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历史自身发展的轨迹,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发现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及过程,其前提是学生深刻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以体现出驾驭知识的能力。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一让学生从知晓史实开始做到“知其然”;二是理解,即“知其所以然”;三是总结概括,形成观点。这样教师就做到了把握史实、“史论结合”、“以史为鉴”,进而可以实施“高起点、大容量、深挖掘、精表达、重练习、讲运用”的整体教学,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应对考试,还能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正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3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历史。使学生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历史,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条件,在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内容之间,中外历史之间,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搭好知识的桥梁,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这样能使学生产生神奇感和兴趣,必然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探索,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参观访问;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讨论;要开展课外活动,如“学历史、看现在、知未来”活动,以启发学生树立超前意识,培养其超前素质,开辟素质教育的新境界;要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以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5重视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渗透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发挥“以史为鉴”的教育功能。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一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内容,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二、由机械记忆历史内容,到用逻辑思维能力探讨历史问题的转变。

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联系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讲,初中的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这很重要,基础知识的巩固离不开记忆,但不等于全部历史都只能靠背。如果仍然存在于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由此造成了班内学习成绩的高低差异会很明显。所以需要和联系式教学方法结合一起使用。

在这个层面上,对我们教师来说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组织教学以及其他的教学方法,譬如考试,逐渐诱导并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到历史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中来。因此,历史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

讲解课题和小标题是重点。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环。除仔细备课、课后复习总结外,我更认真抓好课堂效果。不仅要求有整洁的板书,还根据历年考试命题做到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以考促教,以考促练。历史课的关键就是课题和小标题,课题和小标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讲清楚课题和小标题至关重要。比如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要紧紧围绕本课大小标题,讲清楚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练习更要围绕大小标题进行。

上课注重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在于积累,历史学习更是如此。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脑袋抵不上烂笔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因此,从任教初三历史以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都终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教师要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小组讨论并非越多越好。

由于生数较多,课堂上难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也不是课堂发言的学生越多的课就越成功,那种以学生发言次数的多少来评价一节课是相当片面的。还是生数的问题,当课堂上每个小组都在讨论时,教室客观上是嘈杂的,各小组间必然存在互相干扰。这不仅与由于学生声音音量的大小有关,更与不同学生声音的频率不同有关。而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容易疲劳的,所以我认为各小组的讨论不宜过于频繁。

四、采用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观看历史影片。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可以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v^战争》,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v^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宏大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第一次写历史小论文时,同学们可能会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便会很快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鑫.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初探.东南西北·教育观察。

[2]咸虎贵.新课改中历史课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东方青年·教师。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二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方法创新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们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之中。而高素质的人才是情感与智能相结合,综合能力可以全面发展的人。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初中生能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使初中生能学习到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还能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了解到历史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并使初中生形成符合当代社会的健全人格。

随着新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一些教学的理念和一些教学的方式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改变,这就需要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积极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都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读给初中生听,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更使得初中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把创新的教学方式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多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教育,如何创新地教育初中历史,这成为了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与古诗、古文联系起来。

因为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仅仅只是照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使初中生对此感到厌倦,所以教师应把语文教科书上的古诗、古文与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初中生就不仅能从教科书上对历史的表述来了解历史,还能从古代文学方面认识历史。又因历史课程和语文课程有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所以把一些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之中,这不仅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初中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讲授“^v^战争”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把^v^战争发生的时期、结束的时间和对我国的影响教给初中生,还要同和相应的诗句来讲解,这就能是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课余知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其中两句,不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还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通过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能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也能加深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把历史教学与古代文学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初中历史课程。诗词被创做成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当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播放出来时,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典的美妙之处。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是养成良好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可以先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能在课堂中解决自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这样就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与速度。然而自学的关键在于对教科书上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即能否从阅读教材上的历史内容来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但由于许多初中生刚经过由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他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应从阅读课本上的历史内容开始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教师应先让初中生大声朗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并让初中生先自我探讨课本上的历史信息,教师再从旁引导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初中生带着对历史内容所产生的疑问去思考,并给适当的时间让初中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抽选小组去回答所讨论的问题和解答,最后教师应对应所回答的每个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

只有通过初中历史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当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课前先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这样做,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课堂学习质量,也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初中历史。

又因新课程的初中教科书有了新的改进,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许多有价值、艺术性高的图片,在历史内容的排版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使排版更加规律确不会显得刻板,图文紧密联系,就更能突出初中历史的审美方式。而且在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图片具备了相应的观赏性,与课本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精美的图片可以在无形中拉近了初中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历史与现代之间存在的距离,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环境,让初中生处在这种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有了这些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使初中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相应的古典艺术,初中历史教科书通过这种排版、这种布置、这种搭配,就能更好地使初中学对初中历史产生兴趣,还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让初中历史教师能更容易地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相结合,开创出适合当今时代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不应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初中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各种意识的形成,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只用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课程探究,才能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不仅能使初中生终身受益,还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在关注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之余,还要关注初中生的内心想法,并帮助初中生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初中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初中历史的趣味所在。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2012,(4).

\[2\]蒋丽.语言,让历史课堂更精彩――看《易中天品三国》有感\[j\].现代阅读,2012,(4).

\[3\]王月芳,谭凤华.创新教学思路,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现代阅读,2012,(5).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三

张磊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知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

教学。

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编写教案。

三、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题目灵活,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设置的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点和兴趣点,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5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努力,本学期,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四

如何提高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各个方面的素质,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九年级历史。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继续安排我教九年级的历史课并承担备课组长的工作。

学校对我的信任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并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用心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以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

九年级的历史组有耿老师、李老师和李红老师,加上我一共是四个人,她们是我工作中愉快的合作伙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们经常替我分担一些组里的工作,在这里真诚的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对于我而言,与其说是和她们在一起工作,还不如说是我在向她们学习,坦率而言,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和她们相处如沐春风、和煦温婉而生机勃勃。

团结的团队是我成长的沃土,并且不断地给我信心和勇气,闯过一个个难关。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并且注意调整以往我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以前学习的习惯,一点一点地使历史课堂走进他们,让他们适应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同时也使我适应了同学们。

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困难都是我成长的催化剂,这催化剂往往也会生出快乐的小泡泡。

在与学生们的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了解我、接受我的授课方式,进而了解怎样去学习历史,更学会了去懂得历史。

区质量检测考试中,我所任教的九年级十一班、十二班、十三班、十五班、十七班和十九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区里各校评比中九年级考试成绩各项指标遥遥领先,这是八年级全体历史老师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取得的成果。

这个学期九年级历史组组织了“动手做历史”活动,不仅增添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历史走进了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历史课。

作为备课组长,不仅要积极组织各项活动,更要把日常的教学工作做好。每个周三的第二节课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认真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备课是为了上好课,课堂我认真、严谨地完成授课任务,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给每一课都配上了随堂练习,在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的同时,每次我都认真准备随堂练习、单元测试题、综合测试题以及复习提纲;这样精心准备的习题,使学生精练、老师精批,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历了太多以往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使我在教育教学心智方面不断成熟,以上仅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点。其实,每一位老师的经历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

四个月来,有烦忧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时候,或许教育工作就是这样吧,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更多的是我们应该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对象。作为备课组长,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年轻的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认真钻研,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己尽快成长。

xx年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响应学校学习杜郎口改革,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并注重博采众长,广泛涉猎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使自己教有所思,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一一说明:

1、备课。

2、上课。

上课时认真讲课,精讲精练,语言简洁不罗嗦,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问题的梯度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做到及时的反馈。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当学生进行预习时,自己应是引导者;当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时,应该是参与者;当学生讨论或展示完毕时,自己应该作出小结,是归纳者。

3、辅导和作业。

学校改革尝试阶段,所以一旦课堂因为种种异常原因就会影响课程的进度,加上本学期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课程安排很紧。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本来是没有晚自习的,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结束进度,向学校每班要了一节晚自习,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及时的在自习上完成巩固提高的环节,累是累点,但是很值得。总的来说,我这学期忙碌并快乐着,因为忙碌所以充实,因为充实,我感受着自己的不断成长。作业方面根据学校精讲精练的要求,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决不布置重复的、无意义的机械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认真纠错,发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作用。

4、课外。

除了正常的教学上的备课、上课和辅导改作业外,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我还注重多方面培养自己的个人素养,每天坚持练字半小时以上。找时间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扩宽知识视野,学习教育理论,不断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厚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底蕴。回家后还会打开电脑,进入《教育在线》,学习前辈们的精髓,再打开自己的个人博客,涂鸦自己的教学所思,感受着成长的无限快乐和美好!

5、考勤方面。

6、努力方向。

新的世纪,社会的要求,家长的期盼,学生的崇仰,予我们,那都是厚重的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历史教师,我是光荣的,但也是愧疚的,因为我不是做的最好的。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虽不能作到最好,却要有做到最好的追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用心教导学生,用笑温暖学生,用爱滋润学生,要对得起自己心中那份神圣的事业!爱我所爱,一如继往!

又是一年盛夏时,一批学生又离我而去。回首这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受多多。

这学期,本人完成初三5个班的历史课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不懈的精神从事着教学工作。

作为年级备课组长,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经常听课,吸取教学经验,以求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课标》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注意以德为本,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循序善诱的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也是一个良心活。20xx年新的《考试说明》下发后,我能够组织全科组教师认真审读,归纳出中考知识要点,不让学生走弯路。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以便取得好成绩。我们营口地区《考纲》规定考六册书,五大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内容繁杂。但作为老师的我,明白自己的责任之重大,因为我们历史学科课时有限(每周两节课),所以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重要。

通过一学期努力,尤其是近三个月的“苦战”,克服了授课时间短,复习内容多,复习仓促等诸多问题,学生成绩明显提升,这对我来说是最感欣慰的。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我相信自己,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五

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那么关于夏桀的历史故事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夏桀无道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夏代后期,由于几个帝王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国力日趋衰弱,到夏桀(履癸)时,已是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同时,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这时,商族的势力已经强盛,正在做灭夏的准备。商汤看到夏桀已处于众叛亲离的情况,遂起兵伐桀。夏桀毫无准备,被围于鸣条。商汤全歼了夏军,桀匆忙逃奔,后死于南巢。

经过少康中兴,夏王朝蒸蒸日上。内有伊河平原、洛河平原、汝河平原、沁阳平原四大粮仓作支柱,外有天下万国岁岁进贡,到夏朝后期,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这就为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桀的任意挥霍,创造了条件。

夏桀,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力大无穷。据传说他能赤手空拳与虎熊搏斗,跳到水里斩杀蛟龙。这样一个能降龙伏虎的大力士,他的爱好并不是游猎,而是酒色。

夏桀为满足他的酒欲,在宫中造了一个可以荡舟的酒池。他在舟上狂饮,宫中男女都得陪饮。看到大家醉的不成人样,他就开怀大笑。一旦夏桀酒醉,他身边的人可就倒霉了,夏桀把他们当成马骑。夏桀骑在人背上,被骑的人被压得爬不动了,夏桀就再换一个,直到自己躺在床上休息,身边的人才释去重负。夏桀尤其喜爱美女,美女是各国献给他的首要贡品。他听说哪国有美女就下令送交,不从者,就发兵征讨。他为美女造瑶台,内有美女数千,金银财宝成堆。东方有个施部落,被迫送来了一个绝色美女妹喜。妹喜一入瑶台,数千美女顿时失色。为讨妹喜喜欢,夏桀专门造了长夜宫,二人在内昼夜娱乐。妹喜爱听丝绸撕裂之声,夏桀就令众人专门为她撕,日久天长,撕碎的丝绸堆如山。夏桀挥霍的财富,许多来自四方部落。夏桀征收的贡赋没有定制,他要什么就得送什么,因此激起岷山氏的不满,岷山氏停止了向他进贡。夏桀大怒,兴师征讨,岷山氏为避免灭氏之祸,只好献出财宝和美女。美女中有两名具倾城倾国之貌,一个叫琬,一个叫琰,体态轻盈,音如鸟语,行若游仙。夏桀一见,心花怒放,回到斟寻,昼夜福地洞天,妹喜也被忘到了九霄云外,政事自然不值得一提。大臣关龙逢直言上谏,劝他改邪归正,遭受了他的炮烙之刑;东方商部落首领汤劝他收敛劣行,被他囚禁在监狱---夏台。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六

读史明智,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学习难度加大。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所以本学年度教师要更加的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因为是毕业班,所以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计划本学期将《世界历史》(上)授完,并酌情进行下册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所以要教会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力求知识趣味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课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缺补漏。

7、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七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了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历史是中考科目,虽然只有50分,但是也足以决定学生的中考命运。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了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教学:

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陷入鼓噪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就一定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八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三上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史,他从上古时期一直到近代,历史的跨度特别大,所以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如何做好总复习也是本学期的重点。

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十九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本学期,期末考试五个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从期末考试各大题的得分率来看,第一大题选择题得分率比较低,本来应该很好得分的选择题却失分最多,这引起了我的重视,后来了解到整个学校的历史都有这种情况,经过调查反思,发现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是开卷考,不愿意花时间来看书,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不熟悉,导致选择题大量失分。再有,就是学生对综合题存在很大的害怕心理,分析综合能力不足,面对分析综合题,总想从课本上抄答案,因而,下一学期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养成看课本的习惯,增强分析综合能力,多做多练,力争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二十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的具体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住处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以渲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

《共同纲领》起到了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难点:

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的象征意义;

人民政协的作用和职权。

【导入新课】。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开国大典有盛况,以及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中南、西南地区,的概况,本课内容有三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三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展现了建国前后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新课探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1)军事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残敌,中国大陆领土大部分已解放。(2)政治上,统治区人民反对独裁统治的爱国运动空前高涨,反动政权丧失民心。(3)组织上,共产党本着建立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的一贯主张,积极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作重要的准备工作。

总之,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会议目的,就是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

2、会议的召开。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3、会议的主要内容。

(1)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采用公历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6人为副主席。

4、地位。

《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宪法制订前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要说明纲领之所以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因为它规定了:

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全国性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的组织形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阅读提示:

会议召开当时由于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中,反动仍盘踞在部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政协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请同学们参阅第4页“政协会议会场”的相片,说明会场是设在北平中南海的怀仁堂,强调会议召开牵动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心和国际舆论的关注,因为这个庄严的会议将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作出重要的贡献。

6、讨论拓展。

旧政协与新政协的区别:

(1)时间:

分别于1946年、1949年召开;

(2)地点:

分别在重庆、北平;

(3)结果:

旧政协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但不久撕毁协议,挑起内战;

新政协圆满完成了筹备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使命,胜利闭幕。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二十一

【导语】本站的会员“x_zizi”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历史。

教学。

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教学目标。

阅读历史是明智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这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这使它更难学。过去,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扎实,学生对记忆有较强的惰性。因此,本学年教师应更加有条不紊、耐心耐心,生动形象地形象化枯燥的历史知识,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把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由于是毕业班,为了使高考总复习提前,赢得越来越多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将大大加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计划本学期完成《世界史(一)》的学习,并酌情完成第二卷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和25门课程。结合多年来高中入学考试的要求,重点介绍了后现代史教材。每堂课都有很多材料和知识点,容易混淆,还有很多图形需要记忆。因此,我们应该在记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一是高质量备课,真正做好备课中的.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坚持基本的科学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5、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及时纠正和反馈。检查并弥补缺陷。

7、及时发现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辅导:

辅导的重点是优秀学生和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注重知识的缺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

在咨询工作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那些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发展个性,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小论文(实用22篇)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古埃及地图的解读,掌握阅读历史地图、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4.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热爱历史,发掘远古文明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及其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主学习。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含义:“两河”,是指的幼发拉底河和;两河流域,又称“”,又称“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的狭长地带。

2.文明起源: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断。

3.文明发展: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在后来1800年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过程:古巴比伦王国原是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对外采取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

2.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正文公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1)古巴比伦分为的自由民、的自由民和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

三、合作与探究。

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小班半日活动方案下午(模板14篇)

    幼儿园小班的教学方法以游戏为主,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孩子们学习。我们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小班的优秀作品展示,供大家欣赏和学习。1、桌面玩具:多变积木等。2、户外

    护士轮科自我鉴定(通用19篇)

    护士需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护士职业发展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可贵的卫校生涯已经停止了,现在要来总结一

    公司年会活动方案策划案例(实用15篇)

    在开始策划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明确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策划方案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加强员工与商户的凝聚力与协作力。培养

    安全伴我行演讲稿字激情(实用19篇)

    撰写一份具有感染力的安全演讲稿可以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安全工作中。通过阅读这些安全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安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

    道路监理工作总结大全(12篇)

    工作中的每一个月都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道路全长约2.94km,具体

    教案的标准格式(专业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于教学的规划和安排,是确保教学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一个好的教案要怎么写,教案

    预防溺水教育活动总结报告(专业21篇)

    活动总结是对参与活动的经历和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活动总结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实现自身的提升和进步。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

    高中生新颖的演讲稿(模板20篇)

    最重要的是,演讲稿应该体现演讲者的真诚和自信,使听众能够被打动和启发。想要写一篇感人至深的演讲稿?这里有一些精彩的范文可以给你一些灵感。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你

    教育总结报告范文(21篇)

    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触类旁通,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其他方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彩钢棚制作安装合同(精选16篇)

    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详细商议和协商合同的条款和细则,确保合同具有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每一份范文都经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