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选择。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二、按要求默写。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
2、本诗点睛之笔的诗句是:
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诗句是:
《归园田居》中能体现诗人要按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
3、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是: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三、赏析。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表现,例如: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4、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5、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
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d
二、按要求默写。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赏析。
1、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辛苦而美好的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
3、田园
4、“种豆南山下”,语言亲切朴素,明白如话,以平淡的口吻写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及自己闲适寡欲的心境。“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
5、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的污浊,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
7、“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二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三
一、文体知识
(1)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山水诗人(),字()。《使至塞上》描绘了()风光,反映了()生活,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2)李白,唐代诗人,字(),号(),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
(3)陶渊明,名(),字(),()时期诗人。《归园田居》叙述了诗人的(),诗中()、()、()达到了有机统一。
(4)陈与义,字(),号(),()著名诗人。
二、基础知识
(1)注音
征蓬()候骑()汉塞()燕然()荆门()荷锄()荒秽()帘旌()徙倚()草木长()
(2)解释词语
晨兴荷锄归但使使至塞上欲问边大荒流仍怜
夕阳迟徙倚凭危
(3)默写
(1)晨兴理荒秽,()。
(2)()都护在燕然。
(3)月下飞天镜,()。
(4)《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作者不擅农事的诗句是(,)。
辛勤劳作的诗句(,)。
表明作者热爱田园生活,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点睛之笔)的诗句(,)。
(5)《使之塞上》中,运用借代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以比喻诗人惆怅抑郁的诗句是(,)。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6)《渡荆门送别》中点明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诗句(,)。
化静为动,表明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和朝气蓬勃的句子(,)。
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
与“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一句相似的诗句是(,)。
三、阅读鉴赏
(1)作者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中,寄予了怎样的人生情怀?
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在黑暗的现实和混浊的官场中失去自我。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归雁”与作者的境遇有何联系?
诗人是一个富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茎,四处漂泊“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自己的内心飘零。
(3)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袤的沙漠上,看到一缕轻烟在向上飘,没有一丝的风,烟也显得孤独无依。长长的黄河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运用了对偶、渲染的手法;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4)欣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移步换景,极力渲染,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跃然纸上。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习题(名著阅读)
1.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________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________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________,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________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 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________对保尔说的。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________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________和________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________,保尔是 ________的“良师益友”,他的________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0.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________,正是在这位老水手 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________,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 团书记时认识的__________,以及他的妻子__________。
12.保尔因__________ 而被校长开除。
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__________。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________回到队伍 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________,他不气馁,重新开 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16.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 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他受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1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 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________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 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18.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19.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20.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其主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吗?
23.用一句话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策之不以其道(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称________。文学主张上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________;苏轼称他________。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可根据书中注释完成。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说”这个古文体。
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题考查关于韩愈的文学知识。
《龙说》 《医说》 《崔山君传》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提示:c项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c
2.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提示:b项,文中没有强调“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b
3.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那么你认为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提示:第一,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头就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然后”,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后事续前事而起,没有前事就没有后事。第二,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接着的第二句从反面承接上文,转入论述。本来千里马是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是经常有的。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第三句的“奴隶人”并非奴隶,而是指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交到他们手中一般地对待。所以说先有马而后有伯乐。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
4.《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作者在首句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5.你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感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来说。
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传不习乎( ) 死而后已( )
【小题2】把下列句中知字指代内容的相应代号填写在括号里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 ( ) (3)是知也 ( )
a. 通智,智慧 b. 了解 c. 知道
【小题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小题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传说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还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教育思想?(请你举出一个)
【小题1】通悦,高兴 生气 老师传授的知识 停止
【小题2】(1) b (2)c (3) a
【小题3】c
【小题5】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因材施教、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小题1】说是通假字,传为活用字,应译为传授的知识。已、愠均是用法较固定的词。
【小题2】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中的知分辨时要用心一些,前一个为了解,的一个知道、学到。
【小题3】其都指前面所说的我师,但之前者指善者,后者指不善者。所以应选c。
【小题4】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罔殆,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迷惑而无所得有害。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5】孔子是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如文中提到的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择善而从等,但这些不可以写出来,因为题干中的还起到限制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写如:因材施教、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等。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字词句子的相关内容应有识记,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还要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大积累的力度。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七
1、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2、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3、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4、某些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利用中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为“隐形笔”大做广告。
5、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6、上海音乐厅精心打造的“五一”晚会,奉献给观众的俨然是一桌名家荟萃、名曲云集的文化大餐。
7、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8、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9、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10、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1、“是否”两面对“否认”一面,不搭配,“否认”的内容不明确。
2、“清晰的思路”与“感染了”不搭配。
3、搭配不当,“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不能”修饰“桃林”。
4、“利用”与“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不能搭配,删去“在……下”。
5、“完成”与“进步”不搭配,“完成”宜改为“实现”。
6、“名曲云集”搭配不当,可改为“名曲荟萃、名家云集”。
7、“下降”后面不能接“倍数”。
8、动宾搭配不当,在“积极进取”后加“的精神”。
9、“如何避免……现象”与“成为……问题”不搭配,去掉“如何避免”。
10、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又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否化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与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2)三省吾身(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见贤思齐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你是否赞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处世之道?为什么?
4.谈谈来自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又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否化也”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1)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遇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3)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示例:
答案一:我赞同,因为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多尊重他人的愿望,以仁爱之心待人。
答案二:我不赞同,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集体意志就无法统一,社会的秩序就无法维持。
4. 这句话启示我们,读书应该学以致用,要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私拟作群鹤舞空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项为之强( )
(2)为之怡然称快( )
(3)以虫蚁为兽( )
3.用自己的`话说说“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会对捉到的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1)同“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3)当作
3.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似的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意对即可)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5.因为这只癞蛤蟆吞掉了我观兴正浓的二虫。
归园田居练习题及答案篇十
一、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哪些人类行为遵循自然之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
1.我国渔业部门规定,我国各大海域在鱼类产卵季实行伏季休渔,并规定渔网网眼不能过小。
2.在青海湖下游水坝修建湟鱼洄游水道保护湟鱼在产卵季节洄游产卵。
3.我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
4.把草原开垦成农田。
5.人类在18世纪大规模捕杀渡渡鸟造成渡渡鸟灭绝。
6.英国人把兔子带到澳大利亚,造成兔子繁殖泛滥成灾,破坏草场,为保护草场,又用狗大规模捕猎兔子,造成野狗泛滥。
7.美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牧场用巨型仙人掌做天然篱笆,造成仙人掌大量繁殖。
二、找一找我国古代关于遵循自然之道的成语:如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