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通用17篇)

时间:2024-09-19 作者:雁落霞

民族团结要求各民族拥抱多元文化,相互包容和交流。在总结中,可以引用相关统计数据来说明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典型案例,欢迎大家积极交流讨论。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一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我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提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二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这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期望。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三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四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官居蜀国宰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事奉节俭,力戒奢侈。他的家业仅存钱800铢、田15顷,作为妻室儿女的生活来源。

他本人的衣食用度,由朝廷配给,俸资之外,分文不取。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暮年立下了这样的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据史料记载:“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已成为千古箴言,被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五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它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勤是甘泉水,俭是聚宝盆。节约不仅是在物质条件个匮乏时的`权益之计,而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是一个当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重在实践,贵在坚持。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辱观。

勤俭节约,我们在行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长期坚持,勤俭节约一定会继续发扬!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六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七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平日里节衣缩食,在穷,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字牢记在心中。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都出去玩了。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回来的时候,我猛然听见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我冲进厨房一看,天哪!我们走时水龙头没有关紧,现在还在滴水。我立刻关紧水龙头,生气地从厨房走出来,问:“是谁刚才最后一个用水?我们出去了那么长时间,水一直开着,都浪费了好多水了!不是说要勤俭节约么?”妈妈连忙说:“哦,是我刚才洗碗后太着急了,随手一关,没想到竟然没有关紧。”“好吧好吧,没关系了,不过你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千万不能再这样了。”我认真地对妈妈说。“知道了,”妈妈说,“你可真是一个节约的小老师啊!”

还有一次,我的小外甥女来我家玩,正巧妈妈做好饭了。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就坐在旁边等她吃完。她看我吃完就着急了,随便扒了几口就起身想要进房间玩,我连忙开口:“二妞,你快点把饭全吃完,不能浪费的。”可是她摇摇头,就是不吃。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和二妞说:“你知道吗?这些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可不能随便浪费。”二妞似乎听懂了,埋下头默默地把那些饭全吃完了。

是啊,我们一定要从点滴做起,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减少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小天使。并且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这样世界便会因我们而美好!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八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九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

小约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一向认为自我是父亲巨额财产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他把博爱当作毕生的事业,一生中为公共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美元。他以往出资修缮凡尔赛宫,设立了阿卡迪亚和格兰德泰顿国家公园,捐献地皮给联合国在纽约设立总部。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95月1日写给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小约翰·d·洛克菲勒当时46岁,在信里他为14岁的儿子列出了“财政”要求。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长大之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的主席。信的全文如下:爸爸和约翰的备忘录———零用钱处理细则:

1.从5月1日起约翰的零用钱起始标准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钱金额可等于但不超过每周2美元)。

3.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不合规定或无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下调10美分。

4.在任何一周,如果没有可记录的收入或支出,下周的零用钱坚持本周水平。

5.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合规定,但书写或计算不能令爸爸满意,下周的零用钱坚持本周水平。

6.爸爸是零用钱水准调节的惟一评判人。

7.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公益事业。

8.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储蓄。

9.双方同意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确切地被记录。

10.双方同意在未经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家庭教师)的同意下,约翰不能够购买商品,并向爸爸、妈妈要钱。

11.双方同意如果约翰需要购买零用钱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约翰必须征得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的同意。后者将给予约翰足够的资金。找回的零钱和标明商品价格、找零的收据必须在商品购买的当天晚上交给资金的给予方。

12.双方同意约翰不向任何家庭教师、爸爸的助手和他人要求垫付资金(车费除外)。

13.对于约翰存进银行账户的零用钱,其超过20%的部分(见细则第八款),爸爸将向约翰的账户补加同等数量的存款。

14.以上零用钱公约细则将长期有效,直到签字双方同时决定修改其资料。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吧!但是,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个字用不太恰当:“滴”,我认为可以换成“流”。尽管不是很通顺,但这是事实,因为我父母就是农民。有一次,爸爸妈妈去地里干活,反正写完作业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地里帮爸爸妈妈干点儿活。

现在,全国都在流行“节约”,如“光盘行动”啦,“打包”啦,总之,我们要节约粮食。酒店一年里浪费粮食够两千五百万人吃一年口粮。由此可知,酒店里是有多么浪费!

作为一名中学生,不能只从嘴上说要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我们应从实际行动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有一次,我好朋友韩凤杰说:“要不我们俩打一样饭,比比谁吃得快。”我犹豫了一下,说:“不如,我们比谁吃得干净吧。”“好吧。”韩凤杰有些不愿意了。为了激起她斗志,我说:“一粒米都不许剩哦。”韩凤杰激动地蹦了起来,“好!”

韩凤杰和我商量了一会儿,决定:一份米饭,两根香肠,一根肉串。一粒米也不剩下!由于韩凤杰吃得太慢,队急着走,盘子里还有几粒米,我到盘子时偷偷数了数,七粒米,也行。够省了。

现在流行一句话是:“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你做到了吗?

自从那一次起,我每顿饭都一粒米也不剩下。我们来想想,如果我们学校一个人浪费一粒米,加起来一共三千八百多粒米,这仅仅没事一天,如果一年浪费加起来,一共一百四十五万多粒米,等于等于让数百个农民白白干了一辈子活,如果你父母是农民,你会忍心吗?就算你父母不是农民,你也不该浪费粮食啊。

有些人请朋友吃饭,订了许多菜,吃得少,剩多。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打包。而就因为他不好意思,浪费了许多粮食!那些浪费粮食人,他们知道农民有多累吗?不知道!我很想请那些浪费粮食人们去体验一下农民苦,体验一下农民累!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干活!夏天,烈日炎炎,把他们皮肤晒得黝黑,冬天,寒风刺骨,让他们膝盖承受不住,而患上关节炎。我爸爸腰、腿、膝盖都不好,但他每天坚持干活,种出来粮食却全被浪费了!

我问爸爸:“爸爸,你累吗?”爸爸擦了擦汗说:“不累!为人奉献嘛,值!”看着爸爸必须费很大劲儿才能直起来腰,我不禁潸然泪下。

那些浪费粮食人们啊,你们摸摸良心,你们对得起农民,对得起农民流下汗水吗?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记住: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老师和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节省每一粒米,农民伯伯太辛苦了,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浇灌的。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地将过去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抛弃,而悬着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们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血汗、拼出来的。许多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主席毛泽东所有衣服中竟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敬爱的周总理的睡衣穿了几十年,破了就补,补了又补,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整个背部换掉也不肯买件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脸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便是为了替国家省下建设的资金!

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俗话说:坐吃山空。历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过街头”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五代时期有李存审“赠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审出身贫困,40年为国征战,100多次被敌箭射中骨头,后来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们整日吃喝玩乐,从小娇生惯养很不放心,他就把过去从骨头中拔出的箭头送给孩子,告戒他们不要忘记勤俭节约,并说“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俭意识,“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俭,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谢谢大家!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三

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四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他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但是当喜欢美食的时候,不必奢侈。东坡先生很喜欢吃,但他吃得很合理节制。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意思就是:“食欲永无止境,只有懂得节制,你才能惜福延寿。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了黄州时,生活环境十分经济窘迫。他绞尽脑汁,仔细计算。每个月的第一天,他会把这个月的生活津贴分成三十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挑一串用。如果有多余的,放在一个大竹筒里招待客人。就是这样省吃俭用,但苏轼还是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恰是由于习惯了简单的生活,苏轼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拥有旷达心性。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还有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他在应天学院学习时,一位老朋友看到他每天吃的食物太差了,所以他让他的.家人在送餐时多带一份,并准备给范仲淹。范仲淹一再婉拒:“我已经习惯吃粥很多年了,如果我突然吃了你送我的美味,我就再也不吃粥了,这该怎么做?”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他的儿子范纯仁成亲时,范仲淹曾经身居高位,经济也相当富裕。但是当他听说他的儿子想用锦缎和丝绸装饰房间时,他叫出他的儿子说:“吾家素清俭,若将帷幔带入自己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可见他的家风。

当范仲淹认为回顾自己晚年生活时,曾留下这样一句话:“惟能忍穷,故得免祸。”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品味。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的大臣,他曾经也是功高震主,但他的日常生活却非常简单。外国人戈登描述了他与曾国藩的会面:“他的衣服破旧起皱,上面有油渍。”大名鼎鼎的总督活得这么清贫,恐怕清朝找不到第二个了。

在吃饭上面,曾国藩也不挑剔,而且极其简单。通常,他每餐只有一道菜,从来不多摆菜,虽然是将军,但为人谦逊。因为每顿饭只吃一碗饭一个菜,当时人们称他为“一品宰相”。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五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我……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样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那里始终坚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能够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六

关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

然后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篇十七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并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