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莅临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刻!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主持词的写作技巧,我为您准备了一些实用的范文,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一
在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专业教师也应结合自身相关专业水平,不断进行教学内容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相关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借鉴站的优秀资源,对相关教学案例进行整合,保证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将语言文学、新闻传播、新闻编导、广播专业等内容加入教学内容中,积极开展教学,做好媒体视频编辑、播音发言稿创作、学生采访等教学工作。同时,应结合实际针对未来就业方向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相关选修课安排,重视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的优秀播音专业人才。
4.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融媒语言训练。
所谓语言训练,是播音员主持人能从节目方向出发,能够就相关的节目性质、中心内容进行良好表达,能够深入地进行相关信息内容传达,使节目主旨以及特点在播音语态、语气以及表情中得到充分重视,并相互融为一体而更具感染力。结合融媒体背景发展,应重视学生的融媒语言训练工作,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实现重新编排自我语言,结合播音的具体内容可以增添相关热点网络词汇,更好地反映真实场景,充分体现融媒体的新时代特征。比如,应积极利用具有明显特征的语言,让播音更具特色,“少给别人找麻烦的办法,就是将麻烦在自己的手里解决掉”等,通过上述有特征的语言,能够显示出一定的人生哲理,更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4.3从播音实践角度来积极搭建专业化实践平台。
考虑到播音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应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搭建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如何有效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升自我水平。可以看出,实践活动是进行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播音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利用相关资源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外力配合,实现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中相关播音主持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院校合作等方式,能有效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了解自身所学知识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帮助相关电视台、广播台找到所需要的人才,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使企业播音工作团队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此,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内播音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并结合实际提出长期合作框架,能够为学生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去企业中见习,更好感受到实际的工作场景,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多方面要求。所以,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锻炼播音专业的学生,培养素质高的专业化人才。
5结语。
由此可见,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应重视媒体行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映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所以,开展高效的专业化播音教学,应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媒体的变化形势,采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制定相关教学方案,进一步深刻体会快速发展的融媒体的深刻内涵。结合新形势要求,教师还应不断扩展学科内容,丰富教学实践,有效提升融媒体时代播音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赵佳园.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1).
[2]王欢.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7(10).
[3]李冬云.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7(13).[4]缪靖.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变革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和制作理念均发生质的飞跃,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同样需适应这种新变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当下媒介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播音主持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主持人专业素养重构的角度出发,分析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的现状,探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人才提供参考。
:新媒体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创新与实践。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产生于传统媒体时代,具有鲜明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创作特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客体”。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兼顾播音主持经典的教学模式,又能适应新环境下的創作理念与方式是当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形成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构成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育模式下已经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规范语音基础、强化口语表达是在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的教学方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专业能力指标与当下媒介人才需求的“黏合度”越来越低。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艺术情操和创作能力。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共性”远大于“个性”特点。类型化节目主持需要主持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新闻节目主持人要端庄大气、具备对海量信息的整合能力;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要诙谐幽默、能有效地控制节目进程、具有明星效应;社会生活节目主持人要温文尔雅、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更应该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擅长的领域因材施教,培养具备“个性化”的播音主持人才。
“互联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互联网机构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界定自身的问题,关于这一概念业界众说纷纭。马云曾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周鸿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思维应该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和颠覆式创新;雷军则将专注、口碑、快视为互联网的七字诀[1]。
媒介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传播主体而言只有掌握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及对内容的倾向度,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作出品质优良的节目。罗振宇是互联网的倡导者且具有独特的一套“互联网”思维方式,每期节目都会将历史事件、社会现实、未来生活等内容的解读与互联网挂钩,逻辑缜密,语言睿智,节目上线后得到良好的反馈效果。因此,提升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是创作优良新媒体节目的必经之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接收端口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媒介变化的需求,电视节目主持的素养需构建新的矩阵,以“主持人”中心制为原则制作播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能力、评论能力、品牌价值应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传统媒体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依照串联单进行播报或主持,侧重字正腔圆、表达流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大众传播媒介,其传播效果及作用越来越明显,主持人在网络节目中的传播特点更趋近于人际传播。因此,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语言能力更强调个性化表达,语言苍白无力、缺乏个性的主持人终会被淘汰。
评论语言是主持人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的陈述性语言,是主持人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节目的品质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的评论语言相对“收敛”,互联网背景下主持人评论能深入浅出、直接不讳地向受众直接阐述所持观点,较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更具广阔性、开放性。
随着媒介竞争化程度的提高,主持人的品牌价值成了节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品牌价值多以节目为载体,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和主持人的品牌价值成正相关关系。新媒体领域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品牌价值占主导因素,主持人是节目一档的核心元素。罗振宇的《逻辑思维》、高晓松的《晓松奇谈》都是通过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让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重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理念应随之改变。某种程度上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为学生从事网络视频节目主持奠定基础,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应培养学生新媒体节目主持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媒介发展的需要。
在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中,要使播音与主持专业符合前沿需要,重视播音主持的思维开发与训练。变单纯的模拟跟读、教师点评为教师启发式、学生讨论式、情景模拟式,等等,改变重二度创作、轻一度创作,重特定岗位达标轻综合专业能力等倾向[2]。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多采用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小课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忌“一刀切”。目前国内很多院校开设了新闻节目主持、现场出镜报道、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等方向,这也是对学生分类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播音主持教学还要应与行业高度融合,融入互联背景下常被提及的“用户”思维,做到精准传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专家型”主持人的品牌意识。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课程设置是专业教育的载体和人才实现的有效路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设置需构建专业能力的培养矩阵,培养规格应包括个性化语言表达能力、即兴语言创作能力、节目策划与主持能力等。
媒介环境的变化让有价值、有深度、有内容的主持人更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矩阵中应更侧重对学生策划节目能力的培养。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最终的传递者与呈现者,策划能力则是节目持久的生命力,创新策划能力是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必备的专业能力。只有参与节目策划,发挥创新驱动力,才会让节目可持续发展。在新媒体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中心制”模式愈发凸显,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适应新媒体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独立策划选题并对个人策划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参与研讨的学生也是一个拓展知识结构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实施者和主导者。这种参与、共享、体验式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课堂的良性互动。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强,目前大多数院校均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考核方式,但笔试占据很大比例。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提交一部视频作品,除主持外还需参与节目策划、剪辑和制作。学生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双重模式。双重的评价方式既保证了对学生评价的精准性,学生又能参与課堂的全过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节目当做产品经营,注重新产品的应用及推广。注重线上播出和线下交流;多渠道、多媒体联合发布;塑造节目品牌并加大品牌宣传[3]。应鼓励学生将制作好的节目上传到网络,通过这种方式转变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的思想,不仅符合互联网的“开放”思维,而且是对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
传媒领域的不断变革、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节目形态的日新月异,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和媒介发展相匹配,否则会造成播音人才供给不协调。综上所述,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时代发展和媒体变革的需要,也是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让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媒介需求更加贴合,为一线输送更多个性化、具备新媒体创作能力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三
在新媒体的发展模式下,信息内容更加复杂,覆盖范围更广,同一时间内信息的接收量也更多,因此怎样能够更好,更准确,更吸引人的进行信息的传输和播报十分重要,其中对于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新媒体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探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播音主持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要求相应的播音主持人能够对信息快速的掌握和理解,并且能以更灵活,善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传统的播音行业往往在工作时有较全面的稿子,在工作时进行单一的阅读,不需要面对镜头,不需要注重与节目中其他环节的配合。而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则是上升了不少,一方面,需要播音支持人对其主持的节目有较好的把握,能够保证独有的风格,在主持时能够注意与整个舞台上所有环节的配合,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其对于所获取的信息和即将播出的信息有较高的辨识度,在分清因果,主次等关系的同时,能够用更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达,尤其是对于部分专有名词或是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能够通俗易懂的进行表达。对于播音主持的口语化要求就是说播音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即一档节目并不是只提供给少数专业人员进行收看和评价的,而是需要面向于大众,在专业知识的播报中注意专业知识的通俗化,生活化。播音主持与书面表达最大的区别在于,书面表达一般具有应用性,专业性也较强,而播音主持则是希望能尽可能以轻松,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行信息的交流,因此对于播音主持的口语化要求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播音主持的口语化一般对于主持人的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其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也是对主持人的专业性的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要求主持人能够实现对专业信息的快速转化,以更灵活,更通俗,更易于被人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口语化的表达,能够吸引更多感兴趣但非专业的观众进行收看,同时能够以更轻松的氛围进行表达,也会使节目本身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目前,随着全球化模式的快速发展,国内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对于信息的播报来说方式方法的潮流性和时尚性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媒体的运作形式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主持风格和节目模式,不再是单一的照本宣科,阅读式播报,只有在其风格上与时俱进才能做到节目的长盛不衰。播音支持语言的时尚化就是说主持人在工作时,需要具备其自己的主持风格,具体的实行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使用较新颖的语言表达方式,具体包括当下的流行词汇的应用,流行语言方式的表达等,紧追时代的步伐进行播报才能使得主持风格节目风格等更具前沿性,以更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同时注意对一些较复杂内容的巧妙解释,运用时尚的词汇或是表达方式实现对过分刻板的内容的转化可以增加信息传输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则是创造节目的风格,在时代的步伐下,总会有当代流行的节目风格,虽然不能全套照搬,但是以更巧妙的方式进行模仿,借鉴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主持过程中,可以融入时下流行的内容进行对比或是解释,在起到较好主持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节目本身的时尚化和潮流感,增强节目的保鲜时间,在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取得一席之地。
这里提到的配音与我们认为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中的配音不同,而是指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往往可能需要用到动画,图文等内容进行更直观的介绍或解释,这时利用配音可以实现对内容的解释,也可以认为是播音主持的另一种方式。目前,多种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传统的主持人进行单一宣讲的主持模式,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加入图片,音乐,音频,动画等内容往往可以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同时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所叙述内容的解释。对于配音语言的多元化,一方面,要求其能够很好的与动画或是视频内容进行配合,包括时间的把握和内容的流畅性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语言的艺术性,面对一段视频或是一段动画,怎样才能更好的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语言的艺术性十分重要,以更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进行配音时,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境转换其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情绪,甚至可以考虑添加多种语言甚至方言,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对相应内容更好的解释,也能给观众留下更直观深刻的印象。能够高水平的做到配音语言的多元化可以提高节目的吸引力,也增强相应内容的表达能力,对于增加收视率和关注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艺术性进行了分析,提出注重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表达风格可以更好的实现节目的创新性,塑造具有自身风格的节目氛围,吸引更多的观众。在具体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实行过程中,我们提出可以从播音主持语言的口语化,播音主持语言的时尚化和配音语言的多元化三个方面进行发展,保证节目的播报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节目的内容也能以更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表达,打破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和工作模式,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艺术性元素的添加使得节目的气氛更加吸引人,由此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2]席建文.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分析[j].媒体时代,2015(6):163.
[4]张洋.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6):151.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四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闻出版行业对民营资本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刁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芝化。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新媒体播音主持行业创新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闻出版行业对民营资本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刁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芝化。例如,在专业媒体之外自媒体飞速发展,媒体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化、多拜匕.这些者侧传统播音主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与环境既是对传统播音主持行业的空前羽匕战,也是播音主持行业转变思路,弱导快速发夔的历史机遇。播音主持行业女口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创新决定了能否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因此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势在必行。
1、媒体爆炸与媒体观念转变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买所带来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尤其是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夔,生活于网络环境中的每个人都具有成为播音主持人员的可能。媒体爆炸一方面带来的资讯的扭乏戈丰富,另一方面也造戊了一些舌像,例如网络虚假报道泛滥,低俗节目和信息利用网络的虚拟险和隐蔽险屡禁不绝;同时媒体爆炸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力阵富多元的选择对象,播音主持行业要想从众多从业人员中脱颖而出所面{庙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面刘新的形势,播音主持行业要不断转变媒体观念。这注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播音主持行业要遵守行业道德,法律法规,坚持正确价值引导。在网络信息爆炸险增长、节目内容妻筹下齐的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要想弱导长久的生命力,赢导大众的普遍认可,就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守行业法规和价值底线,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之北影响人。媒体刘舆论有着深刻影响,播音主持行业切不可为了一味迎合世俗而放弃职业操守,不可故意夸大事实,传谣造谣,更不可制侧氏俗化节目。第二,播音主持行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培养品牌文化,传播品牌价值。在市场化的媒体环境之下,播音主持行业竞争空前檄烈,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播音主持行业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切不可千篇一律。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大众的认可,为此播音主持行业必须重视高质量品牌之北的培养,提高节目质量,顺应毛进之北发夔方向;其次播音主持行业要加大品牌宣传,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宣传品牌价值,以高质量的节目,良好的服务使品牌价值深\气心。
2、弋众之化需求变化与新闻选题创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夔的背景下,大众的之北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主要表现为大众对贴合时可七待点的高质量新闻节目的迫切需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选题在新闻价值和新闻吸引力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想赢导大众认可,必须反思传统新闻选题与播报形式,针刘受众需求进行创新。传统的新闻选题内容单一,播报形式刻板,忽视了大众需求,更忽视了时子七待点。新的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要更力赃重新闻选题的新颖险。一方面,要拓展新闻来源的广度,丰富新闻素材来源。具体来讲,新闻选题内容上既要兼顾国家大事,同时又要关注百姓民生;新闻选匙醉见野上既要注重国内,又要放眼全球,既要看到当下的大事要闻,;乙葵看到未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加深新闻选题的深度。具体来讲,新闻选题要敢于揭露事实真相,既看到社会光明面,又看到社会不足处,正面险新闻不夸大,负面险新闻不忽视。既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同时之葵以深刻的思想分析影响人心,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影响舆论。
3、自媒体的启示与表现形式创新
近年来,大量自媒体通过互联网登上舞台,许多自媒体的播音主持仪牛{受过专业化训练,却以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赢导了大众的事遍关注与好评。反而是许多专业媒体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受制于理论、传统的框架,陷于困境。自媒体决速发展与传统媒体面{庙困境的对比启示我们兰它须仓日新播音主持的表现形式。自媒体刘播音主持表现形式仓日新的启示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直播形式的运用。直播的最大好处在于保留新闻以及节目现场的真实性,由于贴近事实,所以对观众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往往高于经过后期加工的节目。另外,在“包装”普遍化的`现代社会,直播也满足了观众渴望真实的臼理需求。第二、组合编引彩式的运用。在信息爆炸和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组合编引随种大幅提高播报效率的表现形式优势日益彰显。一方面可以提高新闻内容的信息量,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量,另一方面可以对要闻进{着重处理,实现对重点内容的重点关注。但这也刘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素质甚至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刘新闻内容,节目节奏有彩独子的把握。第三、运用口语化的播报形式。口语化的播报一方面易于大众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现场效果,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险和真实感。
新媒体环境是科学技术发夔,时可勺挂步的兰它然结果,播音主持行业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扭乏进{改革创新,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在新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创新也不能停留于口头层面,要从思想上认清新媒体环境的种种新特点,行动上从新闻内容、播报形式•播音主持人素质等方面综合着手进{改革创新。创新的同时要有所坚守,坚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底线,坚持党的领导,正确价值导向,为剐及务的宗旨。唯有这样的创新才能使播音主持行业永立不败之地。
[1]委可伟.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应对ij].当代电极2007(9).
[2].陈汝东.论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宗教修辞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
[4]雷东荣.播音主持基本素质解析[j].新闻传撬2010(2).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五
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是主持人与周围人良好沟通的媒介,而借助语言和声音的描绘,可增强内容的感染力,让节目效果更好。所以,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从语言的规范与工作细节等方面选择内容[3]。3.1.1注重语言规范,准确表达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广播节目也在探索新的方式,特别是播音主持,不论是语言发音,还是意思、内容的表达,都需要用量化的标准考量,并进行各方面的考核。对此,要求主持人必须字正腔圆,使用规范的语言,确保听众清晰听到自己的表达,而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语言发音应更加标准,符合现代语法。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下,主持人可选择相应的技巧、音色,严格按照规范发音,并注重逻辑严密。对此,高校需在语言教学中,用相应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加其文化积累,避免其表达中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按照我国现有的语言结构造句。另外,在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基础上,可适当引用典故,在语言表述中加入多种风格,确保语言生动,但必须明确的是,不论使用哪种语言或风格,都必须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带给观众优质体验,发挥自身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主持人在表达时必须避免使用可能性词汇,如“假使”,或是使用书面口语表达,以免观众对信息产生错误理解,防止进入直播误区。3.1.2准确使用表达技巧,控制节奏对于语言技巧的选择与教学,是要求学习者学习后,可根据设定的情境选择某一技巧加以使用,从而引起观众兴趣,促进节目传播。对此,在技巧的创新中,教师需根据新媒体的特征,以及主持人与受众互动的方式,把节目中主持人和观众互动的技巧引入课堂,设置情境,展开教学。技巧的使用会受个人能力与个性的影响,选择的方法不一致,但在新媒体社会背景下,保证表达技巧使用准确,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能够帮助自身积累更多经验,把控场上节奏。因此,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选择表达技巧的内容时,需根据时代发展特征,以及传播媒体的改变,选择最佳内容。3.1.3注重生活细节,增强感染力教师重新定义并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时,为让内容引起受众共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加入生活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后,可从中得到生活化的感悟,强化自身情感表达。故教师可选择的内容有社会热点、人们关注的社会事实以及娱乐新闻等,这些内容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受众,分布于多个年龄层,在这些内容的描述中加入情感,体现出生活细节,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强化播报效果。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强化了对细节的处理与感悟,也就是说,用生活的内容表达,是让内容贴近受众,让语言走进受众的内心,引起内心与情感的共鸣。播音主持的任务是用语言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从具体的话语中可得到信息,所以,主持人只有真正了解生活,才能在与受众的沟通中建立共鸣,被受众接受。
3.2副语言。
播音主持人除需要具备规范的语言表达、熟练使用技巧外,还要锻炼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情等,用这些为语言的传递提供辅助,所以,副语言是主持人通过动作、表情强化情感表达,传递信息。当下,受新媒体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对主持人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语言和个人风格,而是开始关注个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展示,所以,主持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的训练会成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两者也成为主持节目中的主要工作。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会交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它与舞蹈课程的联系是,把握芭蕾舞与主持人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避开芭蕾舞原有的舞蹈形式,根据主持人所在的环境,让身体动作自然、生活,确保与个人语速、节奏一致,所以,副语言的教学内容是《舞蹈与形体》,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让主持人根据语言做出正确的动作与表情,烘托节目效果,拉近与观众的距离。3.2.1体态主持人在不同工作场所中有不同的体态,最常见的体态是站姿、坐姿与走姿,如果学生的腿型为x型或o型,教师在课上必须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未来工作时身体的姿态。对此,教师教授内容时,可用不同的舞蹈类型,如芭蕾舞,根据主持人日常的工作状态,让学生摆出相应姿势,纠正体态错误,比如,芭蕾舞的脚位变化,可以用于掩饰腿型的不足,像用丁字步站立,可让人忽略主持人的o型腿。练习走姿时,可用舞蹈训练中的开胯动作,让胯部适当外开,或是走小八字步,这些可以解决x型腿行走时出现的问题[4]。3.2.2表情主持人除舞台功力外,还要贴近镜头,在镜头前展示,把自己所要传递的内容准确传达给观众,建立共鸣,所以,在镜头展示前使用表情,会直接影响信息传递效果。但播音主持与表演不同的是,无需根据动作变化改变表情,只需自然流露即可,尤其是在某些信息的传递中,如果表情过于夸张,反而会给观众留下较差的印象。这一内容的训练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自由转化自己的情感,在节目中恰当使用表情。另外,表情的核心是目光,因此,主持人在保持亲和力微笑的同时,还要保证面部表情放松,用眼睛与观众交流,向观众表示自己的尊重。3.2.3手势手势是主持人的上肢动作,也是体态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很多人上台后身体会变得僵硬,双手的手势不断变化,这在视觉上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手势的使用在主持中有特定要求,随着语言的描述,加入幅度大小不一的动作,这些是没有经过前期演练的,而是在播报中加入情感后的自然展示,所以,课上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要只按照书中给出的内容练习,而要设定具体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生按照语言环境、内容等,随着语言的表达做出动作,使用合理的手势,这种方式与原有的方式相比,可得到更优效果。由此,播音主持可取得的效果是,展示主持人的个性,丰富语言信息。每位主持人均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掩盖自己的个性,主持效果就会变得常态化,不会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所以,主持人播音时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会适当提高音调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过程中,副语言的使用是让人们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每个人的动作,形成基本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深。同时,不可忽略的是,主持人用语言传递信息时,有些信息如果只用语言表述,并不能把所有内容全部告知,用副语言辅助后,能够补充信息的不足。播音主持是用声音与观众沟通,但声音不是唯一的途径,加上体态、表情的使用,可让观众了解主持人的情绪变化,引发相似的情感波动。
3.3语言表达技巧。
新媒体背景下,新出现的传播媒体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可以从多个渠道得到信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所以,为增加传统媒体的生命力,主持人必须加强对使用技巧的磨炼,根据当下社会对新闻的需求,让传统媒体爆发出新活力[5]。因此,对于语言表达技巧的创新,是通过调整语气、语速以及对细节的处理,使电视直播取得良好效果。3.3.1提高细节的处理能力学生学习播音主持课程时,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处理,提高对细节的处理能力。因为电视多以直播方式呈现,要求主持人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妥善处理细节,所以,在技巧教学中,需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控节目现场的整体情况,根据出现的情况灵活应变,遇到突发事件后,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组织语言救场。即教师选择技巧教学时,可给出既定的几个技巧,设置某个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灵活组织语言,并在语言表述中加入技巧,同时,也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如果时间较长,即便技巧得到优化,自身应变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教师用技巧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根据现场直播时间的长短,对突发情况进行合理处理,调控现场的环节与节奏,做到随机应变。另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节目现场的特征,让其做到对现场情况做出准确把控,如此,可在实际进行现场直播时灵活处理所有情况,以丰富的经验加以应对,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保证现场节奏不被打乱。3.3.2注意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语言表达中重音和语调的处理,对整句话意思的传递有直接影响,同时,声调变化也会影响表达效果,因此,电视直播与日常训练中,需注重重音、语调的处理。重音的作用除强调外,还包括对新闻传递效果的展示,多用于一篇报道中重要的位置,即核心内容,对内容所在的语句简单处理后,加入重音和情感,增加个人声音特色,增强新闻说服力。对于语调的调整,是根据各部分展示的内容,在适当位置升调,在某些位置降调,某些内容保持语气平稳。用这两种方式处理后,可以让主持人根据新媒体发展的变化,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持风格,优化电视节目效果。3.3.3突出语言的特点和内涵为解决语言表达的主要问题,需突出个人语言表达的内涵,让特征更加鲜明。教师进行语言表现力教学时,需要通过长期积累,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内涵,帮助学生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并引导学生阅读文献,借助书的感染力提高自身修养。同时,教师可以播放国内外优秀的主持人的节目视频,学生观察视频中主持人说话的方式与技巧后,总结经验,分析其表现出语言表现力的方式,把自己的声音套入这一方式中进行尝试,尝试多种方法后,找到自身展示语言表现力的最佳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教师应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质,提供不同风格的文章、场景,让其在读出文字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特点,展示内涵。只有如此,才能让声音引起观众共鸣,吸引观众。3.3.4增强语言表现力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播音员,在新媒体背景下若想继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增强语言表现力,所以,在重视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突出语言表现力教学,是高校顺应新媒体发展对教学内容的修改。一是丰富专业知识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专业知识作为主要传递内容,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让其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顺畅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节目主题。主持人上台前必须充分了解节目的主题,以及节目的整个流程与环节,才可恰当使用技巧、语言、副语言,完成节目播报。为此,在课上教师应有目的地开展训练,为学生规定不同的主题,以及每个主题对应的流程,给出手稿,要求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模拟主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发现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此外,学生自身在在日常练习中,要注重增加个人文化积淀,积极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他人请教,提升自我[6],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表达方式,为以后在节目主持中熟练运用多种技巧与语言,突出节目主题,优化电视节目呈现效果奠定基础。
4结语。
新媒体出现后,为同步促进传统媒体发展,高校需创新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和情感表达、技巧、副语言等,从而让学生在实际主持过程中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妥善处理现场突发情况,增强语言感染力,有效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3]周田.全媒体视角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分析[j].时代教育,2017(11):149.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在传统播音主持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创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方式,从而提高新闻播音主持的水平,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进行分析,论述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主要方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形式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创作环境、创作内容以及创作资源的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的形式向社会传递信息;而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在传统的方式上,加入有声语言与体态言语,使播音主持更加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电视新闻媒体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员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要求电视新闻媒体与时俱进,加强与受众的交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等获得新闻资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社会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单方面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被打破,诸多互联网新闻平台主要采取互动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交流,并且重视受众的信息反馈,更能够表明社会大众的心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能够影响节目的收视率,网络点播量可以反映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以及受欢迎的程度。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结合网络节目的特点,创新播音主持方式,打破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局限,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用专业的语言传达节目的文化思想,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与传统的传播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共享。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电视新闻传播,能够扩大新闻的信息量,确保节目播出的实效性,高清的画面视频和语音播报使节目的质量得以提高,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而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主要是记者在现场进行资料搜集、编排,再上报给节目组进行审核,待通过之后,再由新闻播音主持进行播报。[2]此种新闻播报方式能够降低新闻的误差率,但是却延误了新闻的播出时间。新闻节目播出时,一般是事件发生几天之后,受众已经从网络渠道了解了事件的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播报失去即时性,严重影响节目的收视率。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满足即时性的特征。对于热点事件的播报,主持人员可以在节目中与专业人士连线,传递专业的思想观点,从而引起受众的讨论,制造节目热点。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要有广泛性,要拓宽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空间范围。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融合多元化的信息以及各个领域范围的人士,通过视频、声音等方式,引导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突破电视新闻空间的界限,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具有广泛性。[3]社会对于新闻的态度与讨论,需要主持人员的引导,主持人员需要将正能量的思想传递给社会,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与新媒体技术结合,通过对交互式新闻演播室的应用,创新播音主持的模式。交互式新闻演播室的应用,能够加强主持人员与受众的交流,有助于主持人员对受众的引导,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可以通过屏幕、场景的互换,提高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将主持人员、屏幕图像、数据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提高节目的质量,满足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有趣味性。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普及,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提高,各类节目的娱乐性逐渐凸显。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主要涉及微媒体、受众以及新媒体交互方式等。[4]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普遍增加有奖问答、礼品派送等环节,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融入趣味性,激发受众参与的热情,调节受众与节目互动的气氛,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扩大节目的受众面。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更新其传统的主持观念,结合时代的特点,创新主持方法,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正确对待主持改革和节目形式的改革,要深刻认识到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的产物。[5]而播音主持人员要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打造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为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能力,主持人员需要学习新媒体技术,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学到的知识,创新主持形式、方法,从而提高播音主持水平。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增强自身采写、编辑等能力,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打好基础。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需要提高创新水平,丰富主持风格,以保证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从而得到更多的支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主持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将创新能力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6]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创造出新的主持形式,从而提高播音主持能力。例如,山东卫视的《早安山东》节目在录制时,主持人可以通过语调、语言等内容对新闻的内容进行播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同时可以通过平板、手机、视频等进行连线,从而表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实时进行新闻播报,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提升节目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电视媒体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因此,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满足行业的需求,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的普及使媒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共性。在媒体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打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要提高专业技能,需要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在主持过程中,加强与嘉宾的互动,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利用能力,提高主持技巧,能够及时解决节目的突发问题,从而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得到良性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主持人员可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扩大节目的受众面。若是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也会发展受阻。因此,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播音主持人员是节目的形象代表,代表节目的文化与内涵,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关键。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主要有趣味性、广泛性以及即时性。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方法主要有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创新水平,以及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和电视等资讯传播渠道逐渐失去市场主导地位,在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微信、网易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刷新了人们对信息处理的认识,就目前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已经是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加强新媒体融合中的会计核算体系管理,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也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融合中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探讨,促进新媒体创新理念发展,畅通传播渠道。
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突破地理限制、平等互动的全方位交流,这不仅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传媒行业,导致其不断失去市场份额,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随着我国居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不断转变,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式”阅读,并且逐步向互联网转变,因此新媒体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利用网易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微博app等进行免费阅读,通过优酷、爱奇艺等观看娱乐电视节目的人数呈现递增趋势,同时居民通过传统的电视观看、报纸阅读的数量逐日减少。在新媒体不断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广告商也开始舍弃传统的纸媒行业,转向投资新媒体,这种双重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传统媒体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如何进行财务管理,本课题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长久以来我国多数传统媒体企业以国企事业编为主,人员关系和人员编制体系较为复杂,随着后期传统媒体企业改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逐渐从“计划体制”转变为“股东企业”制度,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的媒体企业已经实现了体制改革,并且参加到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以我国广电行业为例,国家广电总局于2009年8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的文件,上海广电由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改革而来,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广电总局批准的制播分离机构,集团在管理中坚持“事企分离”的制度模式,按照公司体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虽然我国传统媒体企业实现了体制改革,但是财务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依旧较为传统,许多广播、电视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较为传统,财务流程和管理方法较为保守,并且会计核算层面较低,例如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对部分客户采用赊账策略,并不注重对客户的事前调查,盲目授信。虽然赊账策略增加了企业营业收入,但直接导致应收账款的金额不断攀升,拉低传媒企业的盈利质量。与此同时,部分传媒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落后,并且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企业内部间信息传递滞后,无法及时解决应收款管理问题,造成传媒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不断加大。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放慢,并且新媒体也对传统媒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传统企业逐步从“高速增长”变为“缓慢增长”,甚至是“停滞不前”。我国传统媒体的市场需求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并且报纸、杂志等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在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也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受我国政策影响,环保理念的传播及影响,我国纸张的成本也不断攀升,导致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最后,传统媒体企业成本管理不强,会计核算基础较薄弱,例如在一些媒体企业运行中,集团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意识较差,仅仅将财务管理作为预算安排的方式,并且该预算设置缺乏科学数据指标,仅仅依靠个人猜测和经验,相关采购数据、成本核算仅仅是在去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集团领导者的关注点更多局限于资金投入的力度,但是对集团的资金使用结果关注度较低,并且对该笔资金的使用是否真实的增加了发行数量、扩宽了利润空间等,领导关心较少。例如大量招聘采访记者、文案编辑等,或者购买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领导对此的态度是有需求便买,很少切实关心设备的使用率和后期维护费用,以及所带来的价值,进而导致企业资金浪费,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集团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进而导致资金浪费。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僵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尤为欠缺。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尚未涵盖全体成员,即使企业建立了全面预算体系,但是内部部门尚未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精髓,也未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集团中的深远影响,尚不能全面发挥全面预算在企业经营中的应有作用。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方法较为单一。一些传媒企业在预算时通常的做法是采用预算编制的增减量减值法,方便快捷,但是缺乏科学性,主要是在去年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5%~10%的比例,但是这种做法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企业采取这种预算考核方式,那么去年的全面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就成了企业今年数据指标的关键点,倘若去年全面预算数据失真,就将影响今年全面预算指标的真实性,并且下调的数据多数是依据相关财务工作者的个人经验而得,缺乏实地调研的真实性。企业的全面管理制度将涉及到公司90%及以上的部门,并监控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预算。传统的预算体制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编制,其他部门不参与其中,在这种背景下,全面预算报告的编制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缺乏其他部门的辅助配合,全面预算数据将失去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而导致预算结果和实际工作不相符。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多半依靠上一年度的预算报告,容易出现上述的财务数据失真情况,加重了企业预算管理体制的失衡状况。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缺乏监督。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以我国三线城市为例,三线城市至少有6~9家传媒企业。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层较为重视营销策略,容易忽视全面预算机制的应有作用。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监督体系尚不安全,在预算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体制考核失效的情况,并且预算业务和销售业务相比,经济效益不明显,管理困难,更容易被忽视。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应该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自身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媒体战略路线。我国传统媒体行业在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提高会计核算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为传统媒体企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我国传统媒体必须积极思考,慎重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传统媒体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依据本地区现状,因地制宜,确立科学系统的发展方向。在财务管理方面,传统媒体企业应构建全新的管理理念,支持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财务工作者要及时关注财务信息平台的数据,掌握媒体行业内第一手财务资讯,并参与到业务工作中去,和企业销售部门、业务拓展部等相关部门畅通沟通渠道,实施并做好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工作。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我国新媒体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体系尚未成熟,因此传统媒体企业的财务工作者需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学习运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精准把控核算重点,全面完整地核算媒体业务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考核媒体业务的投入产出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广电传媒产业发展实际的财务考核体系,依据不同的业务模块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相应的税务处理。例如,企业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后,企业收入中将显示app客户端的广告流量收入、客户付费收入、广告运营收入等,对于这部分收入,财务工作者应当在熟读税法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税率,科学计算应交税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确避税,并归类应税收入。其次,注意企业app客户端等稿件点击的阅读量和客户关注度,以此指标考核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并采用新的稿费计酬方式。
传统媒体企业应以金融创新为契机,构建成本管理理念,加大企业成本管理力度。针对上述传统媒体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将管理会计的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全面考量成本投入和利润产出的对比,并且传统媒体应以发展的眼光应对挑战,在提升利润空间的同时,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信贷资金的吸纳。以新媒体融合新业务产生的大数据流量为基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思广益开发新业务,开展多种业务合作模式,合理投资布局,完善投融资的筹划,多渠道筹集现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风控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可借鉴财务共享理念,规范财务业务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定实施资金支付制度和支付流程,倘若某笔资金不符合规定或者未按照流程支付,企业总部中心就应拒绝,这种做法不仅规避了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同时实现了资金集中化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可更新现有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依据本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对总分公司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例如企业费用预算制度,企业可采用零基础预算方法,而采购预算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另外,可借鉴相关企业成熟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对标管理,不仅仅需参考去年的基础数据,还可通过和对标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采用多种预算方法,改进本企业需要强化的部分,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实用性。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不断落实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对于不合规的问题,对其不断细化,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只有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科学现象,进而提高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我国传统媒体企业若想抢占市场份额,在加大销售力度的同时,还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和财务管理手段,积极发挥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不断提高企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新媒体的创新理念发展。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八
摘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传播平台、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都发生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保证专业基础教育的质量,重视通识教育、综合教育,培养学生基于多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图书、豆丁网、百度学术等资料库的搜索,关于对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的直接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新媒体课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国内新媒体课程研究的现状。
2010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刘想如在《电影评介》发表了题为《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对思考》的文章,以小见大将新媒体的小众化,及其互动性、参与性、传播方式无限开放的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对比中发现新媒体在中国的使用、传播相较欧美起步较晚,却发展极快,更多注重实践的教育者开始积极探索出路。文中强调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和敏感度,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树立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造就,加强主持人多方面才艺、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和实践练习,将教学与学生的评、说、演、写、编辑与策划等实际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以适应当今新媒体环境的要求。这些研究对我们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未真正地完善和构建一个好的课程体系。
2.国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欧美传媒、电视学科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像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的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非常注重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度的培养,它并没有单独的播音主持课程,只在新闻系有主持课程。但与中国不同,美国的电视新闻理念强调现场出镜播报,主持人不能只是对着题词器的肉喇叭,而很多综艺主持人往往都是由喜剧演员担任。
传媒类专业以业界认可度非常高的美国雪城大学为例,在new-house开设的传媒类专业分支非常齐全。美国雪城大学新闻学专业之artsjournalism作为新闻类学校第一所开设艺术新闻硕士的院校,new-house开创了新闻报道领域中艺术培训的先河。当今社会的传媒行业需要掌握更高级的数字技术、写作和多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专业的艺术新闻工作者还需要深入了解各个领域。
按照美国传统,艺术新闻工作者通常都是由那些会写作的艺术家或者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来担任,该艺术新闻项目研究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独特而又灵活的课程安排。由建筑学院、文理学院与视觉和表演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合作项目,授课老师有作家、学者和艺术家。
在广播和网络数字新闻immersion暑期项目研究中,学生可以在特区作为特约记者对国家、当地的体育故事进行报道。暑假期间,学生可以报道更多,还可以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进行拍摄、编辑、主持、新闻制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建构还体现在培养凸显独家性、专业性和自己独特风格的特色,具备“以播为主,具备采编播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互动传播等实践能力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适应广播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的新媒体环境。
围绕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际需求,设置类型化专业主持人课程方向,汲取专业性节目的专业内容知识,强化专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有针对性地突出专业型、专家型主持人培养特色,构建“以播为主、兼具采、编、播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学生新闻写作、文学知识等知识的拓展,力求构建的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具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具備较强的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急切希望建立灵活、全面符合播音主持工作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国内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新媒体环境下实践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和意见,从不同角度进行积极的尝试。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九
1)强化自身的新闻意识。对于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员来说,新闻意识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之一,主要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与分析从简单的新闻中获取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递出来,使人们能对这些信息产生较大的兴趣。强化播音主持人员的新闻意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提高其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观众的喜爱,并通过传递具有社会价值信息,对大众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价值[3]。
2)树立个性化的主持风格。由于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行业呈现出小众化的趋势,因而播音主持人员的个性化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具备突出性格特征与主持风格的主持人才能够获得大众的喜爱。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主要体现在播音主持人员的外形特征、声音特点、个人气质以及学识修养这几个方面。首先,播音主持人员应当重视外表的装饰,根据自己的外貌特征选择合适的`服饰搭配,做到大气而优雅。其次,要从音色、音质等方面进一步挖掘自身的声音特点,同时还要注意在播音过程中的语调、语速的变化,使之符合观众的审美。再次,要注重个人气质的培养,气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播音主持人员应当时刻注意自身的仪态,做到落落大方,通过欣赏音乐、艺术电影等深化自己的艺术内涵。最后,要强化自身的学识修养,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拓展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工作态度,始终坚持努力奉献的准则。[4]在中央电视台众多主持人中,赵忠祥主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康辉主持风格则显得严谨浑厚,李瑞英声音甜美、主持风格较为活泼,他们的主持风格能够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容易被大众记住。纵观整个播音主持领域,几乎每个知名的主持人都有独特的风格,只有拥有个性化风格的主持人才能够被广泛接受,而那些缺乏明显个性化支持风格的播音主持则很容易被淘汰。因此,无论是即将踏入这一领域还是已经成为播音主持的,都应深入挖掘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并着重培养这些特点,从而彰显出独特的个人魅力。
3)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新兴直播平台的出现,使得播音主持人员在许多时候都要进行无稿的直播,且随着平民播音主持的出现,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压力。因此专业的播音主持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播音能力、应变能力、新闻意识等方面有所提升才能够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从而获得观众的肯定。例如,著名的主持人杨澜,曾经在国内获得“金话筒奖”,凸显了深厚的主持功底,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她放弃了当时人气颇高的《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转而投身到学习之中,远赴美国进修,获得了国际事务学硕士的学位。正是这种坚持求学的态度,为杨澜后来在主持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她创办了《杨澜访谈录》这档访谈节目,共计访问过至少700位世界知名人士,在主持界享有较高的美誉。除此之外,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也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选择出国深造,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南加州大学学习,目的是为了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个人内涵,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
4)重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播音主持人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升,而互动平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直播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能进一步扩大播音主持的影响范围,因此当前背景下的播音主持应当重视新媒体平台的渗透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同时还要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注平台用户对自己的评论,敢于接受并积极改正,从而使自己的主持风格更加符合受众的要求。例如,知名主持人何炅,开通微博至今已有8000余万粉丝,经常与粉丝在平台上互动,通过浏览粉丝的评论获取有效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了解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有效提升主持技能,也使自己的主持风格更加迎合大众的审美。
4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为播音主持人员带来了新的竞争与挑战,但同样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在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时敢于迎难而上,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新闻意识与专业技能,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树立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同时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与转变,从而创作出新颖而独特的高质量、高品位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邵阳.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行业创新[j].艺术品鉴,(9):97.
[2]李h.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创新培养[j].新闻研究导刊,(17):204.
作者:缪靖单位:宁波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十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原先在传统媒体中,播音员主持人基本来自于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人员,或者在播音主持行业从事多年的人员,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绝大多数都持有广播电视部门所颁发的从业资格证。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发展特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新特征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新特征,正因为信息传播发生了变化,播音主持才出现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的景象。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都有了变化。在传统媒体时期,信息传播的发布者和传播者都是报纸、广播和电视,接收者为受众,且受众多为被动接收,在选择性上和反馈性上都较差。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发布者范围扩大,任何一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也不局限于媒体,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便捷,整个互联网及各类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软件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接收者虽然还是受众,但是这里的受众范围无限扩大,包括媒体本身都被认为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都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同时,受众在选择性和反馈性上有了很大加强,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接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评论和反馈,这与传统媒体是有着较大的不同的。因此,当信息传播已经出现了新景象的情况下,播音主持也相应的出现了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原先在传统媒体中,播音员主持人基本来自于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人员,或者在播音主持行业从事多年的人员,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绝大多数都持有广播电视部门所颁发的从业资格证。同时,在播音主持内部也根据不同的播报内容而区分为不同类型的主持人,比如新闻节目主持人、体育节目主持人、娱乐节目主持人等,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在各自类型领域进行播音主持,如果出现在其他领域,多以“嘉宾主持”的身份。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出现了“跨界”主持人,即原本身份为学者、教授、歌手、演员等进入播音主持领域,担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另一方面,出现了不同领域的播音员主持人“跨领域”播音主持,即原本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去主持体育节目、娱乐节目等。主持人身份的多元化,为节目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格变化,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有益尝试。
播音员主持人在传统的观念中,主要是作为串联、衔接节目内容而存在,节目的重心还是在节目内容本身和嘉宾演员身上。一般情况下主持人数量也不会设置太多,这是为了突出节目重心,避免主持人“喧宾夺主”。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作用得到了加强,主持人更多的参与进节目本身,互动性也更强,能够更好的推动节目的进展。比如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事件从以客观报道的形式,转变为使自己进入新闻事件中,与事件当事人共同完成新闻发生过程。在娱乐节目中,有时候主持人的数量比嘉宾和演员还要多,整场节目通过主持人之间的不断互动来引领嘉宾和演员完成节目。虽然嘉宾和演员仍然是节目重点,但是主持人的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串联节目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时期,播音主持的平台是广播和电视,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发展让播音主持有了更多的平台。当前,网络节目已经非常风靡,由大型视频网站制作的网络视频节目也成为了播音主持的新平台。同时,视频自拍网站的兴起,也让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自行制作视频,自由发挥自身特点,这又为播音主持提供了新的平台。另外,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播音主持的传播平台从广播电视、电脑逐步过渡到可移动设备,平台更加广泛,传播渠道和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更需要适应新环境和新特征,努力创新发展,才能更好把握机遇,赢得受众青睐。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快的信息传播速度,这也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信息处理上拥有更高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在新闻类播音主持上更是如此。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内容增多,现场连线环节增多,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尽快熟悉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尽快了解新闻现场的环境氛围,尽快捕捉声音图像与相关人群,在最短的`事件内做好直播的准备工作。在播报新闻时,要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新闻事件,用口语化的形式来做好现场介绍,同时针对受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来进行重点说明。例如: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要对现场景象、事件经过、各方反应等尽快向受众播报出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及时性的需求。除此之外,跨界主持人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也对播音主持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果现有主持人不能尽快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文化内涵、扩充眼界视野,那么就可能会被优秀的跨界主持人赶上并超越,现有主持人就会有“下岗”之虞。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视频节目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各大视频网站大多都有自制网络视频节目,并且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如爱奇艺视频网站的《奇葩说》,搜狐视频的《大鹏嘚吧嘚》等。这既带来了节目的多元发展,也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自身风格特征上多元发展。前文提到,播音员主持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串场功能,而是更多的参与进节目内容中去,这样播音员主持人的自身风格特征就必须与节目本身相得益彰。根据主持人的风格来选择节目风格和根据节目风格选取合适主持人,这才能够造就二者双赢的局面。当下播音员主持人既要求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大势,也要能够接地气了解普通受众的思想生活,还要能够通过自身风格圆满体现出来。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原先是做新闻节目出身,后来进入“非诚勿扰”节目后,逐渐形成了机智幽默、条理清晰、富含正能量的主持风格,针对不同类型的嘉宾能够收放自如,面对不良婚恋价值观的时候也能及时处理,提高了节目知名度的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的优秀电视节目如今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并且使用网络观看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增加,2015年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到90.1%,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中,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3.2%。由此可见,在网民越来越喜欢通过手机观看视频节目的大趋势下,播音主持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展开创新发展。例如:新媒体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互动性,在即时评论、弹幕等互动方式逐渐风靡的今天,播音员主持人也要通过这些方式展开互动。如《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王自健会提醒观众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功能参与直播互动,也可以在节目官方微博下留言进行互动。这样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为融合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成为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有效典范。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面临更大的机遇,也要迎接更多的挑战。播音员主持人要对新媒体环境有着更为清醒和前瞻的认识,早日融入新媒体环境中,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播音主持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1]高贵武,刘娟.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j].国际新闻界,2016(3):6-19.
[2]彭晓冬.大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发展探究[j].科技传播,2015(4):169,175.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十一
摘要:科普期刊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是新时期下科普期刊发展所面临和应对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科普期刊建设情况,对进一步做好科普期刊出版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基于江苏省期刊年检数据、调查问卷,结合具体案例,对江苏省科普期刊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状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究江苏省科普期刊建设与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江苏科普期刊存在科技传播能力不强,与读者沟通渠道不畅,新媒体建设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同时也有在期刊发展建设及媒体融合发展方式上的有益尝试与成功经验。科普期刊应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发展思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
关键词:江苏科普期刊;科技传播能力;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0引言。
科普期刊肩负着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加强对科普期刊的管理,促进科普期刊健康有序地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普期刊的功能和作用,对于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文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为了了解江苏省科普期刊的发展状况,本文通过江苏省期刊年检数据和相关调查问卷对江苏省科普期刊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发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科普期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相关期刊社的成功经验,同时对科普期刊的社会地位、科学普及作用以及科普期刊的新媒体方向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并对进一步搞好科普期刊出版工作提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期刊年检数据”中20xx年记录的17种科普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部分对比数据选自“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期刊年检数据(20xx—20xx年)”以及20xx年全国科普期刊统计数据。
1.2研究方法。
1.2.1统计基本信息。
统计研究对象的采约稿管理制度、审稿管理制度、办刊队伍情况、专家储备情况、发行渠道建设、新媒体建设、期刊发行、经营收入等基本信息。
1.2.2制定评价体系。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过著名的“5w”过程模式,即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5个要素和环节组成。这5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单纯以单个或部分指标来评价传播能力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鉴于上述因素,本文选取了下列反映媒介科技传播能力的一般指标,形成了衡量科普期刊科技传播能力的指标体系。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科普期刊基本情况。
2.1.1基本信息。
1980年以来,全国科普期刊的数量逐步增长,与此同时,江苏省科普期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数量增长迅速。据统计,1980年江苏省只有科普期刊5种,占当年江苏科技期刊比例的5.7%,虽然江苏省科技期刊在其后30多年,增长了2倍左右,但科普期刊发展更为迅速,增长了接近3倍。“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每年出版科普期刊已达17种,占江苏省科技期刊的比例为6.8%。根据20xx年全国科普期刊统计数据[2],全国科普期刊占科技期刊总量的6.2%,说明江苏在科普期刊的比例上超出了全国平均数的0.6个百分点。
2.1.2从业人员状况。
目前,我省科普期刊的从业人员总数达到了161人,刊均人数10人。其中,刊均采编人员6人,刊均新媒体人员仅1人。职称级别高低表明科普期刊办刊人员的从业时间和业务能力,科普期刊以老带新的梯队建设基本完善。拥有高级职称的有24人,占总数的14.9%;拥有副高职称的有33人,占总数的20.5%;拥有中级职称的有36人,占总数的22.4%。
2.1.3经营收入状况。
20xx年,江苏省年收入总量在500万元以上的科普期刊已经达到5种,占总数的29.4%,如《科学大众》《农家致富》《未来科学家》《江苏安全生产》《祝您健康》等总体发展稳定。
2.1.4新媒体建设情况。
除了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江苏科普期刊收入结构中还包括新媒体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20xx年新媒体收入占比较少,仅占0.01%。
2.2江苏科普期刊传播能力指标体系调查结果。
依据选取样本和评价指标体系,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江苏科普期刊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得分均分为73.0分(满分100分)。具体分析如下。
2.2.1采集处理科学内容的能力较好,办刊队伍情况良好调查统计17家江苏科普期刊在采集处理科学内容的能力方面的平均得分为49.8分(满分60分),多数期刊在内容上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通俗性,办刊队伍结构基本合理,但是在科普期刊的专题策划、专家储备上仍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2.2.2开拓传播渠道的能力一般,新媒体建设不够完善(1)发行渠道建设:邮发和二渠道。江苏科普期刊在发行渠道是否包含邮发和二渠道的子项目的平均得分为3.5分(满分5分)。江苏科普期刊的发行渠道包含邮发和二渠道的超过半数。(2)新媒体建设:独立网站。江苏科普期刊在是否有独立网站的子项目均分3.8分(满分5分),超过半数的科普期刊建有独立的网站作为其传播手段之一。(3)新媒体建设: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方式。江苏科普期刊在是否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方式子项目中平均得分是2.9分(满分5分),超过半数的科普期刊建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方式作为其传播手段之一。
2.2.3在传播效果方面,发行量差距大,获奖项数量不多(1)期刊发行。科普期刊的发行量,是期刊是否受到读者欢迎、是否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最直接体现。江苏科普期刊在期刊发行量子项目均分5.7分(满分10分),总体呈现发行量差距大,部分期刊发行量较少的状况。(2)经营收入。经营收入是期刊经营单位在期刊传播经济效果方面的直接体现。江苏科普期刊在经营收入子项目中的平均得分是5.7分(满分10分),总体呈现收入差距大,部分期刊经营收入状况较差的情况。(3)获得奖项。江苏科普期刊在有无获得奖项子项目中的平均得分是1.5分(满分5分)。由此可见,江苏科普期刊的获奖情况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今后的发展。
3存在问题。
3.1期刊专题策划不多、质量不高。
作为纸媒中相对弱势的科普期刊,一般是由省科学技术协会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办,具有出身不同、发展不均、观念陈旧、难破体制等特点。面对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冲击,江苏科普报刊亦承受了双重压力[3]。在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的“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推介活动”中,科普作品存在专题策划弱、数量少、质量不高的特点,江苏科普期刊作品被引证或转载率不高。
3.2与读者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新媒体建设有待完善。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3月,江苏科普期刊社新媒体工作人员刊均仅1人,另有一些科普期刊杂志社,还没有新媒体方面从业人员。由此可见,江苏科普期刊在新媒体建设方面仍然滞后,这也同样阻碍着杂志与读者的沟通,使得其沟通渠道有限,沟通效果不佳。
3.3大部分期刊的发行量较小,新媒体建设成效缓慢。
江苏科普期刊刊均发行量为3.8万份,且各种期刊发行量差别较大(见图1),其中江苏科普期刊平均期发行量最高为19.6万份,最低为0.1万份。大多数科普期刊发行量低及新媒体建设成效缓慢,这是科技传播能力建设中亟待加强的一个问题。
4对策和建议。
4.1夯实基础,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一直被媒体人奉为职业“圣经”,因此,各级媒体要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本,有力整合全媒体内容资源,建立庞大的“新闻库”,在发挥传统媒体主渠道传播作用的同时,把传统媒体原创的内容、权威的信息等延伸到新兴媒体,建立起全媒体的采、编、播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多元化传播,从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4-6]。
4.2树品牌效应,创更多价值。
科普期刊整体品牌价值的巩固与提高,必须通过打造品牌价值不同的专业化版面来实现[7]。《科学大众》杂志,创刊于1937年(1994年在江苏复刊),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科普期刊之一。杂志旗下“金钥匙”系列科技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文明办、省科技厅立项、主办,科学大众杂志社承办,年均参与人次达120万,现已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品牌科技活动也为期刊的品牌创建赢得了更多读者的信赖和支持。
4.3媒体融合发展——以《科学大众》杂志为例。
4.3.1转变观念,多渠道发展。
对于传统纸质科普期刊,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更深层面来讲,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多于挑战[8-10]。
4.3.2与手机等移动终端展开深度合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传播信息的功能趋向成熟[2]。江苏科普期刊在推进媒体融合之路上,主要采用的是wap网站、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方式。20xx年,新浪、腾讯媒体机构账号总数已经超过46000个[11-12]。《科学大众》杂志社官方微信从20xx年开通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xx年初,杂志社依托自身优质编辑队伍,通过缤纷多彩的线上活动,现如今已经积累了超3万名活跃用户,成为广大青少年及其家庭成员获取科学资讯的重要途径。
4.3.3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
期刊内容与创新技术的结合,不仅改变了期刊原有的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是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新技术应用于传统期刊,可以延伸期刊的产业链,为广告主提供增值服务,与受众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更具潜力的商业模式[13-14]。《科学大众》杂志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让传统纸质杂志“动”了起来,深受少儿读者的喜欢。《科学大众》杂志社与相关公司合作,打造“4d”科普杂志,增强杂志的吸引力;其次,《科学大众》杂志社与凤凰天舟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推出ar全媒体绘本栏目,原本杂志上的定格漫画便可以变为深受孩子喜爱的动画片,既传播了科普,又增强了杂志的感染力。《科学大众》杂志还在国内率先打造“第一本有声科普童话”杂志,杂志与荔枝fm合作,原创绘本科普故事和童话和音频,越来越受到读者和家长的欢迎。“格雷斯科学(有声)童话”已经成为杂志品牌栏目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ip。
5结语。
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的阅读习惯。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科普期刊来说,其未来发展形势仍十分严峻,依然存在采集与处理科学信息弱、与读者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新媒体建设成效缓慢等问题。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媒体应抓住机遇,充分重视互联网的影响,加强与新媒介的融合,不断提高科技传播效果,加强与电子媒介等新媒体的合作,在扎实做好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思路,推动科普期刊在传播科学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阚南,刘德生,俞敏.科普期刊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几点思考[c].北京:科普期刊和科技类报纸科技传播能力建设交流培训会议,20xx.
[4]董金艳.在新格局中纸媒体的困境和出路[c].北京: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学术年会,20xx.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十二
尽管我们无法将新一代媒体的详细模样想象出来,但是可以通过认真地分析和观察了解到媒体融合的宏伟蓝图。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可以有机地融合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各种媒体的功能和特点,然后通过对无线传输技术的借助,使媒体融合之后的新媒体变成人们未来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阅读的最新终端。不过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在新闻传播受到的媒体融合影响的研究领域中我国仍然比较滞后,但是已经出现了新媒体融合的趋势和端倪,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其主要有以下几点的表现:首先,在新闻传播的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新媒体都充分地参与进来,融合媒体利用各个站和搜索引擎等,再借助传统媒体生产新闻的能力,对新闻信息进行集合,因此其在目前的各类新闻的传播工作中融合媒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其次,在行政部门对公众信息进行发布以及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手机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bbs、qq、msn、微信、微博等在内的各种媒体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再次,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统媒体通过对新媒体的借助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传统媒体中转播博客、微信和微博内容,而且网站和手机也将参与各类直播节目的机会提供给了广大的受众,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信息的收集获得相关的新闻线索,借助计算机对新闻进行播报等。最后,传统媒体通过对数字技术和网络途径的借助从而形成了新兴媒体,比如电子报、手机报、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以及网络电视等,因此随着媒体融合而形成的新一代新闻接收终端决定了媒体传播已经变成新的发展趋势。
二、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机制分析。
新闻传播机制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媒体融合的影响。本文主要立足于产权结构、经营模式、组织形式、接收终端以及新闻主体等几个方面对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机制进行分析[2]。
(一)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媒体产权融合的重要表现就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融合,媒体间的壁垒也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而被成功打破,这样相同的内容就能够实现多介质、多渠道、多市场的传播,从而进一步对媒体的有效融合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多样化的产权融合并非是传统形式的企业重组,而是充分地将一种新媒体时代的新的运营理念体现了出来。传统媒体通过收购合并等各种方式组织重构、整体策划、重整内容、共创内容、整合产品等,最终将具有多样化产权结构的大规模传媒集团构建出来,并且对大规模高效益的媒体业务进行运营,对一加一大于二的这样一种发展目标进行积极地落实,这样就使得传媒企业产生了高效应和高利润,还可以对低成本运营的理念进行积极的践行[3]。美国早在21世纪初期就开始与时代华纳进行在线合并,通过参股以及控股等各种运营手段最终使得有机结合媒体产权的目的得以实现,并且将跨媒体产权的媒体航母打造出来。通过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做到扬长避短之外,同时还可以使重组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因此对于相互之间的合作更为有利。但是目前传媒企业产权在我国尚未正式进入市场,尽管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广告市场和出版分销逐渐的将部分市场开放了出来,然而政府的气息在产权中仍然十分浓厚。所以在融合方面我国的媒体产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而且现在民营媒体属于其最为主要的集中领域。媒体融合的趋势在信息技术的促使下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不断的蔓延,现在我国的报纸、期刊、电视、网络、新媒体等通过集团化的道路不断地对自身的规模进行扩大,而这些正是在产权融合方面我国的传媒业出现的一次重大进步[4]。
(二)综合化的经营方式。
多个媒体的共同运作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经营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均采用联合行动开展发布和采集新闻信息的工作。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人力、资金以及设备上的投入得以极大减少,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新闻加工的成本。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媒体联合运营能够使已经覆盖的媒体市场得到有效的保护,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而言,媒体融合在本质上具有较大的差别,而经营方式的综合化是最为主要的区别。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由于这种本质区别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一般民众现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写日志、写博客以及发短信的形式开展个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以及个人对个人的互联网聊天[5]。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体具有越来越高的融合能力,同时也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对新闻进行发布和接受的手段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在新闻传播手段和方法不断变化的今天,整合和加工新闻传播信息的工作也有了越来越大的难度,所以,新闻传播机制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必须要充分考虑如何对内容进行精确定位、怎样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等。
(三)一体化的组织方式。
新闻传播的形式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中将以往媒体间的壁垒颠覆了,并且对全部媒体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最终将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构建起来。而该组织形式实际上就是将以往的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打破,通过对多种媒体的借助,从而确保实现机构重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最终可以保证各种类型的媒体都能够实现集体运作[6]。集中与融合之后的组织形式通过对各种媒体介质特点的借助可以在新闻传播机制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产品各异,并且最终能够实现强强联合,从而将区域市场做好。然而由于我国在媒体融合研究方面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落后,因此要想推动一体化组织形式的彻底实现,还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四)统一化的接收终端。
所谓统一化的接收终端主要就是融合接收终端,而数字聚合技术的高度发展则是这一过程的基础。设备终端的融合就是这里所谓的终端融合,其也被人们称为3c融合,其将电信、计算机以及消费型电子产品等涵盖了起来。通过对某种协议的借助,就能够确保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比如电脑和电视的融合、手机、电脑、电视盒、mp3、数码相机等的融合。对接收终端进行融合的最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消费者对新闻信息的多样化和一体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7]。在这种要求下,消费者需要的新闻信息可能需要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屏等涵盖起来,所以新型的接收终端必须要将多种多样的服务提供出来,有机整合多种形式的信息,最终在消费者面前进行展示。从表面来看,有机统一接收终端主要就是融合硬件设备,而实际上其大概将三个内容涵盖进来:首先是有机的融合接收终端硬件;其次是要构建具有多样化类型媒体信息接收平台;最后是服务于内容的以终端设备为载体的融合。
(五)多元化的信息主体。
由于受到了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推动,因此现在的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一般公众也能够顺利的参与进来。公众可以通过对博客、手机、pps、qq、msn、微信、微博等各种工具的利用,从而将多对多、一对多以及一对一的传播形式形成,其能够随时发布新闻和表达观点,这样就导致信息传播主体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多元化趋势[8]。各种媒介具有越来越快的融合速度,而且目前新闻传播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一体化。虽然个人、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都能够作为信息的提供者,然而职业的新闻一线人员仍然是对新闻信息进行发布和采集的主要承担者。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专业的新闻媒体仍然占据着最为主要的地位。不过我们必须要看到现在大众传媒格局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的草根记者。
三、结语。
各种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对具体社会使用信息的形式、文化思想状况、媒体格局以及与舆论格局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也会对社会本身的运转方式产生影响。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十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这也就使得相较于传统媒体行业,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而新媒体环境的产生,也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市场地位造成了威胁。播音主持作为我国众多传播媒体中的一员,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自身竞争力,还需要对自身进行创新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都使得传统播音主持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于如今的社会发展。要想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播音主持必须对自身进行创新和发展,借助新媒体环境下的优势,通过对播音主持工作方式的改变来实现新闻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即时性,同时增强与听众的互动性,为播音主持带来一定的关注度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播音主持行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速度不成正比。
随着新媒体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需求愈加强烈。然而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使得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我国的高校教育现状有关。由于对播音主持行业的不了解,许多高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较晚,甚至有些高校至今仍未开设相关专业,这也就使得相关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无法获得系统的相关专业教学。其次,由于播音主持专业在高校的开设时间较晚,相应的配套教学设施无法到位,这也就极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但实战经验过少,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无法迅速适应。再者就是高校相应的专业培养计划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播音主持的工作方式以及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改变,但是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所接受的专业培养并不适用于如今的市场。这些因素都为播音主持的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资源的匮乏。
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开设时间较晚,相关专业的教师从业人员少,且在此之前,各个高校均没有对播音主持专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师资源的选拔上并没有太过于高的要求。许多高校的播音专业教师并非来自本专业,大多数是从与播音相关或相接近的其他文学专业毕业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进行专业的学习时并无法得到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且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播音主持工作的实战经验,在教学时只能通过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这也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实战经验的训练和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面临突发问题时容易不知所措。
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紧跟时代潮流,播音主持行业必须对自己所面临的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自身的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以便播音主持的未来发展。以下是播音主持进行创新发展的几点策略:
(一)以观众需求为主,提高观众意识。
观众的喜好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播音主持是否可以长久发展。因此,播音主持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工作中则需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同时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节目可以适当加入贴近观众日常生活的内容,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根据观众的建议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节目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为节目的收视率带来一定的保障。传统的播音主持内容往往是一些比较“高大上”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差甚远,且内容往往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多少观众。而将内容加入日常生活的元素,会使得节目有“生活的气息”,也就更容易吸引观众。在节目收听的过程中,更加贴近观众生活的内容也会引起他们心中的共鸣,在节目结束后会引起观众的讨论,节目的关注度也会因此上升,这对于提升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由于播音主持的特殊性,新闻信息往往是借助主持人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传递的,因此这就对主持人的综合专业素养有了一定的要求。往往在高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时并没有重视实战经验,这也就使得大部分播音主持人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有可能不知所措,此时应对性就十分重要了。如何应对播音现场出现的突发状况,以及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对新闻信息的良好传递,都需要主持人具有较强的应对性和专业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主持人可以通过对现场突发状况的模拟,来增强自己的应对性。在主持过程中,进行新闻信息的传递时可以适当对新闻线索进行讲解,以及其后续事件的发生展开相关的讨论,通过对新闻信息的分析、讨论,来帮助观众更好的接受信息。并且在节目中适当考虑观众的需求,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对观众的诉求进行解决,这些举措无疑会为节目带来更多的观众。而在生活中,主持人也应当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准。播音主持最重要的便是对文字的掌控以及对语言的运用,在工作之余学习语句的组织结构,研究最好的说话方式和状态都会有助于接下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主持人自身也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工作中以观众为主体,切实考虑观众的感受,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新媒体形式和技术进行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人们借助网络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和娱乐。传统媒体因为自身的限制,与观众的互动性不强,也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而新媒体的出现,为观众与传播媒体的互动创造了机会,播音主持可以借助现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性,例如进行节目的直播,通过弹幕、线上留言等方式,主持人可以及时解决观众心中的疑问或者是所遭遇的问题。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节目的亲民性,更好的深入观众内心、倾听观众心声的,对节目进行有方向的修改与调整,从而帮助播音主持行业更好的发展。不仅如此,通过线上交流等方式,可以知晓观众对于节目的期盼,根据他们的建议去对节目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这可以更好的提升节目的质量。
(四)播音主持人应当形成个人主持风格。
具有个人特色的主持风格会为节目增加记忆点,随着国家逐渐对外开放,我国市场逐渐成为多元化状态,观众也可以接收到来自国外的新奇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与我国传统播音主持风格大不相同的节目。因此,千篇一律的主持风格不再可以吸引到观众,如何将主持风格新奇化,则需要主持人自身去探索和研究。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主持风格,可以更好的与节目相融合,观众在被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吸引的同时也会对节目本身产生好感度。同时,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中,通过对主持风格的更改,也会对于节目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借助不同风格的转换,在节目中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些都是身为一名播音主持人的分内之事。
时代的进步也就注定着播音主持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在如今的多元化社会,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但是只要积极地去学习,对播音主持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同时深入观众内心,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将节目真正做到以人民为本、为人民服务,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就一定会得到观众的支持。学会去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潮流,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热点进行关注,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如何维持自身的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还需要管理人员对社会的发展形势进行研究,以及为播音主持的未来发展制定下相应的发展策略。借由上述文章的探讨也可以明白,在播音主持上进行一定的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可以更好的帮助播音主持行业融入这个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从而提高播音主持节目的关注度以及节目收听率,保证了播音主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十四
视觉传达概念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两个部分,二者共同组成了信息传递的过程。科技的进步发展使视觉传达不断进步,从最初的二维扩大到三维甚至四维,传达方式也丰富多样,开始向多媒体领域延伸。依托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由于其传播面广、交互性好等特点,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的结合,使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地域与文化的阻隔,无论是效率、速度还是范围都产生质的飞跃。多媒体处理和集成技术是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所能进行合作的关键所在,二者在具体实践应用中遵循着形式美法则从而实现更加完美的结合。
一、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中的形式美法则。
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二者之所以完美结合,是基于二者的目标均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视觉传达功能的最大化,多媒体设计使视觉对象成为真正可读性强且形式新颖的媒体,根据视觉传达对象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正确处理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秩序,从而完成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与应用,这也是多媒体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法则。
所谓形式美法则,是指从形式条件层面对某一事物或视觉形象的美丑做出评价,这种评价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共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共同认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它代表了美的形式规律。
在人们创造美的过程中,以形式美法则作为指导规律,将会使美的创作更加具有指导性,通过遵循并利用形式美法则,也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美的享受和追求,让视觉信息传达的过程成为欣赏美、传递美的过程,有利于美的再创造。多媒体设计作为视觉化媒体,平面构成和色彩是两大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设计时在统一中追求变化,在变化中追求统一,更好地传递视觉审美信息,提升受众接受度,就是多媒体设计的目的。面对多媒体设计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在设计时要遵循以下法则:和谐,设计各要素之间关系时要达到整体协调的效果;对称,通过对称设计营造庄重、典雅、安定、协调等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均衡,根据设计元素的色彩、轻重、大小变化合理调整视觉要素的分布,达到均衡效果,尤其是动态均衡,营造强烈的审美视觉效果;对比与统一,通过协调视觉元素的位置、数量、形状形成统一或对比效果,达到彰显主题的目的;节奏与韵律,通过仿照音乐、诗歌上的韵律感营造视觉上的韵律感,通过调整视觉元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令人赏心悦目的目的,比如,古希腊的黄金分割,营造协调美感;联想与意境,通过联想等方式营造特殊意境,达到构成特殊视觉美感的效果,视觉美的产生可更好地催化信息传递。形式美法则作为多媒体设计和视觉传达所遵循的规律,需要灵活体会运用。另外,对视觉流程和最佳视域的应用也是更好传达信息的有效保证,根据受众心理审美需求和视觉习惯确定视觉元素的呈现顺序、位置与色彩等,完成重要信息的传达。
二、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相结合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
多媒体设计所追求的美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是对形式美规则的应用。多媒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版式、文字、图片、色彩等多种视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达到和谐均衡的效果。多媒体设计中的版面设计应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主次分明,根据内容主次确定视觉重心,通过设定版面框架,达到协调统一的目标,或者通过适当留白增强设计的节奏与韵律。多媒体设计中视觉效果的传达直接受到文字排列组合的影响。合理的文字编排可增强视觉冲击力,章节、小标题与复合型标题的合理使用会增强视觉效果,字体、字号与色彩设定和变化会成为设计中的亮点。多媒体设计中图片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调节版面,增强文字说服力,且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事件,所以根据主题内容、设计思路合理选择图片,可营造良好的艺术效果,增强设计的意境与内涵。多媒体设计中色彩的基调对于烘托主题思想而言十分重要,关系到环境氛围的营造与表现。从色彩效果来看,红、黄、橙,色彩鲜艳,突出画面,蓝、绿、紫,色彩暗淡,烘托画面;从情感效果上来看,红、黄,热情奔放,绿、紫,平稳安静。设计时色彩的巧妙使用可更好地传达思想情感与内涵。
多媒体设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代表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所以多媒体设计中的视觉传达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比起传统视觉传达手段,多媒体技术涉及音频、视频、文本、图片、编程、数据库等,强大的集成性决定了各类媒体资源的处理和整合变得更加高效,通过对设计所需信息的筛选和加工,并建立起相互间的逻辑联系,就能够实现视觉信息的有效传达。多媒体设计中,通过最佳视域和视觉流程的灵活运用可达到最好的视觉导向,这种导向性主要表现在同一个多媒体版面上,文字、图片、色彩等多个视觉元素的搭配、组合与应用,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增强受众群体对美的感受,带来强劲的探索需求。多媒体设计的目的是传达信息,视觉传达同样如此,可以说好的视觉传达设计离不开多媒体技术,这决定了二者之间的交互性。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之间的互动性意味着媒体虽然体现了设计,但同时也带来了局限性,设计虽然受制于媒体,但同时也是促使新媒体产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深入分析二者交互性的同时,要关注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感受,积极挖掘创新,通过完美结合不断发展新媒体。多媒体设计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多媒体所带来新颖的交流方式增强了视觉传达的趣味性和动态性,使多媒体设计和视觉传达变得更加人性化,从而使其发挥出交互性与引导性,使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快捷与和谐。
三、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结合的应用与趋势。
多媒体设计其实隶属于视觉传达设计,是后者这个大概念下的一个细分设计领域,二者之间的重叠交互性意味着相互间经常密切合作,二者间的完美结合也使多媒体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化,视觉传达效果更加出众。以印刷品为例,多媒体印刷品是独立于平面印刷品的新型传媒推广方式,不过多媒体印刷品仍旧处在起步阶段,是平面印刷品的补充,后者目前还是不可替代的宣传主流。但与之相比,多媒体印刷品具有多种优势,是将媒体技术和视觉传达相结合所创造出的新型宣传方式,虽然目前还并未成为主流,但是已经有了极大的影响力。普通的平面设计印刷品,具有精美直观、可随时翻阅的优势,多媒体印刷品则必须依靠手机或电脑等智能终端才能够查看,无形中限制了印刷品的推广与使用;多媒体印刷品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媒体形式多样化等优势,这正是其超出平面印刷品的优势所在,二者互相结合的情况下可各自发挥自身优势,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也是将视觉传达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完美结合应用的一个典范。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以平面视觉传达为主要方式的平面印刷品是对多媒体印刷品缺陷的一个补充,多媒体设计的印刷品则是对推广宣传等更深层次的提升手段。
多媒体设计的出现拓展了传统设计的应用领域,在平面设计上多媒体设计与普通设计并无较大区别,一些所使用的设计环境和所遵循的设计规则、习惯都较为相似,所以许多平面设计师也可以很容易转为多媒体设计师。多媒体设计现在作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平面设计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支持,使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设计在应用领域方面各具特色,比如,综合展示展览、辅助教学系统开发、非常规宣传策划等,但相对使用领域有限,更多的承担着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辅助作用,极具特色的应用往往让人印象深刻。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之间的密切联系意味着二者的完美结合将会带来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多媒体设计是视觉传达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未来进化方向,视觉传达则为多媒体设计提供指导原则。作为近年来才逐渐成熟的设计类别,多媒体设计主要服务于平面设计中的宣传品设计,尤其企业宣传品是重点应用领域。视觉传达在企业宣传品设计中有着大量的经验,宣传册、宣传单页、样本、年报、包装设计等,无论是设计形式还是设计手法都在花样翻新,镂空设计、多折页设计、立体设计等都为多媒体设计随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思路,毫无疑问,即使再出色,设计上也无法突破自身形式单一、信息量小的弊端,这一问题的解决正是得益于多媒体设计的出现。多媒体设计的出现正是基于平面印刷品的弊端,通过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经验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如今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化、信息量大的新宣传方式,弥补了以往宣传上的弊端,很快进入宣传领域,并且被大型企业、政府部门等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目前的发展瓶颈在于缺少优秀的人才,随着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的深度结合实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设计队伍,通过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从而使多媒体设计获得更好的`发展,使视觉传达在设计领域发光发热。
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二者的结合是艺术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想要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就必须遵循形式美原则,根据二者的特征,利用多种手段服务多媒体设计,应用新媒介服务新领域,从而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服务于新媒介传播。
参考文献:
[1]胡飞。基于网络媒介的交互设计研究[j].传媒,20xx(3)。
[2]鬲波飞。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s2)。
[3]袁红兵,袁毅。对多媒体课件视觉传达设计色彩的再认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4]邢益波,荣鹏鹏。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j].传媒,20xx(7)。
媒体从业者的播音主持稿(汇总15篇)篇十五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的舆论生态以及传播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加速了媒体融合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在适应媒体融合语境所带来影响的情况下,也从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形态、节目渠道以及节目语态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整优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民生新闻内部的报道题材已经从原本的主题性、时政性逐渐转变为市民化、市井化,进行报道的视角也变为平视式,报道内容主要为群众日常生活和反映基层情况的新闻,但由于民生新闻所涉及的报道内容十分琐碎,其中的题材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各类媒体也逐渐意识到公共领域的制度性建设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公共事务才是真正的民生新闻,这使得公共新闻成为民生新闻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民生新闻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全面重构,并将互联网当作主要平台,将融媒体与全媒体的理念进行全面贯彻落实,确保民生新闻可以更好地传播。
一、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
(一)娱乐化的传播语态。
目前,媒体整体发展呈现出一种较为显著的泛娱乐化特征,呈现出一种消费主义以及娱乐主义的发展状态。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核在于人本主义,其与娱乐主义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斥性。而有些电视媒体,为了迎合部分群众的娱乐诉求,降低自身格局,导致各类庸俗、猎奇的新闻不断出现,特别是在地方电视民生新闻中,这种问题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血腥暴力的镜头或是低俗八卦的主题题材较多出现等。如在某一民生频道所播出的新闻标题为《qq群出现不雅视频,爱心人士合力拯救小狗》,虽然标题上出现了爱心,但在语态与文本方面却存在着较多的色情词汇,甚至还有不良的引导暗示,这也反映出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价值失守问题。
(二)传播环境的碎片化特征。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类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用户已经彻底在电视面前解放,新闻被进一步分解成了短视频以及各种链接等不同形式,全面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用餐、休息以及地铁等,突破了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性报道模式。同时,传统民生新闻所采用的故事化的叙事模式,也很难适应当前段子化的传播趋势,原本那些具有新闻深度的内容也被碎片化的环境直接消解为较为直白的信息。除此之外,这种碎片化的传播形式也为自媒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群众的选择也更为主动,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也进一步逼迫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进行转型。
(三)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在媒体融合语境下,数据信息的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展,比如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而电视民生新闻产品在这种多渠道、多平台的传播中存在硬着陆问题,这种硬着陆所指的主要是传统的电视媒体并没有在根源上找寻出符合媒体融合传播实际情况的新闻内容,仅仅只是单纯地拓展传播渠道,在传播内容与传播质量等方面没有进行改善优化。如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都市110》中,其在播出过程中引入了记者通过快手平台联系群众的片段,显得牵强附会,甚至对节目的正常播出产生了影响。
(四)节目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
相对于短视频等全新媒介来说,传统电视民生节目的传播模式过于单一,已经很难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专业的信息传播平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于主持人也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着装以及景观设置等方面,同样存在严格规定,这导致观众产生了视觉疲劳与审美疲劳。而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由于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以及具备民生气息的传播内容,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过于单一的播报方式,也降低了群众获取信息的热情。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必须在播报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与调整,转变原本较为枯燥的播报方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播报形式来提升节目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互动。
二、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所具备的优势。
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电视民生新闻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视角方面,都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具备较为独特的内在价值。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市井化色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视民生新闻有着更加浓郁的本土化倾向,比如《北京特快》《南京零距离》等节目,从节目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报道内容主要为一城一地,关注的重点就是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内容,有些节目还会采用方言进行报道,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地域人文感;其次,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有着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当事人的角度展开叙述,确保电视民生新闻可以深入到群众中。民生新闻具有极强的涵盖性,可以涉及教育、就业以及医疗等多方面内容,还与邻里纠纷、偷盗抢劫以及停水停电等生活问题紧密相连。尽管新媒体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但也为民生新闻的策划提供了更多的内容以及信息源,电视民生新闻可以从新媒体中获取故事,比如知乎、微信以及豆瓣等,都通过深挖主题,更好地讲述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故事。
三、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进化的优化措施。
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的进化中,应当构建出一种网络优先的全新工作格局,突破原有媒介带来的限制,实现优势互补,这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进化的前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工作重心可以逐渐向互联网端的方向转移,同时要对新闻客户端、微信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面布局,还要在上下游两个不同端口中建立一种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与端口之间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获取更加高效的信源渠道,拓展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的进化完善。直播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优势。在各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应该建立专业化的直播部门,通过常态化直播的方式,确保新闻报道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激发群众的观看欲望。在媒体融合语境中,新媒体之所以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严重冲击,其关键就在于新媒体能够在群众接收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满足其“刷存在感”的需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中增加一些新闻议题、答疑爆料板块以及预设选项等,提升节目的互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收集民意信息以及突出民意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用户的黏性。同时,在受众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的思维理念下,推出一些体验式报道以及群众参与式内容和具备创新性特征的活动内容,积极招募市民或是新闻相关人员参与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当中,使群众可以得到一种感同身受、现身说法的体验感,全面提升节目形态的鲜活性以及互动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形态已经产生了进化,而进化的具体过程,就是采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的电视产品进行全面的改造与经营,进一步提升媒体的互动性以及共享性,确保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具有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