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是一种有益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体的示例或者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和品质。小编为大家筛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一

音乐艺术作品属于一类有机整体,经过了审美和非审美式的整合处理。特别是在同一作品当中,这类融合更加有倾向性。譬如一些轻音乐或是抒情曲艺术作品,重点凸显审美价值,却对一些非审美价值进行弱化处理。现代音乐艺术展现形式更加注重审美、非审美价值的自然融合,毕竟只有两者高度统一之后,音乐作品才显得更为优美动听且富有内涵。归根结底,就是借助特殊的审美滤镜,来将一些科学知识、道德价值观等非审美价值要素巧妙地穿插进去,使得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增强、内涵更加丰富。

另外,保持音乐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完美的音乐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往往彼此关联缜密,相互契合[3]。事实上,音乐艺术作品在内容上显得比较独特,主题明确,而为了更加精准、完整地表达这部分音乐内容,就要求适当的音乐形式作为支撑。所以说,许多创作家都习惯了基于内容和形式的依存、制约关系来展开补充式创作,利用音乐形式把控着音乐内容的描述,配合音乐内容锁定音乐形式的筛选方向,不至于在表现过程中出现情感突兀、节奏紊乱等不良现象。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二

音乐美学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哲学意义,因此一直以来被相关领域所关注和钻研。本文旨在阐明音乐美学的概念、表现形式、相关的音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音乐美学角度下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实现路径,希望借此引导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学习、欣赏、传承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顾名思义,融合了音乐、美学等诸多内容,具备较强的美学和艺术性特征。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方便日后进行传承发展,音乐美学开始成为广大学者专家深刻关注的话题。具体方法就是及时透过美学层面去挖掘和定位不同音乐作品的存在、表现形式,自觉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和表演实践的融合效果,在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的审美素质。至于音乐美学角度下音乐艺术具体的表现形式,则主要会在后续深入延展。

相对于其他音乐学科来讲,音乐美学具备一定程度的哲学性、艺术性特征,主张针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规律加以精准性把控,拥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涉足领域,拥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效果[1]。除此之外,音乐美学在国内来讲还是比较新颖的,但实际上其很早就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总结阐述,主要收录在《论音乐美学的思想》着作之中,并且持续到十九世纪后由德国音乐学家里曼再次补充拓展,《音乐美学的要义》作品正式问世,音乐美学也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而独立存在、深入发展。

首先,音乐形式的基础性要素莫过于表情,其存在意义甚至超过单纯的音乐声音,在音乐表现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透过音乐艺术层面审视,这部分表情强调借助音响元素来呈现出创作者不同阶段特殊的情绪状态,对应的表现形式包含了高低、长短、快慢、强弱等区别,经过这些形式有序地搭配融入之后,能够赋予整个音乐艺术作品更强的灵活性,保证基于人差异化的情绪状态来生动性抒发对应的感情。

其次,音色亦属于情绪表达中不可忽略的要素。古往今来,诸多作曲家都在热心钻研如何利用乐器来展现各式各样的音色,特别是对于近代音乐来讲,这类现象尤为显着。如许多作曲家决心对传统乐队予以创新形式的调整排列,以求在开发出更加特别的音色基础上,呈现出一类极为新颖、奇特、美丽动人的音响效果,进一步使人的情绪得到深入性、完整性、精准性的表达。

音乐形式的要素还包括组织方式,如若缺少了它,将难以构建完善的音乐结构框架。这就需要表演者适当加入和融合一些特殊的旋律、和声、曲式、作曲技巧、十二音序列等要素,呈现出独特的整体架构。

这类法规属于音乐要素和组织方式衔接的重要媒介,属于人们经过长期审美活动之后,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美感形式加以概括的结果。毕竟广大艺术家们在参与美感体验、创造等活动时,还是需要依靠一些基础性法则加以规范引导的。归根结底,音乐和绘画、雕塑等艺术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其绝非单纯地将一些美感要素进行整体、直观地呈现,而是主张有序地规划不同音响的排列次序,使人们在聆听旋律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和谐美[2]。因此,时间对于音乐这类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讲极为重要,当音乐组织技巧在特定时间段内呈现过后,会令听众及时体验到音乐的延续性效果。在此期间,音乐时间和现实时间截然不同,而是作为一种虚化的时间序列而存在。

从本质角度分析,音乐运动属于某种心理活动;而从物理学层面解读,声音产生的根源在于物体的振动现象,正是在一个声音消失而另一个声音接连出现过程中,才形成了整个富有想象力的音乐作品,再经由一代代人传承记忆和完整再现。

在音乐艺术中,音乐性内容涉及情绪、风格、精神三类特征。第一,情绪作为音乐内容中表层的部分,听众能够透过感官来直接体验,进一步把握现场传达的整体氛围效果。第二,一类音乐内容的风格体系,往往不需要理性因素作为支撑,而是要配合听众当下的心情和理解方向进行确认。如若说情绪影响着音乐作品的格调,那风格体系便决定着这种格调的类型,两者维持着一定的阶级关系。第三,精神属于音乐内容中最为高层次的部分,是创作者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想要抒发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还有创作的主旨。音乐的精神内容单纯配合专业技能始终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证,毕竟其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与产物。

这类内容具备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色彩。首先,绘画性内容,顾名思义,就是配合人的听觉感受来呈现出种种画面,使旋律、音响等转化成为线条、色彩,令音色成为一种时尚造型,进一步丰富听众的音乐世界。其次,文学性内容,存在于创作者的音乐表现还有听众的主观想象当中,其涉及过程、冲突、情绪三个层面,需要创作者借助节奏、音响等细节变化,来进行文字化的抒情表达,配合音乐主题来模拟对应的现实情境和情节,并使用某些音调来演绎出一系列事物等等。

首先,音高的控制。结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史来看,为了紧跟音乐变化发展的趋势,就务必及时挣脱大小调体系的约束,创造出更加宽阔的音乐语言空间之余,使音乐表现力和听众的听觉感性特征持续增强,从而自主加入到现代音乐探索队列之中。在此期间,凭借理性设计作为核心的音乐构成模式,更加有助于激发出听众对音乐的感性想象力,增强音乐作品音响的感染力。因此,要想在音乐表现中遵循音乐美学,就要先学会平衡表达理性和感性的关系,准确控制音高。

其次,节奏的把握。现代音乐在节奏表现层面应该要学会突破传统音乐的约束,想方设法赋予音乐艺术超强的感染力。不仅仅要加入一些鲜活的节奏,同时还应该在节奏衔接上保持一定的跳跃性、灵活性、动态性特征,进而为增强整个音乐作品的表现张力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音乐节奏把握上同样存在理性倾向,那就是在保证和传统音乐节奏有所区分之外,还应顺应大众的审美需要,切不可盲目越过大众听觉感受的范畴,否则会严重削减作品整体的审美效果。

最后,音色的处理。音色同样随着音乐艺术持续变化发展,如今已经随着各类乐器的使用,慢慢越过民族的界限,成为音乐作品中自由使用的元素。但是,总有些人过分追求音色的多元性,不能协调各个音色之间的关系,到头来不仅没有赋予音乐作品流行的推动力,反而破坏了收听效果,因此合理使用音色应该得到创作者们的重视。

第一,音乐作品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结合生活体验来进行乐谱记录的过程,许多艺术家习惯于结合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完善的构思,来将头脑中的种种思想透过音乐细致地传达出来。在此期间,要注意搭配好音乐作品的曲式还有旋律,这样才能确保作品问世后是独一无二的。由此看来,音乐艺术的创作和表现,需要经历非声音形态的表现对象选择、声音形态的听觉对象匹配、作品乐谱的形成等环节,任何环节都不可忽略。

第二,在进行音乐艺术表演期间,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其存在模式。表演者想要充分展示出一些音乐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就要先读懂乐谱,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将各类音乐符号转变成为和谐的声音形态,再配合相关乐器和演奏技巧进行优美的呈现。所以说,在音乐表演期间,音乐艺术的存在形式由音乐符号、想象的音乐形象,转变成为现实的音乐作品。

第三,音乐作品欣赏环节中,听众会自觉地对当中的旋律、节奏进行整合,借此加深对音乐作品还有艺术的了解认识。在此期间,听众群体正经历着想象作品、加深情感体验、形成认识结果、做出综合评价等过程。

音乐艺术作品属于一类有机整体,经过了审美和非审美式的整合处理。特别是在同一作品当中,这类融合更加有倾向性。譬如一些轻音乐或是抒情曲艺术作品,重点凸显审美价值,却对一些非审美价值进行弱化处理。现代音乐艺术展现形式更加注重审美、非审美价值的自然融合,毕竟只有两者高度统一之后,音乐作品才显得更为优美动听且富有内涵。归根结底,就是借助特殊的审美滤镜,来将一些科学知识、道德价值观等非审美价值要素巧妙地穿插进去,使得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增强、内涵更加丰富。

另外,保持音乐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完美的音乐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往往彼此关联缜密,相互契合[3]。事实上,音乐艺术作品在内容上显得比较独特,主题明确,而为了更加精准、完整地表达这部分音乐内容,就要求适当的音乐形式作为支撑。所以说,许多创作家都习惯了基于内容和形式的依存、制约关系来展开补充式创作,利用音乐形式把控着音乐内容的描述,配合音乐内容锁定音乐形式的筛选方向,不至于在表现过程中出现情感突兀、节奏紊乱等不良现象。

综上所述,基于音乐美学视角来细致性解析音乐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过后,还需要协调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制约关系。作为广大听众群体,在进行各类音乐艺术作品欣赏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其外在表现形式,还应该深入性钻研其核心内容。同样地,作为音乐创作人员,也应该在充分调查了解听众们的兴趣偏好基础上,处理好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做到及时透过整体进行创作梳理,促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和谐融合状态。长此以往,帮助更多人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控音乐美学的基础性规律,提升大家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素养,促进我国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三

通过人发出的声调再加上语言并用人们的歌唱表演表达出对音乐情感和音乐性质的艺术形式,被称之为声乐艺术。可是作为艺术与实践的结合体,现代音乐美学却呈现了一种复杂的状态,这并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学得会的。现代声乐表演艺术也在得到了现代音乐美学的帮助下,变得更加赋有现代性魅力。所以,对于二者的结合是未来声乐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只有将二者更好的进行融合,声乐艺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相应的对音乐表演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表演者能在演奏音乐时,将自身的灵魂与想要表达的请看全部注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让音乐也能赋有灵魂。而这说来简单,对于表演者来说就是相当困难的。表演者必须要有扎实的音乐素养以及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可是音乐的本身是不存在表达力的,这需要音乐家成为一个桥梁,将表演和音乐进行充分的结合。不仅如此,抛开音乐不谈,乐器的伴奏也是重要的道具。演唱者会利用歌唱与乐器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行抒发,音乐的表演是游走在创作与欣赏之间的一种存在。因为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音乐世界会如此的异彩纷呈。灵感不同创作感觉就会不同,即使是一件作品也会被风格感较强的两个创作者变得好不相同。总而言之,音乐各种形式的表演都属于音乐美学的一部分,而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者音乐效果的传递。

(一)音乐美学现象学理论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理论指导。

就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上来看,现象学美学绝对称得上是重要的内容。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音乐家罗曼就曾发表过关于现象学美学的相关论文,此论文的发表,也为日后对其的研究有了更加详细的理论基础[1]。不仅如此,罗曼还在这篇论文中说明了哲学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前者是与人的意志无关且不受意志影响的;而后者则是依附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且也是意志发生一定变化时,会产生变化进行转移的。对于音乐美学的现象学研究时,主要是从主观性这一方面进行研讨的。哲学现象时有哲学家胡塞尔第一次提出的,不仅如此,他还是罗曼的教师,所以会对罗曼产生较大的影响。正所谓艺术是人类最高层的精神文明,声乐作为它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要始终将人类的意志作为核心。这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优秀的艺术家时刻都会这样想,并获得人们的深切喜爱。每个时代的声乐表演艺术都是具有一些明显特征的。在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的特征就是革命歌曲,旋律多以斗志昂扬为主;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由于西方舶来品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这时期的曲风更加具有多样性,呈现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从中我们也快可以看出,音乐的创作是离不开人们的意志的。因此,在现象学理论被提出之后,音乐作品的创作变得有了理论依据[2]。

(二)在声乐表演“同一性”中对现象学理论的应用。

现象学音乐美学将“同一性”解释为是具有特异性的。其中说到,剧本与乐谱是声乐表演的两大参照物,且剧本与乐谱是两种可以独立的个体。简单来说,演奏者按照乐谱来进行乐曲的演奏,每个人会因为个体间的差异而让与乐曲有不同的感觉,且差异性也很明显[3]。对于这个问题,相关音乐家们也做出了讨论。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利用现象学美学就能对此问题加以解决。结论中说道,乐谱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创作与表演的一种记录形式,可是人类作为一种独立的个体,具有相当强的灵活性与多变性,这是随着意志与需求进行改变的。而且相同的音乐作品也会出现演绎上的差异,演唱者在保留了作曲家原有的精神下,将个人感受融入到歌曲当中,就会形成很强的个人风格。就用《我爱你祖国》这首歌为例,这首歌就曾被很多演唱者演绎过,每个演唱者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叶佩英老师曾经演唱过的版本,相当富有艺术色彩又充满爱国热情,让人印象深刻[4]。还有,呼斯楞演唱的《鸿雁》,作者实在不舍兄弟之间情谊以及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歌词,作品中“天苍茫,雁何往,心中的是北方家乡”就是对家乡的思念。这些独特的演唱都让人们感到印象深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美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在这其中就有释义学,虽然它是发展中才形成的,但是也为现代美学发展带来了生机与血液。很多人一直以为狄尔泰是提出释义学美学的第一人,因为它不仅将历史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真实还原,还将历史进行了一个客观的解释,可是对于声乐表演艺术却只字未提,没有涉及。释义学美学在不断发展下,已经在二十世纪被正式纳入了音乐的表演艺术中。而完成并开创这种形式的则是克莱茨施玛尔,在其大力的推进下,声乐表演艺术也靠着释义学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5]。另外,当时的声乐表演也非常具有时代性,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风气能够很好的加以融合。可是由于当时一些不可抗力与其他因素的影响,让此种音乐并没有深入到音乐的本质当中。一直到伽达默尔提出了具有深刻性的音乐作品,才让释义学美学的相关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

现在关于现象学美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在现象学美学研究的所有对象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意向性非常强,当然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意向性较强的事物。这种情况,就会为表演者的表演提供了难度,表演者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还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创造性以及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完成一次对声乐作品合理的二次加工,然后将这部艺术作品尽可能的进行合理修改,让其可以发挥它的最大意境,从而完美的展现在广大的观众面前。

音乐作品的存在状态相对特别,它是一种非语义性的存在,却又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寓意。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更要将作品本身的意义进行最大化诠释。在这方面,如果用现代美学的眼光来看,声乐的表演并不是对乐谱的呈现,而是要给作品第二次生命,将自己的情感与心情全部都寄托在作品中,让观众能够深刻的进行感受。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美学派系较多,而最为主要的两部分也就是现象学与释义学两种学派,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就是通过对这两种学派的理解和延伸,并保证了长久的音乐发展道路。现在是新时代,对于声乐音乐需要更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年轻的音乐人不应该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于乐谱和乐器中,因为那些都只是你创作的工具,真正的主人是你自己。只有现代风格浓厚的创新性音乐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将现代音乐美学完美的融入到声乐当中,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3]刘承华。中国古代声乐演唱美学的历时性展开——从《师乙篇》到明清“唱论”的历史演进轨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2):7-14.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四

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将表演中熟练的技巧、表演艺术体现出来。另外通过音乐美学,还能将声乐作品的特征、风格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来,并引起观众的认可,因此,对声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音乐和美学的结合体,同时音乐美学也是音乐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本质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形式、音乐特征、人类想象、情感、感知等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是通过理性的方法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究,音乐美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对音乐形式进行探究。利用音乐美学,能极大的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提高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基石,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才是音乐的本质。在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是将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情感、意图、利用作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通过音乐美学的应用,能实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并从音乐美学的审美特点出发,将节奏、音高、音程、音色等声乐的基本形式体现出来。在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往往对表演者的审美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不仅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鉴赏,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感触去演绎作品,可以说声乐表演是表演者内在感触和外在感知有效结合的审美活动,这就需要利用音乐美学来提升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性。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会形成审美对象,对于表演者,也就是声乐表演的主体,其表演有演唱、外在形式两种情况,表演者的表演是构成审美对象的基础,而观众的视觉、听觉、意识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时,需要从表演主体和观众两方面进行。

3、1声乐表演中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对于声乐表演,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过程,其表述的内容是表演者内心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承担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任务,是声乐作品首次创作(作曲家创作作品)和作品三度创作(观众对声乐作品的欣赏)的连接桥梁,表演者不仅需要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还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声乐表演中,是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实现的,声乐表演本身就是表演者个人[文秘站:]审美情感的外在体现,因此,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与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在声乐表演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同的表演者,即便演唱同一首歌,演绎出来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表演主体的音乐文化修养有一定差异,导致其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最终造成演唱效果不同。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只是将没有灵魂的音符书写在乐谱上,作品的情感、内涵都需要表演者自己体会,并赋予作品生命力。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很喜欢真人演唱表演,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欣赏表演者个体的创作性表演,这里面渗透着表演者的智慧、情感,这是非真人表演无法代替的。

人们之所以普遍喜爱音乐,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表演经过不同表演者的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且会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优秀的表演,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让作品的情感、内涵更加形象,因此,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是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声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环节。

3、2声乐表演中观众的审美意识。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历史风格,不同时期演绎出来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效果,同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不同表演者手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多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会在作品一次创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风格及情感,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表演者的审美并不能代表观众的审美,表演者必须结合所处时代进行作品演绎,这也就是音乐美学中的“尊重作品历史背景,用当代人的眼光进行表演”。只有用当代人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实现作品的当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声乐表演效果。

对于不同民族的观众,其音乐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当前声乐表演中,作品的旋律、节奏、音阶、曲风、结构等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拉丁民族的音乐,其风格注重热情,并且带有一定的轻浮气息,这种风格有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对拉丁民族来说,这是最优美的音乐;而对于日耳曼民族的音乐,其风格典雅含蓄,含有深刻的哲学含义;嘻哈音乐充满了乐观、积极的精神。因此,声乐表演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结合观众的审美意识,演绎满足观众审美要求的作品,这样才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得预期的表演效果。

在声乐表演中,“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激发观众想象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表演者会在对作品进行处理时,注入自己的真是情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唤醒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而言,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必须将注重自身的情感体现,对作品进行再次发现、再次创作,挖掘作品每一个情感元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利用优秀的情感表现能力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很多时候表演者的情感投入过于虚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情感的真实投入。

4、总结。

声乐表演本身就是将艺术和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情感、理智完美结合的艺术美,通音乐美学,能对声乐表演进行深层次的修饰,提高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价值,因此,表演中必须充分重视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作用,结合优秀的表演技巧、真实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给观众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享受。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五

在整个音乐文化中,音乐美学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而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探讨也变得尤为重要,顺应现代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向。基于音乐美学视角,加强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可以发挥出艺术作品的魅力,并加强音乐作品存在方式--感象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等层次之间的融合度,将其渗透到音乐作品的方方面面,进而满足音乐美学的内在需求。本文主要以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为论点,旨在提高音乐美学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是音乐学和美学的融合,具有美学、艺术性等特点。而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诸多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之一。因此,基于音乐美学视角,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

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美学贯穿始终,所以音乐美学存在于音乐作品的三种存在形式中。音乐作品与客观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音乐作品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一旦脱离了人类,很难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应有的价值。对于音乐作品来说,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进而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感知层。

感知层,是艺术作品外部的感知表象,是艺术作品自身客观属性和感知者内在感性的结合体,其中,表层的物质材料、颜色、速度等是艺术作品外在属性的重要构成内容。然而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主要是由于艺术作品自身具有客观属性[1],并注重情感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将艺术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力,成为能够传达人情感的重要工具。要想将艺术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客观属性、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在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中,要提高对感知层内容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有着十分广泛的范围,在一场音乐演出中,要从视觉、听觉以及心理等方面来进行情感的传达。基于感知层视角,符合创作者音乐创作的目标。音乐与人们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音乐创作者不断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促进了音乐美学体系的形成。音乐美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关系着美学、音乐史学等,对于任何一个分支都能划分出具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感知层的内容。在音乐美学视角下,感知层的存在方式就是这些由美学理论和音乐结合的各种音乐理论,增强乐谱演奏的生动性,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美学在感知层的存在可以看出,符合音乐创作的表演的基本需求,有效落实音乐美学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指导。通过音乐与网络的发展,为人们接触音乐作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要仔细品位与研究,而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情感印象,就是音乐作品在感知层所体现的情感,将音乐美学思想灵活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展现作品的情感内涵。

(二)意象层。

基于音乐创作者对音乐作品赋予的情感进行分析,意象层比感知层的深度更高一些。对于意象,主要是指想象中的存在,音乐美学在意象层中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个人要结合自身的主观医院来解读音乐作品。比如在聆听一首歌曲时,人们觉得好听,这就是对音乐感知层的解读,然而对于具体好的地方和存有的缺陷,不同人的见解是不同的,这种见解差异就是音乐美学在意象层存在的体现。音乐作品层次的构成主要包括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意象层在感知层和意蕴层的中间环节,发挥着承接的作用。要想将意象层承上启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指意象层可以有效指导感知层的情感表达,并深化和升华意蕴层。音乐作品情感的升华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铺垫良好的情况下,听众可以在音乐情感不断深入过程中,进而满足音乐终极的情感目标。所以音乐创作者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技巧,并提高对音乐美学情感表达的高度重视,善于积累经验。音乐美学在意象层的存在,要求音乐创作者要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和音乐素养。在这一过程中[3],有助于音乐创作者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并彰显一定的艺术气息。

(三)意蕴层。

对于意蕴层来说,在音乐美学存在方式中处于最高峰,不同哲学家或艺术家在意蕴层传达艺术情感方面,其表达方式存在着极大地差异。音乐创作者将对生命和生活的解读渗透到音乐作品之中,使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一首经典的歌曲来说,好听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于值得对该歌曲进行仔细研磨和品味,而在品味过程中,就是音乐作品第二层意象层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以《iwillalwaysloveyou》歌曲为例,该歌曲是当时热度极高的单曲,将歌曲中的意象表达地淋漓尽致,表达了人们对爱的追求与向往。针对意蕴层,很难找出一首共同意蕴层的音乐作品,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美学在意蕴层的存在方式,可以直达每个人的心灵。音乐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和灵魂通过音乐作品体现出来,可以增强听众的内心共鸣,感受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魅力。基于音乐美学视角,音乐美学的最高层次着重体现出音乐作品对人性的思考与剖析等。

(一)加强对现代音乐美学的深入思考。

1.音高控制。在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要想顺应音乐发展的潮流,就必须要摆脱大、小调体系中存在的局限性,开辟出更为广阔的音乐语言天地。在丰富人的听觉感性形象和增强音乐表现力等方面[4],要加强对现代音乐的探索。其中,利用理性设计作主导的音乐构成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出音乐感性想象力和音响的影响力,保持理性与感性这杆天平的高度平衡。2.节奏问题。在节奏方面,现代音乐要善于突破传统音乐的束缚,增强音乐艺术的魅力,除了表现为丰富多彩、极具动力的节奏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动态化特征,比如跳跃、灵活等,进而为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也存在着推崇理性的倾向,为了能够突破传统节奏的样式,更好地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在听觉方面,诸多现代音乐对节奏提出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要求[5],一旦超出演奏控制和听觉感受的范围,将会严重影响到审美作用的发挥。3.音色问题。在音乐发展历程中,音色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乐器的使用,突破了民族的界限,人类的乐器可以成为音乐可用的音色。在现代音乐中,音色使用的范围迅速拓展开来,诸多乐器都可以被视为音乐材料。在音乐创作中,音乐替代旋律、和声是顺应时代发展所需,然而现代音乐也存在的音色随意使用的现象,也就是过于强调音色的多样性,没有对音色的结合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音乐发展历史中,音色变化是音乐作品的重要推动力,而随意使用音色损坏了作品良好的收听效果[6],而且动力性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合理使用音色。

(二)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表演、欣赏等方面来体现。

首先,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于艺术家创作的音乐作品来说,大都经历了生活体验、记录乐谱等环节。艺术家在结合生活体验和具备完整构思以后,可以通过音乐将头脑中的东西进行传达。同时,艺术家还要对音乐作品的曲式和旋律等进行充分考虑,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大致经历了非声音形态的表现对象-声音形态的听觉表象-形成作品乐谱等过程。其次,在音乐作品的表演活动过程中,可以感受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表演艺术家要想将音乐作品的独特性充分体现出来,要高度重视乐谱,在演奏之前,要深入分析和思考乐谱,将音乐符号转变为声音形态,通过演奏乐器或表演手段,可以实现单一声音形态向优美音乐形态的顺利转变。因此,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经历了音乐符号-想象中的音乐形象-现实音乐作品等过程。最后,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听众在听音乐作品时,可以将听觉获得的旋律或节奏在大脑中进行整合[7],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听众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想象联想认识作品-增强对作品中情感的体验-形成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与评价等过程。

(三)注重审美与非审美的融合。

艺术作品属于有机整体之一,是审美和非审美的结合体。在同一艺术作品中,这种融合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轻音乐或抒情曲等,着重体现出审美价值,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非审美价值。对于艺术作品中审美价值和非审美价值的融合,非审美价值功能往往融合于审美价值因素中,实现“寓教于乐”。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科学知识、道德伦理观念等非审美价值因素,要将其融合在审美价值层面,通过审美“过滤”,进而有效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保持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值的高度协调与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创造出最为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

综上所述,基于音乐美学的角度,必须要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等存在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体会每一种存在方式中存在的差异,增强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要提高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现代音乐美学的深入分析,尤其在音高控制、音色以及节奏等方面,并借助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表演以及欣赏等方面来实现彰显出音乐作品的魅力,通过多种渠道来感受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增强听众的情感共鸣,提高听众的审美情操,在音乐作品中感受情感的流露与渗透,真正实现情感与音乐作品的完美融合于渗透,将音乐美学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路,充分发挥出音乐美学的价值。

[1]王冰。音乐美学的学科结构特点和音乐作品的感性回归—评《音乐美学与音乐作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3:97.

[2]闾鹏。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j].戏剧之家,2015,10:101.

[4]栗林林。一部关于音乐美学与音乐作品理论探究的学术专著—评《音乐美学与音乐作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2:114.

[6]李响。音乐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j].大众文艺,2016,20:7-8.

[7]李昕。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j].现代交际,2015,10:104.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六

民族:满族特长概括:4年音乐教学经验。

身高:163体重:55。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所学专业:音乐表演。

毕业学校:广西艺术学院毕业时间:

户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现所在地: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区。

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喜欢和勇于迎接新挑战。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不限到岗时间:1个月内。

月薪要求:面议要求提供住宿求职状态:

工作地区: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区,广西区南宁市西乡塘区。

技能专长。

本人是音乐专业毕业生,,熟练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教育类知识。本人乐观开朗,积极好学,健谈,有自信,;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很快融于集体。我虽毕业两年,但我年轻,有朝气,有能力完成任何工作。尽管我还缺乏一定的经验,但我会用时间和汗水去弥补。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为人诚恳老实,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际,工作上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七

应届毕业生要怎样写一份求职简历来定位自己,以下音乐表演个人简历表格为参考!每个人的简历都有不同而网上下载的简历也五花八门,本站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音乐表演求职简历参照资料!

姓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1年7月。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6月。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

所修专业:音乐表演(交响乐团)。

居住地:上海市市辖区黄浦区。

求职概况/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兼职。

期望地点:上海市市辖区,,

期望职位:实习生应届毕业生。

意向概述:应届毕业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实习学习机会。在不同的.职位上获得对将来工作有力的学习实践。会努力学习职位需要的技术内容。并会努力工作。

教育经历。

时间院校专业学历。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工作单位职务。

7月-208月上海农商银行总行经贸部实习生。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机:

qq/msn: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音乐一类的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随着要求的攀升,我国音乐在发展中不仅需要在音乐演唱、乐器等方面得到提升,在音乐表演艺术上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中,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方面做出简易的分析,期待可以更好的推动音乐在我国的发展。

社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快速的发展,音乐领域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音乐表演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的核心也越来越被重视。音乐艺术中的音乐美学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音乐的发展趋势和成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音乐表演艺术在音乐美学中占比也很重,它们是相辅相成地存在的内容。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音乐美学的帮助和奠基,现代音乐美学也需要音乐表演艺术作为内研究的对象。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中,现代音乐美学给予了很多灵感与帮助。

音乐美学是音乐本质和音乐规律的基础理论科学,其中内容涵盖广泛,它与音乐史、音乐技巧理论、音乐作品评论分析、社会心理学、哲学都有着重要的联系。现代音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音乐美学被定义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左右[1]。现代音乐美学同音乐美学一样包含了社会学、哲学、音乐技巧理论等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现代音乐美学是按照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和丰富的精神为基础,对人们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进行细腻的分析,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的表达人们心中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审美态度等。随着社会对音乐的重视,现代音乐美学中的音乐理论技巧、音乐表现形式以及对音乐表演作品的分析等内容,对音乐表演艺术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现代音乐美学涉及内容广泛,包含哲学、审美、社会心理学、音乐表演艺术等内容。音乐表演艺术可以说是现代音乐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表演艺术是现代音乐美学的表现之一,也是对现代音乐美学的实践。音乐表演艺术是对音乐进行创作和表演,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音乐表演的美感需要和生活、社会的审美一致才能称之为音乐表演艺术[2]。音乐表演是极富艺术性和实践性的,是音乐表演者和音乐欣赏者的重要沟通桥梁。一部富有和音乐欣赏者大致相同的审美态度的作品才能让欣赏者感受到音乐表演的美感。因此一部优秀的音乐表演作品可以展现音乐美学的价值和内涵,通过演奏者的表演可以传递音乐的魅力,使欣赏者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表演艺术是深刻体现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现代音乐美学的延伸[3]。音乐表演者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表演者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因为音乐表演艺术需要的知识和内容很多,表演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升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心理表达能力,表演者在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和心理表达能力也需要现代音乐审美的帮助。

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仅仅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更高,对于精神的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表演艺术作为人们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深度提升音乐表演艺术的价值和音乐表演的技术。

在现如今的音乐美学发展中可以看出,现代音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重要部分。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音乐家罗曼就曾发表过关于现象学、美学的相关论文,此论文的发展也为日后对其的研究有了更加详细的理论基础。在罗曼的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哲学和人们意志的影响,在后来对于音乐美学现象的研究中,是从人们主观意识进行研究的[4]。艺术是人们精神文明的表现,音乐表演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表演中需要创作,这种创作形式也是满足人们需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每个时代,艺术对于音乐的审美态度都不相同,在现代的社会中进行音乐表演作品创作是需要深刻的了解现代社会对音乐的审美态度,而现代音乐美学中有关于社会学、哲学、现代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论、音乐表演技巧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提升创作者对社会审美的理解和音乐表演技巧,因此现代音乐美学可以帮助音乐表演作品创作者提供音乐理论帮助的。

(二)有效的提高音乐表演者的审美水平。

音乐艺术中包含的知识种类复杂多样,对于音乐表演者而言,是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社会认知要求的。一个音乐表演者在进入音乐艺术生涯后,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水平,才能与时俱进跟的上时代对于审美的要求与变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表演者[5]。音乐表演是现代音乐美学的一部分,因此一个音乐表演者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就必须经得起音乐美学知识和音乐技巧的多方面考验,在这个考验的过程中,表演者的审美认知水平是表演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除了学习音乐表演时需要经得住现代音乐美学中的知识考验,一个音乐表演者从台下走到台上,音乐美学的指导和帮助是必不可缺的。随着时代的推进,新的音乐作品不断的涌现,音乐表演者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对自身审美水平的进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的。现代音乐美学就可以帮助音乐表演者反思自己,从而提高表演水平成为一个优秀的表演者。

(三)现代音乐审美可以帮助表演者充分的认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音乐表演者想要表演好一部作品,不是仅仅需要表演者高超的技术,还需要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原因。表演者对作品背景和意义的了解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加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在表演时才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带入到作品中,使表演有了灵魂。现代音乐美学中有大量对于音乐表演作品的研究和分析,还有对音乐表演作品分析的方法。现代音乐美学中有关对音乐作品进行美学理论上的分析和划分,例如: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是想要发生某种意向、作者在创作时的思路等[6]。创作者在创作出一部音乐作品时,作品就有了特定的气氛、特质,作品中的这些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和表演者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表演者在表演欧洲中世纪的作品时,就需要展现出特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背景下的情绪。因此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必须对作品有所了解,才能准确的把控感情的收放和对作品特质的表现,现代音乐美学可以有效的帮助音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的分析与把控[7]。

(四)注重现代音乐的时代变化。

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充分的融入现代社会的元素,不能拘泥于传统音乐表演的模式中。在表演过程中,不仅仅要了解作品、体现作品的特定历史背景,也要对作品做出创新,反映出新时代的风貌,加上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从现代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说,音乐作品具有作曲者的思想特征,而表演者对于一部作品现代化的表达,不仅仅是对于音乐表达,也是为一部作品赋予新的生命与动力[8]。因此,现代音乐美学对于音乐作品水平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的看待音乐表演艺术的地位,明白音乐表演为当代观众呈现了什么;在音乐表演时不能生搬硬套,寻找音乐作品中的生命力,使得音乐作品具有现代化的味道。

(五)融入表演者的真实情感。

音乐美学现代的研究就是怎样将感情融入到音乐表演过程中,其实在音乐发展的历程中来看,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表演作品都有着作者的真实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表演者在表演作品时需要建立在历史文化背景中,了解并诠释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只有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思考、思想情感和历史背景还有现代社会背景相结合,才能真正的诠释作品的情感和时代意义,并具有当代的味道。对于现代美学的深度了解,表演者才能更轻松的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赋予作品新的灵魂[9]。

音乐表演的发展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创新和创作。在音乐美学中的现象学中指出美学具有很强的意向性,这也就是说艺术具有很强的意向性。音乐创造者和音乐表演者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水平和历史知识,还需要具备强有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才可以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或是全新创作[10]。音乐作品中蕴含了作品本身的意义和表演者的思想情绪,同时也具有音乐作品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演者对于现代音乐美学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帮助表演者在表演时进行二次创作,使观众耳目一新;欣赏着对于音乐美学的了解可以使自己更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是音乐表演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动力,它可以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创作和对新时代的理解[1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行业都在飞速发展。艺术也同我国各行业一样发展速度迅猛,我国音乐领域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了的重大的成就。艺术发展的同时,音乐表演艺术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接受,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的不断探索中,音乐表演艺术与现代音乐美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音乐美学的发展促进了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表演者对于现代音乐美学的重视和把控,可以提升表演者的表演技术,从而促进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因此现代音乐美学为音乐表演艺术带来了很重要的启示和作用。

[1]杨莹。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j].黄河之声,2017,20:98.

[2]李锋。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当代音乐,2017,20:8-10.

[3]崔勇。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225.

[4]张卉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新闻传播,2017,01:101+103.

[5]肖彬。简谈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6,17:77.

[8]邓文欢。探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音乐时空,2015,15:73.

[9]范浩杰。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4,07:134.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九

这类内容具备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色彩。首先,绘画性内容,顾名思义,就是配合人的听觉感受来呈现出种种画面,使旋律、音响等转化成为线条、色彩,令音色成为一种时尚造型,进一步丰富听众的音乐世界。其次,文学性内容,存在于创作者的音乐表现还有听众的主观想象当中,其涉及过程、冲突、情绪三个层面,需要创作者借助节奏、音响等细节变化,来进行文字化的抒情表达,配合音乐主题来模拟对应的现实情境和情节,并使用某些音调来演绎出一系列事物等等。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

可能是因为妈妈喜欢音乐的缘故吧;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受着音乐的熏陶吧;可能是因为音乐总能缓解我内心的疲劳吧,所以,我也是从小就对音乐充满热情。

音乐就是我心中的春天。

有一个周末,原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可妈妈却早早地来叫我起床。我心中的委屈便在四周蔓延开来。床就像被一个巫女施了咒语一般,我才坐起来,便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又将我掰了回去。克服了重重困难,我终于从床上“爬”了下来。

我刚刚起床,妈妈便又让我背书,还一边嫌弃着我起床速度慢。我终于气不打一处来,所有的委屈愤怒都集中到了一起,忍不住对妈妈吼道:“你说什么啊?大早上起来,就说说说说说!烦不烦啊?”顿时,妈妈就像泄了气的气球,看了我一眼,无奈地摇摇头,慢慢走开了。

可是,我心里一点也没有那种胜利的喜悦,甚至,有那么一点点自责和内疚。

我抬头望向窗外,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孤零零的,地上也只有乌黑的泥土,没有一丝那春的气息。

街道上的人也蜷缩着身体,弓着腰,顶着寒风十分艰难的向前走着。

突然,耳边又回响起了那首歌:“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有空就多握握她的手,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我的`鼻子越来越酸,终于,一滴晶莹的眼泪夺眶而出,落到镜片上,而后慢慢滑下脸颊。

也许是心中的惭愧吧,我跑去向妈妈道歉。妈妈笑了笑说:“能听到你的道歉,妈妈很高兴真是感觉春天都被你带来了。”我听了一愣,说道:“不,是音乐让春天来!”随后,我们都笑了。

我的心在那一瞬间豁然开朗,沉重的心情也被我扔向了九霄云外。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音乐,是它告诉我:“要听妈妈的话,要用功读书,其实她只是不想我输……”

音乐给我带来知识,音乐给我带来做人的道理,音乐给我带来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音乐让春天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一

流行音乐以其极具魅力的特点,给传统音乐、音乐审美理念以及音乐创作理念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其不仅使我国音乐的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也对我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种文化能够得到有效流传,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中国流行乐的美学特质以及审美意义进行研究,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审美内容人性化。

流行乐是对比于传统音乐而言的,我国流行乐真正流行时间大约在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在改革开放前,人们受到集体文化影响,讲究以集体为目标实现个人的价值。后来随着流行音乐逐渐融入人们生活,也让人们的个体意识以及个性得以彰显,也可以说流行音乐改变了人们的集体意识的审美观念,使人们的审美内容更趋向于人性化。以公众的角度来看,人们在社会中的生活,难免遇到困难,导致其对生活的状态进行思考,而流行乐几乎涵盖了所有范围的情感,使受众的感情得以宣泄,尤其在爱情方面,流行乐中涉及爱情的歌曲,从各个层面、多种视角进行解读,也能够证明流行乐更为贴近生活,趋向于人性化。此外一些流行乐作品涉及一些人性话题,会通过对生存环境、社会一些重大事故进行反思等。例如:歌手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便反映了一场缆车事故,在歌词中体现出父爱、母爱的伟大,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这便是流行乐人性化的体现。

(2)审美包装时尚化。

在流行乐的引导下,人们的生活品质、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需求得到提升,也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这便是时尚的来源。流行乐作为人们时尚的引导者,随着人们审美标准的提升,也得到有效提升,而流行乐创作人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也让流行乐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各个环节,而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演唱者逐渐为人所知,这便是明星的来源。当明星与时尚结合,广阔的舞台、梦幻的灯光、浑身散发着时尚气息的绚丽着装,无一不紧紧抓住人们的眼球,不仅在音乐方面让人们情感得以宣泄,而且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因此,流行乐作为时尚的引导消费产品,不仅引领时尚潮流,也是审美包装时尚化的代表。

(1)提高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以往的大众音乐中,人们往往作为听众,静静聆听表现者宣泄个人情感,对于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这种聆听方式是享受,但是很显然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众审美。随着人们观念不断改变,如今音乐文化逐渐从聆听转变为通过各种方式宣泄所有人的情绪,如某歌星演唱会,万人共同演唱,这种震撼,让所有观众产生一种参与感,不仅能够宣泄个人的情感,还能帮助自己喜欢的歌星完成一首曲目。這种对于音乐欣赏观念性的转变,深化了大众对于音乐的理解,使人们对音乐拥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让所有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以体现。此外,一些ktv的推广普及、大型音乐竞技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唱歌软件如《唱吧》的流行,都为人们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也让人们在宣泄个人情绪之余,对音乐的好坏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使大众对于音乐审美领域从自在审美变成自我审美[1]。

(2)体现了音乐的人文精神。

在过去,高雅严肃的音乐,并不是所有人能够享受的,而随着流行乐的流传,音乐逐渐趋向于大众化。流行乐起点的核心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满足大众需求以及为大众娱乐而创作,因此,流行乐具备浓重的人文精神和平民化色彩。也因此,音乐从高雅的传统音乐逐渐转变成为所有人能够接受的流行乐,才是体现出音乐人文精神的主要原因。而且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其依靠极为张扬的个性、具有时代意义时尚色彩的审美以及一些对于生活、社会问题具有批判性的歌词,都在冲击人们的主观意念以及其原本的社会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讲,流行乐也可以作为人们批判传统的有利武器,在社会价值中,其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的音乐价值,这也是音乐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

综上所述,中国流行乐从出现,为人们宣泄情感提供了一条便利途径。根据本文分析可][知,作为大众生活需求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基于中国流行乐的优点,将其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世界音乐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1]王磊,李建林,魏玲,秦庆昆,王江奇,李慧敏。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106-110.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二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

关键词: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审美意识“和”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中华先民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审美意识活动,其审美意识就已经产生了。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中华美学思想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传统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将矛盾双方作为一种内在的和谐,即中华文化传统“和”的精神。“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一种审美品格,“和”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将古代不同时期对音乐思想“和”的阐释作一梳理和简要述介。

“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同之辩”的论争。《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说明了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这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和实生物”规律的体验和理解。

春秋时期晏婴是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他对音乐有精辟的见解,曾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将音乐各种特征的“相成”“相济”都归属到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之中。晏婴在谈音乐诸要素之间的谐和时,并没有忽视音声与人心的谐和关系。“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只有“和”的音乐才能使君子听了产生心平气和的感情。

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倡导礼乐思想,对音乐所看重的主要是它的社会教化作用。他们对“韶”一类的雅乐推崇备至,认为“中和”的音乐是最能移风易俗具有教化作用的,讲究借中和的音乐修身养性。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

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的社会属性与情感属性。只有具有“中和”情感特征的才是“和乐”,这就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

魏晋时期阮籍在其论乐专著《乐论》中,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顺乎自然的本质属性,要求以协和阴阳的音声去适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在音乐生活中继承乐教思想,要求“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礼作乐“使天下为乐者,莫不仪焉”。嵇康在《琴赋》中以平和之声为琴音乐美的特征,在琴声具“自然之和”的基础上描写琴音的美妙。他讲的“礼乐之情”是以“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角度讲“平和之乐”对人心的作用。

唐代白居易对琴乐审美问题上有较多论述,他视恬淡、平和为琴乐与“正始音”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以“淡”“和”为其审美标准。

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中以政不和故人心不和,人心不和故音不和的角度强调“乐之和”在于“正——心——音”之音的关系是否和谐。从音乐与人心的关系认为只有能够协调民心,“顺气正声、为群情之影响”的音乐才是“和”乐的,才是美的音乐。哲学家朱熹在《紫阳琴铭》中对琴乐审美明确提出“养群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体现了他对琴乐中和美的认识,即“中和”美的实现有赖于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人心之正性。

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是中国美学思想史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之一。《溪山琴况》提出二十四况,其中“和”是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溪山琴况》开首即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这表明了“和”作为琴乐审美范畴,在《琴况》中具有其他诸况不能替代的地位。“和”在《琴况》中具有多义的内涵,如“和”况以琴乐陶冶人之性情,琴乐的实施目的在于使人心“和”,这具有社会伦理学的意义。“和”在《琴况》中与音乐审美理想有关,强调“和”的存在并不只是于技艺,要获得“和”之美存在的真谛要“不以情性中和相遇”。“和”是《溪山琴况》的主要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

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和”是我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优秀传统,至今这种美学传统仍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之中。但“和”又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今日的“和”已不是儒家仅用于“雅颂之乐”的中庸之和,而是与多种非“和”品质相互融合的优美、平和、细腻的美学品格。

参考文献:

[1]顾建华,张占国主编。美学与美育词典[z].学苑出版社,1999.

[2]邢煦寰。通俗美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3]张法。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一川主编。美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陶伯华。美学前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杨春时。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三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兴趣激发的前提。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传统中的声乐教学以传授知识、训练声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孩子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天性被抹杀。所以,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情激人,以情育人。一方面,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情感,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把学生视作共同学习的伙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及时赋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利用多种方法引入新知识。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引入新课,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思维和求知欲。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状态,并自觉地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有效教学情境,是兴趣激发的重点。

情境,是指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情境创设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创设音乐情境可以为成功的音乐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它是将生活世界中的真实音乐场景以多种形式再现到音乐课堂教学之初,运用生活素材来扩充教育教学内容,创设自然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之中,在充满情趣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师生间交互性积极性对话,在情境对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感的碰撞与共鸣。

例如,三年级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们将龟兔赛跑的故事用动画片的形式制作成课件,配以《龟兔赛跑》的音乐,先让学生聆听,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况下,非常容易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然后将乐器的形状、音色、表现对象等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单簧管和大管这两种西洋乐器以及它们的音色特点、表现对象。

再如,在教唱《童心是小鸟》这一歌曲时,我运用多媒体flash中一年四季的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再加上音质很好的教学磁带,使学生对四季之美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歌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放式教学是兴趣激发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通过建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愉悦,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音乐的乐趣,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声说、大声唱、大胆演。加之激励性的语言,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引领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让学生认识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这一教学活动,把整个课堂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潮。

(二)以“赛”激趣促学。好胜心强是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唱”的比赛实现教学目的。在表演中学习知识增强兴趣。我上音乐课时总是创造条件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样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也更浓厚了。

四、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是兴趣激发的保证。

积极的激励性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对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首先、注重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课堂谁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其次、突出课堂评价中发展的观点。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为此,教师应重视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经常让一些音乐水平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答对了、或者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诸如之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并强化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由此喜欢音乐老师,也喜欢上音乐课。此外,这种激励评价不仅仅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实践证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

总之,经过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良好语言艺术的应用,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是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的有效方法。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有些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这也是造成初中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大部分教师总喜欢把学生的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不自觉学习,上课不愿听讲,课后不愿完成作业。而对于学生来讲,他不愿学习的主要原因是没遇到一个好老师。

【论文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生活实际;重视实验鼓励。

对于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如果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1.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权威是指学生在崇高人格的养成、文化知识的占有、人生经历的丰富诸方面对教师作用的认可和对教师形象的崇拜,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核心地位非常明显,学生的自主性难以真正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权威观念必须改变,增强民主与平等观念,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强化问题意识。

2.语言幽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语言风趣态度随和,可亲近学生同时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教师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先用神秘的语气配以简单的动作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氢气莫等闲,屏气观察再加热,反应完毕冷却后,停止通氢(气)为结束;倘若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在“颜色看”三个字上放慢速度,给人一种似警告的威言。接着实验的前两步按常规操作,后两步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当大家看到试管里的氧化铜颜色变为红色后又变为黑色,全都惊奇不已,寻思之余,又为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双含义的领会而眉开眼笑,并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顺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顺口溜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积极性大大增强。

3.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存在的化学现象时,往往引以自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此外,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完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之后,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应怎样清洗?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让学生分析引起“11.15伤害特大火事故”的原因,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使他们深刻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实用性。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五

音乐与文学是最动人心弦的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从远方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两束光芒四射的浪花,时聚时分,跳跃向前,他们在相互促进中不断繁荣,在相互渗透中蓬勃发展。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

一、西方音乐的题材。

文学属于想象的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和文字,但是语言文学不直接形成形象,它靠词义的概括性去描摹形象,描摹的内容是具体的,确定的。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材料是声音,声音是音乐家按一定的审美原则创造出的乐音,听众通过乐音的组合产生一定的“形象”。相对于文学,音乐是抽象的,要依靠听众听觉去感悟。所以说音乐是通过声乐器乐来表达,文学是通过文字笔墨来表达。然而,优秀的音乐家却可以巧妙的把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的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浪漫主义。想当然,浪漫主义对欧洲音乐发展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以其自己的风格特征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浓重的感情色彩,自由的理想抒发,强烈的个性张扬。而浪漫主义音乐崇尚自由与激情,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作品富有诗意的表现,在特征上浪漫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浪漫主义音乐的题材大多选材于文学,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几乎都是取自德国的抒情诗,特别是歌德、席勒、海涅、缪勒的诗作为数最多。作品中浪漫的和声处理及抒情的自我表现,丰富的幻想,炽热的感情,使歌曲达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门德尔松的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是他最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是他为莎士比亚同名喜剧写的配乐,内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诗意的幻想,把听众带到了莎士比亚戏剧梦幻、戏谑的气氛中。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韦伯,他创作的《自由射手》,取材于德国民间传说,此歌剧追求幻想的情趣,表现了善良终究会战胜黑暗的美好理想。柏辽兹是十九世纪标题音乐的倡导者,他赋予标题以动人的力量和音画的表现,他甚至在每一乐章前都冠以详细的'文字说明的标题,以便于听众能按作曲家的原意来理解交响曲的内容,使交响曲成为易被大众理解的体裁,柏辽兹的作品题材多取自文学,如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交响序曲《李尔王》(莎士比亚),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拜伦),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责罚》(歌德),以及他的唯一声乐套曲《夏夜》,根据法国诗人戈帝埃的诗写成。

二、中国音乐的题材。

文学属于想象的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学不只接形成形象,它靠词义的概括性去描摹形象,描摹的内容是具体的,确定的。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材料是声音,声音是音乐家按一定的审美原则创造出的乐音,听众通过乐音的组合产生一定的“形象”。相对于文学,音乐是抽象的,要依靠听众听觉去感悟。所以说音乐是通过声乐器乐来表达,文学是通过文字笔墨来表达。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中国文人墨客和音乐家把=者也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经典之作不乏之例。在乐曲和歌曲两方面,举不胜举。在乐曲方面,乐曲《春江花月夜》那甜美、安适、恬静的曲调,表现了在江南月夜泛舟于景色如画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同时它取材于初唐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春花春月,流水悠悠。此外,中国民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月夜》、《空间鸟语》、《竹影摇江》等都吸取中国古诗词中的精华,充分表达中国弦乐和古诗词的清虚淡远的境界。另外,在歌曲方面,歌曲《在水一方》,音律婉转悠扬,歌词取自于《秦风,蒹葭》《虞美人》歌词是唐朝李煜同名词的原版:歌曲《相见难》为李商隐同名词的原版: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元力百花残……再者,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新鸳鸯蝴蝶梦》中歌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可在盛唐时期诗人李白的诗中发现。歌曲《寂寞沙洲冷》来源于苏轼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大胆借鉴,用现代手法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佳作,它们充分表现出了中国古文学的精髓,音乐与文学取得了珠联壁合的艺术效果,更说明了音乐和文学有不解的渊源。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外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和音乐的分析,通过对中国文学与音乐的阐释,我们得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许多音乐取材于文学,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回顾相关的文学韵味,在文学作品中体会抑扬顿挫的音乐情。音乐与文学在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们开始起于同一渊源,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又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特征,但是他们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用不同的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相信它们会被更好的发展和创新,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身心更加愉悦。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六

【论文摘要】音乐与绘画作为艺术门类的“连理”学科,它们能够视听相通,音画互感,但又有不同,本文通过阐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来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音乐绘画感通共性个性。

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下最伟大的绘画。可见,音乐与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共性,它们都是表现艺术家心灵深处微妙复杂的情绪变化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但同时从理论上讲,这两种艺术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各自具有独立的个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通过音响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感官,以“描情”擅长,表达人的心灵;绘画则是空间的艺术,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于人们的视觉感官,以“状物”取胜,表现事物的造型。本文通过阐述二者的共性和个性来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音乐与绘画的相互感通。

音乐直接诉诸人的心灵世界,有着巨大的渗透力和亲和力。它能够和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感通,激起“诗情”和“画意”的审美通感效应。而在音乐的审美通感中,听觉与视觉的相互感通是最为活跃的。

(一)音乐中的画意。

音乐与绘画作为艺术门类的“连理”学科,能够视听相通,音画互感,我们可以在音乐审美中充分感受“画意”的通感之美。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这首作品直接取材于俄罗斯艺术家格尔曼的绘画,是他对亡友画家格尔曼个人画展的一篇侧写,共分十个段落,并且每一个段落的小标题都是原画的标题。渥尔顿的管弦乐《普茨茅斯的一角》取材于罗兰逊的一副风景画,这类作品听众可以根据标题的提示,通过想象去捕捉具体的视觉形象。柴可夫斯基在谈及他的交响曲《弗兰切斯卡达李米尼》时说:“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多勃为但丁《神曲》所做的插图中《地狱的旋风》一画,大大激发了我的想象。”其实,早在17世纪后半叶,库普兰《莫尼卡姐姐》、《胜利的缪斯》等乐曲色彩艳丽、纤巧多饰的风格已经会使我们想起与他同时代的画家乔托的作品。

(二)绘画中的“音响”和“伴奏”

抽象派绘画大师康定斯基是第一个真正从内在情感关联的角度尝试将音乐展现在画布上的人。他在1910年创作出有如色彩的音乐般的第一批作品,如《哥萨克人》等。他认为:每一个形体都有一个自己的内容,世界上几乎每一种形体(物体),都在向人们倾诉着,他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内在的“音响”;而它们在形式之间建立起的和谐,他称之为“伴奏”。他指出,抽象艺术家就是要去揭示并学会利用这些内在的“音响”,去不断地研究形式之中的那些独特的“音响”和“伴奏”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也就是点、线、面以及色彩本身所传达出来的某种心理感受,还有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像音乐一样,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和谐与震动。康定斯基为绘画与音乐构建了一座奇特的桥梁,用一幅幅画作描绘出一首首乐曲,让人们能够“聆听”绘画,“描绘”音乐。

二、音乐与绘画的共性因素。

苏珊朗格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因此,音乐与绘画也有相通之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使艺术表现更臻完美。

(一)色彩。

曾经有音乐家这样说过:“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色彩原是绘画的基本属性,却常移植到音乐领域中。如音乐术语“和声色彩”、“调性色彩”等等。印象派作曲家对十九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形式提出挑战,认为色彩效果应该在音乐作品中突出起作用,在和声方面利用音的各种新的结合(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如添加不解决的二度音的和弦,以及各种增和弦等)和这些非常复杂的和弦的连接(一个个不协和和弦的并列),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绘画的纯色并列一样。物理学家牛顿对乐音的振动频率及颜色的波长关系作过研究,认为音乐中的“c、d、e、f、g、a、b”这7个音的音高,分别相当于“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19世纪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认为单簧管与玫瑰色、长笛与蓝色、铜管与红色关系有某种对应性。

(二)调子。

也有画家这样说:“像和弦一样和谐的颜色”。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也认为:“所有色彩像音乐和弦般共鸣合唱”。像音乐借用绘画的名词“色彩”一样,绘画也借用音乐的名词“调子”来形容色彩的'性质,主要的色调称为“基调”。各种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红、橙、黄是暖色调,相当于音乐中的大调式,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而绿、青、紫是冷色调,相当于音乐中的小调式,给人寒冷、宁静的感觉。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斯克里亚宾都认为调性中充满了色彩而且是明显的,并把各种调性与具体的色彩相对应。如:c大调--白色、红色;g大调--棕色、金色、橙色、玫瑰色;d大调--黄色;a大调--玫瑰色;e大调--蓝宝石;b大调--铁青色;#f大调--灰绿色;bd大调--暗淡的紫色;bf大调--沉闷的黑色;f大调--绿色。

(三)线条。

音乐中的旋律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和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二者缺一不可。所以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绘画中的线条是构图的基础,它的线条方向最终将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音乐中的线条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人们不可能从音乐的线条中感受到某种具体的形象,因此,抽象派的绘画比其他流派的绘画更接近于音乐,现代派的古典音乐更能体现音乐艺术抽象性的特征。

三、音乐与绘画独立的个性。

尽管音乐与绘画有这么多的相通之处,但音乐毕竟是一种听觉艺术,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是不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是心灵与听感官制作的艺术,而绘画则是心灵与视感官制作的艺术。在所利用的媒介上,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其意象的塑造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它凭借乐音来创制听觉意象,通过乐音流动把细微复杂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而绘画则是与手合作,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媒介使心中构思的意象物态化;从产物上看,音乐在时间中展开,是由连续运动着的乐音组合成的动态的时间意象,呈现为一种流动的线的形式,而绘画则是一种视觉意象,通过视感官,呈现为一种静态的和空间的形式,是一种静态艺术、空间艺术;音乐还是表演的艺术,音乐必须通过表演才能把作品传达给听众,实现其审美价值,因此,它是需要由表演进一步再创造的艺术,如果一部音乐作品产生以后,没有经过二度创造--表演,那么它就是一部僵死的符号,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只有进入表演阶段才能把它激活,也才能使它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说“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而绘画则是在画家创作完成后就可以直接供给人们欣赏。因此,音乐艺术的特性为:“以声音作为基本表现手段,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内容通过表演在时间中展开,最终诉诸于人的听觉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绘画艺术是心灵通过视感官与操作感官(手)的合作,掌握相应物质性材料和媒介(如色彩、线条等),从而创造二维空间即平面意象的艺术。”综上所述,音乐与绘画既有相互融合的共性,又有各自独立发展的个性。它们始终都是伟大的艺术,并永远激励着热衷于艺术事业的人们不断奋斗和前进。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七

籍贯青岛市居住地青岛市。

民族汉政治面貌团员。

毕业院校中国海洋大学专业音乐,舞蹈,作曲。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

联系方式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9月至6月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音乐表演专业。

在部内的工作中参与并成功的举办了校内第三届音乐节和18届歌手大赛。•大二至大三上学期任校会副秘书长一职在职期间全面负责校会内日常事务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会议的召开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展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在校会的工作中学会了组织、分配、协调工作、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和各项事物要分配到人手等做事做人的原则。•大三由于校会工作表现突出被系邀请担任系会副主席一职。在职期间曾组织艺术团为多处退休干部及敬老院老人义务演出。

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小提琴机能,适于教学。

自我评价本人性格开朗大方,对人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求职意向所有职业。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八

今天,我从一起床开始就很兴奋。因为,今天我们就要办正事儿了——参加巴登符腾堡州举办的中小学生艺术节了。

上午,我们先到学校集合,去学校的礼堂彩排了两次,并给德国一级文理中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们表演了一次。接着我们午休了一会儿,下午上了一堂音乐课,六点钟左右便开始向表演地——市政府的大礼堂进发了。

到了大礼堂,我们先与市长先生见了面,然后就到后台的一个小房间里梳妆打扮去了。差不多8点半时,我们表演了第一个节目,名叫《荷叶儿亲亲》。我们表演这个舞蹈时很认真,动作很到位,表情也不错,刚表演完,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又换了一套服装,该表演第二个节目——《红红的中国节》了。这个舞蹈我们表演得也很认真,一点也不松懈,变换队形时都尽量收腹,一边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德国的爸爸妈妈和德国的.其他一些观众,就比如说一个勾脚的动作,我都勾到脚筋都酸疼了,才肯罢休。因为老师说过了,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嘛!演出完了,我们再次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虽然很累,但获得了演出的成功和这么多观众的掌声,我还是很高兴的。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十九

[摘要]肖邦的创作几乎全部集中在钢琴音乐这一领域。其体裁包括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和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特性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等。笔者通过对其代表性体裁的分析,以期管窥出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体裁风格。

肖邦的创作主要是器乐,且几乎全部集中在钢琴音乐这一领域,所涉及的体裁包括小型的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和幻想曲;大型的谐谑曲和叙事曲;传统的奏鸣曲、协奏曲和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特性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等。在这些不同的体裁中,音乐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各异,表现手段各具特色,形成了肖邦独有的风格。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体裁。

肖邦创作了58首玛祖卡(mazurka)舞曲,这是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省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曲。乐曲的特征是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活泼矫健、感情奔放、欢快热情、节奏强烈而多变。肖邦的玛祖卡是以三种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尔舞曲、摩亚维亚克舞曲、奥别列克舞曲)为基础而创作的,其中以玛祖尔的形式最多。“肖邦的玛祖卡自然而微妙地再现了波兰民间舞曲的节奏、旋律甚至结构。”特别是波兰民间音乐特有的“利第亚”增四度的应用,但这种再现是带有发展和创造性的。肖邦的玛祖卡旋律清晰,常常为混合大小调,大多是抒情性的。肖邦通过自己的创作,使玛祖卡舞曲成为独立的音乐会演奏的作品。玛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民族性格的体裁,其民族色彩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是作者受民族音乐的熏陶而写成的浪漫主义音乐的最佳范例。

“波罗涅兹”舞曲(polonaise)是16世纪起源于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体裁,音乐典雅、庄重,三拍子舞蹈节奏。舞曲常用于军队的仪式行列,后来流行于宫廷,进而在欧洲广泛流传。肖邦创作的20首波罗涅兹舞曲,增添了悲壮、宏伟和爱国主义的气质,赋予了波罗涅兹舞曲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肖邦创造性地运用民间音乐的素材,其音乐结构对称严谨,织体丰富多彩,节奏强劲有力,有较强的技巧性,采用装饰音和密集的和弦织体,具有丰满的乐队般的音响效果,常表现出悲哀、忧郁、慷慨、激昂、雄壮和豪迈的情绪。

“叙事曲”(法文ballade)是一种富于叙事性和戏剧性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肖邦创造性地将叙事曲应用到了钢琴作品中,先后完成了4首气势磅礴结构复杂的钢琴叙事曲作品,从而开创了钢琴叙事曲器乐体裁的新领域。肖邦的叙事曲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内容上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有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叙事曲吸收了波兰民间音乐的因素,将叙事性、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交响性和抒情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倾诉了怀念故国,眷恋民族的感情。在曲式结构、和声调性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叙事曲的音乐表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练习曲”(etude)是指专门训练乐器演奏技术的乐曲,常常具有特定的技巧训练目的。肖邦创立了技术训练和艺术内容相结合的练习曲,其完美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肖邦的练习曲具有一定的音乐形象和感情内容,使练习曲发展为一种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体裁,成为音乐会演奏的作品。

“前奏曲”(prelude)是指在作品前面演奏的序引。肖邦的前奏曲不同于巴罗克时期一般组曲中的前奏曲,肖邦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每首都写成了独立的作品,同样以24个大小调写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首只有一个鲜明的形象,音乐情调丰富,乐思简洁,形式完美。

“谐谑曲”(scherzo)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18世纪中叶,“谐谑曲通常用作奏鸣曲、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章,代替小步舞曲。”肖邦的谐谑曲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同时又“远离了古典传统的风格”,把谐谑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肖邦的谐谑曲是独立的单乐章的艺术作品,其结构庞大,富于展开,音乐形象对比明鲜,能容纳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突进快速、活跃的三拍子、生动的节奏、突发的重音、切分音、急剧的力度变化、比较复杂的曲式结构和大胆的转调等手法,使谐谑曲不仅具有热烈、刚劲、诙谐、嬉戏、幽默、歌唱和富于幻想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戏剧性、哲理性的内涵和史诗般的气势。

“夜曲”(nocturne)是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费尔德创立的一种体裁。肖邦的夜曲是在费尔德的基础上发展的,早期的夜曲受费尔德的影响,风格恬静华美,多情细腻,音乐形象单一,带有伤感的情调。以后的作品则扩大了规模,大多具有不同形象的对比,常常表现出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特征,使夜曲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音乐意境。肖邦的夜曲旋律悠长,速度缓慢,如诗如歌,同时充满了激情和内在的张力,在结构上大部分为三部曲式,有较大规模的展开。他将歌唱性、宣叙性和装饰性的华彩熔合在一起,伴奏织体变化频繁,节奏精巧特异,旋律错综交织,音区对比并置,和声色彩微妙。

二、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

通过几种代表性体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肖邦在对音乐体裁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把波罗奈兹舞曲、玛祖卡舞曲、叙事曲、夜曲和练习曲等体裁形式提升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从肖邦的体裁及其作品来看,其总体风格可以总结出这样几个方面:。

1.肖邦早期的作品大多情绪明朗、抒情,充满着幸福、希望和青春的欢乐,写作手法简单,风格华丽幽雅。中晚期的作品因受到波兰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其风格逐渐转到了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呐喊的悲壮、忧愁和愤怒,开始出现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也开始出现英雄主义的音乐形象和爱国主义的个人情感,写作手法逐渐变得丰富多彩、精致细腻、自由灵活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肖邦的旋律吸收了声乐因素,使器乐作品声乐化,旋律形式具有声乐性与器乐性相互交融的特点,歌唱性是肖邦钢琴音乐的总的风格特征。尽管在他的玛祖卡、波罗奈兹舞曲和叙事曲等一些作品中,也表现出戏剧性、史诗性和英雄性的宏伟雄壮,但音乐在根本上却始终保持着歌唱性的特点。同时,在歌唱性的基础上又具有华彩性、装饰性和变奏性的风格。

3.肖邦的音乐是从波兰民族的土壤中生长的,他吸收应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经过创造性的.改造而形成了他独有的音乐语汇。在他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以及夜曲等作品中,不仅具有典型而丰富的波兰民族风格,同时,也再现和反映了波兰民族的精神。他把民族的音乐与欧洲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可称之为波兰民族的并具有世界性的音乐。

4.肖邦的音乐以主调和声为主,同时贯穿复调的技法。他的和声具有古典音乐的严整性和根据性。他常常使用中古调式、交替调式和大胆的突然转调来变换和声,他喜欢用三度并置的调性对比,并将半音阶和声及其伴随的不协和性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他在传统和声的范围内也探索运用了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他的和声的逻辑性是以声部的流畅进行为依据的,其声部进行灵活自由、幅度宽广、低音浓厚、纤细单纯。他的音乐织体大多为旋律加和声音型的伴奏,其伴奏音型丰富多样。

5.肖邦在曲式结构方面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能表达音乐情感的适合于自己性格的结构形式,在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波罗奈兹舞曲等作品中大多采用灵活自由的混合曲式结构。

6.肖邦在他的圆舞曲、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突出特定的节奏;在幻想曲、谐谑曲和叙事曲中,又使节奏灵活多变。但从总体来看,肖邦的音乐个人随意性较大,有一定的即兴因素,其节奏比较自由,具有高度的伸缩性,这也正是肖邦对于“自由速度”(temporubato)的大胆探索。

7.肖邦的音乐是诗意性的,尤其是那些小型作品,如:前奏曲、练习曲、即兴曲和夜曲等,音乐总是表现得优雅如歌,诗意连绵。一些大型作品也同样具有浓郁的诗意。肖邦通过诗意性的音乐来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他的音乐具有极大地抒情性。

8.肖邦是一位以钢琴音乐来抒发爱国情怀的音乐家,“肖邦的音乐是与表现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神圣主题密切相连的,他对祖国深刻而强烈的热爱,贯穿了他音乐创作的总过程,决定了他音乐创作的总方向。”

总之,肖邦的钢琴音乐是独创性的,他的钢琴音乐体裁特征突出,风格鲜明,他为钢琴音乐体裁及风格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唯民.钢琴诗人肖邦的波兰情结[j].北京:音乐研究,,(4).

[2]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钱仁康校订.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3]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美]patriciafallows-hammond.钢琴艺术三百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4.

[6][美]保罗亨利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7]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8][美]唐纳德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9]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二十

内容摘要:文章从具体与抽象这一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哲学的视角审视音乐中的一般要素和音乐的接受客体,提出音乐的具象与抽象。

音乐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无形存在的事物。音乐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音乐的发展进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群的思想理念。笔者将主要从音乐的整体含义上阐述音乐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和抽象的音乐因素。

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抽象艺术是那些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则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现代抽象艺术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提炼或重组,使之简约;二是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出现,称纯抽象。前者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创作依据,减去被认为是次要、偶发的因素,追求一种本质的内容;另一种则从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中抽取艺术形象。后者分情感型和理智型两类。情感型被称为热抽象,如w.康定斯基、j.米罗等;理智型被称为冷抽象,以k.c.马列维奇和p.蒙德里安为代表。抽象主义思潮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抽象艺术运动整体上是对模拟自然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艺术领域里,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就可分为具象艺术(figurativeart)与抽象艺术(abstractart)。具象艺术(figuralart)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的特点。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故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其实,其他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艺术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等。

马克思指出,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恩格斯说,一和多是不能分离的、相互渗透的两个概念,而且多包含于一之中。同样,一包含于多之中……具体是普遍性规定和特殊性规定组成的统一体。所以说,抽象源于同一,具体源于对立。抽象拥有量,具体拥有质。抽象是基本的宏观的`范畴,具体是指特殊的微观的范畴。抽象是具体的本质,具体是抽象的现象,两者不可分割。抽象存在于具体之中,不可脱离具体而独自存在。不存在具体脱离抽象这个问题。因为抽象是外加于具体的,先有具体,然后才有抽象。音乐中处理和分析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促进音乐研究和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音乐中的抽象与具体,笔者从音乐的一般要素和音乐的接受客体进行分析。

抽象的描述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又可描述为,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接受乐音的同时引起人的各种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是人类所创造的诸多文化的一种类型。那么具体的阐述音乐,它应该是由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四大基本要素组成的一种事物。当音乐经过具体概括和抽象描述后,我们结合两者共同研究音乐,音乐变得更加清晰透彻。

旋律总能给人喜悦、积极向上、光明、胜利、忧伤、哀愁、苦闷、失望等情绪,这种感觉是无形的,令人无法触摸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给人审美音乐的最直接的武器,它在音乐中的地位和角色是无与伦比的。节奏是音乐的核心。通过节奏变化和旋律变化的有机结合,音乐作品获得内在的生命力。不同的音乐作品运用不同的节奏,常常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宽广的节奏给人宏伟壮丽的感觉,因此在许多颂歌性的作品中常用到;密集的节奏,给人以活泼紧张的感觉,故,我们在电影音乐中也常可听到快速频繁的密集节奏很好地烘托出画面上的紧张气氛;此外,规整的节奏总给人一种庄重、平稳的感受,自由的节奏却令人顿感舒展开阔等。节奏的合理运用会使音乐形象和情绪得到加强和完善。音乐作品的节奏也是作品的个性风格的体现,它能使作品旋律流畅,富有活力;音色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人声的音色可以说是最美而最富有表现力的音色了。男高音色彩明朗、辉煌,充满无穷的魅力;女高音则明亮、华丽、优美;男中音深沉、雄浑,富有力量;女中音柔美、宽厚。这些声部的特有色彩常就赋予了音乐作品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如,男高音的演唱使作品更具英雄气概,女高音演唱更显秀丽婉转。在器乐作品中,各种乐器都代表一定的个性和音乐形象。弦乐器的音色连贯、流畅,富有歌唱性,常担任主旋律的演奏;铜管乐器体现了军人的气质,号角般的力量;木管乐器表现出牧歌般广阔柔和,田园般的气氛。所以,音色的变化组合就成为各类重奏重唱、合奏合唱以及交响乐的重要手段。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充分地运用小提琴独特的音色和交响乐队千变万化的混合音色,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对忠贞于爱情的青年男女的艺术形象;和声是烘托主旋律,表现多层次、多结构丰满的主题。这是一种多元素的集中与联合。再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前运用了一连串和声连续进行,立刻就把人们带入悲惨凄切的气氛中,加上弦乐器带弱音器的效果,(转第66页)(接第70页)更让人顿时感受到那种孤独和思乡愁绪。

旋律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的排列变化构成的一条运动线。单独一个音不能形成音乐,而不同音高的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旋律。一首作品的旋律线常被分成若干个乐句,就像说话时的分句一样。构成旋律的一般要素是7个音符(它可被分成12个均等半音),但它们构成的旋律却可能是无限的。节奏是指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节拍在强拍和弱拍间均匀交替。另外,音的强弱变化和不同音色运用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对比和变化,可以大大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声是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有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之分。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具有倾向性,因此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直接影响到音乐的内在力度与动力的大小。

从抽象和具体两个视角分析音乐的一般要素,我们不难发现,音乐要素的抽象与具体息息相关,没有具体的描述,无法理解音乐的抽象。没有抽象的概括,无从谈及具体的要素。二者是融为一体的,所以说,音乐的研究必须从两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更清楚地认识音乐并促进音乐更好地发展。

三、音乐接受体的抽象与具体。

从抽象的角度上讲,音乐的接受体是音乐的欣赏主体,欣赏者通过自我感情的凸现与音乐的变化相结合构成了对音乐的整体评价。接受体拥有对音乐的主观评价。音乐的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音乐的价值趋向。从另一角度讲,音乐接受者是音乐的伯乐,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否体现它的真正价值,需要有优秀的接受者。

从具体的角度上讲,接受体就是在音乐以自己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时,那些存在于音乐周围的具体的事物,是分析和消化音乐基本因素的细胞和生命。人类的听觉神经是不可忽视的接受体。听觉神经细胞就是最基本的接受体。

从具体、抽象两方面看,我们会发现,音乐的接受体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只有培养更多的音乐伯乐,才能创造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结语。

在分析音乐中的抽象与具体因素之后,我们应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双层次的,是感观和直观的结合。只有在感观与直观、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体、表象与实质的综合角度出发才能更加完全地认清事物的发展。音乐的研究也不例外,只有我们从音乐的基本规律出发,按照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并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陈秀珍.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论昆德拉《不朽》的复调性.南平师专学报[j].(3).

[2]刘邢维凯.全面现代化,充分世界化: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国音乐学[j].(4).

[3]刘靖之主编,管建华.新音乐发展历史的文化美学评佑.中国音乐美学研讨会论文集[a].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乐学会.1995.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必不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两部分的内容,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85.

相关范文推荐

    商务谈判论文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启示。"我们永远也不要

    演讲稿当国旗升起的时候(热门17篇)

    通过演讲稿范文的撰写,演讲者可以提前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加演讲的成功几率。收集这些演讲稿范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演讲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一月班级工作总结(通用18篇)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班级面临了很多挑战,但是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如果你想写一篇优秀的班级工作总结,不妨从以下范文中找到一些灵感和写作的技巧。

    国庆六十周年(模板18篇)

    优秀的作文需要有独特的思维和观点,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下面是一些写作常见问题的解答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亲爱的朋友:大家好!67年前的

    感人事迹的高二(实用16篇)

    人事部门负责处理员工的入职、离职、晋升等事务,以及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奖惩管理。这些人事管理的范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今年过年,我是在我

    妈妈是超人(实用21篇)

    通过写作,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沟通能力。为了更好地展示优秀作文的特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型范文,一起来欣赏吧。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她每天都是那

    论文答辩稿范文(22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各位老师,同学:

    会计学求职自我介绍(模板22篇)

    在自我介绍中,我们可以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吸引他人的注意。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灵感。年龄:26岁身高:160cm。婚姻状

    心有灵犀的小游戏大全(18篇)

    优秀作文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能够生动地展现一个主题的多个维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穷人与富人读后感(模板14篇)

    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一种回馈,也是对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几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品读与交流。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