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

时间:2024-09-19 作者:ZS文王

阅读范文有助于我们发现别人优秀的写作之处,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和文言理解能力。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一

2、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谈谈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6、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7、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

8、在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谈谈自身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准备情况。

9、关于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影响。

10、结合实际谈一谈十二五规划与高职生就业。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二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让学生在乐中学。

快乐;鼓励;机会;闪光点;课堂氛围。

俗话说: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百句批评。心理学家伯利纳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进行实验,证实: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鼓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比如,我在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涉及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也太耗时间了吧,又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经济,这值得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我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于是紧接着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学生创新的意识也被激发,在这样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蕴藏的创造才能,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相信你的学生都是金子。”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大金矿”,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作为教师,要随时探明并发掘出这些宝藏。要对学生不断地赏识,不断地激发,只要你对他们充满真心的期待并微妙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真的能从“我能行吗?”“我还可以!”到最后变成了“我真的不错。”有道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不能仅凭成绩的好坏来定论一个学生,而是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给他积极发言的机会,就一定能让他重放光彩。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材是“经典”,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观念;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改革开放、信息交流,现在的初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么狭小,学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一书说:“如果班级里能够营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然后加以点拨引领,通过讨论找答案。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不可强求一律,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注意并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在《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教学,我设计情景一:

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三

摘要:物理作为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于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具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高中学生对于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需求日益攀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难以对其进行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广泛应用于各大高中物理课堂当中。本文特对将多媒体艺术与高中物理进行有效结合的相关策略做出了探究,以期为后期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高中物理;有效性。

鉴于物理教学的复杂性与抽象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将某一知识点的概念对学生进行直观的表达,导致学生时常难以真正参与课堂、深入课堂。在科技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适当采用多媒体艺术作为课堂辅助手段,由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清晰度,使学生更易消化教学知识点。本文特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对如何将多媒体艺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总结如下。

一、以多媒体艺术引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渐渐凸显,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要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提升,首先便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度参与[1-2]。然而要使学生在相对枯燥的物理课堂中高度参与却并非易事,需适当借助必要的外界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基于多媒体艺术在文字、声音、图像等因素方面的兼容性,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利用其新颖、直观的教学优势,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摩擦力》这一章节的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可利用多媒体艺术向学生播放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相关片段,如车辆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或小孩在光滑的地面上溜冰等。通过播放这些相关片段,教师可由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路面的平整度可对车辆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造成怎样的影响?”、“溜冰过程中,滑动的摩擦力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以这一方法将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抵触感,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多媒体艺术创设教学情境,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并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中来[3-4]。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课堂中,多媒体艺术可有效发挥出防止情境抽象化的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这一章节的授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播放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画面,画面中牛顿望着掉落的苹果,对苹果掉落的原理陷入了沉思。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设想,假如自己是牛顿,当看到苹果掉落的场面时,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这些疑问又该用怎样的原理进行解释。最后,在教学情境的带入作用下,教师可向学生进行万有引力相关概念的讲解,有了前期多媒体艺术的辅助作用,学生在进行理解与消化时,难度便得以大大降低。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艺术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有利于促使学生深入课堂;另一方面,物理知识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而多媒体艺术正好具备了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便可实现教学价值的大幅提升。

三、以多媒体艺术开展模拟实验,提高授课直观性。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的关键阶段。但在传统物理课堂的实验过程当中,演示过程的视觉效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清晰、具体地观看整个实验过程,致使实验的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可对多媒体艺术进行适当利用,以多媒体艺术来实现实验视觉效果的大幅提升,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在保证了实验效果的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实验的观赏性。以《弹簧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实验为例,教师可通过投影仪播放的功能,将弹簧在无负重状态下与负重状态下的长度变化向学生进行展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将重量一致的钩码逐步叠加于弹簧下端,并要求学生仔细观看,每叠加一个钩码时,弹簧长度的变化。总而言之,通过利用多媒体艺术开展模拟实验,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知识点讲授的直观性,对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具有着重要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物理教学的枯燥性,给予学生新奇、生动的课堂体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艺术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求着教师时刻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根本教学需求相互结合,防止出现“教”与“学”的脱节现象,实现多媒体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琦.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01):82.

[2]张会良.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使用[j].赤子,2015(05):288.

[3]王平锁.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5(03):96.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四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问题研究。

4刑讯逼供罪犯罪主体新论——以法法衔接为视角。

5地名商标正当使用问题研究。

6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要件的实证研究。

7论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8“洗稿”著作权侵权与抗辩。

9我国火灾风险行政法规制研究。

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共犯问题研究。

11监察证据与公诉证据的衔接研究。

12正当防卫限度条件分析——以黄某故意伤害案为例。

1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的认定——以陈某等诉某人民政府案为例。

15受贿罪量刑规范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6夫妻离婚股权分割法律问题研究。

17套路贷之法律问题研究。

18实际施工人对外融资的责任承担研究——以绵阳某建设公司系列案件为例。

19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辨析——以蒋某某、王某等人敲诈勒索案为视角。

20商标近似及不正当竞争的认定——以s省l市“黄鸡肉商标侵权案”为例。

21拒绝交易行为的司法认定——以顾某某诉北京互联网信息中心等拒绝交易纠纷案为例。

22科研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基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思考。

23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24民事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研究。

25典权立法问题研究。

26清代服制定罪制度研究。

27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28交通犯罪刑法介入早期化研究。

29环境侵权民事救济问题研究。

30无人驾驶汽车侵权责任研究。

31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研究。

32“后发商誉”利益的保护与分配研究——基于“王老吉”商标纠纷案。

33网络犯罪刑法介入早期化研究。

34论混合共同担保中担保人的内部追偿权。

35我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研究。

36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法律问题研究。

37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法律问题研究。

39土壤污染修复责任主体研究。

40我国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研究。

41盗窃罪司法定罪问题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涞水县近六年盗窃案为例。

42论我国继承制度的完善——从传统分家习惯角度。

43京津冀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44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问题研究——以汪某等职务侵占案为例。

45期货商品交易模式下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区分——以张某某等诈骗案为例。

46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司法认定——以范某某案为例。

47夫妻一方对外侵权之债认定规则研究——以“陈某某道路交通事故侵权纠纷”为例。

49食品销售中欺诈行为的认定。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五

3、二十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

5、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

6、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

7、碎屑岩地震岩石物理学特征研究。

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

9、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10、本质直观视域下的量子引力学困境。

11、复杂金融系统的相互作用结构与大波动动力学研究。

13、经济物理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统计与建模。

14、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差异教学研究。

15、基于pd控制的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的研究。

16、多目标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解集分布性研究。

17、利用物理学史教育资源优化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

18、中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

20、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21、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

22、运用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实践。

23、新课程下高一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24、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25、基于书目记录的《中图法》物理学类目调整方法。

26、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7、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8、从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看物理学的进展。

29、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实证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30、食管癌调强放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评估价值。

31、近代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提升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33、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4、关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35、高一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成因及转化策略。

36、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diy》的开发与实践。

37、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38、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39、利用物理学史促进高中生理解科学本质的实践研究。

40、物理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41、高中物理学史校本课程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42、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3、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研究。

44、通过物理学史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研究。

45、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近代物理学思想的研究。

46、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47、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

4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

49、物理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

50、生物物理学的物理支撑与发展历程。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六

在特殊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通过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又被称为“留守孩”、“留守学生”、“留守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的农民数量增长也越来越快,他们留下的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应予以重视起来。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缺乏父母的照顾,而父母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往往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很多。

长此下去,留守儿童渐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和观念,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丑恶与善良,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偏差。

还有一部分学生个人主义严重,做事情完全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自私自利的行为很明显。

(二)道德意识薄弱,行为失范。

留守儿童在行为上的失范现象,一定意义上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识薄弱造成的。

由于他们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的留守儿童对社会缺少了信任和责任,出现了放任的行为,比如,在平时做事一点不尊重人、行动散漫不踏实。

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不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事。

同时,这种不良风气在大环境下被传递和强化,使得他们随着自己的意愿做事,最后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心理问题突出,人格扭曲。

心理问题现在并不少见,原因是多样的。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之所以会特别突出,因为他们没有合适的对象倾诉内心的烦恼与不安,不能充分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也就使得他们变得冷漠、任性、敏感、自卑、孤僻和自闭。

最终容易出现偏激的性格,从而心理变得扭曲,心理问题随之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忽视与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思想道德的学习榜样,言语和行为都会对留守儿童影响深远。

特别是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养成,这时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引导和示范,纠正和指责孩子的`过错,任由他们发展,致使行为放任、散漫。

同时,很多家长们存在着错误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只要钱够花就行了,至于思想道德,觉得无所谓。

因此,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人际沟通等方面了解太少,漠视了孩子对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

学校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和良好个性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教育观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德育工作存在弱化趋势。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发展有着束缚,很大一部分孩子学习成绩较差,老师一般不会注意他们,这让留守儿童感到更加自卑。

再加上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很费时费力的工作,既复杂又长期,结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致使很多学校忽略了它,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会受到具体、现实环境的影响,其中消极的现象就会严重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

例如:有的人在家经常打骂老人,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

还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觉得就算孩子不上学,也照样可以打工挣钱。

还有,随着电视、网络等逐渐走入农村家庭,慢慢对人们的习惯方式和理念进行着改变。

然而,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诸如暴力、色情等出现在荧屏上,给留守儿童带来消极影响。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要重视家庭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家庭是儿童成长沟通的重要环境和场所,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与儿童的情感交流。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的意识到,要时常与子女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进行了解,多对孩子进行鼓励。

其次,对错误的教育观念进行纠正和更新,积极引导孩子的思想品德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力量。

学校承担着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一,正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以及心理咨询辅导。

第二,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一定要改变。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水平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社会关注,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媒体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宣传中,应多对正面形象进行宣传,如多报道一些有留守经历的优秀大学生、农民工等各行业的人员的优秀事迹,让全社会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在平时可以发动群众,让公众积极参与和投入,使他们能从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共鸣和归属感被激发出来。

还要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治理,将那些给儿童造成精神污染的垃圾地方清除干净,让留守儿童在健康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感染和熏陶。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留守儿童并不是有问题的儿童,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成。

因此,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七

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导入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珍惜新起点”一课内容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新学校、新同学、新集体的话题。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都抱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开始讲课时,可以先向学生询问一些与所教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进入学校已有一段时间了,对这里的新生活和新朋友都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呢?”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他们积极发言、认真听讲。抽象的思想政治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及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接受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2.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教学情景。

3.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4.将时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暴力事件、恐怖事件,教师可以将其与教材中“生命与健康权与我同在”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以结合教材“我们维护正义”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还可以选择教材中“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等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辨析不良行为与错误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时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全面认知社会。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八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海上保险中代位求偿制度研究。

论海上货物运输。

合同。

下的货物交付。

试论海难救助报酬留置权。

中国海事冲突法的立法研究。

中德法律关于海运承运人为其履行辅助人承担责任规定的比较研究。

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的丧失。

中国涉外海员劳务及其法律问题研究。

清末民初商人的政治参与。

民商合一视角下外观主义的困境与出路。

营业法律制度研究。

提单仲裁条款效力研究。

韩国的海上油类污染和补偿法研究。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九

3、浅议中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

4、杜威与陶行知教师观之比较。

5、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推拿教学的比较研究。

6、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7、比较视域的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8、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文化比较。

9、比较视野下大学教育督导发展历程与启示。

10、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1、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1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意识的演进与展望。

13、中捷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14、两所中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比较探究。

15、中美教学方法的比较及思考。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之比较研究。

17、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

18、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20、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基于6所中美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

21、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22、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

23、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24、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5、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

26、中美产前教育比较研究。

27、当前英国地方基础教育体系比较。

28、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

29、教育服务贸易中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比较研究。

30、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32、央视讲座式科教电视节目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33、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

34、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35、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36、我国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较研究。

37、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38、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39、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40、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41、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2、某学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43、国内外医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44、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启示。

45、中、美公共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

46、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47、中日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48、五种不同模式下学习者在线学习动机测量比较。

49、中国大陆与香港教师专业伦理的比较研究。

50、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教育形态的比较与启示。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十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初中的政治课程的教学也有了全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因此,如何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建构业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是推动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教学思想落后。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必须要发生根本性转变,应由应试教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进行裂变,要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是当前依赖课本机械讲授的现象依然普遍,满堂灌式枯燥无味的说教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部分老师将政治课上成背诵课,罗列知识点让学生机械识记,无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高效发展,综合素质自然也就无法提升。

2.教学手段落后。

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们大多采用讲授法,人为剥夺学生的发言机会和思考权利,久而久之,学生思维惰性增强变得不愿思考。而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必将催生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教学中那种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让整堂课都围绕着音频和视频信息来组织进行的做法也不可取,它会无意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造成信息技术主宰课堂的错误现象。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去开展教学活动无疑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后果。很多教师依然只就课本中的案例进行简单的探讨,无法将生活感悟灵活地融合到课堂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仅从课本中了解到的政治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离开生活的政治课堂必将源水枯竭和一潭死水。空洞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从而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逐渐丧失,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1.将课堂还给学生。

从当前世界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发展将集中在人才资源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应当首先加强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有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培养。此外教师还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保护自我》时,首先应当让学生自己谈谈,小组内交流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侵害事件,或者是自己所知道的侵害事件,然后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仔细思考侵害事件产生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如何才能防止侵害事件发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保证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逐步完成。

2.让信息多元融合。

教学手段落后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的一大因素。首先教师应当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情景教学、生活教学等多种情境的导入,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转换成图像文件和声音文件显然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即可。例如在进行《做情绪的主人》内容讲授之前,教师首先应当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图像文件展示学生不同情绪下脸部的神情,随后在学生的细致观察下,理解“不好情绪”下人脸部的“丑”,进而引出人应当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

3.使课堂融入生活。

教材中很多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时事政治的引入利用,并将理论知识点融入时事政治事件中,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一个个知识要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市场经济观点时,可以适当引入地产经济泡沫泛滥的案例,同时也可以加入我国“一路一带”、上海自贸协定等基本概念等等,让学生对于资金运营有一些基本认识,从而深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引入银行利率调配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这一做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对于有些地方无法理解,不过正是由于问题存在,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而言之,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构建更加活泼的高效课堂是政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要积极将社会生活融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将初中的政治课堂带入一个精彩纷呈的崭新境界。

[1]王北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

[2]王晓霞.初中的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2).

[3]滕飞.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的政治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4,(8).

[4]陈东军.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j].考试周刊.2014,(58).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十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计划走向实施的过程。虽然这一教育并无统一模式,但构成教育过程的几个要素却是基本确定的,这些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每一个要素的认识和安排都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而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两者角色、功能的认识更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指承担教育职责,具体实施教育活动的人、机构或者组织。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术界存在两种学说,即教育者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两者各有侧重,却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一)教育者主体论。

教育者主体论是对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即认为教育是由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在教育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教育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对,受教者是被教化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教育客体从属于教育主体,对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的效果没有实质性影响。这一观点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占据统治地位。

教育者主体论在看待教育客体的作用时,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受教育者看作完全被动的个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视为是从教育主体到教育客体的单向流通过程。教育客体没有个性,在教育中犹如应声而倒的耙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管教育者传输什么内容都会全盘接受。这种观点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以及其对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主动性,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另一种观点则承认受教育者作为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却认为客体的能动作用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范围内发生。虽然这种观点没有把教育客体完全消极化,但仍然经不起推敲。因为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权威性被不适当地夸大,教师被宣扬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至高无上的“神”,教师所说的不仅完全正确并且不容反驳,学生即便心存疑虑也不敢表达。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顺从的个体,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渐频繁,对现实的感知更为直接,而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在学生中的普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他们的自主意识显著增强,对于教材所言和教师所说,不再盲目接受,而是会比较、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依旧把教育者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性,把主体的作用绝对化了,归根结底仍然没有脱离教育者主体论的范畴。

(二)双主体论和多元主体论。

双主体理论和教育者主体论的最大区别是教育者主体论坚持教育主体的一元论,也就是认为教育主体只有一个;而“双主体说”则认为教育的主体有两个,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内容才是教育的客体。双主体论又可细分为三种观点。

一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处于两套不同的系统之中,即教育者系统和受教育者系统。教育客体已有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价值理念等都是制约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而在教育接受过程中,两者的角色刚好相反。与此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实现角色互换。所谓教学相长,受教育者的某些观点会启发和触动教育者,使教育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两者都是在教育客体,是两个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客体也可以承担起传统教育主体的功能,对更广泛的对象实施教育,而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比如,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接受了教育主体传输的教育内容后,转而对其他人转述这些内容时,他们的角色便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

三是受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内容后,还可进行自我教育。反省和内省都是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在自我教育模式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合为一体。

双主体论看到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也看到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有可取之处。但它混淆了受教育者能动作用和主体性的区别,模糊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因此,仍经不起推敲。此外,由于双主体说把部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转嫁到受教育者身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有学者认为,“‘双主体说’存在着逻辑上、理论上的诸多问题,难以成立。“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由此产生了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同时,“双主体说”在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基本关系;二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功能;三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作用;同时也淡化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和自信。”

和“双主体论”一样,多元主体论在教育主体上也抛弃了“一元论”的主张。不同的是,多元主体论有把教育主体延伸扩大的趋势。这一理论认为教育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介体等都可以充当教育的主体,发挥教育的功能。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教育要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但却有主次颠倒之嫌,贬低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质上是无主体论。

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调控等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从主体对于客体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来理解的,它是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的本质特征。”要深入剖析教育主体的构成,就必须联系教育客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与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有所不同。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是从人和物的关系上划分的,是指人类活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领域,无疑也是一种对象性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划分的,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划分的,准确地说,是从人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与被作用、教育与被教育的相互关系上来划分的。

无论是教育者主体论、双主体论或是多主体论,都有失偏颇,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摆正主客体间的关系。从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个人层面的教育主体包括教师、领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者、家庭成员等。而组织层面的教育主体既包括经过严格程序审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章程的正式组织,也包括学校社团、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各种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各类主体在教育开展中应该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以促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教育对象价值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不可能通过单一的课堂教育活动来完成,而是要深入实践,融入到教育对象日常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因此,家庭、学校的社团和社会上的有关组织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有两种观点。

(一)主体中心论。

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普遍观点。这一观点把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将教育者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教育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者操控整个教育过程,通过运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活动各要素对受教育者的知识、道德、心理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成才与否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构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这一教学理念在教育发展史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者从教材选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纳等方面都完全服从于自身想法,把受教育者视为任人摆布和一味服从的“木偶”,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不重视对受教育者意见的征集和反馈,最终使教育活动陷入教育者个人的“自说自话”。

(二)客体中心论。

客体中心论在具体教育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但把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教育的主体性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其最终必将导致教育的自。

主体中心论和客体中心论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单方面夸大了教育过程中某一要素的作用,都没有摆正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不论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还是其他教学形式,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的主导和控制是不容否定的,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这一点也是不容质疑的。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应该是一方完全服从另一方的主次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的关系。虽然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对教育的诸环节握有主动权和决定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也并非表示教育者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和不容置疑的。所谓教学相长,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把教育主体的角色让位于受教育者显然不合适,因为教育内容和学生的价值理念紧密相连,指望依靠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达成教育目标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一样都能接触各类信息源,因此,寄希望于教育者的单方说辞扭转客体的消费观也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客体的互动至关重要。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十二

2 兴隆热带植物园植物资源探析。

3 三亚度假酒店硬质景观研究(或以某某酒店为例)。

4 三亚度假酒店水景观研究(或以某某酒店为例)。

5 三亚度假酒店园林布局特点研究(以某某酒店为例)。

6 三亚度假酒店景观特色分析。

7  三亚湾度假酒店园林小品设计初探。

8 三亚半山半岛洲际酒店园林景观分析。

9 论槟榔谷园林造景元素的研究。

10 槟榔谷景观特色研究。

专业初中政治小论文题目参考大全(13篇)篇十三

2、备战省运会冬训期间男子赛艇业余运动员部分生化指标分析。

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特征。

4、中国和巴西女排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5、安徽省高校专业组篮球队教练员现状研究。

6、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尤溪县为例。

7、校园足球的推广对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8、高校体育柔力球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9、社会体育指导员行为失范现象的审视与反思。

10、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

11、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

12、骨骼肌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

13、专项训练中运动生理学的应用。

14、渭南市青少年篮球培养现状。

15、高职院校公共田径选修课强化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

16、高校篮球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研究。

17、浅谈定向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18、谈网球击球过程中的“放松”

19、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对湖南省城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

21、中小学气排球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

22、中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易犯错误及对策。

23、高校校园足球常态化与制度化的创建策略。

24、浅析瑜伽课程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25、当代体育用品的市场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26、太极拳运动与老年人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探究。

27、济宁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

28、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和维护的现状分析--以滨州为例。

29、安徽省宿州市雪枫游泳馆救生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30、成都市篮球培训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

31、欧洲足球冠军联赛进球特征研究。

32、运动竞赛裁判员的恶意执裁行为整治初探。

33、浅析散打鞭腿动作对膝关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4、我国毽球运动发展探究。

35、浅析足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消除。

36、论冬奥会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影响。

37、体育展示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发展问题探讨。

38、民族舞狮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

39、蛋白质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40、cba全明星周末赛制改革优化研究。

41、下旋球的分类及搓接下网原因分析。

42、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43、体育教育中引入橄榄球运动的研究。

44、奥运会视角下当代中国体育传媒发展研究。

45、体育游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46、论幼儿师范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形体训练要点。

47、篮球防守理念及主要防守环节初探。

48、河南省新农村全民健身体系构建现状研究。

49、中国传统武术的“俗文化”特征辨析。

50、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研究。

1、校园足球的推广对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2、高校校园足球常态化与制度化的创建策略。

3、20_-20_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进球特征研究。

4、浅析足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消除。

5、英国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史研究。

6、中国足球怎样才能从落后变先进。

7、中国足球媒介话语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

8、浅谈校园足球文化的建构--以长沙德馨园小学为例。

9、我国贫困地区校园足球心率训练课的初步探析。

10、职业俱乐部对于校园足球开展的效能研究。

11、体育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以英国足球教练员迁移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12、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足球课中的应用研究。

13、从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看现代足球技战术最新趋势。

14、高校足球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15、男子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时心率特征的研究。

16、迷狂下的追求与诉求:足球球迷正能量文化心理培育研究。

17、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间歇性恢复能力的评价研究。

18、挑战与应战:论校园足球改革。

19、足球公共服务研究。

20、足球实践与足球规则的互动探析。

21、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训练学研究。

22、浅谈中国足球发展现状及原因对策。

23、浅析球感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

24、湖北省财政支持足球事业改革发展研究。

25、浅析足球视频档案在足球教育中的作用。

26、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7、花式足球运动研究。

28、大学校园足球文化环境构建。

29、足球技术概念及技术动作分类。

30、足球文化与中国足球发展现状。

31、少儿足球比赛头顶球技术的训练与运用。

32、中国足球的“供给侧改革”

33、足球职业化改革两次飞跃的思考。

34、改善与创新足球教学的方法。

35、我国高校校园足球竞赛联盟机制探究。

36、足球训练理念与策略分析。

37、足球运动员转会引发的若干思考。

38、恒大足球行销策略的研究。

39、欧足联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经营的治理及启示。

40、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主场优势探析。

41、学校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2、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43、足球运动员品牌资产分析。

44、多元化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构建。

45、浅析足球运动员进球后庆祝手势的符号学。

46、浅谈足球守门员出击技术的运用。

47、浅谈现代足球比赛中技术特点变化。

48、“校园足球”建设热的冷思考。

49、社会足球伤害案件的运动技术合规性审查。

50、国外足球耐力热点研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2、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3、初中体育课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4、生命关怀视野下体育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5、多媒体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

6、适应时代潮流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7、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之资源共享--以精品视频公开课健康瑜伽为例。

9、体育教育信息化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10、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室内外多媒体教学欠缺的研究。

11、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强化策略分析。

12、微课在兼职体育教师教学中的作用。

1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

14、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体育教学。

15、茶道对体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6、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探析。

17、mooc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示范探析。

18、平板电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19、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体育的整合。

20、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21、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校体育教学与互联网+的模式探讨。

22、从远程视频教育的兴起谈体育教育的改革。

23、多媒体在高校篮球教学的应用路径探索。

24、某高校医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调查。

25、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

26、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英语课堂中的融合分析。

27、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军事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8、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多媒体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9、信息技术在课外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0、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31、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

32、探析体育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33、慕课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冲击与思考。

34、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实践探索研究。

35、标准驱动的美国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动态保障体系研究。

36、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取向研究。

37、微课理念引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38、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微课的认识、使用。

39、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40、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41、技能演练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4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43、影响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因素分析。

44、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5、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46、基于运动项目微课的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47、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

48、我国体育教师地位低下原因本质分析。

49、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50、浅析新课程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数学说课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和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成长。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您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触动人

    优秀旅游的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在寒假的最后五天,我们一家乘坐香

    优质复活读后感每一章大全(14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形成对作品的独特见解。下面是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对这本书的独特观点。我匆匆读完《孙

    最新李吉林讲座心得(通用14篇)

    吉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各类景点和旅游线路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吉林省的民俗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李吉林,中国著名

    最优志愿打扫活动心得体会大全(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帮助。第一段:活动背景和

    最新妇联主任述职报告大全(17篇)

    撰写述职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回顾,有助于对工作目标和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了解到书写一个好的述职报告所需注意的一些关键要点。

    专业健康职业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例,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入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

    优质社区工作的收获和体会(案例13篇)

    工作体会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最热三角形的心得体会(案例12篇)

    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进步。

    精选员工工作服的管理方案范文(17篇)

    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行业中制定工作方案的常见做法和要点。一、总体目标1、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