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数学减法计算教案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飞雪2023年大班数学减法计算教案反思(大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数学减法计算教案反思篇一

1.能发现比一个数多一少一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2.知道5以内1除外的任何一个数与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1、1-5的数字卡片,点卡。

2、新房图一字排开五间连在一起,

3、幼儿操作材料。

一、谈话导入,出示数字宝宝。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认识数字宝宝,并拍手欢迎。

二、住新房从小到大排列。

1、数字住新房。

教师:这些可爱的数字宝宝看到别人都住上了新房,他们也想住新房。于是,老师昨晚连夜设计了一张新房图。

(1)你们看房子漂亮了吗。那一共有几间房你们怎么知道的,从那边数的.

(2)要从左往右数,那么第一间给哪个数字宝宝呢?

(3)幼儿操作教师表扬。

2、点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她吗?

(2)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3)教师小结

三、找邻居

1、给小2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和点卡妹妹住在新房里可开心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数字宝宝2觉得太无聊了,于是他带着点卡妹妹去找离它最近的邻居玩玩,谁离2最近。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2的邻居

(2)观察1和3与2的关系。

(3)教师小结;1比2小,就是它的小邻居。3比2大,是2的大邻居。在数学王国里它们叫相邻数。

2、数字四找邻居。

(1)教师;小4也要找邻居那我们来看看他的邻居是谁、教师事先把4的左右两边遮起来,让幼儿猜。

(2)幼儿说结果教师肯定。

3、找中间数

(1)出示2和4找它们的中间数,

(2)教师引导幼儿

(3)教师小结:三个数之间,中间的一个数比前面的数多一,比后面的数少一。

四、幼儿操作

1、给小动物找门牌号。(相邻数)

2、画苹果。(找中间数)

3、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刚才国王送来了进入城堡的入场卷,但是,你们必须把上面得题目了,才有效哟。

五、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得到了入场卷,下次我们可以随时去王国玩。今天,我没得数字宝宝也累了,它们想回家了。它们说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没来,下次还要带更多的数字来。再玩找邻居的游戏,你们欢迎吗?跟数字宝宝再见!

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

活动《找邻居》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能发现比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中,以小动物找到邻居后,再请幼儿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

通过这次的数学活动,虽然目标基本达成,但我感觉还应更注意数学活动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第二课时时,还应特别强调突出“相邻居”这个概念,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复习巩固。

大班数学减法计算教案反思篇二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2+6=83+5=84+4=85+3=86+2=87+1=88+0=8

8-1=78-2=68-3=58-4=48-5=38-6=28-7=1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数学减法计算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大班数学减法计算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活动反思:

老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大班数学减法计算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活动反思:

老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