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

时间:2023-12-22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提供新的观点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选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扎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切实落实20xx年度财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紧抓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契机,以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为基础,以推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为抓手,以严格督促检查和资金监管为保障,以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绩效为目标,着力推进财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如期完成财政部门乡村振兴工作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市财政局将重点围绕衔接资金投入、统筹、监管、绩效4项工作任务,结合上级财政部门的职责分解和积极履行行业职责要求,通过各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衔接资金投入。

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摘四不摘”要求,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要用于精准扶贫,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财政专项扶贫投入不低于上年度”总要求,目前预算股、农业股已基本完成编制20xx年衔接资金投入预算,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另外,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资金使用方案,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市扶贫专户,督促市乡村振兴局拨付到位,切实保障衔接资金投入政策落到实处。

牵头单位:预算股。责任单位:国库收付中心、农业股。

(二)衔接资金统筹整合。

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由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有关责任股室积极配合,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统筹资金项目,各有关股室要根据股室职责及时列出资金统筹清单,凡涉及统筹范围内资金、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做到应统尽统。原则上计划统筹金额应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至12%左右;实际统筹率不低于80%,资金拨付率不低于80%。农业股迅速形成赤壁市财政衔接资金专项统筹方案经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同意后并报省财政厅备案。同时,适时对统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按省定时限,必要时在当年8月份、11月份进行统筹调整,真正做实做细统筹。

牵头单位:局乡村振兴办。责任单位:农业股、预算股、经建股、社保股、教科文股、商贸股、企业股、金融股、行政政法股、经管局、农财局。

(三)衔接资金监管。

1、出台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完善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

按照中央、省、咸宁市关于产业发展奖补有关政策,由农业股牵头,出台赤壁市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的效益,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按照省、咸宁市关于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管理相关政策,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完善赤壁市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监管。

牵头单位:局乡村振兴办。责任单位:农业股、监督局。

2、完善衔接资金动态监控。国库收付中心、局乡村振兴办为衔接资金动态监控的主体单位,按照《赤壁市财政衔接资金动态监控工作规程》要求,对纳入平台管理的各项数据实施动态管理,对各级各类财政衔接资金预算分配下达、资金支付、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绩效目标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行专人负责制,股室股长负相关主体责任,监控平台数据上网前股室股长必须严格把关。衔接资金动态监控情况实行月报制,由各相关股室每月报送到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分析汇总有关情况,对财政衔接资金动态监控推进缓慢、预警整改不及时等情况进行提醒,逾期未处理的要进行通报,确保衔接资金分配下达进度100%、预警信息处理率100%、绩效目标规范填报率100%、支出进度不低于92%的目标。

牵头单位:国库收付中心、局乡村振兴办。责任单位:农业股、预算股、经建股、社保股、教科文股、商贸股、企业股、金融股、行政政法股、信息中心、经管局、农财局。

3、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

财政监督局、局乡村振兴办要把常态化监督检查作为提升财政资金效能的重要抓手,做好中央、省、市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衔接资金审计以及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开展衔接资金监管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创新乡村振兴领域资金、项目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加强日常监督频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提高监督检查覆盖面、延伸度,对各乡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落实各项监督检查资金类别不少于50%,落实各项监督检查每个乡镇抽查不少于20%的村,每个村抽查不少于10%的贫困户要求。对重点乡镇、重点村,集中精力,把问题查透,抓住深层次的问题,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监督检查的权威和绩效。强化检查信息披露和结果运用,对监督检查反馈的普遍性问题和容易出问题的环节,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以规范,进一步提升制度的约束力;对于已暴露的问题要找准短板,迅速解决;对未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主动介入、抓早抓小,及时有效遏制。所有发现的问题一律举一反三,一律落实跟踪督办,重大问题一律线索移送,最终确保所有问题清零。

牵头单位:监督局、局乡村振兴办。责任单位:农业股、社保股、教科文股、经建股、金融股、预算股、国库收付中心、农财局。

(四)衔接资金绩效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由预算股牵头,有序开展20xx年和20xx年衔接资金项目绩效管理相关工作。各相关股室根据对口监督的原则,及时跟踪督办衔接资金使用,切实发挥衔接资金绩效,确保衔接资金各项绩效管理工作同时期处于全省、咸宁市先进水平。

牵头单位:预算股。责任单位:农业股、经建股、社保股、教科文股、商贸股、企业股、金融股、行政政法股、信息中心、农财局。

(五)衔接资金公开公示。

有关股室根据年度衔接资金有关情况,结合中央、省级层面资金清单,确定本年度衔接资金公开公示清单,报局乡村振兴办备案,局乡村振兴办协助信息中心在相关网站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资金分配文件、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目标等信息。

牵头单位:局乡村振兴办、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农业股、预算股、经建股、社保股、教科文股、商贸股、企业股、金融股、行政政法股、经管局、农财局。

(六)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学习。

紧扣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指示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讲话精神,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全体干部参与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大学习”中来。多层次组织财政干部参加集中学习、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题讲座,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要论述进行学习、解读和讨论。各党支部在“主题党日”和支部会上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有关学习和讨论记录报局乡村振兴办汇编。

牵头单位:人事股、党办。责任单位:各党支部、局乡村振兴办。

(七)扎实开展驻村帮扶。

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工作要求,20xx年,市财政局驻车埠镇枫桥村、勤俭村、黄土村工作队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立防返贫保障机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根据各帮扶村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工作具体情况,落实完成“十件实事”,制定好时间表、任务图,切实加快力度,逐一高效落实到位。

牵头单位:各驻村帮扶工作队。

为切实掌握各股室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进度,推动财政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职责落实,从7月份开始各股室落实情况专报制度,每月最后一天(节假日顺延)将《20xx年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月报表》报送至市财政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纸质版盖章和电子版同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分析汇总后报局领导阅示,20xx年各股室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局对各股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二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

(一)文件制定情况。根据省医保局等七部门《x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我局对20xx年医保数据进行测算,以便在省定范围内确定我市农村低收入人口医保待遇政策,制定出台我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办法》。由于20xx年度市辖三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未实现一站式结算,因此医疗救助政策测算结果将出现一定偏差。为保证测算结果科学合理,我们采用了x县数据进行测算。经过测算,20xx年全县实际支出医疗救助资金xxx万元,新政策将支出xxx万元,较老政策增加支出xxx万元。若将20xx年度“xxx”“xxx”发生的xxx万元合并至医疗救助,整体结余xxx万元。在新政策下,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监测人口、单纯贫困人口综合医疗报销比分别为xx%、xx%、xx%、xx%,符合省级方案总体要求。在积极推进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下,财政资金支出并未出现大起大落。

根据测算情况,我局初步起草了《x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办法》,并广泛征求了财政、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意见建议。xx月xx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组织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原则通过《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要求就细节问题做好沟通协调,尽快印发。xx月x日,《x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办法》正式印发。

(二)医保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实施办法》印发后,我局第一时间与国新健康工程师开展面对面讨论,把2022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政策矩阵图进行了详细解读,形成了算法配置表。为加快推进政策配置,我市已着手安排工作人员设计测试用例,确保政策配置完成后,第一时间开展验证工作。

(三)人群认定情况和资助参保情况。根据《x市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负责认定并提供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人口等困难群体的人员名单。截止xx月底,我局接收到民政部门报送特困人员xxx人,低保对象xxx人;乡村振兴部门分别于x月份、xx月在全市范围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以2021年家庭年人均收入xxx元为监测范围,对xxx个村xxx户农户开展拉网式大排查,通过部门间数据对比,共新识别出监测对象xx户xx人,已录入系统开展监测帮扶。目前我市监测户共xxx户,xxx人,已全部按照xxx元定额资助标准参保,参保率x%。截止xx月xx日,特困人员xxx名全额代缴人员已在业务系统中全部完成参保标识;低保对象已参保缴费xxx人,参保率x%。经系统核查,在各部门提供的代缴人员名单中,有部分群众因死亡、跨制度参保职工医保、跨地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导致实际不参加x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群体参保率。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主要问题:根据《关于印发x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x医保发〔2021〕x号)精神,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不再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目前,我市稳定脱贫人口(除低保和特困户)共xx余人。由于以往个人缴费全部由政府资助,按照新的政策,每人xx元的费用将由其本人承担,每家按x口人计算,需要缴纳费用xx元,负担过重,这有可能对参保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两类人员”的参保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重点加强政策解读,通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入村入户宣讲、张贴政策文件,发放宣传页等方式,强调基本医疗保险的普惠性、福利性、公平性,把参保的账给群众算清楚,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保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参保率,确保应保尽保。二是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市、县(区)乡村振兴局依托省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分析疑点数据,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会同医保、卫健、民政、教育、水利、住建、人社等职能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和对接,综合分析部门信息数据,做到早发现、早帮扶,杜绝该参保的未参保、该代缴保费的未代缴问题发生。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三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致贫返贫,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按照中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就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全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01万某某79.91万人,已脱贫24.27万某某76.57万人,剩余1.74万某某3.34万人。9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镇坪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剩余9个贫困县区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工作重心已由注重脱贫向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巩固脱贫退出户、出列村、摘帽县成果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中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做到责任不变、政策不变、力量不减、力度不减,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确保到20xx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实现全面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20xx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脱贫、安全住房、基础设施、驻村帮扶、扶贫扶志、项目资金管理、扶贫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

(一)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果。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配合,重点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健全带贫益贫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工作,推动产业扶贫项目长期有效、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二)巩固提升就业扶贫成果。由市人社局牵头,重点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公益专岗开发、劳务扶贫协作、新社区工厂提质升级、创业就业体系拓展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能、实现1人稳定就业。

(三)巩固提升教育扶贫成果。由市教体局牵头,重点抓好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控辍保某某措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等工作,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

(四)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由市卫健委牵头,市医保局、市税务局配合,重点抓好贫困人口参加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医技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大病集中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

(五)巩固提升兜底保障成果。由市民政局牵头,市残联配合,重点抓好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社会组织助力等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

(六)巩固提升住房安全成果。由市住建局牵头,市搬迁办配合,重点抓好农村住房安全质量监督、动态管理、政策保障、及时帮扶,确保符合条件和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应搬尽搬,应改尽改,稳定实现安全住房有保障。

(七)巩固提升生态脱贫成果。由市林业局牵头,重点抓好林业产业培育、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聘用贫困劳动力担任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举措,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八)巩固提升基础设施成果。由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重点抓好交通、水利、电力、网络扶贫工作,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基础设施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任务。

(九)巩固提升驻村帮扶成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重点抓好优化帮扶力量、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管理考核、强化激励保障等工作,确保驻村帮扶队伍不撤、力度不减、工作不断。

(十)巩固提升扶贫扶志成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重点抓好“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内生动力。

(十一)巩固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成果。由市财政局、市扶贫开发局牵头,市审计局及相关部门配合,重点抓好扶贫领域资金全口径监管、扶贫项目大排查、扶贫审计监督全覆盖等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规范、使用精准、发挥效益。

(十二)巩固提升扶贫资产管理成果。由市脱贫办牵头,市财政局及有关部门配合,重点抓好扶贫资产确权登记、运行管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工作,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高效运转、长期受益。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由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重点抓好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支撑、保障搬迁群众权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综合治理等工作,制定并落实系列专项工作方案,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贫困村人居环境是脱贫成果的重要体现,各级各部门要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关要求,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并落实专项工作方案,重点抓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全面查漏补缺。3月底前,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重点排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突出问题,建立排查问题台账,落实整改责任。

(二)完善长效机制。4月底前,各级各部门对已经建立的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进行梳理完善,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制度更加稳定、系统、全面,形成纵向层级推进、横向目标协同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

(三)加强统筹衔接。各级各部门加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规划、政策、措施对接,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一)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层层明确任务,级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减、扶持政策不减、资金投入不减。要切实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的落实落地,扛起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返贫监测、动态帮扶、风险防范等有效机制,细化实化巩固提升具体举措。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对接中省部署,统筹各方资源,保障政策供给。市、县区财政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统筹安排资金支持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加大对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政策帮扶,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坚强保障。

(三)强化工作指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相结合,逐户排查帮扶缺项,精准落实政策措施。要围绕各自职责,加大督促指导,密切协作配合,合力推进落实。要聚焦重点难点,加大对挂牌督战县区、镇村工作指导,确保补齐短板弱项。

(四)严格督查考核。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列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脱贫攻坚年度考核和重点督查内容,定期开展督查督导,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通报问责。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着力营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浓厚工作氛围。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发表的xxxx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提醒,集中指向的是“两不愁、三保障”,念兹在兹的还是让脱贫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既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接续奋斗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坐标。

按照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两会”的安排部署,今年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考虑是:立足“三新一高”目标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条底线,贯穿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一个主线,突出乡村振兴重点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两个重点,以产业就业为抓手推进乡村发展,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以清单化管理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不难看到,随着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我们面临的工作头绪更多、难度更大、责任更重。全省帮扶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帮扶工作任务,着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及农村党建等工作。

一要聚焦一个底线,推动成果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提升足,是各市县和乡村干部、帮扶干部的首要任务,必须持续响鼓重槌地抓细抓好。要抓牢“两个环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要发挥一线工作主力军作用,针对监测帮扶政策宣传不深入、排查工作不细致,农户不知道、不会报,部门预警难、参与少,“三类户”应纳未纳、体外循环、监测不精准,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一兜了之”等问题,紧盯监测和帮扶两个关键环节,按照“六必访”“六必查”要求,深入农户家中摸清家庭基本情况、主要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家庭刚性支出等情况,面对面分析返贫致贫的风险点在哪里,今年要种什么、养什么、享受哪些惠农政策,预期收益怎么样,倒排时间节点算清楚收入账,有计划、有重点地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职责清、问题清、对策清、措施清。特别是要紧盯控辍保学、劳务输转、帮扶车间等关键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扶持措施,防范和消除潜在返贫致贫风险。要坚持“七不消”要求,严把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坚决防止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的现象,做到稳定消除、有序退出。要抓细“两个重点”,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xx个国家级和xx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要以项目为支撑,紧扣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两个主题,精心论证储备一批可操作、能落地的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抓紧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把国家倾斜支持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在全省巩固成果中赶上来、不掉队,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作示范。同时,针对个别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未成立居民(村民)委员会和居务(村务)监督委员会,有的搬迁户还要回原村办理相关事务等突出问题,紧盯易地搬迁群众配套产业发展、家庭人口就业、户籍随迁、惠农政策落实、就医上学等重点难点问题,逐点逐人建立工作台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帮扶政策,确保群众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致富。要盯紧盯牢“风险点”,持续巩固“三保障”成果。教育、医疗和住房安全既是衡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的核心指标,也是巩固成果后评估的重要内容。个别地方“三保障”等工作还有不托底的情况,教育保障上,部分脱贫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仍存在控辍保学成果反弹风险。健康帮扶上,有的地方政策宣传不够到位,个别患慢病群众慢病卡办理不及时或未办理,有的地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不规范、续签不及时、卫生室日常管理不规范。安全住房上,一些农户没有享受危房改造(抗震改造)补助资金,一些农户虽建了新房,仍居住在有安全隐患的旧房中。安全饮水上,个别地方小水源还不够稳定,部分自来水有冻管现象,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还需强化。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开展排查工作,摸清基本情况、掌握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确保在上学、看病、住房和饮水等底线任务和基本民生上不出问题。

二要聚焦“两个高于”,促进乡村发展。脱贫群众之所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主要原因还是家底薄、收入低而不稳。要把帮助脱贫村、脱贫户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稳岗就业、创新创业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多措并举帮助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脱贫群众和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实现“两个高于”的目标。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去年我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x元、同比增长xx.x%,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x元、同比增长xx.x%,增速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但部分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增速较慢,甚至不增反降,增加了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风险。要依托当地农业农村独特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要更多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达标奖补等方式,完善联农带农联结机制,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效嵌入产业链,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持续巩固提升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成果。在促进稳岗就业上,去年全省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xx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万人,实现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升。但有的县务工输出人员技能培训不够、针对性不强,就业培训存在账实不符现象,个别农户外出务工奖补政策落实不到位。个别帮扶车间就业带动能力较弱,帮扶车间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就业人数少。一些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够严格,人员选聘不精准,作用发挥不充分。要把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作为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督促落实好就业帮扶各类补助政策和帮扶车间等各项优惠政策,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探索开展市县间的劳务协作,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着力稳住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力争比去年有所增加。在拓宽增收渠道上,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要充分发挥业务精通、联系广范、视野开阔等优势,积极引导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电商、光伏扶贫、村集体经济等,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光伏扶贫方面,目前全省xxxx个确权村每村收益平均超过xx万元,共有x.x万人通过公益岗位实现就业增收。但部分县区村级电站运维管护措施不到位,电站故障处理不及时,收益资金使用没有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要求。要根据所在村光伏电站建设情况,毫不放松抓好村级电站运维管理和户用电站管护,帮助村上规范管理光伏公益岗位,严格执行公益岗位实名制、工资发放季度通报和出勤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稳定发挥效益。还比如,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目前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亿元,万元,村级经济造血功能仍然不强。要最大限度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探索发展“村级+企业”合作模式和设施出租、股权投资等新发展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再比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方面,亿元,亿元,贷款到期量大、时间集中、清收压力大等问题日益凸显。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要根据贷款发放情况和贷款户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帮助有产业发展意愿和具备贷款发放条件的农户申请并协调落实贷款,帮助农户精准用好贷款,防范逾期风险,确保每一笔贷款都能用在刀刃上。再过几天,就是雨水节气了,农事活动也将陆续展开,要抓住春耕备耕和年后务工人员集中外出的关键时机,提早帮助农户对接帮扶项目,备足备齐生产资料,制定落实种养殖计划,加强外出务工培训指导,确保各项增收措施尽早启动、尽早收益。

三要聚焦宜居宜业,推进乡村建设。近几年,通过脱贫攻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改观,但主要是满足农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同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工作重点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转向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推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按照国家即将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主动配合参与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在村庄现有基础上予以完善补充、提升改造。今年x月底前,全省要完成xxxx个发展类村庄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中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增加功能,主要涉及卫生厕所、能洗上澡、能取上暖、垃圾污水处理等;二是提升服务,不断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推动实施“xxxx”乡村建设示范工程。去年以来,省里选择了x个市(州)、xx个县(市、区)、xx个乡(镇)、xxx个村,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顺利完成xxx个省级示范村建设。今年要完成xx个省级示范乡镇建设任务,并新增建设省级示范村xxx个。要对照示范建设xx项具体任务,科学规划,统筹实施,xx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助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去年我们集中开展了问题厕所排查整改,但部分村改厕模式选择不合理,有些村自来水供应都不稳定,还要搞水冲式厕所;有些村质量管控不过关,改建后的厕所由于防冻、粪污处理等没有解决,造成闲置或不能正常使用;有些村搞了“零费用改厕”,农户没有出资投劳,导致对施工和质量不关心,个别厕所成了储藏室。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是问题厕所摸排和督促整改的主要力量,要持续开展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分类推进问题厕所整改,推进完成好今年xx万座改厕任务,帮助指导农户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同时,要巩固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帮助健全“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得到有效管控,着力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四要聚焦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聚焦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一手抓协调推进、形成工作合力,一手抓试点示范、推进基层创新实践,促进乡村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首先,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方式。围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扩大积分制覆盖范围,拓展积分应用领域,推动探索建立小微权力、村级事项、公共服务等清单,推进农村各类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让农民群众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渠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乡村治理活力。要协助村“两委”规范村务运行,完善村民自治、村级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监督、民主协商等制度机制。其次,要深入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经验,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注重加强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宣传,及时挖掘和总结推广乡村治理的新鲜经验和创新做法。再次,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帮助完善村规民约,崇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推动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要聚焦特困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外流明显,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还有五保户、残疾人、单亲母亲等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缺少照料,看病、上学等面临很大困难,有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去年以来,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行动一活动”,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动员组织身边的组织和个人,为身边困难的人做身边的事,温暖身边人的心,凝聚身边人的神。活动开展半年多来,万次、万件,让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老有善养、幼有优教、困有真帮。下一步,各地要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对“一行动一活动”的安排部署精神,着力在求实效、见真章、建机制上下功夫。要积极探索创新,丰富内容形式,从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能做的事做起,把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做细致、做到位,用真心真情去温暖、感动农民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统筹当前和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避免帮办实事一阵风、走过场。要持续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帮助基层干部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政策,切实提升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县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开展关爱服务行动的指导和帮助,在政策完善、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方面提供倾斜支持,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支部有更多的渠道和手段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五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xx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镇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剩余未脱贫人口如期高质量脱贫,已脱贫人口稳定可持续脱贫、不返贫,确保全镇无漏评、无错退、群众认可度高。

(一)实行分类管理。根据贫困属性、困难程度等实际情况,对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二)坚持精准施策。严格对照脱贫标准以及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

(三)做好城乡统筹。在推进产业和就业项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做好统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镇与农村、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均衡发展。

(四)强化专业服务。建立以驻村工作队、村级扶贫专干为主体的专业扶贫力量,突出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3月)。研究制定镇村脱贫成效巩固的具体举措,出台工作方案,逐级动员部署。

(二)基础夯实阶段(20xx年3月-5月)。保持原有的工作责任、格局和要求不变,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三率一度”,进一步查漏补缺,对标达标,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三)质量提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坚持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注重城乡统筹和专业服务,全力防范风险,全面巩固成效,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齐奔小康。

(一)加强对象管理。

1.严把退出关口。

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有序组织对已脱贫对象贫困退出工作进行回头看,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

2.坚持动态调整。

加强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对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通过脱贫回访调查,采取扶贫、住建、民政等部门数据比对的方法,结合扶贫信访线索,及时核实核准因病、因灾等因素致贫或返贫的对象,并逐级申报纳入扶贫开发系统。

3.做好分类管理。

通过摸底排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划分为红卡、黄卡、绿卡三种类型,建立分类管理数据库。

(1)红卡对象。即所有未脱贫对象,主要任务是对照脱贫标准,因户落实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等帮扶措施。同时,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斩断贫困根源,实现如期高质量脱贫。

(2)黄卡对象。即脱贫户中的低收入对象,主要任务是结合贫困户实际和发展意愿,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基础上,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残疾保障、兜底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3)绿卡对象。即脱贫户中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对象,主要任务是继续落实结对帮扶和国家规定的到户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二)强化两项帮扶。

1.驻村帮扶。

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协调省市县工作队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下的村派驻指导员。

2.结对帮扶。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力量,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已脱贫对象每季度走访1次,未脱贫对象每月走访1次。

(三)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深入推进“三帮一”劝学、送教上门等活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

(2)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作为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1)大力组织搬迁入住,确保已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的对象,在20__年5月底前全部入住。

(2)通过基础数据比对和排查,对已脱贫户、非贫困户中存在安居隐患的对象,通过单户新建、修缮加固、闲置房置换等方式,在20__年5月底前实现安居。

(3)确保所有未脱贫对象在20__年11月30日前全部实现安居。

(4)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在20__年5月底前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逐步完善镇、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集中安置点的后续管理和服务。

(5)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住房的拆旧复垦工作,确保拆旧复垦率达到100%。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优化产业扶贫。

1.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电商、加工业的融合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2.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

3.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4.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及时收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协调对接销售渠道。

(五)做实就业扶贫。

1.在镇集中安置点、部分村级集中安置点,全面布局浙江义乌来料加工、湘绣女红加工、食品加工等就业扶贫车间(基地),优先安排红卡对象、黄卡对象就近就业。对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给予扶持。

2.继续实施生态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在红卡对象、黄卡对象户中聘用生态护林员和生态环保员。

3.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六)注重扶贫扶志。

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继续开展“四讲四评”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七)做好信访舆情处置。

1.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信访排查力度,做好初信初访处置,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镇,切实减少越级信访量;加强舆情管控,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

2.对到县及以上扶贫信访舆情和重点难点信访事项,实行联村负责干部牵头、驻村工作队长、支村两委、相关部门配合的调查处置机制,实行重点交办、挂牌督办、逐案销号、定期通报制度,坚决杜绝重复访、群体访的发生。

(八)规范金融扶贫。

积极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工作,通过引导还贷、合理展期、依法清收等方式,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在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负责干部脱贫攻坚包干责任制;继续坚持由分指挥部、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支村委逐级抓落实的联动责任制。

2.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要遍访辖区内的贫困户,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3.由督查室、扶贫办负责组织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由镇纪委牵头,继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工作责任的落实。

4.由党政综合办牵头负责,总结经验典型,继续加大对全镇脱贫攻坚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设专业队伍。

1.继续向5个贫困村、18个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3个非贫困村派驻指导员,负责脱贫成效巩固、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

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配优配强村级班子;每村配备1名村级扶贫专干。

3.由扶贫办负责,通过分层次、分批次培训的方式,组织对村级扶贫干部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提升扶贫干部的综合能力。

(三)严格资金项目管理。

1.由财政所牵头负责,督促各村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呆账滞拨等情况发生。

2.由财政所牵头负责,对20__年以来到村的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不断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相关线索移交纪委调查处置。

3.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要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严禁以脱贫攻坚之名新增债务,严防债务风险。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驻村帮扶工作是我们国家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长期性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xxxx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在去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和《通知》都对驻村帮扶工作总体要求、职责任务、管理考核、组织保障等作出明确要求。去年以来,广大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与村“两委”班子、广大村民打成一片,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上引领向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多点发力,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上冲锋在前,成为群众最亲近的“贴心人”、最信赖的“家里人”,帮扶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驻村干部选优派强。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选派xxxxx名干部组成xxxx支驻村工作队,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村(社区)、乡村振兴重点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覆盖。二是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建立健全省级领导联系包抓、省直组长单位统筹协调、省直牵头单位归口管理、帮扶单位到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帮扶责任人到户帮扶等六项制度,逐级压实帮扶责任,推动帮扶工作高效顺畅开展。三是帮扶能力明显提升。在全省开展帮扶干部分级培训的基础上,在xxxx个乡(镇)、xxxxx个村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xx万名乡村干部参加练兵,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去年xx月x日,省委书记对全省帮扶工作省级示范培训工作作出批示,“这个培训班时机、内容都选得好,要关注新一轮驻村干部在过渡期开展工作遇到的新问题,鼓励帮扶干部探索实践。”今年x月x日,省长在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省乡村振兴局对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新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开展全覆盖培训,体现了部门作为,带动了全局工作。四是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广大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用情用心帮、尽心尽力干,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宣传政策xx.x万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x.x万个,解决群众急事难事xx.x万件。全面排查xxx万户困难群众情况,万户xx.x万人温暖过冬问题,去年xx月xx日,省委书记在农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报告上批示,“很好。继续关注落实和问题解决情况。”可以说,乡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上联党和政府,下接广大脱贫群众,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全省有效衔接工作发挥了特殊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代表省乡村振兴局,向大家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春节刚过,我们就举办如此大规模的视频培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适应有效衔接帮扶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迫切需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标志着“三农”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加强新时期帮扶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帮扶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中央要求看,今年x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xx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并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去年xx月底召开的全国乡村振兴局长会议也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发挥、提高驻村帮扶工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我省实际看,虽然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稳定消除风险的难度较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和产业发展等后续扶持任务较重,疫情灾情不确定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叠加,增加了返贫致贫风险的不确定性,把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任务还很艰巨繁重,仍然需要持续开展驻村帮扶,齐心合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从考核评估看,在国家和省级有效衔接评估考核和第三方评估中,都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全面检视人员选派、干部管理、帮扶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在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考核内容中,重点检验的还是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能力、业绩和作风。帮扶工作的成效如何,不仅影响和决定着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有效衔接工作的最终结果,也直接关乎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全面提升帮扶工作质量水平的客观要求。从督查考核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全省帮扶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思想认识上有所松懈。有的驻村干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驻村帮扶可以歇歇脚、缓口气,对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责任感、紧迫感不够强。二是工作思路上不够清晰。部分新调整的驻村干部对有效衔接重点政策掌握不够,对帮扶村情况还不够熟悉,对村情民意不够了解,特别是对防返贫监测政策、“三类户”底数等不清楚,仍然当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数据不准的“大概先生”“基本掌柜”,对开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思路不明晰,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不匹配。三是日常管理上有所放松。有的县乡没有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职责,对省市选派的驻村干部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严管的畏难情绪和思想顾虑,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帮扶单位没有落实跟踪管理责任,甚至不了解派出干部是否真驻村、是否真帮扶;个别驻村干部没有严格落实吃住在村要求,出现“两头跑”“驻村不住村”等现象,有的甚至虚假打卡。四是作用发挥上有待加强。有的驻村干部没有真正俯下身、沉下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个别帮扶干部把到村帮扶简单理解为到村“打卡”,没有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去,签个字就走,帮扶措施不聚焦、不精准、不具体;有的驻村干部工作不上心、不上手,在帮扶村资金项目的使用监督、推动落实上不够到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市县和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的高度重视,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彻底整改解决。

三是培养锻炼干部激励担当作为的重要渠道。去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的明确要求,勉励广大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嘱托。有效衔接比脱贫攻坚范围更广、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既是对我们责任担当的考量,更考验我们的工作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扎根乡村、服务“三农”。从目前选派情况看,选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无论是学识、见识都比较广,再加上许多干部自身还有一些专业特长和优势,在帮扶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帮助脱贫村、脱贫户巩固拓展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带动强村富民,改变乡村面貌;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大家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向基层和群众学习,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因此,我们要把五年过渡期作为守底线、补短板、强弱项的最大机遇期,及时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坚持以发展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既立足当下推进重点任务,又着眼长远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地开展具体的乡村建设工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长本事、长才干,提升能力、锤炼作风。

四是建强村党组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有着在群众中间、离群众最近的优势,能够经常联系走访群众,经常嘘寒问暖,推动完善乡村便民利民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所忧所盼。从平时调研和开展“十查十纠”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关爱服务行动不扎实,“四类人员”摸排不够彻底,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帮办实事紧贴群众需求不紧密,破解群众突出难题、燃眉之急上有差距。一些地方单纯地把关爱服务行动当成做好事,未建立长效机制,在软件、硬件建设上没有实质性举措。一些地方练兵比武对象没有聚焦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以及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第一书记,范围过于泛化,分散了精力,影响了效果。练兵比武科目与推动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看似轰轰烈烈,实际成效不显著。我们要树牢“乡村振兴为民而兴、乡村建设为民而建”的理念,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满腔热情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及县委系列决策部署,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战略性任务,以农民致富增收为重点,紧密结合xx实际,结合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评估工作汇报如下。

全镇总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xx亩,其中田xxxx亩,土xxxx亩;森林面积xxxx公顷,森林覆盖率xx%。辖xx个行政村和xx个居委会,xx个村民组和xx个居民组,全镇共xx户xxxx人。通过每月动态调整,现在库内建档立卡脱贫户共xx户xx人,监测对象xx户xx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人、突发严重困难户xx户xx人)。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因户施策、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全镇建档立卡人口已全面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达到高质量脱贫,同时建立了脱贫不稳定户与边缘易致贫户防止返贫致贫预警长效机制,构建完善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镇村干部走访、农户主动申报等为主要途径的监测预警网络,做到监测问题全见底、预警风险全部清零,防止脱贫返贫以及新致贫情况发生。

2021年以来,按照***、省委、市委及县委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部署,我镇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努力使各项政策都能落地生根。形成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协调、亲自抓调度、亲自抓推进、亲自抓督导,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具体管、具体推进,倾注主要精力、投入主要时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党委班子带头履职担当,以优良的作风高效、有序、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截至目前:我镇党委、政府共计组织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xx次,召开巩固成效、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专题调度会,共召开党委会xx次,党政联席会xx次,专题会xx次。完成驻村干部轮换xx次,优化制定有关驻村工作方案,完成选派xx名优秀干部参与驻村;组织考核驻村干部人次,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工作姿态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精准动态识别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粒纽扣”,严格“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程序,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每季度开展一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基本信息,确保线上线下基本信息一致。对未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人员应纳尽纳。2021年新识别监测对象xx户xx人。同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定力、持续发力,讲政治、强责任、补短板、强弱项,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兜底保障等,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不返贫。

xx村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其中第一书记上党课xx次、主题党日活动xx次、三会一课xx次、党史学习专题会xx次。同时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帮助制定活动方案。加大换届纪律“十严禁”“十不准”宣传教育,直接到户宣传xx余次,建立换届走访。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台账,为实施换届选举奠定基础。驻村工作队结合产业实际,上报xx乡村振兴示范案例,2021年末协助村支两委制定《xx村村集体“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xx村2022年度春季产业发展规划》,并向派驻单位协调资金xx万元。xx村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将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厕所革命”摸排走访,共计走访全村xx个村民组,xx户厕所,共发现xx户问题厕所并建立台账,将所涉及的问题上报至乡镇农业中心。同时驻村工作队首先结合上级用水专项活动,对所有xx户建档立卡户用水情况进行电话走访,然后入户走访xx户建档立卡户(xx户外打工的电话走访)和部分低保户、五保户,通过走访了解其生产生活等困难,将群众反映的困难一一记录在册,开展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在端午节、元旦等节假日开展贫困户慰问活动,为其送去慰问金和米、油、面等生活物资。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帮助村内xx名残疾人录入三代信息系统,方便残疾人制作三代残疾证;其次协调资金xx万余元和部分物资,已经向特殊人群发放xx余元,其中农户xx因房屋失火,向他发放部分物资以及慰问金xx元;同时向xx小学发放xx套文具,保证每名学生都有一套,做到对特殊人群的关爱。

我镇严格执行“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五书”制度,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抓责任落实。近几年来,镇政府分别与各村(居委会)、学校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二是抓广泛宣传。各村(居委会)、学校利用“控辍保学”宣传月、利用赶场天加大对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各学校利用开学第一周认真上好“开学家长第一课”,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三是抓动员调度。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xx镇“控辍保学”工作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等控辍保学工作会议,建立台账,实行包保责任制,镇属各部门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开展劝返工作,确保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辍学现象。认真开展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按照资助政策和标准,实施资助项目,确保应助尽助,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营养餐改善实行全覆盖。2021年春季学期,全镇中小学幼儿园营养餐改善计划惠及xxxx人次,每人每天xx元,共xx天,合计惠及资金xx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xx人。2021年秋季学期,全镇中小学幼儿园营养餐改善计划惠及xx人次,每人每天xx元,共xx天,合计惠及资金xx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xx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及寄宿生生活补助,2021年春季学期补助xx人次,惠及资金xx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xx人。2021年秋季学期补助xx人次,惠及资金xx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xx人。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辍学现象。

今年以来,镇卫生院对建档立卡人员和监测户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和体检工作,确保在家签约率及体检率为100%。按照要求,每村均修建有卫生室,并配备合格的村医,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均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等惠民服务。合医办在开展医疗报销过程中,针对建档立卡脱贫户设立专柜,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兑付医疗补助,尽量减少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2021年建档立卡脱贫户共资助xx人,xx人为职工医保,城乡医疗救助xx人,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因病致贫的风险进行动态监测。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扶贫、民政、人社、医保、村建、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领导为副组长,镇社事办主任、镇人社中心主任、扶贫站站长、镇卫生院院长、镇村建中心主任、镇中心学校校长等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排查工作小组,由扶贫站牵头,组织排查工作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对1-12月份我镇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xx人进行了全面监测,监测有xx人符合医疗救助,已按程序上报医疗保障局,纳入医疗救助xx人。

为全面做好全镇住房保障工作,把农村危房改造这件大事办好、办细、办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制定了农村危改工作实施方案,对危房改造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严把对象的准入关、程序关,同时将农户住房“顶漏雨、壁透风、门窗损坏”等情况纳入透风漏雨整治,目前,我镇xx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xx户监测户中,xx户住房存在问题,目前已改造完成。

一是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情况: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持续保障情况排查的通知》和市、县有关要求,在2020年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情况摸排的基础上,制定《xx镇关于开展2021年农村饮水安全持续保障情况排查工作方案》。对全镇xx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逐个逐户排查,进一步排查摸清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运行管理、消毒设施、水源保护、水费收缴等情况。

二是主要政策调整情况:按照《水利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持续保障排查“回头看”的通知》《xx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和省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薄弱环节整改方案〉的通知》《国家和省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整改方案》《xx市xx新区2020年度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薄弱环节整改方案》和xx县人民政府第xx次常务会议农村饮水安全排查工作安排部署及县委督办督促局就农村饮水安全专项督查要求,对全镇xx处农村饮水工程建立健全巡查台账和调度台账,对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确定的水量(人均日用水量大于60l以上)、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4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开展短板问题全面排查。

三是主要政策落实情况:一是加强调度。2021年以来共召开农村供水保障专题会xx次,梳理供水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xx个;二是争取上级补助维修养护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维护养护、设备更换、消毒设施完善、消毒药物、管水员工资补贴等。其中2021年***水利发展资金(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部分)xx万元,主要用于xx镇xx村集镇农村供水工程、xx水厂农村供水工程、xx村xx寨农村供水工程、xx村xx农村供水工程、xx村供水工程等5处工程维修养护。

四是相关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一是加强与镇乡村振兴办的无缝对接,数据共享。对纳入的监测户开展动态清零工作,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村饮用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通过合理使用维修养护资金加强对已建工程的维修维护和新建应急水源工程。同时,加强干旱季节水源调度工作,强化措施落实。对于可能出现季节性缺水的村组做好蓄水保水、水源调配工作;确保了全镇农村供水正常;二是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按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利等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制定了农村饮水管理办法、巡查制度;三是抓好公益性岗位“回头看”工作。2021年份xx批次对全镇xx名农村管水员进行培训学习和工作调度,认真落实xx名公益性岗位的管水员,全力推进农村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不断建立完善我镇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做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工作。按照大扶贫工作职责加强乡村振兴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发挥社会救助制度救急难、兜底线功能,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充分用好用足低保单人户、缓退政策。根据省、市、县对低保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办充分用好低保缓退政策,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实现稳定脱贫前,不退出低保,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截至2021年,我镇新增农村低保保障对象xx户xx人,对因病、因学、因意外等造成生活困难实施临时救助xx户xx人,发放临时救助金xx元;实施救急难xx户,救助资金xx万元。

为了防止致贫和规模性返贫,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等现象,xx镇制定了xx镇进一步强化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防贫工作,对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家庭子女教育支出过高、遭受灾害事故等进行预警监测,对行业部门反馈信息进行核查;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增强后续巩固提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责任意识与主体意识,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防贫监测预警工作,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紧盯各村、各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落实情况,引导全镇干部职工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后续扶持工作,要求每月走访脱贫户xx次以上,各村2021年召开监测预警xx次,累计走访排查农户xx户,累计核实上级分派线索xx条,2021年新识别监测对象xx户xx人。

我镇2017-2018年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xx户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共xx户xx人,搬迁后至今xx户死亡xx人,xx户婚入新生xx人,现有搬迁群众xx户xx人(建档立卡户共xx户xx人)。现xx镇管理有xx户xx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共xx户xx人)。

一是就业情况:组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加县人社局组织的就业培训xx次,完成xx户xx人次搬迁后续就业培训工作,xx次xx人参加招聘活动,目前已有xx人就业,实现有劳动力家庭xx人以上就业。

二是权益保障情况:2021年完成xx户房屋不动产办理发放工作;2021年完成“三块地”摸底调查工作。我镇搬迁的xx户“三块地”共xx亩,(其中承包地xx亩,林地xx亩,宅基地xx亩),2020年完成旧房拆除及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奖补资金全部足额发放到位,退耕还林和耕地应力补助已全额打到各户“一折通”账号上。

三是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情况:一是认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回头看”工作,制定《xx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回头看”工作方案》,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支撑,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精准落实后续扶持政策,全面做好就业产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培训教育等重点工作,高质量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做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就学、户籍落户安置地政策落实工作。xx户xx人农村低保家庭转为城镇低保家庭,申请工会对xx户困难家庭进行临时救助,xx户xx人已全部纳入医疗参保统筹范围,xx户xx人已迁入县城就近学习就学,组织搬迁群众自愿转移户籍落户安置地xx户xx人;三是强化抓短板弱项,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定力、持续发力,讲政治、强责任、补短板、强弱项。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建立安置区搬迁群众巩固脱贫成果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监测和核查出的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建立快速响应和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清零,坚决杜绝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经排查,目前,xx户未出现返贫风险。

2021年就业援助xx人,护林员xx人,护路员xx人,护水员xx人,开展短平快培训xx人,发放创业贷款xx万元,发布企业招工信息xx期,xx人中有劳动力xx人,就业xx人,其中xx人因身体等原因没有就业意愿。疫情对我镇总体务工情况影响不大,我镇是一个工业乡镇,大部分群众就近务工。

xx镇有xx个村委会各xx个居委会,全部组通硬化路、动力电、通信网络,每个村居都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人口集中地方建有文化广场。一是村庄规划基本数据上报完成,县级目前正在进行修改;二是2021年问题厕所通过全镇干部职工大排查,目前我镇存在问题厕所xx个,2022年全部整改实施完成;三是我镇建有集中污水处理站一个,对集镇内污水能实现全处理;四是每个村居人口集中点全部部署垃圾斗,垃圾车定期进行清运。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农村“五治”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不良行为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婚丧陋习,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一是选优配强村居带头人,xx个村委会全部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二是我镇“五治”工作有序推进,方案基本成行。

xx镇对2013-2020年扶贫项目形成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共清查项目xx个,清查资金xx万元。其中到户类项目xx个,清查资金xx万元;公益类xx个,清查资金xx万元;经营类项目xx个,清查资金xx万元;目前基础数据全部完成任务上报第三方公司。

各村定期对辖区低收入人口进行排查并上报,对低收入家庭户中的重度残疾、重病患者按单人保政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目前,我镇低收入单人保共xx户xx人。

我镇2021年省级反馈问题xx个,目前一个整改完成,一个正在整改中。

问题一:xxxx。

整改措施:xxxx。

问题二:xxxx。

整改措施:xxxx。

我镇于2021年5月通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兜底保障部门对全镇xx户脱贫户进行全面走访排查,均不存在问题,监测对象xx户xx人,xx户住房存在问题,目前全部整改完成,xx户在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兜底保障不存在问题。

我镇2021年脱贫户xx户xx人,2020工资性收入xx元,2021工资性收入xx元;2020生产经营性收入xx元,2021生产经营性收入xx元;2020转移性收入xx元,2021转移性收入xx元;2020财产性收入xx元,2021财产性收入xx元;2020年人均纯收入xx元,2021年人均纯收入xx元。

我镇对困难群体务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建立务工信息台账,对疑似问题人员及时同当地企业联系,确保务工人员就业稳定;我镇2021年未发生自然灾害情况。

(一)在扶贫资金使用方面:xx镇充分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杠杆调节作用,不断强化监督管理,用制度筑起扶贫资金使用“篱笆”,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成效。为破解扶贫资金使用难题,最大化发挥扶贫资金效用,创新推出了“一二三”工作法破解扶贫资金使用难题。一是选好一个项目。根据各村发展需求及扶贫资金使用时限、“禁区”,建立村级扶贫资金项目库,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高建档立卡脱贫户收入。同时,建立各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6类项目台账,进一步规范项目资料管理。二是规范两个程序。按照“招投标部门不负责监管,监管部门不负责招投标”原则,成立xx镇项目管理办公室,对批复项目进行统一招投标,各行业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监管,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明确项目监管,规避资金使用风险。严格按照“532”报账比例,对项目实施前、完成后、验收合格后进行分期报账,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报账率。三是落实三个监管。主动公开接受监督。积极在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公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透明度。畅通渠道接受监督。发动干部职工、建档立卡脱贫户、群众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畅通电话、邮箱等举报渠道,及时了解群众满意度,严厉查处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实时调整接受监督。及时将资金使用情况录入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推动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有机融合。

(二)在扶贫项目管理方面:通过“三个强化”不断优化项目实施流程,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一是强化科学规划补短板。扶贫项目规划坚持围绕全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精确瞄准脱贫户,项目规划坚持“对照标准、缺啥补啥”,聚焦短板、对接问题,靶向精准。按照村级申报—行业部门审核论证—脱贫攻坚办筛选汇总—县扶贫办审批的程序优选项目和安排资金,着力补齐、脱贫户退出达标“短板”,确保扶贫项目精准投放,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二是强化放管结合提效率。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实施方式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原则,实行放管结合。到户扶贫项目充分发挥脱贫户的主体作用,采取农户自建、自购,行业部门全程指导,提供技术指导,镇村两级联合验收,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助到户。三是强化监督保证项目质量。成立以党政办、财政所、纪委办、扶贫站为主体的项目监督工作组,定期对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监督,对项目推进情况实行“周汇报”。对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责任制,对能整改的要立行立改,对短期不能完成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时限,限期整改落实到位。项目完工验收结束后,明确专人负责项目后期跟进,对项目监管实行全覆盖,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监督无盲区。

(三)做好务工人员就业跟踪服务:xx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地企优势,两点发力解决脱贫户就业难题。一是公益性岗位调整安置一部分。设置公益性岗位,解决脱贫户xx人就业问题,并加强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针对履职不力的第一时间进行调整,优先将有能力的新增监测户进行补充,目前已调整补充xx人;对于生活条件改善较大,按照自愿原则,经由脱贫户家庭会议讨论决定后,将公益性岗位轮转到更需要解决就业难题的人群,目前,完成xx个护林员岗位轮转工作。二是就近企业解决一部分。由人社中心牵头,村支两委配合,充分发挥地企优势,积极与辖区企业进行沟通,在企业能力范围内解决一部分疑似存在致贫风险的返乡人员就业难题,目前,通过xxxx、xxxx、xxxx等企业解决就业xx余人。

一是通过因户施策各项项目的申报,建档立卡脱贫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部分非建档立卡脱贫户对政策认知度有限,隐瞒家庭实际情况,谎报、瞒报家庭实际,争当低保户现象时有发生。如,xxxxxx。

二是虽然通过“扶志”与“志智”双扶工作的开展,绝大部分建档立卡脱贫户均从思想、行动上有所转变。但部分建档立卡脱贫户懒惰性情根深蒂固,不愿靠双手创造致富,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如,xxxxxx。

一是精细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对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及时列入“回头帮”台账,切实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对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扶贫资源,结合建档立卡脱贫户自身发展意愿积极申报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脱贫户脱贫增收。二是抓实抓细问题清查,确保整改一体推进。重点围绕“产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民政兜底、人居环境、成效宣传”等13个方面,逐村逐户反复查,横向纵向反复清理,建立问题台账,细化整改措施,逐一销号落实。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夯实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产业“八要素”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全面退出低效农作物种植,紧扣市场需求,引导群众发展马铃薯、折耳根、茶叶、玫瑰等经济效益佳、带动能力强的高效作物,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四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率和认可度。通过坝坝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民政兜底等政策宣传,确保宣传率100%,知晓率100%,让群众感受脱贫变化、认可帮扶成效。同时,积极用身边人、身边事鼓励建档立卡脱贫户开展生产自助,增强建档立卡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是持续开展监督管理,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落实。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严肃查办扶贫领域腐败案件和作风问题,定期对帮扶干部走访情况、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扶贫项目推进情况、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扶贫政策在xx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八

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支持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要求,对于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健康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已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的30个病种,定点医院原则上保持不变。按照“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0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结合当地诊疗能力,可进一步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并逐步推广到省、市级医疗机构。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脱贫地区实际,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

(四)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有效防范制度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调整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患者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只需在出院时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负医疗费用。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

(五)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与民政、医保、扶贫(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比对和共享,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

(六)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措施,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措施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落实,加强农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救治保障,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0—3岁婴幼儿托育指导和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预防政策。加强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人群常态化健康帮扶落实情况监测。

(七)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按照《关于印发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扶贫发〔20xx〕45号)中明确的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卫生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等十条指导工作标准要求,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调整和移民搬迁情况,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优化乡镇、行政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卫生院、卫生室设置,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合格医务人员配备。支持地方采取巡诊、派驻等灵活多样方式,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强巡诊、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要求。

(八)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推进措施。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要求,支持脱贫地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县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县域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内互认。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进一步激发运行活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积极性。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督促地方明确签约服务费收费和分配标准,提升签约履约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逐步形成家庭医生首诊、转诊和下转接诊的模式。

(九)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脱贫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脱贫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和筹集,全面提升脱贫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配置水平。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提高脱贫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配备中医医师,加强脱贫地区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脱贫地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网络建设,加强重点设备配备和骨干人才培养。

(十)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进一步加强对脱贫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级医院救治能力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力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整合市县两级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统筹满足区域内快速检测需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实验室设备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救治和应对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加强儿童保健人员和新生儿科医师培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师配备。鼓励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配备,搭建基层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推进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支持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执法装备配备,推进监督信息化工作。

(十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脱贫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本科定向医学生,各地要结合实际为村卫生室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高职定向医学生,落实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建立联合违约惩戒机制。积极支持引导在岗执业(助理)医师参加转岗培训,注册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继续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落实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政策,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中级职称或者硕士以上人员和全科医学、妇产科、儿保科、儿科、精神心理科、出生缺陷防治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采取面试(技术操作)、直接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对公开招聘报名后形不成竞争的,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合格分数线。鼓励脱贫地区全面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继续推进基层卫生职称改革,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可放宽学历等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历。各类培训项目优先满足脱贫地区需求,培训计划单列下达,培训对象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招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于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十二)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根据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安排,适当调整对口帮扶关系,保持对口帮扶工作管理要求不变。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三级医院和脱贫地区县级医院续签对口帮扶协议,制定“十四五”期间医院学科建设规划。三级医院继续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以驻点帮扶为主,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不少于5人(中医院不少于3人),每批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远程帮扶为辅,注重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在前期帮扶成效基础上,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针对性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高县级医院平战转换能力。

(十三)支持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帮扶医院和上级医院加大脱贫地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脱贫地区倾斜。加快推进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脱贫地区县域医共体或医联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积极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农村卫生健康服务效率。

(十四)持续加强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指导脱贫地区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和分析研判,落实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持续改善地方病流行区生产生活环境,对高危地区重点人群采取预防和应急干预措施,对现症病人开展救治和定期随访工作。持续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控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策略,实行分类防控,提升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防治能力,巩固防治成果。支持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有效遏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巩固新疆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完善“集中服药+营养早餐”等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政策,持续降低结核病疫情。深入实施尘肺病等职业病综合防控,推进尘肺病等职业病主动监测与筛查,加强尘肺病康复站建设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治疗康复能力。加强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

(十五)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改善行动。深入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将落实生育政策与巩固脱贫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加强新型婚育观念宣传倡导,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在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扎实做好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强化出生缺陷防治。加强农村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在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家庭的科学育儿指导力度。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计生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农村婴幼儿照护和老年人健康服务发展项目。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维护老年人健康。

(十六)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在脱贫地区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环境等健康促进行动。持续开展脱贫地区健康促进行动,推动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以“健康知识进万家”为主题,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提升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开展对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的早期筛查,及时干预,提高治疗率。

(十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发挥爱国卫生运动文化优势与群众动员优势,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增强农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革除陋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群众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引导农村群众主动参与到改善生态环境中来,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地要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部署推进,加强部门协同,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统筹做好政策衔接、机制平稳转型、任务落实、考核督促等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政策平稳过渡、落实到位。

(十九)加强部门协作。落实部门职责,强化政策和工作协同。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促工作落实。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有关建设任务纳入“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负责通过现行渠道做好资金保障。民政部门负责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做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医保部门负责落实好各项医疗保障政策。扶贫(乡村振兴)部门负责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认定,做好数据共享和对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称评定、薪酬待遇、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等政策落实。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负责爱国卫生运动相关工作。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推进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负责持续推进军队系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药系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和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建设。

(二十)加强倾斜支持。现有支持脱贫地区的各类投入政策、资金和项目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并向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省市两级财政安排的卫生健康项目资金要进一步向脱贫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力量等帮扶措施进一步向卫生健康领域倾斜。

  (二十一)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解读,强化政策培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卫生健康行业和基层干部群众政策知晓度,引导社会预期。广泛宣传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广泛宣传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除病痛的生动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九

为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及《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市委“336"战略布局和县委安排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人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莫定坚实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稳定现有体制机制,乡村书记、第一书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坚持平稳过渡。按照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各类扶贫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致富能人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有能力、有决心、有志气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低收入的现状,防止出现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真正让脱贫成果更牢固、更可持续。

村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人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一)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分户子女家庭条件,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农户申请、干部排查、乡初审、部门比对、县级审核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分层分类及时纳人帮扶,实行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完善核查和销号制度,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认真落实“忻保障”政策,对符合“忻保障”条件的人口实施针对性帮扶,政策落实兑现率达到100%,确保无一人返贫。

(二)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1.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坚持就地就近服从就优的原则,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2.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保障有大病患者、重病患者的脱贫家庭基本生活。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完善落实健康帮扶、慢病诊疗等支持政策,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3.健全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逐村逐户排查脱贫户住房安全情况,对新增住房安全风险隐患农户,及时采取危房改造、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闲置公用房安置等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

4.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建、管、用、维"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农村供水工程智能水表计量设施安装,并同步搭建联网监测平台,安装消毒设施,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重点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深人实施产业发展、就业扶持、“双基"提升、社会融人“四大工程”,千方百计提高搬迁群众产业就业收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安置点社区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加快建设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环境优美的文明幸福新家园。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从基层党建软弱涣散、重大项目、生态安全保护、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村中,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子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负责帮困扶贫村子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说明我们的工作计划:

**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共有居民389户,人口1139人(实际现有驻村户325户,1047人),60岁以上老年人196人,70岁以上老年人79人;村中有贫困户17户26人。主要以单身老年、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现已加入低保。全村共有党员37名,支部成员3人。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1.2亩,以粮棉、蔬菜种植为主,有蔬菜大棚240栋。20**年人均收入6600元左右。村内街道硬化率98%,自来水入户率100%。武家大沟自东向西穿过本村。20**年,按照镇政府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村内流转土地800余亩,已部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自办麒麟食用菌合作社(宋氏菌业有限公司)一处。肉食鸡养殖户7户,每年出栏肉食鸡20万余只。养猪户5户,年出栏生猪600余头。85%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居多,一百余人从事建筑业作季节工,物流运输五十余户。种植大棚蔬菜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意识较差。**村社区服务中心占地1625平米,主体三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平房5间,306平米。目前村内已修建5米宽柏油路2900米,村庄绿化7800余平方米,路灯70余盏。村民饮用水来自油田供水公司,已经入户,有线电视已经入户。**村于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单位。村党支部威信较高,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较好。党支部书记张新利,支部委员张兰刚、张兰祥。村民委员会选举已完成。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1.富脑工程:

(1)打造一个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在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倡导班子成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地审视不足,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责任到人;在用人方面,坚持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点调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对条件成熟村民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增添后备力量。

(2)拟邀请市区农业局及畜牧局专家,适时举办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重点在开拓致富思路,学习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

2.富农工程:

(1)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镇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蔬菜大棚优势适时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以增进村集体收入,为**村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大户带动:拟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部分启动资金引进生态猪、鹧鸪养殖,金银花种植,广泛宣传、引导原有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参加,并扩大规模,适时成立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全村居民致富。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善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充分发挥区科技局帮扶本村的优势,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训村民微机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寻求网上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680米健康路一条,铺设花砖人行道760米,粉刷路两侧村居墙面3600平米,悬挂线杆宣传牌36个,张贴墙面宣传栏39面,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

2.加强村居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村内原有6900米柏油路及77个路灯,搞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建设生态家园。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争创省级卫生村。

3.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市有关政策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

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工程。

1.定期为村民健康查体,送医送药送健康,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每年为全村村民义务体检一次,建立健全村民健康档案。

2.遵照市委对“区域帮扶”的要求,发挥市卫生局优势,协调有关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直通车”工程,解决市直机关第十六批下派帮扶第三工作队所帮扶村(居)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3.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4.在社区服务中心修建健康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建设电子书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5.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敬老育幼”明星;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好家庭“四好”评选活动。

6.协助编纂**村志。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帮扶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帮扶项目的落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立市卫生局下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帮扶资金的筹集,组织帮扶项目的实施,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项目的监督实施和推进工作,负责市卫生局与帮扶村的联系以及日常工作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局各科室、局直单位联系包村工作机制。局机关、每个局直单位联系**村一个季度,由局人事教育科列出计划。在联系月中适时到**村进行调研,尽全力解决包村工作困难和问题。

(三)纳入目标考核。局科室、局直事业单位将包村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市局将包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对各科室、单位考核内容。

(四)加大帮扶力度。全市卫生系统和局直事业单位要主动参加帮扶工作,从资金、物质、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市要向东营区倾斜,东营区卫生局要优先**镇,共同完成帮扶任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五)驻村工作组要认真做好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局帮扶工作做好参谋。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所定计划实施。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合理分工,注重宣传,认真执行包村工作人员守则、制度,模范遵守村规民约。要加强学习,在帮扶中增长才干,确保不出事,多干事,干好事,不辜负局领导的殷切希望和全村居民的热切盼望。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一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朱阳关镇位于卢氏县东南,距县城65公里,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耕地7299亩,原辖13个行政村,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现在9个行政村、122个居民组、5326户16975人,是卢氏第二大盆地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革命老苏区重点乡镇和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自全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朱阳关镇党委、政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扛牢肩上责任,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产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贫困村8个,截止2019年年底,全镇8个贫困村均实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达标,退出贫困村序列。常住居民共有5326户16975人,精准识别之初贫困人口就有1086户4217人,贫困发生率24.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大力帮扶下,贫困人口逐年递减,尤其是2020年攻克难中之难,实现剩余72户13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镇目前共有“两类人群”65户190人(边缘易致贫32户88人,脱贫不稳定户33户102人),其中2020年底前共识别“两类人群”45户132人(边缘易致贫户19户52人,脱贫不稳定户26户80人),通过强化帮扶,目前返贫致贫风险已经全部消除。在2021年1月份至今的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中,通过“两发现”、“两核实”共新识别“两类人群”20户58人(边缘易致贫户13户36人,脱贫不稳定户7户22人)。为加强帮扶力量,对两类人权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因户施策,一户一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及时跟进,将“两帮扶”落到了实处,后期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收入持续增收,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

二、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中央2021年1号文件、省委2021年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会议精神。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一次召开研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认真梳理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进度,指导各行政村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有序开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是主动作为,早发现早纳入。发挥党员联户作用,乡镇、村组干部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对于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人口,按“四议”识别程序及时纳入“两类人群”。早到早发现早纳入,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做到精准识别。结合县民政、残联、医保、教育、应急管理等行业部门每月反馈的信息监测预警名单,建立预警监测台账,安排包村干部、村两委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核实,确认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非贫困户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致贫风险。三是及时跟进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于新识别纳入的20户58人“两类人群”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计划、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扶志扶智等措施,帮助增强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目前享受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扶持等就业帮扶政策的两类人群有14户20人,产业帮扶的有12户45人,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的有20户29人,合作医疗参保、签约家庭医生等健康扶贫均实现全覆盖。尽锐出战、帮扶力量、帮扶力度持续加强,确保致贫返贫风险及时消除,坚决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出现。

(二)狠抓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一是集中精力统筹整改。根据卢氏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卢氏县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卢脱贫办〔2021〕5号文件要求,立即制定《朱阳关镇关于对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方案》,及时下发各镇直部门、各行政村,按照反馈问题清单,在全镇范围内举一反三,自查整改,截止目前共自查问题*条,已建立自查整改台账,确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二是问题整改“回头看”。对2016年以来的国家及省市县反馈的问题整改结果进行“回头看”,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整改是否真实,针对历次整改列入台账中的问题,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目现场进行查看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坚决防止因问题整改不到位而出现反弹、引发事件,确保排查出的问题整改彻底、结果真实。做到所有问题真整改、出实效。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质量提高,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发展动力。

(三)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要指标,守牢脱贫底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稳定住、巩固好“三保障”成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确保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持续加强控辍保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各类教育补助资金按时发放到位。实施教育扶贫,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保障。医疗保障方面:2021年全镇贫困人口、“两类人群”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脱贫群众及低保群众合作医疗参保补助及时发放到位。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对2016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的435座房屋开展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确保质量达标;对一般农户的住房情况进行排查鉴定。目前全镇农户住房安全均已得到保障。安全饮水方面: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护为重点,明确管水员、水费收缴标准,对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末梢水全面检测,确保群众饮水水质安全放心。全镇所有居民安全饮水均已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生活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方面: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镇朝阳社区通过选举,成立3人组成的党支部委员会,3人组成的居委会,成立6个居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一站式”服务;二是认真做好户籍迁移工作。为全镇十三五期间386户易地搬迁完成户籍迁移,保障群众权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三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幼儿园1座,方便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四是加大搬迁人口就业产业发展力度,社区成立金融服务部1个,便利群众利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之花,村组干部通过逐楼逐户加大宣传务工信息,鼓励群众就近发展食用菌等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四)加强扶贫资产管护,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一是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在确定权属基础上,由镇产业办、扶贫办对各行政村2016年以来所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明细台账,实地查看扶贫资产,完善扶贫资产确权台账内容,确保所有扶贫资产应确尽确、应登尽登。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制度。对于确权移交到村的扶贫资产项目,督促指导各村建立项目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运营、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三是突出抓好资产收益扶贫。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收益分配,完善减贫带贫机制,鼓励村级集体的扶贫资产收益实行二次分配,用于失能弱能贫困人口的补助、增设益贫岗位、发展和维护小型公益事业、扶持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等带动贫困户等。带动贫困户、边缘户参与产业发展并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完善巩固脱贫长效机制。

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情况。

(一)续好脱贫攻坚曲,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做好帮扶机制落实。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各级定点帮扶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教育、培训与管理。确保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不退、帮扶队伍不撤、帮扶力度不减。

(二)绘好项目建设画,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效果如期发挥。

2021年全镇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达1.5亿元左右。为加快推进醒目建设进度,如期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早日发挥项目效益,一是倒排工期,细化施工任务。按照施工量、完工时间,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分解,制定施工计划,细化到每一季度,每一月。按照施工任务表,稳步高效推进项目进度。预计2021年10月底项目竣工率可达70%以上,12月底所有项目均可竣工。二是抽调精干力量,专人专班推进。实行重点项目领导班子亲自负责制,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牵头,抽调镇直部门精干人员组成项目推进组。及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施工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高质高量如期完成,确保重点项目效益早日发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下好产业发展棋,力促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全镇“一镇一业一带”总体布局,一是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实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生产。规划建设食用菌菌棒生产、菌种生产、食用菌分拣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工厂,形成香菇产业从产品制棒到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菇农收入。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依托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菇农积极参与合作社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提高本镇食用菌市场地位。二是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实现“百花齐放”。在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连翘等中药材产业,猕猴桃、蓝莓、大樱桃、玉露香梨等种植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同台竞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已经形成,产业振兴也将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定基础。

五、下步打算。

(一)扛牢政治责任,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措施和帮扶机制,坚持通过“两发现”、“两核实”、“两帮扶”“一消除”“两类人群”工作法及早发现、及早识别、及早纳入、及早帮扶、及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时刻绷紧防止返贫致贫这根弦,坚守工作底线,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出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全县、全镇发展全局谋划本镇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以朱阳关村、岭东村作为朱阳关镇乡村振兴试点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积累乡村振兴宝贵经验,为全面深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三)持续扩大招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立足全镇实际,发挥县西南中心乡镇的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带动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xx县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围绕“清底、谋局、守线、起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建党一百周年做出新的贡献。

充分把握今年以来工作调整和政策衔接的空窗期,对攻坚期内推开的扶贫项目资产、扶贫档案、问题整改等工作进行全面清底,不留尾巴。一是全面开展攻坚期扶贫资金项目清理规范,在2020年基本完成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对脱贫攻坚期间所有的扶贫资金、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完成xxxx个项目的清理核查,进一步厘清资金来源、查清资金去向、核清项目情况、规范运营管护、规范项目档案。二是全面展开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完成xx个部门、xxx个贫困村、xxx个非贫困村及xx万卷一户一档的资料整理,全部完成后,将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移交县档案馆。三是全面进行攻坚期政策落实核查及问题整改,重点对小额信贷、光伏补贴、雨露计划、孝老爱亲等到村到户政策进行全面盘点,发现有缺项漏项的及时兑现。共核补小额信贷xx户、雨露计划xx户、孝老爱亲xx万元。同时,对照国考反馈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排查,发现的xx个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落实。四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总结形成《xx县脱贫攻坚成效汇编》《xxx县贫困村脱贫档案》《xx县百户脱贫案例》等三本资料汇编,全景式再现、全程式记录过往五年的脱贫攻坚工作;xx村第一书记xxx得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始终把“重心转移、做好衔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一是深入调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全县xx个乡镇所有脱贫村开展了“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专题调研,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推动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局谋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对当下甚至未来5年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详细部署。三是及时部署,连续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驻村(乡镇)工作推进会,对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不掉线、不断档。四是政策衔接,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强化各级党政领导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政治责任,抓好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的调整、优化、宣传、落实,县级财政安排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xxx万元、保持了上年水平。五是常态帮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x个、搬迁安置村(点)xx个,派出xxx名第一书记和驻村(乡镇)工作队,同时出台《xx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管理跟得上、作用能发挥。六是深化改革,根据省市扶贫机构调整及全县事业机构改革安排,调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x月xx日正式挂牌。

紧紧盯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由村到乡到县自下而上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确定390名乡村两级信息监测员,返贫风险每月监测;与医保、残联、民政、教育、水利、住建等部门,自上而下建立信息共享预警机制,重点数据每月调度。二季度动态调整后,脱贫人口自然减少xx人、新增xx人,全县脱贫人口变更为xx户xx人。二是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新确定监测对象xx户xx人;原有“两类户”按照xxx元收入标准重新归类后,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xx户xxx人、严重困难户xxx户xxx人。三是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上半年资助学生xxx人次、xxx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xxx处,涉及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x万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xxx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低保户xxx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xx户、贫困残疾人家庭xx户、贫困边缘户xx户;1-8月住院xxxx人次、综合报销xxxx万元、报销比例xxx%,慢性病报销xxx人次、xxx万元、报销率xxx%,双签约服务xxx户次。五是接继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向x个易地搬迁安置村派驻工作队xx支,联合移民党支部或迁入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新安排资金xxx万元,对移民小区后续产业进行扶持,充分吸纳搬迁劳动务就业,有劳动力xxx户搬迁家庭,实现就业劳动力xxx人,达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要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行动,发现的xx条疑似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围绕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对标中央和省市的政策举措,全面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保证务工就业、乡村建设推进等方面工作落实,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迈好第一步、破好第一局。一是科学谋划产业项目,安排资金xxx余万元,重点支持旅游康养、中药材产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在成功进行xx、xx等村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借助全市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政策机遇,重点支持xx个村发展旅游康养产业,促进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二是切实补齐发展短板,安排专项资金xxx万元,对包括非贫困村在内的农村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网络信号等问题进行支持,特别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对中心村和空心村分类支持,逐步解决视觉贫困问题。三是全力推动务工就业,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扎实推进稳岗就业,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xx人,比上年增加xxx%;一方面,把欠发达乡村扶贫车间发展作为破解就业难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点扶持xx个乡村就业车间,切实解决农村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收益资金实行账户归口管理,完善收益分配办法并全部录入系统,落实管理和运维主体,按持证上岗要求对管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五是持续实施保险防贫政策措施。优化完善面向“三类对象”的综合保险、面向边缘户的防贫责任险和面向种植户的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三项保险共安排财政资金xxx万元。

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治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部分农户因农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足等。四是精准帮扶不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x委、x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x委新决策新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按照“一三三”工作思路,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稳步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一是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开展访贫问扶大走访,持续加强排查,定期检测,全x“两类户”共x户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人,主要的致贫返贫风险类型为家庭成员患病和劳动力较弱两类。针对主要致贫返贫风险,分类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不稳定户扎实巩固,边缘户不再陷入贫困。对有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力的家庭,逐户逐人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对弱劳力或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资产收益分红、集体经济组织帮带等办法稳定增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保兜底,做到应保尽保;继续为全x所有脱贫户投保返贫责任保险、意外伤害险,构筑最后防线。目前,x户“两类户”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x户,纳入社会兜底的x户,返贫险投保率达到x%,已全部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拓宽“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岗就业”“劳务就业”等增收渠道,不断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和社会帮扶措施。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建好搬迁群众“一卡一库一台账”(培训卡、岗位信息数据库、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做实就业创业服务,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全员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x脱贫人口就业x人,其中:省外务工x人,省内县外务工x人,县内务工x人。用好用活后续产业扶持、光伏收益等资金,有效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小区物业公司,争取环卫、绿化、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尽量让60岁以上群众有合适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全x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x人。积极推进迁出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模式,xx率先实施万亩土地托管服务项目,着力解决搬迁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实现农户与服务组织双赢,产业和生态共同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是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整改。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以“三实三清”工作举措,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责任压实,目标任务清楚,x月x日我x召开了安排部署会议,启动了排查整改工作,出台了《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责任进行了细化,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将问题整改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排查扎实,短板弱项清底,由行业部门牵头负责,乡村为排查主体,所有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参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逐户走访、逐户查验、逐户摸排,切实摸清问题底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逐村逐人进行排查,全x不存在适龄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的现象,x名残疾儿童全部实行送教上门;住房安全情况正在排查中。整改务实,问题隐患清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需要一段时间整改的,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跟踪督办。x医保局针对常年卧病在床的贫困人员,联合x人民医院专家进行上门鉴定,确保全x符合慢性病标准x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x水利局对全xx个乡镇x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回头看”,对隔离措施不完善等日常维护管理方面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后续管护,做到“动态维护、静态清零”。

抓好巩固衔接,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与“转型出雏型”相适应的“三农”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我xx创新开拓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抓好有效衔接,健全完善“三个机制”,确保政策衔接不留空白,工作对接不留空档。

一是完善政策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根据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按照“三个一批”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在义务教育方面,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医疗方面,接续落实健康扶贫、慢病诊疗等帮扶政策,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制度,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户做到“应管尽管”。在住房安全方面,严格执行《xx省农村自建房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强化乡村两级住房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保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回头看”,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力度,启动实施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有效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力保障脱贫群众供水安全。

二是完善项目衔接机制,巩固拓展资产收益成果。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抓好已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资产管理。特别是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扶贫项目,根据实际运行现状分类管理。对当前产权明晰、运行良好、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扶贫资产,保持现有经营模式,重点做好后期的风险防控;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经营性扶贫资产,在突出带贫益贫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承包、租赁、托管、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入市改革、盘活利用。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综合评估,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全x“xxx”的整体布局,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建好项目库,今年以来,共批复巩固提升项目x个,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x%。

三是完善产业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深入实施“特”“优”战略,打造x个商贸物流交易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真正用市场牵引拉动两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扩面提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好优势品牌的宣传包装策划,以品牌促发展,以品质促增收。积极实施龙头引领工程,培育壮大x户家庭农场、x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x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优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

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压茬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典型、串点成线、辐射扩面、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村更富的目标。

(一)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发展规律,以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抓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地。远近结合抓规划。结合5年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加快完成我x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分类布局,有序推进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统筹做好乡(镇)村体系和村庄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规划体系。补短强弱抓建设。坚持把农村“路、水、暖、气、电、数、链、废”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不断创优发展“软实力”,不断厚植民生福祉。统筹兼顾抓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完成x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管理试点任务,健全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的“股权证”变成“分红册”。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前期准备,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x个搬迁村整村流转,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二)实施农村环境提质工程。以“田园美、生态美、家园美、生活美”为目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打造x个示范村和x个衔接样板村,以点带面,串点连线,以区域性打造带动整体性发展。加大“三化一改善”力度,着力推动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绿化美化。创新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社城、郝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x个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着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处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着力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

(三)实施乡村治理提效工程。坚持“三个狠抓”,把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奋力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第一,狠抓党建引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持续开展“xx”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持续深入开展“三创”活动,大力引才回乡,重点在“能人”选育用管上下功夫。持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工作,以“五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第二,狠抓自治创新,夯实村民自治基础。着力构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工作格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健全完善《xx农村干部管理细则(试行)》等制度。持续推行爱心超市、孝善养老等机制办法,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全x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启动殡葬改革,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第三,狠抓法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树立法治理念,发挥“德治润化”作用,努力实现以“三治”成效促“三零”创建。持续推进“三治三零”工作创建,加快“全科网格”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倾,落细落小网格治理服务单元,确保实现“三零”达标村(社区)达到x%以上的目标。持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水平,推行“网格+x”模式,缩网赋能提质,管理服务做到“网”尽百姓事、服务“零距离”。持续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打通农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继续发扬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苦干实干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xx“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以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来践行“两个维护”,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推进整改。今年,是建党xxx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意义重大。我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省委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一条一条细化整改措施、一件一件明确整改目标,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落细、见责见效。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我县先后多次召开整改调度会,对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x月xx至xx日,县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根据整改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开展了调研督导,督促指导解决问题,倒逼脱贫攻坚和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制定方案,认真查摆。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从本级抓起,以下看上查问题、列清单,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进,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整改。针对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中央、省成效考核反馈的xx个问题,逐一确定责任单位,逐项细化整改措施,逐个确定责任人,共细化为xx条整改措施。三是从实整改,销号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倒排工期,落实整改报告、对账销号制度,县、乡(镇)整改办分别对本级整改问题负责销号管理。截止目前,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xx个整改子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我省问题以及省对市县考核发现xx个问题,共计xx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细化举措,构建返贫监测防线。一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和“跟踪记录,巩固成果”四项举措,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二是全面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全县xx户xxx人边缘易致贫户和x户xx人脱贫不稳定户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发放《南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测登记证》,跟踪记录“两类人群”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等情况,既突出帮扶,又强调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监测对象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两类人员风险是否可以消除,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截止目前,筛查预警和入户调查共完成四期xxxx人;全县摸排监测现有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今年纳入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还有x户xx人正在走纳入程序准予纳入。

(三)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后续巩固文章。一是做好稳岗就业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指导意见》,定期开展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务工情况监测,摸清就业需求,实施就业信息动态监测,并将就业信息,就业需求等信息录入就业监测系统,截止当前,现有脱贫户劳力xxxx人,已外出务工xxxx人,占比xxxx年xxx.x%。同时加强扶贫车间运行监测认定和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今年新增认定扶贫车间两处,全县累计开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xxx个。二是拓宽消费扶贫渠道。今年以来,我县不断将消费帮扶行动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激励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不断加大帮扶产品采购力度,帮扶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加宽,交易金额持续增加,截至x月x日,全县累计采购帮扶产品xxx万元。全县通过消费扶贫工作系统认定帮扶产品xx个,共上架x馆帮扶产品xx个。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县xxxx年规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xx个,投入扶持资金xxxx万元,截至当前开工率达到xx%,竣工率达到xx%,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均达到xx%以上,近期主汛期过后,我县将加大压实项目建设实施进度,确保扶持资金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建设、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扶持效益。四是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协调组织乡村干部、扶贫干部、驻村干部,配合农业农村、卫健部门开展农村改厕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开办农村改厕系统录入培训班两期,确保排查无盲区、统计无错漏,截至当前全县已完成xxxxx户改厕信息录入工作。

我县虽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区有较大差距,还有许多不足和短板。一是农村高素质人才不够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二是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带动性不够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两者之间缺乏对接的有效平台,“企业需要什么”与“贫困户发展什么”无法链接,导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也不明显。三是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普遍不够强。部分村集体主要依靠政策性、补偿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下一步,我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会议部署和要求,深刻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艰巨任务,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持续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增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新的业绩。

一是持续开展返贫预警监测。充分运用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人员”的重点监测,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收入变化,对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大力培育引进农村人才。围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好职业技术学院作用,开展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素质农民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服务农民的致富带头人。畅通优秀人才返乡下乡渠道,鼓励高端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是大力推进增收路径步伐。把扶贫车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扶贫车间不断档、扶贫产业不停步。

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丰富村级集体经济业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形成收入持续增长的良性机制,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过xx万元,培育一批过xxx万元的经济强村。我县一些集体经济强村如五里庄村账面上有很多资金因投资风险等原因闲置着,闲置的资金是无法钱生钱的。要探索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由县财政部门牵头,工创投、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协助,把全县各村闲置的可利用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县工创投公司,在县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厂房形成固定资产出租,按照各村出资比例,给予租金分红。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二

xx日下午,县委书记陈xx到乌烈镇白石村,与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及工作队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篇文章,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找准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以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确保脱贫群体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保障脱贫不返贫。驻村工作队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示范引领的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白石村,陈xx详细了解白石黑米的种植、销售等情况。据了解,“白石黑米”被列入县政府“一村一品”发展项目,2013年注册成地域性商标“白石黑米”,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1000亩。他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帮扶,充分发挥白石村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黑米产业,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提高黑米知名度,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符群芳。

xx日上午,县委书记陈xx到石碌镇片石村,查看村庄规划、房屋建设、人居环境,听取镇村干部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难点等情况。他强调,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各项衔接政策,结合实际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衔接乡村振兴。要科学谋划,找准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要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做好迎接国家、省考核评估工作。

在孔车村,陈xx实地调研了昌江富宝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产业规模、经营模式、市场行情、发展前景,以及吸纳村民就业增收等情况。他强调,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保障和技术、资金支持,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合作社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吸纳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的信心,增强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刘因越、刘亚出,以及孔车村脱贫户张育民。

xx日下午,陈xx到叉河镇叉河村和坎头村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叉河镇叉河村的脱贫户豹英娇家里,陈xx与她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得知豹英娇夫妇目前在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务工,家里还圈养牛和猪,人均年收入约有2万元,并获得省脱贫光荣户的称号,陈xx十分高兴,鼓励她和家人要坚定信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坎头村脱贫户林燕英家里,陈xx认真询问其住房、务工、子女接受教育及种养殖情况,鼓励她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生活越过越好。

县委办、县乡村振兴局、乌烈镇、石碌镇、叉河镇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三

工作计划是在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安排和计划时,提前制定工作计划。事实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计划,它们不仅分为时间长度,而且范围也不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出列贫困村稳定退出,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县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实“四不摘”要求,保障政策供给,强化责任落实,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巩固提升46个出列贫困村及面上村,22998名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20__年实现41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一)全面开展春季大排查工作,摸清底数。

1.查贫困人口属性。

漏评:重点清查大病重病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低保户中符合条件应该纳入的对象;建档立卡“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个体工商户或经营企业的户、有商品房的户、有小汽车的户)一刀切被清退中应该保留的对象。

错退:清查“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含安全饮水)未达标及脱贫程序不到位,算账式脱贫的已脱贫对象。

错评:“四类人员”清退不到位的;识别之前为“四类人员”但未作备案说明的建档立卡对象;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子女有赡养能力)。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建局、县委编办、县公安局、各乡镇。

2.查住房保障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户住房保障情况。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重点清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账、拆旧复垦、信息系统档案管理及搬迁对象入住、项目管理、信访处理、后扶情况。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毛田镇、月田镇、公田镇、张谷英镇。

3.查健康扶贫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人口中大病重病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是否达到9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应保尽保”;慢性病大病签约服务管理情况;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情况;特殊门诊报销情况及其他政策落实情况;贫困残疾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代缴落实情况;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及全科医生和合格村医配备情况。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残联、各乡镇。

4.查教育扶贫情况。

查清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因贫失学辍学情况;省内跨区就读的贫困学生资助情况;省外就读贫困学生资助情况;因病因残贫困学生送教上门情况;贫困户家庭中职业学历教育扶贫补助落实情况(雨露计划)。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县扶贫办、各乡镇。

5.查培训、就业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两后生”(高中或初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是否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是否参加人社部门的就业推介;扶贫车间建设情况;转移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

6.查产业扶贫情况。

查清楚符合产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查产业扶贫明白卡信息采集情况;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是否与农业合作组织等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利益联结是否紧密;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情况。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7.查民政、残联兜底情况。

查贫困户是否应该享受兜底政策;查整户兜底情况,是否应兜尽兜及兜底类型评定是否精准;查残疾贫困人口残疾证办理情况及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情况;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生和以上学历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各乡镇。

8.查资金项目情况。

对往年项目进行抽查;查项目库建设使用情况;查项目资金状况,看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看是否专款专用、公开公示。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人:县审计局、县纪委、县扶贫办、各乡镇。

9.查小额信贷风险情况。

查新增贷款贫困对象是否符合“四有一项目”审批条件和评级授信等级要求;查贫困户产业经营情况和贷款到期还贷能力情况;查户贷企用还贷情况及利益联结情况,看贫困户分红是否按照协议到位。

牵头单位:县人民银行。

责任单位:县人民银行、县农商行、各乡镇。

10.查涉贫信访与舆情处置情况。

查我县涉及国扶办12317、省办12317、市长信箱、12345、县委书记县长热线、“互联网+监督”及网络舆情涉贫信访件处置落实情况;查乡镇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信访等重点信访对象和信访积案是否建立领导包案责任制;查群众初次涉贫信访问题受理处理情况。

牵头单位:县信访局。

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

11.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及贫困人口信息台账。

在全面摸底排查基础上,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贫困人口信息台账,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

(二)实施产业就业增收提升工程。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扶贫车间”式加工产业等“九大扶贫产业”,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

2.按照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一社一企”、“一户一项目”。加强对往年已投入运行的扶贫产业项目的后续管护和扶持,落实特色产业规划,集中力量打造支柱产业,着力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实现对贫困村、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3.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深入推进“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用好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有效做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保底收购、生产奖补等形式发展产业脱贫;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没有稳定增收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仍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和农业保险保费支持;对无劳动力或发展条件不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资产托管、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分享扶贫产业发展成果脱贫;明确产业扶贫资金、资产产权,对达到帮扶期限的项目,后续实行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4.继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鼓励支持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对接帮扶贫困村及非贫困村发展产业扶贫,建立产业基地,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能力,确保村村都有扶贫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支持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

5.推行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和群众自家种养的“三带一自”模式。实施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机制,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为产业发展指导员,同时各帮扶责任人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6.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加强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及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贫困村,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村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活动;深入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物流产业建设,促进贫困村农产品销售。

7.制定实施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力推进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增加集体经济;进一步规范光优扶贫电站建设和管理,强化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8.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存在失败风险的,由县级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农推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技术指导和资金倾斜力度。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深入实施就业扶贫:

1.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继续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就业奖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贫政策,培训贫困劳动力300人。

2.积极探索就地就业新途径,通过岗位补贴、场租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创办或领办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完成10个“扶贫车间”、10个“扶贫基地”建设任务,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

3.途径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提供公益性岗位10个,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治安、护路、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增加劳务收入。

4.强化“311”就业扶贫行动,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推荐岗位,提供职业指导和免费技能培训服务信息。

5.实施外派劳务扶贫,建立外出就业务工贫困户稳定就业工作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境外就业稳定脱贫。加强省、市、县内扶贫劳务协作,打造贫困劳动力长期固定的求职渠道,新增转移劳动力就业600人。

6.加强对贫困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扶持,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7.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由县级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劳动站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介绍新的工作岗位。对因在外就业失业而无返乡路费的,及时给予支助。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1.对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已脱贫户,重点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扶持,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2.要落实后续帮扶主体责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乡镇村组、结对帮扶责任人,因户因人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

3.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安排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来源。

4.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转移接续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社会保障不断档、不脱节、不漏人。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三)实施“三保障”提升工程。

1.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对非普惠性幼儿园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幼儿、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免费发放教科书和教辅材料。对接受职业学历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雨露计划”,做到应补尽补。积极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80人,按规定享受国家中职学校学生免费和助学金政策。深入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童心温暖工程、泛海助学行动及“希望工程”等社会扶贫助学行动。重点关注因厌学等其它非贫困辍学的现象,深入推进“三帮一”劝学活动,强化义务教育以当地政府为主的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和家长的法律责任,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2.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及时结算,鼓励分级诊疗、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医联体和开展远程医疗,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继续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措施。重点关注贫困户得了小病、慢性病、常见病是否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得了大病、重病,在采取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不能影响“两不愁”。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3.全面落实危房改造与住房保障政策。全面开展4类重点对象房屋危险性鉴定全覆盖工作,逐户查验《房屋危险性鉴定表》,对鉴定为a、b级安全住房的,经签字确认后,逐户挂牌标识。鉴定为c、d级危房的,组织联合审核后列为危房改造对象,对未解决住房安全的已脱贫户,要在20__年10月底前限期整改到位;其他存量危房要在20__年11月底前全部限期整改到位。重点关注只有一处常年居住住房、外观内饰都破旧,但经鉴定又不是c、d级危房的农户。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支付给改造对象的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防虚报冒领、截留挪用。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四)实施“双基”建设提升工程。

1.全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建立健全农村政务、文化、养老、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在贫困村推动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站融合共建,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周到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2.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扶贫方面:在贫困村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省下达的农村公路“窄加宽”改造任务,20__年全面实现全县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任务,确保和巩固到2020年100%建制村通客车。

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县公路建养中心、县发改局、各乡镇。

水利扶贫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切实解决存在有季节性缺水、断水以及单独户取水困难等问题,重视农村学校学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县自来水公司、各乡镇。

电力和网络扶贫方面:全面解决贫困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问题。按计划和标准完成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确保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2%,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7%,全县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4千伏安1户。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实现90%以上贫困村宽带网络接入,实现贫困村有线电视收视100%全面覆盖。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相关网络运营商、各乡镇。

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围绕村庄“三清一改”,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贫困人口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开展乡村沟渠畅通及河塘清淤整治活动,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中的带头带动作用。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办、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

(五)实施内生动力提升工程。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和“能力短板”。

一要强化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参与式扶贫。任何脱贫方案都要得到贫困群众的认可,凡是到户到人的产业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等项目以及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要组织贫困户参与实施、参与监督、一同验收,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要改进帮扶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健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机制,防止政策养懒汉。

三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积极倡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通过舆论宣传引导、贫困户户主会、科技文化“三下乡”等形式,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要加强脱贫致富典型的评选和推介。每年开展以“艰苦创业、脱贫光荣”为主题的活动,评选“脱贫之星”,树立“自主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五要加强贫困村移风易俗工作,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决纠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以及不赡养老人、不供养残疾人和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六)实施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要增强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积极妥善处置扶贫领域各类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一要防范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做好产业、就业后续扶持工作,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二要防范已脱贫对象返贫的风险。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对新增贫困人口要及时纳入,对返贫人口加大帮扶力度,严格落实低保渐退机制和贫困保障要求,促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融合,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救助帮扶力度,研究解决困难群体因病、因灾等致贫的临时救助机制,坚决杜绝“一兜了之”。

三要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难的风险。按照风险防控“五步工作法”,分类妥善处置逾期贷款,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每月逾期率和不良率均在1%以下。

四要防范产业扶贫失败的风险。防止扶贫资金投资饥不择食,投资出去收不回来。

五要防范扶贫信访舆情的风险。坚持守土尽责,高度重视国家、省、市等信访件,加强扶贫舆情监测管控,建立健全涉贫信访六个制度,落实好扶贫涉访问题“五个一”包案制度,迅速核查、妥善处置、及时回复,决不能掉以轻心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大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七)实施攻坚能力提升工程。

全面建强村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贫困村党组织领导,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组织力。坚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由县一级考察把关的做法,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育力度。注意从本地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和致富能人定向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以乡镇为单位,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排查整顿,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新型经济组织,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推广富裕村带贫困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村企村社联建等做法,形成各类党组织之间帮扶共建的党建扶贫新模式。注重在脱贫户中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的生动局面。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对贫困村、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的全覆盖和对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工作,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于3人,贫困人口超过100人的非贫困村工作队员不少于2人,驻村时间每月不低于20天。加大对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培训力度,积极增强他们的主动作为意识和脱贫攻坚能力。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后,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帮扶重点转移到巩固产业发展等可持续性帮扶上来,直至稳定脱贫。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扶贫办、各乡镇。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在重要位置,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包干责任制;继续坚持由行业部门、驻村单位、乡镇、支村委逐级抓落实的联动责任制。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题调度,各驻村帮扶单位每2个月至少研究一次驻村扶贫工作并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各乡镇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本单位、本行业扶贫工作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一方面,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减,行业部门资金、项目、资源向扶贫领域倾斜。另一方面,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统筹、拨付和使用,扶贫项目必须从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取,招投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作用,确保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及时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基层基础。一是全面排查解决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早发现问题并整改到位。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二是选优配强驻村队伍。组织开展扶贫干部轮训,打造一支懂业务、会干事的扶贫队伍。三是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分年度有序组织贫困退出工作,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到2020年底全县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四)强化考核问责。把巩固提升情况与年度考核情况结合起来,制定《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县直和驻县单位脱贫攻坚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在考核中抽样了解对已脱贫对象的后续帮扶情况,对脱贫质量不高、工作不落实、政策不到位、作风不扎实造成返贫现象的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考核分类:根据年度考核得分,从高到低,乡镇和县直及驻县部门分别确定好、较好、一般、较差(在中央、省级、市级年度实地考核中出现重大失误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导致全县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排名靠后)四类。

考核结果运用:评估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核评估范围,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予以通报,日常考核由县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结果分“好”、“较好”、“一般”、“较差”。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为“好”的乡镇、县直部门,按不同类别分别设置单项奖,给予2-10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在年度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时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结果为“较差”的乡镇、县直部门,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个人年度考核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该乡镇、县直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工作仍无改进的,进行组织调整和严肃问责。

(五)统筹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_-2022年)》,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持续改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xx%比例资助;对已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x万元以内贷款继续实行x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为进一步解决全县“三农”工作短板弱项,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落实好中央“5年过渡期”政策规定,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和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利用安徽省乡村振兴信息数据平台进行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对2016年以来使用各类扶贫资金投入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分级管理,完善扶贫资产台账。

(二)接续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农村生态保护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提升行动”。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聚焦做大特色种、养业,做优电商业,健全“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消费扶贫“十二个一”活动、优质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深化“123”工作法,开展与劳务输入地再对接、就业信息再摸排、持续跟踪再帮扶,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进一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质量。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及边远薄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集中支持。

(三)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统筹协调各乡镇、各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建档立卡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查漏补缺、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帮扶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重点排查,及时发现群众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施“单人户”低保政策,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按照“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原则给予专项社会救助。健全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塑品牌、增效益,2021年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产量12.4亿斤的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全县80.0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5.64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抓好7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2021年全面完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8万亩,推进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亩。狠抓生猪稳产保供,全面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持续推进牧原、鹏欣、大北农等生猪产业化项目,确保全年生猪出栏量达到80万头左右。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确保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

(二)坚决守牢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严格新增耕地的验收标准,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双达标,确保新增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达到验收要求。2021年完成新增耕地3500亩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耕地质量提质改造工作,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2021年拟实施500亩“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进蚌埠花生产业研究院、蚌埠玉米产业研究院等建设。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融入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聚焦农业前瞻性技术创新,组织申报一批省级农产品与现代食品加工、农业生态环保、智慧农业、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科技项目。组织申报乡村振兴科技专项,加强与科研院所开展全过程、综合性科技服务合作。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

(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计划。以固镇县食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我县食品加工企业孵化园,力争实现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加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创建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食品产业园20强园。2021年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家。加强融资服务和指导,支持符合条件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在省股交中心,力争2021年3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全年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家,对花生、蔬菜、肉鸡、肉羊等主导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开发品牌产品,形成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益,2021年培育名优农产品5个。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新马桥胡洼村、连城镇禹庙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四级联建”,2021年完成特色旅游名镇(村)创建2个,力争新增3星以上农家乐2家。全面启动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创建工作。

(五)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实施““158”行动”工程,完善集聚区承载项目建设和运营能力,形成集聚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结合、产业优势与集聚区特色相协调、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融合的发展体系。实行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档案,完善检验检疫程序,积极推进蔬菜、瓜果、畜禽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供应基地3个。

(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聚焦聚力“两利用、两减量、两回收”,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成果,2021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95%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严格落实化肥使用“定额制”、农药购买“实名制”。全面实施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建立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体系。积极开展“清河清湖”专项行动、示范河湖建设,完善水面保洁常态化,积极推进“沟塘长制”。全面推行蚌埠“智慧河长”信息系统使用及三级河湖长常态化巡河,努力实现我县河湖管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利用好“河(湖)长+警长+检察+n”模式,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继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推进怀洪新河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先行区和林长制改革5个示范点建设,探索建立涉林资源保护“五长五联”协作机制。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1515”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省级森林村庄、绿化特色村、长寿树示范村、五小园示范村”特色村庄创建活动。完成人工成片造林5000亩。

(七)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方式方法,推动农业经营由传统的单一家庭经营向多元主体经营转变,力争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家庭农场80家以上,新增县级以上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30家以上。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秸秆离田和土地深翻项目。建立健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职业农民。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组建“1+4”村级供销社,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试点推进“三位一体+”综合服务。”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县委、县政府要建立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规划。2021年要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

(二)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系连通补水蓄水、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1年实施张家湖片10座排涝泵站、9座穿堤涵闸,珍珠沟高截等2条大沟清淤,李沟等3条大沟堤防工程。编制完成“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到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村道路提质工程,2021年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9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11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7公里,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工程,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快推进乡镇天然气工程建设,实施2021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完善农村配电网和农业生产配套供电设施,不断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巩固扩大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净起来”向“绿起来”“美起来”的目标迈进。分类有序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2021年完成改厕5000户以上,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落实《农村改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管护方案》,新建农村公厕200座。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2021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完成连沟整治及销号。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完成11个省级,6个市级,8个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

(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启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认真实施学前教育行动建设规划。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农村空、城镇挤和大班额问题,提升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质量。持续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完善和落实《固镇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打破校际壁垒,推动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加大智慧教育推广应用,制定完善固镇县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方案,建立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督查制度,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切实做到智慧课堂应用的常态化、广泛性和实效性,确保智慧课堂应用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完成50所村卫生室改扩建任务。推进固镇县刘集镇卫生院、任桥镇卫生院改扩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开展“百医驻村”“千医下乡”和“万医轮训”,每年安排20名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21年轮训乡村医生50人次。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县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提标改造,强化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国家和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政策,加发高龄基础养老金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积极参与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城乡居民依法依规参保措施,稳定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等民生工程。加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方案》,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在全县推广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

(五)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深入推进快递进农村、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2021年快递进村覆盖率达100%,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1亿元。依托固镇县农粮驿站等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推进客运、物流、邮政、快递为一体的农村运输服务站点建设,合作共建基层电商服务站点和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农产品进城、消费品入村双向流通渠道。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和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开展省、市、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系统互联互通试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户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农田变农场、分散变集中、低效变高效、农民变工人”。继续深化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农业、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联合执法。深入推进农村水价改革。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维护群众利益,持续推进全县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县区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严格乡镇审批管理,加强乡村两级防控巡查,严控新增违建。选择1个村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入分配权。

(三)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建立政经分离财务分设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进入“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促进农村集体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围绕“稳步发展、提质增效、强化监管”工作思路,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24个村,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2021年集体经济强村增加5个村以上。

(四)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村社对接等工作,加强“三变”改革市场主体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三变”改革承接主体,发挥主体带动作用,推动集体资产资源入股,拓展“三变”改革路径。探索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及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股权化、集体资产资源股份化机制,鼓励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通过“三变”改革形式建设,探索完善“保底收益+分红”收益分配方式,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继续扩大“三变”改革实施范围,有条件的村全部实施“三变”改革。

五、持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一)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深化“一抓双促”工程。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积极稳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与换届同步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认真落实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条具体举措,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行“一组一会”制度,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的协商议事作用,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以自然村庄(村民小组)或社区网格(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的村(居)民自治工作格局,保障群众能够在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充分表达意愿,开展协商议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着力构建完善党建引领下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加快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三)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矛盾纠纷排除化解“村为主、乡负责、县指导”固镇模式,推进婚姻家庭等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最大限度降低社会风险,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四

工作计划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的工作计划。事实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计划,它们不仅有时间的长短,而且有范围的大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县“实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巩固就业扶贫工作成效,现制定以下计划:

以实现精准对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的,通过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开发优质劳务输出基地,突出特设公岗兜底作用,努力使全县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达到稳就业状态,实现就业扶贫的目标。

(一)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招聘、送岗下乡活动,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实现转移就业或家门口务工就业。二是面向贫困户适当开发农村保洁、乡村道路养护等社会服务类就业扶贫专岗,并对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三是着力打造扶贫车间,对吸纳贫困户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就业扶贫车间,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帮助贫困户提供创业支持。一是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等服务,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实训)。二是对符合条件规定的创业贫困劳动力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扶持。

(三)开展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参加技术、职业技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安排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家的目标。同时,鼓励企业对新招贫困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对于组织开展培训的企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在培训期间,给予贫困劳动力一定的补贴支持。

(一)加强组织领导。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所,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各自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支持保障措施等。

(二)分解落实任务。为确保就业扶贫工作实效,制定了《关于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行动计划》,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所要严格按照就业扶贫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抓好工作政策落实,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xx%比例资助;对已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x万元以内贷款继续实行x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负责帮困扶贫村子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说明我们的工作计划:

xx村位于xx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共有居民389户,人口1139人(实际现有驻村户325户,1047人),60岁以上老年人196人,70岁以上老年人79人;村中有贫困户17户26人。主要以单身老年、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现已加入低保。全村共有党员37名,支部成员3人。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1.2亩,以粮棉、蔬菜种植为主,有蔬菜大棚240栋。20xx年人均收入6600元左右。村内街道硬化率98%,自来水入户率100%。武家大沟自东向西穿过本村。20xx年,按照镇政府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村内流转土地800余亩,已部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自办麒麟食用菌合作社(宋氏菌业有限公司)一处。肉食鸡养殖户7户,每年出栏肉食鸡20万余只。养猪户5户,年出栏生猪600余头。85%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地打工居多,一百余人从事建筑业作季节工,物流运输五十余户。种植大棚蔬菜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意识较差。xx村社区服务中心占地1625平米,主体三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平房5间,306平米。目前村内已修建5米宽柏油路2900米,村庄绿化7800余平方米,路灯70余盏。村民饮用水来自油田供水公司,已经入户,有线电视已经入户。xx村于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单位。村党支部威信较高,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较好。党支部书记张新利,支部委员张兰刚、张兰祥。村民委员会选举已完成。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xx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xx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1.富脑工程:

(1)打造一个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在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活动,倡导班子成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地审视不足,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责任到人;在用人方面,坚持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点调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对条件成熟村民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增添后备力量。

(2)拟邀请市区农业局及畜牧局专家,适时举办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组织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考察学习重点在开拓致富思路,学习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

2.富农工程:

(1)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镇统一规划,引进蓝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蔬菜大棚优势适时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以增进村集体收入,为xx村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大户带动:拟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部分启动资金引进生态猪、鹧鸪养殖,金银花种植,广泛宣传、引导原有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参加,并扩大规模,适时成立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全村居民致富。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善田间沟渠的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引、蓄、节、排体系,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充分发挥区科技局帮扶本村的优势,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训村民微机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寻求网上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680米健康路一条,铺设花砖人行道760米,粉刷路两侧村居墙面3600平米,悬挂线杆宣传牌36个,张贴墙面宣传栏39面,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

2.加强村居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村内原有6900米柏油路及77个路灯,搞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建设生态家园。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争创省级卫生村。

3.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市有关政策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

1.定期为村民健康查体,送医送药送健康,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每年为全村村民义务体检一次,建立健全村民健康档案。

2.遵照市委对“区域帮扶”的要求,发挥市卫生局优势,协调有关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直通车”工程,解决市直机关第十六批下派帮扶第三工作队所帮扶村(居)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3.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4.在社区服务中心修建健康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建设电子书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5.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敬老育幼”明星;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好家庭“四好”评选活动。

6.协助编纂xx村志。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帮扶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帮扶项目的落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立市卫生局下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帮扶资金的筹集,组织帮扶项目的实施,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项目的监督实施和推进工作,负责市卫生局与帮扶村的联系以及日常工作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局各科室、局直单位联系包村工作机制。局机关、每个局直单位联系xx村一个季度,由局人事教育科列出计划。在联系月中适时到xx村进行调研,尽全力解决包村工作困难和问题。

(三)纳入目标考核。局科室、局直事业单位将包村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市局将包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对各科室、单位考核内容。

(四)加大帮扶力度。全市卫生系统和局直事业单位要主动参加帮扶工作,从资金、物质、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市要向东营区倾斜,东营区卫生局要优先xx镇,共同完成帮扶任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五)驻村工作组要认真做好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局帮扶工作做好参谋。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所定计划实施。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合理分工,注重宣传,认真执行包村工作人员守则、制度,模范遵守村规民约。要加强学习,在帮扶中增长才干,确保不出事,多干事,干好事,不辜负局领导的殷切希望和全村居民的热切盼望。

各县区林业局,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扶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攻坚重要举措之一,带动全市7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xx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生态支撑。

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生态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满足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脱贫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美、百姓富“双赢”局面基本实现。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合理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上下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适度向乡村振兴持续攻坚区倾斜。在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等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梳理现有帮扶政策并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推进生态扶贫政策向稳定政策转变,增强生态脱贫稳定性。

(二)坚持帮扶不变、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帮扶联系人不脱钩,重点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加大科技帮扶,提升基层一线工作能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地区生态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拓展脱贫群众增收空间。

(三)坚持落地落实、常态长效。坚持抓落实、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将各项帮扶举措及时落到实处。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脱贫人口的积极性,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各项举措见实效、可持续、利长远,推动脱贫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任务。

(一)保持脱贫人ロ稳定就业。

1.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对全市现有xxx名生态护林员,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按季度精准更新生态护林员基本信息,完善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管护边界,不断健全生态护林员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做好生态护林员队伍服务培训等工作,为生态护林员配备巡护装备、购买保险,加大对生态护林员服务保障水平。

2.建立多元化管护机制。支持森林资源管护任务重、原非贫困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等方式开展生态管护,设立护林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

3.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营造林、森林保护与修复及油茶、薄壳山核桃、储备林基地建设等领域中生产作用道路、贮存设施、灌溉基础设施和管护用房等配套和附属工程建设与维护,因灾损毁营造林附属配套工程复建等,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项目,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责任科室:局林长制改革科、市林业工作总站;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二)支持农村特色林业发展壮大。

全面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实施四大平台上的“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支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生态富民产业。

1.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油茶丰产示范基地、加工和品牌建设,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两山”转换通道示范产业。

2.加大竹资源开发和培育力度。按照“主攻二产、促进一产、拓展三产”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毛竹板材加工产业,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合理分工,延伸竹产业链条。争取农发、林业科技推广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等项目资金,支持现代林业示范区、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竹山集材林道、竹加工制造业、竹文化旅游业产业发展。

3.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打造林下经济精品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下石斛、天麻、黄精、西洋参等林下生态平衡种植。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森林景区和大别山风景道、xx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等森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

4.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林农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入股林业经营主体,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维护林农利益,带动林农增收致富。(责任科室:局规划财务科、局林长制改革科、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三)加快脱贫地区生态优势转化。

1.做好用地保障服务。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引导集约节约使用林地,优先保障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2.推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开展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试点,争取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试点开展公益林补偿抵押贷款。科学实施森林经营,推动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3.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林业碳汇工作,以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责任科室: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四)促进脱贫地区生态宜居。

1.继续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支持脱贫地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鼓励脱贫人口房前屋后零星造林,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公园建设,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融合发展。

2.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将低产低效林改造、林相改造、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等重要项目资金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

3.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拓宽群众的生存空间,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带。(责任科室: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局规划财务科、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局森林防火科、市林检中心、市林业工作总站;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五)加强脱贫地区科技和人才帮扶。

1.完善帮扶机制。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亚林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着重培养油茶、薄壳山核桃等基层紧缺型林业产业人才。延续脱贫攻坚期间科技特派员、122科技服务、一周一技等科技活动,建立健全引导林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2.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林业科技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林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科技下乡、新闻报道、成果展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林业科技重点工作和实用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3.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乡土专家等基层人才的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健全全市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着力构建以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入双轮驱动的乡村人力资本积累体系。(责任科室:市林业工作总站、局林长制改革科、局人事法规科;责任单位:各县区林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林业局要把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建立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导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并做好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衔接保障。各县区林业局要聚焦支持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统筹安排林业项目资金,在脱贫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生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逐步提高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比例。要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优势特色林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继续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贷”,积极开发特色经济林险种,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确保生态脱贫成果。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县区林业局要及时总结提炼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进模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模式做法,并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生态脱贫成果。要大力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实现我市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为进一步解决全县“三农”工作短板弱项,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落实好中央“5年过渡期”政策规定,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和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利用安徽省乡村振兴信息数据平台进行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对2016年以来使用各类扶贫资金投入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分级管理,完善扶贫资产台账。

(二)接续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农村生态保护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提升行动”。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聚焦做大特色种、养业,做优电商业,健全“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消费扶贫“十二个一”活动、优质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深化“123”工作法,开展与劳务输入地再对接、就业信息再摸排、持续跟踪再帮扶,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进一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质量。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及边远薄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集中支持。

(三)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统筹协调各乡镇、各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建档立卡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查漏补缺、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帮扶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重点排查,及时发现群众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施“单人户”低保政策,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按照“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原则给予专项社会救助。健全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塑品牌、增效益,2021年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产量12.4亿斤的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全县80.0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5.64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抓好7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2021年全面完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8万亩,推进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亩。狠抓生猪稳产保供,全面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持续推进牧原、鹏欣、大北农等生猪产业化项目,确保全年生猪出栏量达到80万头左右。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确保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

(二)坚决守牢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严格新增耕地的验收标准,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双达标,确保新增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达到验收要求。2021年完成新增耕地3500亩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耕地质量提质改造工作,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2021年拟实施500亩“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进蚌埠花生产业研究院、蚌埠玉米产业研究院等建设。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融入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聚焦农业前瞻性技术创新,组织申报一批省级农产品与现代食品加工、农业生态环保、智慧农业、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科技项目。组织申报乡村振兴科技专项,加强与科研院所开展全过程、综合性科技服务合作。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

(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计划。以固镇县食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我县食品加工企业孵化园,力争实现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加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创建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食品产业园20强园。2021年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家。加强融资服务和指导,支持符合条件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在省股交中心,力争2021年3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全年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家,对花生、蔬菜、肉鸡、肉羊等主导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开发品牌产品,形成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益,2021年培育名优农产品5个。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新马桥胡洼村、连城镇禹庙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四级联建”,2021年完成特色旅游名镇(村)创建2个,力争新增3星以上农家乐2家。全面启动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创建工作。

(五)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实施““158”行动”工程,完善集聚区承载项目建设和运营能力,形成集聚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结合、产业优势与集聚区特色相协调、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融合的发展体系。实行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档案,完善检验检疫程序,积极推进蔬菜、瓜果、畜禽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供应基地3个。

(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聚焦聚力“两利用、两减量、两回收”,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成果,2021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95%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严格落实化肥使用“定额制”、农药购买“实名制”。全面实施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建立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体系。积极开展“清河清湖”专项行动、示范河湖建设,完善水面保洁常态化,积极推进“沟塘长制”。全面推行蚌埠“智慧河长”信息系统使用及三级河湖长常态化巡河,努力实现我县河湖管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利用好“河(湖)长+警长+检察+n”模式,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继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推进怀洪新河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先行区和林长制改革5个示范点建设,探索建立涉林资源保护“五长五联”协作机制。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1515”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省级森林村庄、绿化特色村、长寿树示范村、五小园示范村”特色村庄创建活动。完成人工成片造林5000亩。

(七)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方式方法,推动农业经营由传统的单一家庭经营向多元主体经营转变,力争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家庭农场80家以上,新增县级以上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30家以上。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秸秆离田和土地深翻项目。建立健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职业农民。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组建“1+4”村级供销社,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试点推进“三位一体+”综合服务。”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县委、县政府要建立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规划。2021年要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

(二)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系连通补水蓄水、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1年实施张家湖片10座排涝泵站、9座穿堤涵闸,珍珠沟高截等2条大沟清淤,李沟等3条大沟堤防工程。编制完成“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到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村道路提质工程,2021年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9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11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7公里,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工程,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快推进乡镇天然气工程建设,实施2021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完善农村配电网和农业生产配套供电设施,不断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巩固扩大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净起来”向“绿起来”“美起来”的目标迈进。分类有序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2021年完成改厕5000户以上,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落实《农村改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管护方案》,新建农村公厕200座。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2021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完成连沟整治及销号。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完成11个省级,6个市级,8个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

(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启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认真实施学前教育行动建设规划。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农村空、城镇挤和大班额问题,提升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质量。持续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完善和落实《固镇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打破校际壁垒,推动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加大智慧教育推广应用,制定完善固镇县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方案,建立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督查制度,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切实做到智慧课堂应用的常态化、广泛性和实效性,确保智慧课堂应用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完成50所村卫生室改扩建任务。推进固镇县刘集镇卫生院、任桥镇卫生院改扩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开展“百医驻村”“千医下乡”和“万医轮训”,每年安排20名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21年轮训乡村医生50人次。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县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提标改造,强化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国家和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政策,加发高龄基础养老金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积极参与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城乡居民依法依规参保措施,稳定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等民生工程。加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方案》,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在全县推广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

(五)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深入推进快递进农村、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2021年快递进村覆盖率达100%,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1亿元。依托固镇县农粮驿站等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推进客运、物流、邮政、快递为一体的农村运输服务站点建设,合作共建基层电商服务站点和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农产品进城、消费品入村双向流通渠道。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和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开展省、市、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系统互联互通试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户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农田变农场、分散变集中、低效变高效、农民变工人”。继续深化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农业、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联合执法。深入推进农村水价改革。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维护群众利益,持续推进全县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县区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严格乡镇审批管理,加强乡村两级防控巡查,严控新增违建。选择1个村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入分配权。

(三)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建立政经分离财务分设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进入“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促进农村集体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围绕“稳步发展、提质增效、强化监管”工作思路,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24个村,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2021年集体经济强村增加5个村以上。

(四)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村社对接等工作,加强“三变”改革市场主体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三变”改革承接主体,发挥主体带动作用,推动集体资产资源入股,拓展“三变”改革路径。探索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及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股权化、集体资产资源股份化机制,鼓励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通过“三变”改革形式建设,探索完善“保底收益+分红”收益分配方式,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继续扩大“三变”改革实施范围,有条件的村全部实施“三变”改革。

五、持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一)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深化“一抓双促”工程。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积极稳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与换届同步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认真落实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条具体举措,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行“一组一会”制度,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的协商议事作用,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以自然村庄(村民小组)或社区网格(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的村(居)民自治工作格局,保障群众能够在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充分表达意愿,开展协商议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着力构建完善党建引领下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加快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三)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矛盾纠纷排除化解“村为主、乡负责、县指导”固镇模式,推进婚姻家庭等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最大限度降低社会风险,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

(四)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树典型,育新风,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创建工作。启动新一轮县区级文明村镇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1年底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乡村、进社区,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4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县图书馆下基层的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40次,县文化馆每年组织赴农村流动演出10场以上,流动展览8场以上。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汇演展演、“我们的节日”“温馨固镇·欢乐谷阳”系列品牌活动等平台,把更多优秀的戏曲、文艺演出、电影送到农村,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六、强化“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保障。

(一)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保持“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相关政策,分年稳步提高比例。巩固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成果。要积极利用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持续投入农业产业化建设,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2021年县级预算安排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0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2000万元、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资金1227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土地流转奖励资金300万元、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资金1200万元。落实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对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用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力争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设一批区域化、本地化的信贷产品,提高涉农信贷产品适用性。依托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稳步扩大重要大宗农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小农户投保率,逐步提高特色农业保险比重。

(二)强化土地要素支撑。2021年,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复垦闲置、废弃以及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2000亩,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优先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项目。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县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贯彻落实蚌埠市《关于鼓励引导人才智力向基层流动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制定《固镇县开展基层建设行动促进人才振兴若干举措》,大力引育乡村人才。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以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镇党政正职,有计划地选派县直机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任职挂职,对在条件艰苦、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加强对选派帮扶干部、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的教育管理和激励保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计划、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实施巾帼乡村振兴行动、巾帼创业创新行动、巾帼健康行动。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安徽省实施办法,健全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结对帮扶、考核督导工作机制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之中,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二)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出台重要涉农政策要征求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并备案。强化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职能,以硬举措落实“三农”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对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充实人员力量,完善运行机制。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出列贫困村稳定退出,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县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实“四不摘”要求,保障政策供给,强化责任落实,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巩固提升46个出列贫困村及面上村,22998名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20__年实现41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一)全面开展春季大排查工作,摸清底数。

1.查贫困人口属性。

漏评:重点清查大病重病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低保户中符合条件应该纳入的对象;建档立卡“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个体工商户或经营企业的户、有商品房的户、有小汽车的户)一刀切被清退中应该保留的对象。

错退:清查“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含安全饮水)未达标及脱贫程序不到位,算账式脱贫的已脱贫对象。

错评:“四类人员”清退不到位的;识别之前为“四类人员”但未作备案说明的建档立卡对象;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子女有赡养能力)。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建局、县委编办、县公安局、各乡镇。

2.查住房保障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户住房保障情况。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重点清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账、拆旧复垦。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五

xx组织督查组,对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专项督查,提出共性问题x条,个性问题x条,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精彩发言,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召开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做到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集xx之智、举xx之力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近年来,在xx的正确领导下,xx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扛紧扛牢政治责任,克难点补短板,“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xx户xx名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全部“清零”,xx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范围更广、标准更高、任务更重,大家要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态势,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一以贯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下面,讲三方面意见。

一、认清问题短板,强化整改落实。

根据当前工作开展情况,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xx组织督查组,对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专项督查,提出共性问题x条,个性问题x条,刚才xx同志已将督查情况进行了详细反馈。同时,xx印发了《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省级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提出了xx条问题,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xx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关注问题x条、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突出问题xx条。各乡镇、各单位要对标反馈问题,全面认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严格落实整改责任,科学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确保问题整改落实落地见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抓好重点任务。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聚焦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切实推动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促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要注重防返贫监测,做好帮扶机制。按照《xx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方案》要求,聚焦防止返贫致贫。各乡镇、各行业部门要针对低收入、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家庭,综合考虑家庭收入、存在的各类风险、“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发性刚性支出等各类因素,每季度筛查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做到监测帮扶对象“应纳尽纳”,风险消除“应消尽消”,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有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xx要履行工作职责,相关行业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信息共享、数据比对和行业帮扶,全面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实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同时,要加强日常信息监测维护。在全面核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录入数据内容的基础上,修改完善问题数据,更正逻辑错误,确保填报系统的数据准确、完整、合规,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更加准确地反映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实际,为指导开展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二要注重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保障民生问题。一是抓好产业就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利用好农贸市场、电商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加工、餐饮、乡村旅游等产业,安排公共设施管理员、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后续增收有门路。二是健全安置区社区管理机制,借鉴城镇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社区卫生室、幼儿园、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好社区治理、社会融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相关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社区规范化运行。三是做好xx易地搬迁产业综合市场后续扩建项目,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就业机会,持续带动搬迁群众增收,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三要注重资产管理,推进确权工作。根据《xx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各乡镇、各行业部门要牢固树立“交总账”意识,深刻认识到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复杂性,持续管好、用好扶贫资产,防止闲置浪费流失,确保稳定发挥效益。一是扎实推进扶贫资产摸底排查工作。由xx牵头,各乡镇、各行业部门配合,对脱贫攻坚以来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及形成扶贫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对域内已建成产业扶贫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及资产管理清单。二是扎实推进扶贫资产确权管理工作。按照“核资、登记、移交、确权、管理”的程序,“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界定扶贫项目资产范围和扶贫资产类型,科学界定扶贫资产的权属,精准登记资产信息,合理开展确权移交,规范资产经营管理和后续管护运营,严格落实后续管理责任,规范资产收益分配和资产处置。三是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和主体责任,建立由xx牵头,各乡镇、各部门协调配合,xx监督,受益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台账,提高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运营透明度,切实保障受益群众对扶贫项目资产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要注重产业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始终要把产业发展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继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努力让建档立卡户的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要持续抓好扶贫产业推进落实,盯紧扶贫产业项目,抓好续建项目及新建项目开工。项目实施各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如期实施完成并取得预期效益。

五要注重社会引导,做好消费扶贫,继续推进农产品精细化加工,做精品、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xx优势,在xx的大力支持下,借助xx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以市场需求、供给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搭建特色产品展销平台,打造特色品牌。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扶贫产品,丰富消费帮扶产品目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助推产业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实现产销双赢。

六要注重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补齐短板的重要抓手,xx牵头,各乡镇及行业部门配合,要对已获批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进一步加强衔接调度、强化工作措施,选派精干力量,科学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有效发挥示范建设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为xx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经验和样板。同时,要严格落实就业扶贫各项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继续对建档立卡劳动力进行短期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积极引导建档立卡户参与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三、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工作条例》、《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文件精神,把乡村振兴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把准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和重大政策取向,确保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强化资金、项目、人员等要素的支持保障,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重点投向、集中攻坚、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要夯实工作责任。各行业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责任,坚持政策引领,形成责任明确、任务清晰的长效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分类指导,切实做到多政策、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扎实推动xx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迈进。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坚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抓落实工作,绝不允许定下的事不落实、讲下的话不落实、已经反馈了的问题不落实,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严格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建立并落实日常督查、定期通报、考核奖惩、追责问责等制度,以严督实考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志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责任重大,xx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强化担当,真抓实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良好开局、高点起步、深入推进,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xx县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围绕“清底、谋局、守线、起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建党一百周年做出新的贡献。

一、做实扫尾清底,交好大考答卷。

xx村第一书记xxx得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二、抓好谋篇布局,有序有效衔接。

始终把“重心转移、做好衔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一是深入调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全县xx个乡镇所有脱贫村开展了“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专题调研,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推动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局谋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对当下甚至未来5年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详细部署。三是及时部署,连续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驻村(乡镇)工作推进会,对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不掉线、不断档。四是政策衔接,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强化各级党政领导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政治责任,抓好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的调整、优化、宣传、落实,县级财政安排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xxx万元、保持了上年水平。五是常态帮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x个、搬迁安置村(点)xx个,派出xxx名第一书记和驻村(乡镇)工作队,同时出台《xx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管理跟得上、作用能发挥。六是深化改革,根据省市扶贫机构调整及全县事业机构改革安排,调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x月xx日正式挂牌。

三、守好防贫底线,巩固脱贫成果。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xxx处,涉及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x万人;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行动,发现的xx条疑似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四、做好起步开局,推进乡村振兴。

一方面,把欠发达乡村扶贫车间发展作为破解就业难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点扶持xx个乡村就业车间,切实解决农村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收益资金实行账户归口管理,完善收益分配办法并全部录入系统,落实管理和运维主体,按持证上岗要求对管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五是持续实施保险防贫政策措施。优化完善面向“三类对象”的综合保险、面向边缘户的防贫责任险和面向种植户的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三项保险共安排财政资金xxx万元。

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治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已脱贫人口*户*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户*人;

边缘易致贫户*户*人。通过持续帮扶、精准施策,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于*年底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目前我镇暂无新的返贫致贫人口。

强力推进金融帮扶,累计发放小额贷款*户*万元。

(二)加强领导,及时做好乡村振兴各项衔接工作。一是推进机制衔接。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镇班子成员任组长的*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各工作组责任单位和工作职责,构建了上下贯通、精准施策、配合有力、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二是推进观念衔接。先后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座谈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谋划等会议,动员全镇上下提高认识、转变思路,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训主题,不定期组织扶贫专干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题培训,推动观念转变,切实提高能力。三是推进人员力量衔接。配强工作力量,下一步,结合村“两委”换届,着力谋划镇、村扶贫工作站(室)转设为乡村振兴工作站(室),配齐配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工作体系。

(三)精细谋划,认真做好项目库和项目建设工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抓手,积极梳理、精细谋划。一是提前谋划。*年以来,多次召开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工作调度会,谋划了乡村振兴领域重点储备项目、*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以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重点在产业谋划、内容规模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入库项目符合规划、科学精准、切实可行。二是突出重点。以项目质量为重点,着重谋划以产业和“双基”项目为主,镇九大工程部门负责项目初审、严格把关,从项目可行性、发展前景等各方面,通过实地勘察、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项目入库质量,增强项目立项的科学性、规范性,综合考量,确定到扶贫项目。经镇审核,公示等程序后,*年*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个,总计划投资*万元,其中产业项目资金规模合计*万元,双基建设总计划投资*万元,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教育项目雨露计划项目计划投资*万元。乡村公益性岗位项目*万元。

产业到户项目*个,使用衔接资金*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个,计划使用衔接资金*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个,计划使用衔接资金*万元,均已完成招标,施工单位近期将入场开工。

(五)细化方案,不折不扣地完成问题整改工作。*镇始终把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镇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整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镇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领导小组,明确整改任务,责任到人,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整改工作。整改过程中,不定期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了解各部门整改进度及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细化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整改质量和实效。目前、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年国家对我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年省对我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月份集中排查发现问题整改、*月份省对我县暗访调研反馈问题整改,已全部整改。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落实排查发现问题整改。针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镇相关相关单位和村强化举措,按照整改时限要求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问题动态清零。将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和*年脱贫攻坚各类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对易复发易反弹问题,加强镇相关单位和村排查关注力度,对苗头性问题提前预防、提前解决,确保已整改完成问题改到位、改彻底,巩固整改成果。

(二)持续开展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工作。结合排查和县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持续关注低收入人群和突发严重困难群体,按照“应纳尽纳”要求,把符合监测范围的人员按照识别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帮扶。

(三)开展新识别监测对象帮扶工作。及时安排监测联系人,根据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

(四)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项目谋划工作。摸清核准各村实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注重部门统筹,高质量完善乡村振兴项目谋划,编制好衔接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柳城县农村基层党建示范(达标)县。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做法。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局良好、推进有力。

(一)压紧夯实责任,系统部署推进。坚持“三级书记”抓振兴和“一办十四组”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先后x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压实县级领导包镇(街道)责任、部门行业主管责任、镇(街道)主体责任、帮扶单位包抓村(社区)责任、帮扶干部帮扶责任,形成“人人要担责、人人必尽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及时编制全县巩固衔接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行业部门《责任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原x支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增设x支驻村队伍,做到科学选派、精准“安窝”,全县调整选派x名驻村第一书记和x名驻村队员,确保驻村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二)守牢底线任务,防止返贫致贫。制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强化监测预警响应,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问题整改,县级行业部门每月开展一次数据集中比对,定期入户核实疑似风险点,逐一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细化《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十六条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灾情疫情影响。截止x月x日,累计纳入“三类人群”x户x人,占脱贫人口x%。今年新识别纳入“三类人群”x户x人(脱贫不稳定户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人,突发严重困难户x户x人)。

今年新认定社区工厂x个、就业帮扶基地x个,累计建成社区工厂x个、就业帮扶基地x个,认定创业孵化基地x个。

特困供养x人,发放资金x万元;

临时救助x人次,发放资金x万元;

实施xx对口协作项目x个,资金x万元,已全部开工建设。

完成支出x亿元,支出进度达x%,其中财政衔接资金到位x亿元,支出x亿元,支出进度达x%。二是强化资产管理。稳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和资产移交,建立扶贫资产台账,出台产业项目资金管理《问题整改导引》,从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资产权属、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目前共确权资产x亿元。强化公益性资产维护,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护到位。三是强化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制定《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力度,x年列入整合资金实施的x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工x个。

(六)全面过细排查,提升工作质量。一是不厌其烦排查。制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六查六问》《“六查六问十八核”》等方案,组织各级干部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多轮次拉网排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脚步丈量民情。印发《持续做好三级书记遍访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县遍访工作推进会,压实主体责任,从严从实开展遍访,倾听群众心声诉求,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举一反三整改。出台问题整改《工作导引》,按照“县级领导牵头抓总、镇(街道)部门各负其责、乡村振兴局督查指导”的思路,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力推进整改。今年以来,中省反馈问题认领x个,目前已整改到位x个,其余x个需长期整改的问题正在按照相关要求整改落实。

(七)严肃督导问效,强化作风保障。一是持续改进作风。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明责践诺创一流”作风整治活动,强化“三聚三查”,实现“五个过硬”,以最强决心、最实作风、最严纪律,确保巩固衔接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小。二是扎实开展培训。围绕抓党建促振兴、防返贫动态监测、驻村帮扶等x个方面,逐镇(街道)分层分批开展培训,实现干部培训全覆盖。印发《巩固衔接政策汇编》“口袋书”、《应知应会》“明白卡”x万份,随机对镇(街道)、部门干部进行闭卷测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确保做到“一口清”。三是巡回督导问效。由纪委监委、组织部、督查办和乡村振兴局组建联合督导组,按照“每天有问题、每周有通报”的要求,开展常态化督导暗访,对工作不在状态的及时提醒、督促纠正,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二、经验成效。

(一)“三个结合”做实动态监测帮扶。一是排查和比对结合,摸清问题。畅通农户申报渠道,在县、镇、村三级创新设置“防返贫风险申报窗口”。划小网格单元,全县选聘网格员x名,实现所有农户全覆盖。抓实日常监测,网格员每周进行排查并上报结果。做细数据比对,建立x个部门监测预警联动机制,每月进行比对分析,确保风险发现及时、准确。二是研判和核查结合,对症下药。针对疑似风险点,实行“两研判、两核查”机制,村级初步筛查研判,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镇级对返贫致贫风险和帮扶措施进行综合研判,反馈行业部门进行核查,成立县级工作组入户核实,确保纳入精准、措施精准。三是交办和回访结合,确保成效。对纳入对象实行问题、责任和措施“三张清单”管理,明确责任人和帮扶措施。乡村振兴局采取电话回访或实地核查的方式跟踪问效,确保风险及时消除、问题有效解决。

建设农业产业园x个,吸引附近群众就近务工增收。二是强指导促就业。由网格员精准摸排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建立就业信息动态管理台账,“点对点”精准推送务工信息,开展创业指导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今年全县搬迁群众就业x人。三是强基础补短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库,储备项目x个,计划总投资x万元,逐步消除公共服务短板。改扩建磨子桥移民点中心小学,新增学位x个,满足搬迁群众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四是畅渠道优服务。实行易地搬迁点驻村帮扶全覆盖,在各安置点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或专岗,实现医保缴费、创业就业补助、交通费补助等在安置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五是细管理促融入。加快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县级点实行社区化管理,镇级点采用村组挂靠模式,配套超市、便民服务点,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生活。

(三)“多向融合”增强产业振兴活力。坚持“绿”字为先,有机引领、转型升级,以“六区联建”为抓手,按照“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和“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建的模式,大力实施黑米提升、果业扩展、食用菌提质、药材突破工程,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累计发展黑谷种植x万亩,猕猴桃、柑桔等果业x万亩,食用菌x万架x万袋,中药材x万亩,稻渔综合种养x亩。龙亭田园综合体“荷蛙鱼”共生养殖项目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汉中市生态养蛙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x县召开。深度挖掘朱鹮生态和文化内涵,成立全球朱鹮保护联盟,做强朱鹮文化ip,打造“农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开展朱鹮有机产品展销活动,提升产业附加值。x县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在光明日报、省市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刊发。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全县以有机产业为引领的“x+x”扶贫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有机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是有机产品缺少实力强劲的市场经营主体或龙头企业实施深加工,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拓展缓慢,“优质不优价”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部分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强烈,尤其是对通组路、入户路期盼较高,但县级财力有限,只能逐年予以解决。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建设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为引领,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以‘三个过硬’为保障(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总体思路,扎实做好谋规划、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高点起步、高位推动。

一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准化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落细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健全水电路讯等基层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二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落实消费帮扶、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政策,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一套账单明任务、六个平台促落实、一套机制强推动”的“x”就业帮扶模式,抓实稳岗就业,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进一步加强乡村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清洁美化活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加强平安x县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洋州新风”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五是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不断健全完善“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一办十四组”工作推进机制,夯实各级工作责任,强化统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肃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提供坚强保障。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十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并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xx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但“十四五”期间,xx仍面临补短板、强基础、强产业、促增收等重点任务。

全面梳理整合政策,做好政策体系衔接。在脱贫攻坚中,从*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十四五”时期,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取消一批、保留一批、优化一批、强化一批”的总体思路,对各类支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惠性、普惠性政策进行系统的分类梳理、清理整合,推动聚焦个体化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化发展、特惠性扶贫政策转变为普惠性民生政策、特殊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扶持措施,将脱贫攻坚中有用管用的政策措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制度性安排。

夯实发展基础,做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共*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大力推进水利扶贫行动、大力实施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要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的指引下,抢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机遇,做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衔接。一是持续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有条件地区.

聚焦乡风文明,做好“扶志扶智”与文化振兴衔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脱贫攻坚阶段,各地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各地以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兴建了一批传习所、乡村图书馆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持续巩固拓展乡风文明成果、接续推进文化振兴。

2021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首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现就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具体抓落实。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锚紧责任链。压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21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20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3、完成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镇2016年以来脱贫攻坚系统性工作总结和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并审核后上报了县脱贫攻坚《篇》编辑部。委托档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实推进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目前镇级档案已经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分村推进。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3、强化精准帮扶。一是对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帮扶范围。二是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持提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总书记又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应清醒看到,当前,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有些地方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非常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如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问题。2019年4月,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四个不摘”: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2020年3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5月,在山西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9月,在湖南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2月,在贵州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为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接续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要确保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明确重点任务,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压紧压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辉煌的成就,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根据上级相关工作要求,现把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xx县以攻势、促攻坚,在连续作战中扩大了脱贫战果。截至20xx年底,全县xx户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xx个贫困村于20xx年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xx%降为0。截至2021年x月底,国办系统内我县脱贫人口xx户x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x户xx人),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人。20xx-20xx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亿元,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20xx年x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共xx万元,村均xx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xxx元增加到20xx年的xx元,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示范村。

2021年以来,xx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全力谋划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主动仗”。

(一)四措并举防返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一是强化动态监测。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四类人员家庭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分户家庭子女条件等情况,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立台账,每月监测跟踪、落实包保责任、动态清零问题。二是强化信息比对。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由县扶贫办牵头与民政、教育、卫健等x家部门共享数据,对镇村申报的“四类人员”,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截至目前,共xx户因大病和缺劳力导致收入困难的群众纳入信息共享,经核实后按需提供帮扶措施。三是强化帮扶举措。完成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并录入省办系统,根据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优化完善帮扶措施。同时,对xx户脱贫户及“四类人群”开展拉网式走访,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经排查,未发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累计xx户低收入人群纳入动态监测,存在困难已全部解决。四是强化兜底保障。截至x月上旬,全县xx人已脱贫人口获低保保障待遇,xx人获农村特困供养保障待遇;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点面结合固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做细产业帮扶。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户摸底工作的通知》,组织各乡镇(园区)指导所辖村居全面开展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脱贫户的摸排工作。截至目前,经摸排确定,我县今年xx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发展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xx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增收,其中缴纳租金或分红超过xx万元的产业基地xx个。持续做好光伏运维工作,截至x月底,xx县2021年度村级电站累计发电收益xx万余元,同比20xx年度的xx万元,增收比达到xx%,切实提高了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效能,提高了脱贫人口的收入。二是做深务工就业。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多渠道动态发布岗位信息约xx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xx个、临时性公益岗位xx个;支持引导扶贫车间、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吸纳就业。截至x月底,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去年年底数xx%。三是做实项目建设。今年已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xx万元(中央xx万元,市级xx万元,县级xx万元)、债务资金xx万元,目前已匹配项目xx个,匹配资金xx万元。四是做精小额信贷。积极做好小额信贷续贷和展期管理,对脱贫攻坚期内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在过渡期内到期的续贷或展期1次,切实满足脱贫人口的信贷需求。截至x月底,我县小额信贷累计办理展期xx户xx万元,新增贷款xx户xx万元、无逾期余额。四是做优消费帮扶。自20xx年开展消费帮扶至今,共xx家扶贫经营主体申报xx个扶贫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开展各类直播展销会xx场次,通过政府采购、宣传推介等方式共帮助贫困户或带贫经营主体销售扶贫农产品xx亿元,截至20xx年底“三专一平台”累计销售额达xx万元。

一是抓政策优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制定出台《关于扎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提供了遵循。二是抓力量接续。印发关于《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帮扶责任人尽快调整落实,并主动协助乡村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帮扶责任人已全部到位;印发《关于开展专项走访活动的通知》,要求驻村工作队、脱贫户帮扶责任人和边缘致贫户联系人开展为期5个月的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xx家单位xx名干部参与,对xx户脱贫户和xx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上门或电话访问;我县已启动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县直单位选派干部名单已确定并报送省市。三是抓督查整改。成立档案督导组自x月初对各乡镇开展脱贫攻坚档案督导工作;对照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的xx大类xx个具体问题,初步认领xx大类xx个具体问题,逐项逐条研究制定xx条整改措施,加强对整改全过程的跟踪督导,确保整改成效。目前,xx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下一步,县扶贫办将全面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做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社会协同参与、完善政策保障等工作,确保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是突出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把深入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作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先任务抓实抓细,重点监测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对预计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且生活陷入困难的及时报县扶贫办备案,及时分类帮扶,确保有效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二是扎实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结合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果巩固,坚持举一反三,围绕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实等方面,积极组织动员,进村入户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依单推进,逐项逐条核实销号,并进行全面总结。

三是继续抓好产业、就业、金融帮扶。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稳定并加强产业扶贫政策,强化产业服务支撑。多措并举,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工作,摸清帮扶需求,推动产业吸纳,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强化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规范财政资金入股扶贫项目管理和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市级巡察、审计和20xx年度扶贫资金绩效自评及重点评价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入股扶贫项目流程,物化资产管理,做好资金风险防控和到期资产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光伏扶贫资产管理、运维管理、收益使用管理、公益性岗位设置管理,建立规范台账。做好2021年已批复项目和光伏收益分配信息在国办信息系统中的录入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社会帮扶工作。一是做好第八批驻村帮扶工作,保证驻村帮扶工作有序衔接。二是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三是开展县域结对帮扶,及时有序推进帮扶措施落地见效。

xx县地处xx南部,xx西缘,全县面积xx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辖xx个镇x个街道办事处,xxx个村xx个社区。是国家贫困县和全省深贫县,全县贫困村xx个(深度贫困村xx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村(社区)xxx个。xxxx年x月,经评估退出贫困县序列,x月通过脱国家普查,截止xxxx年底,全县净脱贫xxxxx户xxxxx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决策部署,强化工作统筹,持续加压发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全面统筹谋划,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夯实责任,脱贫摘帽后,继续保持工作体系、工作责任、推进机制、领导带头机制不变,于去年下半年充实x名县级干部到脱贫办,并调整优化了指挥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夯实联村、驻村、帮户等各级干部帮扶责任,做到人员不撤,力度不减。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责任。x月x日正式挂牌成立县乡村振兴局,确定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先行村和创建村,正组织向xx个村(xx个脱贫巩固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其中重复x个)调整选派至少由x人组成的工作队,向其他村至少选派x名指导员,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统筹安排部署,将乡村振兴作为县委确定的“一立四振兴”发展战略的主战略,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谋划布局、协调推进。今年以来,先后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座谈会、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会议,研究安排具体任务,制定工作方案,目前,以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有效推进。

(二)狠抓“两业”发展,促进农户稳定增收。产业发展上,按照全县“一立四振兴”总体发展战略和“一县三品、一品一链”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xx乌鸡、杜仲、天麻为重点,着力打造x个产业带,建设x个基地镇、xx个基地村。去年x月整县摘帽后,我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x.x亿元,xxxxx户中长线产业户户均发展产业门类x-x个。就业增收上,落实易地扶贫搬迁“x+x”后续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以工代训培训易地搬迁劳动力xxx人,对接xx市xx家企业招聘我县务工人员xxx人(易地搬迁对象xx人),特设公岗安置无法离乡就业的易地搬迁对象就地就业xxx人,xx个社区工厂全面复工复产,带动就业xxx余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xxx余人。

(三)强化预警监测,认真落实动态帮扶机制。制定出台《xx县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方案》,夯实各级工作职责,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原则,依托线上中央、我省我市防返贫监测系统、媒体监督和xxxxx扶贫监督监测反馈,并采取线下行业部门重点筛查、入户走访摸排等多种方式,全力防范脱贫人口返贫、农村低收入人口致贫,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经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自然增减和动态管理后,全县脱贫人口xxxxx户xxxxx人,“两类人群”总规模xxx户x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xx户xxx人、边缘易致贫户xxx户xxx人)。除今年x月新增脱贫不稳定户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人,已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正在帮扶支持外,其余人群已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四)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资金资产安全运行。项目计划安排上,今年计划实施扶贫资金项目xxx个,亿元(基础设施项目xx个、投资x亿元,产业发展项目xx个、亿元)。目前,已安排项目资金xxxx万元(中央xxxx万元、市级xxx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设、农业体系建设、雨露计划及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xx个,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库建设上,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程序,及时更新录入xxxx年项目库,亿元,一季度已开工xx个,万元。资金管理使用上,认真落实行业部门项目资金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压实部门、镇办分级管理责任,加快推进xxxx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实施和报账,亿元,支出进度占比xx%。投放扶贫小额信贷xxx户xxxx万元,下达贴息资金xxx万元,%。扶贫资产管理上,对xx个镇办扶贫资产管理运行情况开展督导考核,加快xxxx年项目资产确权移交进度。目前,已确权移交扶贫资产xxxxx万元,并督促加快项目竣工决算,确保x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权移交。

(五)坚决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做好驻村联户帮扶工作。强化驻村管理,坚持实行驻村干部考勤一日一报告、工作一月一评比、考核一年一兑现“三个一”管理机制,除有极特殊困难等情形外,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原则上不轮换、不调整,确保派驻力量、帮扶投入、驻村时间、管理力度“四个不减”。目前,全县xxx个驻村工作队,xxx名驻村干部全员在岗。xxx个单位xxxx余名帮扶干部责任不变,实现了帮扶责任不脱钩,工作不断档。优化人才管理,坚持注重实绩、注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各级干部到基层干事创业、担当尽责。凡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分批次选派到基层锻炼。今年一季度,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xx名(其中驻村干部x名),受中央表彰驻村第一书记x名。

(六)全面细致排查,加紧整改问题。“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有序推进。省市“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工作会后,我们迅速组织帮扶力量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问题整改、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逐村逐户过细核查。同时,由县纪委牵头,组成七个督查组,对涉及的九方面重点内容进行过程性督导督查。经全面排查,全县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稳定落实,返贫致贫风险可控。问题整改加紧推进。对中央对我省巡视和xx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我县及时召开领导碰头会,认真研判梳理,对照自查认领,印发责任清单,组织行业部门细化整改措施,结合“回头看”专项行动,统筹推进整改。目前整改工作正有序进行。“回村回访”扎实开展。把“回村回访”活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组织各级干部扎实开展“回村回访”活动。目前,走访群众xx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xxxx户),商议稳定脱贫举措xxxx户,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xxx个。开展政策宣讲xxxx场次、技能培训xx期。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xxx个、文明镇xx个。评选脱贫民星和典型xx人、十星级文明户xx户、文明家庭xx户。

(七)积极对接协调,扎实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协作帮扶上,积极对接xx、西安灞桥区和国际港务区,认真开展东西协作和区域对口帮扶工作,去年以来,实施亿元扶贫协作项目xx个,已建成xx个,x个跨年度项目预计x月中旬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已向xx等地输送劳动力xxx人(其中脱贫户劳动力xx人)。消费帮扶上,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有序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和供应商推荐。建成消费扶贫专区x个,线上、线下专馆x个,智能专柜xx个,推荐扶贫产品供应商xx家,认定扶贫产品xxx个,累计销售额xxxx万元。各级帮扶单位、对口帮扶区域与我县签订消费扶贫协议、采购合同xxx份,组织购买帮销农特产品xxx万元。

(八)坚持抓点示范,加紧整理精准扶贫档案。县委县政府高点站位、一体谋划,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同安排同部署,印发了《xx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指南》,由县档案局牵头,县扶贫办配合,按照档案管理“八统一”要求,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有效、真实准确的原则,先期在县镇村建立三级示范样板,通过样板引领带动、现场观摩会议辅导指导、督查督导推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各级各部门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推进。目前,已全面完成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全部进入归档装盒阶段。

我县贫困基数大、底子薄,低收入群体占比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任务繁重。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基础特别是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依然粗放,效率、效益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二是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村优秀人才、年轻力量流失严重。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三是我县山大沟深,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已建成的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极易因灾受损,管护压力大,巩固提升难度大。四是农村党组织整体素质、工作能力与乡村振兴要求还有差距,后备队伍缺乏优质群体,村集体经济不强,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手段和资源比较少。

下一步,我县将在全面排查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一是突出“巩固”,狠抓机制完善。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实施扶贫搬迁后续配套项目。常态化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确保各类资产保值增值,各项设施长效稳定运行。二是突出“拓展”,全面做好衔接。对标对表,全面衔接工作机制、政策举措和机构队伍。按照全县“一区四带八点”布局,启动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加快徐家坪“双环六园两址”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年底前建成项目一期。三是突出“增收”,多措并举推进。扎实推进“产业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快推进与x药集团合作的“xxxx”工程,全产业链率先推进鸟鸡、中药材产业突破发展。坚持就业创业、主体带动、消费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力,促进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四是突出“治理”,增强建管实效。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为抓手,巩固提升村组路通行能力。升级改造农村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大教育活动,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开创美好生活。五是突出“保障”,从严监督执纪。紧盯中央、我省、我市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执纪,严查盲目乐观、松劲歇脚和不担当、不落实等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xx县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重要指示精神,号召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开启新阶段现代化“三美xx”建设新征程。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扣工作重点,两手抓、两手硬。

(一)突出接续核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一是构建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1+n”政策体系。二是加大帮扶力度。选优配强第八批选派干部,目前已稳步开展驻村工作。计划投入整合资金xx亿元,较去年增加xxx万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计划项目xxx个,其中产业项目达xx个。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xxx个,%;已完工项目x个,%。三是筑牢返贫防线。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排查新“三类户”xxxx户xxxx人,四大班子负责同志带头示范,每人联系x户以上,保持“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四是精准落实政策。资助贫困学生xxxxx人次,累计发放资助金xxxx万元;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责任制,实现贫困学生零辍学。万元,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综合医疗补偿xx.x万人次、万元。困难人口享受“xxx”万元,“xxx”万元。深入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发展模式,支持xxxx户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帮助销售帮扶产品xxxx万元。

(二)突出示范引领,精准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部署“七大行动”——即两个发展(融合发展、共享发展)、五个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二是强化政策推动。先后制定出台支持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教育振兴、金融支持等系列配套政策,打好“组合拳”,做到政策支持上下衔接、配套融合。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积极采纳村民、党员代表的合理意见。三是加强示范带动。将发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xx镇xx村、xx镇xx村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先期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三)突出稳产保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xx万亩、总产量稳定在x亿斤以上,建成绿色小麦生产基地xx万亩,今年小麦平均产量xxx公斤/亩,较去年增加xx公斤/亩,万吨。一是提高畜禽蔬菜产品生产水平。力争2021年末生猪存栏达到xx.x万头。截至x月底,万头增加到xx万头,生猪产能迅速恢复;肉类总产量xxxxx吨,%;上半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日均蔬菜产量xxx吨以上。二是培育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确定家禽(肉鸡)养殖为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力争到2021年底,全县家禽业总产值达xx亿元,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等地区,肉禽出栏达xxxx万只,禽蛋产量达x.x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xx.x%以上,良种覆盖率达xxx%。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xxxx年,xx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x个,亿元,亿元,亿元,各项目进展顺利。四是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全县农业企业产品销售到长三角。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级x家、市级x家;xxxx年,计划创建x个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五是实施产业振兴工程。抢抓政策机遇,利用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双桥头堡”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百亿江淮粮仓”种养循环的农业优势,大力实施“1232+n”(即“一区、两业、三品、两中心”+“n个基地”)产业振兴工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四)突出补齐短板,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因地制宜,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一是加快宜居乡村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xx亿元,万亩,整治美丽集镇x个、建设美丽中心村xx个。2020年度x个省级中心村、x个县级中心村加快建设,2021年度x个省级中心村、x个县级中心村启动实施。二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域实行秸秆垃圾禁烧,重点区域烟花爆竹和大盘香实现“零燃放”。x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xx个绿化工程加快实施,xxx公园成为xx靓丽名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保洁市场化运作实现镇村全覆盖;改厕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管护惠及xx户群众。三是快速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x.x万亩,目前已完成招标,x月上旬开始实施建设。投资xxxx万元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投资xxx万元建设折资入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五)突出城乡一体,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一是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农村人饮改革工程持续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达到xx%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xx%。成功获评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x条城乡公交线正式运营,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x个乡镇建成“三个一”(即一个xxxx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一个xxxx平方米多功能球场、一个xxxx平方米健身广场),“半小时健身圈”基本形成。二是城乡民生一体保障。继续实施xx项民生工程,亿元。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完成xxxx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xxx.x%;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加快推进“健康xx”建设,xx医院等项目完工。三是城乡医保实现统一。万人,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实现统一,受益金额xxxxx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xxxx元/年,上半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xxxxxx人次xxxx万元。

(六)突出激发动能,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一是深化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建成确权数据库,完善电子档案,建立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数据管理、承包合同管理、确权登记管理、土地流转管理、承包纠纷仲裁管理等信息化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二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稳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运转运营。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三变”改革项目建设。三是发展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股份合作联社)的经营功能,结合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深做实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消灭集体收入x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七)突出机制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依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健全五项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年度报告制度,推动乡镇党委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乡村振兴推进情况制度落实。二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实行分类考核,加强考核结果应用。三是健全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对“四个优先”特别是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落实情况等开展监督检查。四是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制定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督促指导乡镇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设立由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五是健全完善调度通报机制,每季度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调度通报。

二、直面困难问题,不回避、不遮掩。

(一)农业招商引资较弱。xx县在融入长三角、中部崛起等战略对接过程中存在资源不对等的问题,同时县内项目结构不优,龙头企业偏少,产业带动能力较弱,整体投资乏力。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xx农产品加工产业有一定基础,但龙头企业不多,精深加工不够。

(三)扶贫项目后续管护还需加强。扶贫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就业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存在重建设轻管护,后续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缺失等问题,造成部分扶贫项目产生效益低,有的甚至损毁,一定程度上形成项目资产资源流失、损失、浪费现象,需加快建立后续管护机制。

三、聚焦目标任务,再启程、再出发。

下一步,xx县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强化政府引导,筑牢防范返贫致贫防线。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有效防范返贫致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3个问题。一要强化精准识别。要坚持两线合一、突出重点、城乡一体,将徘徊在城乡低保对象标准的低收入户,尤其是老弱病残孤寡灾等重点群体,精准识别纳入相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二要强化帮扶联系。要压实村(居、社区)主体责任,为每户相对贫困对象安排一名村(居、社区)干部进行联系帮扶,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帮扶措施,强化扶志扶智。三要强化兜底保障。要结合相对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和主要特征,持续保持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和民政救助政策长期稳定,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有效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四要强化动态调整。要坚持符合即进、达标即出的管理体制,对经自身努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及时调整退出,对符合相对贫困对象识别条件的要及时监测帮扶。

(二)强化市场辐射,推动产业就业保险支持。产品有销路,就业有门路,保险有支撑,群众发展产业就业就有底气。一要强化产业发展。要统筹研究2021年后消费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举措,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解决好相对贫困对象和带贫经营主体的产品销路问题,持续激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二要强化就业带动。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注重带贫经营主体、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培养,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乡村农业经营主体覆盖,解决好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顾之忧,帮助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吸纳更多农村群众就业增收。三要强化保险保障。要继续开发“深贫保”“产业保”等保险扶贫金融产品,不断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作用,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提升社会参与,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合力。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既是脱贫攻坚的题中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一要强化结对帮扶。要继续采取单位包村方式,促包保村巩固脱贫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要继续选派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强基层组织建设,抓产业促增收,推进乡村治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二要强化强化企业帮扶。要认真总结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继续完善优化基地带动、共建园区、合作分红等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企业扶贫常态化可持续,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三要强化志愿帮扶。志愿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要建立专门扶贫志愿者人员库,推进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下沉到村到庄,将农村老党员、农村新乡贤等群体吸纳到扶贫志愿者队伍中,推广示范带头、邻里守望、邻里互助等扶贫志愿服务行动,加大对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力度。

(四)提升自我发展,持续开展扶志扶智行动。乡村振兴重点是乡村,主体是农民,关键在基层,教育是保障,必须激发基层组织、群众和教育三个方面的内生动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一要强化群众典型示范。要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需求,大力开展各类典型评选表彰,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更加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二要强化基层组织提升。要持续推进村级经济经济薄弱村、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薄弱村等提升行动,扶持发展壮大一批“一村一村”特色村、星级村级党组织、乡村振兴试点村。三要强化乡村教育发展。要依托乡村中小学加快推进乡村职业学校布局布点,鼓励引导乡村企业、合作组织等设立涉农培训基地,广泛开展“送教上门”“技术结对”“跟踪服务”,把生产技能培训、涉农职业技能送到乡村和群众家门口。

一年来,桐乡街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压实专班机制责任,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妥开展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三四五”工作法、“党建+四元”产业发展模式。共获得国家、省、市、县荣誉45项,承办现场会15次,受到通报表扬26次,街道干群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与时俱进探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1+5+n”工作法,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突破口,以多举措做好重点工作为助推器,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

桐乡街道位于兰考县城城乡结合部,下辖村(社区)大部分地处县城规划区内,城市化水平较高。按照《村庄分类类型及发展控制与指引》,坚持规划先行,优化村庄分类,结合各村(社区)现状,将19个村(社区)分为三类,分别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整治改善类。

(一)坚持产业跟进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带。

按照县里提出的“强龙头、补短链、聚集群、创品牌”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桐乡街道合理布局、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一廊三带”产业发展规划,一廊即:以桐城大道为生态廊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产业附加值。三带即: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高场社区、盆窑村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将盆窑村定位为都市休闲村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鲁东沟两侧为产业发展示范带,涉及高场社区、东北场村等6村(社区),衔接多方资源,加大整合力度与农投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864亩,其中调整1000亩设施农用地,作为新发地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化民路两侧为产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带,调整道兴大道西侧500亩设施农用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二)坚持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聚焦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规划、道路、厕所、人畜粪污治理、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推进厕所革命把改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厕所革命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奖励机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督查指导,高质量完成4300户改厕任务,改厕率达99.37%,为有效做好粪污治理,建成大三格化粪池一座。开展绿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在乡村道路绿化18千米、造林80亩、植树3750棵,通过空心院治理,建成生态游园8处,绿化面积25亩。河道绿化6条、长度10千米、造林62亩、植树2850棵。廊道绿化种植8800棵、发展林下生态经济1600亩。提升村容户貌通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一改”“清零”行动,助推农村垃圾有效治理。按照“十无一规范一眼净”“五净一规范”标准,打造美丽庭院880户。优化村组通硬化路,打造优良路线循环圈,形成“城乡畅、乡村通、村组达”的公路网络。

(三)坚持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乡风文明建设。

从激发内生动力向乡风文明推进,我们围绕“文明新风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先进典型塑造”三大行动开展工作,大力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公益宣传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利用广场游园、宣传栏、宣传牌、宣传条幅、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建立完善村民公约、乡风治理组织,组建桐乡“好声音宣讲团”、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照“七个一”标准,整合资源,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括(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中心室内文化活动室设广播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儿童乐园等多功能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广场配套设施齐全。组建文化活动队伍,通过广场舞比赛、文艺汇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塑造典型以道德力量助推乡风文明,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桐乡街道“快乐星期天.孝老爱亲饺子宴”暨兰考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一个个广场舞、红歌、戏曲、腰鼓队、儿童歌曲文艺节目表演、一场场“牵手父母来义诊”活动、一次次“爱心人士”捐助,几百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享受着这一幸福时光、群众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截止目前已评选文明户1560户,通过敲锣打鼓的形式将奖状和奖牌送到文明户家中,并为文明户钉上奖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争当文明户的积极性。在人民广场举办桐乡街道“德尚桐乡、爱在奋斗”兰考县三届新风尚集体婚礼,新风尚集体婚礼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而不失隆重、77对新人乘坐新能源集体婚礼巡游车巡游兰考大半个县城,沿途数万名市民、志愿者、文艺团队为集体婚礼的新人们点赞送祝福。在活动主办地兰考人民广场,77队对新人携手共走新风之路,走进集体婚礼现场,数千人齐聚人民广场,载歌载舞、宾朋满座、锣鼓喧天,新人们肩并肩、手牵手走上红地毯,喜结连理,唱响属于他们的幸福赞歌:拜天地、求婚送花、集体宣言、互动游戏等,一个接一个精心策划的婚礼环节及精彩的文艺节目,给新人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到场祝贺、为新人主婚、证婚,不仅让新人们收获浪漫爱情、甜蜜爱情,也收获着未来和希望,更收获政府对他们最好的关怀,也鼓舞了更多青年继续这种新风尚,做时代新人的楷模,用奋斗赢取幸福生活。在兰考礼堂举办桐乡街道“德孝之星”六届颁奖晚会,评选出600名“德孝之星”,将他们积极向上、真真实实、鲜活感人德孝事迹搬上舞台,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颁奖,在舞台上给予这些身披绶带红花、光鲜亮丽好婆婆好媳妇们荣誉和褒奖、用舞台的光环激发广大群众见崇尚模范、争当先进,汇聚无穷的道德力量。树立发掘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典型,设立了“桐乡孝老爱亲榜”宣传栏,并在上榜户门前钉“桐乡孝德之星”牌子。制定“德孝之星”长效机制,通过表彰奖励、媒体宣传、立榜示范,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激发群众爱家孝老、勤劳致富、奋发有为的生活热情,为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四)坚持探索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有效能力。

桐乡街道下辖5个城市社区,建成45个居民小区,目前已全部融入城市功能网格,纳入城市统一管理。为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我们探索了“做强基层党建、做优民生服务、做牢稳定根基、做精社区管理”的“1145”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法,1即:“一个引领核心”统筹社区规范化发展,成立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创建推进、红色物业、活动策划四个工作组,优化配置街道干部队伍下沉社区与干部形成合力,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网格党组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1即:“一个服务中心”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发挥社区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在党群服务中心按照“8中心1站1广场”标准,设置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综治警务、文体活动、老人照料、儿童照料、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等8个中心和应急管理服务中心站、室外文化广场,最大程度加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4即:“四项工作措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一是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协商”居民自治组织架构,创新“1+2+n”工作模式,实现社区治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二是创新矛盾调解模式。创建“三调联动+”模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与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相结合,形成合力,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丰富便民服务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好一站式服务,延伸上门式服务,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接单”高效办理机制。四是实行网格化治理。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防控模式,明确责任主体、人员分工,发挥一中心四平台“指挥棒”作用,运用网格通app“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达到区域治理“一张网”。5即:“五支专业队伍”强化社区管理力量。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抽调党建、宣传统战、综合治理中心、民政、物业管理等部门人员组成一支社区治理工作创新专班队伍,全面指导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以社区“两委”干部为核心,第一书记、街道干部下沉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组成一支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让居民“不出楼栋、不出社区、有事有处说、遇事有人办”。以协商民主议事会,驻区单位联盟、社会组织联盟和物业公司联盟,组建“一会三盟”社会联盟队伍,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议事会为核心,社区物业、楼栋长、单元长等组成一支居民自治队伍,让居民来管理自己时事情,推动社区治理持续发展。以社区“桐心党员服务站”为核心,党员服务队、社工服务队、巾帼服务团、共青团志愿者等组成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居民幸福感、满意度。

(五)坚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生活富裕。

脱贫攻坚时期我们解决了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生活富裕是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仅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还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一是持续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群众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索“支持能够发展产业的群众发展产业,帮助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就业,鼓励没有稳定就业能力的群众勤劳致富”的工作思路,选聘村级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就业,借助“春风行动”等大型现场招聘会,让群众参与进来,寻求岗位,依托兰考富士康园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做好产业兴旺文章。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依托“一廊三带”产业发展示范带、产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带,着力引进“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快盆窑村都市休闲村庄建设,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三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利用旧村室,建设集休闲娱乐、午间临休、康复保健等功能为一体、兼顾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居住的姜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利用闲置农家院建设集棋牌室休息室等功能为一体高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四是盘活资源提升附加值。全面盘活3400亩围村林,以围村林为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用活林下土地资源,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产业模式,发展林粮、林菜、林禽等林下产业,实现农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目的。加大村内空心院、空闲地的整治,对腾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农村加工业、为二三产业腾足空间,加快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在美丽乡村庄建设中。我们深下功夫,干出彩做标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高标准打造杨槐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如今的杨槐树村农户庭院设计布局美,摆放有序整齐美,卫生整洁环境美,养花种树生态美,文明风尚和谐美。充分释放土地利用空间,精心打造主体景观。在村域内种植月季、腊梅600余棵。集中连片种植枣树4000余颗、梨树5500余棵。对村西侧杨树林进行提质改造,打造乡村郊野环境的生态化休闲空间。利用空闲地建成设施完善占地6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二)在拆墙透绿工作中。我们提出“三借两分”工作法。三借即:借助宅基地改革拆除围墙,借助项目建设拆除围墙,借助乡村绿化拆除围墙。两分即:分类实施,先拆除年久失修的庭院、门楼、院墙,改造提质提升院内颜值,让庭院“靓起来”,既美化了环境,又提升了品质。分步推进,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结合群众意愿与群众携手共建、共同参与,每栽一颗树,让群众笑开颜,每铺一块砖,让群众暖心田。

截止目前。仅高场社区、东北场村已提质改造29户、拆除配房11间、拆除门楼23座、拆除围墙2300余平方、铺设地砖1900余平方,种植月季、腊梅800余棵、石榴树400余棵、枣树5500余颗、梨树6000余棵、槐树2400余棵、冬青20000余棵,村域绿化面积110余亩。

(三)下一步我们招贤纳士携手共绘桐乡新篇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模板20篇)篇二十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18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五大振兴。根据《中共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成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3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目前,五个工作专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了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奠基,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51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3639家,种植大户总数达406户;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涉农类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瓜”、“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做大做强“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19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第一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19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19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xx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xx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xx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户818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207户392人,省外转移就业45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18人,县内转移就业31人,公益岗位安置87人,涉农就业111人;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340元、二档270元提高到一档410元、二档360元、三档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员577人,发放资金32万元;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对2016--2020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30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389个,涉及供应商49家。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聚焦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推动工作目标和资源稳步实现“两个转向”,启动“三大任务”,抓好“四个衔接”,推动“五大振兴”,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一、狠抓学习教育,提升站位,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xx大讲堂作用,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在学思践悟中强化政治担当,在领会内涵中坚定政治站位,切实提高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研究出台了《落实省市委工作要求、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截至目前,先后召开中心组会议x次,开展常委会会议会前学习2次,举办乡村振兴专题讲座x次,全县上下形成了学讲话,悟思想,比行动,实现追赶超越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部署安排,明确目标,凝聚合力。坚持不等不靠,紧盯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成立了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x个工作组,各工作组组长由相关县委常委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县长担任,推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县镇对接等x项机制,制定了《xx县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x个实施方案,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镇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分析形势,解决存在问题。

三、狠抓责任落实,优化作风,确保成效。下发了《关于建立“分片包抓促振兴、专班推进抓落实”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的若干规定》以及相关补充通知,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夯实责任。从严管理四支队伍,圆满完成新老人员轮换交接工作,选派驻村干部xxx名,其中第一书记xxx名、工作队员xxx名。成立xx县有效衔接督查巡查组,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有效倒逼工作落实。突出“双好双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及镇党委换届工作。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扎实开展“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专项检查,推动“四支队伍”尽责履职、发挥作用。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干部政策水平、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四、狠抓监测帮扶,规范流程、守好底线。印发了《xx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调度”要求,组织“四支队伍”每周入户走访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时发现突发困难农户;每月集中研判发现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农户以及部门反馈线索,确定是否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推动已纳入监测户帮扶措施落实,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x月x日—x月x日,举办了全县镇村干部及“四支队伍”防返贫预警监测及动态帮扶专题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全县新识别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x人,已落实帮扶政策。

五、狠抓资金使用,建好项目,管好资产。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严格执行《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完善项目库,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补助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开工率xxx%。项目库建设方面,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相关要求,从严执行村级申报、镇办初审、主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的申报审批程序,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库建设。2021年共计拟入库项目xx个,投入资金xx万元。扶贫资产管护方面,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xx个,实现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扎实开展扶贫项目资产摸底、统计、确权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官员社区两委述职述廉报告(通用18篇)

    述廉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廉政工作的不足之处。这些述廉报告范文反映了不同工作人员在廉洁行为上的成果和挑战。__年,在南昌路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居民

    我家的小淘气(热门22篇)

    优秀作文的写作过程需要积累素材、构建结构、展开论述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名字叫毛毛,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

    幸福小学生五年级(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是文人心灵的释放,每个字句都浸润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每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用心和智慧的结晶,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五年级抗击疫情(通用16篇)

    优秀作文是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其他各行各业的

    我帮父母做家务小学三年级(热门13篇)

    优秀作文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发共鸣,并给予深刻的思考。最后,希望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并在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人认为做家务是可干

    2023年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案例分析(模板23篇)

    劳动合同体现了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最后,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劳动合同模板,供大家使用和参考。被通知人:所属部门:因下列第____项原因,根据《

    小班家访心得(通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达到深度思考和理解的目的。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规律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是温暖中学生(优秀15篇)

    优秀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并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又如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手夹着

    小学的那些事儿(精选18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思辨和批判精神,通过质疑和分析来展示作者的独特思考方式。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今明星也爱游学,下

    童年打雪仗(优质20篇)

    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用心去写,总有一天会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作文水平和思维能力。在今天,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