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范文范本展示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范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写作技巧。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一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节,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有许多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更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下是我对教育中十大作用的一些体会。
第一,教育能够开拓人们的思维。学习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同时,教育也能够开发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们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第二,教育能够培养正直的品格。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德。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和参与活动,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对错之分,更加懂得如何为人处事。
第三,教育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高效率和有成效。同时,教育也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
第四,教育能够提高社会和经济水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较高的教育水平可以有更多的人才服务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创建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一些发达国家都将教育纳入到重要的战略中,从而推动了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
第五,教育能够创造和传承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可以使他们逐渐了解和传承文化精神及其内涵,同时也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和知识库。
第六,教育可以促进全球交流和合作。教育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对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了解和交流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借助教育平台,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联系,开展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等。
第七,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教育不仅使人们具备了较高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金钱,提升生活质量。以及,教育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广泛的认识和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命和命运。
第八,教育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教育可以帮助人们逐渐懂得如何冷静、理性地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和防止社会矛盾的抬头。
第九,教育可以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多希望。教育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为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教育可以培养公民意识。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提升社会公民素质。公民意识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社会的运转和规则,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总之,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育成为了一个核心的推动力量,它能够塑造未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挖掘其中的价值,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二
布贴画的制作过程要求孩子在进行构图布局时,不但进行基本的色彩搭配,而且要对布料的质地、花纹、色泽进行比较、参考,最后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不但使幼儿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而且提高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搭配的能力。
幼儿启蒙教育是当代教育的起点,其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以及性情品格的养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的不断进步,对幼儿教育更加注重。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造型生动活泼、构图和谐美妙、色彩清新明丽,对于孩子富有很强的诱惑力,其中包含的欢快韵律感,诙谐有趣、夸张拟人的措辞也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绘本中与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的唯美图画容易同幼儿的情绪产生共鸣。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借用绘本工具,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经过对绘本的形象解说,让幼儿自觉地加入到听故事和说故事的进程中,直接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的投入与专注,学会与人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并把真实的生活经验融入故事中,绘本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绘本中有趣的图画、丰富的故事情节,蕴含了多样和生动的想象,绘本教学既满足幼儿的生活经验又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通过多样化的绘本教学过程,幼儿更加便于在头脑中储存更广泛的表象材料,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孩子的想象积蓄丰厚的素材,从而推动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在绘本教学中,幼儿通过欣赏场景,激发潜在的想象,自由地展开联想,从而挖掘画面中蕴藏的情节,进入有趣的故事世界,促进幼儿的理解和想象。这是一个由观到想再到思的过程,利用绘本进行教学,能触发孩子自由飞扬的想象世界,幼儿往往会根据大人的语言描述,在头脑中产生画面形象,使文字包含的场景得以充分展现,在这个反复融合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会得以锻炼和发展[2]。低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情感的把握往往趋于表面,教师在绘本教学时,要注重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幼儿摆脱日常状态,进入绘本欣赏境地,美国凯迪克金奖得主艾伦·赛迪说过:“好的故事会改变孩子的思维、情感、心灵和看待事物的眼光。”好的绘本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孩子在观画和品读中陶冶心灵与情操,进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品读经典绘本《月亮的味道》《野兽园》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画面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绘本教学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绘本教学与传统的幼教形式显著的不同,就是把单调无趣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富有童趣的图画和文字,其很大程度提高了孩子对故事内涵的兴致。绘本教学精美生动的图画就能完美地吸引孩子阅读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对幼儿科学的启发与指导,孩子学习的效果就会快速提高。绘本不受时间、空间、地区所制约,这不是无理由的,绘本的制作者必须在有限的画面里将一个文学作品讲解得既生动又有趣。这就需求画家在限定的空间里描绘出众多的信息,而生动的画面就会产生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一本好的绘本书,会让一个不认字的幼儿只看图画也能“读”出个大概。传统灌输式的文本阅读是一种僵化了的阅读方式,不符合低龄儿童的思维特点,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低龄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且偏向表象的思维,而画家往往是注重了孩子的思维特点和接受程度才进行创作的,所以绘本虽然字数少,但画面丰富、有趣,通过画面讲述故事,充满童真童趣,比平常纯文本越发会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幼儿喜欢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阅读不同于成人阅读,它的核心不是让孩子通过读书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础的阅读本领。
绘本一般是由著名的绘画大师、熟悉幼儿内心情感的画家创作的作品,他们完美地利用美术技能,运用美妙的画面来讲述活泼有趣的故事,使绘本不但富有颜色、形象、结构的美,又有语言、节奏和内容的美。绘本书的'内容应有尽有,但凡天文、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都有描绘,对于经历很少,体验受限的幼儿来说,它如同百科全书一样,展现各类观察、思考与感受的认知学习体验。绘本中的画面直观生动,故事浅显易懂,符合幼儿注意力的特点,为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是引发、调动幼儿注意力的良好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幼儿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努力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的推进。优质绘本的图画包含了大量值得观察和探求的积极因素,幼儿可以长时间体会每幅图画蕴含的意义。
1.巧用绘本移情体验。兴趣是孩子绘画的动力源泉,幼儿对任何一种美术技能技巧的认识和学习,都与他的兴趣以及经验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常用简单几何图形来表现事物。例如用三角形表现山峰、圆形表现人的头部,如此不能引导孩子的生活经验,教授起来略感枯燥。而如果结合绘本教学的形式,例如绘本《失落的一角》以缺了一角的图形圆为主角,描述了他寻觅丢失一角的事情经过,这个圆形不停寻觅和历经种种情况,体验着各种情感。这样的教学,让幼儿把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到这些超越时间、空间的神奇世界里,让幼儿对形象产生奇妙体验,绘画时便不再是抽象、无生命的图解了,绘画的主观意识也就自然萌生了,便在兴趣的推动下,自然而然地拿起画笔创作了。
2.善用绘本学习技能,表现童趣世界。幼儿对外界的认知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无法表现形象的内在情感,不能形神兼备。例如表现快乐的表情,运用上弯的弧线表现嘴的形状,发怒的表情,往往是瞪圆的眼睛,画的动物是一般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简笔形象,这样千篇一律的描绘,使幼儿无法产生表现的信心与欲望,从而不愿持续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而绘本很多都是画家和大师的作品,那一幅幅生动活泼传神的画面,表达着深刻寓意的同时,给予幼儿感官上的享受与艺术熏陶,让幼儿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美好、启发的氛围之中,促进幼儿个性的表达,所画动物题材往往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穿上人类的衣服,有着人类的喜怒哀乐,会说话。人类的表现更丰富,例如绘本《我的爸爸》,所绘的爸爸有很多种形象,勇敢时可以吓跑大灰狼,变成拳击手,参加运动会并获得第一名,吃饭时变成马,游泳时变成鱼,快乐时变成笑眯眯的河马……绘本的这种暗喻、连类比物的表现方法使空洞的观念变得清晰化、日常化、生动化,容易被幼儿领悟与接受。启发幼儿只要把角色所包含的特性与神态同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某种动物结合在一起,便可以鲜活地画出形象的“神似”。
3.开拓思维,感受多种表现手法。目前,幼儿园绘本教学应用的内容很多,有生动的图画和手工粘贴的形式,表现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是益智的玩教具,应有尽有,从而使幼儿单一的绘画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例如,铅笔画、水彩画、油画棒、水墨画、纸贴画、剪纸、布贴画等等,绘本有了美妙的外观,多样的艺术形式也变成幼儿感受各种美术风格的资源宝库,让幼兒有了多样化的艺术展现技能。例如《风中的树叶》绘本可以启发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树叶粘贴成漂亮的树叶粘贴画。
我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多达56个民族,有闻名世界的儒道智慧和数不尽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育要从幼儿期间抓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实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时期,亦是优秀品格养成的最佳时间。我国有着良好的道德规范,如敬老爱幼、节约勤俭、诚信孝顺、谦虚礼让等等。在古代这些传统美德是人们行为举止的标准,然而当代社会出现了一些对传统美德弱化与漠视的现象,以至于当代社会中缺乏诚信、不讲道德的情形仍然普遍存在。幼儿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出发点,在幼儿时期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非常关键。例如,众所周知的我国古代故事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卧冰求鲤、悬梁刺股等,这些经典文学绘本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启蒙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起点,是孩子思想品德、逻辑思维、行为举止形成的主要时期,对孩子未来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用绘本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且对幼儿教育启蒙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阅读能力关系到个人能力,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绘本教学要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要从娃娃抓起。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三
教育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教育的核心是学习和进步,它是一个人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人发展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
首先,教育具有培养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其次,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第三,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第四,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社会能力和沟通技巧。第五,教育可以帮助人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意见和文化。第六,教育可以促进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七,教育可以培养人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第八,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动力和积极性。第九,教育可以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第十,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三段:其中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通过教育,个人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发展。教育还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还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和如何处理社会关系。
第四段:如何优化教育的作用。
要优化教育的作用,需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资源。其次,教育机构应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最后,教师应该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注重个别差异,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
第五段:结尾。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教育,人类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优化教育体系和方法,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教育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四
摘要: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在阐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钢琴教育的特点,重点分析探讨了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使其更好地辅助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为全面培养素质人才,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一种广泛实行的教育方式,更是国民教育中的一项核心政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颇有益处,而钢琴教育又在音乐教育中拥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钢琴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还是其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亦或是需要五官与心灵默契配合的美妙教育方法,都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最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尊重人主体特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以通过开发人的智力潜质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以性格作为基础。在情感的基础上,素质教育依赖于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能力的支撑,并且以认知、实践、共处、生存作为倡导的基本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具有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多种特质,比如思维创造性、主体实践性以及立体空间性等等,它主张在教育中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给他们。
钢琴教育的一个首要特点是实践性,这种实践体现在钢琴学习的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器乐教学以及曲目赏析的等各个方面;其次是形象性,从本质上来讲,钢琴教育是提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从目的上来讲,钢琴教育旨在表现音乐的魅力形象中引起受众共鸣;此外钢琴教育还有一个特性是情感性,音乐的灵性在于情感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传达,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都蕴含了其美妙或复杂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无关逻辑与理论的.十分纯碎的心灵的交流体验。
(一)钢琴教育可以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钢琴演奏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了手指的灵活调动能力,也充分反映着大脑的反映以及协调能力。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音乐脑,左右脑的明确分工与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学习者的高效学习。而钢琴演奏行为在培养了左脑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右脑的管理反映能力,通过刺激其神经达到使大脑兴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对于整合与协调左右脑的思维活动具有显著的作用。从挖掘潜能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是诸如记忆、想象、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或者心理过程综合作用的体现,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提升智力活动的效率。钢琴教育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立体思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可以在开发学习者智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其各项潜能。
(二)钢琴教育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培养情操。
高雅品格的形成是在无形之中进行的,比如人们在钢琴学习中感受大师名曲艺术魅力的过程便是一个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意识的一个过程,这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一种极佳的方式,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正是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多重成效的理念。钢琴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人格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技巧的学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人格品质的提升以及自身修养内涵的增长,使其散发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与雅致气质。在钢琴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个自然渗透的过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三)钢琴教育可以提高情商、增强控制能力。
情商可以衡量人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情感、艺术天赋以及审美感知力等都会被挖掘,在音乐的世界中身心都得到放松,获得与外界协调融合的内心情感世界,情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发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钢琴学习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缓解压力,增强对自身消极情绪的调整控制能力,培养人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满足其对释放精神情感与生活压了的需求,这种情商的提升与情感的调节反过来也可以使人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能够使其获得更好地演奏学习效果。
(四)钢琴教育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中学习者要实现自己的演奏与音乐情感的交融,不仅仅要练习双手手指的灵活以获得精湛的琴艺,还要重点培养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即从这一角度来看,钢琴教育既包含基本技艺的教学,同时还是一门审美教育,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者的精神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钢琴教育还可以运用到素质教育里面理解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中,通过细节分析与反复琢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钢琴教育复杂、灵活又多变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不论是从思维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这都说明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基本而且必要的职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广泛地推广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提高钢琴教育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能够使更多的受教育者满足社会需求,钢琴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云思.素质教育下钢琴教育改革策略浅析[j].艺术科技,(8).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五
摘要:钢琴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讲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并结合钢琴教育。分析了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譬如钢琴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智力、情商,培养人的人格,提高人的审美观念,还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通过这些很多方面的提高,培养全面的素质。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阐明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并抛砖引玉,引起学者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素质教育含义。
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的客观事实存在的,是提升个人修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尊重人得主体实践性、创造性、重视智力开发、培育全面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倡导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处能力、生存能力,反映出情感先导,能力续进。知识支持的教育价值体系。从内容上说,素质教育一般包括思想、文化、身体、审美、劳动五大基本素质。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中曾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说,素质教育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是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教育,它要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自立、如何独立思考问题。
大家都知道,钢琴课几乎是所有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由此可见,钢琴教育对于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它同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组成人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在形体上和结构上虽然像孪生子一样对称,似乎没有很大的差别,但实质上这对“孪脑”有很多不同点。在正常情况下,左右脑既有分工明确,又有相互配合。左脑是语言脑,承担着语言处理和逻辑思维的责任;右脑是音乐脑,承担着处理音乐和其他艺术信息的职责。大脑的`两半球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这是一个人在正常意识下和接受教育的同时,不可缺少的。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具体实践平台,具有开发智力和挖掘潜力重要作用。如:双手弹奏所引发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和谐美;演奏主调和复调多声部音乐的立体思维与逻辑思维等。这些我们都可以有计划地贯彻于不同教学每一个环节中去。
情商是指心理学情感方面的专业术语,就是指感情发展的商数,用以衡量人情感发展水平高低。在钢琴教学中,通过钢琴的外在表现,人能够从音乐中更多的了解感情世界,了解社会,进而适应和融入社会,使我们情商上极大丰富和发展,进而能够了解人情世故,懂得理解、宽容、容忍他人。此外,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通过对钢琴的学习、理解,吸收、欣赏,可以缓解在学习、工作、家庭、社会的很多压力,培养我们良好的情商,有助于钢琴弹奏的效果。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自然渗透融合过程,不需任何强制和生搬硬套,也不需要提出什么具体要求,也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老师重视作曲家的人格魅力所在,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运用结合,就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我们在教授他的钢琴曲时,必将谈及他为“振兴祖国”、为祖国而创作的人生目标,谈及他“一个音符即是一颗向敌人射去的子弹”的革命斗志,谈及他“乐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被誉为“音乐神童”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结束了漫长而畸形的演奏生涯后,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他重新又以仆人的身份接受着主人的侮辱、责骂、训斥甚至惩罚。为了最为珍贵的人格,他宁愿成为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健康甚至生命!这些无疑都是闪光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习者产生心理影响,在“提示”和“暗示”中影响学习者的人格。
钢琴家李斯特也曾说过,“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是纯的感情与火焰,它是从口中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可见,学弹钢琴不仅是技艺练习。同时也是审美教育。学生长期演奏优美音乐,自然会引起共鸣、激动以及产生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演奏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也自然会带来精神品质、意识观念和情感心灵的升华,使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对不同派别、不同人物、不同风格作品都有新的认识,有助于开阔艺术层面,丰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审美趣味与能力。
首先,观察在钢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会观察,但观察得是否细致、全面,在观察中是否加上思维活动的积极配合,却大不相同。所以说在课堂上,教师在示范的同时,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是关键。通过在钢琴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别人的弹奏方法(示范、录相、录音),从细节到整体,从技术到音乐,从作品风格到演奏状态等仔细观察,认真听辨,并与自己的弹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才能对今后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理解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在钢琴艺术教育中,将不同的音乐按不同特性分类,把音乐特性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讲解也可以更直接、更方便地引导学生们领会和把握音乐的特性,进而可以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重视钢琴艺术教育在全面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钢琴艺术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钢琴教育对人的德智体影响深远,可以使学生成为从谈吐举止到专业知识能力,从精神形象到创新热情等方面都能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是新时期教学努力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朱珠,钢琴基础课教学阶段性训练探讨,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03)。
[2]蔡江宁,钢琴考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昌吉学院学报,2005,(01)。
[3]郭晓葵,高校中钢琴课教学研究――提高非钢琴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时代文学(下半月),,(04)。
[4]李萌,钢琴启蒙教育的津梁,中国优秀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
[5]连苹,素质教育下的高等师范钢琴教育,钢琴艺术。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六
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玩《顶锅盖》游戏时,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锅盖,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盖,呼--一口风,呼---两口风,呼---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可以知道许多菜名,而且通过扩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首先,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布剪锤》《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其次,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里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
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也应当从中深刻反思。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七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十大作用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大学的三年,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对教育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对教育中的十大作用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能够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教育所要培养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人格的完善。我在学校中的课程中尤其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文学、哲学等科目。学习这些学科能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让人们在永无止境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
其次,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财富和价值。因此,我非常注重课堂学习和科研实践,通过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学习并掌握一些软、硬技能,在专业学习中获得技能的提升。
其三,教育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有更高的人才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全面发展,提升身体和心里健康状态,培养优秀的人品和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成功。
其四,教育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社会现实。教育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让我们更加认清自身的位置和责任。在大学的学习中,我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实际需要,同时也向社会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五,教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长久以来都处于社交环境中,因此培养交流能力非常重要。大学教育能够提高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成长。
其六,教育可以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一个拥有高素质的公民群体,能够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发挥重要作用。教育的提升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其七,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可以使人的个人修养得到提高,引导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给我们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
其八,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教育方法的丰富多样,创新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掘自身潜能的过程,通过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创新。
其九,教育可以使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引导我们进行测试、论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能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为我们的思考和做决策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我们能够分享我们的理解和见解,更是我们能够理解别人。这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和相互理解,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
总之,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当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教育,多思考,多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让自己能够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而教育者也要用心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给予学生更为全面、更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育。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八
布贴画近日也走进了我们幼儿园,我认为布贴画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其他制作材料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简单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辅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浪费的现象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屡见不鲜。例如:水龙头中的长流水、教室里人去灯不熄、食堂里每顿倒掉的剩菜剩饭。勤俭节约是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布贴画的制作材料恰好就是生活中我们弃之不用的布角料,孩子在收集布角料的过程中,还没有什么感受,而一旦我们将这些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时,孩子们就会感到很神奇,而一旦这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出自孩子们自己的双手时,孩子们更会感到这些布角料的神奇。变废为宝是布贴画的特色,而收集整理布贴画的制作材料本身就是对幼儿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培养。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这说明大脑与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研究证明,手的活动与精细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同时活动中枢又能调节手指的活动,神经中枢和手指交互地互相作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动作的发展多么重要,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布贴画的制作不仅要求幼儿先在纸上绘出美丽的图案,而且要求孩子们运用剪刀,将布块剪成合适的图形,然后用双面胶或胶水加以粘贴,其操作过程较难掌握,这就要求孩子细心认真,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幼儿做事认真细心的好习惯,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
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发现,一是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如:红苹果、红萝卜、蓝天白云,凡是见过的用过的都会形成色彩印象,这种色彩印象是最牢固的,最深刻的,也是最接近真实的。二是通过临摹、观看美术作品而获得的间接的色彩印象。如:原野山川、晨晖晚霞、春光秋艳、霓虹夜色、奇禽猛兽等复杂的色彩变化,多是通过图片资料、影视图像等感受渠道,慢慢形成了色彩的记忆,成为涂鸦的依据。三是儿童的涂绘进入画境兴致时,教师和家长给以必要的传授、指点和指示,这样久而久之也会在儿童心理上强化感知力,积淀比较丰富的色彩知识。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九
任何物体。作用力总是主动地作用于物体,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而反作用力却总是被动地作用于物体,具有明显的防御性;作用力可以不依赖反作用力的存在而存在,但是反作用力则必须依赖作用力的存在而存在。
力的相互作用概念。
力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很多物理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概念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人在上岸的同时船也会向后飘走,这是因为人给了一个作用力,这个作用力使得船只向后方飘走,同时船只也会给人一个反作用力,使得人向前移动。
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
4.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
5.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这也是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4、牛顿第三定律的成立与参照系无关,在非惯性系中牛顿第三定律依然成立。
平衡力。
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是合力为零则这几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平衡力的判断方法。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
2、每对力或每对合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即合力为零)(等大,同线,反向,同物)。
3、这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力相区别)。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一
合唱艺术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合唱是寻求共性的演唱形式,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和表现方式,赋予了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教育功能,合唱在高职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多种教育功能,其中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有着多方面的补充功能.
作者:吴磊作者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刊名:北方音乐英文刊名:northernmusic年,卷(期):2010“”(5)分类号:关键词: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二
来源: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作者: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引子:小辰是个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虽然刚进学校上一年级,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级中也数一数二。照道理这么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应该是非常喜欢,同学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原来,小辰有个坏毛病,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因此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另外,小辰有多动的毛病,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他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造成老师经常为了他而停下来没办法正常上课。教学进度没法完成,他的特殊行为也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听课、学习情况,就这点也让老师非常头大。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一.个案基本情况:小辰,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0.2二.个案背景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亲和他两人。母亲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工作在,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亲的沟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其实是怎样一个人。小辰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小辰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父母亲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小辰生活在一个不够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三.个案分析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方面的提示。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该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据传说,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治服。因为他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采取的是“堵”的办法。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结果治服了洪水。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四.个案指导(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五.个案指导成果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让她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是不可能的。目前,她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仇视的表情已经不见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想,这是学校家庭合力的结果六.结论与反思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的“餍足”,对爱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小辰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孩子仇视学校、老师、同学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三
内容摘要:作为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因为现在的学生入学前大多只经过美术补习班、考前强化班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不过,我们现在不必用传统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整体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美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培养造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
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是美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近几年美术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原因源于多方面。其中一个是入学动机因素。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报考美术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美术,而是由于文化课欠佳或是迫于家长的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心态。另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入学前的基础训练是一种应试的训练,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上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当前美术院校的教师对基础教学的认识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搞好创作;另一种是新的教学主张,认为基础教学应与国际接轨,应强调个性化教学,有些专业甚至可以取消素描课。
笔者认为,前一种看法是对基本功的片面理解,认为学生在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只是素描、色彩等基础的训练,只有到高年级才有必要去进行创作、研究,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于是在基础教学中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进行单一的基础训练,忽视专业的特点与区别,造成基础教学与各专业的创作相互脱节,违背了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后一种看法则不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盲目模仿国外的教学模式,过早地强调结合专业,过分地强调艺术个性在基础阶段的张扬,忽视了基础教学的功能,从而削弱了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
在当今高等美术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美术院校本科阶段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必须从本科基础教学质量抓起。现在的基础教学既不应该是只强调素描、色彩等单一、狭隘的基础训练,而忽视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也不应该因过分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而削弱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不同学科、专业对基础有不同的要求,但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就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即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找出基础教学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拥有的专业基础知识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掌握造型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宽泛的专业基础。
2.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基础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艺术审美能力是指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和鉴赏能力。这里的“美”是指广义的“美”。诸如静物的有机组合、人物动态的生动自然、色彩关系的合理表达、造型语言的个性化表现等等都是“美”的内容。艺术造型是一个感受生命、感受形式、感受画面和感受意境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又要注重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理解。
“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1]低年级学生除了学习造型技法,还应该全面了解艺术史。基础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有技能、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如果在基础教学中将艺术史与专业基础课紧密结合,让艺术史生动起来,让艺术史成为活的参照,就会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科学地思考。
3.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求,为整个社会的建设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础教学中就要把握好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严格、科学的基础训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良性开发。所以基础教学既要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又要倡导基础与创作的衔接,促进基础与创作的互动。这样,基础教学就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狭隘的层面上,不再死板、不再教条。经过严格和科学的基础训练,学生在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后,逐步提高其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和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通常所说的人的素质包括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因为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教育就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几方面能协调一致发展。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与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对美术人才需求的增加、美术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换。高等美术院校本科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的专门美术人才。美术院校的专业应该面向整个社会,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要使素质教育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要将素质教育真正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中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基础教学是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基础教学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把素质教育深入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合在一起、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美术人才,也就真正体现了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宋献春、伍桂红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2][3]浩全《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第1期。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四
教育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实践是基础,理论于实践;但教育经验一旦形成为教育理论,就又反转来指导教育实践。在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忽左忽右、忽轻忽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理论上的偏颇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盲目。如对教育本质及教育功能的理解,常常是取其一点而不顾其余,在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时,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或生产功能;在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或生产功能时,则又忽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且经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取代教育应有的人的发展功能;或在人的发展中只注意共性,而忽视个性,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片面性的出现,常常是与理论上的偏颇和不彻底有关。
另外,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就会使教育实践如盲人骑瞎马,无所适从。无数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工作就取得成效,教育事业就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前进;相反,什么时候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工作就受到挫折,教育事业就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就受到阻碍。因此,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是学习教育学的首要任务。
(二)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的教育科学也应是开放的,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是博采众长,不是无批判的兼收并蓄,而是要从我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和引进。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派别林立,体系各异,各有千秋。对待各种教育流派,我们既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盘引进,也不能死守一隅、故步自封。因此,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教育理论,正是创造性学习的正确态度。
陶行知(1891—1946)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孟禄等。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生活教育社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学校。在对待外国教育和传统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与旧。”“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他;如有不适用的,就回避他。本国以前的经验,如有适用的,就保存他;如不适用,就除掉他。”他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重要主张,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有《陶行知全集》《陶行知教育论著选》等传世。
多元化是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对任何一个教育流派来说,都有自己的主导思想,都有自身的哲学基础和教育思想渊源。我们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时也应有我们自己的主导思想、哲学基础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要前提。
总之,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教育思想理论界往往也会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增加营养和抵抗力。
(三)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认识科教兴国事业的战略地位。未来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此世界上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素质。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人才和数以亿计的合格劳动者,关键是普及和提高教育。小学教育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师范学校肩负着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小学教育的质量。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人身上,而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任务的就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使命是光荣和艰巨的。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所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认识。
教育学是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教育学不能没有理论(如上所谈),但教育学确实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规律,而且需要具备运用知识于教育实践的技能技巧和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各种能力。师范生要通过教育实习来初步掌握教育和教学的技能技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要通过接触和了解教育对象(小学生)以增强对儿童的认识和热爱,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专业思想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树立,要在提高兴趣和责任感的过程中巩固。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五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对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是在原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进行改进和提高后的一种产物。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也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在我国教育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长期被忽视,这就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并不理想。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先天潜能和后天的个性培养得到明显的提升,并全面的系统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后培养出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在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进后并参照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潮流进行的,这一教育理论的提出意义深远:素质教育既有助于贯彻全面教育的方针也能够达到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同时还会弥补教育理论的不足。因此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后,更加向着人本位迈出的一大步。
二、身体素质与体育教育。
在体育教育的概念中身体素质就是指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广义的身体素质还应该包括人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但是无论怎么说身体素质都是人们本身的基本生命条件,在教育这一方面来说身体素质是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有有了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去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就缺少对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视,普遍存在的一个观点就是科学文化素质是重要的,而身体素质的教育都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尤其是在进入现代化和机械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很多的人力劳动都被机械化取代,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也进一步的导致了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更为不重视。
同时也因为当前素质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机制使得学生家长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主要的.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使得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处于严重的改革滞后的现象,体育教育无法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枯燥,对体育的考试还存在着理论考核方式。在这种忽略学生身体素质、忽略体育教育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同时也因为没有进行较好的体育教育会导致学生的集体体育活动减少进而带来学生的团体观念薄弱,影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同时,体育活动的减少也相应的导致学生缺少阳刚之气、缺少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造成男性学生的“女性化”等严重后果。
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忽视体育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使我们必须要正视体育教育,伴随着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是提高体育教育地位的机会。在现行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要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要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时间,不得对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课程进行挤占。在如此有利的前提下我们要抓住机会,将体育教育进行合理的改革,使体育教育能够更好的契合素质教育,并努力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
首先,在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也是一个关键点,体育教育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体育教育是现阶段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最为有效、最为简单、最为积极的手段,同时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也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所以体育教育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能够保证健康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条件。
其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将会是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阶段,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现在有人权组织认为体育教育也属于人权范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将会推动学生和人民能够形成较好的健康习惯和较为健全的人格品质。体育教育也能够是国家和青少年多一点阳刚之气,培养出自立、自强的新一代。
再次,体育教育中将会教会给学生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体育的灵魂就是竞争。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智力比拼最后取得相应的成功。在体育教育中这种精神会使得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去精神得到相应的培养。
最后,体育教育会使得人的脑部发育受到推动作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调节中枢神经改善神经机能推动学生们的智力发育。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中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同时进行体育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格增加学生的阳刚之气,这些作用都使得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没有体育教育给学生带来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身体健康科学文化教育就无从谈起。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六
少儿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少儿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舞蹈是是一种美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通过人体的姿体语言,运用优美的动作以及生动的画面,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歌颂美好的生活。少儿舞蹈艺术则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它不仅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体现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
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是少儿所组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那么以音乐为灵魂的舞蹈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示范一次,学生模仿一次,哪儿快哪儿慢,哪儿强哪儿弱,教师却规定的很死,这样就没有给学生留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更没有让他们发挥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如一潭死水。其实学生思维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教师应积极去挖掘这种创造潜能。 例如:在教学《飞的更高》中让学生表现放飞的风筝,先让学生听音乐,所选的音乐有风声,听完音乐之后,让学生先说说听了音乐之后的感想,并及时的给学生一些小小的提示,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自由练习中学生们有的灵活地运用舞台快速来回穿越,有的则跟随音乐缓慢移动,有的一组人聚在一起原地旋转,同学们把放飞的风筝表现的活灵活现。 人的大脑在思维活动的时候是左右脑相互配合的。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的功能,右脑只有形象思维的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舞蹈教育是发展左脑与右脑的平衡,对右脑提高人的智力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少儿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天性好动,更渴望参与表演。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语言等元素来表现一个人物或者一件事情,甚至是一种情感。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少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以至于更加协调的去支配身躯,更好的发挥丰富想象力,尽情的去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少儿表现能力的目的。 另外,给学生仔细讲解舞蹈音乐所表现的主题,分析重点与难点,尤其是把音乐的节奏作为难点来讲解,不要抢,也不要拖,动作要做得从容到位,使整个舞蹈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从容自如,让学生理解舞蹈音乐。其次,让学生对照镜子反复练习表情,这样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像照镜子一样,怎样去做每个舞蹈动作,而是根据舞蹈情节的需要,做出表达主题思想的适当的表情、神态和动作。再次,老师讲解非常关键,老师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去示范,去讲解动作表情的要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舞蹈和语文、数学老师一样,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发现。 例如:教组合《欢乐童年》时,我先通过出示挂图、播放切合语境旋律的音乐的同时,先让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让他们说一说属于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在让他们思考应该如何去表现自己美好的童年,让同学们带着憧憬的心情来学习。
舞蹈是艺术,是以人为载体,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也是一种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结合的时空艺术, 舞蹈教学具有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的优良品德和行为、艺术修养、美的情操不是一下就能形成的,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而舞蹈教育的内容丰富,表现的手法和形式多样,其本身就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例如:少儿舞蹈《为你喊加油》表现了拉拉队员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帮助运动员树立信心,乐观向上的精神。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同时增强体质。如舞蹈集训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都和体育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还有助于少儿的发育。因此,学习舞蹈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少儿期的心理发展是人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通过适宜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促使少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骨骼、肌肉、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育,同时也有利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少儿的新陈代谢。由于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每一种单独的活动都是一种良好的锻炼,再通过优美的音乐,使孩子平静心情,自由放松,让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
由于少儿舞蹈的.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少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歌声,不仅符合少儿的情趣,而且会使少儿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到艺术的熏陶。要培养少儿的审美情趣,就要时刻注意调动少儿的积极情绪。因为受心理发展的影响,少儿在对美的事物的表现方式都是直接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来进行表达的,很大程度上带有行动性的特点。少儿的审美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化,往往少儿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对美的事物容易产生美感,有利于欣赏美的事物;而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对美的事物则容易产生反感。因此,要提高少儿的审美素质,调动少儿的积极情绪。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舞蹈作品的选择,在选作品是要选择一些贴近少儿生活,更能让少儿理解的舞蹈作品。其次,在教作品时,用形象性的语言、图片等各种方式来激发少儿的兴趣,这样,不仅能让少儿喜欢学习,更能使少儿感受到这个作品的舞蹈美,并把它给表现出来。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美,比如说,人体动作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美,以及舞台灯光和舞台布景的美等等。所以要更多的组织舞蹈欣赏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多方位去感知、欣赏舞蹈中的美,并让学生在舞蹈的作品中欣赏美,从而使创造美的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梧桐树在教育中的作用(汇总17篇)篇十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劣。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当今的教育界已有一个共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搞清楚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言之,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文化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素养,对于其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文化素养的形成就离不开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年板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其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语文知识,一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与语文息息相关,所以语文课程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那么如何看待语文课程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呢,使我们从事语文教学者应当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及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课程。教学生识字,教学生理解词句,教学生说话写句子,教学生阅读,教学生习作,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所涉猎的内容。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字词句段),而且要求学生学习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重要区别,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语文学得好,语文知识内涵深厚,对于学好其他课程,掌握科学知识,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看来,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更是不可怠慢的任务。语文意识如何培养,应该在传授知识时加以渗透,向学生讲明白,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在于运用。一方面是把学到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己的内化加工,用已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表达出来,也就是本课程中运用,可称为内化;另一方面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其他课程。比如解答数学应用题,就要理解题目表述的条件和问题,再分析理解,然后理化出解答方法。还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物理、化学等课程,还是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语文。比如,电子计算机已遍布现代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真可谓无处不有,但归根到底,还要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们的意愿,这些内容均可以称为外延。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意识才能得以培养,素质教育才能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得已显现。
二、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做人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地人生态度,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这门课程,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传授的辨证与统一。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认识课文的时候,接受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形式――语言文字,同时也接受文章的内容――观点和情感(即思想教育),语文课程,不只是讲授语言文字,读写知识的范例,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材料。比如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形式上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实质上总是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对内容的反映。因此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正确的把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而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如何做人也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渗透不正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语文课程中的范例不胜枚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及时捕捉课文信息,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语文课程学习之中。比如学习《王二小》、《刘胡兰》、《我的战友邱少云》一类课文后,教育学生懂得英雄人物勇敢、守纪、无畏的品行。明辨事理,把这些品质内化,升华为自己应具备的品质。学习《草船借箭》、《将相和》、《金色的鱼钩》一类课文后,教育学生做一个机智勇敢、舍己为人的人。同时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共事,要以诚相待、肝胆相照,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是素质教育的精华。……因此,语文课程中的课文都是有美好思想教育内容,只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就可以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同时,对学生实现素质教育。
三、把握课程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渗透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创新是一种能力,能力靠培养,靠学生自己的悟性,具体地讲,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获得能力。而学生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创新能力也要教师的指导、培养才能形成。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把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比如,我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按“由‘因’导‘果’式的分析方法,得出前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后果是:“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而讲《将相和》一课时,我却按“究‘果’溯‘因’”式的方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问:廉颇为什么事负荆请罪?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是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屡次立功,职位骤增所致,还因为他的忍辱相让,顾全大局。
至此,课文中的两个人物特点已跃然学生脑中,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做人的方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则从这课的学习中,学会了逆序分析课文的方法,(即“由‘因’导‘果’”式,变通为“究‘果’溯‘因’”式)。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创新,创新能力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求异标新。让其把这种学习方法内化为能力,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之中。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把握语文教材特点,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力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时机和环境,适时的进行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只有把语文课程的学习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语文意识,具有如何做人的素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