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大毕业典礼视频 北大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汇总6篇)

时间:2024-09-22 作者:纸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大毕业典礼视频篇一

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和来宾:

大家好!首先祝贺2019届的同学们能够完成在社会学系的学习,顺利毕业。恭喜你们!

你们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熟悉了社会学的方方面面。关于社会学是什么,也许已经形成了一种清晰的印象。但是在今天,我想和你们再谈谈社会学是什么,一种也许和人们的印象不太一样的对于社会学的理解。

我想从孔德谈起。我们在教科书上都学到过,孔德是社会学这个概念的创造者,他主张实证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但教科书上往往一带而过、着墨不多的是,孔德后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晚年,孔德把实证的社会学的目标看作是建立一种“人的宗教”。这种宗教,孔德明确的说,“以爱为原则”。可以说,这是一种爱的宗教。它不是建立在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着的人们的广泛连结、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所以你看,社会学,其实是一门关于爱的科学。我们所学习的,其实守于爱的知识。

但是爱并不简单。关于爱的本性、爱的行动、爱的目标,有种着种.种的误解和误区。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它们常常被误解为爱。因为它们常常体现为对于欲望对象的一种渴望、希望和对象发生一种联系,甚至结为一体。比如我现在口渴了,我看见这杯水,我对它产生了一种渴望,希望和它发生一种关系,并结为一体。这是爱吗?(在这种结合为一体中,我消灭了对方的存在和自由,用以满足我的目的。这不是爱。)

真正的爱,不是将所爱的对象作为手段,而是作为目的。

将所爱者作为目的,这意味着我们想要帮助所爱的人追求他自己的善、达成他的目标、获得他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我们希望我们所爱的对象拥有完全的主体性、和完全的自由。因为只有拥有自由的主体才能有意义的去追求善、设定目标、得到幸福。因此,真正的爱有着一种独特的标志:它意愿着所爱对象的自由。它不渴望限制这种自由,不渴望征服对方,不渴望对方臣服于自己的意志。它渴望的是基于彼此自由意志的自由之爱。为此,它要为对方争取自由,并宁愿以勇气和坚毅去承担这种自由可能给自己带来痛苦。

这样去爱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更不容易的,是这样去爱许许多多的人,爱每一个人,爱众生。爱虽然往往在一个特殊的时空,针对一个特殊的对象发生,但是它的本性,就如同光,要流溢向整个世界。爱渴望成为普遍的;或者说只有在普遍中才完全的、纯粹的成为它自身。我们爱自己的父母,我们爱身边的恋人,我们爱自己的朋友。但是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爱更多的人,爱陌生人,爱每一颗灵魂,爱整个世界,我们才真正触及了纯粹之爱的核心。在这里,爱不再以被爱者的某些特性为条件,而真正成为无条件的对每一位存在者之存在的肯定。在这时,我们才接近了“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地。

这样的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为日常、切近、和具体的行动。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夫妇之爱是具体的。朋友间的友爱是具体的。邻里互助,共同管理社区事务,是具体的。在公益组织中,帮助弱势者和贫困者,是具体的。在职业团体中,与其他的劳动者团结互助,是具体的。在社交媒体上帮助遭受不幸和不公的人发出声音,是具体的。在这千千万万具体而微的行动中,我们与他人建立着联系,我们把他人作为目的,我们意愿着他们的善和他们的自由——我们在爱着。这种爱是困难的。但它是幸福的,正如孔德认为,它是通往个体和普遍幸福的真实的道路。它甚至是拯救性的,在一个半世纪前,它拯救过另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孤寂的灵魂,当他梦想到:自由的人民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的相爱。

愿你们怀有这社会学的梦想。祝福你们!

北大毕业典礼视频篇二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20xx年改为现名。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北大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们,同学们,亲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社会学系20xx级硕士生张恒,非常荣幸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过去的六年里,我曾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我们系的毕业典礼当中,但从未对毕业这件事本身有过什么深刻的思考和体会,而更多地是在思索如何办好这场仪式,留给所有毕业生们一段更美好的回忆。如今,我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关口,当面对离别时,我意识到除了依恋与不舍,感恩与惭愧,还有着些许的收获和感想,所以,在毕业典礼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点上,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八年来在北大社会学的收获。

首先,八年的时光教会了我去正视失败。失败固然苦涩,但对这种苦涩的体悟却也标明了每件事物对于自己的分量,从而知道了哪些应当果断放弃,哪些值得更加坚定的追寻。

刚进入北大的我们有一点什通的,身披天之骄子光环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来到这里之前,走着家人为自己殚精竭虑铺好的路,顺风顺水。因为早已有人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所以从不必去探寻心之所向,也未曾尝过失败的滋味。这种荣耀固然激励了我们不断前进,却也让我们在选择中迷失了方向。我们背负的很多,想要的很多,在负重前行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因为前方每条路的尽头都殊明,早已习惯了获得的我们哪条都不愿意放弃。而失败恰恰成为了此时的良药。对一样东西求而不得,很疼,但正是在对这种疼痛的体悟中我们知道了自己该放弃什么,该坚持什么。失败因此帮我们找到了自己最为珍重的那个部分,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轻装上阵,不再迷茫。所以,失败带来成长这句话虽然看起来鸡汤满满,但当我们回首往事,会发现自己的每次成长与蜕变都确实是在品尝失败中完成的。八年里,有无数的师长、同窗帮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很感激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你们的帮助和见证。

其次,我学会了接纳自己。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接受自己的优点很容易,承认自己不行却很难。所谓接纳自己,便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既不沾沾自喜于一时的成绩,也不在同他人的比较中迷失自我,一蹶不振。

在北大,我们会遇到很多牛人,他们有的是学术精英,论文发表捷报频传;有的创意满满且执行力强,年纪轻轻便实现了人生的财务自由;有的精通人情世故,求职路上一片坦途,收割offer直到手软。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貌似平凡的大部分人难免会陷入自我怀疑,甚至失去信心,自怨自艾。但我们始终应当记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与世界,他人所谓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我们自身的缺点也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幸福和理想。北大多年来的教育告诉我们,一位年入百万的商界精英对社会、对自己的价值未必比一位清贫的乡村教师来得更高,貌似光鲜亮丽的外壳也不是社会学所推崇的追求对象。因此,我们就更没有理由去怀疑自己的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人所拥有、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境遇所造就的,无法复制的同时更加无可取代。所以,不必抬高别人,也无需贬低自己,我们只需要毫不怀疑,充满信心。

第三,理解他人。每个人无法作为孤岛存在于现代社会中,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我们不可能完全沉醉在自我的世界里。在必然与他人产生联系的前提下,如何去理解他们就显得格外重要。

理解他人梳穿社会学始终的问题,它之所以如此重要和困难,我认为是因为一己之力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太过不值一提。正如旧寨村的村民理解不了为什么来自北京的大学生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我们也一样难以理解他们的坚持和追求。当我们用自己固有的逻辑与价值观去解读其他人的行为,未免会让这个世界显得千篇一律,用社会学的话说这是用理论裁剪现实。所以,在与他人的联系中,用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得出的永远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我很庆幸,几年来所经历的光怪陆离和社会学的教导让我远离了由狭隘的偏见所带来的傲慢,在不断试图理解他人的过程中,我渐渐学会了保持敬畏和好奇。

正视失败、接纳自己、理解他人这三个收获,究其根本讨论的无非是反思二字,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世界。在求职过程中,社会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我们的优势,然而它却给予了我们一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时时思考,处处警醒,这又何尝不是一生的收获和优势。人生中会有很多容易失去自我的时刻,这些时候要保持头脑的清醒颇为不易。八年北大社会学的经历无疑给予了我平静地面对这些时刻的勇气——尽管最终决定人生高度的大概还是能力和意志,但至少反思能让我们对此生了无遗憾。在此,我也祝愿我们大家,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硕士毕业生向北大、向社会学系的培养表示感谢,对北大而言,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但对我们而言,在这里的几年时光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未来的人生,社会学系将永远与我们相伴。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谢谢!

各位老师、家长和来宾,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社会学系20xx级本科生袁琳。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代表20xx级本科生分享我们的毕业感言

相信不只是我,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曾经被追问过“社会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曾以为自己能够在四年的学习中找到确切的答案,然而今天站在这里,我发现自己的脑海里交织着自我与他人、乡土与城市、传统与现代......若想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全部囊括,这势必是一份“大而无当”的粗糙答卷。所以在今天,我想仅仅是从个体的角度,谈一谈这四年里的感触与收获。回首短暂的四年光阴,我想,社会学系带给我的可以用“为学做人”四个字来概括。

首先是“为学”。四年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收集和分析数据与经验事实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我们“从实求知”的行动原则。文字和数值本没有生命,而社会学人的“田野”赋予他们血:去观察、去体验、去倾听多方言说,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路,又要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去回溯、去梳理、去考证事实脉络,既要看到阳光下的故事,又要发掘地下繁杂交错的根。在研究的过程中,设想与现实总有差距,而自我与世界也在不断地达成和解,我们就像是拼拼图的孩子,每多找到一块,对社会的审视和理解就更深一分。社会学赋予我们洞察力,也要求我们“知行合一”。四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愤世嫉俗”到“不只是愤世嫉俗”,我们的关注点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剖析和解决问题”,从“结果”转移到“原因”和“动机”,社会学是一门实用的、实在的学问,它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干瘪的方法,而是成熟的思考方式与处事原则。

再者是“做人”。四年最为纯粹的为学生涯告一段落,在这场仪式结束后,我们不再仅仅是一名学生,首先是儿女、公民,未来还会成为妻子、丈夫和父母,肩上会有更重的责任,人生会成为更加广阔的田野。我们在社会学系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将不仅用于武装头脑,那些我们所崇尚的价值、信念与理想都将熔铸在血脉中,拓宽我们的眼界、锤炼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在信息和意见被筹谋裹挟的时代,谦卑务实是一种本领:不妄谈、不虚言,不偏狭、不盲从。社会学教会我们探寻规律,也向我们原本地呈现出研究的局限;它赋予我们宏大的胸怀气度,也教会我们甘于朴素和坦然。未来无法预测,但无论我们是否达到他人口中“成功”的标准,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情,保持终身学习和时刻反思的习惯都将会是社会学带给我们的财富。在个体日益“原子化”的时代,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尤其是在中国社会,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是教育体系顶层资源的受益者,这同样意味着我们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拥有“同理心”,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将有助于帮我们排除自身的限制和盲点,永不放弃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总而言之,社会学系的教育从不局限于书本和体制,它赋予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试错的勇气;它使我们学会消化焦虑、直面失败,始终保持挑战者的姿态;它使我们永葆热情与好奇心,拥有充满乐趣的鲜活生命......我想这些就是社会学的魅力所在吧。

四年的本科时光短暂而奢侈,为读书报告奋战至黎明、一·二九排练摸黑洗漱、寝室里彻夜长谈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这些都会成为回忆中最深刻的烙印,是我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最后,我想代表全体毕业生感谢老师们的教诲,家人们的支持。也祝愿无论是继续在学术田野上坚守,还是在职场中拼搏的每一位毕业生,在走出象牙塔摸爬滚打多年后,还能保有一份社会学人的纯粹,为好学,做好人。愿我们都拥有光明的前程!

非常荣幸接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邀请,等候这个邀请很久了。一直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回到母系,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向我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今天在座的,只有张静老师参加过我的硕士论文答辩,记得那一天是大雨,您是拎着靴子进的答辩教室。周飞舟老师答辩的时候天气好得多,但是到了答辩的时间,没办法打开门,是我从隔壁办公室跳窗户打开了门。今天看到这么庄严隆重的毕业典礼,我非常激动,今天社会学系是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院系,我想这是我们老师和同学这么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我个人,如果我没有机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我也会努力成为一个学者,追求自己喜爱的学术事业,但是可能我没机会了解,学者首先是一个老师,把学术一代代的努力传递给学生。我有机会知道这一点,来源于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经历。

我们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的时候,系里那时候还是王思斌老师、杨善华老师、孙立平老师、程为敏老师、谢立中老师、刚刚回来的张静老师,他们都刚刚开始带学生。还有王汉生老师,我希望您能听见,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们今天努力想做一个好的老师,只是想努力做到社会学系当年教我们的那些老师曾经做到的,传承学术的精神,对生活的理解,像当年他们传达给我们一样,传达给在座的各位同学。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经历。究竟是什么能够使这些老师、北京大学的学术传统能够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可能是非常简单,也许是偶然的一个原因。我想谈到我住过的那间宿舍,46号楼1074。1993级,因为北京大学没有应届毕业生,全班15位学生,招来了全国各高校的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四位研究生同学在这间宿舍中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北京大学的传统和老师的教诲是通过我们宿舍的生活这个小小的棱镜折射到我们身上,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

我第一个结识的是李康。在来北京大学读书之前,他就给我写了一封充满理想主义的信。信里边大部分内容现在我都忘了,因为非常的长,我只记得结尾的时候李康说,“让我貌同在清贫中坚守对学术的理想”,我记得我的回答比较无趣,我希望能够坚守学术的理想,但是学术生活不一定就是清贫的。事实证明,我是比李康更好的社会学家(笑)。今天我们的学术机构,或者是我们的大学,或许有别的困难,各种严苛的制度考评和项目管理等等,但是它已经很难说是“清贫”的。但我对李康的这句话仍然有很深的印象,现在的同学可能不太了解当时的教师生活状况。曾在社会学系任教的孙立平老师曾经在那个时候写过一篇文章,用社会学系的一位老师的工资单来描述大学老师的收入。一位老师辛勤工作一个月,他的收入相当于五千张复印纸。

那时候的大学和现在非常不同。今天大学有很多的资源,但是回想起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的三年,虽然谈不上清贫,但是却比较简单。我们宿舍有一位朋友,他毕业之后直接进了公司,每个周末的时候来我们宿舍玩。有一次一起逛书店,他说了一句令我们震惊的话,他说我现在买书已经不看价钱了,当时我们都非常景仰的看着他(笑)。要知道我们每年的一个大的节日,就是琉璃厂书市的时候。所有人都看谁能在那里淘到最好最便宜的书,李康往往是第一个背包启程的人。买到好书没什么了不起,关键要买得便宜,能买到统一书号的书,那才是本事。这些最简单的快乐就是研究生生活留下很深印象的事情。研究生的生活或许十分忙乱,但也足够简单。可能学术界非常的复杂,但是学术还是最简单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从李康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没想到周飞舟会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为好像我们各方面都差别很大。我印象里他的社会学方法水平很高。方法是所有报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的噩梦,周飞舟老师应该是我们那一届的第一名。我和他在分数上很接近,但是一入学就发现差距非常大。我记得我们上的课是卢淑华老师的高级社会统计,没有周飞舟同学的帮助,大概我们中有许多人很难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那时候周飞舟老师比较喜欢奥斯汀,当时我觉得奥斯汀太无聊了,都是家长里短的东西,我喜欢《堂吉诃德》这样有趣的作品。事实证明,周飞舟老师的兴趣指引了我后来的读书和学习。但或许影响我最大的是周老师的为人。我们是从那一年起一起参与《研究生学刊》的工作,这份不起眼的杂志培养了北大许多重要学者。这份杂志当时是著名北大学生贺照田主办的,但是主要干活的是周飞舟老师和另外一位朋友,后来他到了三联书店工作。当时,他们两个人的工作效率都非常低,每次都是慢慢悠悠走一个小时,再谈一小时,才开始工作,但杂志琐琐碎碎的所有事情,都是他们以这种低下的效率完成。那时候我们这些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大堆了不起的理念,但主要工作都是谈理念。我从周飞舟那里学到的是,如何将这些理念通过做事变成现实,这一点,直到今天对我自己来说,仍是要学习的。

我们宿舍的第四个人是大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王俊敏老师。不光是我叫他大哥,我的导师杨善华老师也管他叫大哥,“ 大哥”已经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我经常想,他和我们年龄差别比较大,46号楼1074是一个非常热闹而混乱的地方,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随时可能走进这个宿舍,吃饭的时候,晚上聊天的时候。但是大哥往往在旁边非常安静地听着。他的正直、善良和勇气一直是我对研究生生活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我与李康和周飞舟老师后来有许多学术上的合作,一起翻译过西方社会学的著作,共同写过社会学的文章,今天仍在和这些老师一起办跨学科的项目。但今天在回忆的时候,和这间宿舍,和我的研究生生活连在的一起的,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哥。他的领域或许不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但是他非常宽容地听我们深夜聊天到很晚。大哥和李康睡眠不是很好。每次我们聊完了就呼呼大睡,李康的暴力解决方法是去未名湖溜一圈回来再睡,或者不睡,大哥就是静静等着我们声音消失以后才慢慢找到入睡的节奏。我们在社会学,在哲学学了很多的道理,我们对人生有太多的理解,但是这些道理却很少真地决定我们怎么做,只会给我们这么做找到更多的理由。所以社会学家很少做错事,因为当他做错事了,他总能找到错误的道理来支持他(笑)。我跟大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有的道理应该帮助改变我们自己,敢于承认我们的错误,然后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刚才看同学们做的田野日记的话剧,非常感动。我个人以研究理论为主,我也曾经去做过田野,田野对我是一个非常震撼的经历。就像46楼的宿舍一样,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如果没有这间宿舍中的经历,我们每个人也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孤独的学者,但在这个宿舍里,我们挑战了彼此的见识,伤害了彼此的自尊,甚至最终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计划,改变了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就像你们的田野一样,生活并不只是一些道理,还有一些我们必须担当和直面的责任。我想我和大家一样,我今天穿的衣服和毕业的学生不一样,我已经毕业太久了,也不像在座的老师。我在这里永远是社会学的学生,我学到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独的学者,而首先是一个教师,是一个丈夫,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公民。如何能够担负这样的一个责任,不仅仅有学术中的无形的学院,还有一个个寝室,未来大家将会组建的家庭,即将进入的单位,这样的有形的学院。人生和田野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人生不是一个实验,人生没有你旁观的地方,我们希望把我们从田野中学到的,把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投入到我们唯一的人生当中。这是我从北大社会学学到的东西。

谢谢各位!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

下午好!

我是周福波,09级本科13级硕士,20xx年毕业后通过广西党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项目,到广西人社厅人事处工作,20xx年3月至今,我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主要任务是抓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

毕业三周年,感谢系里给我机会回到母校、回到这个园子,既欣喜又惶恐。欣喜之处,就像在外流浪三年才回家的游子,当年园子里的种种历历在目。惶恐在于,作为刚毕业进入社会三年的新人,站在这个台上,有什么资格和资历和大家分享以及分享什么。我考虑了很久,觉得还是结合第一书记的工作,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以及感受。

第一个故事:家庭纠纷第一书记也要管。

去年,我刚驻村工作不久的一天晚上10点多,一位老党员给我打电话,说有个女的在他家闹死闹活,威胁要拿孙子喝毒药,让村委去处理,不然会出人命。我先打电话给包片村干部了解情况,然后赶紧赶过去。到现场后,发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的坐在老党员家门口,两个小孩坐在旁边。进门后,家里两个老人气色很不好,老党员说门口这女的早上就来了,在门口绝食一天了不愿意走,也不给小孩吃饭,大吵大闹,声称不给钱就死在门口。原来这是老党员家已经离婚了的儿媳妇,协议离婚后两个小孩都给女方抚养,男方每个月按时打抚养费,但这两个月迟迟没打钱,所以带着两个小孩来讨说法,要求一次性给20万付清抚养费。老党员认为这个女的就是来骗钱的,坚决不给钱,这次给了钱下次还会来,而且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大家都说这女的精神有点问题,看到她披头散发,刚开始我还真有点担心。但还誓足了劲,走到她旁边坐下,自我介绍了一下,问她老家哪里的、要不要吃点东西,从她老家聊起,她和她老公结婚、老公坐牢出事,她自己带两个小孩如何辛苦,到双方协议离婚。她也看到我态度真诚,这么详细了解事情经过,表示愿意协商解决,同意带小孩离开,维持离婚协议,但男方必须保证按时打抚养费。事情顺利解决。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不仅只管基层党建,全村所有事物都和第一书记有关,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也是全村第一责任人。第一书记这个身份承载的使命,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和担当让我成长为全村的“当家人”而不是简单的“过客”。

第二个故事:扶贫难,扶志更难。

去年10月,村里有人申请贫困户,我带工作队到家中了解情况,根据广西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进行打分,家庭2口人,一个母亲和儿子,母亲61岁儿子28岁,无大病慢性病,住房简易装修,儿子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家庭无特殊困难。打分后得85分。按照广西标准,72分及以下才可能评为贫困户。第二天晚上10点多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怒气冲冲说,这么困难的家庭怎么可能得85分,自己在上面关系很硬,要带广西和南宁电视台记者来曝光我,让我第一书记下台滚蛋。我一开始有点懵,没头没脑地被骂了一顿,问清楚了对方的身份,原来是昨天识别打分那家的二叔,在南宁做生意。他表示,屯里好多家里有彩电、有冰箱的都是贫困户,那家什么都没有怎么不得贫困户。我把广西贫困户识别的政策解释了一遍,他还是不太满意,最后撂下话,如果两天内他侄子家不得贫困户,就让我下台。我说,作为第一书记,按照政策办事,一视同仁,欢迎你带记者下来监督,我会对照政策解释清楚,当然现在还是分数公示期,有人提出异议,按照规定工作队还会入户核实,你通知你信得过的群众代表,明天中午在你侄子家等我们。第二天,我又带工作队到屯里,对照识别打分表一一和群众代表核对,再次解释政策,对方终于表示理解,对我的工作态度也表示认可。

基层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也是思想工作。扶贫的任务在于落实好上级的各项政策,真扶贫,扶真贫。真正困难在于如何扶志,让真正贫困的群众奋发图强,让不符合条件的群众理解政策,不仅需要“同情心”,更需要“同理心”;不仅严格执行政策,有时还需要运用地方性知识。

结合这两个故事,我给大家分享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作为北大人、社会学人,要始终铭记母校教导我“家国天下”“心系社会”的初心。我来自贵州遵义的农村,西部养育了我,北大培养了我,回到西部工作,正是回到社会之中。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即将走向海角天涯,我相信,大家不管在什么岗位,发挥田野调研时的风范,既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田埂;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用心用情,都能发光发热。即使平平淡淡,亦不负初心。

第二点体会:坦坦荡荡做人,公平公正做事,自然会赢得认可。刚到村里,大家见我是个小年轻,很多人都嘀咕这个第一书记是来镀金的,估计做不得什么事,越是这样,我越是下定决心做好。驻村以来,我走遍了全村15个屯884户,加入了村里各大微信群,努力学习壮话,和大家成为朋友,村委“不争第一,不做倒数第一”的心态转变为争先创优的氛围,壮大3个传统产业,开拓3个新产业,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到去年底收入12万元,去年贫困户脱贫67户308人,贫困发生率从年初16.4%下降到年底7.35%,今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左右,达到整村脱贫摘帽标准。大家看到我吃住在村,一心一意做实事,对我的态度,也从原先的怀疑,逐渐接纳,转变为现在的认可。我相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你们,坦荡做人,扎实做事,亦能成为社会的宠儿。

当我双脚踏进田地里,和贫困户一起插秧,双腿沾满泥水和爬满蚂蟥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田野”。“田野”是我们的专业名词,我们把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叫做田野工作。同时,田野也抒袤的山川土地,孕育万物。基层是最好的田野。我们下基层去工作,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川江河,融进广袤的乡村田野,在田野中吸取养分,历练成长,青春才能在基层绽放光彩。

唠叨太久,如有不妥,还望海涵。欢迎大家到广西工作和旅游,来广西一定联系我!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毕业生们前程顺利!谢谢!

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和来宾:

大家好!首先祝贺20xx届的同学们能够完成在社会学系的学习,顺利毕业。恭喜你们!

你们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熟悉了社会学的方方面面。关于社会学是什么,也许已经形成了一种清晰的印象。但是在今天,我想和你们再谈谈社会学是什么,一种也许和人们的印象不太一样的对于社会学的理解。

我想从孔德谈起。我们在教科书上都学到过,孔德是社会学这个概念的创造者,他主张实证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但教科书上往往一带而过、着墨不多的是,孔德后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晚年,孔德把实证的社会学的目标看作是建立一种“人的宗教”。这种宗教,孔德明确的说,“以爱为原则”。可以说,这是一种爱的宗教。它不是建立在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着的人们的广泛连结、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所以你看,社会学,其实是一门关于爱的科学。我们所学习的,其实守于爱的知识。

但是爱并不简单。关于爱的本性、爱的行动、爱的目标,有种着种种的误解和误区。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它们常常被误解为爱。因为它们常常体现为对于欲望对象的一种渴望、希望和对象发生一种联系,甚至结为一体。比如我现在口渴了,我看见这杯水,我对它产生了一种渴望,希望和它发生一种关系,并结为一体。这是爱吗?(在这种结合为一体中,我消灭了对方的存在和自由,用以满足我的目的。这不是爱。)

真正的爱,不是将所爱的对象作为手段,而是作为目的。

将所爱者作为目的,这意味着我们想要帮助所爱的人追求他自己的善、达成他的目标、获得他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我们希望我们所爱的对象拥有完全的主体性、和完全的自由。因为只有拥有自由的主体才能有意义的去追求善、设定目标、得到幸福。因此,真正的爱有着一种独特的标志:它意愿着所爱对象的自由。它不渴望限制这种自由,不渴望征服对方,不渴望对方臣服于自己的意志。它渴望的是基于彼此自由意志的自由之爱。为此,它要为对方争取自由,并宁愿以勇气和坚毅去承担这种自由可能给自己带来痛苦。

这样去爱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更不容易的,是这样去爱许许多多的人,爱每一个人,爱众生。爱虽然往往在一个特殊的时空,针对一个特殊的对象发生,但是它的本性,就如同光,要流溢向整个世界。爱渴望成为普遍的;或者说只有在普遍中才完全的、纯粹的成为它自身。我们爱自己的父母,我们爱身边的恋人,我们爱自己的朋友。但是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爱更多的人,爱陌生人,爱每一颗灵魂,爱整个世界,我们才真正触及了纯粹之爱的核心。在这里,爱不再以被爱者的某些特性为条件,而真正成为无条件的对每一位存在者之存在的肯定。在这时,我们才接近了“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地。

这样的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为日常、切近、和具体的行动。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夫妇之爱是具体的。朋友间的友爱是具体的。邻里互助,共同管理社区事务,是具体的。在公益组织中,帮助弱势者和贫困者,是具体的。在职业团体中,与其他的劳动者团结互助,是具体的。在社交媒体上帮助遭受不幸和不公的人发出声音,是具体的。在这千千万万具体而微的行动中,我们与他人建立着联系,我们把他人作为目的,我们意愿着他们的善和他们的自由——我们在爱着。这种爱是困难的。但它是幸福的,正如孔德认为,它是通往个体和普遍幸福的真实的道路。它甚至是拯救性的,在一个半世纪前,它拯救过另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孤寂的灵魂,当他梦想到:自由的人民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的相爱。

愿你们怀有这社会学的梦想。祝福你们!

北大毕业典礼视频篇三

大学时光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总免不了毕业。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北大毕业典礼演讲稿,仅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校友、家长、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十分荣幸,能代表20xx届本科毕业生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毕业感言。

毕业在即,我不禁想起初入燕园时自己的模样。那是20xx年9月5日,我拿着报道材料,徘徊在校门外,一路询问,才找到外院楼前。面对未来的1400天,我和每一位新生一样,兴奋之余,却又带着一些不安和忐忑。而如今,早已成为大四学姐的我,吃着西瓜唱着歌,从容地操作着毕业生离校系统,仿佛那个几经问路、希望学长帮帮忙的学妹从来不曾存在过。

再回首,四年岁月,北大见证了我们从大一新生到燕园主人的点滴改变,我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也同时收获了成长与幸福,胸中长存黄河皓月,眼底读尽未名流波。当我们对北大的了解愈多,她带给我们的感动也就愈发深刻。

这份感动,首先来源于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在北大,我们包容差异,我们绽放才华,在北大,条条大路通罗马,真理不只是镌刻在书中的史诗佳话。但北大精神的意义却又不止于此,个性之光的背后五四以降九十四载,中国大概没有哪所学校,能像北大一样,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人,敢于融入每一次时代潮流中,做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这份感动,也来源于为我们传道解惑的恩师们。还记得,周其仁老师回顾中国经济30年的滔滔不绝;还记得,朱青生老师带我们走进艺术殿堂时的妙语连珠;还记得,阎步克老师讲解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时,眼中闪耀的睿智和深邃;还记得,赵克常老师演绎着地震原理时,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风采和幽默。虽然老师们专攻异,但他们“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的风骨,都令我们深深动容,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无法达到恩师所期望的高度,但是我们承诺,必将珍藏燕园沉静读书的时光,做永远的学生。

这份感动,还来源于我们的同窗好友。最难忘,未名湖畔我们晨诵的声音,麦肯金教我们刷夜的身影;最难忘,三角地随风摆动的招新横幅,静园草坪伴着吉他的引吭高歌;最难忘,那些年,社团共事的战友,那些年,睡在下铺的校花,那些年,烤翅桌边的兄弟,那些年,一同膜拜的学霸。20xx年校庆日,我们收到了“脚踏实地”四个大字,鼓励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勇往直前;20xx年,我们模仿此间少年们,吟唱着“在转身之间,消失不见”;20xx年,为伦敦奥运健儿的呐喊,给那个龙王作法、暴雨连绵的夏天平添了几分燥热;而20xx年,在装上空调的母校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要把过往装进行囊,默默作别。

四年一觉燕园梦,梦醒时分,又一次站到了校园门口。走出燕园,身上少了几分年少不畏失败的果敢,多了一个叫做北大校友的光环。而伴随这光环的,是骄傲和瞩目,同时也有压力和挑战。此去一别,今夕何夕,许多年后,我们中会有人居庙堂之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会有人处江湖之远经历人生的磨练和洗礼,有人会在燕园将北大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而有人则要从当年听故事的人,变成未来故事的主角。我想,无论在何方,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忘记,我们脚下这一方土地,我们头顶绚烂的星空--我们心怀对千千万万挑战命运之人的敬重,我们肩负努力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责任,这是北大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北大人一生最不朽的印记。

今天,我们毕业了,带着留恋,带着不舍。明天,我们将脱下学士服,走出象牙塔,走向五湖四海,走向世界各地。在离别之际,让我们对母校说一句再会,希望您桃李芬芳,续写辉煌;让我们对恩师说一句谢谢,希望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对彼此说一句珍重,长相依,莫相忘。此去须圆心中梦,勿忘四年燕园情。在这里,祝大家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毕业生的代表,今天在这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此发言,我深感荣幸。首先,我代表全体同学向学院的各位老师说声:您们辛苦了!向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道声:继续努力!

几年的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我们已从渴求知识的新生,成长为略有所成的毕业生。相信大学生活里的酸、甜、苦、辣,给每个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相信大学几年的学习会成为每个人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经历了大学几年的紧张和忙碌,我此刻的心情应当和在座的各位同学一样,纵然喜悦,也掩不住回忆与留恋。面对母校,即将毕业的我们感慨万千。正是由于您的培养,使我们在发展方向上拥有充分的个性空间;正是由于您的关怀,使我们可以自信地面队任何艰难困苦;正是由于您的呵护,才使得我们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继续深造与建功立业的机会;正是你的宽容,使我们可以犯错,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理想爱好学会生活。

几年的课堂,老师们或滔滔不绝,或循循善诱,或旁征博引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知识的无限魅力。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 。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也许还有一些遗憾吧,那么多精彩的讲座,我们已经来不及聆听;那么多精彩的活动,我们已经来不及参与。也许还有一些愧疚吧,面对慈父严母般的老师,我们总能杜撰出各种逃课的理由。面对认真批改作业的各科老师,我们很多时候都只能拿出一个版本。

这几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们收获了太多,也错过了太多,而时间从未像现在这样吝啬,连一分一秒也不愿多留给我们。我们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总以为自己可以毫不在乎,但当离别就这样不依不饶地到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与这个集体已经血脉相连,荣辱与共了。

最近,我常常考虑一个问题:假如我可以再度过一次大学生活,又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会努力地追求些什么?放弃些什么?有些问题真的会有和当时不一样的答案。

总有太多发自肺腑的感谢,怕来不及说出口:

亲爱的母校,是您包容了我们的懵懂无知,是您孕育了我们的睿智果断,是您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的学习风气、学习理念将使我们终生受益。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做人,做一个勤奋、诚实的人,这是学院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亲爱的老师,是您的辛劳付出,是您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您知识渊博,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您体贴入微,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家的温暖;您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们折服;您的磨练与指导,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迹。衷心地感谢您!

亲爱的父母,一路上风雨兼程,你们撑起一片灿烂无比的晴空,用细致无私的爱,给了我们温暖的港湾和不断前行的力量,却从不索求,让我们把诚挚的谢意献给你们,用一生去回报你们无尽的恩情。

现在,我们即将离开,让我们认真保存好每张合影,因为合影上的灿烂笑容已经定格在记忆中;让我们用力拥抱每一个我们喜欢、我们欣赏或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很多人,此生将很难再重逢;让我们对曾经起过争执冲突的人说声“对不起”,不再追究谁对谁错,因为我们不想把友情的缺憾带入今后的生活;让我们再对每位老师,对校内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说声“谢谢”,因为他们的存在, 我们才可以舒心的学习和生活;也让我们在送别的时候,别泪水涟涟,因为我们应更多的记住彼此灿烂的笑脸!

在这里,我们共同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我们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学弟学妹们继续开创美好的未来!

在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将记住:没有大海的壮美,可以有小溪的娟秀,没有高山的巍峨,可以有山路的曲折,没有激昂的乐章,可以有抒情的小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以后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做个最好的自我!这样的人生也美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06级2班的争气的败家子,非常荣幸代表我们班48名毕业生发言。四年过去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天我们就要离开曾经憧憬向往的大学生涯,走向我们的最终归宿——社会。服务社会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会投身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不断进步,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大展鸿图。再此,我代表我们班的全体毕业生,感谢母校四年来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和教诲,感谢家人对我们的付出和鼓励,感谢身边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帮助。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

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

还记得为次日的比赛挑灯做准备么?

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么?

自习室、野游、考试、获奖……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情深义重。从大一开始第一次上讲台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到此时在为工作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这些岁月里,大学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

班级聚餐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在那里举杯,为过去的日子和情感,为将来的分别和感伤。昔日笑声不断的整个宿舍楼就这样在几天之内变回空楼,变成一个无限伤感的符号。想起四年以前,我们拎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这里,而明天,我们重新拎起新的行李,将要开始下一站的生活。

再见了,我的宿舍,再见了,我的兄弟,再见了,我的青春,再见,我的大学。

毕业,又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故事里,就着星光,回忆这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盛开过的花……道一声离别,送一声祝福,无论再过多少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也不会忘记,曾经孕育过我们的这一片深情的土地。

大学时光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毕业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庆祝完成,而是宣布进步。生活总会有压力,现实总要去面对,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去寻找自己的新位置,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会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为母校争辉添彩。

无论我们四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此时我们都不必埋怨和懊悔,明天开始,我们一切都将清零,又在一个起点,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最后,祝愿我们的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安康,合家幸福,记得我们还会回来看你们的。也祝福我们的同学们,四年相伴的兄弟姐妹们,一路走好,前程似锦,记得我们还和宜宾学院有个约会。

北大毕业典礼视频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朋友们:

您们好!

我叫潘守宇,普通话很不好,请鉴谅。

我先与大家讲两个故事:它们都是关于牧羊孩子的故事。一个是:一位记者随国家扶贫人员到西北贫困地区,曾问一个牧羊的孩子:“你放羊做什么?”“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做什么?”孩子回答:“放羊。”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贫穷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孩子放羊,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就可以飞到天堂看妈妈啦。”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弟弟学大雁飞,没有飞起来,哥哥也试了试,没有飞起来。父亲也试着飞了几次,结果同样也没有飞起来。父亲说:“我老了,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

后来,经过努力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志向和自信就是这样一支火把,它能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您飞向梦想的天堂。

朋友们,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心高与月徘徊,自信似云卷舒》——谈立志,自信与成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铭心刻骨的经历,是把玩和炫耀这段人生,还是从中领略经验体会,实际上是能否成大事的两种态度。

一位老人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财富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社会。今天能与大家坦诚以对,谈谈体会,感到非常荣幸。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iq);而80%来自情商(eq)。从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观点:那就是——培育人才最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培育性格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下面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性格有关命运方面”的体会:

一、立志

立志是事业走向成功的大门,志不强者智不达,志当存高远,因为古立大事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宇航中心的门上写着:“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其实人们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人们志于成功的结果。

象我这样一个很平常的人,能取得今天一点成功,要是说和同一代人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我吃的苦多一些,受的累多一些。我这人从小就不怕苦,不怕累。父母常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直到现在,我还把苦和累当成一件乐事和好事。苦可以培养人的勇敢精神;累能够磨练人的坚强意志。除了吃苦受累,我还希望过得紧张,紧张使我感到充实。

我认为:不屈不挠的理想和信念;百折不回的拼搏和奋斗,始终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要素。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志向,这是名副其实的真理。当一个人感到生活中有一种力量驱使翱翔时,他是决不会爬行的。

那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常常想起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双城记》,上面有一句形容国家命运转变的话:“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由这里走向天堂,由这里走向地狱。”我感到田园诗一般悠闲的生活,正在和我们告别,激烈的竞争,鼓点般的节奏,正在成为我们的主流。我要与这个飞旋的时代同步。那时面临许多叹为观止的宏伟目标,但我看到能去实现宏伟目标的,绝不是奉行“苍蝇也是肉”这种0信条的小倒爷;也不是炫耀“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腐儒。“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新时代在召唤乘长风,破万里浪,敢于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搏击的一代儒商。只有付出,才会硕果累累,要想成功就会汗迹斑斑;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我决心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但一无资金,二无场地,怎么办?我想一靠孔孟之乡的礼仪,二考鲁西南人的厚道。既不用钱,也不用货,靠在厂家与卖主之间,做完美无缺,精益求精的服务。也就是在家里开公司,靠借鸡下蛋,空手道,牵线搭桥,让买金的联系到卖金的。去年新闻媒体上介绍:在我国深圳,广州出现了很多soho,就是起源于美国80年代中后期“小型家庭办公室”的英语缩写。真没想到,那时我竟无意领了风气之先。

当我把自己要告别大锅饭,抛弃铁饭碗,决定: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却遭到了反对。同学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我说:“孔子还说过:‘富若可求,虽执鞭之士我亦为之。’的话;孟府也有“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的门联。(五福:《书经。洪范》1、长寿;2、富贵;3、康宁;4、好的品德;5、善终不横夭。)”我坚信推动历史发展的不仅有普罗米修斯,也有威尼斯商人。兄妹说我是神经病,而我说;成功者都是偏执狂。妻子说:下海多苦啊。而我说:能吃苦,吃半辈子苦;不能吃苦,吃一辈子苦。

下海伊始,为了生意的成功,无数次在对方惊诧与不理解中进行着介绍,解释,又有多少次强忍下对方的轻蔑,嘲笑和不理解,甚至不公正。市工商局,公安局就曾专门过问过我倒卖军火的事。事实上那是驻嘉空军淘汰的歼六飞机,已拆除武器及通信系统,让我卖给了温州,人家用来做不锈钢和合金铝原料了,领导们结果虚惊一场。

对于我们搞销售的来说,则是在别人想都不愿想时,你必须早早地爬起来用十倍百倍的努力去做。他给我们的痛苦,不是榨尽你所有的的智力与体力的高强度劳动,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你的自尊。让你与那些你平日或许根本看不起的,在智力,学历与你完全不一样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跑。你没有优势,但你必须取胜,我是大学毕业,曾经担任过什么职务,在这一点上,这都等于零。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实践证明:流泪播种的,必欢呼着收获。成功者的高级皮鞋包裹的乃是一双被坎坷之旅磨砺得伤痕累累的脚。有勇气丢掉铁饭碗的人,他端起的肯定是金饭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掘得了第一桶金。

二、自信

居里夫人在功成名就之前,一次给姐姐的信中就写到:“我们生活的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有志向,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北大毕业典礼视频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即将跨入人生的新阶段。在这个充满喜悦与美好憧憬,却又带着一点点离愁别绪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高三年级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你们成长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三年前,我在“奔竞”石前迎接青涩的你,我们便结下了一生情缘。

情至青春,爱如少年。三年,在八中的三年,终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骄傲、最难忘、也可能是最纠结的三年。军训时你们一起接受阳光的洗礼,一张张青春的脸上写满坚毅与自豪;每年的校运会你们一起谱写勇攀高峰的壮歌,奋勇拼搏的身影活跃在田径场上;一年一度的校艺术节你们一起大胆展现才情与风采,青春的光芒闪耀在舞台上;当然还有一场场考试,一次次历练三年来,你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你们用青春与热情挥洒着生命的绚烂和辉煌;你们用勤奋与智慧编织了中学生活的温馨与坚强。

回首三年,我们可以在航坞山顶放声呐喊,告诉世界:你看到我身在工业重镇,却没有看到我正享受着精致校园的鸟语花香;你有你的名师,我有我的孔明先生、海虹附体;你有你的良师益友,你却没有我的庆哥、炮哥、谢妈、小陆和童佬;你关心我的寝室密度高,我吃着食堂炒面品味着舌尖上的八中;你否定我的分数,我有李方炜、郁吉锋等问鼎省一等奖、有能逆袭二三五的利器;你嘲笑我普高太枯燥,却不知道社团活动的百花齐放、《风华》的“诗情画意”、你追我赶的“弄潮”快意;你有你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我有我厚重的恩师教诲珍藏;追逐梦想注定是艰辛的旅行,路上少不了沉默和眼泪,但那又怎样,哪怕道路再崎岖也要拼搏前进,因为有最美学子施黎明、周徐丽,八中好声音张琦桑、方周英、徐晓,八中最强音张金达、蔡子豪、屠儆凯,八中魅力舞者李家磊、李燕,金话筒杨昊洋,八中乐器女皇芦雨佳、张春晓,陶艺大师肖玉华、韩利伟等等都在为我大八中代言。

同学们,青春是最美好的遇见。遇见了青涩鲁莽,也遇见了责任担当;遇见了奇葩重口味,也遇见了小清新天然萌;遇见了流言蜚语,也遇见了正能量;遇见了躁动不羁,也遇见了勤奋刻苦;遇见了撕心裂肺的逃离冲动,也遇见了渴望留下的依依不舍。我想这一切都是极好的,因为这里有故事有生活,有恨也有爱,有你更有我。同学们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交集在了八中,我们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请将爱、包容、奔竞不息的八中精神浸淫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带上老师的鼓励、带上丰硕的成绩、带上健硕的体魄走向新征程!同学们,八中虽然55岁了,但她和你们一样,还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值青春年少。五十几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八中人奔竞不息,辛苦耕耘,为社会培养出了像世界级经济专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肖明,美国杜邦公司亚太区总裁许京怀博士,浙江万马集团总裁潘水苗。还有上海市百佳优秀大学生,就读于同济大学的金伟清同学,多次立新功的一号消防战士朱灯文同学,及许许多多像杨嘉灿同学那样以八中为傲在各大学、各行、各业挥洒青春热血的祖国栋梁!

同学们,青春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与祖国共呼吸同命运的时刻。

交会对接、出舱行走、太空课堂,也有了“可下五洋捉鳖”的“蛟龙”号深水探测创造世界第一的成功。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人人皆可有梦、而且完全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不仅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我们学校正为之奋斗的建成省级特色示范高中的“八中梦”,而你们每一个人更是有着五彩斑斓的属于自己的梦。

同学们,让我们拥有梦想,让我们善于学习,让我们勇于行动!

诚然,此刻我们是毕业典礼,是分手的季节。

我多么渴望,我们的分别不超过33天。

有一种爱叫放手。更高、更强、更美的平台正等着大家,外面的世界同样精彩!今日分手,我们和未来合约,未来的我们,内心要永存一个伟大的孩提王国。

今日分手,我们和未来合约,未来的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做理想的巨人、还要做行动的高手。

今日分手,我们和未来合约,未来的我们,将永远牢记那些年我们真诚追过的所所有有。今日分手,我们和未来合约,未来的我们,当北京再次遇上西雅图,不仅有温馨的爱,还有忠诚可靠,不离不弃的合伙人。

今日分手,我们和未来合约,未来的我们,致敬青春时没有遗憾。

在东灵南路的日子啊!我们是孩子,我们是天使!

“昨日依稀又重现,你站在我面前,记忆里的少年,从未改变。”

不管成功还是迷茫,不管坦途还是囧途,不管年轻还是老了,同学们,请都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我是寿伟江,我永远是那个在路边为你鼓掌的人。

谢谢!

北大毕业典礼视频篇六

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隆重庆祝并且会让我们永远记忆和珍藏的日子

!

大家就要毕业了,就要从北大出发,走上人生的新征程。作为你们的校长、老

师,也作为北大的一名老学生,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看到同学们的成长,看到你们取得的成绩,看到大家值得憧憬的远大前途,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的全体老师和员工,向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北大、爱护北大、支持北大的各位家长、中学校长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前任社长杜维明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北大,他说:五四以来,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象征,而且是现代中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向往的精神家园。仅此一端,世界其他大学,如东京、首尔、哈佛、牛津或柏林都无法望其项背。

1898

年到现在,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北大人都没有缺席。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北大人前赴后继,献出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这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也是鲜见而独特的历史贡献。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北大求学的这几年时间里,都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性的大事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应该有着最切身的体会。我们遭遇了罕见的大灾难,但是灾难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民族凝聚力是惊人的;我们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就在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体育场里,国歌一次又一次地奏响,很多同学亲自参与了奥运志愿服务,你们自信的微笑,你们所展现出来的高素质,让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了毫不吝惜的赞美;我们还正在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就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更加举足轻重。

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遏的历史趋势。国运兴,教育兴,北大兴。北大只有把自己的发展深深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体系之中,始终牢记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动力是什么、依靠是什么,才能够实现一百多年来几代北大人的一流大学之梦。北大曾经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未来还应该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源泉,我想,只要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历史性贡献,那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北大是世界第一流的。

北大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国家战略;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发展,同样要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些校友的例子,也给大家提出三点希望:

我们北京大学物理系

1949

届的毕业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由于种种原因,之前并没有出过国,但是这完全没有妨碍他站到了世界科技的高峰,因为他很早就看准了核物理这个学科发展的大方向,也看准了国家发展核技术的大方向。

彭桓武院士曾经讲,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会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院士也认为,正是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2016

最新毕业典礼演讲稿: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稿演讲稿。于敏院士自己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历史已经记住了于敏,记住了这位毕业于

60

年前的北大人,因为他用自己的智慧放射出了灼热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国家的强盛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他的名字将永恒。

我们再看王选院士、徐光宪院士,这两位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获得者,他们在选择科研方向、人生方向的时候,也都具有了不起的眼光。国家发展最需要什么,他们就选择什么。他们从来不会问国家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样的道路,一定是成功的道路。

北大的学生无疑是众多优秀青年的代表。同学们在北大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通过进一步地努力,将来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而所谓的精英,就是要能够给大家引领方向。德国大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中曾经说,一个社会中的知识精英,他的进步决定着人类发展的一切其他领域的进步;他应该永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头,以便为他们开辟道路,研究这条道路,引导他们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