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为下一个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下面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一
村劳。
动人口117447人。
占农业人口的46.95%;2001年农村劳动力人口增加到123482人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为49.31%比2000年增加了2.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4%高中以上占36%。这样的劳动文化素质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限制了城镇非农户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容量。在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从事脏、累、苦、险和低收入的产业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而退出的工作。
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严重下降。乡镇企业是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一般情况下,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好,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人数就多;反之,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低,经济效益不好,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人数就少。近几年,由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出现下滑,经济效益持续不理想,使得乡镇企业就业能力减弱。
3、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难以令人乐观。城市职工下岗失业使农民就业机会下降。因为生产过剩和结构调整导致一部分城市职工下岗失业,而城市劳动部门为安置城市下岗职工,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制造了许多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相关规定,有的甚至采取了强制性的限制措施,部分原来农民劳动力可以从事的岗位也主要用来安置城市职工。这些政策无疑增大了农民进入非农产业领域就业的难度。
4、资金缺、小富即安思维的制约。我县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民生活水平不高,仍然是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较低的收入使农民也无力投资,致使农业技术落后和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约束了农业劳动力的退出和转移。在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过程中,必须有一定量的资金进行配套投入,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有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甚至将就过得去的观念,束缚了他们外出务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部分农民就不愿意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愿意进城就业。
由于现期城镇正考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削弱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接纳,引起了1997。
年以后转移速度大大减慢,加上每年自然新增劳动力,更加大了转移的'压力,如此发展下去,劳动力的转移幅度就会停滞不前,难于上升。
根据国家“九五”计划和2012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把引导和组织农业劳动力进行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农村就业的主要渠道。结合寻乌的实际情况,今后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采取以下对策:
1、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内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我县的山地、林地、荒山、荒坡、水面资源极为丰富,利用这些资源着力进行中药材种植、经济林发展和水面养殖以及脐橙为主的果业开发,可以消化安置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创汇农业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从而吸纳农村劳动力。
2、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各级政府必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不违反政策规定基础上给予更多扶持,使其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出路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3、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文化科学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转移的巨大障碍。必须在抓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严格培训,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建立农村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为劳务输出提供优质、快捷、便利的服务。
改革中要本着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允许和鼓励兼业、外出经商务工和离士离乡的农民依法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促进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正常流转,逐步集中,这既有利于外出、兼业劳动力放弃土地经营,实现向非农领域转移,解除后顾之忧,也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5、加快城镇化建设,拓宽就业领域,把城镇打造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集散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目前来说,加快小城镇建设,也就是加快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非农化建设改变甚至消除城乡对立、工农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即实现“传统农民的始结”,使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化、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据测算,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因此,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扩张城区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容量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快速度建设一批小城镇,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平台。
6、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深化城镇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改革,取消一切制约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制度。加快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大胆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股、租赁新路子;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农村劳动力就业纳入国家就业政策和管理范畴,实行职业分类。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淡化和消除农民靠土地作为养老保险心理。
文章出处:
原创。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二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xx年,根据国务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xx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四
xx地处xx,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帮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人,其中农民工13.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城市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70%。因文化少、技能低,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资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为此,为了提高我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好阳光工程,县阳光工程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阳光工程办的支持及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2560人,其中有2530名农民已找到了较为轻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xx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xx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20xx]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3、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20xx—20xx年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xx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基地的组织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落实县阳光工程办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便更好地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建议省阳光工程办尽早安排落实20xx年度培训补助经费,以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得到更有力的开展。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五
2018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任务。根据省农业厅川农业[2018]18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培训农村劳动力2130人。在市农业局、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县农劳办的牵头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县阳光工程于2010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搞好阳光工程的实施,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我县以隆府办发[2007]19号行文成立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县农业局、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的日常工作。各培训单位也相继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并报县阳光办备案。工作组专门负责阳光工程培训的招生、组织、教学、管理和日常事务工作。
阳光办主要负责制定全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督促各培训单位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培训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把握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培训任务是2130人,通过2018年12月招投标,确定了xx县农技推广中心、xx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县畜牧兽医协会、xx市建安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职业技术学校、、xx县创力职业学校、xx县职业学校、xx县e步职业技术学校等9个培训单位共同实施2018年“阳光工程”项目。
1、公开招标,认定基地。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面向全县“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基地招标。
2、下达任务,县农劳办以“隆培办发[2018]]6号文件将2018年2130人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培训基地。
3、招生培训,推介就业。基地承接培训任务后,积极宣传,印发招生简章,选择符合条件的学员。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使用规范教材,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上课,强化学员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门技术。结业后学校推荐帮助就业。
4、核对身份。开班第一天,县农劳办、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学员身份,免费发放引导性培训教材,坚持上好第一堂课,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知识讲座。将课本、笔记本发到农民学员手中,受训学员签字,并登记造册。
相关范文今日更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xx市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发展: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今日更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方式
农林牧渔:关于xx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
农林牧渔:**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5、规范手续,拨付资金。培训结束验收后,各基地凭县阳光办出具的验收意见、目标责任书、培训和转移台帐等有关材料,到县财政局报账。
为落实好阳光工程质量建设,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部省关于做好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县阳光办继续执行了七项制度及办法。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监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培训台帐、项目报告制度,并将七项制度贯彻落实到各培训单位。
1、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申报、项目招标、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制定实施方案、编制教学计划、组织培训、负责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
2、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我县阳光工程项目资金由县财政专项管理和监督,县财政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对全县各培训单位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培训转移任务完成后,培训单位凭培训台帐、县阳光办和检查验收报告到县财政按规定报帐。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帐目单列、专人负责,严格资金用途和审批报帐程序。
3、项目监管制度。县阳光办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培训单位健全各项目制度,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
4、培训台帐制度。培训单位必须建立培训台帐,内容齐全,并报县阳光办备案。我县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阳光工程培训台帐。台帐的内容包括学员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所学专业、培训时间、补助标准和学员联系电话。培训台帐签字和手印。
5、项目公示制度。阳光工程培训要体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基地认定、培训人数、专业、时间、国家资金补助标准及农民应承担的费用等都要向社会公布。县阳光办就评估认定的培训基地、参与招投标的培训单位、招标结果、国家对阳光工程资金补助的情况通过隆昌电视台和张贴公告向社会作了公示 ,各培训单位对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专业、学习时间、各专业收费标准、国家补助政策、学员就业去向均向学员作了公示。
6、招投标制度。培训单位于2018年12月5日前向县阳光办递交了申请和申报材料。县阳光办对材料进行审核,于12月15日组织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纪委、县劳动局等单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县农业局会议室举行公开招投标, 招标公开、公正、公平,按照择优的原则,有9个单位中标。
7、项目报告制度。各培训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对培训进度、信息的报告。
8、认真上好“第一堂课”。每个培训单位的每期培训班开班前2-3天,培训单位分别向县阳光办xx县财政局报送本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花册和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开班第一节课上,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检查核实学员身份。
县阳光办工作人员到场讲课,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培训的要求。培训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到现场检查培训的效果,抽查学员参训的情况、就业意向,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监督结业考试等。
9、严把培训质量关。我县阳光工程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培训单位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保证了培训转移效果。培训专业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情况而设置,最终达到输得出去的目的。e 步电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与济四药业、隆昌工程机械厂、机械学校与长安棉组织厂等均签订了用要合同。
业指导导培训教材》免费发放外,各培训机构均保证了每名学员人手一套技能培训教材,有的.培训学校还为学员准备了笔记本、笔、学习证、资料袋等学习用具,绝大部分学员感到 满意, 不但免费学习技术,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有生活补助。
培训过程中,县阳光办工作人员不定期对每个培训单位作了2-3次的突击检查,检查上课、实习情况;抽查学员学习的时间、内容;学校在不同阶段的资料收集情况;阳光工程有关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中途县阳光办安排各培训单位就培训情况进行了1-2次自查 ,县阳光办对全县按培训单位和班次进行了抽查 。全部任务于今年4月月底以前结束,各培训单位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提出了检查验收申请,由县阳光办组织农业、财政、纪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检查组于对各培训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的形式一是查阅档案资料,二是走访学员,三是电话调查,电话抽查人数占培训人数的10%。验收公开、公正,结束时检查组向培训单位交换验收情况和意见,资料不齐的及时补充,县阳光办向各培训单位出具了验收报告。
1、学员转移输出效果好。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员转移输出,帮助学员增收致富。为此,多数培训单位安排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职业技术学校、e步电脑学校、创力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技能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培训就业合同,学员学习结束、通过考试合格后被安排到企业工作。共输出240人。学校把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保持长期联系,学员有困难尽可能帮助解决。
2、学员增收致富快 。 优质粮油生产与营销专业由我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培训。通过培训,学员的种粮技术得到提升,较大幅度提高了农户农产品产量和收益,人均增收142元,广大农民学员排手叫好。
3、学员辐射带动作用强。通过培训后的学员技术含量高,而且带动性强、幅射面宽。龙市镇普照基地,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折合亩产829公斤,创造了川东南地区中稻亩产最高纪录,其技术已幅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2000多亩,增产效果突出。
1、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在培训的进度上有些专业没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是阳光工程教材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四是由于本地缺少大型企业,培训就业相对分散,推荐就业难度较大。
2、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阳光工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进一步做好对各培训机构阳光工程培训管理工作。
3、在抓好培训管理的同时,做好培训后的转移就业工作。
我县2018年阳光工程培训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部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 2130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务工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可以看出,实施阳光工程是深入人心的,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智力支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六
20xx年,龙山中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培训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提高我县广大农民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科技水平开展培训。经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20xx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三进村”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具体要求,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切实把“三进村”工作扎实有效地抓紧、抓好,达到尽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目的。
2、农民实用技术下乡集中活动。我校下村进行宣传,特作横幅15幅,参加活动的农业技术教师3人,接受咨询1.8万人次,发放法律、技术和农资产品等资料1万份,其中包括《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城务工指南》等。目前,在全镇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培训人数20xx人次。
3、进一步搞好农村“大喇叭进村”下乡进村试点工作。
“大喇叭进村”工程是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进行传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科学技术和信息传送到农民家中,让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方便的形式,学到农业科技、法律和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掌握致富本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低成本、大容量、广覆盖的优势,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我校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把农业政策法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及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利用广播迅速送进千家万户。现已配备各类科技图书200册,每个试点村赠送各类农业科技知识录音磁带,及时组织收听“大喇叭”广播,深受广大农民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欢迎。结合产业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本镇下坛村突出反季节蔬菜和特种养殖、区域特色产业,播放以温室特菜、瓜、果、食用菌等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畜牧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主要组织播放实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及农事指导等内容,播报市场信息与行情,介绍致富经验及典型。运用科技录音带下乡播放等形式,使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进村入户,及时将新技术、市场信息传授给农民,并利用农村冬闲季节,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行政村为基本培训单位,采取进村入户的培训方式,根据行政村优势及产业发展要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实施整村推进、打造一村一品”的原则,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与法律知识等综合素质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层次,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农民身份的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人,有效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科技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培训内容:重点是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
2、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三种形式。把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有机衔接起来,大力推进培训进村、科技入户,通过采取进村入户、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讲授、现场示范、播放vcd光盘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长期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基础性、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教学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
目前,我校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培训人数20xx余人次。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增强了“双带”本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方法;是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把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摆上首要位置重点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半年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08人,在过程中我校与贵州省六枝技术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在我校学习一年的理论课,由六技学佼派专业教师来我校上课。并开设了三个特色专业。现对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1、实施阳光操作,增加工作透明度。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律实行“三免”,即免培训费、实习费、住宿费。还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还实行了“三个一工程”,即:学员人手一本务工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入学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上写上学员身份证号参训学员还要在通知书上按上手印)。
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整个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招生办法、培训券发放名单进行公示。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确保家喻户晓。
为使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劳动力转移”,给农民兄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校开展了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深入全镇33个村庄进行了集中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张贴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100余份。
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发布招生简章,做到了统一招生简章;统一招生时间;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报名办法。
3、整合培训资源,实行多样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按照“政府推动、培训机构主办、培训管理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一是整合培训资源,营造培训环境。筛选确定了贵州省机械技工学校、马岭职业学校、县职业中学、承担我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任务。二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促进技能培训的开展。
4、加强项目管理,督促规范操作。
相关培训机构首先进行项目申请,培训办在项目申请的基础上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职责。培训办有关人员到培训机构给学员上第一节课,讲解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知识及意义、操作办法,同时还给学员提出了搞好培训、实现就业的有关要求,在培训结业后达到稳定转移就业。
5、精心组织搞好转移。
培训办通过精心组织,转移输出了二批外出务工人员,共组织输出人员208余人。并为学员举行了欢送仪式,,欢送会上学校校长就外出务工要掌握的基本常识等内容对学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培训办教师还为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务工手册,最后祝愿大家好好工作,勿忘龙山,宣传龙山,为龙山的明天多做贡献。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们的培训还只是一种短期的培训,农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都是很肤浅的。
2、经费不足。配套投入一定的资金,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1、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各乡镇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仍然纳入目标考核,与其他经济工作和主要工作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基本素质,增强其自主择业的能力,确保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快捷有效地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针、政策和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经验和经过培训、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取得显著成效的劳务典型,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
3、以返乡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者和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
4、发挥学员作用,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活动。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七
20××年,xx市科协把实施阳光工程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实行领导、人力、物力、财力多方倾斜,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现总结汇报如下。
根据我市初选的7所培训基地的性质不同,我单位把党校、技工学校和科技职校定为培训基地,并分别在这三个培训基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到60人。
培训基地要执行工作月报制,在月底前上报上个月培训转移有关统计数据,每个班次结束时要到培训点进行检查验收,对培训就业的学员采取就业跟踪或深入农户的形式,抽查转移就业情况。
培训基地将公开“阳光工程”招生简章,明确对培训岗位、内容、时间、收费及补贴标准,并公开学员名字,随时接受学员监督,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要实行承诺制原则,为他们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科协最大职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为打造“和谐xx”做出贡献。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富民兴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国办发〔20xx〕79号文件精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政策机遇,齐心协力,狠抓培训,寻找市场,转移输出,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每年都在100万人以上,去年突破150万人次,务工收入达到50亿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认真做好转移培训工作。
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每年虽在百万人以上,但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2.8,初中文化程度占53.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7,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9,由于缺乏专门技能,从事的大多是建筑、养殖、种植、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仓储、捕捞等工种和行业,从事管理和技术的人员较少,月薪在千元以上的不足转移总数的5,月薪在300—800元之间者,占转移输出人员总数的9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市委、市政府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综合运用了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了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
(一)领导重视,建立组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书记、县(市)区长及农业、劳动、建设、财政、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会议。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教育、劳动、建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局长xxx任办公室主任。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负责对各县(市)区实施阳光工程进行业务指导。目前,我市6县2区1市均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均设在县(市)区农业局。三是出台了与培训相关文件。市政府出台了《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商政〔20xx〕54号),制定了《20xx—20xx年xx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全市转移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规划要求,20xx年—20xx年,全市对2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40万人开展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同时,对其中的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4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xx—20xx年,随着政府扶持资金的增加,培训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拟向农产业转移的110万农民工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1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100万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规划。
设部门10所,其它部门和组织10所。
(三)分解培训任务,规范培训管理。市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给我市的培训任务,及时将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自我加压把引导性培训任务由3。4万人提高到10万人。同时,年初召开专门的项目培训会,并与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签订了项目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县(市)区把阳光工程培训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管理。为体现阳光操作,圆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我们对全市120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进行了公开招标,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的54所培训学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二、以阳光工程培训带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市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的有利时机,整合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单位、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1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引导性培训8。4万人,经过培训的农民90实现了转移就业。培训共涉及20余个专业,其中建筑、电脑、工厂作业、餐饮、裁缝、家政等6个工程的.受训人数占总受训人数的65。据报统计,我市36所培训基地已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7万人,转移就业1。68万人,占总任务的95。由于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带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达150万人,其中各级政府部门引导性转移输出16万人次,民间组织转移输出77。4万人次,自发外出56。6万人次。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每年,我市有250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岗就业,而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场所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转移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转移、轻培训,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领导不到位。一些领导同志还没有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摆不到应有的位置,拿不出应有的力量,投入不到应有的时间和精力来抓这项工作,研究不深入,工作不扎实;三是宣传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尽管政府满意,群众欢迎,但在社会上影响还较小,除了做这项工作的同志外,许多人对它还不真正了解;四是操作不规范。工作粗放,简单应付;五是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对培训机构没有严格要求,培训的专业和就业岗位脱节,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就业效果不好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九
部门严监管工程出成效。
xx县地处湘中丘陵,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主产县和先进县。全县农业人口77.1万人,其中劳动力44.1万人。20全县外出务工人数12.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8.1,外出经商就业人员2.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4.5。劳务收入总额12.5亿元以上。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外出打工比没有培训的农民一年多工资5000元左右。年,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一是规范基地招标,广泛开展公示。二是制定实施办法,签订培训协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上好第一节课。四是狠抓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五是部门配合管理,扎实搞好档案。六是搞好学员就业,优化跟踪服务,共招收学员人,转移就业1892人,就业率94.6,减免直补学员学费54万余元。
一、规范基地招标,广泛开展公示。
县阳光办按照2005年《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005年6月上旬在县电视台向全县发布了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认定时间、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报送材料和受理机构等,并组织专家对学校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学校的校设校具、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联系安排就业能力、服务承诺、单位信誉、收费标准及学员生活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后,采取招标评审的办法,从12所具有转移就业能力的学校中确定了xx学校、xx驾校、xx中专、xx学校、xx学校、xx职业技术学校、xx基地等7所学校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我们对项目实施实行公示,向社会公开,请社会监督。采用电视公告、通告公示等不同形式进行公示。公告内容包括阳光[本文自[范文搜网-找文章,到范文搜网]工程政策、培训机构名单、培训专业、财政补助标准、服务承诺、监督举报电话等。每个学员在培训基地报名时就能得到县阳光办统一印发的阳光工程宣传资料,让学员一进校就了解到阳光工程的意义、培训内容、收费标准和补助标准。
二、制定实施方案,签订培训协议。
为了保证我县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2005年《xx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精神,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和市场需求,制定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培训计划、实施办法。根据各培训基地的培训转移能力,把省阳光办下达给我县2000人培训转移任务分解到各培训基地。县阳光办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转移就业协议,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培训基地根据各自的情况设置专业,分别制定培训方案、教学计划和转业就业规划。
三、加大宣传力度,上好第一节课。
我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措施,把“农民学技术,政府给补助”的优惠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一是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发动,利用《农事指南》电视节目专题报道阳光工程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二是印发宣传资料6000多份,张贴到各乡镇、交叉路口、中学门前,每个培训学员报到时发一份。三是学校招生时,发动教职员工走村入户,宣传阳光工程的优惠政策。四是在县里的.会议上讲解实施阳光工程的内容和方法。五是培训基地举办《感谢您――阳光工程》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使阳光工程家喻户晓,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氛围。
各培训基地每个培训班开学的第一节课,由县阳光办的同志来讲,一是宣传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培训对象、培训专业、培训方法、收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等。二是对照名册核定学员身份。三是发放代金券,并介绍代金券的使用方法和填写方法,要求学员当时把代金券填好,及时上交。
四、狠抓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各培训基地的办学宗旨是:以人为本,办学为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培养目标。为保证学员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就要把学员培训成一个有一技之长,能自主创业,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实现由“村民”向“市民”转变。
1、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一是结合进城务工手册,向学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员进城务工时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二是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鼓励学员,使学员知道,求生必须求知。三是用人才竞争、尖端科学高速发展的现实教育学员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四是用一专多能的致富典型激励学员,要他们坚定信心,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勇于登攀。
2、培训。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十
县农业人口35。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业人口的19。5%。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已经成为连结城乡经济的重要因素。县把握机遇,积极激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好效果。仅一年,全县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1000人,农民增收5500万元。
二、坚持按富民工程推动。始终注重创新方法、拓宽渠道,真正发挥劳务经济增收富民作用。一是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在县电视台开设劳务输出专栏,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引导农民转变封闭保守、恋守田园、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解决农民“不敢走出去、不会走出去、不愿走出去”问题。去年以来,通过就业服务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40%以上。二是建立信息网络。在全县15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专职信息员,在全县330个行政村设立兼职信息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使每个农民都能快速及时地享受用工信息服务。三是积极推广农村就业试点项目。作为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中国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目县,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同时,积极推进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就业,先后在14个乡镇、47个村共计2399个农户中实施了奶牛养殖、红薯加工、金针菇种植等就业方案56个,实现利润957。3万元,使近1000名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
三、坚持以城乡互动切入。主动顺应城乡互动潮流,从两个方面大力推动劳务经济。一方面,积极建立适应城市用工需求的培训机制。在广州、北京等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在天津、山东、石家庄等地设立18个信息网点,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实行以市场订单定向、培训输出为主的新型劳务培训方式,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建立“培训基地”,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培训中心”,在150个村设立“培训课堂”,先后开办微机操作、美容美发、保险业务、服装裁剪、维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18期,共订单培训外出民工1300余人;另一方面,设立返乡创业基金。进一步扩大劳务经济内涵,以劳务返乡人员为纽带,主动承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返乡创业基金,对有一定素质的返乡创业人员,进行资金和技术扶持。目前,已投入返乡创业基金30万元,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开办纺织袋厂、纸箱加工厂、大棚菜种植基地等企业,带动就业800余人。
四、坚持在“宣传”上做足文章。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宣传的.重要窗口,通过劳务输出宣传、认知、发展。一是打造“劳务”品牌。强化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引导外出民工肯吃苦、守纪律、遵纪守法,做技术能手,增强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劳务”品牌形象。二是建立劳务输出诚信基地。与石家庄、保定、北京、山东、天津、广东等地多家劳务市场以及企业密切联系、友好合作,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诚信基地,以此宣传,进一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三是实施劳务招商。为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招商引资宣传材料,以多种形式宣传的矿产资源、农业特产以及优惠政策。通过劳务招商,使30多个外商来到,投资开发奶牛养殖、矿产品开采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行业,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坚持从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围绕劳务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在总结以前工作基础上,探索推行了一整套全新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发放农民进城务工“明白卡”,介绍求职方法和技巧,注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务工政策以及县转移就业和劳动监察机构的联系电话、负责人姓名以及务工所在地劳动监察机构的举报电话等内容;开通进城农民工向家里报平安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接听、传送外出民工的平安信息;设立职业指导服务,配备2名职业指导师,对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实行“双证”培训,使800多名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取得了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了用人单位和劳务输出个人双满意的良好效果。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向国际劳务进军,走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输出之路,已初步与北京金吉利公司达成首批境外劳务输出合作协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十一
一方面,部分农村劳动力择业观念陈旧,受“人离乡贱”思想影响比较严重,转移就业意愿不高,阻碍了自身向城市的转移;另一方面,部分市民思想偏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有一定抵触情绪。
一些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也存在这种思想,他们把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视为不稳定因素,甚至在登记项目和职业工种上设置政策性歧视和体制性障碍。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十二
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人数庞大,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人数高达3亿,占农村人口的20.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8%;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5%。
(二)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虽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将社会保险金负担转嫁给劳动者个人而形成超额利润,这一方面使资本积累加快,另一方面使劳动者贫困加深。
(一)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要做到这一。
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农业生产率低,农产品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农业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从而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二)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哪里产业聚集效应大,哪里吸引的劳动力就多。
反过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又加速了这些地区的产业聚集。
但是,伴随这种正反馈机制的形成,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二元经济结构,这对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利的。
只有当中、西部地区有自己强大的产业聚集,实现东、中、西部产业趋同,地区差距才可能缩小。
因比,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大的地区,要认真研究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大、中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大,产业门类较多,聚集效应强,消费水平较高,为解决农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推动城市化,要不断加快现有大、中城市发展,继续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
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路径。
我国多数小城镇现有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空间较大,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农民进镇成本低,可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需求。
为此,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根据小城镇特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产业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扩大产业规模。
完善小城镇的投融资、用地、户籍、购房、发展二、三产业等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小城镇发展,拓宽小城镇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企业、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小城镇的各项公益事业。
在保护耕地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是影响自身择业能力与收入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一项长期战略。
1、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新增劳动力素质稳步提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基。
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特别是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针对性。
增加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财政支持,降低学杂费,尽量使农民子女接受更高的教育。
转岗培训是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就业订单,有针对性地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和适应能力。
(五)、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分割十分严重,农。
民进城就业壁垒重重,对缓解短期劳动力供给局部短缺矛盾极为不利。
首先,要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构建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和职工社会保障与福利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及其后代平等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其次,要建立劳动力供求预警机制。
过去我们比较多地关注劳动力需求不足,对劳动力供给关注较少。
面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新形势,尤其是劳动力供给的局部短缺,政府和企业应提高劳动力供求预测意识,及时根据劳动力供求变化,掌握更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制定相应对策,维护劳动力市场供求稳定。
再次,以改善劳动力供给为目标,努力完善收入政策。
一是以工资指导线为宏观手段,按照企业名义工资率逐年增长水平应等于全国平均长期劳动增长率的要求,引导工资合理增长。
同时,加强工资和价格的控制,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借助于法律或行政手段对工资、价格实行管制,如对价格和工资进行冻结;另一方面,推行以激励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即对工资增长率超过工资指导线的.企业课以重税,对工资增长率低于工资指导线的企业予以减税。
最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通过舆论引导和政策推动,加强宣传力度,严肃劳动保障执法,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严格社会保险费用征缴,强化企业劳动保护和劳动者自我防患意识,完善劳动者对侵权案件的投诉举报与受理制度,健全劳动保障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依法依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真正实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
高素质劳动力意味着高工资、高福利、高产出,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业市场竞争迫使城乡劳动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种竞争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关键。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杭生。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j].甘肃社会科学,;4。
[2]郑功成。
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m].北京:人民出版社,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十三
只有确立平等就业理念、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针对性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平台和社会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热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案例14篇)篇十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试点工作现场会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选定在我县召开,既是对我县劳动保障系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各项工作的鞭策和鼓舞;既为与会同志了解仙游创造条件,更是我们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经验的难得机会。值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体与会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县域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六山二水二分田”,辖2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5万人,旅外华侨12万多人,台港澳同胞9万多人。
近年来,我县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兴县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末,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8.6:44.4:37.0调整为17.6:44.7:37.7。工业产值158亿元,农业产值26.5亿元,财政总收入4259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300万美元,直接出口供货总值5.6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98元。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纵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县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规模以上工业偏少,优质财源项目欠缺;还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与兄弟县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任务艰巨,需要省、市的`继续关心和支持;需要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好的发展措施办法;更需要全县上下继续过紧日子、苦日子,聚精会神谋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关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我县农村劳动力充裕,但总体素质不高,现有农村劳动力75万人,其中小学文化以下占36.4%,初中文化占42.8%,高中文化占17.9%,大专以上仅占2.9%,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繁重而艰巨。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将这项工作列入对乡镇、县直部门千分制考核内容之一。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次,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加收入12亿元,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县近期召开了再就业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再就业工作座谈会重要精神,全面部署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借鉴兄弟县区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试点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