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琴心月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者,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标准和参照,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和具备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一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

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二

因为基础知识融汇于主干内容之中,主干内容又是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理所当然是高考的重之中重。主干内容包括:函数、不等式、三角、数列、解析几何、向量等内容。现分块阐述如下:

函数是贯穿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近几年对函数的考察既全面又深入,保持了较高的内容比例,并达到了一定深度。题型分布总体趋势是四道小题一道大题,题量稳中有变,但分值基本在35分左右。选填题覆盖了函数的大部分内容,如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四性(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与函数图像、常见的初等函数,反函数等。小题突出考察基础知识,大题注重考察函数的思想方法和综合应用。

三角部分是高中数学的传统内容,它是中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因而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它也是解决数学本身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工具性。高考大部分以中低档题的形式出现,至少考一大一小两题,分值16分左右,其中三角恒等变形、求值、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三角形是支撑三角函数的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这无疑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承载着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考察的立体几何试题,在历年的高考中被定义于中低档题,多是一道解答题,一道选填题;解答一般与棱柱,棱锥有关,主要考察线线与线面关系,其解法一般有两种以上,并且一般都能用空间向量方法来求解。

数列与极限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每年高考占15%。高考以一大一小两题形式出现,小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题一般为中等以上难度的压轴题。由于这部分知识处于交汇点的地位,比如函数、不等式,向量、解几等都与它们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大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和思维的深刻性。

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是支撑解析几何的基础,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以下三个小题一道大题的形式出现约占30分。客观题主要考察直线方程,斜率、两直线位置关系,夹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解答题为难度较大的综合压轴题。解析几何融合了代数,三角几何等知识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绝好素材。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三

其次,对其他的整个知识体系的版块有一个基本认识,可分为以下板块:函数的基本题型、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相关内容、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统计与概率,选修内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样:极坐标、不等式、平面几何等。

知道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就可以考虑在这一个学期里把哪些板块安排在哪一个月、哪一周,同时参考老师带领复习的进度,互为补充。每一周上课前,可以把老师上一周带动复习的内容再给自己计划一下,计划这一周在以前老师讲过的基础上再给自己添加哪些内容,无论是做新题,还是整理做过的题型来寻找考试方向,都要提前安排好,六天(可能高三时期周六都要拿出一些时间给学习吧)时间每天给自己规定额外的几个小时的自习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数学计划。比如说,老师上周带我们复习了三角函数中与解三角形有关的内容,如果发现自己这些方面还有一些不会做的题或者不熟练的方法或者题型,就在资料上寻找相关的题目来试试,并且按时总结,找出这些题型的共同点,摸索高考命题方式。如果觉得自己在解三角形这些方面比较熟练了,就可以考虑赶在老师前面,把老师接下来要带着复习的方面先复习一遍。总之就是要使两个进度互为补充,这样才会一直有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至于到了某一个星期就觉得乱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别人是复习了一轮,而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给自己准备几个笔记本。对于理科生来说,尤其又是数学这种学科,在笔记本上整理总结题型是很有用的。一轮复习做到的一些错题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自己要学会分章节把错题或者自己觉得经典的题目记录下来,这些可能就是高考的某一些思路。不过,这些经典的题目并不一定是那些怪题偏题,高考范围内的数学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除了压轴题会有一些特殊的思路或者灵感之外,大多数题目都是常规题型。

同时,说到做题,一轮复习是可以尝试开始做一些综合题或者高考题的。可选择本省前几年的题目来做,不必求数量,尝试一下高考题即可,建议周末的时候找两个小时的时间按照高考的感觉来做一套题。记住,不求做太多,只是看一看高考题的难度和综合性,给自己一个参考。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用来写一些任务。因为高三每天都会有各种繁杂的学习任务,可能有时候自己一时会忙得忘了某个任务,直到第二天老师提起来的时候才想起,哇,我这个作业竟然没做。所以每次出现任务时就记录下来,完成之后就划去,既可以作为任务提醒,也可以作为任务计划小册子。有时候在高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任务但是又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这是一种很常见但是必须要改变的现象,所以有一个小本子就会立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有效利用高三的时间。

最后,在给学弟学妹带来一点感性一点的内容吧。高三是一场持久战,当你走过来了,才发现高三真的好快。同时,你会感激高三这一段奋斗的时光,十二年寒窗苦读这是第一次在学习上心无旁骛、花如此重大的精力冲刺一个目标,最后无论如何,不要让自己高考之后后悔。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四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阳图。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五

2、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菜根谭》。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在文言文中,“善”翻译成“好”就行了。至是最,比如至理名言、至尊。所以至善就是最好。在谦虚低调的古人看来,最好是永远达不到的,那么说在最好的时候停止(止于至善)的意思就是一直不断的努力,从不停止。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清华校训)。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名言: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西格里夫·萨松。

《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经典诗句,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

1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替代的古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

1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六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2、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3、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的比。

4、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6、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9、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

10、游戏双方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12、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1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14、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5、普查:为了一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每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16、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有代表性)。

17、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

18、频数: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

19、频率: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20、级差: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标准方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3、一组数据的级差、方差、标准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4、利用树状图或表格方便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25、两个对比图像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一致,纵坐标从0开始画。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七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八

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到每一篇都能熟背如流。要达到这个要求,背诵时,要口、手、脑一起动。动口,读通读熟每个句子;动手,写一写难写的字词;动脑,想一想上下句、上下段之间的联系。

深度理解。

最近两年,新课标默写题型以理解性默写为主,这就要求考生要深度理解背诵默写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内容、含义、作用、手法等等。

及时复习。

“背了忘,忘了再背,背了再忘,”高考语文复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遗忘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注意“及时复习”。

突破难点。

高考考的是默写,背诵只是默写的前提,要想得分,必须能写出来,写正确。这就需要注意通过字音、字义、字形区别形似字、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等易出错的字。

规范书写。

准确熟练背下64篇古诗文,确实是不容易的,如果因为书写时多一笔、少一划而丢了分,太不值了。因此复习时就要要求自己一笔一划认真书写,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九

角速度:15o/时(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产生: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赤道不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公转。

自西向东。

1恒星年。

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出现:四季和五带;昼夜长短。

1、昼夜交替的周期:1太阳日(24小时);太阳回归运动:1回归年。

2、晨昏线:(要懂得画图)晨昏线平分赤道即昼夜平分。

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o的地方时。伦敦为0区。

地方时的计算:每差15o=1小时(每1o=4分钟),向东就加向西就减。

4、二分二至图:(边看图边记)。

(1)冬至:(12月22日)。

a、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b、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达一年当中值;。

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2)夏至:(6月22日)。

a、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b、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达一年当中值;。

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3)春分、秋分:(3月21日,9月23日)。

a、全球昼夜平分;。

b、正午太阳高度角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c、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5.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6.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8、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9、太阳活动:(1)耀斑:色球层;最激烈的显示。

(2)黑子:光球层:周期是11年。

10、太阳活动的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11、莫霍界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古登堡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发源地。

1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一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二

新中国60年,是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60年。中国不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经过60年奋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了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60年。中国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许多国外学者由衷地赞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激发了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致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60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必然要求。6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三

1、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而不改变其它条件。若某两次实验只有某一条件不同,导致更后结果不同,则说明此条件影响了这次的实验结果。控制变量可以说的上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物理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法更是我们做实验的基础。比如物理力学中在推导动能定理时,通过控制变量法证明了物体的能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速度呈正比。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定量。

2、转化法:

在物理实验在中,经常存在着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好测量的物理量,这时候就需要将它转化为让我们清晰明了的事物,在整个物理学的前进过程中,转化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等效替代法:

在高中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常常为了问题简化,就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另一个物理量,但不改变实验结果。比如在电学实验中,当我们需要一个大电阻但手边没有的时候就可以用多个电阻代替。等效替代法中更重要的就是等效二字,等效指的是同一个实验中,它们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如果同学们能熟练运用等效替代法就意味着已经对这个实验有了一定理解。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四

高三的艰苦复习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下来的,而坚持下来的就是好样的!有了这份毅力,以后做什么事都好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第一部分中国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德形成。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制度;科举制。

(3)宋代:二府三司制;转运使、通判。

(4)元朝: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土司制度。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立军机处。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2)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3)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工商食官制度。

(2)春秋战国以来: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冶铁,制瓷,纺织。

考点3:商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

(2)秦汉汉朝:重农抑商;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制度,统一铸币。

(3)隋唐: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

(4)宋元:交子;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5)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

(2)重农抑商政策。

(3)海禁政策。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1: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

(2)数学。

(3)农学。

(4)医学。

(5)四大发明。

考点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

(2)绘画:东晋顾恺之;隋唐阎立本及吸收外来绘画风格;宋代风俗画;明清文人画。

考点3:文学成就。

(1)《诗经》;楚辞。

(2)唐诗;宋词;元曲。

(3)明清小说。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戏曲的发展演变。

(2)京剧崛起。

二、近代中国。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2:辛亥革命。

(1)同盟会的建立。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建立与《临时约法》。

考点3:五四运动。

考点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

(2)中共二大。

考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三民主义的发展;北伐战争。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3)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侵华日军的罪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4)重庆谈判和国共内战。

(六)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考点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艰难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95年。

考点3:思想解放的潮流。

(1)开眼看世界。

(2)中体西用。

(3)维新思想。

(4)三民主义。

(5)新文化运动。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现代中国。

(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两个会议,两部法律,三大制度。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了解)。

考点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九)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1:20世纪五十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2)步入国际舞台的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2:20世纪70年代。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4)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外交政策的调整。

(2)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3:大众传媒的发展。

(十一)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考点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点3: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世界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世界。

(一)古代希腊、罗马。

考点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制度: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2)罗马法: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考点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2)苏格拉底。

二、近代世界。

(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1: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复苏。

考点2: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3: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

(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3:工业革命。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1:英国。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3)责任内阁制。

(4)议会改革。

考点2:美国。

(1)北美独立战争。

(2)《独立宣言》。

(3)1787年宪法。

考点3:法国。

(1)法国大革命。

(2)1875年宪法。

考点4: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宪法。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空想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

考点2: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

(六)近代科学技术。

考点1: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

(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的经典力学。

(4)达尔文和进化论。

考点2:蒸汽机的发明。

考点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三、现代世界。

(七)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考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3:“斯大林模式”

考点4: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

(3)戈尔巴乔夫改革(了解)。

(八)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2:罗斯福新政。

考点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对干预的调整。

(2)发展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了解)。

(3)建立福利型国家。

(4)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一体化。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十)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世界银行)。

(2)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从欧共体到欧盟。

(2)亚太经合组织。

(3)北美自由贸易区。

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十一)代科学技术。

考点1:相对论和量子论。

考点2: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文学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

考点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印象派绘画。

(2)现代主义绘画。

考点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

考点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1.回归课本,认真研读三本必修教材。高考历史试题主要侧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虽然很少直接考教材上的内容,但是以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基本的史实和主干知识不清楚,就很难对高考中的所谓新材料,即我们不知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也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在制定计划时,要根据教材的总页数确定每天看的页数。看课本,第一要面面俱到,教材的文字、插图、注释,前言、目录、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等都要看;第二当然要重点看,侧重背目录、本课要旨和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也即教材的核心内容、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对于高考中长效热点的章节要重点看,高考不经常考的章节不必花费更多时间,甚至要果断舍弃。

2.认真研读近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要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的试题,你不要觉得考过的题都是没用的,都是已经被枪毙了的、僵硬冰冷的、苍白无力的、味同嚼蜡的东西,不是!如果我们把历年的高考试题,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遍,通过每道题,仔仔细细的分析,提炼出这道题里面要求的是什么东西,反映的是什么东西,这对我们备考,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意义非凡。

3.定点突破,精准提分。主要途径是错题整理,收集整理错题集,反思错误原因,克服一错再错的毛病。一定要搞清楚是知识性的错误还是思维性的错误,前者要通过看教材记清楚史实,后者要根据参考答案细则,理清试题考查意图和答题思路,总结类似试题的答题套路。

关注设问词,明确实体类型:

根据问题题干中的设问词可以将试题明确分类,有助于甄别选择题的选项和非选择题的大题方向,全国卷高考试题的常见词为“反映了、说明了、表明、体现、主要原因、特点、趋势、影响”等,根据设问词大致可将试题分为原因背景类、本质实质类、影响评价类和历史解释4种类型。

依据能力要求,规范答题步骤:

针对历史学科高考考试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完成大题过程。高考历史学4项基本能力要求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4项能力之间不是平行关系,而是依次递进关系。

获取信息是处理材料中提供的关键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是精准解读材料信息和转换标准语言的过程,描述和阐释事物是用获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过程。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五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上运动。

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六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七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隐函数。

(2)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图像。

(4)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5)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6)初等函数。

2、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及函数值,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的图像。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像),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熟练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返回目录。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八

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 :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有的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例如:n表示的意义:(1)表示氮元素、(2)表示一个氮原子(3

如2cu表示两个铜原子

新的发现:除h、o、n、f、cl、br、i的元素符号表示两种意义外,剩余的固态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三种。

二、离子符号

意义 :(1)表示一个某离子

(2)表示一个某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1、mg 2+ (1) 一个镁离子 (2)一个镁离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2mg2+:两个镁离子

注:在离子符号前面有系数表示几个某离子。

三、化合价符号

(一)、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氢正一,氧负二,单质零,金正非负和为零

一价钾钠铵氢银,二价氧铜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氧硝酸根负一价,硫酸碳酸根负二价。

(二)、化合价法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三)、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

(四)、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符号在书写上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1)元素符号相同

(2)数值、正负相同

不同点:(1)书写位置不同

(2)数值与正负顺序不同

(3)“1”的省留不同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

(1)系数:表示粒子个数

(2)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原子的个数

(3)右上角的数字:一个某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某电荷。

(4)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十九

1、盐的水解的本质及表示方法。

2、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共存的分析、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3、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简单的配平与基本计算。

4、关于电化学的分析。

5、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应用。

6、同分异构体的分析与判断。

7、重要官能团的结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化。

8、有机反应类型及典型例证。

9、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

10、以氯气、氯水、次氯酸及其盐、漂白粉为线索的卤族元素。

11.以二氧化硫、浓硫酸为线索的氧族元素。

12.以氮的氧化物,硝酸,氨气,氨水,铵盐为线索的氮族元素。

13.以硅及其氧化物为线索的碳族元素。

14.以钠及过氧化钠为主线的碱金属元素。

15.铝、氧化铝、铝盐及偏铝酸盐。

16.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语文教师的高考知识点整理(汇总20篇)篇二十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历史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7.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资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8.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9.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10.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11.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1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2)万民法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总结与反思(优秀18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思考的方式。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反思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借鉴。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一个

    市场营销专员的职责和要求大全(16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指导文体,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总结样本,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职责:1、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与推

    售后客服转正工作总结(精选22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规划。在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些转正工作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旅行社经理财务分析(实用14篇)

    掌握一些范文的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轻松应对各类写作任务。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我觉得我

    学校抽烟问题的解决方法(优秀19篇)

    学校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求知欲和成长的梦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校总结的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

    学生会秘书的工作总结(专业18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学生会成员交流工作心得和经验的机会。下面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总结。春秋轮回,岁月如梭,转眼间,我

    杜鹃枝上杜鹃啼的意思解析大全(19篇)

    看过范文范本后,你会发现它们具有一定模板性,这样写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大家可以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草根(英语:grass

    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计划(模板21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教育要求和方法,为幼儿园里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老师们在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时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下面是

    员工转正申请书的关键要素大全(21篇)

    范文范本所涉及的主题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既有学术性的也有实用性的。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尊敬的领导:您好!我于20xx

    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辅导心得(优质20篇)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担任着引领孩子成长的角色,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教育技能。幼儿教师范文:如何通过户外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幼儿教师的心得要怎么写,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