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创新型人才篇一
一、指导思想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管教改班招收文法经管医类专业学生,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工程教改班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招生。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依据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要求列专业前30%,并采用面试选拔的方式。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每年的招生计划、类别和方式由学校根据当年情况确定。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五、管理方式
1. 由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创新学院院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及主要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下设教改班项目实施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2.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学院和相关学院共同负责。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学院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创新人才培养学院负责。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由学院正常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六、其他
本实施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由教务处协调各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
2015年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实施方案#e#一、招生学院及专业
二、申请条件
1.《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申请表》2份;
2.《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思想政治考核表》;
3. 本科成绩单2份,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并密封;
4. 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单或其他外国语水平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6. 申请人如获校级以上奖励或有公开发表论文可提供相关材料的复印件。
注:以上材料由考生来我校复试报到时现场提交,不须提前邮寄。申请人必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如果提交的信息经查不符合事实,我校将取消其申请资格。上述材料不作退还,请自留备份并予谅解。
四、日程安排
5. 11月中旬,拟录取考生本人到所在学校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五、录取
通过考核者,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初试成绩达到国家一区复试分数线后可优先录取。
六、其它
初试科目和复试内容详见报考专业所属学院的招生目录。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西南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西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总体部署,特制订《》。
一、实施目标
创新实验班是“西南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科研潜质和出众的领导才能为目标,挖掘各学院潜力,整合利用多学院互补的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院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创新实验班为示范,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二、实施内容
在总结2015年开设创新实验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创新实验班实施的范围,提高质量。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开设4—5个学院层次的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班实行申报立项制。即学院自愿申报,学校组织专家组现场考评和会议终审,报学校审批。经学校批准的创新实验班,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未经学校批准的,提倡学院积极试点。学校优先资助跨学院的创新实验班立项。
三、申报条件
1
(二)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实验班实施方案;
(五)能以不低于1:5的师生比为创新实验班学生配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学业导师;
(六)有适合的历史名人命名创新实验班。
四、学生遴选
创新实验班学生人数严格控制在30—40人/班。采用自主招生个性化选拔、高考录取分数择优选拔、新生入学二次选拔和通过招生直接选拔等多种渠道遴选。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进行相关科目笔试,最后通过综合面试考察,将最全面和优秀的学生选入创新实验班学习。
五、教学实施
分段式大类培养。创新实验班实施分段式大类培养。
研究性教学。创新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实行相同的培养方案。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体现不同,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基于网络的混合式等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性自主学习。
2
学分制。创新实验班学生根据培养方案,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可跨学院自由选课。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证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意向选择更高层次和要求的课程。
学业导师制。学院为每个创新实验班配备理念先进、管理一流到位的班主任。并为每个学生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一流、科研实力雄厚、热爱本科教学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计划、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专业或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
集中资源优势。学院集中选派最好的教师为实验班学生授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和专用教室等,对创新实验班学生进行全面开放。
滚动淘汰机制。创新实验班实施滚动竞争机制,学校将组织专家指导小组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中期考核。根据学生的中期考核报告、课程学习成绩、科研素质、意志品质等综合表现等,部分不适应创新实验班学习的学生将分流到相关专业继续学习;创新实验班之外的同年级学生可在学生自愿并经专家指导小组考核同意后补充到创新实验班学习。
六、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学院成立“创新实验班工作组”,负责实施对创新实验班建设的指导、实施、协调与管理。
3
的顺利实施。
经费保障。经学校批准的创新实验班,学校一次性给予8-12万元的专项经费资助,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创新实验班学生的奖助学金、创新基金项目资助、自主学习数字化资源建设、学生国内外交流补助、教改项目资助、聘请外籍教师、资料、印刷、调研差旅费等支出。
4
根据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18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英语等五个学科专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确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发挥我校学科建设的优势,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学院集合优质教育资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二、目标任务
2015至2015年,从我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英语专业中遴选建设五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在学生选拔、师资配备、培养模式、条件氛围、管理制度等方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相关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三、实施原则
(一)择优遴选。进入实验班的学生应具备思维活跃、基础扎实、学有专长和富有潜力的特点和优势。
(二)改革创新。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学院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定期进行工作评价,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开放教学。要广泛借鉴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充分利用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开放式培养。
四、实施内容
(一)学生遴选:实验班的学生从在校优秀本科生中遴选,可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或一学年后遴选。学生遴选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确保将特长显著、素质全面、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每个实验班年度招生规模原则上为20人。
(二)教师配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行首席教授(导师)负责制,全面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和思想工作。安排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实验班导师和授课教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指导、主持或参与实验班的教学。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师要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三)培养模式:以学科专业为平台,探索多种培养模式,实行个性化培养。要推进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国际化要求设计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积极引进和选用优秀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创新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按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精神。坚持学以致用,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中增长才干。
(四)氛围营造:通过访问讲学、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学校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国家和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资源要向实验班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经费等支持。
(五)制度创新: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制度。对学生的考核突出创新目标和能力要求,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实验班的学生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建立灵活的进出机制。对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创新考核方式。
(六)交流学习:通过联合培养、短期学习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实验班的学生送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校外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接受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的指导,使之尽快融入学科的前沿领域。
五、工作保障
认真制定具体的改革实验方案。要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实施改革实验计划。
建立政策保障和工作激励机制。实验班所属学科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要达到20%;同等条件下,对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申请的本科课外科技计划项目优先资助。切实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理工科每个专业每年级每学年资助5万元,文科每个专业每年级每学年资助3.75万元,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按照《福建师范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费管理办法》闽师财(2011)27号执行。学校每学年组织工作总结和交流,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六、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创新型人才篇二
一、指导思想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管教改班招收文法经管医类专业学生,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工程教改班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招生。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依据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要求列专业前30%,并采用面试选拔的方式。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每年的招生计划、类别和方式由学校根据当年情况确定。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五、管理方式
1. 由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创新学院院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及主要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下设教改班项目实施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2.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学院和相关学院共同负责。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学院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创新人才培养学院负责。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由学院正常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六、其他
本实施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由教务处协调各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创新型人才篇三
一、指导思想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兼顾学科门类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管教改班招收文法经管医类专业学生,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工程教改班面向工科类各专业招生。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依据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前两学年学分绩点排名要求列专业前30%,并采用面试选拔的方式。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每年的招生计划、类别和方式由学校根据当年情况确定。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五、管理方式
1. 由教务处和学院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创新学院院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教务处负责人及主要学院教学副院长组成,下设教改班项目实施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2.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学院和相关学院共同负责。
3.“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学院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
4.“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招生选拔工作由创新人才培养学院负责。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由学院正常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
六、其他
本实施方案自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由教务处协调各学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落实,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引言:在现代的信息是会里,知识的更新,开拓是极其迅速的,人的社会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它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人才在今天的校园里,然而,我们现行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不能创新甚至是不敢创新。这就与社会的要求严重的不相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社会接轨的大学教育。近年来我国针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虽然这些措施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效果却不慎明显,始终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从6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对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招生是大学教育的源头,新生质量的好歹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良好的招生政策才能将学生的特长鉴别出来,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现行条件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面临高校扩张的严重性,也不可避免的使得招生方案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学生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的`高校应当严把招生这一环节,要严格的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而不能盲目的扩招。同时我们的高校也可以采取以高考为主,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的策略。比如可跟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合理的自主招生方案。
2 硬件设施
由于中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过早的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一些是只见树木不见森里的理科生,一些是只见森淋不见数目的文科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不能全面系统的考虑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设臵上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前两年的基础教育中注意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一些必修的人文学科课程,为文史哲类等提供必修的一些数学,物理学等课程。当然要给学生留够必须的课余时间,以使得他们能够学会如何自主安排时间,更好的抽空认识自己等。同时也可仿效一些学校推行的三学期制,即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生活感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在后两年的专业课设臵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而不是多少年更古不变的教材,同时也可适当的加深的深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能更好的在实际实践中发挥出来。
4 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老师的重要性。对于大学,这里的教师教授的是祖国的饿栋梁之才,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祖国的未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当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针对从事教学这一环节的老师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学校应当严格控制教师的质量,在教师的聘请方面,要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方式比如:发散,收敛,反向,系统等。最后,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度的调研项目等,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试方式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外界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环境,我们不去运用也是枉然。知识不是灌输进来的,是我们主动接受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首先,我们应当全面的自我剖析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于自己的不足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严格的执行下去以求去全面的提高自己。其次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追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发展策略。最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书本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总结:大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关系重大。大学教育应当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把握好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只有使得每一个环节达到相对最优才能使得整体有值得飞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创新型人才篇四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认定更是重中之重。在担任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多年后,我亲身体会到了认定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对认定创新人才的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是关键。在进行创新能力的认定时,首先要明确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思维方式、敏锐的洞察力、自我激励的动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全面掌握。而基本素质则包括灵活性、创造性、抗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只有这些基本条件和素质完备的人才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产生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其次,创新人才的能力评估要全面而科学。在认定创新人才时,不能只看其过往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更要综合考量其在实际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创新能力。这需要科学且全面的评估方法。目前一些公司已尝试引入创新能力测评工具,如创新能力测试题、创新案例分析以及面试中提问关于创新的问题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有助于选出真正的创新人才。
再次,创新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非常关键。虽然创新往往被认为是个人行为,但实际上,创新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合作。在认定创新人才时,除了要关注个人的创新能力外,还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人才应能够在团队中协调各方利益,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只有具备了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才能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的力量。
此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应是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因此,企业在认定创新人才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成长潜力和培养计划。对于有潜力的人才,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并通过项目经验的积累和指导,逐步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只有在长期且系统的培养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最后,创新人才的认定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也是企业对创新的支持。企业在认定创新人才时,除了给予个人一定的荣誉和回报外,还应为其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支持。可以给予创新人才更多的项目资源和独立创新的机会,为他们在创新领域发挥才能搭建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发掘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认定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认定创新人才时,首先要明确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然后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能力评估,关注其团队合作能力,并在长期和系统的培养中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最后,企业还应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团队,为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型人才篇五
认定创新人才是组织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参与认定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评判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更加了解了创新人才的定义和特征,而且也意识到评判创新人才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准则和方法。
第二段:了解创新人才的定义和特征
在认定创新人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创新人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创新人才不仅具备出色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综合表现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带领团队推动创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第三段:制定评估准则
在认定创新人才之前,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估准则。这些准则应该与组织或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并能反映出创新人才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职位和岗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这些准则和方法的建立对于准确评判并选拔出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第四段:运用严谨的评估方法
在评估创新人才时,我们应该运用科学而严谨的评估方法。这可以通过面试、能力测试、案例分析和绩效评估等方式进行。面试可以帮助我们对候选人的知识、经验和工作风格进行综合评估。能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候选人在创新、解决问题和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候选人是否具备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绩效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候选人在过去的工作中的表现,并评估其潜力和发展方向。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评估方法,我们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创新人才的潜力和能力。
第五段:关注培养和发展
认定创新人才不仅仅是一个评选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一方面,组织和企业应该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才能。另一方面,创新人才也应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培养和发展,组织和企业才能真正发掘和利用创新人才的潜力,推动创新和发展。
结尾:
认定创新人才需要综合考虑其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应制定明确的评估准则,并运用严谨的评估方法。同时,还应关注这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为组织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创新型人才篇六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的生命线和发展动力。因此,如何培育和挖掘创新人才,成为了众多企业、学校和政府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位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来说,更是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受到了创新人才陈华的启发和影响,并从中得出了一些体会和经验,现将其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了解创新人才陈华
陈华,东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曾在IBM、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研究员和研究主管,同时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陈华在IT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科研成果,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方面。2016年,陈华成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Fellow,并入选“中国创新人才计划”。
第三段:陈华的创新理念和方法论
陈华认为,不断学习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他鼓励人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陈华还注重和培养创新思维,他认为创新思维是能够推动创新的根本。他鼓励人们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拘一格,不固步自封。最后,陈华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创新需要多样化的思想碰撞和协作,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支持和信任。
第四段:对陈华的学习和借鉴
在工作中,笔者不断跟随陈华的理念,尝试着去挖掘和发掘新的创新点。笔者发现,通过多方面学习技能和知识,能够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也不断地尝试着应用陈华的创新方法论。在解决问题时,笔者会借鉴多种思路和方法,尝试提出更好的创新方案。同时,在团队合作中,笔者也始终保持开放和认真的态度,积极与其他成员沟通和交流。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名创新工作者,保持不断学习和开放的态度,尝试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还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学习创新人才陈华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从而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