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作文篇一
秋意渐浓,秋风钻进画室,与纸墨香融合,交互错杂。那是学校角落里的一间画室,仍记得我们的教室搬了又搬,唯独那间小房静静地待了五六年。阳光透过窗纱照进画室,桌上规整地摆放着笔墨纸砚,墙角堆积着沾满墨迹的桌布,山林般静的气息散发开,这与画室窗外的气息截然不同。
微风拂过衣袖,回望初遇时景,雨水般的脚步声随柳叶的沙沙作响而接近,那是我的老师。她看起来十分温文儒雅,进门时也轻声慢步的,步入讲台,讲了一刻钟,便让我们自行发挥。
初次尝试水墨画的我,拿起毛笔,沾了沾砚中的墨,胸有成竹的在纸上挥抹,脑海中似乎也想绘出一番山水之情。可奈何手不听使唤,偏要特立独行。墨团在纸上显得杂乱无章,墨迹也布满桌布,稚气的画作似乎与周围格格不入,在我眼里,这一刻半钟的努力,也不过是画脂镂冰罢了。愈发烦躁的我,将这毫无成效的失败品抓起,它被蹂躏着,接着被重重地扔到墙角,一动不动。老师似乎也察觉到了我的不耐烦,转身朝我走来。她朝我稍稍皱眉,却并没有说一句指责的话。她重新铺起一张干净的宣纸,右手捻起一只竹色的毛笔,左手背于身后。沾去一抹浓墨,滴入碟中的清水,墨淡去了身影,在水中缕缕散开。一笔一画,耐心勾勒,时而如蜻蜓点水,时而又如风雨挥洒般浓墨重彩,安静与成熟的气息渐渐散开。
阳光开始昏暗,柳叶旁盘旋的风也歇了起来,老师将毛笔斜放,一幅山水美景呈现在眼前。与我仅用一刻半钟的天马行空相比,这可谓是笔底春风,焕得万物生气。静动结合,身临其境,仿佛醉翁寄情于山水一般。
“水墨讲求气韵生动,疏密有致,画中有意。若要绘真情于山水,便要静,心静便能绘真情。”老师念道。心静即声淡,绘画又何不是呢?若因急于求成而心生浮躁,显出浑身稚气,想绘出一番山水之情,也着实不可能。
诸葛亮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摆脱束缚的良药,更是少年应有的成熟的模样。就如水墨,或淡如秋水,或浓似烈酒,墨色需静心把持,才能做到疏密有致,画中有意。涓涓水墨中,总流淌着一股静的气息,使其沉淀千年,在成熟中逐步升华。而人,也亦要如此。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是磨练,亦是成熟。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作文篇二
古墨轻磨几满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题记
推开老家的门,一股油墨香味儿就扑鼻而来,一张硕大的书桌倚靠在窗边,窗外暖阳斜射进屋,透过栏杆在桌上勾勒出一个个几何形图案,桌上散乱的堆放着一些宣纸、砚台、笔筒,笔筒里堆放着一堆炸毛的毛笔。“这么大一张桌子尽放这些杂物,还不如用来摆我的芭比娃娃呢。”我儿时一贯如此幼稚的思索。
直到在某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年幼的我扒着门框,透过晨曦,看到了爷爷挥洒笔墨的模样,他神情从未那么严肃、庄重,腰板挺得倍直,我才意识到意识到爷爷原来不只是一个老爱用胡子扎我的怪老头,他也有另一副成熟的模样。
家中处处是爷爷的字,从门旁的“家和万事兴”,到墙上大大的“和”字,无不出自他手。每每我回老家时,他都会用行书写好“欢迎小宝回家”,郑重的放置我卧室门前,数年来攒了十几张。河南发洪水,他写“天佑中华,河南无恙”。爷爷用书法传递亲情,祈福家国,而我也在这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日趋成熟。
爷爷字写得大气潇洒,人也如字般畅快洒脱,他年轻时如楷书,意气风发端端正正;中年就像行书,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年老时如同隶书,古朴自然,浑然天成。依稀记得小时候他用稳重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小手,攥着毛笔,边写边念“有心无技则匠,有技无心则妄”,这是写字的道理,更是做人的道理。爷爷一直以字传意,我也在这书法的熏陶下,一点一点找到成熟的模样。
去年盛夏再回故乡,推开大门,还是那熟悉的书卷气,还是那熟悉的油墨香,我将书桌上凌乱的书卷理好,再坐上太师椅,细细端详爷爷书写的一笔一画,品着花香,阳光氤氲中我缓缓合眼。爷爷还是当年的爷爷,满墙字画还是李白的霜,小手被爷爷牵着,墨香下的字,贯通古今承接未来,书法编织了爷爷的过往,也描绘出我成熟的模样,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才是成熟的模样,再睁眼襟泪涔涔雨。
奶奶说,爷爷的腊梅又开了,是开在故乡的云与月之下的。这梅避过春的喧嚣,夏的酷暑,秋的悲凉终是熬了过来,愈发成熟与挺拔,在严冬中绽放出它独一份的浓墨重彩的美,望着这梅,我心中感慨万千,他有爷爷的那份成熟样,而我也必将接过这传承之火,一生与爷爷相伴,与中华传统文化为伴,与成熟为伴,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属于中国人的成熟。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作文篇三
秋日的晚风徐徐而来,我走在人来人往的小道上,往来的人们充满着惬意,当我看到儿童手里握着的小灯笼,抬头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这才惊觉,今日是中秋节。
天色渐晚,各家各户都开始制作美味的菜肴,我走进家中,看到外公正在做月饼,这是他每年中秋都会做的事,他粗糙且宽厚的大手压在面团上,正在使劲地揉搓着,我心里嘀咕着又禁不住喊出来“为什么每年都自己做月饼?外面买的也很好吃呀!红豆月饼,年年都吃也没新鲜感了。”
嘴里虽说不满,但我还是凑过去,只见外公拿出了一个压月饼的模具,看起来十分精致,他把模具压在光滑而又圆滑的面团,两只大手叠在模具上方,用手一压,好似使出了浑身的力气,这时我才发现做月饼也不是一件小事啊!
不久,月饼就烤好了,当拿出月饼的那一刹,箱子里的热气一并而出,像是远方吹来的狂风,但带着轻柔的脚步走来,又随着空气的流动消散,而我的每一寸肌肤都感受到了这狂热的气体。像是寒冬中的一团烈火,又像是远方吹来的熏风,视之无影,抚之有温。
此时的我已经饥饿难耐,连忙拿了一个红豆馅的月饼放入口中,伴随而来的不是热气,而是口中带着豆沙之香且柔软细腻内涵,我的两眼由漆黑转化为光亮,美妙的口感如鲜花般在我的味觉中绽放开来。这时我才发现月饼的美味。
外公看我这般模样,饱含笑意地对我说:“做月饼也是十分有讲究的!一按一压,都是美好的祝福,所以月饼不仅仅是用来吃,还是来祝福我们的家庭幸福团圆的!”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开始变得惭愧,原来家里的月饼很好吃,原来做月饼十分辛苦,原来我如此无知,长辈给我的爱都在月饼里。
月饼里,总藏着家的味道,团圆是月饼里最好的馅儿!
望着天上的圆月,又看了看手中精致美味的月饼,我在想:爷爷巧手做月饼,家人共享中秋情。人们是否会感到珍惜,是否会感到美好,在这个团圆之日,我逐渐成长起来,内心的那份感动也随着凉风吹拂,暖暖的、痒痒的——我终于体会出爷爷每年执着地自制月饼的意义了,重视家庭,承担责任,给予温暖和耐心。原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啊!
夜晚的秋风吹拂在我的脸颊上,我凝望圆月,想起外公说的话,渐渐悟出了许多道理,原来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而是心中的那一颗颗萌芽不断长成参天大树。
在这中秋佳节,我成长了,也发现原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作文篇四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那么,成年人的成熟,又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成熟,当然不仅是身体的长成,更代表着价值观的养成——对外界有清醒的认知,有敏锐的是非判断。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对青年一代跟风的批判时常可见,这种批判,正是指向独立思想的缺失。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成熟,远不止意味着独立的思想,更意味着包容、克制。
我依旧清楚地记得,20_年的春节,将父母接来深圳过年团聚,但父母之间围绕家庭琐事的争吵,让我忍不住雷霆大怒,最后闹得父亲执意要在大年初一回家。在处理二人的争吵上,我并不存在偏袒的情况,但正是这种严厉的是非感,让不占理的父母显得有些难堪。这一次的冲突,让我意识到,家庭并不是一个只需要说理就行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我的父母时不时会发一些毫无科学根据的养生资讯,这些伪科学内容,有时令我感到厌烦。因此,我常常会强势地劝导,而父母对于我的态度,往往是退步、忍让。当然在他们看来,退让未必等于认同我,更多可能是基于缓和冲突。所以,每次冷静下来,父母的克制,反而会让占理的我心生愧疚。
因此我时常反思,当自己很难纠正父母的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时,我是否应该将我自认为正确的那些认知和判断,刚性地贯彻到底?其实,我们搭建起来的价值观、是非观,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常常是不适用的。尤其是随着资讯环境的变化,年轻人和父母辈在观念层面的差异,已经近乎天壤之别。弥合观念的分歧,需要的可能恰恰是对错误的包容,而不是寸步不让的强势。不只是家庭内部,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观念对峙的场面实属常见,年轻人怀揣着自己的独立见解,锋芒毕露地争吵。他们立场鲜明,在心智上,我不认为他们不够成熟,只是针锋相对的对话方式,让消除分歧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至少从我的体验看,成熟不仅是要有独立思想,更意味着要懂得退让,在适当的场合去践行自己坚持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不是将所谓的“理”,当成丈量一切的标准。这当然不等同于世故或者圆滑,毕竟,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承认并尊重这种多元化,才是成熟的模样。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作文篇五
“妈妈,你不进来陪我,我就哭到地震!”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扒在泳池门口带着最大分贝的哭腔喊。
门外的妈妈略显无奈地摊了摊手,男孩就被屋里的教练抱了回去。
透过大厅里的闭路电视,妈妈看见男孩在泳池边缘站着,身体一耸一耸地起伏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下水游起来了,仰泳的姿势还不算标准。
“我不要去,我不要学游泳了!”男孩在停车场赖着不走。
妈妈劝了好一会儿都没有效果,眼看上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没办法只好抱起来走。
一个年轻的姑娘看见了,很紧张地跟着走了一段,“他为什么哭啊?您是他妈妈吗?”
妈妈苦笑了一下,说:“他不想学游泳。”
哦,女孩抱歉地停住了,不再往前跟。
又是哭着进了泳池,闭路电视里,男孩已经可以熟练地蛙泳了。
学自由泳的时候,妈妈省心了不少,男孩终于放弃了哭泣,开始享受在泳池的畅游。
“我不要进游泳队,我不要去参加选拔!”男孩浑身写满了拒绝,尽管他游得已经很棒了。
“我不要进足球队,我不要去参加选拔!”男孩被老师领回了教室,尽管他几乎是班里跑得最快的孩子。
“也许,我可以试着加入棒球队。”六年级的某一天,男孩犹犹豫豫地说。
“不怕被拒绝了吗?不怕打不好被嘲笑了吗?”妈妈问。
“啊……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男孩说,但他还没有鼓起勇气说,小学就毕业了。
初中没有棒球队,男孩抓住机会进了篮球队,每周都花很多时间在训练和比赛上。尽管有过伤痛,也有过失败,但那绝对是一阵畅快淋漓的好日子。
“我当初怎么那么傻,错过了好多。”男孩有时会遗憾地回想。
高中的时候,男孩开始尝试做更多的事情,加入学生会、排演话剧、和好朋友办社团,去国外参加学科竞赛……
“来吃点水果吧!”妈妈某个晚上招呼正在学习的男孩说。白瓷盘子里正放着十几个金灿灿的黄杏,有着阳光般的诱人色彩。
“真甜,真软。”男孩边吃边说。
“因为完全成熟了嘛,日照充足,又经了足够的风霜,把青涩的味道都除掉了,从硬邦邦地青杏变成又甜又软的黄杏。”妈妈说。
“充足的日照,足够的风霜,从青涩变甜软……”男孩忽然想起小时候倔强地对抗所有不熟悉的一切时自己僵硬的身体,“大概就像一颗青杏吧!”
“这杏成熟了就会吸引很多鸟来啄,人来摘,杏核就被传到四面八方,杏树自己走不动,就用了这种办法,来拓展生命的边界,是不是很有意思?”妈妈说。
男孩边听边吃掉手里的杏,把杏核捏在指尖说:“没错,这成熟的杏核会去到哪里,简直有无限的可能,广阔天地,大有所为啊!”
妈妈听完,拍拍儿子宽阔的肩膀,笑着重复了一句“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