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我们写作必备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运用优秀的写作技巧。在写总结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瓶颈,这时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启发你的灵感。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一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从哪儿出发?这对于老师来说毋庸置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看一看自己的课堂,是否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课堂上老师讲得多,以老师的思路为主,这样现象仍然很多。
在假期教材备课时自己第一次接触到“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个概念,回来后立刻找到吴忠豪教授的文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仔细读了几遍,有一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认认真真备课,辛辛苦苦地讲课,原来却走了许多弯路。我决心改变自己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许多问题又困惑,语文知识点的取舍,目标的设定等。五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上课回答问题的顾虑多了,不爱发言,即使心中有,也不爱说等。
在备《怀念母亲》一课时,刚开始我尝试使用于永正老师先读再讲的教学方法。《怀念母亲》第一课时主要是读课文,检查字词,了解作者,再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品读语言,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行小练笔。但自己理解地还不够,第一课时教学时不够扎实,学生读得不够充分。第二课时以品读语言为主,小练笔的练习着眼有些低。
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作为五年级教学要加大学生运用语言的训练,因此,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根据课文的特点,年段特点,找到符合学生特点的语用训练点。二次备课时,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第一次备课时,制定了“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这与“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有些重合,于是改为“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景交融或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抒情;直接抒情”。这样的目标更明确,更容易操作与检查。
第一次备课时,认为学生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对于这样的文章会有一定的难度,看哪个句子都要讲一讲。其实课文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自己对两位母亲的爱,学生会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关的语句。而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怀念,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即使讲了,也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只要粗略地理解就可了。然后直奔几则日记,进行语言训练。这几则日记在表达上各有千秋。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明确表达方法,即借景抒情、借助人物神情抒情、直接抒情,这才是学生就应该学习的内容。小练笔时增加学生自主性,设计了两个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练习。第二次教学中,学生的小练笔明显比第一次要好。
学习归根结底要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而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年龄水平、知识水平出发。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二
内容摘要: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生是数学学习评价的主体,教师应是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起主导作用;建立完整的自我评价体系,认识自我评价功能,让学生积极参加自我评价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自我评价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的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初中中,学生是评价的。
谁是数学学习评价的主体?众说纷纭,颇有争议,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评价主体是指对有效地开展评价活动,实现评价目的和宗旨,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方面。从根本上说,数学学习者即学生才是评价的真正主体。主要原因有:
1、虽在评价的组织和实施中,评价者居支配地位,但要使评价成为被评价者的自主、自为行为,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2、评价需要以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为基础,以客观的价值需求和能力为依据,这些只有被评者——学生最清楚最明白,也最有发言权,离开学生,教师将会束手无策。
3、数学学习评价具有教学意义,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理应当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4、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没有学生协助和积极参与,评价取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几乎没有人怀疑这种权威式的评价存在哪些问题。但我们却忽略了最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学生本人这一事实。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师应是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端正自我评价的态度,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评和互评。
2、指导学生确定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理解评价标准的涵义,内化评价标准,使学生评价标准转化为评价行为,明确把握自己行动方向。
3、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和互评的内容。
4、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学生分享成长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的学习者。
5、为学生提供诊断,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在学生评价中,学生完全由教师摆布,“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不平等,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自信心,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学生讨厌和抵触评价,很多同学产生各种各样的考试焦虑心理。新课程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评价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不是甄别。自我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它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自我评价是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自我评价活动和过程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自我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节其内在的动机,成为自觉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将有可能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而随着自我评价的日常化,将促进个体建立良好的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对其一生的发展获益多多,自我评价将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内在需求,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将乐于接受自我评价,积极参加自我评价活动。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目标的规定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规定并实施学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程数学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1)恰当评价自己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从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2)注重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反思
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是否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善于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
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交流中获益;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3)重视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评价
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析所得的结果;
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学生评价标准是对学生进行有价值判断的尺度与准则,制订正确科学的自我评价标准实施学生自我评价的关键。
在教师鼓励和帮助下,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评价标准的制订,与教师共同协商评价标准。
学生学习标准既要强调统一、客观的标准,又要尊重学生发展过程的差异性,其评价的标准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样性,评价标准要有弹性,让每个同学都有所发展,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会鞭策学生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此外,师生根据实际情况共同确定达到标准的具体方式、时间和途径。
传统评价以“考试”这个单一的方式进行,过分强调甄别功能,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内容、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式也向多元化改革,《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如行为观察、情景测绘、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1)学习效果反思
自我评价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在“预习、上课、小结、作业、检测”等各阶段都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把课堂小结作为自我评价的主陈地,课堂小结设置问题会诊,提出自己的困惑,师生共同探讨;课堂小结展示自己的所悟所得,和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课堂小结总结学习方法,不断完善升华。
(2)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时分析自己对课本知识理解程度、解题思路清晰与否、学习数学的信心。
(3)书面考试
书面考试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前应让学生明确考查的范围涉及的内容,考查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每道题考查的意图和考查的知识点,总结自己学习中成功和不足,制定弥补不足方案。
(4)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日记有多种形式:反思型日记可通过对自己作业或试卷进行反思,认识自我,澄清有关问题,从而为继续充满信心地学习打好基础;思考型日记可记录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写作的过程就是进行数学知识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令学生思维清晰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总结型日记则通过独立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归纳、概括,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
(5)建立成长记录袋
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材料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包括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获得了哪些进步、自己作品的特征、解决问题的策略、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努力等,建立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示自我:发展性课程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相配合的恰当、积极评价方式和反馈方式,换个角度看看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推迟判断: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考试的结果不满意,老师应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淡化评价:有意识地模糊课程教学和评价的界限,使评价更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中,评价真正成为自然的学习活动中的一部分,评价应该是在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反思总结:自我反思和小结,它重在参与,这种参与有助于调动其内在的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对其一生发展将受益多多。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定量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列名次;定性评价可采用小结的形式,在小结中应使用肯定性语言客观、较全面地描述自己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能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目前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更改方案。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争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江苏省南通市教研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学习读本
3、江苏省南通市教研室:课程标准(7~9年级)学习读本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三
匆忙忙又一年,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知道了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可以说,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拿课本的应用题来考学生,保证他们都会,但为什么测验时他们有时就是解不出来呢?《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给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和多利用点时间给他们提供帮助,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在作业、测试卷中,增加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己对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因为有的只是由于考试粗心导致的,让他们自己担任试卷讲评的小老师,并给予指导。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地去问其他的老师,尤其是唐老师,每次我去问题的时候,他都不厌其烦的去给我讲解.给我的帮助比较大。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想,只要我付出双倍的努力,肯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四
班会结束后,几名女生向我反应,现在班里男女生之间相互传纸条,“谈情说爱”的现象很严重,甚至影响到学习和班级团结了。听到此话,我一下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安顿好那名女学生后,我晚上加班,利用网络搜集了些资料,自己又整理加工,准备了本节活动的文稿。
1、活动后的感动。
在现在教学活动中,有关中学生早期恋爱及性教育方面的内容,缺失很多,甚至没有。关于本次活动,在课前我没做任何交待,一上课,我直接说明本节活动内容,学生们听到安排,短暂的惊讶,之后不自觉的叫好并掌声响起。在我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讲稿的内容展示给大家,讲解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同学们摒气凝神,听得很投入,很认真。在学生活动阶段,我展示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大家个人先思考,小组内讨论,然后再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时,我一开始认识学生们不敢说,准备每组安排几名学生发言,没料到一进入集体交流,每个组的学生都争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时间有限,我让每一组推选两个学生代表来发言。学生们就我安排的几个问题进行自我陈述,期间不时有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相互讨论,学生们的精彩发言,不时赢得其他学生的阵阵掌声。由于下课在捷,还有许多学生要争着发言,但我不得不短暂总结。下课后,几名跑家的学生迟迟不愿回家,争着和我谈感受,其中一名女学生红着脸向我征求如何摆脱与“男友谈恋爱”的现状。看着学生们真诚而可求的眼神,我深深被他们所打动,同时真正感觉到这次主题活动开得非常值。
2、深思再进行。
通过这次的主题活动,我认为自己对现在青少年还缺乏很多的了解与关爱,在接下来的两三天,我查阅的大量关于青春期学生早恋、性教育方面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赘述如下,同广大同仁商讨。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对于孩子们正常的情感萌发应拥有一颗平常心,抱着根除的期盼是不现实的。与其穷追猛打,不如实话实说。可以利用讲座、谈心等形式,从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多视角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对分散他们感情单一取向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你是家长,不要采取高压政策硬性扼制,因为这样往往会事与愿违,加大双方的对立程度,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重在以情感人,让孩子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情感沼泽。在处理孩子早恋问题时,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要张扬,要冷处理,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
一般说来,加强远大理想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的数量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一方面让他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与此同时还应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对盲目钟情的孩子,要帮助他们用理智勒住感情的野马,认识到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任务,使他们明白:青苹果看起来虽美,但吃起来是酸涩的。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孩子转弯儿是需要时间的,有时还会有反复。另外,优化家庭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缺乏爱的环境里,那么,他是很难形成健康心理的。
许多调查研究证明,青春期健康的异性交往对中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有益的,应该得到支持和理解,所以提倡和促进中学生主动与异性交往,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使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和好奇心得到合理的满足是减少早恋最好的方法。
另一方面,因为现在教育者在性观念和教育方法上不够统一,对早恋的界定常有扩大化的趋势,青春期健康的异性交往也常常被扣上早恋的帽子,所以也带来教育上的困难。例如,中学生自发的小组和集体活动,是青春期集群性的表现;异性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关心,偶然的单独活动;还有同龄人之间的友谊、朋友等等,都不一定是早恋。
所以当我们在发现“苗头”时,要尊重他们,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孩子们谈心,跟他们谈成长、人生,逐渐剥去“性”的神秘色彩,给孩子们一个正常的、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它,战胜它,走出这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困惑。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享受成长的快乐。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五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是教师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策。
其中,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心理优化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一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教学中度过。因此,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极好的途径。
那么怎样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要就要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一、受尊重被关心的心理需求。
受尊重被关心是人的基本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尊重学生,就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关心理解学生,就能接近学生,就有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老师的话学生乐意听,学生也才有可能改正缺点,尊重爱戴老师。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语言和行动方面都要尊重学生,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注意关心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又比较自卑的学生,应该多用鼓励的语言和关心的语气对待他们,这样,既有助于自己的教学,又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二、把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心理需求。
学生到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他们无论上什么课,都希望自己能掌握当堂课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求,就必须提前精心备课,准确地把握课堂重难点知识,并精心设计各种形式,力图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政治课堂上严谨、科学、灵活、有趣地采用各种方法,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有限时间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三、体验成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是人进步成长,追寻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推动力,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或心理欲求。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政治课堂教育,理所当然的要不断满足学生在体验成功、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我。
教师一定要摈弃满堂灌的枯燥教学模式,要寻求活泼的教学模式,可采用讨论、竞争、辩论等模式或环节,最好留时间让学生发言或有层次回答问题。总之,政治课堂绝不能成为政治教师的一堂言,应该设计各种环节,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有限的课堂展现最美的生命,让课堂成为生命绽放的课堂。
四、关注自身成长的心理需求。
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要获取自身成长的力量。学生自己不断地关注着自身的成长。学生除了通过需要体验成功获得成长外,也需要通过教师传授成长经验教训,不仅是教师自己的'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同龄人和已经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使他们获得更快成长。
思想政治是除了心理课之外的最能关注学生成长的课程,特别是哲学常识,它需要很多学生同龄人或已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来佐证书本观点。比如《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框,就可以举诸如洪战辉、吕燕的事例,很具有说服力,也能让学生受到心灵和精神的洗礼。学生通过这些事例能获得很多启发,获得自身成长所需的力量,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一生成长的基础。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一定是蕴涵丰富生命养料的课堂,也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六
当今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面临学业就业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人的心理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是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让孩子永远保持意境童真、永远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远离商品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来自家长的影响,唯利是图,以自己为中心,少年老成等不良现象。作为当代教师,不仅教书,而且更为迫切的是育人。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健康快乐地成长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孩子像风中的一棵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的百般呵护。孩子的成长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常对我班的同学们说:班集体就是你们在学校里的家。要让她变得使人留恋,给人以温馨就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如何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呢?开学初我就制订了目标计划,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凝集全班同学的智慧,使之在班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地思考、处理一些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还能高瞻远瞩地预料一些特殊问题,使许多不良现象在萌芽状态得以根除。做学生工作,不是解数学方程式,总有些一人、有一些事让我放心不下。我们班的同学是在学校全托的,同学们来自县内的各个乡镇。家长们看中的是南小的优质的教育资原,有的是便于外出打工,有的是忙于生计,还有的家长是为了省心。由于本期住读班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放学以后的学习由同学们自己安排。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一个生活阿姨面对几十个同学的时候,班上出现了好些不好好学习的现象。
前几周班上有几个学生:程元伟、马佳杰、吴杰、游磊、刘骁然,他们上我的课时都很守规律,有时还会有精彩的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上其它课时,总是搞小动作、下方位或者打闹。干部同学批评他们,他们都无所谓,还有那么点自豪感。课堂作业拖拉,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眼保健操,课间操等活动更是花样百出,课间活动不是疯跑,就是野玩。李思雨、牟摇卓、扬易等上课时眼神迷茫,作业拖拉根本没有效果。总之,他们几个很让我头疼、心痛。针对班上部份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现象,我看地眼里,急在心头。沉静下来,对他们进行分析、找出病因。他们几个的父母都是做小本生意的,每天忙着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关心他们的思想,更无从智晓他们的孩子在想什么,或者需要什么。这几个孩子的父母对他们常常是物质上一味满足,以求得父母对孩子的亏欠。周末同学们回家以后,家长更多关心的是生活,如何指导连家长们有些都不懂。所以这些同学的行为习惯较差,找出根源后,我及时分别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讲明利害关系,使他们懂得做任何一件事成功的前题,必须以遵纪守法为支柱。
另一方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孩子一出现不良状况的时候,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家长,每周五下午家长接孩子时要与家长交流,星期一家长送孩子返回学校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孩子,共同督促孩子。我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给他们单独辅导,甚至买过糖果、糕点、水果招待他们。与科任老师多次分析同学们的情况,与同年级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育的良方。经过多次的教育,长期不懈的努力。同学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认真上好各门功课,为什么老师、家长要严厉的要求他们。因为学好各门功课是立足社会之本,是个人生存的前题条件。只有从小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了自身素养,全面发展了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教育了部份,带动了一片,现在,班上的班风、学风如日东升,正朝着健康、快乐、向上的方面发展着。
子,而心理不健全的人。我总是想尽办法让他明白,让他改过。机会终于来了,本期我校成立了体操表演队。游磊被选上后,每天我都关注他的训练情况给他信心。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有所松懈,漫漫地他喜欢上了训练,而且一次比一次认真、投入。到了参加比赛那天,游磊表现尤其出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校体操队获得了第十九届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一等奖。得到学校的奖励、班上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他开心极了。相信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为班级争光,自己也争得了荣誉。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游磊变了。他上课认真了,手不再东摸西拿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游磊得到老师表扬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看着越来越健康、活泼的孩子们。我由衷地笑了,心血没有白费,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给同学们搭建各种各样的舞台。每天的早读,轮流让同学们领读;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国学经典诵读,交给同学们展示;写作课上的汇报,那怕是交流一句话也是孩子们的进步;尤其要充分准备、上好间周一次的少先队中队活动。那是同学们独立的王国,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那是一个班级最有吸引力的时刻。那是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块美玉,一串串珍珠,一颗颗宝石。老师们多多用心吧。我们的同学们自信了,心智健全了,他们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由于家庭的不幸,孩子们个性差异就特别大。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老师必须经常接近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爱的阳光雨露洒向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的人格达到健康的发展。
班上有个叫余磊的男孩子。父母均是聋哑人,长年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外公、外婆带着,外婆患内风湿关节炎长年卧病在床,还有一个“傻”姐姐。沉重的生活压力,压得他毫无生气。脸上从未有过笑容。头发凌乱,不讲卫生、目光游离不定。课间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方位上。看到这个孩子,我的心里有种针刺的感觉。于是在生活上特别关心他,吃饭的时候总是把好吃的让给他。发动全班同学给他募捐,我每月还给他5元钱支理发、买学习用品。思想上关注他,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告诉自己的未来。让他明白只有勤奋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半期以来的努力,余磊逐渐地变了,他的脸上有笑容了,眼光越来越有神了。
从教那么多年教过的学生一拨又一拨,许多发展不够好的学生大部分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多数是家长不懂教育,不知如何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有的家长很无赖,忙于生计,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如此种种原因,我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对个别学生的关注,顺势利导,在我遇到他们的这段人生路途中,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让他们能健康地成长。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七
批评是我们从事教育行业的常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如何实施批评才能起到最佳效果,这是一种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尤其在教学中,更应慎重采用批评方法,注意把握批评的角度,不然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广大同行们商榷。
鼓励,不仅可以使学生改掉坏毛病,而且能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信心。中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尊心强,爱面子,因此可以不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从侧面绕一绕,巧妙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即在批评中寓于鼓励和鞭策,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例如,针对少数学生偏科现象,当发现某位学生上课时总是看自已喜欢的学科而不爱看不喜欢的科目时,在找他谈话时可以说:“热爱专业钻研专业是很好的,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专家,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专家,必须通晓所有学科,达到丰富的知识水平,否则是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的,所以要对每门功课平衡发展,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专家的……”然后再进行如何平衡各门学科的方法引导。这样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其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面对认识及判断能力较强的学生,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训斥和指责,因为这是他们最反感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引导他们,适时地并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言语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藏期望,表情要充满关心,心平气和地同他商讨不良行为的不良后果以及纠正的办法,使他感到教师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有一位学生,其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可由于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了抽烟、打游戏机的习惯,成绩直线下降。在找他谈话时,我不直接提出批评,而是先与他拉家常、寻问他家中每月的收入有多少,父母亲每月给他多少伙食钱等,然后说:“你学习认真刻苦,既很体贴父母,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你父母对你寄与很大希望,要是你能在生活上,纪律方面再约束一下自己就更好了。”这种从善意的立场出发,采用及时提醒和暗示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言辞诚恳,以情感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错误,要能分清是非,能约束自己,避免继续再犯。
一般来说,批评都要诉诸声音、语调和动作。然而,在一定场合,教育者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批评者表情要严肃,态度要冷漠,眼神要专注,使学生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及检查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要适可而止。
无庸讳言,在中学生中也有个别平时表现极差而又屡教不改的,或者所犯错误性质较严重、影响较坏的。对这些人则不能采取轻松、委婉的批评方法,更不能姑息迁就,而是要进行公开的严厉的批评。批评的态度要愤慨有力,有理有据;表情要严肃认真,语言要激烈尖锐;批评时切忌含糊其辞、目标不明,也不宜威胁鄙夷、讽刺挖苦,更不能嬉皮笑脸、漫不经心,要让犯错误的学生及旁人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理解和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八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生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与收获。下面我将分享我对教学生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一段:了解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生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学习方式和背景等。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针对他们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我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观察和作业的改进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了解学生,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第二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是一项枯燥的活动,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常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活泼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化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我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提升。作为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平等、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我鼓励学生提问,畅所欲言,并且尽可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我也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互信和良好的沟通,学生能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我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我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提供引导,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也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第五段:持续反思与改进。
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我时刻保持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的意识。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我也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工具箱。通过持续反思与改进,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总结: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生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持续反思与改进,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一直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的方向。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其他教师起到一些启发,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九
教育是传承和培养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而教学生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对象。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拥有了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些关于教学生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在我的教学中,我通常会进行学生个体化的辅导,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应当时刻给予他们信心和动力。我经常与学生们进行积极的互动,鼓励他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同时,我还会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第三,我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动力也有所不同。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面临着如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我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我认识到教师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学习。教学生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工作,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提高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我也会向同事和学生家长请教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我深知教学生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乐趣的工作。在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了许多智慧和启发。教学生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
总之,教学生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不断实践的工作。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学生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励,教学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教师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和学习。教学生不仅是一项责任,更是一种享受和乐趣。我将继续努力,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竭尽所能,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的小说,旨在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达到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的目的。虽然各单元的教学重点都有明确的定位,然而如何实施教学,新课标给了我们更广阔的自由余地。以质疑组织教学内容和结构,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能满足其探究的心理需求。
(一)鼓励质疑。
高中生心理趋于成熟和稳定,对事物和世界的认识趋于深刻、完善,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小说的阅读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对小说作一定的解读。如果教者仅停留在情节分析,结构疏理,人物形象的归纳上是无法满足其探究的欲望的。如果缺少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就无法激发起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热情。有价值的问题哪里来,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质疑。心理学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由于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提出的问题往往有肤浅和深刻之分。为了树立起质疑的信心,教者都给予必要的重视和肯定。对有质量的问题更是给予赞扬。“人性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同学在认可中获得精神满足和心理愉悦,激发起质疑的欲望。其次指导质疑,所提问题价值的高低,一是取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二是取决于学生阅读文章时的质量。指导学生阅读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应注意思考,需读、思、悟、联结合起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于有疑处质疑,于无疑处生疑。好奇是人的普遍心理,探索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前提。通过质疑而达到阅读时“慎思之,明辩之”。
(二)精心选疑。
四十五分钟毕竟有限,课堂也不能成为“答记者问”。既不能把学生的问题挨个解答,又不能把很多同学提出的问题束之高阁,冷落刚刚鼓动起来的热情。如何把众多的问题组织起来,然后形成课堂教学板块,这就需要教者的精心设计。通常是收齐学生预习的疑问进行整理。把相同的疑点并归,不同的疑点分类。典型的问题设定为课堂重点,新颖的问题设计为课堂热点,复杂的问题设计为教学难点。组织好教学流程,把问题有机地组织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有的纳入背景介绍,如“《边城》的作者无意让读者走进桃源旅行,然环境的古朴纯厚,几乎与外界隔绝,沈从文追求的是什么?”由此简介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的归于主题的揭示,如“《祝福》中三次提到钱:工钱、卖祥林嫂的钱、捐门槛的钱,这之间有何联系?”由此出中国劳动妇女深受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这一主题。有的并入题材的选择,如“《红楼梦》表现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情愁,为何称它是封建社会的一本百科全书?”从中可引入对《红楼梦》取材的简介。有的可引出对小说结构的分析,如“《智取生辰纲》的主人翁究竟是谁,杨志还是晁盖?”从而分析其双线叙事结构等等。教材应是教学的“跳板”,教师应是学生的“促进者”,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疑惑就是我们教学的任务所在。同时,寻找到好的课堂切入口也很重要,这就象是给课堂定下基调。把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放在课上作导入,然后把有关疑问如搭设台阶一般由低到高,如穿针引线似的由前到后的编排,教之有序,言之有物。
(三)点拨释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如何释疑呢,“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找寻真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急于求成,怕费时费力地引导,便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而事实上,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正是从未知到有知的过程中获得的。解疑也需运用多种方式去引导,点拨,铺垫,比较。“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能力自探索和解决中获得。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关键处发问点拨,难点处深入浅出。同时要注意不可忽视学生回答不到位的现象。也许这正是向真理迈进时隔着墙,间着沟,挡着路,这正需要老师引导,清理障碍,帮助引进真理的大门。这一过程正是点拨、引导、诱发的过程。这虽然有时只是个别同学的现象,然其它同学却从别人由歧路到正路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关照。或引以为鉴,或茅塞顿开,或增强自信。小说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其答案的丰富多彩,所以释疑时,允许同学争鸣,更可大胆存疑,给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文学余味。
要让学生在阅读小说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力,就应鼓励学生阅读时放开如野马奔腾般的思绪,要想方留住学生思考时如闪电般稍纵即逝的独特感悟,要帮助学生拨开分析时笼罩在心头的种种困惑的迷雾,要设法理清学生鉴赏时如一团乱麻似的众多芜杂的思路。笔者认为要到达这一目标,在小说教学中让学生写短评、随感等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写促读奠定审美基础。
文艺短评的任务之一是就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发表评论,说出作品的成败得失。学生要使自己的短评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就必须进一步阅读原文,深入把握小说的内容和形式,即审美对象是写好评论进行审美的基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蕴含的美是一种不同于社会美、自然美的另一种特殊之美,它较之社会生活具有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因而能给人以特有的精神影响和审美享受。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的经典,它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显示出不同类型的美:有给人轻松愉悦、心旷神怡的优美,如湘西的秀丽风光,荷花淀的诗情画意;有让人产生豪壮,悲愤之情的崇高美,如夏瑜等英雄人物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德;同样,既有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林黛玉的形象美,又有勇于自责赏罚分明的孔明的性格美;既有契诃夫诙谐隽永充满智慧的幽默,又有鲁迅深刻犀利充满悲愤的冷峻的风格美;既有自欺欺人,自我夸耀阿q的滑稽,又有胆小怕事,助纣为虐的别里科夫的卑劣,而这正是以对丑的否定来体现的另类的美。小说中处处存在美,高中学生对文学之美有特殊的敏感,只要在阅读中用心发现,就能为写好短评,进行审美奠定基础。
(二)以写促思,确立审美角度。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高三还出现了西方表现主义小说,淡化情节,模糊人物性格,主要描写人的情绪,人的潜意识。因为小说形式的多样化,主题的模糊性,从而决定了阅读的多元化,写作的多角度。这同样也给同学写短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展示个人才情的天地。
首先指导同学确立写作重点。通常重点的确立有如下选择:写感受最深的,因为悟得深刻才能写出真情;写自己最擅长的,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写作品中的重点,往往能把握关键,加深理解;选手头资料占有量最多的,论据详实,更有说服力;选择别人想不到的,另辟蹊径,思人之所未思,发人之所未发,新颖独特;选择作者或作品中你认为欠缺的内容,这样可张扬个性,培养挑战方家的勇气。单从同学们给《荷花淀》、《边城》作评论的题目就可窥见短评内容丰富之一斑:《人性的演绎,淳朴的情爱》,《浓郁的地方色彩,神密的浪漫气息》,《爱情竹雀》,《简单的美丽》,《平凡的人性》,《缺憾的美》,《一首与城市尘嚣对垒的歌》,《散文般的格调,如诗如画的意境》等等。
其次选好写作的角度。面面俱到反而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提倡同学们写评论时小切口,深层次。同学们的评论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如《边城》的短评,背景方面的:写其风光宜人,民风纯朴的湘西,带有原始的气息。有写环境的:优美、清新、自然,令人神往,使人沉醉于宁静淡泊,怡情悦性的境界之中。有写人物的:翠翠的单纯、健康,对爱情的憧憬,老船工的质朴、亲切、慈爱。有谈感情的:亲情、爱情、友情。有评主题的: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表现一种“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有评语言风格的:流畅、质朴、不矫揉造作。正因为在阅读中欣赏到美才能在写作中表现出美。
(三)以写促悟,提升审美品味。
一是激发了审美想象。当学生在写小说评论时,面对一篇篇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他们会用全部心理功能去感受作品,当他们的心境、喜怒哀乐与作品合拍时,就会把眼前作品中的情景与过去生活经历或某种间接经验融合起来,想象活动便被激发起来了,借助于已有的经验给作品中的形象注入活力,闪现出另一种崭新的形象。如果说这还是阅读时的知觉想象的话,那么写文评时的想象就富有创造性了。他们认识和体验到了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种种情感,并将这种情感经过深刻体验、细腻了解和不断沉思,一旦在内心成熟起来后,就会极力地想借诸笔端表现出来。否则就会有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如寄于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而写的《不能让祥林嫂悲剧重演》,《别走,格里高尔》。同时这种成熟的情感会触发其联想和比较。如《由阿q到陈奂生--看自满自足的小农心态》,《水生嫂和祥林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写评论激发了审美想象,假如说感知作品的作用是为了进入审美世界打开了大门,想象就是为进入这个世界插上了翅膀。
二是丰富了审美情感。学生在欣赏作品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审美中的情感强弱,以及性质有差异。同一事物,有人深受感动,有人稍有触动;有人认为它美,有人认为它不美。虽然美有一定的共性,然其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对于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贾宝玉,有人喜欢,赞美他“蔑视礼教,鄙弃世俗,个性张扬,富有叛逆精神”。有同学不喜欢,否定多于肯定:“纨绔子弟一个,吃喝玩乐,不学无术,厮守在脂粉堆中的混世魔王”。又如莫泊桑的《项链》其结构历来为人所称道,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层层铺垫,处处暗示。而有同学却评为“雕琢痕迹重,离生活太远。最后的戛然而止的结尾,虽余味十足,然遗憾太多。”见仁见智。有时虽带有偏颇,但足见其在思考。人的一切审美感受都蕴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而这审美情感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写评论则是促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活动,使得这种情感活动更加深沉,更加强烈,更加丰富多彩。
三是提升了审美趣味。学生的思想感情,气质心境各不相同,反映到审美趣味上来也各不相同。程度上有广狭,深浅之分,性质上有健康与消极,高尚与鄙下之分。绝大多数同学追求的是真善美,有少数同学喜欢看庸俗低级的东西。狭隘的审美趣味使人的审美领域、对象具有偏狭性,不健康的审美趣味,往往使人无视美,歪曲美,甚至以丑为美。然而审美趣味是可以改变的,通过训练,可以使人敏感地发现美,深刻地理解美,最后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写文学评论就是评判作品的成败,人物的美丑,构思的优劣,事物的是非等等,评判的标准会随着认识事物的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提升,尤其在课堂进行写作成果交流时,同学们会从他人的优秀文章中获得自我现照,从而趋善、向美、求真,提高审美趣味。
学生在写短评的过程中,经历了了解,领会,觉醒的过程,提高了思维的品质,陶冶了情操,形成了价值判断。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由局部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走进了小说的艺术天地,享受文学带来的无穷乐趣,体味着独特的心理感受:人间悲剧的心灵震撼,同仇敌忾的精神感召,和谐宁静的精神愉悦。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想象、补充、发挥、创造、评判,形成了一篇篇文质并茂的文学短评。
质疑和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同时也是人的思想感情,智慧能力的综合反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小说写评论,相对高中学生来说,是属于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的工作,然而根据心理学原理认为只有那种高于主体的原有水平,经过他们主观努力后又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同学们最终在质疑和写作的艰苦付出中,以及课堂成果交流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以及自我提升的满足。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一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在高校的发展更多的依靠成为学生骨干后,学校给予学习、锻炼的机会。目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虽然更注重培养大众型的具备基本素质的人才。但是在高等教育中也不应该缺乏其中的“精英教育”。尤其是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本文在培养学生骨干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希望对不同的学生能够分层培养,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骨干。
[关键词]学生骨干高等教育培养。
学生骨干,顾名思义是学生中的领路军,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中的主要干部。学生干部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其主旨就在于发挥师生间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且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搞好服务。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本身也是同学们自己的组织和权益机构。而在引领学生干部的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骨干,如何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学生骨干将来的出路等等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
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在学校中起到舆论和行动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应多方面培养和教育学生干部。
一、学生骨干的作用。
在高校学生中,学生干部是由一些优秀学生所组成的群体,学生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为国家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1.政治骨干的核心作用。
学生看干部,干部看党员,这是贯穿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学生骨干的政治素质非常重要,有敏感的政治性、在同学心中有较高的引导性。
2.榜样和表率作用。
他们在思想品质、学习成绩、热心服务、以身作则方面的优秀表现,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对周围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3.日常行政管理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他们参与学习、纪律、卫生、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受到教育。
4.活动组织者的作用。
他们积极组织开展文娱、体育、社团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5.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表现在:一是联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一头系着老师,另一头系着学生。而中间环节就是学生干部。学校、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要靠学生干部去传达,去组织,去落实。纽带作用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干部时常充当老师的角色,去解决和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容易得多,方便得多,及时得多。
由此可见学生骨干在高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到周围的一片学生。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虽然学生的总体水平并不高,但是在普通学生中建立这样一批榜样、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骨干需要培养的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
学校各级学生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这中间既有物质文化活动,比如校园建设、环境美化等;也有精神文化活动,比如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对工作的计划、安排、实施有着良好的执行力。
2.自主创新能力。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广大学生干部作为组织和参与者,在其中起着示范、导向作用。而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正引导着学生干部发挥想象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起着不断创新,逐渐引导学校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3.耐挫能力。
学生干部由于学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接触外部事务多,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中受阻,遇到挫折,很多同学不懂得如何排解困难,导致工作做的很多很辛苦,但却得不到认可。因此,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更需要的是磨练自己的耐挫能力。
三、学生骨干的培养模式。
1.分层培养。
学生骨干通常是以学生干部为龙头,学生党员为中坚力量,以广大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为基础。各类学生骨干包括层面不同,有校级、分院级、班级等等,并纵横交错、各具层次,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层次性。如对学生干部不仅需要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工作能力的提高。对广大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骨干,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激励。
针对学生骨干在不同学生组织中的任职,可以建立不同的层面给他们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是从学生干部的基本操作水平进行培训,旨在打造有较强执行力的班级骨干。具体可分为:
(1)针对一年级班委的“雏鹰”培训。
这一部分的同学刚进入大学校园,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行为规范并不熟识,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也不清楚。针对这部分同学临时组建的班委,对他们的培训主要集中于执行力的培训。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起着上情下达的桥梁作用。因此对他们的培训重在基础。
(2)针对二年级、三年级的“自我管理”培训。
这部分同学对校园环境已经比较熟悉,对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比较了解。而在校园内的学生骨干的中坚力量也大多在这些年级。对这些学生骨干的培养,重在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工作能力。对他们的培训重在思想上的教育与引导,能够让他们在同学中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和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3)针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精英培训”
对全体团员则要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我国国情及形势政策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学生骨干的需要为培养目标。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五个层次,而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可分为适应性、保障性、情感性、人格性、完美性五个层次。这五种需要之间的关系按层级次序逐级上升的。适应性需要期为一二学期,这个时期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指导来尽快适应变化、解决矛盾,使自己尽快融合到大学这个环境之中;保障性需要期为二、三、四、五学期,在这个时期面临英语、计算机考级、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压力及就业、升学带来的压力。完美性需要期为五六学期,这种需要是目标需要,与人格性需要有重叠的地方,如有的同学实现人格性需要在很大意义上讲也是完美性需要的满足过程,学习、工作突出了今后实现自我的准备。不同时期,各种需要在心理上以及行动上的支配作用是不一样的,每一时期支配性需要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而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对学生的骨干培养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考核和激励。
3.以思想育人为先导,以文化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重点。
通过创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建设月活动、实施大学生骨干实践成才等方式,积极探索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新模式、新途经。但是无论怎样的方式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在思想上、文化上、实践上均是培养学生骨干的重要基础。
通过创建优秀学生骨干“种子库”,以记录考核功能为一体的电子信息档案为依托,对优秀大学生骨干进行跟踪培养和重点推荐。通过不同的学生组织平台,来不断提高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搭建深层次交流的宽广平台。而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培养学生骨干就要以思想育人为先导,以文化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重点。
四、学生干部培养的后续工作。
1.充分发挥“鼓励”效应,完善激励机制。
肯定成绩,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是鼓励的重要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其效应对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要经常“鼓励”,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适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与此同时,完善激励机制,树典型,表彰先进,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2.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察和监督。
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各级学生组织平台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制度的拟定和执行中,就要做到“有制可依、依制必行、违制必究的基本原则。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新世纪是个人才竞争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生存能力、创新思维和人际交往。高校是人才的基地,正确看待学生干部、运用适当的培养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天卫.浅谈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88,(01).
[2]苏雷.高校学生干部学风建设探讨[j].教书育人,.
[3]刘文卫.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湖南教育,.
[4]郭d.浅析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
[5]于天顺.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使用[j].教育与现代化,1992,(01).
[6]邵勤.简论加强高校成教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6,(08).
[7]赵可珍.浅谈中医药成人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04).
[8]商立君.谈成人音乐教育的教学与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04).
[9]何兆太,袁斌,吴涛.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4).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二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满首先,教师要有一颗挚爱之心;其次,要民主、足学生的需求。当前,课堂教学效果普遍不高,很多平等地对待学生;再次,要善于宽容学生,宽容能唤中学生畏学、厌学现象严重。关于如何改变这些问起学生的自我觉醒,培养独立健康的人格。题,笔者谈几点粗浅体会。三、优化环境,抵御“病毒”
越多的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活动的参与也日凡事都得有个“度”,过犹不及。超限逆反效应趋活跃。这个心理特点如果反映到思想政治课上,就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遇到,给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用全新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平负作用。教师应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科学等谈话,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疑惑点,并在教学中给性、艺术性。
以实事求是的引导和分析,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的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堂中应关注学生的内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其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在体验,切合学生实际,力求克服过高过大的学习要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强。求,防止学生出现烦腻心理。
二、尊重学生,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其次,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教学情境高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化,防止单调的说教使学生产生超限逆反效应。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在学生遇到心主张,对许多事情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理超限逆反效应、出现厌烦情绪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减少超限逆反需要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外,重要的是师生之间要形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背后,都隐含着塑造自我、肯定自我的目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对中学生来讲,他们希望通过表现自我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认同和学生的尊重。如果体育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不能给予正确的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挫伤,就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参与技术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表现欲的实现,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1 学生自我表现的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外部体征发生明显的变化,逐渐接近成人状态;其生理机能迅速增强,机能发育逐步走向成熟;生殖系统发育逐渐接近成熟。生理上的快速变化冲击着学生心理的发展,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其产生强烈的成人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尊重,渴望得到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并且,此时期他们情绪高亢激烈、快乐活泼、富有朝气,充满了热情和激情,自我表现的欲望非常强烈,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强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特别是男生,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常表现为毫无顾忌的冲动、赤裸裸的突出,相对而言,女生由于生理和性别的原因,其表现欲望较平稳和镇静,这也是体育教学中男生较女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学生的表现欲望予以正确的呵护、引导和培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三
亲爱的“三支一扶”大学生:
在2016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选择“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自己的青春、热情、知识和才干到我市乡镇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的`大学生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你们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浓墨一笔,开启了人生新篇章;过去的一年,你们在工作实践中,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普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创造了让自己感动也感动别人的优秀业绩;过去的一年,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奉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为重庆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亲爱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你们是新一代青年的骄傲。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勇挑重担,成就自我,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满意的答卷!
衷心祝愿你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xx年x月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四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根据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不同特征,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不符现象。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还需要社会与企业的密切配合。让企业也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使职业素养培养成为校企双方共同的目标。
1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它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是否能适应和胜任岗位工作。职业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是学生在从事专业技能中必备的品质。包括职业知识,其中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职业能力,包括普通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专业性能力还包括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职业品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习惯和职业性格;职业道德又包含是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否能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是表面的、显性的素养,而职业品行与职业道德则是内在的隐性的素养。显性的职业素养是企业通过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高职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一技之长,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实现毕业后“顶岗即上岗”,实现人生理想,体现自身价值。而隐性的职业素养则决定了高职学生今后走上社会,进入企业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层面,同时也是企业招标的重要考查指标。但由于校企合作往往看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与企业缺少沟通,在文化方面缺乏融合与互动,使得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文化之间还存在着许多脱节之处。这将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很难出色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岗位工作。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要在培养学生显性职业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两者是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通过对学院近几年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相关方面进行一番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完成工作,并且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部分学生就业的岗位与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并不一致,而且学校知识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很大的跨越,意味着很多专业知识并不能直接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在企业虚心请教师傅,用心不断学习。而企业的具有高技能的师傅可能在指导方法和理念上不能像高校老师一样具备专业性,这时候学生隐性的职业素养就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2)学生在企业离职换岗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提供的原因与学生提供的原因不太一致。学生离职的原因主要是个人或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的'自己感觉无法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有些是对薪酬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导致离职换岗。企业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是学生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创新意识及自我调控能力等职业素养。就企业而言,他们尤为看重这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应变能力、踏实精神、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提供的离职原因则更多地认为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符,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认为在该企业没有发展的空间。企业没有明确派任指导人员,碰到问题和困难不知道如何请教。企业与学生之间存在这样的偏差,说明企业指导人员与学校在沟通上还存在问题。
3)学生在岗位上表现出的正面的职业素养与企业所认为的职业素养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偏差。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离企业所要求的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意味着学生们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判断不够准确,自然也就不知道往哪些方面去提升自己。
3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
3.1学院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认识的缺失。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有专科学校和中等学校合并组建而来,校园文化积淀不厚,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应用”,“重教学轻实训”的现象。片面强调提高学生的各种实用知识的获得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把学生的职业素养简单理解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传统观念的转变还不到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一般的学校都开设过心理健康课程、政治思想教育课,很少有开设过职业素养教育课。实际上,对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与创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对学生素养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整个学院的肯定,关乎到学院的形象与声誉。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如果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以及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说起。再有,作为学生本身而言,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本身对文化基础课产生一定的反感。认为进高职院校就是来学习一门手艺,不需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过分追求纯技能的锻炼,而忽略深层次的职业素养的提升。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学精,毕业后自然能找到好工作。因此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缺乏相应的合理的规划,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比较正确的认识。
3.2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参与的缺失。
近几年,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大大加强,尤其是企业出于对高额利润的追求,不惜高薪聘请高级技工,使得人们产生误解,认为只要有技术就行,有技术就能拿高薪。于是一些高职学生为了取得高级技工证书不顾潜在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企业文化和企业意愿在向教育教学的渗透方面还很缺乏,因而使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的改进和提升上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和动力机制,校企合作普遍停留在表面化、浅层次的合作,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的精准把握。
4校企合作环境下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
4.1专业教学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养内容和精神,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改变理论说教模式,有意识增加企业文化内容,把企业文化基本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当然,要发挥好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首先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从某种意义意义上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比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为重要和迫切。高职院校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定期让老师轮换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教师具备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引导学生。
4.2实训教学模式中融入企业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应的顶岗实习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文化,在实训场所或车间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来约束学生,努力营造企业氛围,让学生很快适应具体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职员形象。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由此产生对今后工作强烈的职业情感。
4.3校企文化融合以营造素养培养环境。
要推行企业文化进校园,借助广播、墙报、标语标牌、校报媒介来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过公益活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悟践行职业素养。把企业优秀人才请到学院做学术报告以及或与优秀员工座谈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态度培养的环境。把企业管理制度文化直接嫁接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文化,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学生自觉遵守企业要求的习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要经常聘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领导或相关专业人士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告诉学生用人单位最欢迎具有怎样职业素养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如何修炼、提升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针对性和自觉性。作为企业本身,要主动到学校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可以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不仅展示了企业实力,传播了企业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在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向心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采用设立企业冠名订单班的办学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培养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共同开展科技研发等方式,扩大企业文化在师生中的传播。从而走上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4.4共同研发产品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借助校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可以组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或者成立教师工作室,吸收部分能力突出的学生,校企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借助企业开展创新项目,让学生创新学习,自主研究进行产品设计,甚至申报专利。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创新过程的快乐。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
5结语。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对社会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校企合作能够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一个开放环境。使学生能直接接触企业,了解到与自身今后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增强了对职业素养的全面认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将来顺利走上社会,找准自己在职场上的最佳位置。
参考文献:。
1.易忠奇.在校企合作中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j].湖南农机,2013(1):174-175.
2.张伟华.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分析与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5):90-92.
4.孙伟,米珍.建筑企业文化视阈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5-48.
5.靳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33.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五
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本文就我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只有学生感兴趣、喜欢,心理上需要的事物,动机的产生才有可能使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学校的领导与教研组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想,在全校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后,为学生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这对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有了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分类教学体育兴趣终身体育。
1、前言。
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上的发育,学生成人化的心理逐渐成熟,过去心目中的教师权威在逐渐消失,在他们之间会重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威信人物。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我教你什么,你就必须学什么的强制式教学方法。这样只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造成学生不愿上、不想上、怕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疏远体育课。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选修的锻炼项目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性教学,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知识。一旦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能力,使其在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后能找到表现自我的个性“闪光点”,才有可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宜人的教育环境,才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比了开展分类教学前后学生体育兴趣的情况。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因采用的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可信度较高。除此之外,还通过组织部分学生开座谈会,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了学生对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后,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办法。
2.1开展高中体育课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
2.1.1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教学,才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爱好,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
2.1.2体育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师生的个性,发挥师生的个性特长。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学各有所专,教各有所长,充分利用发挥教师的专项特长,使学生能择善而从,择优而学。
2.1.3学生在运动中,“尝试失败”、“品尝欣慰”,养成良好心态,在平衡的发展中产生强烈的追求欲,使之形成自主,自发的参与意识锻炼的习惯乃至终身。
2.1.3遵循高中生兴趣日趋集中,逐渐专项化。希望能根据自己身心的特点来上体育课”的心理需求,科学地安排教材、教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运动中真正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2.2开展高中体育课分类教学的方法。
2.2.1高一阶段实施普修课制,通过广而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各种体育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2.2.2高二阶段与高三阶段实施专修制,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学习的内容。通过专而精的学习,充分拓展自己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发展专的体育水平,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开展分类教学前后学生体育兴趣的对比。
学校在开展体育分类教学前,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照章办事,依据的还是老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起接受老师授课,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老师就是一同对待,这使的很多学生来上体育课就是在完成任务,没有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学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上体育课,那学习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了。当我们看着,接受了十几年体育教育的学生,一旦从学校毕业也就终止了体育锻炼,由于缺乏爱好,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兴趣,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这不可不说是我们体育教师的悲哀。
通过发放的问卷就可以看出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前,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情况:
表1。
兴趣表现。
很感兴趣――一般――不太感兴趣――一点不感兴趣。
人数。
3――26――59――8。
所占比例。
2.88――24.96――56.64――7.68。
从表中可以看出占很大比例的学生的体育兴趣很差,而后通过访谈法了解到学生的体育兴趣那么差的原因还是在我们一直运用的'教学方法上,体育教材太强调共性了,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太强调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得不到重视,阻碍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学校在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表2。
兴趣表现。
很感兴趣――一般――不太感兴趣――一点不感兴趣。
人数。
46――37――11――2。
所占比例。
44.16――35.52――10.56――1.92。
从表中可以看出,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后,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感兴趣的比例由2.88%上升到了44.16%,其中更要看重的是由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前的一点不感兴趣的7.68%下降到了1.92%。而后的访谈法了解到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分类教学很支持,都感到能在体育课堂上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4、讨论。
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体育分类教学能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很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达到培养他们的终生体育意识的目的。
4.1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与主动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学生的主体与主动意识得到提高就能提高我们体育教学的效率,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选择项目、上课的老师等,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以往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将学生作为机器来指挥,作为无意识的动物来训练,因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厌倦。我校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育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体育锻炼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2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等诸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任务的多元化,决定了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传统的体育课一般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这对于保证课程的统一性和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但缺乏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如完全追求统一,就易造成“千人一面”“万校皆同”的结果。如果各校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学生虽然不能完全按照兴趣、爱好选择项目,但可以满足相当大部分同学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项目,这就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发挥各自个性。
4.3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
人在某个方面获得满足后则需求欲望就越高,如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不了需求。有了满足就会产生“兴趣”。正是有了个体的这种或那种需求,才能推动各项活动的积极开展。没有需求也就没有这样的活动,高中学生希望按照自己喜爱的项目上体育课并需要在某一项目上寻求发展,这种心理倾向、心理需求,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表现,需求一旦产生一种不可低估的主体能动潜力将会涌现,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有意识的激发之下,兴趣还会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发展到对某一项目有一定的倾向性后就会变成爱好,这种爱好就能成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的教是为学而教,我们的改革是希望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燃烧起熊熊的兴趣烈火,激起强有力的内在动力与参与意识,体育教学才会具有生命力。学生将会以饱满的热情与强烈的体育兴趣投入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他们会锲而不舍的去追求和发展。
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分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更好体现“教学相长”。中、小学体育教师自己最清楚,不是每一个教师对所有运动项目都很“在行”和非常娴熟,也有“弱势”的项目存在。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却为何非要学生什么都得学,又什么都学一点――“走马灯”式的教学,学生很难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可想而知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学生开展体育课分类教学,更能充分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熟练地把特长发挥出来;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娴熟地传授技术和技能;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探索、提高和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也有利于学生从体育教师(特别是老体育教师)身上看到终身体育锻炼给生命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最大快乐,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成长与培养体育兴趣的最好榜样,用体育教师无声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与教法》.李伟民.新华出版社.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第一版.
3、《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周登嵩.
4、《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蔡建波.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六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人们在各种意志行动中,经常会带有稳定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学上就被归纳为几种不同的意志品质。要想达到预定的目标或使活动顺利的进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关键因素。但是良好的品质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形成,需要经过在不断的体育教学和比赛实践里才能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意志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很多的教师都认为,要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是容易的,但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格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如何加强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品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体育知识的目的.,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这种行为,才会更有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激发学生自觉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提高自觉学习的意识。最后,要加强养成教育,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精神,对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很有帮助。
2、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的教育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让遵纪守法变成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让学生知道纪律是执行一切行动的保证,逐渐养成懂法、守纪且有礼貌的人。通过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步调一致和铁的纪律才是竞赛成功的有力保证。
3、利用榜样示范教育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讲述历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和亚运会上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还要经常引入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教育学生,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做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所以教师自己应该有着良好的意志品质,用行动来影响学生。还可以学生之间表率作用,激励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磨练意志,团队合作,表现优秀,共同进步。
4、不同的体育项目可培养学生全面的意志品质体育教育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并且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育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也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各种条件制约和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教学和体育比赛组成了体育教育,其中体育比赛培养的是全面的意志品质,而体育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体育运动包含很多的项目,都能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针对要培养的意志品质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不利的条件下训练,培养其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比如运动会,这是多个个体竞赛项目组成的团队比赛,规模较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一能培养学生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增强大学生体能素质和竞技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二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砥砺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三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磨练坚强毅力;四能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五能增强集体荣誉感,热爱学校,热情服务,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精神。乒乓球是一项单打独斗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体操是一项难度等级很大的项目,它的技术性要求很高,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机智勇敢、顽强果敢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心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
2、结论。
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全(17篇)篇十七
第一段:了解学生的需求。
教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困难等。这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来实现。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如果了解到学生对于掌握知识的渴望较强,可以采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或研究项目。
第二段: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学生还需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学校或社区中的其他场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激励性的活动、鼓励积极的互动和提供积极的反馈等方式来创造这个环境。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感到安全、愉快,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第三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可能包括讲授、探究式学习、实践和示范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生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不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提供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最后,教学生需要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考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需要改进。与同事和学生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教师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总结一下,教学生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