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捉知了篇一
夏天到了,到处都是知了的叫声,吵得人心烦。一到晚上,最快乐的事情到了,就是抓知了。
在一个闷热的晚上,我和妈妈拿着手电筒,塑料瓶,来到河阳广场逮知了。
我们一进广场,四周都是灯光在闪动,抓知了的人真多呀!我们赶紧加入其中东瞅瞅西望望,手电不停的在树上照来照去,怎么一只知了也没有啊!急得出了一头汗,蚊子不停来捣乱,越扰越痒,嘿,知了,你去哪了?妈妈说,不着急,慢慢找,一定能找到知了。
我发现一棵树下的小草在动,轻轻的,微微的在动,我仔细的观察着,知了!是知了!我欢呼着,我发现第一只知了,我既兴奋又有些害怕,不敢用手拿知了,赶紧叫妈妈,妈妈说,不用怕,用手轻轻捏住知了背的两旁,它就不会抓你。我小心的试了几次,终于把知了拿起放进了瓶子里。
我一边抓知了,一边听妈妈说,知了一般在树干上,树根旁,草丛里,花儿的叶子上等,正在这时我发现月季花的叶子在晃动,仔细一瞅,嗨,知了,又抓了一只知了。
我们来到一棵大树下,先是照了照树的四周,又照了照树的中间,我突然发现树的上方有个东西在蠕动,妈妈,上面,上面,我急忙大叫,果然,用手电对准一看,知了,可是他已经爬得很高,我们够不着,快把它摇下来,妈妈使劲恍动柳枝,又找来小棍,勉强够着,可治疗赌气似的越爬越快,眼看着快爬跑了,用脚使劲踹柳树,可树太大了,没反应,只好眼睁睁的让它爬走了。
我们继续往前搜索,在树干上又发现了一只,好幸运。我们走在松软的草地上,只顾在树树上找,我猛然发现脚趾痒痒的,以为是虫子呢?吓一跳,一看,咦,是一只知了,被我的鞋快踩扁了,看它挣扎的样子,我心里好难受。我们那天晚上大概逮了六只知了。
抓知了虽说很辛苦老实被蚊子咬,但很有趣,我喜欢抓知了。
捉知了篇二
夏天的时候,树上老是有知了在不停地唱着歌,我们这些小孩子可调皮了,拿着自制的工具就去粘知了。
工具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一根长竹杆(几米长的那种,如果不够长还可以把两根竹杆用绳子接连起来的),一些蜘蛛丝。工具制造是这样的,先在房檐屋角里寻找些蜘蛛丝(尽量多找些),把找到的蜘蛛丝弄成一团就用衣角包裹着,再用牙齿不停地把蜘蛛丝咬成粘性很强的,粘手的一团东西(原先白色的蜘蛛丝变成了黑色的了),弄好后就把这团东西粘在竹杆的末端,然后就拿着竹杆到树底下寻找树干上的知了了。
粘知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眼睛要亮,听见知了的声音后必须立刻发现知了的踪迹,否则会把知了惊吓地飞走了的;第二必须眼疾手快,发现知了的踪迹后就必须立刻轻手轻脚地从知了的背后粘住它,否则又会吓跑了它。其实说着挺容易,粘起来可费劲了,竹杆越长越难控制,那竹杆会左右晃动,不听主人的吩咐,你越想早点粘住知了,你就越不成功。我曾经好几次就因为竹柑晃动把知了吓飞了的,看着即将到手的知了飞走了,心里非常不爽,心想又要再来一次了。
粘了知了后,我们小孩子们常把知了的用来振飞的翅膀剪掉,这样知了就不能高飞了。然后我们就可以斗谁的知了的叫声大,谁粘的知了大了。
粘知了又是件不好玩的事情,因为衣角上弄蜘蛛丝的黑迹是洗也洗不掉的,我曾经想把痕迹毁灭,可是越洗越大面积,回到家,妈妈不用问就又知道我去粘知了了,又骂了我一顿,说衣服又报废了,并且警告我不准再粘知了。我只好一声不敢出地低头去干活去。
捉知了篇三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噪音一类,因为声音既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前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想起这首诗,就觉得“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层楼那么高。
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是吗?”我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
孩子问我:“大佛的头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呢?”
我说:“因为大佛也怕被雷打中呀!”
孩子说:“佛为什么怕被雷打中?在天上,是不是雷公最大呢?”
“观世音菩萨自己已经是佛了,为什么还戴念珠,她是在念谁呢?”
佛印说:“她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已呀!”
人因为蒙蔽了自己的佛心,很多人就把佛像当成避雷针;人如果开启了自己的佛心,就不需要避雷针,也不需要佛像了。
佛像需要避雷针,是由于佛像太巨大了。
人需要避雷针,是由于自我与贪婪大巨大了。
我们把佛像盖得很巨大,那是源于我们渴望巨大、不屑于向渺小的事物礼敬。很少人知道渺小其实是好的,惟有自觉渺小的人,才能见及世界如此开阔而广大。
把佛像盖得很大很大,那是“出神”的境界。
知道佛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那是“人化”的境界。
权势、名位、财富很大很大,那是“出神”。掌大权。有名位、大富有的人还能自觉很渺小,那是“人化”。
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的引诱击中。只要能自甘于平凡、安心于平淡的生活、在平常日子也有生的意趣,那避雷的银针就已经装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