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课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4-09-16 作者:念青松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课篇一

第六节元素元素符号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5、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6、能复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作出判断。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教学重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概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提纲:1、什么叫元素?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阅读课本并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小结: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补充说明:有些原子质子数同,但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种,另h与h+都属于氢元素。2、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原子既能讲种类也能讲个数。正如我们不能讲一个动物,但可以讲一种动物。3、氧、硅、铝、铁4、代表某种元素,同时也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5、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回忆原子结构及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练习: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是化合物的是、是氧化物的是so2i2h2fe3o4h2so4h2op2o5p4hehcl讨论回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六节:元素元素符号课外作业;同步第六单元板书:第六节元素元素符号1、什么叫元素?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分1、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组成物质1、既讲种类,又讲个数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慰劳结构联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是体现元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课后反馈:1、虽已提前让学生去记,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仍较差2、由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限,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断中以氧化物的判断相对较难。

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课篇二

(1)长短周期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二、课后结果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

(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

(3)书面表达能力差。

三、课后总结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课容量不应该太大,要时刻注意要少要简,要勤反复,多练习,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作业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了,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课篇三

《元素》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物质的组成部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及相关概念,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此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难以理解,原因是在初中没有学同位素。我结合了后面所要学习的离子进行教学,效果稍好了一点。学生往往在分析宏观组成时用的“元素”概念与微观构成时的“原子、分子”想混淆。当然这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后面学习“离子”、“化学式的写法语意义”后,将第四单元的知识结合起来,也会豁然贯通的。

对于元素符号的写法学生掌握容易,但记得不是很牢固,还应在应用中逐渐掌握,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初中讲得很肤浅,学生基本能懂,并能够明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方格中的数字、符号、文字所表示的意义。

整堂课的教学,在元素的学习上花了较多的时间,但学生对知识及概念的掌握上还不是很到位,也有个别学生对于“元素符号的意义”不是很明确。关键是微观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完整。不能进行微观与宏观的比较。对于本小节的内容,在学习“化学式”时将进行系统的复习。

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课篇四

2.学会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教学过程:

1.口答: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量?

引入新课:利用原子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

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c12,此外还有6

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c13,还有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c14,它们核内中子

数虽不相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引出元素定义:

讲授新课: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类原子,指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总数.

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

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

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里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由几种元素组成?(追问四氧化三铁呢?氯酸钾呢?).

2.元素的分类:

目前已发现100多种元素,可将它们分为:

阅读p36图四,答: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种?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两种?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两种?

3.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

p38表2c3.讲解元素的名称.(象形),元素符号的读法(看偏旁),

写法(一大二小).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5.--元素1--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6.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提问: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n2,cu,fe,he,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so2,kmn04,等.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如:h2o,co2,fe3o4,so2,等.

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化合物

相同点都是纯净物

不同点同种元素组成不同元素组成

说明: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单质.

如:o3和o2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但含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

是化合物.如:h2和o2的混合气体含两种不同元素,但不是化合物.

归纳物质的分类:

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课篇五

在校内晒课活动中,我主讲了《元素》一课的第一课时,课后经过反思有几点体会:

(1)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查阅资料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课堂上听讲及讨论时目的性更强。

教师通过批改教学案,发现学生预习中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

(2)构建和谐探究课堂,享受发现之趣

新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归纳,以形成化学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对元素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此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上的元素概念的引入方法,而是在教学案上设计了两个表格,分别列出了:碳12,碳13,碳14和氧16,氧17,氧18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学生分析一类原子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碳12,碳13,碳14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同属于碳元素,而氧16,氧17,氧18则同属于氧元素是因为他们的质子数相同,从而使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具有初步的认识。

思考题: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能否用电子数来定义元素?该思考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开动脑经思考在原子结构中的三个相等量,有两个用来定义元素,为什么不用电子数来定义元素?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有部分同学能够与前面所讲的离子的形成的内容加以联系,认识到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得失,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从而进一步认识: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人类已发现100多种元素,能否说人类已发现100多个元素?能否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加以强化,教学后自我感觉在4个概念的辨析和联系上,由于结合实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进行地壳中元素分布的教学中我将氧、硅、铝、铁的顺序用谐音“养闺女贴(心)”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全面发展有待提高

概念教学比较抽象,我将教学程序优化,尽可能的将枯燥的概念与生活,与物质联系起来,希望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但是结果并非如此,有极个别学生乘探究之际随意窜组,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鼓励他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在以后的学生学习中我会按新课标对学生的三维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分组,有效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