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艺术家读后感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MJ笔神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艺术家读后感篇一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才读了几页,观念刺激很大。

每个成年人都会有一个自己活着的信念。这个信念,即是你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对人生的一种看法。这些看法便组建了你的一个内心的自我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是统治者也是构建者。众所周知,身体的成长,即是不断有新的细胞诞生来取代死去的旧细胞。其实,内心的自我世界,也如外在的身体成长一般,也是一个“建设——拆除——重建”过程。而它的速度或周期,取决于你的意识所受到的外界刺激。

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能通过精美的艺术向世人呈现他们对世界的另一种感悟。通过他们的心灵之眼,你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从而拓宽你自己的那个狭小的自我世界。这大概也是我常常被那些美妙画作不由自主地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但凡成名的画家,除了一点天赋,扎实的功底之外,要不具有“对生活、人生或世界感悟的细腻的心灵之眼”要不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方能成为创作作品。美术界的作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不朽的前提一定要“有别于他人有别于先人”。

对于画作的欣赏,可以有内容、形式或维度三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只要是画笔调和颜色营造出来的,我都喜欢。最难接受的是通过电脑技术来合成的图片,在我看来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画,感觉上像是电脑做出来,所以也不是很喜欢。

艺术家读后感篇二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闲暇之时,总要看一些与教学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我随性阅读了《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深受启迪,本书的作者贝蒂·艾德华博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她最初对于绘画的贡献及她的作品受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赞扬,打破了初学者对于绘画的畏惧。作者通过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证明绘画完全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

本书虽然是讲绘画入门的内容,但它主要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自如调节左右脑均衡,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自然地在绘画中,从左脑过渡到右脑。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有所感觉,那么看《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便是更简捷更直接地把这种感觉阐述明白——它告诉我:那种所谓灵感,很神乎其神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一种左脑过渡到右脑的过程。首先把这种感觉找对,那么再加上训练,就可以从根本上学会绘画:一个人问画家,你吃西红柿的时候,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它吗?画家回答,我吃西红柿的时候,就和大家一样,但是我在画西红柿的时候,它就是一堆线条和色彩。放在绘画里,就是把物体不当作物体本身,失掉它的所有现实生活中的概念,从三维压平到二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透过一块带标记的玻璃板,观察要画的事物,甚至是把它描下来,那样,由于左脑形成的视觉概念就会被破坏,然后一直被压抑的右脑就可以登场发挥作用了。同样还可以把一张白描像倒过来临摹,这样更容易看到线条本身,而不是印象中一个人的头发脑袋胳膊肘——也同样是破坏了左脑的思维方式,于是感觉就会成为右脑的东西。实际上这些感觉所有学过画画的人都懂——虽然不会像书里那样形容成左右脑区别。日常生活中人专注的时候会忘记了时间,对身边的一切充耳不闻,按照书中的说法,也是右脑掌控行动的结果,那么,也就意味着,专注一件事物,是可以用训练来达到目的的。

我在美术课堂中,学生在制作或绘画的同时我也喜欢播放一段舒缓的乐曲,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在一心二用,其实不然,音乐与美术结合是催发右脑活动的最好方式,而且,音乐本身不会干扰真正进入右脑模式的活动。我认为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开发创造力、而且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进入这种所谓的右脑状态,那么身边事物给予的影响就会微乎其微,属于一种减压,能发挥得比较好。本书作者成功地以绘画技巧的训练,教授转换思考模式的方法,让每个人能够迅速地形成有效的注意力,获得真实地观察事物的方法,这更是一种激励创造力的独特课程!

艺术家读后感篇三

五天,从一个绘画的门外汉到有较高绘画技巧的人,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当我读完《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以后,我相信了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有适当的方法。这一神奇的绘画教程来自一个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学博士、著名画家贝蒂的头脑。带着在教学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她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艺术家之所以往往能有惊人的创作,在于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异于常人。我们总是过于理性的去看待事物,沉溺在其复杂的外部轮廓里而无法自拔。艺术家的眼睛里只有空间与线条,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简单的,眼前的事物是简单的,真正进行创作的时候,一切都被忽略了,除了那些线条。有了这一发现以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学好绘画的关键,在于学会观察。

而学会观察的关键,在于利用起你的右脑。

对于右脑的作用,源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一篇关于罗杰斯贝瑞对人类大脑功能研究的报道给了她灵感。左脑善于理性的观察事物,而右脑则是形象的和感性的,艺术家观察事物的时候,为他们工作的正是右脑。

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一个绘画成年班上,贝蒂崭新的美术教学理论得到了验证:这个成年班的学生绘画水平不一,受教于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的美术背景和不同的绘画技巧。他们第一天的作品和第五天的作品有着天壤之别,连学员自己都感到惊叹,自己五天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进步。学员们的作品整体显示了巨大的提高,并且有的在作品中表现了令人惊叹的绘画技巧。

用右脑来观察事物,是《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的核心。贝蒂在书中就如何进行科学的操作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右脑状态,像艺术家一样进行观察作了详尽的叙述。其中,画手纹和倒着画都是很有效的迅速进入右脑模式的方法。另外,显像板也是在绘画初期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帮助你更快的掌握这一技能。

看完此书以后,我也对照书中所说进行了一些尝试,更有了自己的感受。画画是有方法,有捷径的,多练未必一定能画的好,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像艺术家一样观察事物、思考事物,尤其是在画外部轮廓较为复杂的物体时,善于理性分析的左脑会混乱与无助,右脑开始工作:它看到了从上到下的区块,相互的大小和比例,阴阳相隔的形状。它没有去考虑这是什么物体,是物体的哪个部分,只是忠实地复制了看到的图像,所以,便得到了更好的图画!

其实人类思考的秘密一直就是这样的简单,贝蒂成功地通过绘画技能的训练,揭示了人类要如何学会转换思考模式,使得每一个人迅速获得真实认知世界的方法,而学习美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新观察这个世界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

艺术家读后感篇四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本《中外名人故事》,我这个小书虫接到书后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书中有很多的名人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达·芬奇的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从小爱好绘画。父亲便送他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拜名画家费罗基俄为师。老师要他从画鸡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花了一年。他觉得自己已经画的非常好了,便有些不耐烦。老师就对他说:“别以为画蛋很容易,在一千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形状也会不同······所以,如果想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达·芬奇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刻苦练习,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达·芬奇真了不起,竟然对着枯草的鸡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正是这样,达·芬奇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看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十分惭愧,想想自己在寒假的时候制定的计划,每天写一篇日记,结果最后只写了几天就草草结束了。达·芬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艺术家读后感篇五

当贝蒂。爱德华还是一名绘画教师的时候,她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虽然她的学生已经将绘画理论烂熟于胸,但仍然缺乏绘画的感觉,而对此,她却无能为力,和她的老师一样,她只能不断鼓励学生们画下去,“画的多了,感觉自然能够找到”。有一天,她心血来潮,让学生试着倒画一幅毕加索的名画,令人吃惊的是,学生们完成的作品远比正着临摹的要好,问其原因,学生们答道:“倒着画时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这令贝蒂十分迷惑,她想找出答案。直到有一天,贝蒂读到了后来成为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罗杰。斯贝瑞的一篇关于大脑研究的文章。罗杰的研究表明,人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分工:左脑主管语言,长于逻辑分析和连续性思维;右脑则对形象更为敏感,长于感知和整体性思维。显然,根据罗杰的理论,绘画属于右脑思维,而从小接受的教育,无论语言表达还是数学推理,都令我们的左脑得到了相对深入的开发,右脑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在下意识中企图用左脑的思维方式完成右脑思维所擅长的绘画,正是学生们找不到绘画感觉的关键所在。贝蒂感到茅塞顿开。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作为一本绘画教程,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讨了开发人类右脑的方法。贝蒂相信,思维方式的转换将使令大多数人望而生畏的绘画,变得“像骑自行车一样简单”。为什么一个人有“阅读障碍”就会得到格外的治疗,而大多数成人都有“绘画障碍”却无人在意,贝蒂认为,当大量的教育工作集中于人类的左脑开发时,“绘画”作为开发右脑的有效形式,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有价值但不是最重要的”,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附加”的教育。当然,用左脑的训练方式教授绘画,同样是在浪费时间,然而,看看学校里孩子们交上来的一幅幅几近雷同的“画作”,我们便不难体会“左脑教学法”是如何地根深蒂固。

“当任何人隐藏的艺术天分被激活以后,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都会变成一个善于创造、孜孜不倦、大胆、自我表现力很强的人。他对别人来说变得更加有趣。他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充满灵感并寻找更好的理解和沟通的方式。当那些不是艺术家的人们正努力合上书本时,他们却打开书本并向大家证明这本书还有更多的页数等待大家去阅读。”我感觉罗伯特在《艺术的精神》中写下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贝蒂的这本著作。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剩下的,就要看我自己的了。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秘密阁楼读后感 阁楼里的秘密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

    读沧海读后感 观沧海读后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2023年二姥姥文学批评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通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最新灰尘的旅行读后感(大全10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诺贝尔传读后感(实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

    最新初中童年读后感(通用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

    的读后感集(大全7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出则弟读后感 写心得体会读后感(大全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贾里读后感(精选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白痴读后感高中(优秀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白痴读后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