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10篇(模板)

时间:2024-11-16 作者:储xy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最前沿。同时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社区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作为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众多的居民,接触的是居民大大小小最琐碎的事,因此社区工作重要而有意义。社区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困难,协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服务活动,是以人的问题和需要息息相关的,因此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应本着人性、为服务对象着想和谦和态度,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在社区工作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应将和谐和发展作为服务与管理的主要手段,达到家庭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和社会和谐。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理论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社区工作服务水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要。

在__社区,我负责过党建、妇联、综治等工作,先负责会计、关工委、团工委、文体等工作,辅助社区办公室管理工作。通过这两年的工作学习,我认识到基层社区是一个可以发挥我们年轻大学生活力与创新意识、发挥自己专业知识与长处的大好平台,随着认识的不断改变,感受的不断加深,我的工作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社区工作的不容易。同时我也看到了基层社区的不断发展,也学到了很多业务知识、掌握了很多与群众交流的技巧,增强了自己学习的能力,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首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适应社区的发展。没有学习就要落后,没有学习就不能创新,没有学习就不能发展,因此应该树立自觉学习理念,不但要学习社区业务知识,还要学习与群众交流的技巧,特别是在学习社区前辈巧妙运用语言技巧和居民沟通处理问题时,使我受益匪浅,也体会到“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的内涵。很多居民因为生活或工作上不如意而心存不满,能否化解群众的怨气就成为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大问题,所以要对这类居民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第二,要端正态度,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有热心、有耐心。社区居委会是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最前沿。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应该用我们的热心和耐心帮助每一位辖区居民,千方百计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让老百姓感受到和谐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像关工委、团工委,主要表现在对“五老”人员、青少年以及困境而他的关心、关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

第三,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达到对于国家,小到对于社区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作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对辖区组织活动形式的创新能够更好的达到宣传效果,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使群众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达到活动目的,打造社区品牌,增强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只有更多的运用创新意识,开展灵活多样主题实践活动,才能把党利民惠民的政策传达到社区居民之中,使群众得实惠。

这两年的工作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让我适应了社区工作环境,虽然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我相信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历练、是一种考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寻找差距,向领导和前辈们学习交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二

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正在经历空前变革的时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本地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科学决策是确保执政、施政正确的前提和基础。中共绵阳市委,就社区建设问题,在充分调动民间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借鉴国外政府决策模式,加大引智入政的力度。这既反映了其战略性的前瞻思维,也反映了其对科学和民主决策的充分重视。11月29日至12月1日,受绵阳市委的委托,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6人,在行政与公共事务管理资深专家、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狄教授的带领下,深入绵阳就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一、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自中央和省委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下发后,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普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子,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绵阳市有19个街道办事处396个社区居委会中(其中城区131个,市县城区和乡镇265个),现阶段已涌现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各1个,全省社区建设模范镇2个,市级社区建设模范乡镇(街道)10个(市级10个,县级3个),创建示范社区52个。“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先进社区”25个,先后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有18名“社区优秀工作者”受到省委组织部和省民政厅的表彰。

1、社区建设工作制度逐步趋于完善。20xx年以来,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陆续制定了关于《绵阳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十多项社区建设规章制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市社区建设工作。

3、社区建设瓶颈现象局部缓解。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社区建设经济瓶颈现象突出,但市民政局等部门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减免费税、房屋置换、改造或新建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目前部分社区如高新区、经开区、农科区等地所在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已达到300平方米。大多数社区的年度总开支平均达到3万元。

4、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初具规模。目前虽然绵阳的社区服务网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但以区市县为龙头、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辖区单位和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396个,各类服务网点1900多个,已全部覆盖区市县政府驻地。建立社会捐赠站点136个,接收捐赠衣物10万余件,接收社会各界赠款560万元。落实“星兴计划”项目91人,建设各类老年服务设施780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不足的矛盾。通过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25000余名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

全市已建社区图书馆和阅览室213个,建全民健身路径86条,并通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居民的健身和娱乐活动范围。建社区法律服务机构167个,900多名法律工作者参与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成立了100多支各类老年文艺活动团队,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24个,有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87人,一定程度缓解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社区警务室317个,建社区治安巡逻队392个,落实社区民警388人,交警、巡警和消防队员236人,巡防队员1900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进展良好。

(二)社区建设的特点

1、社区类别不同。根据调查情况初步分析,绵阳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1)纯居民式社区,即游仙开元中街(属城市拆迁居民聚集区)、涪城顺河社区(属老城区居民聚集区)和金菊社区(属工薪阶层聚集区);(2)国有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较集中的社区,即东材社区和工区街道办事处;(3)城乡结合区,即游仙六里社区(属“村改居型”社区)、高新东段社区(属农转非、企业职工和小区居民混居型社区)和经开区板桥社区(属“失地农民安置型”社区)。其中,既有建区时间较长,功能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如游仙区开元中街、涪城区顺河社区等,也有建区时间短,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社区,如游仙东材社区等。此外,各社区所辖面积和人口规模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社区实力悬殊。由于特殊的政策偏好,某些社区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如游仙六里社区拥有规模较大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和种子批发公司,其可从社区经营的公司中获取充足的财力支持用于发展社区建设;但多数社区的经费开支严重不足,一些社区甚至处于长期负债状态,如涪城板桥社区的负债累积已过60万元,社区建设工作难以为继。

3、社区需求各异。尽管各类城区存在某种共同的需要,但基于社区类型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居民的社会需求也不尽一致。办公和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社区,目前更关注的是基本办公设施得到切实保障;在已得充足保障的社区,更关注的是如何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居于核心城区的社区,更需要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国企和下岗工人比较集中的社区,更侧重于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安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最需要的是对失地农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服务以及就业培训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社区建设。

二、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其他城市一样,当前绵阳已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决策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给绵阳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对该市的社区建设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 当前绵阳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1、宏观政策的调整,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过度偏重于gdp的增长,而对于地方政府政策创新重视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关于向基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解决基层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的探索与创新。可喜的是,自xx届四中全会来,中央连续提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和政策。10月11日,xx届六中全会集体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为地方政府构加强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新路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绵阳社区面临发展契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普遍认为绵阳市社区建设“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并对社区建设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所始料未及的。绵阳市相关部门领导,受市委谭力书记的指示,对上海、南昌等地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市委政研室根据实际整理的考察报告,受到了谭力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责、社区管理制度、社区政策性事务办理条件和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明文规定。市民政局、涪城区、游仙区等相关部门领导,也普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的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目前,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对于社区建设工作上下一心、高度重视,必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3、经济实力壮大,社区建设瓶颈现象有望消除。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绵阳市经济规模逐渐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绵阳全市gdp为560亿元,财政收入为50亿元,并还在以近10%幅度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壮大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解决当前绵阳市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和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有利于缓解目前制约绵阳社区建设遭遇经济瓶颈制约的状况。

1、社区管理旧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本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不同级别与种类的单位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绵阳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宜于人居的环境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导致周边农村地区的居民也纷纷涌入绵阳城区。全市流动人口已近10万,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7。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相伴而生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同上述人群一样,均游离于传统单位体制之外,对绵阳现有社会秩序构成了极大压力,对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构成了巨大挑战。

其次,因地制宜,实行社区工作分类指导。明确事权范围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面临的实际情形,实行分类指导原则。对于财力物力都很充足的社区,如六里社区,应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以放手让其探索社区建设新机制,在物质上无需予其太多支持;对于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奇缺,自身造血功能差的社区,如东材社区这类企业改制新建社区,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因不同社区的建立背景、发展水平和人员构成不同,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也应所有不同,如老年人多的社区,文化娱乐、医疗保障是工作重点,发展滞后、外来人口多的社区,如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其工作重点是维护社区治安和稳定,协助解决就业问题;资源缺乏、发展空间有限的老城区,工作重点是在得到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

再次,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社区工作机制。社区工作不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还需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和社区的干部,应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意见,并将其纳入派驻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对社区管理中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适度引入市场竞争,以适应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配合社区工作,社区要在保证这些单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有偿或无偿使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制度性条款对社区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束,如规定开发商在项目建设以前必须按开发规模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项目完成并且出让社区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以后再返还。把对社区工作的支持纳入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单位所在社区的发展情况作为对单位的绩效考核的参考。

(二)着力培育社区意识,确保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1、合理划分社区,奠定社区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城市社区划分要以生存地域为特征,以方便自治自理;要以文化特色为纽带,以形成文化认同;以守望相助为标准,以满足社区人互助互利的基本要求。在自然,文化和利益的连结下,社区意识就具备了形成的现实条件。

2、适度授权社区,建立社区与社区成员(包括自然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密切联系。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可以把一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权限授权到社区,从而赋予社区一定的政治资源,让社区成员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工作离不开社区,从而催生社区意识并,加强政权的政治权威。

3、深入宣传社区,彰显社区的内在价值。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展示社区建设与社区成员体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要让全体社区成员认识到社区是安身立命的第一家园,社区是参政议政的第一平台,社区是养身愉心的第一乐园。这样,社区意识就深入人心了。

4、开展社区活动,给社区成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就业与社会保障,从社区文化活动到社会环境治理,让社区成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方式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来。只有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生活的各种实惠,社区意识才能转化为社区生活的实际内容,才能真正培养起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现化公民意识。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确保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变现

1、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以建立规范化和服务型政府为契机,深化现有的“政务中心职能”,将为民便民服务向街道办延伸,向社区延伸。建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街道和社区设立的各类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和场所进行归化和优化,统合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作为街道办统一管理、方便社区群众就近办事的“一站式”服务机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和计生服务登记等,以及对来绵人员居住登记等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密切相关的诸多事务。对于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实行“社区事务代理制”,成由各居委会福利干事、就业援助员、房屋协管员等组成的社区事务代理队伍,切实将便民利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2、认清职责,因势利导,积极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强化劳动保障部门对社区就业工作的认识,重新定位社区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门应认识到,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社区的任务是帮助职能部门做好统计、调查、登记、审查的工作。应将分派给社区的就业工作进行重新分类,做好份内工作,整合全市就业资源,取消条块分割,做到资源共享。依托社区摸清基层情况,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充分尊重就业培训者的个人意愿,加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开展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培训工作。实施约束和激励机制,参加次数少或不参加再就业培训的人员,收回再就业优惠证或取消优惠待遇,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参加再就业培训者。拓宽社区就业范围,将更多失业人员纳入社区就业体系。除“4050”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外,逐渐将残疾人、外来劳动者和新增劳动力纳入社区就业范围。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便民服务岗位和弱势群体服务岗位,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社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就业信息和服务岗位资源,加大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

3、调动整合民间力量,加大社区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针对各社区目前经费少、人手紧的情况,除适度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拨款外,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党组织、群团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充分了解对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需要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辅助性生活救助。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志愿者工作机制,加大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力度,并根据因人而异的原则,帮助扶持弱势群体。

4、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拓展社区文化教育服务。以社区教育学校平台,增设教育培训的科目种类,扩大教育覆盖面。设立各类社区教育点、教育课程班,教育科目应涉及基础教育、网络、英语、艺术、戏曲等多个种类。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体,如戏曲沙龙、书画爱好者协会等组织。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居民广泛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社区文化等传统教育。适当引进各种专业文化表演队伍,为居民送上艺术大餐,在满足需求中努力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在鼓励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开展活动的同时,引导文艺活动骨干重视活动品牌的原创性,打造社区品牌文化。

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社区对文化教育需求不同的特点,开展富有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如在核心城区的开元中街、顺河等社区,可以风土民俗等作为切入点,定期举办一些活动,结合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的民俗节日,开展猜灯谜等活动,保护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在城乡结合部的东段和板桥等社区,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主线,组织家庭才艺表演大赛、家庭趣味排球比赛、社区建设宣传口号征集等活动,吸引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居民参加。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如六里社区等,应以健康社区为主题,除举办社区篮球大赛、羽毛球比赛等健康文体活动,以及开展普法讲座、禁毒宣传、计划生育宣传外,还要营造一种关注贫困、关心弱者的社区文化教育环境。

5、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加大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大对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基础设施落到实处。以运营状态良好,深受社区居民信赖的卫生和计生服务站为典型,不断扩充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充分的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医护人员收入与卫生服务中心收入脱钩的政策,切断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与市场联结的利益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和生殖健康等保障功能。

6、全面参与,整体联动,不断强化社区安全服务。在社区建立融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于一体,兼有信访问服务功能的民事调解服务中心,以及时疏导和化解群众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创新工作机制,推行“信访代理员”与“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把化矛盾于萌芽状态。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责任制度,确保代理的信访事项及时得到办理。配合各方力量,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整合民间力量,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加强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控制,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加强社区防控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治安防范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自防意识,鼓励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和见义勇为,形成治安防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资源供给力度,确保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参与,切实解决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了使社区工作者能够专心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服务,政府必须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投入。根据绵阳市社区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市、区两级财政应共同承担至少5万元的社区工作经费;具体拨付金额应该根据社区人数多少按比例分配,适当照顾转制企业社区和有特殊困难的社区;逐年适当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以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广泛争取企业单位的财力支持,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有奖募捐资金投入,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质保障。政府部门还可以从倡导和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入手,鼓励企业从实际能力出发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支持社区建设。

2、共驻共建,大力推进社区资源共享。社会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社会共建是加强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民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共建组织,健全共建体系,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各类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各级政府要指定部门、指定专人带领社区组织代表前往社区辖区单位落实具体事项,包括资源共享时间、要求和办理相关手续,切实保证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首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社区工作落到实处

1、科学界定社区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社区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应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应根据或委托居民议事会等机构参与在制定绩效计划、实现绩效的过程、评价绩效结果等一系列绩效管理的活动,使社区居民能在实施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或计划中,不断增强社区意识。社区工作人员应以此作为开展各项社区工作的基础,并将其个人的发展计划和社区工作目标结合,促进社区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社区居民应委托居民议事会等针对因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社区工作人员本身能力的原因,而可能出现的偏离工作绩效计划要求的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绩效计划,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引导和支持,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2、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内容。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绩效计划的内容包括职位说明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两个部分,前者针对具体的职位,明确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其内容相对稳定,后者针对具体的人,明确每位社区工作人员在本绩效周期内需要完成的目标,可以适时调整修订。职位说明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共同构成社区工作人员当年的绩效计划。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岗位的不同,社区工作岗位的职责性质、工作模式、人员分工和组合等有许多差异,客观上需要通过建立多样化的绩效标准来体现或适应这种差异。所以实施绩效管理先应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制作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岗位的职位关系、职责范围、工作项目、工作标准、承担责任和任职资格。

3、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确定岗位职责后,应根据相关职责要求,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根据因事设职原则,以基于工作本身需要制定职位设置和职位标准,以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为职位设置的依据,以该职位固有的职能要求来设定工作项目、标准和所需资格能力。确定职位时,应根据系统整体性原则,必须考虑其功能、作用、安排的层次是否得当、合理,职位之间是否协调,所设职位和职责是否科学、合理。应根据最低数量原则,在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少设职位,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冗员和开支。在科学定员、定职基础上,实行科学的定薪定酬机制。实行二元工资制度,将工资金额从社区工作经费中划拨出来,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到社区工作人员的银行帐户,绩效工资根据年终的绩效考核情况按等级发放,以增加社区财务透明度和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打造信息技术平台,确保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1、加快基础建设,构建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健全社区信息化设施。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科技城的建设为依托,以现有成熟社区为先导,逐渐加大政府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分阶段为社区居委会配备电脑、传真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将社区工作人员电脑利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建立社区电教室社区电子图书室和电子触摸屏、社区服务缴费通等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在增强信访、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治安、环境等管理的效能,开展社区劳动就业、帮困扶贫、敬老养老、便民利民、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社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电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网上教学、开展业务骨干指导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站维护和建设技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工作的无纸化办公。

2、围绕居民需求,搭建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打造阳光救助服务平台。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以市委、市政府等核心网络系统和区、街、居多个节点的城域网络系统为依托,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类别的信息资源,以使其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政府信息和在网上完成办理申报手续等工作。着力打造“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建立公益信息数据库,让困难群众自主选择援助项目和物品,以增强救助工作针对性。促进社会各界通过社区门户网站,实现救助形式救助项目、救助内容的有效对接和快速交换。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整合救助资源,为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医疗、就业等全方位的援助,实现社区信息化的成果共享。

建立社情民意服务平台和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在建立“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社区工作效能投诉、区长信箱、网上评议、民调新闻、意见征集”等栏目。依托社区门户网站,成立“民意调查中心”,集网络调查、电话访问、入户访谈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社情民意,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并通过社区信息化网络,对失业医疗、保险、就业等业务,实施网络动态管理;建立“网上社区缴费通”,使居民群众可以轻松完成水、电、气、数字电视、电话等各种费用的缴纳和票据打印;实现社区房屋管理、社区安全、社区环境、工商业户管理、地名公共服务等日常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社区居委会从繁杂的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和谐社区建设。

建立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在“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增设教育信息频道,开设“教师频道、学生频道、教育法规“等多个社区教育栏目,并将全市中小学网站联接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和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建议根据循序见进的原则,先在有条件的社区进行示范,建立电教室,实现社区电子图书室与全国文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开展互联网电化教学、电视会议、网上浏览、在线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3、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社区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使社区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规范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系统维护与保养;明确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程序标准和相关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考评,把社区信息化列入社区建设规划,强化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并纳入示范街道、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切实保障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每年按比例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维护和设备更新,使社区信息化沿着快速、持久的轨道发展,稳步推进全市社区建设。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三

1、社区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突出固本强基,切实加大防控力度,狠抓防范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彻底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辖区治安形势得到了明显改善。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中。社区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会活动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义务巡逻队员每天佩戴义务巡逻袖章巡逻已形成制度化。社区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著增强,三季度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1、为加强对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明确了社区的流动人口数据,目前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126人,共有出租房屋850余户,为了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理,根据上级流管办的要求,我们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实用性。

2、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管理和服务。按照《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加强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特别是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企业法人责任制,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综治工作;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法制教育;深入推进“无毒社区”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对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和不健康“口袋书”的整治行动,培植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区居委会以板报、讲座、宣传栏等形式,结合“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法律宣传工作。切实开展对干部、群众的法制教育,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上半年开展法制学习6次,学习《信访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我社区悬挂各类法制宣传横幅4条,海报6期,出各项普法宣传板报6期,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单500余份,组织法制培训2次,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1、截止至今,我社区共有在押服刑人员4人,社区结合每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亲情帮教工作,社区帮教小组定期与在押服刑人员家属进行情况了解,同时将在押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与改造情况反馈给家属,使服刑人员安心服刑。

2、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由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真正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责任落到实处。坚持科学决策、落实政策,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各类矛盾纠纷的产生。坚持和完善巡回排查制度、情况报告制度、协调调度制度、定期回访制度。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巩固、发展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依法调解的水平。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上半年,调委会共调解或参与调解纠纷4起,其中2起调解成功,2起因特殊情况未能调解成功,调成率50%。

半年来,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定期不定期的对烟花爆竹安全、危化物品安全、公共聚集场所进行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学校放学上学等特殊期间前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侧重于查找安全隐患,并加大其整改力度,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1-6月份社区进行安全检查6次。

社区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2月份,邀请社区法律顾问给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进行普法讲座;5月份,组织信访信息员培训班;对每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应变能力的考核,使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对自己辖区内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受到居民的好评和区领导的表扬。通过半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镇综治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四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中。社区动员辖区内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各村居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会活动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今年全年,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常常主动外出巡逻。社区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着增强,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着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550人,共有出租房屋45户。每一户出租房屋业主均与社区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0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

2、对外来务工人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警务室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份,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督促辖区周边单位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社区村民的禁毒意识。多次开展上山禁种铲毒活动。本年度对社区涉毒人员做到了底子清,动态明。及时对社区康复和社区戒毒的人员进行帮教和尿检工作。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邪教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邪教习练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有新滋生习练者及习练者发动的集体闹事、集体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现邪教组织发动的'非法活动。

工作xx社区共有9名网格责任人,社区有21支网格工作服务队,84名队员。(一周以5个工作日计算)网格信息员每天必须登录综治网格信息平台并及时输入信息。信息主要来源于网上诉求、qq信息平台、网格工作服务队上门走访和村民主动反映社情民意。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村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五

社区位于繁华地段,东以东路为界,南以二路为界,西以市为界,北以路为界。社区内生活设施较配套,有菜市场、粮站、幼儿园、银行、儿童公园等某余个生活服务和娱乐场所,有—个单位(其中有住宅楼的单位——个,无住宅楼的单位个),——幢住宅楼,——户(其中店面某家),———居民。

20年,社区居委会以“建立”、“创卫”工作为指针,以开展“四个一”为载体,在市、区、街道办事处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忙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进取,从解决居民闹心、领导操心、人人关心的事情入手,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中追求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立足“便民”,大力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是认真做好来电来访的记录,这些事情牵涉到居民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阴井盖丢失等等,针对上述居民反映的状况,居委会都认真对待,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用心和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累计帮忙居民解决疑难问题某余个,且为某名下岗工人找到工作,实现了再就业,居委会由此被居民称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二是完成了小区的封闭式管理。20年年初,我社区向上级争取资金某余万元开始在辖区四周建造透空围墙,并进行绿化、硬化,新增绿地某某多平方米,硬化道路———平方米,社区还投入近某万元对小区门卫进行扩建,大大加快了平安型和服务型社区建设的步伐,完成了社区居民多年来的心愿。

三是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如腰鼓队、舞蹈队、扇子队、象棋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在20年_月份“_区第一届社区运动会”上获得象棋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

(二)突出重点,创出成效。

首先,我们以“四个一”为重点,抓好宣传阵地,明确主题,营造舆论氛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布局规划,按照方案整体实施。在宣传阵地投资某某元,新建了门楼,在电力局围墙外建成长。米、宽。米的科普宣传橱窗,并在办公室下面围墙处做了某米长、。米宽的宣传橱窗,新增块宣传画,在社区显眼处制作了条宣传标语,对原有的社区黑板报、宣传橱窗、社区信息栏进行翻新,基本构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网络。

其次,开辟新的宣传阵地与栏目。_资料丰富多彩,为建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第三,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创礼貌”为主题的建立文化上墙评比活动。社区内做了某块宣传标语,营造了浓郁的建立氛围,让建立走进了居民群众的脑海,让我们的工作更贴近群众,辖区单位踊跃投身到“建立礼貌城市”的活动中来。

(三)在社区建立队伍方面,发掘资源,夯实建立力量。

建立是否成功,队伍是关键。居委会首先是抓好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利用学习日等载体为干部充电,并多次组织社区干部十大员,他们分别是:文化指导员、建立宣传员、治安巡逻员、民事调解员、科普指导员、健康指导员、社区辅导员、法律服务员、卫生监督员、计生服务员十支队伍,构筑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社区建立组织。这些队伍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到达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20年,我社区被评为“市双拥先进单位”,为进一步巩固深化双拥成果,推进我市省级礼貌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建立目标的实现,居委会和消防支队直属二中队、电力局团委、军干所等共建单位共同举办各项活动,如电力知识咨询、消防知识进社区等,个性是月日在军干所举行的“我为党旗添光彩,庆‘七一’文艺晚会暨党建知识竞赛活动,掀起了“社区共建日”的新—,增强了社区和共建单位“共同营造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学习教育的文化氛围、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的理念,齐心打造“礼貌社区”,使社区精神礼貌建设真正实现由“独角戏”变“大合唱”。

(四)在两项教育方面,寓教于乐,提升城市礼貌。

为抓好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以“改陋习、树新风、创礼貌”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多次组织辖区居民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礼貌市民守则》,邀请区礼貌宣讲团成员到辖区讲课,将社区教育与礼貌建立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开展建立知识轮训轮试工作,开展了“五好礼貌家庭”评比公示活动,构成争创五好礼貌家庭的氛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从加强组织入手,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基地,透过实践与体验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暑假期间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我与礼貌同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进万家”活动。“五进万家”指环保、道德、法制、网络、安全五项活动。开展了环保小制作、—人员现身说法、网吧劝导、模拟小法庭、交通小协警等活动,为建立省级礼貌城市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五)以“创卫”为抓手,着力提高居民的公民卫生意识。

一是将本社区划分为五个卫生职责片区,由社区保洁员进行某小时动态保洁,社区居委会干部监督包干负责一个片的环境卫生。同时,社区还成立了环境卫生周比督查小组,每周组织督查小组成员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每月进行总结评比,评出先进楼幢、先进庭院,并且专门做牌上墙公布。

二是居委会成立了一支由社区干部和居民某人组成的卫生整治小分队,主要清除社区内住宅外墙的乱涂乱画(有乱涂乱画处用涂料覆盖),目前社区内无一处有乱涂乱画现象。20年以来居委会共投资某某余元清除绿化带内杂草,清除卫生死角某处,垃圾粪土某吨,疏通下水道某米,拆除违章建筑某平方米,居委会又投资某某元对某个楼道进行白化。

基本到达“楼内无鼠、蟑,室内无隐患。”四是透过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邀请社区汪雪姣老师每个月给居民上一次健康知识、营养知识讲座等,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潜力。

(六)规范化管理,完善资料,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平时工作中存在着资料积累不足的现象,我们组织干部向上、下街的先进社区学习,在此基础上,按照建立资料的归类整理的要求,逐项进行完善与充实,并在区礼貌办的领导、指导下,使台帐资料科学、规范。

(七)立足“安民”,优化社区治安环境。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一年来,我社区广泛宣传“创平安社区”的重大好处,采用群防、人防、技防三结合,狠抓落实。

一是在电力局某幢宿舍楼安装了某扇电子防盗门,共投资某万元,致使发案率比往年有了明显下降。

二是组织某人的治安巡逻队伍,他们主要由社区志愿者、党员组成,其中的某岁,他们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但凭着一股热情,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小区的建设、邻里的矛盾纠纷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年来为社区稳定担负起为保一方平安的任务。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六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城市街道办成立于20__年8月,正式开展工作于20__年4月,现有干部职工50人。街道办位于__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界限北至__村(__村与___火车桥之间有25户100多人,计划生育工作属街道办管理,但社区其它工作又不属于街道办管理);南至__桥、__大桥;东至__烟草公司后墙,;西至__及__沟;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6554,总人口23391人,其中农民594户2507人,居民4182户15307人,流动人口1778户5577人;辖区划分为12个小区,分别由12个牵头单位协助管理。街道办辖南关、北关两个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寺湾、道镇两个基层社区居委会,内设计生站、人武部、民政站、司法所、综治办等工作机构,承载着辖区内的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党管武装等多项职能。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南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北关居委现在租房办公,20__年10月份由政府划拔了办公场所,目前办公场所的维修工作全面展开。

2、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__社区、__社区),12个居民小区(__)。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三、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各级领导和部门对社区工作重视不够,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

街道办事处虽然成立了数年,对全县城市建设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认识不到位;日常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支持不够,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和部门根本没有社区这个概念,对街道社区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支持和参与。更有甚者,将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现“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的不良工作机制,把社区当作“筐”,什么事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部门分解,直接压到社区。导致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更谈不上勤于服务居民。调查中发现,驻区的部门、单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认单位不认社区,社会性工作突出部门、行业特征,根本不能体现社区特点。加之,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识模糊。普遍认为社区就是开证明、管卫生,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社区工作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延缓了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2、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街道办事处办公条件简陋,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当前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办公场所相对不固定,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二是办公场所太小,30名计生干部没有办公室,只能聚集到一间大会议室办公,过于简陋的办公场所条件严重制约着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规模的扩大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办公条件简陋,虽然现有十几间办公用房,但只是在一个楼层大厅内用简易的木制框架和简易木板隔置而成,冬不保暖,夏不隔热,潮温阴暗,如遇停电,整个房间、楼道一片黑暗,没法工作。而且这种简易办公房还存在极不安全的火灾隐患。四是根本达不到当前省政府提出的要建设“四室三站一场”的城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严重阻碍着街道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3、体制不顺,权责不明

街道办的职能职责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工作内容不明。一是目前社区居委会对自身性质不明,属性不清,定位模糊,职责不明,虽然社区居委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他们的管理职权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上级职能部门的授予和法律的认可,使社区居委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二是与辖区相关职能单位职责不清,混乱管理,多数部门往往把社区看作“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工作,形成“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单位都可以指导社区工作”不良工作格局,而且,绝大数是只安排不投入,直接导致社区负担过重。如街道社区本无居民宅基地审批职能,但要承担土地矛盾纠纷调解等,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三是村居混住,外来杂居,社区管理“两张皮”。红旗队村虽地处街道社区,但红旗队村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属街道办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工作由城关镇负责。类似交叉管理的诸多问题还很多,严重制约着街道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4、经费不足,社区费随事转问题有待于解决

社区成立以来,在面向社区服务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把大量的工作任务下到社区,实行了重心下移、职能下延,而部门工作任务进入社区后,却没有按“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原则来开展工作,没有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移到社区,给社区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矛盾。如有的部门搞一些调查工作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复印分发;有的部门下达工作任务还需社区制作画版、台帐,要完成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还需街道社区投入大量的资金,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要求街道办管理负责,但居民的卫生费用和其他所有收费是由城建部门收取,街道社区本身没有固定的财政来源,办公经费相当严重短缺。上述问题的存在,促使社区干部为了应付事务,设法开辟财路,但对真正应承担的社区建设等工作却无法投入精力、财力。

5、居民参与不足,共建意识不强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成这样一个组织,需要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行。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广大社区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社区工作,参与共建积极性、共建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区干部的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置若罔闻,对于计外怀孕、超生现象,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工作起来显得苍白无力,看到社区干部上门干脆闭门不理,甚至有谩骂现象,许多共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支持社区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街道社区行政级别低,对共建单位来说往往显得“人微言轻”,工作无法推进。

6、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社区制与过去的单位制、街居制有所不同,从管理理念上来说,它强调以居民为主,以人为本,关注社区居民的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政治参与、生活交往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日常事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干部对自身的定位较多地停留在“政府派出机构”的理念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而在社区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同样可以看到对社区管理工作力度不够造成的负面影响,此类情况集中表现在计划生育、系列创建活动等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内人口结构更趋复杂,流动性加大,管理难度增加,存在的矛盾日益尖锐;社区计生工作承载的工作量与计生队伍管理体制形成明显反差。目前,街道办计生站仍为副科建制,队伍人员太少,与乡镇计生工作相比,明显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重视不够。计生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确,不能有效地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7、城市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欠缺

现在,我县街道社区人口已达到2万多人;对比外市、县城市(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办事处、富县、洛川、子长、宝塔区、__、安塞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可以看出我县此项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街道办人大机构只设人大联络员一人(副科);每次人大召开会议时,辖区人民代表与城关镇人民代表一起组团;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组织、联系和履行代表职务等各项活动,仅靠联络员一人完成,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到城市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强化组织领导,建设区管理领导体系

社区工作重在组织领导,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下,街道办事处成为一级管理的地位得到明确。随着权力的下放,街道办成为街道行政权力的中心,“以块为主、各块结合”的基本模式已形成,为了有效地克服各块分割,一是建议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派出所、房管所、环卫处、工商所、医院、市容监察大队等单位参加的城区管理委员会。城区管委会定期召开例会,商量、协调、督查城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各种事项,制定社区发展规划。二是建立县级领导包小区工作制度,健全社区“三层”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即:决策层,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代表组成,定期召开成员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决定街道社区重大事项;执行层,由街道党委办事处、社区居委一套班子组成人员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街道社区各项具体工作;领导层,由县级领导分别包街道社区十二个小区,参与街道社区建设,负责组织,管理、协调、监督街道社区发展等具体工作,通过建立县级领导包小区工作机制,使县委政府把社区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重视研究我县街道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进一步明确领导体制,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

2、加强设施建设,构建工作平台

按照__省政府出台“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实施十个重点项目”宏观调控政策依据,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建议上级各相关部门在组织领导、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给予街道办更大的支持。力争使街道社区尽快、尽早建成“四室三站一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机构,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街道社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中办发[20__]23号文件)提出的县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街道社区工作指导方针。针对目前我县街道社区工作中区域界限不明、体制不顺、权责不清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是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理顺体制关系,重点理顺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的关系,理顺社区居委会与城关镇红旗村的关系等,为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二是重新划分街道办的管辖区域和管辖对象。尤其是明确街道办与劳山乡臭河子村、城关镇金庄村交界处的区域划分以及管辖对象,街道办与城关镇红旗村交叉管理造成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等问题。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区周边村队将逐渐划入城区,县上的城市规划已明确,按照规划可暂将城关镇红旗村、金庄村划入街道社区辖区,向南延伸至五里桥砖厂处,已文件形式明确街道办行政区划。三是明确和加强街道社区职能和职责,明确和强化政府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建议成立__县城市管理办公室,设在街道办,明确管理办公室的具体职责,将城区居民的管理、城市管理的部分职能纳入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并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加强此项工作,把转变政府职能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面向社区,增强为社区建设服务的意识,以社区为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到“五个到社区”,即:工作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划拨到社区。四是为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法律保障。社区建设要持续健康地推进,必须要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为此,我县可以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办发[20__]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对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位、权利义务、选举制度、办公用房、干部待遇等作一明文规定。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工作的决定,以此保障街道社区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五是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制度。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交给街道社区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将完成此项工作所需的权利和必要的经费交给街道社区,做到“谁办事、谁用钱,谁负责、谁有权”,从而保证街道社区在协助工作时或在承接社会性服务职能时做到“有职、有权、有钱”。

4、财政扶持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

解决城区街道社区工作经费不足、设施不全的问题,需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街道、社区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渠道筹集街道社区工作所需的资金。首先,县级财政要基本保证街道社区工作的资金需要。其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执行“费随事转”的制度。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交给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要将完成此项工作的经费划拨给街道社区。第三,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适应开展一些有偿(低偿)服务。民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偿(低偿)服务提供一定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此外,也鼓励街道和社区内的单位(特别是共建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赞助街道社区建设和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

5、强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

街道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而服务就成为街道社区工作的主题,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加强和改进我县街道社区工作,就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放在街道社区工作首位。街道社区要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要认真做好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救济和优扶对象的福利性服务,还要做好幼托服务、婚丧习俗改革服务、家政服务、便民服务、再就业服务等社会性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好社区居委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6、发扬基层民主,提升自治水平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是建立健全社区自治制度,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社区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社区建设工作。借鉴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办事处、富县、__陵、洛川、安塞等县街道办等工作体制,建议设立街道办人大工作联络组,科级建制,配备相应人员,专门从事人大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三是放权支持社区自治。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尊重社区居委会的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等自治权。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便于社区在辖区内开展计生、综治、文明创建等工作,县委、政府及其部门在确定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年度考核等时,要经批表彰单位所在社区的同意。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七

西城社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社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严打整治,切实加强基础建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状况保持了平稳态势。在今年的综治工作中,我们在认识上上高度,在落实上加力度,在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处着力,在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健全制度,严打整治诸方面下功夫,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保持了西城社区综治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

以综合治理为抓手,提高居民讲卫生,树新风的道德风尚。半年来,以建设文明和谐旅游社区为目标,采取要求与督查结合,典型与机制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47条大街小巷,2997户居民入户进行督促检查卫生、排查安全隐患、登记排污设施、掌握危房、雨季出水不畅的街道和院落等基本情况。并对环境卫生差的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提出要求标准,表彰先进,教育落后,创造了整洁优美安全祥和的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按照县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对辖区内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电力部门、宾馆饭店、古城建筑、商铺、学校、交通、消防等安全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并进行登记造册,深入到37家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结合艾滋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大力宣传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防治了疾病的传染,提高了防控能力。

1、我们深入开展“四打四整治”专项行动,以“打黑除恶”为重点,深入摸排线索,从重从快打击,坚持“严打”方针,巩固和发展“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果。今年上半年来,我区共发生刑事案件5起,治安案件6起。一是突出重点,露头就打,及时分析研究刑事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牢牢把住“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适时采取集中行动,专项治理等多种形式,坚持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坐大成势,形成气候。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力度。促进了我社区治安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二是把打击和重点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分析检查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地区的治安情况和治安问题,及时开展综合整治,对“窗口”地区、学校周边、企业周边、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和网吧整治,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2.我们组织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群防群治,辖区划分为十个小片,每个小片由机关干部、派出所干干警和信息员组成,相互联系,互通信息。对于社区的下岗职工、残疾人及精神病重症者、刑释人员重点管理,进行矛盾排查,定期走访与平时管理相结合,做到管理制度化。半年来,分片人员对每条街道和每个院落进行了三次排查,各片还进行了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摸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社区上半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广大居民的赞同。

3、我区还对“藏民”、“新疆籍居民”等重要情况,认真摸底,严密监控,决不能让其形成现实危害。为此,我们出台了反恐怖预案,并与派出所联合,对我区的宾馆、饭店以及娱乐场所进行了三次摸排,未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把大多数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简单民间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引发群体的事件。

我们把调解与信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调解和接访并重,变“上访”为“下访”,变群众“来访”为领导“约访”,变事后调解为事前预防,我们区涉及信访对象,我们党工委书记闫振贵多次相约,与其交流谈心,对其进行劝解,终使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放弃上访。半年来,全区共调解民间纠纷2起,调解成功率100%,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1、加大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力度,对社区内流动人口、出租房逐院进行梳理,重新登记造册,其中流出人口52人,流入83人。分片成员还对辖区内的所有住户进行了摸底登记。

2、上半年,从20xx年-20xx年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6人,五管人员5人。尤其是在今年建起国六十周年的特殊时期,根据刑释解教人员名单和我所掌握的人员情况,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走访、排查、登记造册,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我们对他们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实行“三帮一”制度,做到了不脱管、不漏管,对他们进行多次帮教。

1、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上半年,我区对辖区实施“分片定责”活动,使机关干部和信息员、街组长积极争做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员,成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的服务员,学法、守法、用法的`带头人,其中出板报三期,挂横幅6条,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20xx年3月15日,我们配合工商局在峰岩广场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并发放大量的宣传材料。

6月1日,我们进行《禁毒法》的宣传,并在主要街道张贴宣传画,翻印《禁毒法》手册若干及宣传材料千余份。

2、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我们对辖区内的四小学、西关小学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方互动的教育网络。利用学校有利契机,我所与学校的法制校长联合对学校师生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教育活动,受教育人数达千余人,6月1日,开展了《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宣传活动,受教育人数达千余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守法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明显。

3、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

为了保证机关干部能够依法行政,社区制定了每周一上午学习制度,确保了主要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

4、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

我社区广泛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今年是安全年,我区深入各企业单位、居民院落进行入户法制宣传。进行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西城社区于20xx年3月举办了《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企业所得税法》专题讲座,各企业负责人包括外来经商人员学习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并发放了千余份宣传单,20xx年4月份,社区又举办了《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制宣传活动,全区有200多人参加。对于艾滋病传播的高危群体,在组织有关单位责任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深入到各行业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面对面谈话100余人次,对外来民工进行了免费体检和hra抗体筛选。

1、社区加强对低保户的管理力度。2月,我们对我区的700多户低保户进行了重新复核,前后将13户特困户新纳入了低保范畴;对低保户进行了住房状况调查,对特困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对特困户进行了三次慰问,并与房管局配合,让无住房户享受廉租住房。现已办理了20户。使他们的安居有了着落,体现到党的温暖。

2、我社区下岗职工多,社区千方百计为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找工,配合今年企业改制,对辖区的下岗职工,依托职教中心建立长期培训基地,出台了十条扶持政策,对171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为46人牵线搭桥找到了工作岗位。3月18日,晋中市政协莅临我社区进行了创业再就业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办理《下岗职工优惠证》,解决再就业的问题对4050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

3、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并坚持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上半年为社区残疾人发放轮椅2辆。现正准备成立残疾人康复中心。除此之外,通过残疾人运动会为残疾朋友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上半年来,我区综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促进全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八

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正在经历空前变革的时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本地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科学决策是确保执政、施政正确的前提和基础。中共绵阳市委,就社区建设问题,在充分调动民间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借鉴国外政府决策模式,加大引智入政的力度。这既反映了其战略性的前瞻思维,也反映了其对科学和民主决策的充分重视。11月29日至12月1日,受绵阳市委的委托,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6人,在行政与公共事务管理资深专家、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狄教授的带领下,深入绵阳就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一、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自中央和省委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下发后,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普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子,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绵阳市有19个街道办事处396个社区居委会中(其中城区131个,市县城区和乡镇265个),现阶段已涌现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各1个,全省社区建设模范镇2个,市级社区建设模范乡镇(街道)10个(市级10个,县级3个),创建示范社区52个。“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先进社区”25个,先后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有18名“社区优秀工作者”受到省委组织部和省民政厅的表彰。

1、社区建设工作制度逐步趋于完善。20__年以来,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陆续制定了关于《绵阳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十多项社区建设规章制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市社区建设工作。

3、社区建设瓶颈现象局部缓解。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社区建设经济瓶颈现象突出,但市民政局等部门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减免费税、房屋置换、改造或新建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目前部分社区如高新区、经开区、农科区等地所在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已达到300平方米。大多数社区的年度总开支平均达到3万元。

4、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初具规模。目前虽然绵阳的社区服务网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但以区市县为龙头、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辖区单位和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396个,各类服务网点1900多个,已全部覆盖区市县政府驻地。建立社会捐赠站点136个,接收捐赠衣物10万余件,接收社会各界赠款560万元。落实“星兴计划”项目91人,建设各类老年服务设施780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不足的矛盾。通过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25000余名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

全市已建社区图书馆和阅览室213个,建全民健身路径86条,并通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居民的健身和娱乐活动范围。建社区法律服务机构167个,900多名法律工作者参与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成立了100多支各类老年文艺活动团队,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24个,有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87人,一定程度缓解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社区警务室317个,建社区治安巡逻队392个,落实社区民警388人,交警、巡警和消防队员236人,巡防队员1900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进展良好。

(二)社区建设的特点

1、社区类别不同。根据调查情况初步分析,绵阳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1)纯居民式社区,即游仙开元中街(属城市拆迁居民聚集区)、涪城顺河社区(属老城区居民聚集区)和金菊社区(属工薪阶层聚集区);(2)国有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较集中的社区,即东材社区和工区街道办事处;(3)城乡结合区,即游仙六里社区(属“村改居型”社区)、高新东段社区(属农转非、企业职工和小区居民混居型社区)和经开区板桥社区(属“失地农民安置型”社区)。其中,既有建区时间较长,功能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如游仙区开元中街、涪城区顺河社区等,也有建区时间短,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社区,如游仙东材社区等。此外,各社区所辖面积和人口规模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社区实力悬殊。由于特殊的政策偏好,某些社区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如游仙六里社区拥有规模较大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和种子批发公司,其可从社区经营的公司中获取充足的财力支持用于发展社区建设;但多数社区的经费开支严重不足,一些社区甚至处于长期负债状态,如涪城板桥社区的负债累积已过60万元,社区建设工作难以为继。

3、社区需求各异。尽管各类城区存在某种共同的需要,但基于社区类型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居民的社会需求也不尽一致。办公和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社区,目前更关注的是基本办公设施得到切实保障;在已得充足保障的社区,更关注的是如何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居于核心城区的社区,更需要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国企和下岗工人比较集中的社区,更侧重于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安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最需要的是对失地农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服务以及就业培训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社区建设。

二、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其他城市一样,当前绵阳已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决策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给绵阳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对该市的社区建设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 当前绵阳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1、宏观政策的调整,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过度偏重于gdp的增长,而对于地方政府政策创新重视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关于向基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解决基层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的探索与创新。可喜的是,自xx届四中全会来,中央连续提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和政策。10月11日,xx届六中全会集体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为地方政府构加强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新路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绵阳社区面临发展契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普遍认为绵阳市社区建设“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并对社区建设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所始料未及的。绵阳市相关部门领导,受市委谭力书记的指示,对上海、南昌等地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市委政研室根据实际整理的考察报告,受到了谭力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责、社区管理制度、社区政策性事务办理条件和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明文规定。市民政局、涪城区、游仙区等相关部门领导,也普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的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目前,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对于社区建设工作上下一心、高度重视,必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3、经济实力壮大,社区建设瓶颈现象有望消除。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绵阳市经济规模逐渐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绵阳全市gdp为560亿元,财政收入为50亿元,并还在以近10%幅度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壮大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解决当前绵阳市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和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有利于缓解目前制约绵阳社区建设遭遇经济瓶颈制约的状况。

1、社区管理旧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本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不同级别与种类的单位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绵阳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宜于人居的环境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导致周边农村地区的居民也纷纷涌入绵阳城区。全市流动人口已近10万,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7。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相伴而生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同上述人群一样,均游离于传统单位体制之外,对绵阳现有社会秩序构成了极大压力,对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构成了巨大挑战。

其次,因地制宜,实行社区工作分类指导。明确事权范围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面临的实际情形,实行分类指导原则。对于财力物力都很充足的社区,如六里社区,应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以放手让其探索社区建设新机制,在物质上无需予其太多支持;对于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奇缺,自身造血功能差的社区,如东材社区这类企业改制新建社区,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因不同社区的建立背景、发展水平和人员构成不同,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也应所有不同,如老年人多的社区,文化娱乐、医疗保障是工作重点,发展滞后、外来人口多的社区,如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其工作重点是维护社区治安和稳定,协助解决就业问题;资源缺乏、发展空间有限的老城区,工作重点是在得到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

再次,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社区工作机制。社区工作不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还需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和社区的干部,应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意见,并将其纳入派驻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对社区管理中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适度引入市场竞争,以适应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配合社区工作,社区要在保证这些单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有偿或无偿使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制度性条款对社区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束,如规定开发商在项目建设以前必须按开发规模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项目完成并且出让社区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以后再返还。把对社区工作的支持纳入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单位所在社区的发展情况作为对单位的绩效考核的参考。

(二)着力培育社区意识,确保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1、合理划分社区,奠定社区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城市社区划分要以生存地域为特征,以方便自治自理;要以文化特色为纽带,以形成文化认同;以守望相助为标准,以满足社区人互助互利的基本要求。在自然,文化和利益的连结下,社区意识就具备了形成的现实条件。

2、适度授权社区,建立社区与社区成员(包括自然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密切联系。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可以把一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权限授权到社区,从而赋予社区一定的政治资源,让社区成员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工作离不开社区,从而催生社区意识并,加强政权的政治权威。

3、深入宣传社区,彰显社区的内在价值。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展示社区建设与社区成员体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要让全体社区成员认识到社区是安身立命的第一家园,社区是参政议政的第一平台,社区是养身愉心的第一乐园。这样,社区意识就深入人心了。

4、开展社区活动,给社区成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就业与社会保障,从社区文化活动到社会环境治理,让社区成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方式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来。只有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生活的各种实惠,社区意识才能转化为社区生活的实际内容,才能真正培养起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现化公民意识。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确保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变现

1、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以建立规范化和服务型政府为契机,深化现有的“政务中心职能”,将为民便民服务向街道办延伸,向社区延伸。建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街道和社区设立的各类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和场所进行归化和优化,统合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作为街道办统一管理、方便社区群众就近办事的“一站式”服务机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和计生服务登记等,以及对来绵人员居住登记等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密切相关的诸多事务。对于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实行“社区事务代理制”,成由各居委会福利干事、就业援助员、房屋协管员等组成的社区事务代理队伍,切实将便民利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2、认清职责,因势利导,积极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强化劳动保障部门对社区就业工作的认识,重新定位社区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门应认识到,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社区的任务是帮助职能部门做好统计、调查、登记、审查的工作。应将分派给社区的就业工作进行重新分类,做好份内工作,整合全市就业资源,取消条块分割,做到资源共享。依托社区摸清基层情况,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充分尊重就业培训者的个人意愿,加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开展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培训工作。实施约束和激励机制,参加次数少或不参加再就业培训的人员,收回再就业优惠证或取消优惠待遇,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参加再就业培训者。拓宽社区就业范围,将更多失业人员纳入社区就业体系。除“4050”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外,逐渐将残疾人、外来劳动者和新增劳动力纳入社区就业范围。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便民服务岗位和弱势群体服务岗位,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社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就业信息和服务岗位资源,加大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

3、调动整合民间力量,加大社区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针对各社区目前经费少、人手紧的情况,除适度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拨款外,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党组织、群团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充分了解对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需要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辅助性生活救助。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志愿者工作机制,加大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力度,并根据因人而异的原则,帮助扶持弱势群体。

4、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拓展社区文化教育服务。以社区教育学校平台,增设教育培训的科目种类,扩大教育覆盖面。设立各类社区教育点、教育课程班,教育科目应涉及基础教育、网络、英语、艺术、戏曲等多个种类。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体,如戏曲沙龙、书画爱好者协会等组织。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居民广泛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社区文化等传统教育。适当引进各种专业文化表演队伍,为居民送上艺术大餐,在满足需求中努力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在鼓励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开展活动的同时,引导文艺活动骨干重视活动品牌的原创性,打造社区品牌文化。

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社区对文化教育需求不同的特点,开展富有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如在核心城区的开元中街、顺河等社区,可以风土民俗等作为切入点,定期举办一些活动,结合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的民俗节日,开展猜灯谜等活动,保护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在城乡结合部的东段和板桥等社区,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主线,组织家庭才艺表演大赛、家庭趣味排球比赛、社区建设宣传口号征集等活动,吸引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居民参加。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如六里社区等,应以健康社区为主题,除举办社区篮球大赛、羽毛球比赛等健康文体活动,以及开展普法讲座、禁毒宣传、计划生育宣传外,还要营造一种关注贫困、关心弱者的社区文化教育环境。

5、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加大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大对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基础设施落到实处。以运营状态良好,深受社区居民信赖的卫生和计生服务站为典型,不断扩充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充分的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医护人员收入与卫生服务中心收入脱钩的政策,切断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与市场联结的利益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和生殖健康等保障功能。

6、全面参与,整体联动,不断强化社区安全服务。在社区建立融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于一体,兼有信访问服务功能的民事调解服务中心,以及时疏导和化解群众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创新工作机制,推行“信访代理员”与“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把化矛盾于萌芽状态。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责任制度,确保代理的信访事项及时得到办理。配合各方力量,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整合民间力量,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加强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控制,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加强社区防控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治安防范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自防意识,鼓励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和见义勇为,形成治安防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资源供给力度,确保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参与,切实解决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了使社区工作者能够专心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服务,政府必须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投入。根据绵阳市社区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市、区两级财政应共同承担至少5万元的社区工作经费;具体拨付金额应该根据社区人数多少按比例分配,适当照顾转制企业社区和有特殊困难的社区;逐年适当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以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广泛争取企业单位的财力支持,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有奖募捐资金投入,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质保障。政府部门还可以从倡导和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入手,鼓励企业从实际能力出发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支持社区建设。

2、共驻共建,大力推进社区资源共享。社会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社会共建是加强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民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共建组织,健全共建体系,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各类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各级政府要指定部门、指定专人带领社区组织代表前往社区辖区单位落实具体事项,包括资源共享时间、要求和办理相关手续,切实保证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首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社区工作落到实处

1、科学界定社区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社区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应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应根据或委托居民议事会等机构参与在制定绩效计划、实现绩效的过程、评价绩效结果等一系列绩效管理的活动,使社区居民能在实施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或计划中,不断增强社区意识。社区工作人员应以此作为开展各项社区工作的基础,并将其个人的发展计划和社区工作目标结合,促进社区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社区居民应委托居民议事会等针对因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社区工作人员本身能力的原因,而可能出现的偏离工作绩效计划要求的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绩效计划,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引导和支持,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2、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内容。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绩效计划的内容包括职位说明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两个部分,前者针对具体的职位,明确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其内容相对稳定,后者针对具体的人,明确每位社区工作人员在本绩效周期内需要完成的目标,可以适时调整修订。职位说明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共同构成社区工作人员当年的绩效计划。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岗位的不同,社区工作岗位的职责性质、工作模式、人员分工和组合等有许多差异,客观上需要通过建立多样化的绩效标准来体现或适应这种差异。所以实施绩效管理先应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制作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岗位的职位关系、职责范围、工作项目、工作标准、承担责任和任职资格。

3、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确定岗位职责后,应根据相关职责要求,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根据因事设职原则,以基于工作本身需要制定职位设置和职位标准,以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为职位设置的依据,以该职位固有的职能要求来设定工作项目、标准和所需资格能力。确定职位时,应根据系统整体性原则,必须考虑其功能、作用、安排的层次是否得当、合理,职位之间是否协调,所设职位和职责是否科学、合理。应根据最低数量原则,在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少设职位,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冗员和开支。在科学定员、定职基础上,实行科学的定薪定酬机制。实行二元工资制度,将工资金额从社区工作经费中划拨出来,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到社区工作人员的银行帐户,绩效工资根据年终的绩效考核情况按等级发放,以增加社区财务透明度和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打造信息技术平台,确保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1、加快基础建设,构建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健全社区信息化设施。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科技城的建设为依托,以现有成熟社区为先导,逐渐加大政府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分阶段为社区居委会配备电脑、传真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将社区工作人员电脑利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建立社区电教室社区电子图书室和电子触摸屏、社区服务缴费通等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在增强信访、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治安、环境等管理的效能,开展社区劳动就业、帮困扶贫、敬老养老、便民利民、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社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电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网上教学、开展业务骨干指导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站维护和建设技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工作的无纸化办公。

2、围绕居民需求,搭建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打造阳光救助服务平台。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以市委、市政府等核心网络系统和区、街、居多个节点的城域网络系统为依托,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类别的信息资源,以使其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政府信息和在网上完成办理申报手续等工作。着力打造“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建立公益信息数据库,让困难群众自主选择援助项目和物品,以增强救助工作针对性。促进社会各界通过社区门户网站,实现救助形式救助项目、救助内容的有效对接和快速交换。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整合救助资源,为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医疗、就业等全方位的援助,实现社区信息化的成果共享。

建立社情民意服务平台和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在建立“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社区工作效能投诉、区长信箱、网上评议、民调新闻、意见征集”等栏目。依托社区门户网站,成立“民意调查中心”,集网络调查、电话访问、入户访谈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社情民意,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并通过社区信息化网络,对失业医疗、保险、就业等业务,实施网络动态管理;建立“网上社区缴费通”,使居民群众可以轻松完成水、电、气、数字电视、电话等各种费用的缴纳和票据打印;实现社区房屋管理、社区安全、社区环境、工商业户管理、地名公共服务等日常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社区居委会从繁杂的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和谐社区建设。

建立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在“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增设教育信息频道,开设“教师频道、学生频道、教育法规“等多个社区教育栏目,并将全市中小学网站联接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和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建议根据循序见进的原则,先在有条件的社区进行示范,建立电教室,实现社区电子图书室与全国文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开展互联网电化教学、电视会议、网上浏览、在线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3、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社区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使社区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规范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系统维护与保养;明确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程序标准和相关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考评,把社区信息化列入社区建设规划,强化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并纳入示范街道、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切实保障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每年按比例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维护和设备更新,使社区信息化沿着快速、持久的轨道发展,稳步推进全市社区建设。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九

西城社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社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严打整治,切实加强基础建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状况保持了平稳态势。在今年的综治工作中,我们在认识上上高度,在落实上加力度,在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处着力,在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健全制度,严打整治诸方面下功夫,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保持了西城社区综治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

以综合治理为抓手,提高居民讲卫生,树新风的道德风尚。半年来,以建设文明和谐旅游社区为目标,采取要求与督查结合,典型与机制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47条大街小巷,2997户居民入户进行督促检查卫生、排查安全隐患、登记排污设施、掌握危房、雨季出水不畅的街道和院落等基本情况。并对环境卫生差的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提出要求标准,表彰先进,教育落后,创造了整洁优美安全祥和的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按照县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对辖区内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电力部门、宾馆饭店、古城建筑、商铺、学校、交通、消防等安全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并进行登记造册,深入到37家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结合艾滋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大力宣传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防治了疾病的传染,提高了防控能力。

1、我们深入开展“四打四整治”专项行动,以“扫黑除恶”为重点,深入摸排线索,从重从快打击,坚持“严打”方针,巩固和发展“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果。今年上半年来,我区共发生刑事案件5起,治安案件6起。一是突出重点,露头就打,及时分析研究刑事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牢牢把住“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适时采取集中行动,专项治理等多种形式,坚持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坐大成势,形成气候。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力度。促进了我社区治安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二是把打击和重点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分析检查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地区的治安情况和治安问题,及时开展综合整治,对“窗口”地区、学校周边、企业周边、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和网吧整治,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2.我们组织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群防群治,辖区划分为十个小片,每个小片由机关干部、派出所干干警和信息员组成,相互联系,互通信息。对于社区的下岗职工、残疾人及精神病重症者、刑释人员重点管理,进行矛盾排查,定期走访与平时管理相结合,做到管理制度化。半年来,分片人员对每条街道和每个院落进行了三次排查,各片还进行了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摸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社区上半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广大居民的赞同。

3、我区还对“藏民”、“新疆籍居民”等重要情况,认真摸底,严密监控,决不能让其形成现实危害。为此,我们出台了反恐怖预案,并与派出所联合,对我区的宾馆、饭店以及娱乐场所进行了三次摸排,未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把大多数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简单民间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引发群体的事件。

我们把调解与信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调解和接访并重,变“上访”为“下访”,变群众“来访”为领导“约访”,变事后调解为事前预防,我们区涉及信访对象,我们党工委书记闫振贵多次相约,与其交流谈心,对其进行劝解,终使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放弃上访。半年来,全区共调解民间纠纷2起,调解成功率100%,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1、加大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力度,对社区内流动人口、出租房逐院进行梳理,重新登记造册,其中流出人口52人,流入83人。分片成员还对辖区内的所有住户进行了摸底登记。

2、上半年,从20xx年-20xx年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6人,五管人员5人。尤其是在今年建起国六十周年的特殊时期,根据刑释解教人员名单和我所掌握的人员情况,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走访、排查、登记造册,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我们对他们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实行“三帮一”制度,做到了不脱管、不漏管,对他们进行多次帮教。

1、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上半年,我区对辖区实施“分片定责”活动,使机关干部和信息员、街组长积极争做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员,成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的服务员,学法、守法、用法的带头人,其中出板报三期,挂横幅6条,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20xx年3月15日,我们配合工商局在峰岩广场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并发放大量的宣传材料。

6月1日,我们进行《禁毒法》的宣传,并在主要街道张贴宣传画,翻印《禁毒法》手册若干及宣传材料千余份。

2、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我们对辖区内的四小学、西关小学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方互动的教育网络。利用学校有利契机,我所与学校的法制校长联合对学校师生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教育活动,受教育人数达千余人,6月1日,开展了《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宣传活动,受教育人数达千余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守法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明显。

3、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

为了保证机关干部能够依法行政,社区制定了每周一上午学习制度,确保了主要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

4、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

我社区广泛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今年是安全年,我区深入各企业单位、居民院落进行入户法制宣传。进行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西城社区于20xx年3月举办了《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企业所得税法》专题讲座,各企业负责人包括外来经商人员学习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并发放了千余份宣传单,20xx年4月份,社区又举办了《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制宣传活动,全区有200多人参加。对于艾滋病传播的高危群体,在组织有关单位责任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深入到各行业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面对面谈话100余人次,对外来民工进行了免费体检和hra抗体筛选。

1、社区加强对低保户的管理力度。2月,我们对我区的700多户低保户进行了重新复核,前后将13户特困户新纳入了低保范畴;对低保户进行了住房状况调查,对特困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对特困户进行了三次慰问,并与房管局配合,让无住房户享受廉租住房。现已办理了20户。使他们的安居有了着落,体现到党的温暖。

2、我社区下岗职工多,社区千方百计为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找工,配合今年企业改制,对辖区的下岗职工,依托职教中心建立长期培训基地,出台了十条扶持政策,对171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为46人牵线搭桥找到了工作岗位。3月18日,晋中市政协莅临我社区进行了创业再就业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办理《下岗职工优惠证》,解决再就业的问题对4050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

3、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并坚持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上半年为社区残疾人发放轮椅2辆。现正准备成立残疾人康复中心。除此之外,通过残疾人运动会为残疾朋友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上半年来,我区综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促进全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层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十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中。社区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街道、居民住宅区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和黑板报,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会活动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今年全年,我社区共出动义务巡逻队7000多人次,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佩戴义务巡逻袖章下户巡逻已形成制度化。社区还给义务巡逻队配备了小喇叭,通过播放喊话录音提醒居民加强防范,社区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著增强,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4、xx年度xx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规定今年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群防群治工作上,我社区为了更好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降低发案率,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想方设法对辖区内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没有围墙的小区要修建围墙,没有安装防盗门的.单元楼要做好住户的思想工作,争取在单元楼的楼梯口统一安装防盗门。xx一区启用义务巡逻队员在小区门口值守,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小区治安状况大大好转,车辆失窃现象减少,中午休息时间也没有收废旧的噪音出现,居民反映很好。6月份起,我社区义务巡逻队员开始在巡逻过程中运用小喇叭播放喊话录音,并在各居民楼张贴倡议书,号召居民们行动起来,争取统一在单元楼楼梯口安装防盗门,齐心协力创建平安社会、平安社区。这一倡议逐渐深入到居民当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至今年11月为止,我社区已有49个单元楼安装了防盗门,占辖区单元总数的28%。

5、今年10月,我社区在xx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全民动员,在辖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压案”专项行动。我们将社区原有的两队低保巡逻队做出安排,要求他们分区分片负责治安巡逻,并发动居民小组长率领本组居民也共同参与。我们还为参加巡逻的巡逻队员配备了红袖章、哨子、棍子和小喇叭。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做好了值班安排,每天分班分组地按照预定时间、班次、巡逻路线进行巡逻,保证24小时都有人值班,24小时都有人巡逻,并做好巡逻记录。同时与派出所加强联系,打防结合,保一方平安。自开展“压案”行动以来,我社区治安、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和75%,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787人,共有出租房屋户184户。每一户出租房屋业主均与社区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次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00余份,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