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月光联想篇一
我准备吃碗泡面。
我吃泡面,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吃,只是这个念头突然就这么冒了出来。我像电视里那些伟人一样托着下巴沉思了三秒钟,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于是我决定吃碗泡面。
几分钟后,我已经在吃泡面了。遗憾的是,这碗泡面非常不成熟和不成功,我吃了不到一半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这原因不在于泡面,当然更不在于我——虽然在烹饪方面我几乎是个白痴,但轻松地泡出一碗合格的泡面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于是我把这次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泡泡面的开水——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且显得很是荒唐。可你知道,人许多时候往往会找许多莫须有的理由为自己的败笔开脱,甚至把责任推给自己的同类。相比较来说,我认为自己这么做并不过分。因为我伤害的仅仅是一丁点的开水而已。是的,仅此而已。
对于剩下的半碗泡面,我决定继续留着当夜宵。看起来似乎少了点,可我并不担心,因为我从小就知道一个真理:一碗泡面吃一半,剩下的过段时间,就又成为一整碗泡面了。
这个真理是隔壁的胖蛋告诉我的,我笃信不疑。因为他是我儿时的一个偶像——我能把泡泡糖吹出比我拳头还大的泡泡,而胖蛋却仅用一杯肥皂水就能吹出比我脑袋还大的.泡泡。这件事也导致了我自卑心理的最初形成。当我数年后惊奇的知道胖蛋其实是个傻子的时候,自卑却已经在我体内安家落户,变得根深蒂固甚至坚不可摧。于是我知道,小时候的许多想法实在是很不成熟的。
我已经说过,他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偶像,他教给了我许多现在看来依旧无懈可击的真理,而上面提到的就是其中我最记忆犹新的一条。那时候,我对他的崇拜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连他眨眼睛的节奏都一味模仿。胖蛋是个名副其实的“鼻涕虫”,每过几分钟,就会有两管淡黄色胶状液体从他那秀气的鼻孔里溢出来,一直往下流到嘴里,此时他便活动双唇,把那些东西干净利落地全部吸收到嘴里。这让我一度以为我尊敬的胖蛋同志是吃鼻涕长大的,并且误以为鼻涕是一种确实可以吃、并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于是,有一次我偷偷地效仿他做这个动作,却被不经意看见的母亲好一顿责备,警告我以后再也不许这样做。
过了这么长时间后,我又去看我剩的的半碗泡面,果然又变成了一大碗,并且一根根面比之前胖了好多,色泽也非常好,非常圆润,于是我很开心——看来夜宵真的不用愁了。但同时我又感到一丝感伤,因为我和胖蛋之间的感情就是因为半碗泡面而慢慢烟消云散的。
当时是一碗属于我的泡面。我辛辛苦苦等了好半天,终于等到半碗泡面又变成了一大碗。在大快朵颐之前,我决定先去清空一下我肚子里的废弃物。不得不说,这个决定是相当不明智的——当我回来的时候,我看见胖蛋撅着个肥腚趴在我的碗边,而泡面又变成了半碗并且在继续减少。
这一刺在我和胖蛋的友谊史上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也导致胖蛋像馒头一样的屁股上多出了一个肚脐眼儿。从此以后,我便时不时地被他抓住继而一顿毒打,而我,基于长久以来对他的敬畏,除了逃跑,却积攒不出任何反击的能力。这并不使我难过,难过的是胖蛋说我伤害了他屁股的自尊,让我向他的屁股道歉。我却坚决不从,我宁愿向任何人甚至我最讨厌的人道歉,可我绝不会向一个哪怕是我最尊敬的人的屁股道歉。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原则问题,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于是他就天天打我,我就天天跑,却天天被抓,被揍的时候我会哭,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友谊。
这时候,我已经又开始感觉饿了,于是我把剩下的泡面吃了,还好,味道比之前好多了。
元成均:林州市桂林镇人,现居山东潍坊,自幼爱好写作,曾在潍坊日报、奎文新闻及山东建设报发表新闻及文学作品若干。
【本文作者:元成均。(公众号:芝兰园)】
月光联想篇二
月亮,似乎总是那么的羞涩,每次都是如此地柔和地将光华洒落下来,宛如一道银色的涓涓细流。
蟋蟀静静地趴在草叶上,呆呆地望着池塘中的银色月光,一动不动,心想道,又是一个静谧美好的夜晚。不一会儿,好动的小蟋蟀的脚便麻了,他伸了伸腿,轻巧的跳到了盘聚在墙上的爬山虎丛中。绿油油的爬山虎在夜晚被细细地铺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银色这是蟋蟀最喜爱的颜色。
蟋蟀抬起头,瞧见了可爱的月亮洒着银色柔光的月亮正注视着花园内的每一件趣事。蟋蟀突然心血来潮,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拿起背后的小提琴,缓缓地演奏开来。汀汀淙淙,从琴弦上流泻下来,曼妙深情。
就像引子一般,花园中霎时间响起了众多合奏一如既往的花园乐队和月光之曲。这支安定美好的曲子被月光插上了翅膀,飞进了花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失眠的动物们静心入睡。蟋蟀演奏着,望着醉心的月亮,动情地歌唱起来,赞颂着月光赐予他们的自由与快乐。月亮还是那么羞涩,听到了曲子,悄悄地转过身,藏入云端,呼唤着太阳出来。
月光联想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4、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教学重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
1、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准备:
1、贝多芬的资料。
2、奏鸣曲《月光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非常好!
听了你们的诵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月光如水,轻轻地洒在床前;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课文--《月光曲》(教师板书,学生回答)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学习新课
在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过许多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那么,这首《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1页,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从第一自然段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讯息。
学生交流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并进行小结。
贝多芬资料: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十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
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幸福!”那么,他是不是真的这样做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习2-3自然段
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段落,并拿起你们的笔,写出你们的问题。(教师提示朗读要求:一是把音读准;二是读得流利;三是不断地诵读,直到明白为止。)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问题,教师补充说明。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结合上下文理解“幽静”的意思)
(2)抓住“断断续续”来理解: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到什么?
其余学生思考:你从两兄妹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4)驻足倾听的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5)教师板书:听曲
2、学习第4-6自然段
(1)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是怎样做的呢?(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2)贝多芬要做什么?(教师板书:演奏)
(3)他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呢?
(4)盲姑娘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激动)
她是如何评价贝多芬的演奏的?(指导朗读。)
(5)贝多芬听到盲姑娘这样说,心情起了什么变化?(深深打动如大海的波涛)(与穷人的心意相通,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使他与兄妹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于是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第7-10自然段
正在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的清幽。)(教师指导朗读)
这一切使贝多芬觉得心中充满了温馨和祝福,也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教师板书:创作)
那么贝多芬创作了什么曲子?究竟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语句。
学生浏览课文查找有关内容。
汇报查找结果,教师出示相应语段。
(1)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明确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
(2)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从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关语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
(4)学生自读这两段话后进行四人小组讨论。
(5)师生交流找出如下四个画面:
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后教师板书:月亮升起)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教师板书:月亮升高)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教师板书:风起浪涌)
画面四: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教师板书:风平浪静)
(6)随着乐曲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这样变化着。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表现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四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开始。
(7)学生各自读练习读课文。
(8)指名学生分画面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课文的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①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评议朗读,体会句意。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
指名读,提问: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此处描写的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昂的,所以语调应该快速而有力。“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应读得快,“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教师板书:激昂)
④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
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此时海面已经风平浪静,乐曲将要结束,所以语调要柔和、缓慢。教师板书:舒缓)
(9)教师:《月光曲》的旋律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再一次去欣赏这首曲子。
(10)配乐朗诵这两段文字。学生小声地练习自读。
(11)教师: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不是,是联想)谁的联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
(12)教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他们的联想?
(13)出示句子比较: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①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②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因为景象不是真实的,是妹妹的想像,同时妹妹是个盲人,她看不见。)
③教师与学生采用接读的方式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师)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生)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部分展开的联想和想象)
④练习用“仿佛”造句。
看着那一轮明月,我仿佛。
(14)全班朗读。
4、学习第11自然段
这美妙的《月光曲》使兄妹俩深深地“陶醉”了,(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以致于贝多芬已悄悄地离开了,他们还不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不辞而别?(教师板书:谱曲)
当兄妹俩从音乐中清醒过来后,会交谈些什么?(请两个学生扮演兄妹进行角色会话)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传说”与第一自然段的“传说”起了什么作用?(首尾呼应)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出示句子:假如贝多芬,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①假如贝多芬不会作曲,音乐记忆力不强,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②假如贝多芬没有丰富的想像力,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
总结:从听兄妹俩的对话,听盲姑娘弹琴,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四、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2、和同学一起朗读第九自然段,再次感受《月光曲》,直到成诵。
五、板书设计
月光曲
谱曲(11)
创作(7-10)(结束)
弹奏(4-6)(高潮)月亮升起→月亮升高→风起浪涌→风平浪静
听曲(2-3)(发展)平静→稍快→激昂→舒缓
(发生)
月光联想篇四
每个凉爽的晚上,我都会坐在窗前,望着那迷人的月亮。
你瞧!一轮圆圆的月亮,从大山的后面冉冉升起,把它柔和的月光洒满大地,将大地装点得色彩斑斓。
月亮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总是让云朵妹妹为它遮挡它美丽的样子。
月亮先是淡黄色的,边上还有许多类似雾的东西,后来,它的颜色又慢慢地变深了,类似雾的东西也不见了,从朦胧变成了很清楚的一个月亮。
这个时候,我又发现,这个月亮不在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更像一个婀娜的舞女,在空中展现着自己最美的一面。
人们坐在月光下,望着月亮,夸赞着。
夜,被月亮照亮了,也变成了一个不宁静的一个世界。
月光联想篇五
生1: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听课。
师:其他同学想来说一说吗?
生2:教室里播放着音乐。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吗?
板书:
音乐
生:发现了!
师:听着音乐的旋律走进教室来上课,同学们的心情又如何呢?
生3:我的心情很高兴。
生4:我觉得心里很舒畅。
生5:我觉得心里很平静。
师:音乐可以使人心灵愉悦。同学们平时都听些什么音乐呀?
生:略。
师:那么同学们听了音乐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略。
(点评:从课前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上课,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聊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听音乐的感受。学生的情绪因为有了音乐而异常兴奋,学生的兴趣因为自己喜欢而充分投入。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会有丝毫的紧张和压抑,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在聊天,聊音乐,也欣赏音乐。事实上,听完了整堂课你会发现,孩子们真的只是在聊音乐和欣赏音乐。)
二、引入新课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生1:略。
生2: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平静的曲子。
生3: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柔和的曲子。
生4: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恬静的曲子。
生5: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很美的曲子。
师:我发现,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月光曲都是非常非常美的,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月光曲的美!
三、读中感悟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8、9、10三个小节。要求把字音读准了,语句读通顺了。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哪些同学已经会读了,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指名学生读。)
师:其他同学也想来读一读吗?可以从这三个小节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喜欢读几遍就读几遍。
(生读,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请你当小评委。师指名读。
师:哪位小评委愿意来评一评呢?
(师指名评。)
师:评的真好。你能读得更美吗?
师:你读得也挺不错的。哪些小勇士愿意来挑战他?师指名读。
师:多美的意境呀!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一层银纱。四周是那么幽静。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贝多芬手抚琴键,弹起了月光曲。其他同学想不想也读读这一小节呀!
(生齐读。)
师:其他同学呢?你喜欢哪一小节呢?也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
(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这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又是哪些句子呢!
(师指名读。)
师:老师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一段文字特别美。其他同学也想读读吗,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也读出来呢?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
(生自由读。)
师:哪位小勇士能第一个站起来读一读的?
(指名读。)
师:你读的真好,能把你的体会跟大家说吗?
师:其他同学,你们体会到了吗?能不能也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呢?
(师指名读。)
生:我觉得应该是从低到高的。
(点评:多种方式的自读、指读、评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了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而读应该是这种语言实践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注重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理解,体验,和感悟正是体现阅读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方式。)
四、音乐欣赏
师:月光曲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猜测的那样呢?想不想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想。
师:大家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丰富的联想。
板书:
联想
(打开页面,生欣赏月光曲。)
师:月光曲美不美啊?
生:美。
师:听着这么美的曲子,你的眼前浮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来描绘描绘。
师:哪位小勇士先来?
师指名答。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呀?
师:你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也很强。谁还想来谈一谈吗?
生:想。
师:老师给大家配上月光曲,同学们可以在音乐声中尽情地朗读,喜欢读几遍都可以。
五、配乐朗诵
(师打开页面,生配乐朗诵。)
(全体同学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诵。)
师:你读的多好呀,感情多深呀!你真了不起。
师:听了这么美的音乐,读了这么美的文字,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贝多芬的情感也是在变化着的呢?可以联系上节课的内容来谈一谈。
板书:
情感
生:略。
师:是啊,所以美好的音乐都寄予着作曲家强烈的情感。不管是诗人写诗,作家写文章,还是作曲家创作乐曲等等,都是因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而正是这些强烈的情感能够更加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就是这样。
(点评:到这儿为止,老师已经把“音乐、联想、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得一清二楚。而学生对这三者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来自于老师的讲解,他们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到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声中领略到了作者的情感,展开了自己丰富的联想;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联想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和情感的理解。整个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种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着审美的乐趣。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吗? )
六、联想起飞
生:想。
师:好的,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用心领会音乐的意境和内容。可以闭上眼睛,展开丰富的联想。这首音乐可是和月光曲的曲调截然不同的哦!
(打开页面,生欣赏音乐──《步步高》。)
师: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生: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想不想把你描绘的画面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呢!
生:我好象看到新年到了,人们都在敲锣打鼓的庆祝新年。有的在贴春联,有的在吃年夜饭,有的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很高兴。
师:你的画面又有人又有物,还有声有色的呢!
生:我好象看到了傣族人民正在欢度泼水节,人们你泼我,我泼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师:真不错,你的描绘也很富有情趣。
生:我好象来到了大草原上,看到草原上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正围着火篝在唱歌跳舞,我仿佛也来到了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跳起了舞。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的眼前也仿佛浮现了那样美好的画面了。
生:我好象看到了过新年的时候,人们在舞龙灯,舞狮子,鞭炮声震耳欲聋,五颜六色的烟花漂亮极了。
师:多么热闹的新年呀。老师仿佛也感受到了那分快乐了,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喜庆的画面。
……
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读,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同学们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对自己的文字做适当的修改,小小组内可以交流一下。
(点评:听着学生们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发言,我真的很激动。没想到学生对一段他们并不熟悉的音乐会理解得这么准确,感悟得这么深刻。我觉得当我们的教学触动了学生心灵的时候,他们封存的记忆被激活了;他们沉睡的潜能被唤醒了;他们幽闭的心智被开启了;他们囚禁的情愫被放飞了。这是令人多么震撼和鼓舞的课堂啊! )
七、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