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泥鳅篇一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一天,陈辰小朋友带来了几条小泥鳅,说:“我昨天和爷爷在捉泥鳅,泥鳅很难捉的,很滑的。”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有了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捉泥鳅》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满足泥鳅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感知。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捉为主线,让孩子在捉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不同材料捉泥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实践。
最后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
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欣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
1、(出示泥鳅)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话)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1)第一次捉泥鳅
2)第二次捉泥鳅
师:泥鳅这么调皮,它有什么奥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儿说不出,师直接丰富: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过竞赛,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2、幼儿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捉泥鳅,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记录。(在使用的材料图片边打勾或打叉,要求两样对比着都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队进行捉泥鳅比赛。(提醒幼儿各队人数相同)
4、比赛后、师出示统计表,记录,比较、发现结果不同的原因。
2)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防止泥鳅逃跑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防止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四、联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让幼儿感受到探讨科学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
1、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地湿湿的,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滑倒?(引导幼儿观察鞋底)
2、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瓜叶子捉泥鳅防滑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的不滑?(铺纸板、地毯、地上划纹路等)
4、在《捉泥鳅》的歌声中整理场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泥鳅篇二
前几天,我在我家小溪里捉了几条小泥鳅,我把它们养在鱼缸里。
泥鳅长得很滑稽。它的脑袋很小,身体是灰黑色的,黑里透亮;身子像蛇一样,非常灵活,所以它们能在水或泥里钻来钻去,我可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才捉到它们的哦!
泥鳅吃小鱼才叫有意思呢!有一次,我捉了几条小鱼放进鱼缸里。
接着,泥鳅和小鱼就展开了一场大战。小鱼们像屁股底下长了弹簧似的,上上下下地跳起了舞,躲避着泥鳅的追击,但泥鳅还是尾追不放,吓得小鱼逃到了水面上,想在水面上休息一会。谁知道泥鳅又追上来,张开嘴便把小鱼吞了下去。剩下的小鱼吓得慌忙四处逃窜,尽力地躲避着泥鳅的追击。
很快,只剩下一条最大的小鱼了。这条小鱼最狡猾。它像箭一样,一窜一窜的,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灵敏地躲避着泥鳅的追击。突然,那条小鱼用最快的速度从泥鳅的肚皮下逃走了。泥鳅并不灰心丧气,很快和另一条泥鳅展开了“渔网式”追击。一条泥鳅在前面,一条泥鳅在后面,对那条最大的小鱼展开了拉网式夹击。那只小鱼上上下下躲避着泥鳅。就在这时,后面的泥鳅飞快地冲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咬住了它,小鱼的尾巴一摇一摆,想逃走。另一条泥鳅立刻游过来把小鱼的尾巴咬住。那条小鱼只好乖乖就范,成了两条泥鳅的午餐。
我的泥鳅不仅活泼可爱,而且行动灵敏,是我的好朋友!
泥鳅篇三
1、梦见泥鳅主福,象征着财富。
2、男人梦见泥鳅,预示梦者工作或事业上能如鱼得水,处理事情十分圆滑合理,而且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3、女人梦见泥鳅,预示梦者财运上升,女人会持家合理支配收入,得到丈夫与家人的支持。
4、农夫梦见泥鳅,这是祥瑞兆。预示梦者在秋天庄稼能够有个很好的收成。
5、生病的人梦见泥鳅,预示梦者的身体到了秋天疾病就能够得到痊愈,疾病消失。
6、出行在外的人梦见泥鳅,预示梦者在秋天的时候能够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7、学生梦见泥鳅,预示梦者会在秋天举行的考试中取得很优异的学习成绩,这让你的家长很是欣慰。
8、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梦见泥鳅,预示梦者在秋天将会发生令你十分悲伤的事情。
梦鳅跃水中,吉。此梦文士有秋试之捷;诗客骚人梦此,有秋气之悲;耕夫农叟梦此,有秋成之望;出行者梦此,主至秋而回;疾病者梦此,当秋渐愈。凡事遇合必待秋而定。泥鳅是一种生活在底层的鱼类,由于“鳅”和“秋”谐音,所以在梦里看到泥鳅,象征着一切事情要等到秋天来定。
泥鳅篇四
;有一种花,名字很奇怪,叫泥鳅串花。它高约一尺,河滩和田埂上随处可见。当我们朝河滩走去,远远地,目光便被它吸引住了——它总是将花朵高高举起。
泥鳅串花能吸引我们的目光,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花朵确实漂亮,美轮美奂。那是一种圆圆的小花朵,中间是金黄色的花蕊,四周簇拥着一圈细小的、像雪一样的白色花瓣。夏天,阳光灼热。我们在河滩上放牛的时候,或者,我们顶着烈日踩在田埂上朝学校走去,头皮快被太阳烤焦了,这时,眼前突然闯进一些白色的像雪一样的花朵,刹那间,内心深处就会滋生出几许凉意。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不僅我这样小小年纪的孩子喜欢泥鳅串花,一些小虫子也对它情有独钟。河滩上,草木繁茂,小虫子也数不胜数。长久站立在河滩上,你注视着脚下的泥鳅串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瞧那无所事事的金龟子,大半个下午,都一动不动地趴在泥鳅串花上面。金龟子比较笨重,纤细的枝条显然不堪重负,朝一个方向倾斜下去。直到太阳落山,余晖将河滩染红,金龟子嗡的一声飞走了,弯曲下去的枝条才重新挺立起来。幸好,遭金龟子碾压后,那圆圆的像雪一样的花朵,依然完好如初。除了金龟子,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个头很大的蚂蚁沿着枝条爬上来。它们站在花朵上,努力将身体挺立起来,呆呆地朝天空眺望一会儿,又匆匆忙忙爬了下去,回到大地上,回到搬运粮食的浩浩荡荡的队伍里。
这些蚂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来又爬下去,仅仅是为了站在高处,朝天空眺望那么几秒钟吗?这真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问题,小时候我弄不懂,现在的我,依旧不明白。
赵克明摘自《台港文学选刊》
相关热词搜索:;泥鳅篇五
活杀泥鳅,民间一般是采用一条一条往地下摔、铁锅烫、微波炉烤等方式。“摔”尽管效果较好,但比较麻烦,而且会把环境弄得很脏;烫、烤速度快,但对泥鳅的营养价值破坏极大,并且会把泥鳅的表层弄得体无完肤。下面小编准备了泥鳅的杀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小编向大家介绍一种盐渍方式:首先把养泥鳅的水沥干倒入有盖器皿,按500克泥鳅放入5—8克食盐,并立即盖上器皿,20分钟后就ok了(注意:如果泥鳅大,时间可稍长点)。此时,用水将泥鳅冲洗干净,沥干后就可以安全地任你烹调了。
盐渍方式可谓是方便、快捷,方法十分简便、操作特别容易。最重要的是,通过盐渍,能够使泥鳅主动把体里的泥土和脏物全部吐(生理呕吐)出来,这样既保持了泥鳅的外观完好无损,又保证了泥鳅的营养价值丝毫不变。
在大泥鳅头部以下2厘米处,用刀在胆的部位切一个三角口取出胆、肠等内脏,将鱼籽保留(因为活泥鳅宰杀起来较麻烦,可先将泥鳅摔一下);然后入沸水大火烫20秒,接着放到水管上冲洗几下,洗掉外表粘膜,去掉土腥味。
取大泥鳅500克,放到方便袋中扎紧,下到沸水中大火煮20秒拿出,稍冲洗一下,然后按照方法一中的步骤取出内脏,最后用凉水冲洗干净即可。
注意:宰杀泥鳅时不能开膛太大,否则影响成菜的美观;不要将鱼籽去掉,只将胆部位切掉就能带出肠。
轻松收拾泥鳅!宰杀泥鳅不再恐怖!找一圆形冰棍棒,竖着用刀嗑一十字,注意不要劈到底。把泥鳅放在一个盆里,千万不要放水,抓一把细盐撒进去,马上盖上盖子,而且要用力盖住,如果泥鳅很大又很多的话,会把盖子顶开.直到里边没什么动静了再打开盖子,这时候泥鳅已经没力气了,再收拾起来也容易多了。然后用清水冲洗后,左手拿一泥鳅右手拿冰棍棒,用劈头一端向泥鳅肛门旋转着推进,到头后拉出冰棍棒,内脏会全部带出。
另外,泥鳅也可不用杀的,养水里,倒上几滴油。让油花散落在水面上,它自动会把肚子里的赃物吐出来。等干净了就可以做了。
当然,也可以放辣椒。烹饪前,在装水的碗里放进两根辣椒,泥鳅就会吐出肚中的泥,待泥鳅吐完泥以后放入少许酒,再摇动一下,等泥鳅醉了,再用盐和水去黏汁。
泥鳅,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
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
泥鳅的体形在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黑班,尾鳍和背鳍具黑色斑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生活环境及饲料营养不同体色有变化。
泥鳅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吻端向前突出。有须5对,吻端1对,上颁门1对,口角1对,下唇2对,口须最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但也有个别的较短,仅达前鳃盖骨。无眼下刺。背鳍无硬刺,前两枚为不分支鳍条。
背鳍与腹鳍相对,其起点约在前鳃盖骨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但有部分个体在鳃盖骨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靖距腹鳍较远。腹螬不达臀鳍。尾螬圆形。 泥鳅眼很小,圆形,为皮膜覆盖。鳞细小,圆形,埋在皮下,头部无鳞。泥鳅的视觉极差,但触觉、味觉极灵敏,这与其生活习性相吻合。
泥鳅皮下粘液腺发达,体表黏液丰富。脊椎42—49节,鳃耙退化,呈细粒状突起,鳃孔小。具咽喉齿1行。胃壁较厚,呈“工”字形,其内部左侧卷曲呈2-2.5圈的螺纹状。肠短,为直线排布,其壁薄而富弹性。螺小,呈双球形,前部包裹在骨质囊中,后细小而游离。
泥鳅篇六
去年过年时,我和村里的几位小伙伴一同去村口的小溪抓泥鳅。
村后的小溪非常浅,水深只有30厘米左右,听小伙伴们说那里的`泥鳅非常的凶,为了在小伙伴们面前耍耍威风,便自告奋勇说:“我去”。
到小溪,我慢慢地下水寻找泥鳅洞。果真,找到了一个泥鳅洞,洞口有五厘米左右宽,我心想这得是多么大的泥鳅啊!我用手往洞里挖,挖了一小会儿,突然我的手不知被什么咬了一下,我急忙将它拉出来,此时我被吓得大叫,立刻把它甩了出去。第一次抓泥鳅,计划失败。
第二天我重整旗鼓,准备继续去抓泥鳅,以防被咬这次我带了一个小铲子。来到小溪处,我小心翼翼地下水,快速地找到洞口,用小铲子往里挖,不一会儿出来一条泥鳅,我把它捧在手心。不料泥鳅一记“神龙摆尾”,直接挣脱了我的束缚,我立即追去,但泥鳅在水里比较占优势,最终它还是逃了。
我偏不信抓不住它,于是我回家拿了秘密武器——手套和水桶,重新找了个泥鳅洞,用熟练的手法将洞挖开,一条泥鳅跑了出来,我看准时机,直接用两个手牢牢抓住,快速放到桶里,耶,成功!我心中不由地传来一阵暗喜。
这个泥鳅都成精了,害我抓了好久呀!
泥鳅篇七
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
真有他的,还是单曲单句循环模式。我打断他:“你捉过泥鳅?”他一脸懵懂地望着我,总算是按了暂停键。
小时候,老家的稻田里,不夸张地说,泥鳅都是用竹撮箕舀。小小的山村依山傍水,稻田傍着小河顺着山坡鞋垫子似的摞叠上去,灌溉用水都是用木槽或竹槽把河水引到最上面的稻田,再一块块灌下去。每家的稻田靠大路的一侧都用稀泥圈了界,界内是自家的稻田,界外则是水流自上而下流经的渠道。水是公用的,每到灌溉季节,各自把泥巴圈扒开一个豁口,水流进自家的稻田,等灌饱了,又把豁口给补上。至于田坎上公共水流通过的豁口,只要需要,都可以扒开或是堵上。
那时捉泥鳅,都不敢在泥圈内的稻田里,粮食都是活命的根本,弄不好屁股就要挨大人的板子,故而,我们捉泥鳅都是选择泥圈外的公共水道。一人把上面的田坎豁口堵上,掏一条小槽把水引到大路旁的水沟,一人把将要捉泥鳅的稻田泥圈外公共水道的水排了只留少许,然后把田坎豁口也堵上。准备工作就绪后,一人把从家里偷出的竹撮箕斜向下按到稀泥里,另一人则赤着脚在稀泥里往撮箕口趟。时机到了时把撮箕端起来口稍上抬,就见大半撮箕稀泥里有肉滚滚的东西在翻腾、扭动。岸上一人接过撮箕,到大路旁边水沟的小水潭里淘洗掉泥浆,把泥鳅倒进木桶里。如此周而复始,一会儿工夫就有大半桶泥鳅到手。几个孩子分了,拿回家有的干煸,有的加韭菜炒,有的加酸菜炖,馋得家里的猫咪围着灶台一边转一边喵喵地叫个不停,大人们也省了些唠叨。
这样的捉泥鳅法,泥鳅来得似乎也太容易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稻田里的泥鳅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捉到。几年前带老公和儿子回老家,本想把儿时经历过的一些东西也让他们体验一遍,只是,所有的稻田都改成了旱地,用竹撮箕舀泥鳅,湮没在了小村的历史长河里,也无奈地沉到了我的记忆深处。
小孩子的心是最单纯的,在他们的认知中,除了好就是坏,人有好坏,动物也一样。比如说小时候看到蚂蚁打架,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红蚂蚁是好的,黑蚂蚁是坏的,总会毫不留情地帮助红蚂蚁把黑蚂蚁碾死,或是用力吹一口气把黑蚂蚁吹走,或是一瓢水把黑蚂蚁淹没。关于泥鳅,我们也在心底里把红尾巴的当成最好的。
捉红尾泥鳅,其时我已经跟着父亲在镇上读了小学。父亲在镇教育组工作,教育组的办公地点是暂借的太坪高中的房子。太坪高中不远处就是太坪河,河里鱼、虾、蟹都多,自然也少不了泥鳅,还是我们眼里顶顶高贵的、个头肥大的红尾泥鳅。
说到捉红尾泥鳅,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高我两级的妮。她父亲是高中老师,她和妹妹都跟着父亲在镇上小学读书。我们住一栋楼,她家在二楼,我家在楼下。这个小妮子不是读书的料,对玩却是都在行,女孩玩的`项目她样样精通,就是男孩玩的那些把戏,她也从没怂过。可以说,那时她就是教育组和高中所有老师孩子的“王”!
不上学的日子,妮带着我们一群孩子不是在山上乱窜,就是在河里游荡。相比较难得爬的大山,我们更喜欢将太坪高中环抱在怀里的这条太坪河。其中,捉红尾泥鳅是我们必玩的乐此不疲的项目。
妮多半带我们在靠近高中的河这边玩,但要是捉泥鳅,就得趟过河到对河岸附近的缓水里。太坪河就像卧着的一位妙龄女子,身材凹凸有致,途经太坪高中的这段刚好是“s”形,靠近高中的这边水急一些,浅水里几乎没有青苔等水生植物,河对岸水流缓,回水湾较多,鹅卵石多半被丝缕状的青苔覆盖。那些回水湾,正是红尾泥鳅的藏身处。
夏日的周末午后,妮叫上我们一群孩子,提着空酒瓶,浩浩荡荡地向河边进发。到了河边,大家一个二个地踢掉塑料凉鞋,赤脚趟水过河。赤着脚从青苔满布的鹅卵石河底趟过,是需要技巧的,稍微不慎,就可能脚底打滑一屁股坐到水里,打湿裤子裙子不说,屁股蛋子跌得那个痛哦,保证让你呲呀咧嘴记忆深刻。妮的技术好,跟三脚猫一样,三下两下就安然跳过去了。我们其他人多半是手拉着手,串成一串往前趟,万一哪个有闪失,旁的人也能及时扯起来。
还记得有一次,住我家隔壁的小男孩非要跟着我们过河去捉泥鳅。他还不到上学年龄,我们都看不上这么个小不点,妮坚决不带他。没想到他也胆大,跟在我们后面跑,到了河边来不及脱鞋就下了水,战战兢兢地没走几步,扑通一声,坐到了河里。妮看事情不妙,赶紧跳回去把他捞起来。可是裤子已经全湿了,小人儿死活不敢回家。最后没辙,妮把他带到河边不远处的草棵,要他先躲在那里,把裤子扒拉下来给她拿到河边大石头上晒。大热的天,小人儿光屁股躲在草棵里,一会儿在喊有虫子咬,一会儿又在喊,等裤子晒干穿时,腿上尽是红疙瘩和抓痕。
捉红泥鳅时,妮是给我们分好工的,有人打探,有人清理青苔,有人搬石头,有人协助围圈,有人负责拿空酒瓶。妮是主攻手。她的眼睛有些贼,红尾泥鳅晃个影,或是红尾巴没藏好,或是吐一串小泡泡……一丝一毫动静都逃不脱她的眼睛。眼睛毒,下手则快、准、狠,绝不犹犹豫豫拖泥带水。你仿佛就看她一捧或是一按,一条红尾泥鳅就已经被她收归囊中了,中间的细节总是抓不住。我们也曾试着捉,不是手太慢还没触到水面泥鳅已溜之大吉,就是好不容易逮着了还没出水面泥鳅又滑脱逃走了。一群孩子,谁也没有妮捉的红尾泥鳅多。
我们捉的红尾泥鳅全塞到空酒瓶里。没有想到要吃它们,纯粹就是好玩图个乐子。装着红尾泥鳅的空酒瓶不盖盖子,就那样搁到桌子底下立着。往往半夜里听到酒瓶滚地的声响,第二天早上爬起来,根本不敢脚沾地,水泥地板上横七竖八的全是泥鳅,有的已经僵硬,有的奄奄一息,有的身子还在翻卷、扭动。
经历过几次如此的“恐怖”事件后,我们再捉到的泥鳅,在河里时还是装到空酒瓶里,等上了岸,大家提着酒瓶不回家,而是往河畔的独门小院走去。那是高中校长住的地方。校长家里养了一只黑猫。校长对黑猫宠爱有加,在那缺油水的年代,他常常在下午往返学校与“食品”之间,手里颤颤地提着一挂猪肝,或是其他边角料。黑猫也长他的脸,足有二十几斤重,论个头,小豹子一样,要论叫声,夜里听起来,虎啸一般让人寒毛倒竖。妮带着我们去找校长,校长看到我们手中酒瓶里的红尾泥鳅,乐得合不拢嘴,那可是他宠猫的最爱啊!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沉浸在捉红尾泥鳅的趣味里。校长家的黑猫似乎更壮了些,毛色都油光水滑的。某一天,不知黑猫是吃泥鳅或是猪肝吃腻了想换换口味,还是脑子里进了水,它吃了一只药死的老鼠,翘了辫子。校长伤心了好久。
泥鳅篇八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泥鳅鱼和鳗鲡都与现在的两栖动物一样,既能在水里过活,也能在陆地上生存。
后来,鳗鲡和蛇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当泥鳅鱼再到河里去,鳗鲡看到后非常气愤,就把他赶到岸上去。到了陸地上,蛇看见了,就把他赶到水里去。
泥鳅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躲进不是水也不是陆地的烂泥浆里生活。
而鳗鲡呢,至今还是既能生活在水里,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编辑 雪彤)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