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对待生活篇一
人的一生,总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我也曾经犯下了一个错误,现在想想都觉得惭愧。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那天,碧空万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的头上,我热极了。到了公园门口,我已经口干舌燥,妈妈见我满头大汗的样子,便走到一家卖冰棒的小摊前,买了一根冰棒,递给了我,我马上接过来,急急忙忙地就把冰棒纸随地一扔,和妈妈一起走进公园。我们刚走两步,一位女清洁工阿姨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她三十多岁,个头不太高,戴着草帽,手里着一把打扫把,对我和蔼地说:“小朋友,请你把纸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大家应该自觉地维护公园的卫生。”我把她看了看,心里想:这个阿姨真是的,这么多人……我才不捡呢!这时,妈妈严肃地说:“,把垃圾捡起来……。”我很不乐意的捡起来扔了。
犯下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如何去对待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且,如何去改正。
如何对待生活篇二
百夫长只是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为何杨炯认为“胜作一书生”呢?
古代读书人的目标就是踏上仕途,为百姓造福或为国家戍守边疆。
爱国诗人中最出名的是杜甫。
杜甫是盛唐诗坛的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而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表达了他对将士们的同情。
杜甫虽未参军作战,但他的诗中充满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且杜甫本身是很凄惨的,他晚年生活在一条小船上。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真是难能可贵的。
爱国将士中我最欣赏的是文天祥和岳飞。
文天祥不仅仅是一个爱国将士,他还是一个爱国诗人。南宋面对金国的侵略无所作为,文天祥就自己组建了一支军队对抗金国。文天祥四处辗转,不断地与金国抗争,但不幸的是,由于他是孤军作战,没有任何支援,所以他被捕了。金国要求他投降,但文天祥宁死不屈。他留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英勇就义了。
没错,他是死了,但他的“丹心”照耀了我们永不停息的心。他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重于泰山。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的后背上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字,因此他一生都在抗金。他写下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奈何,南宋朝廷已经腐朽到血液里了,最终他被秦桧这个奸佞小人给害死了。
岳飞的一生是精忠报国,却被奸佞小人害死了,可悲可叹。
在国之将亡之时,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文天祥和岳飞以身报国,秦桧则加速国家的灭亡。
如何对待生活篇三
一朵隐逸在无人山谷里的白色莲花,兀自盛开在淤黑的池塘里,独自守侯着凄冷寂寥的时光。它的经历抑或何时默默枯萎,一切终将不为人知。
生命里也许会出现无数常惊奇的邂逅,但每一场都如善生与内河在森林里所惊遇的蝴蝶迁徙,一生只有一次。而每一场都不仅仅只是奇观,为了验证它的真实性,获得它生存与存在的意义,人便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善生的生活盲目而顺从,在辗转的成长里走上了世俗的顶峰,最后又回到故里,一切不过是一段迂回的过程。内河所奔走执着的,亦不是幸福与满足。虽然她曾不顾一切地扑向自己的幸福,但她最终发现,所谓的幸福不过是生活的假象,就算得到了曾经憧憬过的美好生活,也不会沉浸其中。正如善生说的,过程有时重于结局。安妮把故事安排得恰倒好处。善生与内河,两个唯一彼此相知的朋友,给我们呈现出一场平凡而惊奇的生活演绎。如同善生和庆昭在通往墨脱的路途,一路颠沛流离,生活如履薄冰。与庆昭来说,达到墨脱与内河见面,是她此行的目的与结局,那个存活在同行陌生男子记忆里的女人,她要获得她存在的真实性。在她经历了路途的千般磨难,最终到达墨脱时,亦不知道自己所寻求的结局到底会是什么。直到内河失事的事实呈现在面前,她才明白途中的神秘山林、终年云雾缭绕的山峰、沼泽、悬崖以及滂沱雨水抑或泥石流……旅途本身才是意义所在。
“人的缘分有时就像在夜色中开的花,不能见到阳光。黎明前即自行默默凋谢,且将永不开花。那是属于月光于阴影的情缘。”少时的善生与内河,每次翻越矮墙彼此告别,知道明天还会在学校里碰头,心中一丝留恋也无。然而年岁越大,便觉得相聚不容易。自善生离开故里,彼此不过数年一遇。深知人生无常,一别既是天涯。内河最后与善生惜别时,亦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安妮在《素年锦时》里如是说,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终老,是无疾而终,是不告而别。
人生有三道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故事里的三位主人翁在各自的人生轨迹里品尽了人生的苦与淡,惟独甜美的爱情似乎与他们毫不相干。荷年、良受于善生,美术老师于内河,都只是他们用来对抗虚无的工具,他们存在与彼此的'生命之外,仿佛两个世界的人,隔着一道门彼此相望。尤其是荷年和良受,她们无法进入善生的内心世界,也无法把他拉回自己的世界里来。婚姻里时常会有这般无奈。善生与内河,内心只向彼此敞开。她们有这如此不可言喻的羁绊,这是连安妮本人也说不清楚的联系。正如内河对善生说的“一起生活的男女只能先彼此麻木与盲目,我们之间如此清醒,并且尊重对方,这不属于任何感情的范畴。”也许世上所有无法说明的感情,都是这样吧。
“世界也许每穿越一百年,就会有消亡和变更。没有人会再记得那些行走者和他们的道路。包括他们的言论和作为,卑微和付出,失落和挣扎,都将在时间里如尘土般寂静……如同某天高原再次变为海洋,山脉沉没于海底,冰雪消融,大河入海,一切消失不见……也许只有一种存在天地之间超越天地之外的力量,才能永久地让人信服……”读到这样平和而隐忍的语句,心里似有无限的谦卑。也许吧,是是非非,不会取决于世俗的评判。世间的是非之道,情感的永恒信念,都经不起时间的蹉跎。而我终究不知道安妮“存在天地之间超越天地之外的力量”是什么。那么多天,那么多年。那种神圣而坚定的信念所在。也许有一天,那埋藏于世间深处困顿我内心许久的疑惑,终会解开,我会一直期待。
如何对待生活篇四
建设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文字的建设,汉语的语言规范工作当然主要是靠政府和专家来做,但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所谓全社会的参与,一个意思就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语言文字的现实状况是语言规划和规范的基础,不考虑社会语言文字的现实状况,语言规划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根本无从谈起;还一个意思是指,民众使用语言文字的具体实践,会对语言规划和规范产生巨大影响,不依靠民众在语文建设上的共同努力,语言规划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和水中之月,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从一方面看,要承认社会生活中语言文字变化发展的现实,也就是要建立动态的语言文字规范观和注重实用的语言规范标准。
建立动态的汉语规范观汉语共同语的规范当然需要制定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但是不等于说有了一定的标准语言规范的工作就完成了。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会经常产生出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这些新的成分和用法有些是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只会造成共同语内部的分歧混乱,只会妨碍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也就最终不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但也有些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并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也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功能和生命力的。对这些现象就既不能不考虑标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轻率承认“凡存在即合理”;也不能机械地拒绝接受一切变化,过分强调“无一字无来历”。或者说就必须不断做出评价和选择,采取必要的变通执行细则。事实上语言的规范化正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一成不变的规范是没有的,这也就是动态的语言规范观。
那么,具体而言,如何对待当下泛滥的“变味”汉语呢?
“汉外混用”现象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描写和讽刺过一个“张先生”的说话腔调:“我有hunch,看见一件东西,忽然what d’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k。我常对他们说‘不要用假货来fool我,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近年来受港台影视的影响,类似张先生这样说话的情况在社会上似乎愈演愈烈,有不少人都喜欢在说话和写文章中夹杂使用外语单词或句子,甚至有些词语只有外文的原形而没有汉语的词语形式。一家报纸描写这种情况时举了一个例子:“老板们最喜欢带着漂亮mm到ktv或者自己的townhouse参加party,唱上一段卡拉ok,喝上一瓶xo,放上一段dv,感觉真high。”媒体和网页标题中如“hot新闻”、“office一族”、“生活tools”、“社区bbs”等也随时可见。那么这种现象应该怎么对待呢?目前不少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者的看法还是认为,这种词语“杂交”的现象是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对于保持汉语的纯洁和健康也显然弊大于利。
但包括一些专家在内的很多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用法有简洁和明确的好处,不但很多人愿意用和喜欢说,在一些较正式的文件和新闻报道中有时也难以完全避免。所以对这种现象就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事,需要综合考虑语言的规范要求和社会上的使用情况:其中像“dvd、mp3、cpu、it、wto、ct、e-mail”等外文简缩词语,作为专业术语或者专用词语,似不妨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现在有些现代汉语的词典就已经收录了这样的词语。但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宣传或采取某种措施对这种现象适当控制,至少应提倡在正式大众媒体上不要夹杂使用汉语和外语词语,对于非用不可的专业词语也要减少到最低限度,并逐步引导使人们创造恰当的汉语词语来取代这些意思的外文词语。
“网络文字”现象
网络用语中也有不少汉外词语混用现象,但更多是指在网络信息交流的特定场合(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网上论坛)所使用的一些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甚至故意写错的词语和句子。比如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对话》节目就展示了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昨天晚上,我那很阳光的gg带着他那一点也不淑女的恐龙gf到我家来吃饭。gg的gf一个劲地向我妈pmp,酿紫真是好bt。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打铁去了。”这篇作文中写的“gg”是“哥哥”,“恐龙”是“长得不漂亮的女孩子”,“gf”是“女朋友”,“pmp”是“拍马屁”,“酿紫”是“那样子”,“bt”是“变态”,“7456”是“气死我了”,“打铁”是“在网上发帖子”。很多中学老师也“控诉”说,现在语文课真是没法教了,搞不懂学生写的和说的是什么词语:比如“我”叫“偶”,“很”叫“粉”,“看不懂”叫“晕”,“提意见”叫“扔砖头”,“东西”叫“东东”,“睡觉”叫“水饺”,“再见”叫“88”或“3166”,还有如“oic”表示“isee(我知道了)”,“3x”表示“thank”,甚至用标点符号“:)”来表示“高兴”等。
近几年来网络文字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和年轻人嘴巴里蔓延开来。对待这种现象现在也有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认为这些网络文字使语言更加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也能表现出年轻人的独特个性,应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反对者认为这些网络文字差不多就是一种“黑话”,滥用网络文字势必造成语言文字应用的混乱,应该坚决地予以禁止。其实网络文字也不妨看做是与“女国音”、“行业语”等类似的一种社会方言。一方面可以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至少先不要限制少数人在网络上使用,但在社会上和媒体上就不应提倡用这样的词语。另一方面是在学校教学中仍需要鼓励青少年学好规范的汉语,媒体宣传上也还是引导作者和读者使用规范的汉语。事实上物极必反,由于这种网络文字中毕竟有一些是不符合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当全社会大多数人最终都不接受或不愿意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时,这种网络文字也很可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东西。
“时尚词语”现象
上面说的“汉外混用”和“网络文字”也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一种“时尚”,但都还只是在一小部分人群中使用。而一般社会用语中也存在不少新出现的不合常规的词语。这些新词语跟一般的“新词”、“新义”不同:其中一种是“重复造词”,即原来有特定的词语却又造一个新的词。比如原来吃完饭“结账”,现在则说成是“买单(埋单)”;原来说“谈朋友、搞对象”,现在要说“拍拖”,原来说“照片”,现在则变成“写真”,还有如“恐龙、青蛙、大虾、菜鸟、粉丝、发烧友”等也都有了新的意思。虚词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最典型的是类似于“非常、很”意义的“巨、n、狂”等副词,以及感叹词“哇塞”等。
再一种是“简缩造词”。近年来简缩造词也似乎用得有点过头了。比如“人造皮革”有人简称为“人革”,“第一批大学本科录取”简称为“一本”,“春节联欢晚会”简称为“春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为“入世”,“太平洋保险公司”简称为“太保”,“麻辣小龙虾”简称为“麻小”,“前场任意球”简称为“前任”等。其中有些就类似于一段相声讽刺的“自贡杀虫剂厂”简称为“自杀”,“上海吊车厂”简称为“上吊”,让人听了不知所以。还一种就是“改变搭配”。广告和歌词中改变成语的词语搭配最为常见,比如“随心所浴”(热水器)、“百衣百顺”(电熨斗)、“骑乐无穷”(自行车)、“默默无蚊”(灭蚊器)、“咳不容缓”(止咳药)、“无胃不至”(胃药)、“挣如人意”(洗衣机)等。其他改变搭配关系的例子,如广告语“掌握信息乾坤,同步世界潮流”、“花园,永远精品”,书名“学问中国”、“请读我唇”等,差不多就是一些病句。应该看到,新词语、新格式的出现其实是不可抗拒的。一方面它们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因为时尚词语毕竟也丰富了原来的词语库,也有表达上的新意和特色。另一方面如果实践证明导入的新词语、新格式确实不必要,经过实践最终会被自然淘汰,反之如果实践证明它们比原来的词语或格式更有魅力或更有好处,就会生存下去并渐渐取代原来的词语和格式。这些语言表达形式的最后取舍仍决定于使用语言的整个社会。
总而言之,语言规范的推行,一般不是或者主要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加以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靠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靠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一项语言规范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公众基础,缺乏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是由少数人单凭主观意愿来确定,那么即使是由政府机构向社会推行的,也会因得不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遵从而最终失败。
如何对待生活篇五
虽然女性已经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男人的大男子主义远没有灭亡,特别是当女人的能力强过男人,甚至成为主管时,他们总想以某种方式取得心理优势,而常用的方法就是以“开玩笑”的方式说些打击女性自尊心的话。曾经有美国女性向法院起诉自己任职的公司,因为她无法忍受这种工作环境。
可以对他说:“如果你下次再说打击女性的‘玩笑’,你将被口头警告。”让他知道他得为自己的话付出代价。
1.奚落人是不是他的看家本事?许多男人就是在以贬损别人为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告诉他,办公室不是中学生耍嘴皮的地方。作为他的主管,你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奚落同事的本事,而是他尊重同事的品德。
2.问问他,他是不是在什么人面前都说这种话?在自己的妻子、母亲、姐妹面前如果这么说,她们会有什么感受?找个时间和他好好谈谈这个话题。
3.他是否愿意用这种口气开开他自己的玩笑?
4.最后要告诉他,如果他不能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能学会尊重他人,他将永远没有多大出息。
如何对待生活篇六
;你好,很荣幸能回应这个问题。我非常能够理解你。因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贯穿人一生的难题。
从进入幼儿园时起,我们就进入了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成长背景大大不同,却会因为一些社会关系聚在一起。此时,互相看不惯,甚至发生矛盾,都是十分正常的事。这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烦恼。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确定的信息是,你的这位同学说话习惯否定别人,引发你的不适。因为不知道他的具体言论,所以,我想大致有两种情况,不知哪一种贴近现实。
一种可能是,他并无恶意,只是热衷于直接表达看法,说话的内容却令你不适。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差异导致的。比如,在我初中时期,我喜欢的漫画,被我的同桌说“画得很差”,这也曾经令我很不适。但我很快了解到,这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爱好不同。我依然喜欢这漫画,但也尊重他不喜欢的权利。如果确定他没有恶意,可以尝试去理解他。至于“即使没有问他问题,他也要插嘴回答”,他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同学之间应该是彼此平等的,表达意见不必要他人“授权”。对于他的否定意见,你若不赞同,可以一笑置之。
另一种可能,如果他的“否定话语”是指对你或者其他人外貌、家庭条件、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否定,这就属于人身攻击。此时,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你的尊严受到了冒犯,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人与人彼此相处,应有基本的尊重。如果他一意孤行,你可以拒绝回应他的冒犯性语言。
如果矛盾大到影响心情,班主任又不重视,可以尝试进一步沟通,告诉班主任,这已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可以,提出明确的需求,比如调换座位。因为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紧张的学习任务已经让人应接不暇,如果在人际关系上耗费时间,对于备考是不利的。
不知我的回应对你有没有帮助呢?祝一切顺利,高考成功。
本期回复:李霜氤,科幻作者、影评人,计算机博士在读。主要科幻作品:《地下城的娃娃》《重生时代》《退子神》《她的灵魂与爱》。《退子神》曾获得光年奖微小说三等奖。科普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意林》《青少年科技报》《十万个为什么》等报刊。
小意:
网络的吸引力特别大,即使是成年人也很容易沉迷其中,更何况是学生。适当上网可以缓解学习上带来的压力,但是沉迷其中那就大错特错了。
曾经我有一位邻居,在学校里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几名,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如果不出意外,他本应该上一所双一流的大学。可是就在他高三最关键的一年,他接触到了一款网络游戏,自此荒废学业,常常背着家长、老师打游戏,结果高考考得一塌糊涂。他不甘心去三流大学,结果只能走上复读的道路。现在,每次回老家见到他,他都会像祥林嫂一样,后悔当初没有抵住网络诱惑。
既然你知道上网会影响学习,现在抓紧学习还不晚。你要深刻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学会提高自己的控制力。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如果做不到,就让身边的人监督你。相信只要你有毅力,就一定能戒掉网瘾。记住,网络只是人类的工具,切不能让它操纵我们的命运。
小林:
看你提强迫症,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强迫症患者。我的强迫症主要表现在上下班打卡,有时明知道自己打卡了,不放心还是要再打一次;
有时出于习惯性打卡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然后就在记忆里反复搜寻有关自己打卡的蛛丝马迹。
现代社会,由于人的压力大,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症,或者说是强迫现象,比如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电灯、窗子是不是没关好,脑中反复重复着一件事,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如果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来调节,比如放松、从事社会的娱乐活动来缓解某些强迫的症状。
如果这种强迫现象,持续时间长,已经影响到了你日常的工作、学习、休息和人际交往,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必须通过专业医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帮助缓解控制症状。建议你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判断,不要让自己耽误了病情哦。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对待生活篇七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信息科技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等车时,吃饭时,临睡前,每天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碎片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
每天放学,我都会在公交车站等待父母,那里各色各样的人被一样东西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互联网。通讯设备发达,人手一部手机是很普遍的现象:看一部电影,和朋友发消息,看一个小视频,玩一把游戏,信息科技帮我们打发碎片化的时间,也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碎片时间是短而多,在这样的时间中,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发达,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之快与碎片化的生活有莫大的联系。而从某些方面来说,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的生活出现了,它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因此我认为碎片化的生活与互联网信息更是相辅相成的。
暑假的时候我在金桥的一家大型机构补课,因为排课关系,中午只有一小时不到的休息时间,我若下课后再去排队买饭,时间非常紧迫。但在课间休息时,用几分钟在软件订一个外卖,就能节约很多时间,我也得以准时吃上午饭。在繁忙的生活中,我绝不是一个个例。外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碎片时间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不是只有这一点。作为学生,每天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在学习时发现的问题,无需留到第二天去询问老师,只需要拍照上传图片就能轻松解决,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几十秒的时间;很多陷入工作漩涡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翻阅报纸,或是看详尽的新闻节目,那么只需要在临睡前或是吃饭时,花上几分钟浏览新闻页面,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同时也不会错过感兴趣的娱乐资讯。
在几十年前,大多家庭都没有固定电话,只能靠写信与远方的亲友取得联系,但送信一来一去都会耽搁很多时间,如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动动手指,几秒中内就能与朋友谈天说地,即使你的朋友远在大洋彼岸,只要互联网存在一天,友谊就不会中断。因为碎片化生活的崛起,因为信息时代的开始,许多社交平台也在近年来火爆起来,交友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而不是局限于原本生活中小小的朋友圈。可以说,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互联网依旧把人与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正如同有多少人喜欢你,就有多少人讨厌你一样,有利的地方就必定会带来弊端。有些孩子,一遇到问题就上网寻求帮助,因为懒惰而放弃了思考的机会,过分地依赖网络直接导致思维的僵化与思考能力的减弱;有些青年,一开始利用碎片时间放松娱乐,到最后却无法控制自己,终日沉迷游戏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自甘堕落;而碎片化的生活更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近年来,纸质书的销量大幅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兴起的电子书阅读,而大部分的电子书都只是用来消遣的小说,而非能对自身起到提升与帮助的名著,这直接导致了人们阅读质量的下滑,让人们获取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或精神层面的内容,长久下去,会使人们变得肤浅而失去内涵。
对于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众口难调。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切只能由时间来做出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