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蚂蚁》教学反思一
《蚂蚁和蝈蝈》评课稿1有幸聆听了刘老师的一堂课《蚂蚁和蝈蝈》,听了以后感触颇多,在此写下几点:
刘老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特别是她的教学方法,可是初次见面刘老师在整堂课中却表现出和学生就像是的老朋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完了整堂课,就连旁听的老师也非常投入,原因就是刘老师引导有方,才使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刘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调动学生的情趣。然后引入蝈蝈叫声,让学生听一听,接着出示蚂蚁图片,提出:“它们碰在一起会有什么故事呢?”设置疑问后,使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的内容,随后进入阅读,整个导入简洁明快。
这时的学生情绪被调动后,刘老师还不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强调初读课文的要领,这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刘老师充分抓住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和制高点,引导学生第二次读课文,“你愿意和谁交朋友,为什么?”问题设计非常明确,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喜欢蚂蚁,理由也很充分。
我们可挖掘课文中含义深刻、蕴意丰富的地方,让学生想象说话。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时问道:“说说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然后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句子,可是刘老师不是嘎然而止,而是随即又问道:“蚂蚁还会怎么搬粮食?”,让学生们继续练习,自然学生们也情绪高涨。借助这些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对蚂蚁勤劳的`认识,又练习了说话,还可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激发想象、拓展思维的高潮,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随着阅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刘老师积的极引导,使学生发散思维,既积累了语言文字,又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在一堂课上,刘老师在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等,特别是在教学“粮”、“食”这两个生字时,不让学生单独去学生字,而是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让学生说出两个字的异同点,避免了孤立识字。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发现了笔画的变形,无意中掌握了一些汉字规律。相信这些学生以后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位国外教育家说过:“‘方法’是理智的凯歌,智慧的结晶,具有长久的价值。”因此,刘老师重视学生学习生字“方法”的指导,也是她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之一。
可是,学生们基本不会唱,这时的课堂气氛突然卡住了,随即老师让他们以拍手取而代之。我想,刘老师原本是想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借助这首歌让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课前没有注意到学生是否会唱这首歌,使得没有达成预期效果。当然刘老师也是普通人,她上的课也会有不足,正是这点,也使她的这堂课显得更加真实,更显名师的教学实力。
这虽是一堂低年级的阅读课,但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丝丝紧扣,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它没有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刘老师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以点拨、引导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习得了读书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创导的——“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
《蚂蚁和蝈蝈》评课稿2第二次听安老师的《蚂蚁和蝈蝈》以后感触颇多,在此写下几点: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一些重点词语的印象,而且让学生串着读词语也有效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安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形象的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趣。
学生情绪被调动后,安老师还不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强调初读课文的要求,这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比明显,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就轻松多了,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夏天蚂蚁们搬粮食的辛苦,冬天蝈蝈们又冷又饿的悲惨情形。
我们可挖掘课文中含义深刻、蕴意丰富的地方,让学生用想象说话。如:安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时问道:“说说夏天这么热,我们同学们会在夏天干什么?”然后再去对比“蚂蚁们在这么热的夏天又在做什么?”让学生充分体会蚂蚁的辛苦,累,从而再去理解“满头大汗”。然后安老师不是嘎然而止,而是随即又问道:“蚂蚁还会怎么搬粮食?”,让学生们继续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自然学生们也情绪高涨。借助这些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对蚂蚁勤劳的认识,又练习了说话,还可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激发想象、拓展思维的高潮,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
可是,学生们基本不会唱,这是这节课的失误之处。我想,安老师原本是想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借助这首歌让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课前没有注意到学生是否会唱这首歌,使得没有达成预期效果。
这节阅读课,安老师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以点拨、引导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学得了读书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创导的。
《蚂蚁和蝈蝈》评课稿3徐老师用自己亲切活泼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呈现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们受益良多。
老师的这节课唱响了两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写”。写不仅仅是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文化和审美层面指导写,比如把字写端正,中国人要讲究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第二结构要匀称。
老师从“夏”和“冬”两个季节入手,首先请学生找到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哪些段落是写冬天的,根据学生的回家及时板书,并指导学生串词成文,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更清晰地知道是“怎样写”的。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那就是关注了语文的核心的东西。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关注细节落实好细节,也是徐老师课堂的一大精彩。例如对于“粮食”这个词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识记字型,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粮食;什么是“自由自在”,“你什么时候自由自在”,并且由“由”字派生出一串相关的字以便于学生积累。
精选《蚂蚁》教学反思二
1、通过集体阅读、模仿绘本中的象声词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对重点画面的阅读与讨论,感受到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图画书《蚂蚁和西瓜》人手一份。
(一)教师与幼儿集体阅读,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体会情绪变化。
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内容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3、阅读到p1时提问:
(1)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阅读到p5时提问:
(2)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
5、阅读p13、p15时提问:
(3)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
(1)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
(2)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
(3)它们之后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与幼儿进行总结与梳理,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提问: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的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它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幼儿观察画面,寻找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1、阅读p5时提问:
(1)蚂蚁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带黑帽子的蚂蚁)
2、阅读p7时提问:
(1)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带黑帽子:的蚂蚁)
3、阅读p14时提问:
(1)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带黑帽子的蚂蚁)
4、阅读p16时提问:
(1)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戴黑帽子的蚂蚁)
5、阅读p18时提问:
(1)怎么搬也搬不动,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戴黑帽子的蚂蚁)
与幼儿一同进行总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它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精选《蚂蚁》教学反思三
1、乐意参与阅读活动,体验蚂蚁合作运西瓜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3、能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
教师自制ppt:《蚂蚁和西瓜》。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教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引出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尝试模仿小蚂蚁的动作。
(1)教师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西瓜?你觉得小蚂蚁会想干嘛呢?
(2)教师小结:小小的蚂蚁看到了这么大的一块西瓜,他们想要搬回去,可是搬得走吗?
(3)教师继续出示图片。教师:小蚂蚁是怎么搬的?你能学学它的动作吗?(用动作表示)它搬起来了吗?为什么?(西瓜太大了)
3、教师激发幼儿帮助小蚂蚁的愿望,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1)教师:“哎呀,这四只蚂蚁都搬不动这个大西瓜,它们的心情会怎样?(着急)我们一起帮它想办法好吗?
(2)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教师:我们来看看小蚂蚁们在干嘛?平时小蚂蚁有东西搬不动的时候就会叫上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来帮忙,这一次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4)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5)请幼儿大胆猜测许多蚂蚁来了能不能搬走大西瓜?
(6)教师揭晓答案,并讲述故事结尾。
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大胆猜想故事结尾,感知故事的趣味。
(1)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小蚂蚁搬不动西瓜时,懂得请朋友帮忙,是其他朋友帮助了它,小蚂蚁真高兴,团结力量大!所以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5、揭晓绘本的名称,鼓励幼儿继续阅读。
在区角投放表演材料,鼓励幼儿分角色大胆表演。
精选《蚂蚁》教学反思四
我班幼儿对蚂蚁的活动很感兴趣,同时又想要锻炼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对于幼儿的乐感也有较好的培养,这是我班的发展方向,因此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1、初步能听信号手膝着地协调地爬行。
2、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能够随节奏的变化练习动作,并体验在音乐情景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1、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让幼儿能很好的伴随节奏做动作。
1、场地布置:设置《蚂蚁找豆》的游戏场景;
2、材料准备:
(1)小鼓一只,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海洋球和塑料筐若干;供幼儿爬行的草地一块;拱型门六个;水上玩具六个。
(2)蚂蚁头饰若干只;
(3)录音机、音乐磁带若干。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小蚂蚁,一起听音乐活动身体。(教师与幼儿边做边配上好听的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蚂蚁蚂蚁起得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点点头,转转手;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粒大豆豆,嗨哟嗨哟抬回家。摇摇身体转个圈,我是聪明的好宝宝)
2、随节奏变换,练习爬行。
幼儿听节奏以多种形式练习爬行:鼓声“咚咚咚”,蚂蚁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蚂蚁就倒退着爬;鼓声“咚嗒咚嗒咚嗒”,蚂蚁就转着圈爬,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的动作。接下来让幼儿听节奏变换速度爬行:鼓声快,爬得快;鼓声慢,爬得慢。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练习听信号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3、调整活动量。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在草地上做放松打滚的动作,以放松幼儿紧张的情绪。
4、游戏《蚂蚁搬豆》
在音乐的伴奏下,“小蚂蚁”们爬过草地,钻过小洞后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寻找豆豆。第一遍游戏:幼儿找到豆,爬回来后,要求幼儿把找到的豆放在同颜色的筐中。重点指导幼儿爬行时膝盖不离地,手膝协调爬行,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把豆按颜色分类放好。第二遍游戏:幼儿爬到小洞找到豆后,要求女孩子带一粒豆跑回,男孩子带许多粒豆跑回来。重点指导幼儿区分“一”和“许多”的数量关系。
5、放松活动“蚂蚁洗澡”。
请配教人员提前吹出许多泡泡,营造出泡泡漫天飞的情景,让全体幼儿随着《洗澡歌》的音乐一起洗个“泡泡浴”,洗澡后,请孩子们把豆抬回家,活动结束。
在让小班幼儿学习爬的动作时,我设计了《蚂蚁搬豆》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将爬行的动作练习与音乐节奏有机的整合,借助鼓点可以敲击出轻重、快慢、缓急的节奏特点,作为幼儿执行爬行的动令。第一,根据不同的节奏型练习向前爬和倒退爬。鼓声“咚--咚--咚”,蚂蚁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蚂蚁就倒退着爬;鼓声“咚嗒咚嗒咚嗒”,蚂蚁就转着圈爬。第二、根据鼓点节奏的快慢练习快爬和慢爬。鼓点快就爬得快,鼓点慢就爬得慢等等。多变的节奏配以形式丰富的动作练习让幼儿觉得很新颖、很有趣,孩子们在活动中克服了平时的娇气、依耐和畏缩等不良情绪,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玩的很开心,动作也掌握得很到位,并在音乐情景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也能完成预定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引进,教育赋予体育教学的功能也越来越大。现代体育教育植根于实践,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音乐特殊的社会化教育功能正有助于幼儿体育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将音乐巧妙的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纲要》中将“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但由于小班幼儿身体的基本能力较差,自控力差,且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对新鲜事物感兴趣。通过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幼儿情绪激动、表情愉快。
精选《蚂蚁》教学反思五
《蚂蚁和蝈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夏天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三自然段讲冬天到了,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传神,是一篇寓趣味与教育意义于一体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教学准备:
多媒体 蚂蚁和蝈蝈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身穿翠绿袍,头插雉鸡毛,说我年纪小,哥哥有人叫。((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板书课题:蚂蚁和蝈蝈 指导读好课题。
2、过渡: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20课,还记得读书要求吗?(学生说读书要求)
3、让我们带着这些要求快读读这个小故事。(学生投入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过渡:同学读得真认真,老师考考你,看你认识这些文中的字宝宝了吗?(点击课件。)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1)加拼音的字 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2)去掉拼音再读。(3)说说哪个字最难记,其他生帮助。说说自己记字的好方法。互相学习。
过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把他们送回课文里你还能读准吗?
3、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4、分段接读课文,随即评论指导。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过渡: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吗?(夏季)你从哪儿知道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好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这是什么季节?大家听是什么在叫?天气怎么样?(课件出示夏季)
2、你们有过夏天很热的感受吗?你热得怎样?(学生说)
3、是呀,夏天真热呀!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出示句子:夏天真热)谁来?个别读、齐读。
4、在这么热的天气里,看,小蚂蚁在干什么呢?(播放课件)它们是怎样运粮食的?(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齐读。这几只小蚂蚁是开路先锋,走在最前面,后面还有大部队呢?你看,他们一遍干活,一边说着话,他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说一说)
5、说的真好,小蚂蚁互相鼓励,一起加油。一个个都很卖力。所以他们个个满头大汗。什么是满头大汗?我采访一下勤劳的小蚂蚁:累吗?怎么不休息呢?
6、哪些小朋友来演一演小蚂蚁们正在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7、看,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勤劳)你能读出他们的勤劳吗?
8、你最喜欢这些小蚂蚁吗?能演给大家看看吗?(指生上台表演,互相评议。)
9、想想他们除了背、拉,还会用什么方法来运粮食呢?(自由想象:用肩膀扛,用头顶,用最咬着……加上动作说。)
10、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说的真好,真是一群懂事的小蚂蚁,一齐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火辣辣的太阳下,蚂蚁在搬粮食,蝈蝈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
能给我们读一读这段吗?
2、蝈蝈们可真舒服,他们看到蚂蚁们在烈日下干得满头大汗,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话)
3、这是在笑他们呀,你能给笑组个词吗?(突出“笑”)(笑话、嘲笑、讥笑……)
4、蝈蝈就是在嘲笑蚂蚁,真傻,看我们在大树下多舒服,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
5、小朋友们,像蝈蝈这样舒舒服服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用书上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叫“自由自在”(板书:自由自在)。说说什么叫“自由自在”?用这个词语说话。
6、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吗?自己先试试。(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点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7、男女生分别读。
8、蝈蝈看到累得满头大汗的蚂蚁会说些什么呢?(互相说说)你想对蝈蝈说什么?
(三)细读第三自然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冬天来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来读?一起读
1、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的家里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随机出示句子: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读好这句话)
2、拓展练说。出示: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它们的,有的,个个。这些下蚂蚁过的怎样?(幸福)谁来扮演一只幸福的小蚂蚁读好这句话?
过渡:蚂蚁在洞里可真是自由自在呀!猜猜看,蝈蝈过得怎么样?
3、指名说,随即出示句子: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运用多种方式读好这句话。)
4、他们有的,有的,个个。老师仿佛听到了蝈蝈说话的声音,他们会说什么呢?(生说说)
总结:是呀,蝈蝈的下场真悲惨,他们好后悔呀!指导朗读,读好第三自然段。
5、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吗?句式训练:我想对蚂蚁说__ _。我想对蝈蝈说___ _。6、3、最后,让我们送一首歌给勤劳的小蚂蚁吧!《劳动最光荣》。
3、(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
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出示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4、(出示图片)蝈蝈在哪里呢,过得怎样呢?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课文,领悟劳动的快乐
1、小朋友,同样是在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为什么完全不同呢?(1)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2)蚂蚁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他们就不会挨饿受冻,就会过得很幸福。这就是“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2、学习了蚂蚁和蝈蝈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想对蚂蚁、对蝈蝈说些什么呢?
3、是呀,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像蚂蚁那样勤劳,做事要有准备的,要有长远打算;不应该像蝈蝈那样懒惰,等到遇到困难时再想办法已经太晚了。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愿小朋友们学做勤劳的小蚂蚁,去创造更甜蜜的生活。
5、(出示句子: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指名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
6、现在请女生当蚂蚁,来读一读蚂蚁的句子,男生当蝈蝈,来读一读蝈蝈的句子,谁来演一演?
7、学习句子: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拓展练习:第二年的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时间一转眼又到了夏天,今年的夏天蝈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下节课我们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好吗?(出示课件,安排课下交流,续编故事。)下课……
板书设计: 蚂蚁和蝈蝈 勤劳 懒惰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精选《蚂蚁》教学反思六
1.熟悉故事内容,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感受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理解蚂蚁情绪的变化。
感受小蚂蚁听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1.经验准备:初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
2.物质准备:绘本《蚂蚁和西瓜》人手1份。
1.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2.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发展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结合相关画面分别提问: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1.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之后它们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小结: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他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结合相关画面分别提问:蚂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怎么搬也搬不动时,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
4.小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他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将绘本放在图书区,鼓励幼儿继续阅读。
精选《蚂蚁》教学反思七
上完《蚂蚁》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自由读)“他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在《蚂蚁》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课后题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在黑板上贴小问号的形式激发学生质疑。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把小问号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研究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在此点作为切入角度我出示6个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也肯定,同时指其不足。我想: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
跨越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文品析,还把写作也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我让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蚂蚁》一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创造。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